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里的洛阳

2024-03-14 09:06 197555人阅读 738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洛阳] 经典里的洛阳

  [复制链接]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12-2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在东周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标志着中国文化骨架长成,成人了。
诸子百家几乎都源于易,后来,儒道两家发展壮大了。墨家法家岐出于儒家,是儒家派生衍变而来,墨家甚至走向与儒家有了很大区别,一度水火难容。道家讲的是宇宙规律,是哲学思想,是老子在讲自己心中的易。易,是天书,讲给大智慧的人听的。老子,通过《道德经》把《易》讲给读书人听的。老子是做事,主张顺势而为,按规律办事。庄子是老子思想在人事上自适领域的投射,乱世自全的生存宝典。木雁之间,龙蛇之变,浮游于道德之乡,才是生存之道,而不仅仅是无用,更不是所谓躺平。做事学老子,自适学庄子,确实是大智慧,几乎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儒家呢,是历代不断发展的,不断被改革的。儒家的目的从一开始与道家不同,儒家最初是以治理国家为目的的。儒家第一元圣是周公,主张以礼乐文化治理国家。孔夫子在礼的基础上,又在礼前面加上仁义二字。到了孟子又在仁义礼后加了个智。孔孟之时的儒家虽然以克己复礼为目标,以王道为路径,还是讲士人要有气节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到了董仲舒,又在仁义礼智后加了个信,通过独尊儒术,把儒家改造成了国家豢养的士人群体,犬儒已经开始出现。但因孔孟重士人气节的惯性,政府也举孝廉尚行,两汉重气节依然盛行,与权贵进行着拉锯战。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是不断强化的,对读书人的管控越来越重,魏晋南北朝,部分读书人因为无力又无奈,开始在老庄启发下学玄。宋代理学明代心学,是儒家的新发展,开始从实用主义向哲学领域思考。理学以天理为万物的本源,但主要思想在人事上,没有在自然科学上研究。天理是讲规律,但人事规律的研究异变为统治阶级定规矩,人事规矩为统治阶级而定,这样又演变为层层束缚,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层层加码。如果在自然科学上研究自然规律,就不得了啦。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就在于坚持格物致知。王阳明研究心学,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出发点虽然依然唯心的,但开始提出知行合一,注重与实践开始结合。王阳明与朱熹不同,朱熹讲先知后行,王阳明讲知行合一,知行是并发的。理学之“理”,知行合一之“知”,都发出了世界本源性思考。天理、知,朱熹王阳明都把研究重心放在人事上,偏废了自然科学。朱熹的格物致知,没有去深度思考自然科学,王阳明也是重在人事。道家有老庄,宇宙规律、人生自适规律都是直指根底的,所以后世道家难以再有深度上的突破,只是广度上拓展,在不同领域上细研究。而儒家却是不断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并进的。
361# 2024-12-2 14:1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12-2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方与西方思考方式的不同,可能就是因为中国是农耕文明,西方是海洋文明。农耕文明注重群体协作,海洋文明注重自由冒险精神。所以,东方讲“和”,英雄最推崇团体奉献牺牲。西方讲自由民主,对不同领域的个人英雄推崇。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孟德斯鸠的地缘决定论很有道理呢。
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时候,中国东边是大海,北边是不毛之地,西南是高山峻岭,形成了一个自我封闭的桃源。这个桃源里,中国人便自给自足起来,以农耕社会繁衍着。
中国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易”,对立统一规律是最底层的逻辑,这个与西方是一样的,只是表达不同而已。
中国人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和”,天人合一、万物和谐,这才是大同世界,是中国人的理想国。

《庄子》里的《德充符》一篇里提到“德者,成和之修也”。
所谓的道德修养,在于保全和之气。
故宫有个保和殿,大意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奋斗的方向。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那个“和”字寓意深远,就在于此吧。

362# 2024-12-2 18:2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12-3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的治理模式是什么?

在庄子心中,最好的治理模式是:君道效法天道,无为而贵;臣道拘于人道,有为而卑。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也就是说,在庄子眼里,一个单位最大的领导无为最好,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大领导只管方向,不管细节,下面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尽职尽责的。

