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里的洛阳

2024-03-14 09:06 161556人阅读 500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洛阳] 经典里的洛阳

  [复制链接]
lyTV-1 发表于 2024-4-16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读读孙钦良老师的《豫西土匪探秘》,清末民国半个世纪的豫西匪患在民风上有痕迹。
241# 2024-4-16 17:0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19 15: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庄子》时,有个感觉,禅宗是披着佛家外衣的庄子。
在古代中国,为什么禅宗都是读书人修行的,就是因缘如此,他们其实修的不仅仅是佛家,更多的是庄子。就连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也是如此。
今年又重读,这个感觉越来强烈。上网一查,还真有人也持这样的观点。原话是这样说的,学者范文澜曾指出"禅宗和尚就是披着袈裟的老庄"。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在庄子的世界里,齐物无辨,混同世界。当我们老了,读读《庄子》真的是很好的心灵良药,庄子让你与这个世界和解,庄子让你与你自己和解,庄子更让你逐渐开始忘掉一些自己。
顺事而不滞于物,冥情而不婴于天,相比于老子的顺势而为和列子的随心而为,庄子的世界是随遇而安的,同为道家,他们的态度也是有些许不一样的。老子是做事的,讲究顺势而为。列子是随心的,先按照心意去做选择,而后再顺势而为。庄子呢,他是大江里的一片树叶。在昆仑山的溪流里,它随着静水流深的溪流享受宁静;在金沙江,它一跃而下,纵然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在三峡,波澜壮阔之时,于激流处览尽风光;在东海,它逍遥游,知海之大,天之广。庄子不拒绝,一切讲究随遇而安,他的幸福是自适应状态。
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在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时候,庄子不刻意,不逃避,但也不盲从,他在调整着自己,自适应着这个世界。
20岁学孔子,40岁学老子,60岁学庄子,良有以也。
庄子思想,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道家思想在庄子人生态度上的投射反映。
《庄子》的《齐物论》,正是对《老子》第二章的深度解读,也是对《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深度解释,与西方辩证法三大规律之对立统一规律高度契合。
这个世界是什么,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被“我”所折射出来的世界。正像“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看到的世界也是如此啊。
每一个人都是情欲体,每一个人都是被后天所教育出来的,与各自所接触的信息有关,也与各自的顿悟有关。正是这些所谓的情欲,扭曲了世界,可是每一个“我”却基本都不自觉。大家都觉得自己看到的是真实客观的世界。其实,我们看到的世界几乎都是被情欲所扭曲的世界。如何看到真实客观的世界呢,那就忘掉“我”,去掉这些所谓的情欲。《齐物论》一开篇就是“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在说什么呢?忘掉自己才能看到真实的世界。
为什么要忘掉自己?《齐物论》先从人籁、地籁、天籁来引出,各种各种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窍穴所引发的。再往下说,人的各种辩论也是各种清欲所造成的。这不是与人籁、地籁、天籁之声一样的道理吗?各种辩论都是“其所言者特未定也”,都是偏执一端的,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下判断。这样就有了是非之分。其实,哪里有是非呢?这些是非都是人为分出来的。你有你的标准来定义,他用他的标准来定义,我用我的标准来定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人来定义,也就是说标准在各自的心里。大家各自的标准就不同,来相互评判,那不是乱成一锅粥了吗?所以,只有去除主观色彩、去除清欲,才能看清真实客观的世界。
庄子说,跳出是非来看,你会发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下万物都是一回事。庄子站在上帝视角看这世界。每个人不是吃的粮食蔬菜喝的水生成的吗?通过新陈代谢、通过死亡,这些元素不全又变回去了,于这个世界来说,没有减少一分,也没有增加一分,只是换了个形状出现了一次罢了。这样来说,每个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是非,世界并没有是非,是非是人为定义的,永远是相对的。你如果喜欢红的,就说红的对,你如果喜欢辣的,就说辣的好。难道不是这样么?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周梦蝶,物我两忘。从大处着眼,这个世界并无分别,从小处看,又千差万别。对立统一才是本质。想把这个世界看清楚,必须忘掉自己,把主观色彩过滤掉,可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少几分主观色彩,更加客观一点罢了。对待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定义的是非标准下去讨论也是毫无意义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按照多数人所认同的标准去从众罢了,也就是“为是不用而寓诸庸”而已。
242# 2024-4-19 15:13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4-4-19 16:45
评论
清欲应为情欲,写错了,抱歉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19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翻看《旧唐书》,读《李白传》,令人唏嘘不已。


