经典里的洛阳

2024-03-14 09:06 170326人阅读 512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洛阳] 经典里的洛阳

  [复制链接]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4-9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9 09:24
读传统经典能带来什么好处呢,我来谈谈自己的感悟。

烦恼,来自于思想的纷乱和纠结。读传统经典可以梳理思 ...

二十四史确实营养丰富,都是先贤大家对历史的凝练。如果,国人在历史上教育普及程度高一些,市井凡人,有记日常琐事(日记)的习惯,那么将会是对历史极大的丰富和还原。可惜,知识掌握在极少数读书人手里,很多历史细节,永远灭失了。而今天就不会了,自媒体,都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1000年后,后人研究我们的当代史,就可以通过自媒体,网友回帖,了解真实的历史。所以,我们每个网坛回复的网友,都是史官,都是历史的记录者。
201# 2024-4-9 10:23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4-4-9 10:31
评论
二十四史,最好的是前四史,真的建议大家读读。读了就会知道,不仅仅是故事讲得精彩,富有哲理,同时文学性也极好。
玄山樵夫 2024-4-9 10:36
评论
后汉书,不仅仅有很多大人物的故事,很多小人物的故事也有,只要特立独行,品格卓异的,有很多故事。后汉书的趣味性更强,很多篇幅短小洗练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9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这个“相”字,咱们一起来咂摸咂摸。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诗文网上的翻译是:如果洛阳的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这个“相”是啥意思?没看出来啊。
有人说,相是相互的意思,猛一看似乎可,仔细一想,不符合场景。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咱们再查汉典,有了——
(8) 表自称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表对称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 表他称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聊斋志异·狼三则》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相委而去。——《世说新语·自新》
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唐· 柳宗元《三戒》
这三个意思看明白了吗?就是表示我、你、他,或者是我们、你们、他们。
洛阳亲友如相问,就是:如果洛阳的亲友若是他们问起我来,这个他们省略了。汉典把“亲友如相问”归到了对称了,我认为应该是他称。结合诗的场景,如果洛阳的朋友们他们问起我了,王昌龄想让辛渐把王昌龄的话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一片冰心,洁白如初,未受到世俗浑浊的污染。
相的本义是啥?左边木,右边目,本义:仔细查看。
引申义很多,其中有个共同的意思,不常用,我们专门强调一下。
鲁孟孙、 叔孙、 季孙相勠力劫昭公,遂夺其国而擅其制——这句话的意思是鲁孟孙、 叔孙、 季孙三个人共同勠力劫持昭公,于是夺取其国、专断行事。

《尚书》中《酒诰》有一句:“自成汤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矧曰其敢崇饮?”,5000言网站的一种解释是:“从成汤延续到帝乙,明君贤相都深思熟虑着治理国事,他们颁布政令很认真,不敢自我安闲逸乐,何况怎么敢聚众饮酒呢?”,中华书局的一本书上的解释是:“从成汤延续到帝乙所以成就,就是因为小民对上帝和统治者表示敬畏并能自我省察。官吏们各尽其职,办理政务非常恭谨,丝毫不敢擅自贪图享受,何况是尽情饮酒呢?”应该是什么解释呢?结合相字的本义,我的理解是:“从成汤延续到帝乙,成就王业的共同有一颗敬畏之心,在做事的时候非常恭敬小心。不敢图安逸自在,何况是敢于尽情饮酒呢?”在这句话里,“相”作“共同”解。





202# 2024-4-9 11:37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4-4-9 17:46
评论
周瑜从祖父周景当过太尉,以识才荐才著称。他不仅厚待人才,对所选人才的父兄子弟也厚待,“既而选其父兄子弟,事相优异”,这个相也做皆讲。
玄山樵夫 2024-4-9 17:49
评论
韩演也以识才荐才著称,当与周景大不同,韩演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曰:“我举若可矣,岂可令遍及一门!”
玄山樵夫 2024-4-9 18:06
评论
周景的儿子周忠,周瑜的从父,他爹当过太尉,他也当过汉献帝时的太尉。周忠的儿子周晖,周瑜从兄,当过洛阳令,这可是咱洛阳的最高长官了。
玄山樵夫 2024-4-9 18:09
评论
更奇葩的是,周瑜的父亲叫周异,周异也当过洛阳令。《三国志》在周瑜这一传中有记载。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4-9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 洛阳亲友如相问 ,想起 唐朝洛阳诗人王湾,只有一首五言律诗,但是技压群芳,李白,杜甫,以及其他诗人,都学习借鉴他的意境。就连: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些经典名句,都排在他的后面。这首五言律诗,就是:次北固山下 ,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是北方人对南方风物的体会,意境奇妙,细品都在理。不亏是唐诗五言律诗第一名。
203# 2024-4-9 11:53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4-9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湾写这首诗,应该是在近腊月,刮西北风,他从洛阳运河,经扬州,入长江。顺风鼓帆,潮平,两岸平原,诗人心情一定大好,看着深夜长江上升起的月亮,看着北方都是枯木季节,江南确实绿色,令他新奇。当朝宰相张悦,把他的这首诗,装裱在办公室门口,观摩体验。
204# 2024-4-9 11:59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4-4-9 16:31
评论
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9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4-9 11:59
王湾写这首诗,应该是在近腊月,刮西北风,他从洛阳运河,经扬州,入长江。顺风鼓帆,潮平,两岸平原,诗人 ...