具体看看天涯论坛上的这个帖子的内容。

今天浩浩荡荡的留学大潮,也是小平拍板推动的。穿越到1977年,大家想一想自己和周围人当时的认识水平,就明白小平推动的思想解放实在了不起。仅此一点他就秒杀同侪。1977年8月3日,小平主持科教工作座谈会,会上当时教育改革的勇将温元凯提出了十六个字的高考恢复方案:“自愿报考,领导批准,严格考试,择优录取”。小平听后当场说:温元凯,至少采纳你四分之三,第二句“领导批准”可以拿掉,考大学是每个人的权利,不需要领导批准。
  不需要领导批准。这简直是破天荒,让很多人大跌眼镜。领导不批准,这事怎么办?会不会犯错误?领导不批准,领导的权威在哪里?对不起,有些事情就是个人的权利,真的还不需要领导批准。领导操心操的太多了,有时候是需要休息的。小平就是这样豁达而明朗。
  停止上山下乡,让知青回城,当时城市没有工作岗位,很难一下接受那么多人,无法安置怎么办,搞出大乱子怎么办,谁敢拍这个板?还是小平!包产到户,阻力重重,大多数干部都不同意。小平在1980年5月31日同中央负责同志作了一次谈话,在关键时刻专门表态支持阻力重重的农村包产到户政策。《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收录了这篇讲话,定名为《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一个能真正推动历史的人,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眼界、意志、威望。三者具其一,在1977年的中国并不少,三者具其二的,也有。三者俱备的,只有小平一人。但小平看上去并不是一个具有宏大构思,思想深刻,满怀理想远景的人,今天批评他的人常拿“猫论”、“摸着石头过河论”说事,其实他们完全说反了。不搞宏大构思,摸着石头过河,恰恰是最了不起的地方。历史上,各种各样空头支票、漂亮口号把人害惨了,小平不愿意那样做 。最令人敬佩的,是小平对下面的信任和放手,他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没有什么想法,就是让下面的人解放思想,胆子大一点,步子快一点,先干起来再说,错了再改,别太出格就行。这里面体现的是中国的传统治国理念,最上层是无为而治。上层无为,调动的是下面积极作为。
  小平曾说:“我们的政府管得太多了,要尽可能少管。”有人少管,就会有人多干;上面的多干是添乱,下面的多干才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他还对金庸说:“政治家不要主意太多”。没有那么尽事皆知的圣人,领导更不可能主意多多,诸事皆管,讲话必重要,指示必英明,这样的人是不存在的。所谓“不折腾”,就是无为而治。无为不是不为,恰恰相反,无为而无不为,给老百姓空间,给社会大众选择,这是思想解放的精髓所在。

363# 2024-12-3 19:1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12-16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读《庄子》的《齐物论》才知道:蜈蚣可以把蛇给干翻,蜈蚣喜欢吃蛇脑。蝍蛆甘带,讲的就是这个。上网一查,还真是。真是一物降一物啊。
364# 2024-12-16 10:08 收起评论
小叶儿 2024-12-16 10:59
评论
还真不知道蜈蚣能享蛇。真是万物相生相克,生生不息。
goforone 发表于 2024-12-16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12-3 19:18
最好的治理模式是什么?

在庄子心中,最好的治理模式是:君道效法天道,无为而贵;臣道拘于人道,有为而卑 ...

小平同志恢复平等化的高考制度,催生了千万级,上亿的高素质受教育民众,对华夏是历史贡献。一个企业一把手事必躬亲,那整个企业思考的人只有一把手自己,如果一把手放手给下面人闯创干,就有上百,上千,上万个头脑去思考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农村包产到户的最大优点,就是每个农民不用生产队长去督促干,而是自己起早摸黑干,并且在闲暇还要到城里打短工赚钱,养猪养鸡增加收入,百姓自然就吃饱肉食自由了。千万农民自己想干了,物质就丰富了。
365# 2024-12-16 11:02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4-12-16 12:37
评论
是的。源动力从下而上,思考从下而上,人人积极,人人负责,朝气蓬勃,生生不息,上无为、管方向即可。
goforone 发表于 2024-12-16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名著,水浒,西游记,红楼梦,这三部都有佛教的强大痕迹,而唯独三国演绎里没有。说明东汉之后,民众精神世界,除了一小撮醉心科举,大部分都选择了消极实用,碌碌无为。庄子和孔子,两个极端,缺乏中间道路的大学者,去影响皇帝。最终只剩下所谓成功的精致犬儒和众多麻木的民众。
366# 2024-12-16 13:0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12-16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goforone 发表于 2024-12-16 13:02
四大名著,水浒,西游记,红楼梦,这三部都有佛教的强大痕迹,而唯独三国演绎里没有。说明东汉之后,民众精 ...