在今天依然如雷贯耳的李白,在《旧唐书》里几乎列在最后了,人生故事颇草草,字了了三百余。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徠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今天嵊州)。既而玄宗诏筠赴京师,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俱待诏翰林。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傍若无人
  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为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今贵州)。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


1、旧唐书说李白是山东人,这个真是很意外。我翻阅《新唐书》,说李白的祖先是西凉皇帝李暠的九世孙。他的祖先在隋末的时候因为罪迁徙至西域,具体迁徙到了哪里,没有说。神龙年间遁还,在剑南道(今四川)的巴西(今绵阳)居住。

2、徂徠山在哪里,看地图,就在泰山的东南。

1.png

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这是李白的五个好朋友。李白与孔巢父,均被唐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征辟,永王作乱,孔巢父知其必败,两人均潜遁而去。


3、醉死于宣城?看到这里,我们再读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不是别有一番感慨郁结乎胸中,块垒难释。李白就这样醉死了?再查《新唐书》中的《李白传》,云尔——


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 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 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 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 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 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新唐书》对于李白到底是怎么死的没有记载。不过从记载看,李白与郭子仪曾经有过患难,相互救助过。李白的后裔,有两个孙女,嫁于民家,落拓凡尘。经范传正助葬,终改葬谢家青山,有悯焉。


1.png



243# 2024-4-19 20:19 收起评论
小叶儿 2024-8-8 15:38
评论
徂徕山多年前去过,不太高,印象中有棵大银杏树。李白是山东人可是头一次听说。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20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读《旧唐书》里的高适传,摭拾一二,以飨诸君。
高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
看完这一段,真的让人很感慨,这高适, 我们惊其大器晚成,又叹其天赋异禀
不仅如此,相比于李白的放荡不羁和杜甫的穷苦无依,高适很有胆略和见识。在潼关战败后就跑到河池郡见了玄宗,上《陈潼关败亡形势疏》,极言朝廷军政腐败,又为玄宗西逃开脱,得到玄宗的嘉许。在永王之乱上,永王未举事前,高适就对朝廷做过警告:“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朝廷不听。到永王反叛,肃宗想到了他的先见之明,就召见了他。他又对朝廷说永王必败,肃宗奇其对,让他兼任了御史大夫。后来,高适又担任了蜀州刺史。在蜀任上,他又上了《请罢东川节度使疏》,很有战略眼光。
《旧唐书》评价高适: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然言过其术,为大臣所轻。而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所谓“达”者,见识深远吧。

244# 2024-4-20 08:2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20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旧唐书》《新唐书》里的杜甫,有我们太想不到的形象。

故事一:杜甫是个狂人


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兒!”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关于这一段,《新唐书》里的记载却不一样,看看怎么写的——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 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 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吓人不,要不是严武的帽子被帘子的钩钩住好几次,这杜甫就没命了。当然也赖于严武的母亲的救助。


杜甫的性格,远远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新唐书》: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故事二:李白讥甫龌龊


《旧唐书》:天宝末诗人,甫与李白齐名,而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而有饭颗山之嘲诮。

龌龊?没看错吧,是的,就是龌龊。在李白的眼里,觉得苦兮兮又刻板艰涩的杜甫有点龌龊了。饭颗山,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典故名,典出《本事诗·高逸》。咱嵩县现在有个饭坡镇,据说,饭颗山就是饭坡。李白写过《戏赠杜甫》,诗云: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后遂用‘饭颗山 “来表示诗作刻板平庸或诗人拘守格律或刻苦写作的典故。