当下,汉魏故城的铜驼大街旁有个标志牌,介绍客家人是从这个汉魏故城出发,经过大谷关,然后南行到南方去的。用了不知哪位今人的一句诗:“寻根祖源地,明月照归鸿”。其实,最好的招魂诗难道不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寻根祖源地,明月照归鸿”,猛一看很有画面感,但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不仅有画面感,更有深沉悠远、绵绵不绝的乡愁糅杂字间。有千古不朽的这首古诗为我们客家祖根地背书,我们为什么不用这首诗呢,所以,我建议把这首诗作为我们洛阳客家大会的主题诗,要以此来迎天下客家人回家。
记得去年征集客家大会的主题词,我还投稿了,就两个字:回家。
205# 2024-4-9 12:0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9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8 18:19
随着这几年对酒驾的处罚,禁酒令也越来越严格,在西周的时候,周公也发布过一个禁酒令《酒诰》,我们来奇文 ...

祀兹酒,我看的这本中华书局出的书,把这个“兹”解释是“这”。 生搬硬套,根本解释不通。查字典,兹,本义是草木茂盛,引申出有现在、这、年等三个意思。那么这个兹在这里作何解呢?我觉得应该是“才",只有祭祀的时候才能喝酒。读传统经典的时候,查字典,思场景,研磨字义吧。对与不对,先琢磨出来,交给时间。也许在以后某个时候,又多次看到了,你就会印证了自己的想法。
206# 2024-4-9 12:2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9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尚书》里《康诰》一篇里的这两句话——
“亦惟君惟长,不能厥家人,越厥小臣外正;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乂。
“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曰:‘我惟有及。’则予一人以怿。”
5000言网站是这样给出翻译的——
“也有这种情况,诸侯不能教导好他们的家人和内外官员,作威罚行肆虐,完全放弃王命;这些人就不可用德教去治理。
你也不要不能尊崇重视法令。前往教导老百姓,要思念文王的赏善罚恶的道理;前往教导老百姓说:‘我们只求继承文王。’那么,我就欣悦了。
中华书局出版的一本书里是这样翻译的——
也有这样的情况,诸侯国君不能管好自己的家人以及他们的官员。只是在那里作威作福,完全违背了王命不顾,这样靠德是治理不了的。你对国家的大法没有不尊重的,你应当根据国家的大法来教育众民,只有你像文王那样心怀尊敬和畏惧,从而把民众治理好。应当告诉你:我是在努力地继承文王的传统,你能够这样做,我是非常高兴的。

到底怎么理解,怎么解释,结合场景,结合一些特定词的运用,可以做一尝试。
予一人、予小子、予冲人等这样的叫法,就像朕一样,是周朝的时候天子对自己的称呼。结合这样一个特定的用法,翻译应该做一下推译——

也有这样的情况,诸侯国君不能管好自己的家人以及他们的官员。只是在那里作威作福,完全违背了王命不顾,这样靠德是治理不了的。你对国家的大法没有不尊重的,你应当根据国家的大法来教育众民(乃由裕民,乃:你;由,应是由之,省略了之,根据国家法律;裕民:教导民众),只像文王那样心怀尊敬和畏惧(惟文王之敬忌),你去教育民众(乃裕民,乃:你,裕民:教育民众)。你就可以说:我如果做到了这些,天子就会高兴了。


207# 2024-4-9 14:18 评论 收起评论
lyTV-1 发表于 2024-4-10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存天理灭人欲”很有现实意义。
208# 2024-4-10 07:36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4-4-10 10:18
评论
如果说灭人欲,这与人性相违。欲望本身无对错,欲望也是发展的驱动力,关键是看欲望是否得当。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4-10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4-7 16:38
甲骨文是占卜文字,贵族专利,可能也被芯片技术一样被商人封锁不外泄。商人甲骨文中不言夏,可能觉得敌人不 ...