古代中国的治理,是家天下模式,为了统治的稳固,越来越走向皇帝集权。北宋之后,大臣作乱篡位夺权成功的几乎没有了。皇帝集权的结果就是把读书人驯化为犬儒,作为执行的工具,而不能有自己的思想。明朝后期这个情况体现得最厉害,官员都是太监化了,没有热情,不负责任,只是拿俸禄的行尸走肉的官吏。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不干,庄子说了,君道无为,臣道有为,两个是互为补充的。可惜,汉朝之后,道家几乎难以成为统治者的主流了。道家只是皇帝养生的手段而已,严重矮化了道家的作用。

367# 2024-12-16 14:25 评论 收起评论
goforone 发表于 2024-12-16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12-16 14:25
古代中国的治理,是家天下模式,为了统治的稳固,越来越走向皇帝集权。北宋之后,大臣作乱篡位夺权成功的 ...

同意。所以受道家影响的张衡,出现在无为而治的东汉,创造出地动仪,浑天仪的科学发明,并非是偶然。张衡可以在官员和科学研究者之间切换,说明当时价值取向的宽松和多元。
368# 2024-12-16 15:2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12-17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goforone 发表于 2024-12-16 15:23
同意。所以受道家影响的张衡,出现在无为而治的东汉,创造出地动仪,浑天仪的科学发明,并非是偶然。张衡 ...

在国家治理方面,无为而治最为典型的是汉文帝时期。汉文帝真可谓是大智慧,也是超级低调的一位君主。
369# 2024-12-17 13:2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5-2-8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胡十六国中,十六国分别是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大夏、成汉。其中,前凉是五凉的开始。前凉的开国之君张轨与皇甫谧善,早年间隐于宜阳女几山,竟然与宜阳有着这样的关系。文中所言之皇甫谧,先祖是甘肃人,后来隐居在今天的义马。皇甫谧的先祖是皇甫嵩、皇甫规。其中皇甫规是凉州三明。皇甫规与张奂、段颎合称“凉州三明”。说起凉州三明,那是东汉时期大神级战将的存在。张奂又是草书之祖张芝的父亲。
370# 2025-2-8 09:0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5-2-8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胡十六国中,十六国分别是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大夏、成汉。其中,前凉是五凉的开始。前凉的一代雄主张轨,早年间隐于宜阳女几山,竟然与宜阳有着这样的关系。洛阳与凉州有一些联系的。洛阳被称为“大十三朝古都”,而与之齐名的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则是“小十三朝古都”。甘肃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是前凉开国之君张轨墓里出土的,即所谓的马踏飞燕。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371# 2025-2-8 09:0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5-2-8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地图才发现。当年邓艾走的阴平小道,过的摩天岭,距离红军过的草地只有百公里左右。距离九寨沟不到百公里。
372# 2025-2-8 09:25 评论 收起评论
1.png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5-2-8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凉的开国之君张轨,早年间隐于宜阳女几山,竟然与宜阳有着这样的关系。张轨在别人诬陷他时,也曾心灰意冷地说:便速脂辖,将归老宜阳。对宜阳可谓心心念念。
甘肃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是前凉开国之君张轨墓里出土的,即所谓的马踏飞燕。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373# 2025-2-8 09:29 评论 收起评论
goforone 发表于 2025-2-8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很多将领,善于奇袭,而不善于摆开阵仗,正面硬刚。
374# 2025-2-8 09:45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5-2-8 09:52
评论
兵者,诡道也。致胜是第一要务啊。在胜利面前,对垒双方都是计谋迭出。像宋襄公的战法,反而成为天下人耻笑的对象。
goforone 2025-2-8 11:10
评论
国人以胜负定英雄和正义。宋襄公重仁,重规则,虽败但令我钦佩。司马懿计谋负约,我鄙视。宋国诞生孔子,庄子,墨子,是华夏之荣邦。
goforone评论goforone 2025-2-8 11:13
评论
以胜负定正义,则秦为正义,赵国抗秦为非正义;然若赵胜秦,则赵为正义,秦为非正义。因此,谁的肌肉强壮,谁是正义。
玄山樵夫 2025-2-8 12:01
评论
以正治国,以奇治兵,这是老子总结的。在军事方面,大道还是凝聚民心军心,但在打仗的策略上却是计谋迭出的。
goforone 2025-2-8 12:17
评论
以奇谋治兵,胜了,会迷恋和路径依赖,而忘了兵器技术进步才是根本。在技术实力面前,36计都是云烟。
玄山樵夫 2025-2-8 12:47
评论
技术与计谋不是对立面,不能相互否定。以正治国,以奇治兵,老子总结的非常到位。
玄山樵夫 2025-2-8 12:49
评论
A武器先进,B武器很差,但是B通过计谋找来了武器更加新进的C来帮忙呢。
玄山樵夫 2025-2-8 12:51
评论
正是大道,奇是捷径,无论治国还是治军都是要用大道,但两军对垒打起仗来,谋略不能不讲啊。
专扯J∞蛋 发表于 2025-2-8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民族凝聚力核心不是血缘,而是文化。每当落后生产力与落后文化统治中国时,统治者都是接受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为什么?北魏如此,蒙元如此,满清也如此。
375# 2025-2-8 16:11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5-2-8 16:22
评论
一点也不错,核心凝聚力就是文化。
专扯J∞蛋 2025-2-8 16:26
评论
儒家文化是很利于封建统治的文化。
玄山樵夫 2025-2-8 16:29
评论
儒家文化是不断被统治阶级改编的,驯化的。如果孔子孟子复活一定也会被气得不行。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5-2-8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读晋书,发现一个天大的误解。五胡十六国中,前凉其实不是国,前凉一直向东晋称臣。前凉忠于晋朝,成为孤岛,成为东晋的飞地。在晋书中,前凉的几个当家人是列入列传,而不是载记的,这也是证据。
前凉第一任当家人张轨在遗令中,要求属下尽忠晋朝,服务黎民。"吾无德于人,今疾病弥留,殆将命也。文武将佐咸当弘尽忠规,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素棺薄葬,无藏金玉。善相安逊,以听朝旨。"
第三任当家人张茂统领凉州,在其去世时,还政于侄子张骏,并叮嘱道:我们家世代忠孝,现代天下大乱,晋室衰微,但也不能忘记遵守人臣节度。