故事三:杜甫死后就埋在偃师,在《旧唐书》里有明确记载——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245# 2024-4-20 09:00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4-20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杜甫,文采高,不仕是因为确实做官水平很低,不要抱怨怀才不遇。你看白居易,文采也好,但是即使他躲着做官,朝廷还是三番五次力邀入朝做官,做大官。做的白居易都腻味了。让自己的子孙不要再做了。
246# 2024-4-20 12:12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4-4-20 13:56
评论
李杜的情商低,还谋略不足,但文采斐然。
劳力2019评论玄山樵夫 2024-4-21 07:45
评论
洛港自始藏龙虎,春风吹得笔客来。
过客~~~ 发表于 2024-4-21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我解读千古之人,把玩伊始、不知不觉终点就是妄议了,楼主没有跳出自嗨略有醒悟吗?

李杜情商低、还谋略不足,但文采斐然。。。。。呵呵,莫须有、你怎知?
247# 2024-4-21 08:37 评论 收起评论
过客~~~ 发表于 2024-4-21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或经典)这东西,你能看懂意境、产生共鸣就是了,过多的解读都是私货,莫衷一是的东西还是自己把玩最好。
248# 2024-4-21 08:45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4-4-21 09:02
评论
可以读读《后唐书》《李唐书》的李杜传。
过客~~~ 2024-4-21 09:13
评论
《后唐书》《李唐书》中的李杜是有血有肉的李杜吗?你家对门男主人的内心世界你能把握几分?呵呵~
玄山樵夫评论过客~~~ 2024-4-21 10:22
评论
按照庄子的齐物论,不辨是非才是至高境界。同一个时间点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不一样,同一个人不同时间点评判标准也不一样。和而不同,谢谢参与。
劳力2019 发表于 2024-4-21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客~~~ 发表于 2024-4-21 08:37
自我解读千古之人,把玩伊始、不知不觉终点就是妄议了,楼主没有跳出自嗨略有醒悟吗?

李杜情商低、还谋略 ...

这个不是自嗨,是彼此的交流。一首诗因理解不同,看法也就不同,彼此的探讨还是要的。
249# 2024-4-21 09:00 收起评论
过客~~~ 2024-4-21 09:07
评论
李杜以诗作著称,得出李杜智商低、还谋略不足。。。。。的结论,这哪叫探讨,不是自嗨是什么?
玄山樵夫评论过客~~~ 2024-4-21 10:12
评论
我说的是情商低,不是智高低,你看错了吧
玄山樵夫评论过客~~~ 2024-4-21 10:12
评论
如果不以二十四史的传记来做参考,以什么为标准呢?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有限信息作判断,说白了,都是各自表述。
过客~~~评论玄山樵夫 2024-4-21 10:27
评论
没看错,这里是写错了,上面的回贴不是引用过吗?
过客~~~ 发表于 2024-4-21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证据显示李杜都是诗作大家,作品在那放着呢;没证据显示这俩人稍微“差差滴”,因为没人见过他们二位。。。

走了。
250# 2024-4-21 09:30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4-4-21 10:06
评论
谢谢参与。每个人都有评判标准和结果,这很正常。作品更多证明的文学水准。了解一个人不仅仅是通过他的作品,还要从史家记述的传记了解一下。
过客~~~评论玄山樵夫 2024-4-21 10:40
评论
说真的,人能大概了解自己祖上的辈分排列就不得了了,历史(人物)主干基本清晰,了解即可,枝叶交错重叠、脉络若隐若现。。纠结其中毫无意义。
玄山樵夫 2024-4-21 10:57
评论
看完史书都会有个印象。把印象表述出来,也是交流,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交流中,通过更多信息,更多角度,会校正自己的判断,这是收获
劳力2019 发表于 2024-4-21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3-16 11:18
轵关就在济源王屋镇的封门口村,红点处就是轵关,轵关是太行八陉第一陉。看看地图,“由是天子遂不北渡河 ...