我瞎推测:商人贵族发明文字,贵族占卜认为,文字统神,也就是通过文字与神交流。商部落准备灭夏,不敢把夏写在龟背甲上,担心神灵偷偷告诉夏,于是把占卜灭夏的文字,写在沙盘上,大家看后即刻抹去,起兵。所以,甲骨文中不见夏。但是还难以解释,灭了夏以后,为何不在甲骨上记载?可能担心事先没有报告神去灭夏,后来记录灭夏于甲骨上,神灵得知更加恼怒(先斩后奏)。于是就彻底不事先报告,不事后记录了。
209# 2024-4-10 07:57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4-10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甚至商朝贵族知道没有文字,就没有历史痕迹。他们想彻底抹去夏的印迹,就故意不在文字中记录夏,造成商自己才是华夏始祖文明的事实。可见,商朝贵族是极其聪明阴险的。
210# 2024-4-10 17:41 评论 收起评论
lyTV-1 发表于 2024-4-10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夏要弄清的事还很多,关于夏,都是周人文字描述的。
211# 2024-4-10 18:4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10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1234567 发表于 2024-4-10 18:46
夏要弄清的事还很多,关于夏,都是周人文字描述的。

是的。商朝迁都也是迷雾重重,汤建立的第一个国都,我们认为是偃师的尸乡沟,郑州认为是郑州。《汉书》地理志的介绍——“偃师,尸乡,殷汤所都。”且看百科郑州词条对商朝时期郑州的介绍——
1.png

212# 2024-4-10 19:1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10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今本《竹书纪年》里有这么一段话,有一个字理解不了,已经加粗标红,如有研磨于此者请指教
        帝在位七十年,景星出翼,凤皇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润,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厨中自生肉,其薄如箑,摇动则风生,食物寒而不臭,名曰“箑脯”(扇子肉,稀奇)。又有草荚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古尧时日历否靠这个记日子?),一曰“历荚”。洪水既平,归功于舜,将以天下禅之,乃洁斋修坛场于河、洛(河洛,看到这两个字很让人激动,是我们的洛阳。在今本《竹书纪年》里出现了),择良日,率舜等升首山(偃师首阳山否?多么熟悉的地名),遵河渚。有五老游焉,盖五星之精也。相谓曰:“《河图》(河图,嘿,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将来告帝以期,知我者重瞳黄姚。”五老因飞为流星,上入昴。二月辛丑昧明,礼备,至于日昃,荣光出河,休气四塞,白云起,回风摇,乃有龙马(龙马出现了,孟津有龙马负图寺)衔甲,赤文绿色,缘坛而上,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检通简吧)赤玉为柙(网上很多翻译“柙”为“字”的,理解不了。难道不是以红色的玉来做盒子吗?,泥以黄金,约以青绳。检文曰:“闿色授帝舜。”言虞、夏当受天命。帝乃写其言,藏于东序。后二年二月仲辛,率群臣东沈璧于洛。礼毕,退俟,至于下昃,赤光起,元龟(难道是洛宁的神龟?)负书而出,背甲赤文成字,止于坛。其书言当禅舜。遂让舜。


辞海对这个字的解释如下——
1.png


213# 2024-4-10 20:1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10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读《三国志》发现周瑜是一个极富涵养的人,绝对不是心胸狭窄之人,且看裴松之注原文——

江表传曰: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下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

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看到这句话,禁不住击节而叹,好一个程普,好一个周郎。一个知错改容为真人,一个温厚如玉仁君子。

蒋干也不是在赤壁大战时候去劝周郎的,而是曹操景慕周瑜之少年美才,密谴蒋干去劝周瑜转投于他。周瑜呢,见蒋干只一句:“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后世读者便会在心里把周郎隐摹为高山流水一般的君子了,谈吐儒雅,待人温厚,怎么会被三气而死呢。

罗贯中,为了三国演义的精彩,对三国志等进行了大量改编,凭空而造的有之,黑白颠倒的有之......总之,为传奇,为生趣,为热闹纷纷,罗贯中也是拼了。

214# 2024-4-10 20:53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4-11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图以白玉为检(检通简吧),赤玉为柙 ,我的理解是:白玉写的字,红玉作为图书的外框线。
另,检文曰:“闿色授帝舜“,竹书纪年写于晋代,作者应该没有考证,夏时有无文字,估计站在当时的文字上,推测夏朝也使用文字来占卜禅让。可信度不高。
215# 2024-4-11 08:22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4-4-11 08:37
评论
确实有点难懂,查阅网上资料,闿色被翻译为快乐
1234567 2024-4-11 09:10
评论
       《竹书纪年》成书于战国时期魏国,明显是法家史学观,与后来的《史记》(儒家史学观)关于上古的记载大相径庭。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11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兴》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写这首诗的诗人是偃师缑氏人,随口俗句见诗意,任心游处是乡愁啊。我们再来看一首他的思乡诗——