第四任当家人张骏为与东晋朝廷联系上,借道位于西蜀的成汉,故事很惊心动魄。

早期有关前凉张氏统治时期所使用的年号方面,国内学者在对发现于今新疆若羌、吐鲁番等地的前凉资料研究后指出,前凉在张氏统治时期并未如现有多部历史年表中记载的在前凉各王统治时期使用了建元改元后的年号,而是使用了两晋时期的年号,如“建兴”“升平”等。随着考古的进一步展开,又陆续发现前凉时期还曾使用过“咸康”“咸安”等东晋年号。因此,国内学者对前凉张氏统治时期在年号使用方面认为,在前凉统治的七十多年间,其统辖范围内所使用的均为两晋年号。

张轨本人是汉人,他自己坚持做晋臣,还要求他的儿孙做晋臣,纵观晋书中的几任当家人的历史,一直是奉晋朝为正朔的。从网上的考古文章看,也证实了前凉是晋朝的版图,虽然是名义上的。这也解释了前凉最后一任当家人张天锡到了东晋后,东晋的朝廷以及朝臣那么器重他的原因。《世说新语》里有大量的张天锡的文字。我也是在读《世说新语》发现了这一点很不可思议,才翻阅了晋书。一翻晋书,才有发现了这么多的不可思议的故事。张天锡为凉州刺史,称制西隅。既为苻坚所禽,用为侍中。后于寿阳俱败,至都,为孝武所器。每入言论,无不竟日。颇有嫉己者,于坐问张:“北方何物可贵?”张曰:“桑椹甘香,鸱鸮革响。淳酪养性,人无嫉心。”王中郎甚爱张天锡,问之曰:“卿观过江诸人经纬,江左轨辙,有何伟异?后来之彦,复何如中原?”张曰:“研求幽邃,自王、何以还;因时脩制,荀、乐之风。”王曰:“卿知见有余,何故为苻坚所制?”答曰:“阳消阴息,故天步屯蹇;否剥成象,岂足多讥?”以上是张天锡在《世说新语》里“言语”篇里出现的两则。虽然朝廷有所优待,有大臣喜欢他,但是大臣也有讥讽。不过《世说新语》中这第二则故事应该是有问题的。因为王坦之死于公元375年,张天锡是在淝水之战后来到东晋朝廷的,那最早应该是公元383年以后了,这王坦之与张天锡见不着面的。所以,这第二则故事,很可能是杜撰。

376# 2025-2-8 16:2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5-2-8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肃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是前凉开国之君张轨墓里出土的,即所谓的马踏飞燕。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2.jpg



377# 2025-2-8 16:3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5-2-8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晋书》的张轨列传,看到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真真令人感慨系之啊。故事如下:张轨被诬陷,他的治中快马飞驰到长安,将自己的耳朵割下来放在盘子里,诉说张轨遭人诬陷的缘由,司马模便上疏朝廷制止了更换刺史之事。




378# 2025-2-8 16:3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5-2-8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凉的几个一把手对宜阳都是情有独钟。第四任张骏的宫殿名字也叫宜阳青殿。张骏的爷爷张轨在别人诬陷他时,也曾心灰意冷地说:便速脂辖,将归老宜阳。这前凉的几位当家人对宜阳可谓心心念念。
1.png