现在叫枳城
251# 2024-4-21 10:35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4-4-21 12:38
评论
轵城吧
劳力2019 发表于 2024-4-21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3-16 11:52
今天朋友去寻平泉了,把图贴上来,泉水很大很清,可以访之以洗心。

早年我去平泉寺时,那泉眼还没有,若是有的话,一行人不会跑很远去买瓶装水。
252# 2024-4-21 10:39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4-4-21 10:57
评论
前一段朋友去了,有水。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21 10: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客~~~ 发表于 2024-4-21 08:37
自我解读千古之人,把玩伊始、不知不觉终点就是妄议了,楼主没有跳出自嗨略有醒悟吗?

李杜情商低、还谋略 ...


如果不是看了《后唐书》《新唐书》,我不知道李杜这些故事,也得不出情商低的言论。当然,其他人看了《后唐书》《新唐书》,也未必得出情商低的判断。我虽然有如此判断,不影响我对李杜的喜欢,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是我最喜欢的古代文人,他们四人让我选第一,我选不出来,只有并列第一。张岱说:“人无癖而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情也;人无疵而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他们正是因为有疵有癖,才有极致偏好,有璀璨成就的。所以,这些所谓的缺点,也正是他们璀璨的另一面,有所得必有所失。面对这个情商低,在我眼里,也是他可爱的一面,奇异之人必有奇崛之处。
253# 2024-4-21 10:45 评论 收起评论
过客~~~ 发表于 2024-4-21 10: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曲高和寡和自拉自唱显然是两回事,真的。。。
254# 2024-4-21 10:47 评论 收起评论
过客~~~ 发表于 2024-4-21 11: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察古知今,那观今,文人墨客哪一个能看出情商不足的?事实上,情商高的往往是学校的捣鸡毛孩子和成人的文艺界人士
255# 2024-4-21 11:0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21 11: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客~~~ 发表于 2024-4-21 10:47
曲高和寡和自拉自唱显然是两回事,真的。。。


本人开这个帖子,也是自拉自唱,感谢这么多朋友参与讨论。这些传统经典是枯燥的,但也是深邃的。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之惑写出来,以期得到他人的帮助;也把所得分享出来,希望对那些喜欢传统经典的人可以有一点帮助。独行快,众行远,在传统经典里探赜索隐,感谢大家一起讨论。
256# 2024-4-21 11:07 评论 收起评论
过客~~~ 发表于 2024-4-21 11: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被吃了一帖。。推论VS推论,以今观之,情商高的往往是调皮孩子和文艺界人士,可想李杜之情商。。。
257# 2024-4-21 11:1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21 11: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客~~~ 发表于 2024-4-21 11:14
被吃了一帖。。推论VS推论,以今观之,情商高的往往是调皮孩子和文艺界人士,可想李杜之情商。。。 ...


情商是照顾他人感受,以他人感知为出发点的。李杜有几分?如果情高极高,就不是洒脱旷逸、不染尘俗的李白,也不是万里悲秋、孤介自守的杜甫。同样,苏轼也是如此,新党不喜欢他,旧党也不喜欢他。苏轼呢,不群不党,惟心怀苍生一书生而已。就是这一介书生,在油盐酱醋里,他也能活出诗意人生;在酸甜苦辣中,他烹出了最好的诗词文章。可以说,这些所谓的挫折缺憾正是锻砺出他们璀璨文章的磨刀石。我们在乎的是他们的诗词文章,才不会太在意他们的情商。说起他们情商低,也是缺憾美,美得珍惜,美得心疼。
258# 2024-4-21 11:2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22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读《吕氏春秋》的时候在想,如果秦始皇真的按照《吕氏春秋》来治理国家会怎么样?
贾谊的《过秦论》把暴秦的灭亡归结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纪,共12纪,每月一纪,是天子日常的行为准则;第二部分是览,共有八章,是览天文地理人事的讲解,是治国理政之要;第三部分是论,共有六论,是汇编诸子百家精华的部分。