《赠佳人》
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莫愁。
若逞仙姿游洛浦,定知神女谢风流。

洛浦,又是我们神都丽景啊。但是这首诗除却乡愁,又有了莫愁,莫愁还是洛阳女儿呢。该诗糅杂了几分儿女情愁,让人忍不住多想几分。这位诗人想的是何佳人?

我们这位老乡,大白居20岁,据说他们俩共同喜欢着一位才貌双绝的女诗人薛涛。我们这位老乡还深得两位皇帝的赏识,唐德宗说他真宰相之人也,唐宪宗真的提拔他当了宰相。当时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他,得罪了某节度使。这个节度使派刺客在他上朝的时候杀了他。一同遇刺的还有他的副手裴度,但裴度没死。今天裴度的墓就在万安山南麓伊川彭婆的范仲淹墓园之东。我们这位老乡被刺杀后,白居易愤慨异常,上书皇帝要求严缉凶手。可是白居易却被认为是越职言事,遭诽谤贬为江州司马。"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的江州司马由此而任。

我们这位老乡是谁?武元衡。

论身世,《后唐书》载:曾祖武载德,是天后堂弟,他的曾祖是武则天的堂弟。

论美貌,据说武元衡当时是大唐第一美男。

论才华,看看《后唐书》记载:尝因延英对罢,德宗目送之,指示左右曰:“元衡真宰相器也。”

论人品,在蜀时政务上重慎端谨,回朝后面对元恶巨憝他又嫉恶太甚,铁血宰相终遭罹不幸。

论诗文,他工于五言,被后世称为诗人宰相。

论职位,他是当时的唐朝宰相。

论结局,被刺身亡,倳刃喋血,诚可哀哉!

如果我们打开《旧唐书》,看看武元衡遇刺的故事,会大吃一惊——

时李吉甫、李绛情不相叶,各以事理曲直于上前。元衡居中,无所违附,上称为长者。及吉甫卒,上方讨淮、蔡,悉以机务委之。时王承宗遣使奏事,请赦吴元济。请事于宰相,辞礼悖慢,元衡叱之。承宗因飞章诋元衡,咎怨颇结。元衡宅在静安里,十年六月三日,将朝,出里东门,有暗中叱使灭烛者,导骑诃之,贼射之,中肩。又有匿树阴突出者,以棓击元衡左股。其徒驭已为贼所格奔逸,贼乃持元衡马,东南行十余步害之,批其颅骨怀去(太狠了,把头割了投怀而去)。及众呼偕至,持火照之,见元衡已踣于血中,即元衡宅东北隅墙之外。时夜漏未尽,陌上多朝骑及行人,铺卒连呼十余里,皆云贼杀宰相,声达朝堂,百官恟恟,未知死者谁也。须臾,元衡马走至,遇人始辨之。既明,仗至紫宸门,有司以元衡遇害闻。上震惊,却朝而坐延英,召见宰相。惋恸者久之,为之再不食。册赠司徒,赠赙布帛五百匹、粟四百硕,辍朝五日,谥曰忠愍。

216# 2024-4-11 09:22 评论 收起评论
lyTV-1 发表于 2024-4-11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容斋随笔》卷十《朱梁轻赋》:“梁祖开国之际,正逢黄巢起义后期。乱世之中,他拥据夷门,整顿军防,加强戒备,鼓励军民开荒,进行耕种,栽桑养蚕,政府征收较低的赋税因此,军士愿意为之效命,奔赴沙场,百姓愿意缴纳赋税,短短二纪,朱温便迅速成为中原最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奠定了霸业。由此可见,朱温在初镇宣武之时,便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217# 2024-4-11 09:4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11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1234567 发表于 2024-4-11 09:40
《容斋随笔》卷十《朱梁轻赋》:“梁祖开国之际,正逢黄巢起义后期。乱世之中,他拥据夷门,整顿军 ...