4.png


379# 2025-2-8 16:3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5-2-8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晋书》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西晋的武帝司马炎的书法相当了不得啊。
1.png

东晋的皇帝书法家一个接一个。东晋11个皇帝,其中7个书法家,分别为晋元帝司马睿、晋明帝司马绍、晋成帝司马衍、晋康帝司马岳、晋哀帝司马丕、简文帝司马昱、晋孝武帝司马曜。永和年号,是晋穆帝司马聃的,他的书法反而无名。‌

东晋的书法在历史上非常耀眼,晋书、唐诗、宋词是中国古文化的三座巅峰,成就最高。东晋的第一位皇帝司马睿,也是个书法家。东晋的书法之所以有王羲之等这些大家,与皇帝的上行下效有很大的关系。

《淳化阁帖》,被后世称为“法帖之祖”,正是《淳化阁帖》确认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第一卷又称为“历代帝王卷”,收录汉章帝至唐共19位帝王的书法。这19位帝王分别为:汉章帝、晋武帝、西晋宣帝、东晋元帝、东晋明帝、东晋康帝、东晋哀帝、东晋简文帝、东晋文孝王、东晋武帝、宋明帝、齐高帝、梁武帝、梁高帝、梁简文帝、唐太宗、唐高宗、陈长沙王陈叔怀、陈永阳王陈伯智。

淳化阁帖》收录的19位帝王中,西晋占了2个,东晋占了7个。不过东晋文孝王司马道子,不应是皇帝,不知为什么列入其中。另外一位皇帝晋成帝却没有列入。不管怎么说,18位皇帝中,晋朝占了8个,近乎半壁江山。唐诗晋字汉文章,真真不是虚传。


380# 2025-2-8 16:42 收起评论
专扯J∞蛋 2025-2-8 18:20
评论
东晋皇权较弱,亲王、世家拥权自重,一不小心就被杀了、废了。
玄山樵夫 2025-2-10 11:50
评论
东汉皇帝能有点自决权的就是司马曜了。
锋语 发表于 2025-2-10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5-2-8 09:07
五胡十六国中,十六国分别是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大夏、成汉。其中,前凉是五凉的开始。前凉的开国之君 ...

这几天才知道,皇甫谧居然是个奇人,40岁因身体不好开始研究针灸,并写下《针灸甲乙经》,成为针灸业的鼻祖。
381# 2025-2-10 13:38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5-2-10 15:12
评论
《晋书》里有皇甫谧传,待我读完来谈谈感受。
sootaa 发表于 2025-2-10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整天陶醉在厚重、经典里,越往后看,越找不到前进方向,不断的被别的城市超越
382# 2025-2-10 14:17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5-2-10 14:44
评论
这个是误解吧。学习优秀的传统经典是为了更加清晰地知道路怎么走。
goforone 发表于 2025-2-10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sootaa 发表于 2025-2-10 14:17
整天陶醉在厚重、经典里,越往后看,越找不到前进方向,不断的被别的城市超越 ...

古代典籍,特别是正史,很多都是掩盖事实的记述。正因为不可信,野史就有了空间。而野史作者矫枉过正,也添加了很多虚造的东西来纠正正史。比如,赵广义毒死李煜,正史不记载,但野史就敢写。真相,永远无人知晓了。
383# 2025-2-10 16:35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5-2-10 16:54
评论
百分之百准确的历史,几乎是不可能的。就是当下发生的事情,不同的人去写也不太一样。知其大概,溯其原因,总结规律,以启未来,也就可以了。
锋语 发表于 2025-2-10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goforone 发表于 2025-2-10 16:35
古代典籍,特别是正史,很多都是掩盖事实的记述。正因为不可信,野史就有了空间。而野史作者矫枉过正,也 ...

那谁不是说了吗,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384# 2025-2-10 17:08 评论 收起评论
专扯J∞蛋 发表于 2025-2-10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官方历史观与我七十年代末学的大不相同。
385# 2025-2-10 17:1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5-2-11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汉灵帝在他死前一年,也就是公元188年,把刺史改为州牧了。以前刺史是监察区,不是行政区。改刺史为州牧后,就给予了地方做大的机会。以前,东汉乱而不亡。就是因为行政区都很小,闹腾不出大乱子。汉灵帝一改,立马地方割据就形成了。汉桓帝虽然有党锢之争,但是他谥号是桓,辟土服远曰“桓”。汉桓帝利用凉州三明,仗得很好。诸葛亮恨桓灵,其实东汉就灭在灵帝手里,汉桓帝有功有过。汉桓帝的时候,陈蕃等柱国大臣依然在位。汉桓帝不是囟球。是汉灵帝这个二百五毁了东汉。如果没有汉灵帝改刺史为州牧,东汉也不至于那么快就完蛋。
386# 2025-2-11 12:45 评论 收起评论
goforone 发表于 2025-2-11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5-2-11 12:45
汉灵帝在他死前一年,也就是公元188年,把刺史改为州牧了。以前刺史是监察区,不是行政区。改刺史为州牧后 ...