天下为公,这样的思想在《贵公》一篇是这样写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王,不阿一人。
259# 2024-4-22 13:12 评论 收起评论
一溪云 发表于 2024-4-23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4-19 20:19
翻看《旧唐书》,读《李白传》,令人唏嘘不已。

说起这位天才诗人,不得不提及大唐双子星另一位伟大的诗人杜甫。天宝三载,政治失意的李白来到了东都和杜甫相遇,洛阳见证了中国文学史上这次伟大的相遇!李白和杜甫,都是少年就有经天纬地之志,李白常以大鹏自比,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的理想,“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的愿望。 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一生致力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260# 2024-4-23 11:33 评论 收起评论
一溪云 发表于 2024-4-24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261# 2024-4-24 09:3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5-7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乱世如何存身?屈原是宁可玉碎不可瓦全,庄子的态度呢?虚己顺物,以不材为大材,以无用为大用。庄子提出了:德荡乎名,知出乎争,所谓的德知(智)全是凶器。在德智的驱使下,比干被纣王剖了心,关龙逄被夏桀杀了,在庄子的眼里,这都是无谓的牺牲。如果非要劝人,也不要犯颜直谏,而应该是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是先顺着对方来 ,先取得对方的信任,让对方接受自己,建立起信任。而后再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就是说在建立信任后,顺人而不失己,顺人但不能被对方带偏了,之后再循循善诱,把对方引导正确的地方去,又不彰显自己,这样才能有所效果。如果不这样做,那只能是螳螂挡车,不自量力。在循循善诱的过程中,庄子又提出了“绝迹易,无行地难”的观点,也就是说,你可以不说话是容易的,但是要说话有不露痕迹,不让对方觉察是你有意表现自己,而几乎是天道的自然流露,这太难了。在庄子的眼里,只有忘掉自己才能接近自然,才能实事求是地看清这个客观的世界。瞻彼阕者,虚室生白,这也是庄子提出的,不仅这八个字很有文学美,同时更是一种思想境界,只有把万物万事都看空,看不出分别,才能心境空明,才能悟道。
262# 2024-5-7 11:5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5-7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庄子》的《人间世》一篇,碰到了叶公沈诸梁了。一查地图,在东汉的时候,叶县和昆阳竟然是两个地方,还分属于不同的郡。东汉的昆阳应该就是今天的叶县,那么东汉的叶县是今天的哪里呢?在图为谭其骧先生绘制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的一页局部。
1.png
263# 2024-5-7 13:03 评论 收起评论
糖心贺包蛋 发表于 2024-5-11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264# 2024-5-11 10:3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5-11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读到《庄子》里的这句话,又被镇住了。除了人,天下万物哪一个有对有错?是非对错皆是人自己的定义与分别。不遣是非,齐同万物,才能实现逍遥游,这就是庄子的人生观。庄子所谓的“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也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实现的。顺事而不滞于物,冥情而不婴于天,也是如此。
屈原问于渔父,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渔父即庄子思想的实践者。渔父见屈原不可说服,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老子庄子是非凡的,做事学老子,自乐学庄子。学老子,顺势而为,才能生生不息,才能天长地久。学庄子,随遇而安,不拒绝一切,随遇而自适应调整,皆能调整到舒适的状态,无不自恰。

庄子的文字是诸子百家中最美的。汪洋恣肆,一任自然,脱略形迹,逍遥宇宙。所以,读庄子,不仅仅是体悟他的思想,同时也是在含英咀华,一点点,一丝丝,在极细微处去感知文字之美。读着读着,你会突然被一句话所震撼。眭然视之,冥然思之,反反复复去玩味,周而复始去体悟,好不玄妙。再加上庄子的想象力,你读庄子的文章,越读越惊叹不已。其思想,其文字,其想象力,三者兼美,令人游而不知归,不舍归。
265# 2024-5-11 10:4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5-11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一书中的《人间世》最后一段,有迷阳草,迷阳草到底是什么?刺角芽?酸枣树?按照注释是带刺的草,而不是树。农村带刺的草不少,最常见的就是刺角芽。迷阳草是刺角芽吗?