说几句题外话。
要么好人,要么怀人,这样的两分法很难准确去定义历史人物,完全正确的人不存在,全部错误的人也找不来。任何人,都是好与坏的矛盾组合体,我们能做的,就是按照大众的是非判断标准去做一些大部分都认为是对的事情罢了。好与坏,是基于对象而言的。人性与生俱来的是什么?性本恶?性本善?我觉得都不是,而是善恶俱存。这正如易所言: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负阴而抱阳,善恶于人也概莫能外。善恶,是一种人的判断,是基于受众对象而言的。天下雨了,在长庄稼的时候农夫欢喜,在收庄稼的时候农夫又哭恼。同一天下雨了,卖伞的高兴,赶路的心焦。所以,道家提倡: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去除分别心。作为普通人,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跟着先贤多学习一些,把是非判断的标准尽量和百姓保持一致,做事的时候尽量为老百姓做些事,就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朱温也是一代枭雄,也有雄才大略的一面。恶魔也有一分好,他爱惜人才、严格军法、奖励农耕是值得肯定的,他人伦败坏又是被世人唾弃的。看看欧阳修怎么评价的——“呜呼,天下之恶梁久矣!自后唐以来,皆以为伪也。至予论次五代,独不伪梁,而议者或讥予大失《春秋》之旨,以谓梁负大恶,当加诛绝,而反进之,是奖篡也,非《春秋》之志也。”

218# 2024-4-11 10:03 收起评论
1234567 2024-4-11 10:07
评论
有理! 存在即合理,伪不伪不同人有不同看法。
玄山樵夫 2024-4-11 10:11
评论
站君主立场,还是站百姓立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恐怕首先是选择立场才能判断。
玄山樵夫 2024-4-11 10:17
评论
欧阳修的文字读着真是酣畅淋漓,又文采斐然。《新唐书》《新五代史》值得去品读。
一溪云 2024-4-11 11:22
评论
欧阳修一代大儒,文坛宗主,洛阳是他的初仕之地,伊川山水洛川花,在此也结识了一生的挚友梅尧臣,逢君伊水畔,一见已开颜。
玄山樵夫 2024-4-11 11:30
评论
欧阳修豁达疏放,虚怀若谷,真长者也。
玄山樵夫 2024-4-11 11:30
评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前文引述有错位,更正一下。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11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演义中的历史还原之一:单刀赴会。

单刀赴会,不是关羽一个人单刀赴会,而是去现场的将军全部单刀赴会,士兵都要在百步之外。

备既定益州,权求长沙、零、桂,备不承旨,权遣吕蒙率众进取。备闻,自还公安,遣羽争三郡。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

翻译:

刘备平定益州后,孙权要求他归还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不回复这一意思。孙权就派吕蒙领兵进攻夺取。刘备得知消息,亲自率军回到公安,派遣关羽争夺三郡。鲁肃驻守益阳,与关羽对峙。鲁肃邀请关羽相见,各自所率兵马都停留在百步之外,只有将领们单刀相会。


三国演义中的历史还原之二:诸葛亮吊孝

翻看《三国志》中的周瑜传、诸葛亮传,均没有诸葛亮去吊唁周瑜的事情,倒是鲁肃死的时候,诸葛亮亦为发哀。

219# 2024-4-11 13:02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4-4-11 14:07
评论
鲁肃死的时候,诸葛亮亦为发哀,足以说明鲁肃是真厚道君子。孙刘能结盟,少了一个鲁肃还真不好说。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4-11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11 09:22
《春兴》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写这首诗的诗人是偃师缑氏人, ...

武宰相被刺杀,打的是德宗的脸。白居易激昂缉拿凶手,而凶手难以一时平定的山东军阀,这是更是给德宗下不来台,难堪之极限。白居易因此被贬,但并非有真错,德宗还是要用他的;德宗后来灭了这个军阀,算是给武丞相报了仇;这一件事件,背后有两个脉络。一是鲜卑传统的分封制,走到了尽头;二是长安内陆,控制不了黄淮海平原的经济实力增加 后的社会力量。所以,后梁,后周,北宋,都无奈走上了在开封定都的路线。
220# 2024-4-11 13:46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4-4-11 22:03
评论
唐宪宗吧,武元衡被刺杀是在宪宗任上。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11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书》云:“周瑜之后,鲁肃为冠。”

在《三国志》里,鲁肃也是个厚道人,把荆州借给刘备还真是鲁肃给孙权出的主意;周瑜也不狭隘,倒是识见深远,叹惋不寿耳。鲁肃也是一个胸怀博大之人,且看一个故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一下:

  鲁肃接替周瑜后,前往陆口,路过吕蒙军营。鲁肃有点轻视吕蒙,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功绩名声日益显赫,不可用过去眼光看他,您应当去拜访他。”于是鲁肃前去拜访吕蒙。饮酒正酣时,吕蒙问鲁肃说:“您身负重任,与关羽相邻,将用什么计策,来防备预料之外的情况呢?”鲁肃很随意地回答说:“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制定。”吕蒙说:“现在吴、蜀虽然联盟,但关羽实为勇猛将领,怎么能不预先制定好计策?”于是替鲁肃策划了五种应对计划。鲁肃就起身离席走到吕蒙身边,抚着他的背说:“吕子明啊,我真没想到你的才干谋略竟能达到如此地步。”随后前去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友谊才离开。

吕蒙也真不是一个凡人,他谦让古风,直教今人亦为之慨叹。第一让:益州将袭肃举军来附,瑜表以肃兵益蒙,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於义宜益不宜夺也。权善其言,还肃兵。第二让: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於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东吴之所以兴,与孙权胸怀博大、善于用人有很大关系。孙权劝吕蒙学习以开自益,吕蒙以军务繁多以辩,孙权以自己为例子循循善诱,吕蒙始就学,笃志不倦。鲁肃见吕蒙叹非复吴下阿蒙,吕蒙答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东周故事乱纷纷,看似精彩却难以记住。西汉几颗星星亮晶晶,也算耀眼,但不宏博。只是这三国,龙争虎斗里,人物分外鲜明;千军万马中,忠义荡气回肠;故事历久弥新,越读越是难忘。可以说,三国故事是中国人最为人乐道的时代故事了。隋唐气象,大宋靡丽,可要是相比三国时代的故事,必俯首黯然,更不用提起明清风云,赧然失色了。三国之所以精彩,曹操、孙权、刘备,这三人真皆人杰也!这三个人分别用一个字来统领其品格,刘备可用一“仁”字冠之,曹操呢?孙权呢?各位纷纶一字点睛,以赞情志可也。

221# 2024-4-11 13:53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4-11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11 13:53
《吴书》云:“周瑜之后,鲁肃为冠。”在《三国志》里,鲁肃也是个厚道人,把荆州借给刘备还真是鲁肃给孙权 ...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孙权刘备虽然割据一方,但是当时生产力水平还是黄河流域最高,教育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人才聚集区,也是在黄河流域。因此,除非刘备和孙权,利用军事力量短时间内攻克中原,否则,一旦进入长时间拉锯状态,必然被中原政权给耗死。
222# 2024-4-11 14:0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11 14: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4-11 14:01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孙权刘备虽然割据一方,但是当时生产力水平还是黄河流域最高,教育水平,人才培养体 ...


三家对比差异很大,三家人口规模非常少,我们今天不可想象,蜀汉人口仅94万,仅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县人口。曹魏实力是东吴2倍,是蜀汉4倍。1、曹魏:人口443万,士兵50万;2、东吴:人口240万,士兵23万;3、蜀汉:人口94万,士兵10万;
223# 2024-4-11 14:56 评论 收起评论
帮帮团电器维修 发表于 2024-4-11 17: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洛阳教育局应该定期适当在学校学习洛阳的历史人物典故,前几天我给孩子介绍洛阳的历史说到宋太祖赵匡胤出生在咱们洛阳的夹马营,天堂名堂是武则天登基的地方,孩子都感到很吃惊,现阶段初高中的历史讲的都太笼统,如果适当学习一些当地的历史人文,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24# 2024-4-11 17:25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4-4-11 21:19
评论
咱们做家长喜欢上洛阳历史,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引导。年龄大了,学学历史,可以静心,可以涤虑,梳理思想,摆正心态,对自己也是非常好的。
lyTV-1 发表于 2024-4-11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曹操奸。
225# 2024-4-11 20:20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4-4-11 21:27
评论
奸是罗贯中演义出来的。陈寿《三国志》对曹操评价正面,甚至陈寿是曹操粉丝。一个字形容刘备较容易,以仁感人,金石为开,一个字形容曹操却难
1234567 2024-4-11 21:37
评论
曹魏在三国里实力最强,但陈寿在西晋为官,西晋得国于曹魏,陈寿奉曹魏为正统也是原因之一。罗贯中是后人,奉蜀汉为正统也是他的自由。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4-11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鲜卑起源于部落,部落就是分封,部长做各自的山大王,地盘归你,守土你有饭吃,失土你啥也没有。所以唐朝的节度使制度,使得边塞节度使在抗御游牧民族方面,非常卖力,因为官兵知道,失去地盘,就失去了一切。积极性高。但是坏处就是威胁皇帝。赵匡胤和朱元璋,彻底消灭了节度使,也就是宁愿失去部分国土,也不可把江山让与下属。于是,边防军,除了最高长官有责任心。中下军官没有啥动力,能打就打,打不了就跑,导致宋朝军队数量不少,但面对游牧民族一败再败,这就是皇帝和种下军官的利益,没有一致,中下军官没有入股,没有主动性。
226# 2024-4-11 21:35 收起评论
1234567 2024-4-12 07:53
评论
       宋朝是募兵制,文官政治,不是军政合一。军政合一的节度使制度出问题,前提都是中央政权出了问题,太监乱政,后宫外戚干政等带来的赏罚...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4-11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作霖盘踞东北,类似节度使,所以面对日俄,闪展腾挪,坚守地盘,力保东北不失,失了,他似无葬身之地;儿子张学良就不同了,归顺南京,心理就起了变化,失去东北,我是国家的人,有皇粮吃,不怕,所以一路小跑到了西北,继续吃军饷。这就是只要粮草,没有责任心了。
227# 2024-4-11 21:4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11 21: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4-11 21:35
鲜卑起源于部落,部落就是分封,部长做各自的山大王,地盘归你,守土你有饭吃,失土你啥也没有。所以唐朝的 ...