历代皇 帝,我内心最认可的就是刘 秀,仁德宽大,不 杀 元 勋,得 国 最 正 。刘 邦,杀 韩 信 ,不仁;司马违反洛水之约;李 渊,乘 人 之 危 ,李  世民 手 刃 兄 弟, 赵 匡 胤 欺负孤儿寡母 ,朱 元 璋 极 度自 私 阴损,不但 杀 功  臣,还世代养 活 皇 子 孙,增加百姓负担,取消宰相,真成成了 朱家 一 人堂;清朝 乘 中原 内 乱窃 国,落后的奴隶制思维;还是东汉最仁。
387# 2025-2-11 14:54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5-2-11 15:13
评论
刘秀是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也是最能容人、最文雅的皇帝,我也喜欢刘秀。
goforone 发表于 2025-2-11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5-2-11 12:45
汉灵帝在他死前一年,也就是公元188年,把刺史改为州牧了。以前刺史是监察区,不是行政区。改刺史为州牧后 ...

我国的历史进程,很大程度都是灵 帝造成的,是他犹豫犹豫,废长立幼的冲动,加剧了他和何进的矛盾。灵 帝利用宦官制衡何进,这招棋错了,因为宦官离开皇帝,就啥也不是。灵帝一死,何进做大。但满朝文武,忠于宦官的实力很大,何进是一个莽夫,长期的朝堂拉锯,他自认为要失败,于是莽夫冲动,就坏了东汉开国的规矩:野战 军  边  防 军不能开到京师。因为东汉是靠皇权的神 圣 感和契 约维系,如同芭蕾舞演员,一定要观 众和演员有个距离,距离产生美,产生敬 畏,一旦神秘感被外来军 队撕去,就瞬间成了木偶。汉 献 帝诛 杀 董 后,本可以迅速穿好衣服(恢复忠于自己的御林军,头领是吕布,外地军队非 诏不得靠近皇 帝),恢复神秘感神圣感。但吕布王允无能,不能帮助汉献帝实现这个愿望,终于又被另一个曹操继续撕去神秘外衣,彻底沦为木偶。三国真正忠于献帝的是 王允和吕布。其他都是想取而代之。
388# 2025-2-11 15:09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评论玄山樵夫 2025-2-11 15:21
评论
灵帝罪恶千万,改刺史为州牧是东汉最大的灭亡原因。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5-2-11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的老家,很多村庄都有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我们老家的 村子和三里远的一个村都有。南阳也是很多这样的传说。这说明了老百姓对刘秀的喜爱。另外我们老家的镇在解放前叫光武乡,在元代的《河南府志》记录是汉鸭岭,真的与汉有关。
389# 2025-2-11 15:1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5-2-11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刘秀如何对待贾复的,读《后汉书》的时候,我非常感动。

刘秀初见贾复的时候,见贾复的马羸弱,刘秀解左骖以赐之。这是何等的仁君子也。
刘秀的将官因为贾复是后来的,想欺负一下,就调补鄗尉。刘秀知道了,说道:“贾督有折冲千里之威,方以任职,勿得擅除。”
从击青犊于射犬,贼阵坚不却。贾复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贼乃败走。又与北校战于真定,大破之,但贾复伤重,刘秀说:我所以不令贾复别将者,为其轻敌也。果然,失吾名将。闻其妇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
刘秀以贾复敢深入,希令远征,而壮其勇节,常自从之,故贾复少方面之勋。
每每众将论功自夸的时候,贾复未尝有言,刘秀辄曰:“贾君之功,我自知之。”