1.png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这段话,与论语所讲的又不一样,我们放在一起看看——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来世不可待?来者犹可追?到底哪个是真实的呢?





266# 2024-5-11 11:53 评论 收起评论
笑脸(陈) 发表于 2024-5-13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劳力2019 发表于 2024-3-18 12:03
站在我的观点,喜欢杜甫的诗,李白次之、以此类推。也喜欢张籍的节妇吟。 ...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267# 2024-5-13 14:46 评论 收起评论
劳力2019 发表于 2024-5-13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笑脸(陈) 发表于 2024-5-13 14:46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268# 2024-5-13 15:18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5-13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5-11 11:53
《庄子》一书中的《人间世》最后一段,有迷阳草,迷阳草到底是什么?刺角芽?酸枣树?按照注释是带刺的草, ...

庄子的主张,有较大的消极成分,崇尚自由,及时行乐。活在当下。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在河南一带思想碰撞,有碰撞就有思想的进步。秦后独尊儒一派。一派则止争,答案都有了呗;这也是治理黄河必须的行为一致聚力方成治水大事。古希腊和我们一样先进文明,但截然不同的是,不需要治水。而是海洋经商,经商在需要弄数之巧。且希腊碎片小城邦,之间辩论,辩则用脑,穷极思辨,各自耍聪明,谁也不服谁,于是就有了对万物皆数的辩论结论,进而衍生出万物皆可数学的学说。从而,东西方文明,两条截然不同的轨迹。
269# 2024-5-13 15:41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5-13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到光武刘秀的道家无为治理,现在看来,恰恰是一种对前汉的修正,从而后汉科技成果涌现,也就顺利成章了。
270# 2024-5-13 15:44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5-13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蒙元对南宋的缠斗中,南宋的官员将领,知识结构单一,无非是大学,中庸,论语,背诵的滚瓜烂熟,可惜实用性极低。反观蒙元,各类三教九流的人才荟萃:回回炮,西域掠来的工匠,甲胄,兵器,弯刀,蒙元极其重视工匠的收拢,所以面对南宋对决时,是一对老油条,对一堆书生兵。蒙元更狠的一招,匠人世代为匠,不可改行。这也是欧洲曾用过的招数,几代人只干一件事,很容易出精品。所以,儒家到宋元明清,已经是在苟延残喘了,迂腐而不自知。
271# 2024-5-13 15:5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5-14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5-13 15:41
庄子的主张,有较大的消极成分,崇尚自由,及时行乐。活在当下。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在河南一带思想碰撞, ...

20岁学孔子,40岁学老子,60岁学庄子。孔子是讲积极进取求功名、与人协作干事情的,聚集在人伦方面。老子还是做事的,是讲总结规律、顺势而为的,到了40岁已经有了人生的阅历,这个时候就可以回头来总结了,才会悟到顺着规律做事才能生生不息,才能天长地久。庄子是求自适的,无论什么他对不拒绝,他都可以做到随遇而安的。所以,在不同的阶段,可以以某个为主,他们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在取向有所不同。
272# 2024-5-14 09:45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5-14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夏文明和希腊文明,在初创年代外部环境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截然不同,后续的发展道路也迥然。华夏文明最先遇到的难题就是治理黄河水患,需要齐心团结,否则无法制服水患;希腊文明的早期问题是贸易中枢,如何精打细算的商业逐利,碎片的地理结构保留不同城邦的碎片华文化单元,彼此在争论辩论中互相头脑风暴和总结辩论之术,于是喜欢钻牛角尖般的追求问题的本源。我归结华夏文明就这么4个时间片段,春秋的百家争鸣,秦西汉的大一统群体组织,东汉的纠偏与无为而治,唐宋元明清的科举停滞和重复,就这四个段落。
273# 2024-5-14 10:2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5-14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5-14 10:22
华夏文明和希腊文明,在初创年代外部环境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截然不同,后续的发展道路也迥然。华夏文明最先 ...