这个分析深刻,影响王朝更迭有三个原因,外侵、权臣反叛、农民起义。东汉与唐朝、宋朝相比,东汉更能平衡三者关系,100零几个郡都不大,势力有限,洛阳北五营等中央军很强大,还把匈奴打跑了。但是汉灵帝临死前一年把州从监察区改变为行政区,刺史改为州牧,一家伙让地方做大了。汉灵帝之前,东汉是乱而不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势力不大。北宋吸取了唐朝教训,但又走向了一个极端。可以说,汉灵帝是东汉的掘墓者。
228# 2024-4-11 21:5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12 07: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商朝君主的名字很奇葩,后面一个字均是一个天干,十个天干用了八个在反复使用,己、癸两个未用。第一代商王叫汤,也叫大乙、天乙,最后一个商王帝纣,也叫帝辛。这说明反映了什么? IMG_5542.jpeg
229# 2024-4-12 07:18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4-4-12 18:54
评论
祖庚、祖甲的哥叫祖己,有己。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12 09: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4-11 21:35
鲜卑起源于部落,部落就是分封,部长做各自的山大王,地盘归你,守土你有饭吃,失土你啥也没有。所以唐朝的 ...


为防止唐朝节度使做大,北宋在制度上一开始就重文抑武。
230# 2024-4-12 09:17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4-12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12 09:17
为防止唐朝节度使做大,北宋在制度上一开始就重文抑武。

宋朝和明朝的路,是死路。它既让地方集团没有积极性,失去创造性和责任心,文官科举制度又没有发展起自然科学,所以,两方面都不占,必死。宋明的核心思想就是保皇帝老儿的家天下,没有丝毫的地方甚至民众参与性。
231# 2024-4-12 10:21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4-12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宋明清,严格定义,不能算是封建社会(分封自建)。西汉,东汉,隋唐,或多或少还有封建(分封自建) 的成分。
232# 2024-4-12 10:39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4-4-12 12:28
评论
按照“封建”本义,东周之后就不是封建了,进入了帝国时代了,郡国体制是朝廷直接到地方,形成了垂直管理,没有封而自建的体制。
大山82954 发表于 2024-4-12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伽蓝记   专说洛阳
233# 2024-4-12 18:40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4-4-12 18:50
评论
是的。这本书,越读越有意思。很多人物,很多故事,比《清明上河图》更加让人着迷。因为信息更多,有更加立体的想象。建议有心的朋友都读读。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12 22: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偃师竟然是个人,还是个智能木头人。就是今天,人也造不出。

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不至弇山。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 穆王荐之,问曰:“若有何能?”