换成其他皇帝,只要你打胜仗,管你死管你活呢。刘秀呢,反而从个人出发,知疼知热,用其长,而不害其命。心又很细,不让老实人吃亏。所以,冯异是大树将军,贾复是不言将军。
390# 2025-2-11 15:39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5-2-11 15:43
评论
冯异被称为大树将军,就是有功从来不说,刘秀对冯异说:仓卒无蒌亭豆粥,滹沱河麦饭,厚意久不报。
玄山樵夫 2025-2-11 15:49
评论
因刘秀仁君风范,天下人景从。有个人叫耿纯。《后汉书》是这样记载的:纯共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老病者皆载木自随(木为棺材),奉迎于育。
goforone 发表于 2025-2-11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秀的洛水之誓,千古佳话。仇人化为君臣,信守承诺,避免生灵涂炭。这样精彩的典故,真应该搬上荧幕。洛阳如果有个电影制片厂,一定会拍摄东汉相关题材的电影。
391# 2025-2-11 16:31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5-2-11 17:37
评论
朱鲔,在拥立刘縯与刘玄的选择上,选了刘玄。为了刘玄皇位,朱鲔与李轶劝说刘玄杀了刘秀大哥刘縯。在这种情况下,刘秀与朱鲔有了洛水之誓。
玄山樵夫 2025-2-11 17:40
评论
查《后汉书》是这样记录的,帝曰:”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鲔今若降,官爵可保,况诛罚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
玄山樵夫 2025-2-11 17:40
评论
两次洛水誓言,刘秀一诺定江山,司马懿一誓毁乾坤,还是人品问题。
专扯J∞蛋 发表于 2025-2-11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召县云阳镇北边两公里处鹿鸣山半山腰处的汉代刘秀床。
       南阳市区卧龙区蒲山镇境内紫山,传说有刘秀床。
       河南省南召县崔庄乡仓房村的西坡有刘秀床。
       紧邻叶县的舞钢九龙山风景区也有刘秀床。
392# 2025-2-11 17:02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5-2-11 17:25
评论
这都是一千多年来百姓对刘秀喜爱的延续
goforone 发表于 2025-2-11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农村民间有大量的王莽追刘秀的传说,小学不明白为何说这些典故,长大了才知道,洛阳是东汉的都。
393# 2025-2-11 21:43 评论 收起评论
劳力2019 发表于 2025-2-11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goforone 发表于 2025-2-11 21:43
洛阳农村民间有大量的王莽追刘秀的传说,小学不明白为何说这些典故,长大了才知道,洛阳是东汉的都。 ...

是的,在我穿开裆裤时就听大人们说,王莽撵刘秀的故事,一模一样的疙瘩、中间掐一指甲。
394# 2025-2-11 21:48 评论 收起评论
goforone 发表于 2025-2-12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把洛阳的历史经典文化,转化为其他城市无法复制的独特优势,助力现代经济科技腾飞,是一个困扰洛阳人百年的大课题。站在他省角度,和洛阳人聊天,其实提一次古都,别人显得敷衍,就再也别提了。历史不能直接当饭吃,而且往往还成为变革的粘滞阻力。
395# 2025-2-12 08:07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5-2-12 11:43
评论
对于洛阳来说,历史反而是特色,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关键是我们要以讲好洛阳故事为重任,为荣光,而不仅仅是文旅的产品。这样就会做到极致。
goforone评论玄山樵夫 2025-2-12 12:51
评论
讲好洛阳故事,很好的建议
玄山樵夫 2025-2-12 13:34
评论
洛阳是蒙尘的明珠。人们仰望西安汉唐强大,人们没有完全认识到洛阳是最早的中国,没有认识到河洛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渊薮,这是中国开始的地方。
goforone 2025-2-12 13:44
评论
话是这个理。但是洛阳不是首都后,人口的迁徙,洛阳人没有形成自己鲜明的独特的显著的文化层次素质优势
玄山樵夫 2025-2-12 13:51
评论
这就需要一个超级懂洛阳的团队,以极致于历史为荣光,精益求精,像瑶光殿一样去复建,积小胜为大胜,假以时日,必神采焕发乎旧都,光被中土。
goforone评论玄山樵夫 2025-2-12 14:16
评论
我很认同。洛阳的复兴,要久久为公,积小胜为大胜。在隋唐旧地,复制一些唐代的建筑,包括大量群体性的唐代木质街坊,就是花钱多。
玄山樵夫 2025-2-12 14:20
评论
所以我们不能人云亦云,真的把历史抛开。历史是洛阳最显著的底色,也是最高光的名片,更是最深厚的底蕴。生于斯,长于斯,何其有幸,何敢言废
家在四海 发表于 2025-2-12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5-2-11 12:45
汉灵帝在他死前一年,也就是公元188年,把刺史改为州牧了。以前刺史是监察区,不是行政区。改刺史为州牧后 ...