以整个世界的眼光看,中国因为大洋和喜马拉雅的阻隔,相对于世界,形成了一个小桃源,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社会,自给自足,自得其乐,诞生了以和为主题的文化氛围。反观西方的希腊文明,则是海洋文明,需要团队协作,自由民主等都是团队建设的产物,后来扩展到了整个欧亚大陆以及非洲,这里是四战之地,侵略征伐极其严重,极其残酷,文明也是血与火淬炼出来的。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所言就是如此。
274# 2024-5-14 10:29 评论 收起评论
锄禾洛阴 发表于 2024-5-14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周洛邑对天下控制微乎其微,天下大乱。东周在历史上的贡献在于文化思想以及诸侯国的改革。《左传》王以诸侯伐郑,就是最好的例证。
275# 2024-5-14 10:39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5-14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5-14 10:29
以整个世界的眼光看,中国因为大洋和喜马拉雅的阻隔,相对于世界,形成了一个小桃源,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 ...

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地球变小,希腊文明和华夏文明最终还是相遇了。两种共存缠斗,还是彼此和谐,已经不取决于某一方,而是双方的意愿。科技的进步,万物皆是AI,万物皆是人类智力依靠AI都能能异化的时代和未来,这是一个重大的人类主题。
276# 2024-5-14 10:4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5-14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锄禾洛阴 发表于 2024-5-14 10:39
东周洛邑对天下控制微乎其微,天下大乱。东周在历史上的贡献在于文化思想以及诸侯国的改革。《左传 ...

中华文明的骨架就是在东周时期形成的,可以说在东周时期,中国加冠成人了。任何事情都是矛盾体,虽然东周时期的天子是暗弱的,但是思想确实空前解放的,诸子百家就是在这个时期争鸣的。如果中国是一个人的话,东周时期成人了,两汉千古文章,则是锦衣绣裳;魏晋是中国身上的玉佩将将,一时风度;唐宋是头上插的步摇,诗词辉映,占尽风流;明清又是脸上的胭脂,小品一则则,生动又活泼,小说故事会,人间烟火气。所以说,东周时期是被严重低估的时代,对文化意义上的中国来说,我们今天还在受着东周的极大影响。各省的简称大抵是形成于这个时期。
277# 2024-5-14 10:5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5-14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5-14 10:42
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地球变小,希腊文明和华夏文明最终还是相遇了。两种共存缠斗,还是彼此和谐,已经不 ...

两大文明的底层逻辑是相同的,对立统一规律对应的是一阴一阳之谓道;质量互变规律对应的是中庸之道;否定之否定规律对应的是反者道之动。中华文化大树最基础的思想就是“易”,这就是阴阳,这就是对立统一,这个最基础的认识是完全一样的。中华文明之树与西方文明之树,最基础的部分是相同的,只是在不同的水土条件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这就是多元性。两种文明的取向不一样,这很正常,这正是古人所说的和而不同。
278# 2024-5-14 11:0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5-14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易,是中国人思辨的基础。很多人把《周易》当成了算卦的,这是大大的误解。荀子说:善为易者不占。易,更多的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中国人所言的中庸之道,有些人把中庸解读为不好不赖的和稀泥文化,这更是天大的误解。所谓的中庸,“中”是射箭射中的那个矢之“的”,“庸”是“用”之意,就是以最恰如其分的方式去应用。也就是说做事要把握好度,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其实,中庸文化也正是“易”的应用,万物负阴而抱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要把事情做过了头,要保持中庸之道,才能恰如其分。
279# 2024-5-14 11:11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5-14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5-14 11:01
两大文明的底层逻辑是相同的,对立统一规律对应的是一阴一阳之谓道;质量互变规律对应的是中庸之道;否定 ...

华夏文明是温和的,崇尚和而不同。而希腊文明是侵略性的,认为我们主导世界,就是他们的末日,所以一直敌视
280# 2024-5-14 11:16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