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穆王曰:“日以俱来,吾与若俱观之。“越日,偃师谒见王。王荐之 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

穆王惊视之,趋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 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待妾。 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 白、黑、丹、青之所为。王谛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合会复如初见。王试废 其心,则口不能言;废其肝,则目不能视;废其肾,则足不能步。

穆王始悦而叹 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诏贰车载之以归。

夫班输之云梯,墨翟之 飞鸢,自谓能之极也。弟子东门贾禽滑厘闻偃师之巧,以告二子,二子终身不敢 语艺,而时执规矩。
234# 2024-4-12 22:27 评论 收起评论
挣扎着的呐喊 发表于 2024-4-14 09: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14 17: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兆域东汉帝陵图示
IMG_5777.jpeg
晋代张载的《七哀诗》是较早描绘北邙陵墓的诗词作品。
《七哀诗》
北芒何垒垒,高陵有四五。
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
恭文遥相望,原陵郁膴膴。
季世丧乱起,贼盗如豺虎。
毁壤过一抔,便房启幽户。
珠押离玉体,珍宝见剽虏。
园寝化为墟,周墉无遗堵。
蒙茏荆棘生,蹊径登童竖。
狐兔窟其中,芜秽不复扫。
颓陇并垦发,萌隶营农圃。
昔为万乘君,今为丘中土。
感彼雍门言,凄怆哀今古。
236# 2024-4-14 17:02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4-14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14 17:02
北兆域东汉帝陵图示

晋代张载的《七哀诗》是较早描绘北邙陵墓的诗词作品。

昔为万乘君,今为丘中土。
》看来,还是做出利于苍生的善举,才能被万世记诵,借助奢华的陵寝,是短视行为,千年后,几人记得顺帝,安帝,灵帝的区别。
237# 2024-4-14 21:1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15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大都是感性的。如果你是吕蒙,遇到这样的孙权,你会怎么样?且看《三国志》原文——

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蒙固辞金钱,权不许。封爵未下,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慽,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於星辰下为之请命。年四十二,遂卒於内殿。时权哀痛甚,为之降损。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权闻之,益以悲感。

一个英主,对外对敌有平天下的雄才大略,对内对人则有一颗令人念念不忘的仁心。看看这一段,虽然一千多年过去了,看者哪个又不为之动容?
曹操、刘备、孙权出生在一个时代了,如果放一个人在另外一个时代,估计差不多都是最后平天下的开国之君。

238# 2024-4-15 12:2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15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权与陆逊一起论周瑜、鲁肃、吕蒙,孙权的评价客观公允,也得到了陈寿的高度认同“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也这充分反映了孙权识人用人的得当,更反映了他用人之长的高明。孙权到底怎么说的,且看下文——

“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於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適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駮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於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翻译一下:

  孙权与陆逊评论周瑜、鲁肃和吕蒙时说:“公瑾雄壮刚烈,胆略过人,所以攻破曹操,开拓荆州,确实难有继承他的人,现在有你延续了。公瑾过去要子敬到江东来,将他举荐给我,我和他宴饮谈论,他就提出了统一天下成就帝王基业的计策,这是第一件令人快慰之事。后来曹操因为收编刘琮部队的势力,扬言要率领数十万大军水陆并进攻打东吴。我将所有将领召请来,询问如何应对,没人率先提出合适的谋划,至于子布、文表,都说应该派使者奉上降书迎接曹操,子敬当即反驳说不可,劝我赶快召回公瑾,委以重任授以军队,前往抵御曹操,这是第二件令人快慰之事。况且他的谋划,远远超过张仪、苏秦的谋划。后来他虽然劝我给刘备借地,是第一件过失,但不足以损害他的两大功劳。周公对人不求全责备,所以孤人忘记过失而敬佩他的长处,常将他比作邓禹。又有子明年少之时,我只以为他不辞辛劳,行事果敢有胆识而已。等到他成人以后,学问渊博智谋开通,奇谋异略,可说仅在公瑾之下,但言谈议论才气英发不及公瑾罢了。在谋划攻破关羽方面,超过子敬。子敬在给我的回信中说:‘帝王的兴起,都有要消灭的敌手,关羽不足以忌惮。’这是子敬实际上无法做到,表面上说说大话而已,我也宽恕了他,不随意苛责。但是他行军作战安营扎寨,能令行禁止,部下辖区内没有疏于职守的官吏,路无拾遗,他的治理措施也十分完善。”


239# 2024-4-15 12:29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4-15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曹操枭雄打下的江山,最后败在了曹睿之妻郭皇后之手。司马父子,屡次假郭太后之命,发动政变和废立,苦了曹芳及曹氏宗亲。九泉之下,郭面对曹睿时有何脸面?高平陵之变,唯一的破局,就是郭太后拒绝下诏,甚至自裁而死,断绝司马父子一切权力来源和法统地位,那么曹芳就可以大胆行事,奔赴许都,组织人马。但是郭太后在,江山是她和老公曹睿的,曹芳只是养子,随时可以废了曹芳而使曹芳到了许都也成了废帝叛逆,这一定是在司马懿的后手牌中的备选策略。所以,只能乖乖投降,回到洛阳。
240# 2024-4-15 23:35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