读《大秦帝国》,知道“灵”字是恶谥,可英明神武,因“胡服骑射”而广为传颂的赵武灵王,谥号里也有“灵”。古代帝王的谥号很有意思,我是一知半解,希望楼主能另辟一贴专门开讲。
396# 2025-2-12 09:07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5-2-12 14:37
评论
赵武灵王这个谥号是两个字,很贴切恰当。胡服骑射,谥曰武很恰当。在交接班的问题上如同儿戏,反遭其殃,谥曰灵也不差。矛盾的一生得到展现。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5-2-12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在四海 发表于 2025-2-12 09:07
读《大秦帝国》,知道“灵”字是恶谥,可英明神武,因“胡服骑射”而广为传颂的赵武灵王,谥号里也有“灵 ...

根据《逸周书》的说法,死而志成曰灵,乱而不损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见神能曰灵,好祭鬼神曰灵。灵,这个谥号有六种人君可以给予。谥号有美谥,平谥,恶谥。灵,是恶谥。
汉灵帝,是以乱而不损得灵之谥号的,其实,东汉就灭亡在汉灵帝手里。给其取灵,已经算是给面子了。


397# 2025-2-12 13:4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5-2-12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网友说,学传统文化无益于当今,那么今天我们就从道德经来说创新,冀举一例而旁通。
当今中国的创新城市有三个最为耀眼,分别是深圳、杭州、合肥。
深圳得政策红利与海运地利,创新引领三十余年,有华为、比亚迪、大疆等企业为代表。
合肥依靠具有前瞻性的团队,远见带来了崛起,抓住了新能源和芯片的风口,蔚来、京东方等为代表。
杭州依靠服务型政府,以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促生了幻方科技(DeepSeek)、杭州游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黑神话·悟空)、宇视科技等公司。
在这三个城市,我最看好杭州模式,因为符合老子的《道德经》,符合发展的规律。
老子说:无为而治,汉文帝是最好的代表,汉景帝延续之,给汉武帝的雄霸天下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无为而治,管理者要无为而无不为,你只要做好服务,把创新的事情交给企业就好了,不干扰就是最大的支持。




今天看到一个网友寻梦拉萨710702是这样发言的,我们来看看他的切身体会。



儿子去杭州创业的时候,前期办理公司的一切手续都是由我去办理的,把以下三点体会在这里说一下,算是让大家对杭州的投资环境有个初步了解吧!
    1、整个入驻过程、补贴申请过程,没吃过一顿饭,没喝过一顿酒,没送过一根烟,透明,高效,给擅长干活而不擅长应酬的很多老板,提供了最舒服的交流方式;
    2、房子由政府帮你找好,房租免三年(大学生创业政策);答应你的政府补助(研发费用返还,而不是税收返还),按约定时间自动打款,直接到你的支付宝账号,无需你再去跑腿,再去问,再去催,再去请吃饭;
    3、事办完,政府部门的人就消失了,从来不烦你,从不对你指手画脚,从不来你公司参观拍照、老板出来配合一下宣传工作等等,啥都没有,政府指派的对接人的角色就是:有事你找我,第一时间给你办,没事就自动消失,对很多老板而言,最怵的就是跟政府人打交道,杭州是懂这些老板心理的。


这个是不是无为而治的智慧呢?如果杭州这样坚持下去,合肥比不过,深圳也是比不过的。因为杭州发展的动能来自民企,是生生不息的。之所以这些民企有这么持久的动能,则是因为有良好的创新土壤,即优秀的营商环境,说到底,除了做好服务,就是无为而治的环境。

所谓的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道法自然,按照规律去做事。对于创新来说,就是定好发展的方向和激励的政策,而后做好服务,创新交给企业,交给市场。市场规律是最高效的配置,尊重市场规律是做好经济的基础。
398# 2025-2-12 14:17 评论 收起评论
专扯J∞蛋 发表于 2025-2-12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底蕴不是讲故事,而是要体现在语言与行为上,一个遍地违停,闯红灯家常便饭,违约不鲜,拖欠成风体现了什么文化底蕴?
399# 2025-2-12 14:54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5-2-12 15:00
评论
讲故事与语言行为不是对立面,都是一个城市底蕴的体现。讲好故事不容易,依靠古建,也依靠人文,是多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玄山樵夫 2025-2-12 15:00
评论
宠客要适度,任何事情过度了,就会遭到反噬。这个是交通管理的问题。之于行为举止,洛阳人还是很友好的,这可以从网上网友们的反馈一窥端倪。
goforone 发表于 2025-2-12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专扯J∞蛋 发表于 2025-2-12 14:54
文化底蕴不是讲故事,而是要体现在语言与行为上,一个遍地违停,闯红灯家常便饭,违约不鲜,拖欠成 ...

说的很好,为洛阳增光,就从遵守红绿灯开始,就是默默添光彩。
400# 2025-2-12 16:52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5-2-13 08:35
评论
我们从小事做起,就是善莫大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