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存生活技能课程——野外宿营

2018-09-03 16:50 330289人阅读 1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野外生存生活技能课程——野外宿营

[复制链接]
神鹰总队办公室 发表于 2018-9-3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思考题
1、适于宿营的地方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选择宿营地的“十不原则”?
3、在野外,可以利用的天然庇护所包括哪些?
4、什么样的环境下可以少加改进作为临时庇护所?
5、在没有帐篷的情况下,通常建立哪几种庇护所?
6、在沙漠中如何建立庇护所?
7、在雪地环境下怎样建立临时庇护所?
8、在湿地建立庇护所应该注意什么?
9、常见的取火方法有几种?关键步骤和技术是什么?
10、练习聚焦取火和火弓取火的方法.
11、在野外可以利用的燃料包括几大类?
12、常见的堆积篝火柴的方法有哪些?要点是什么?
13、列举野外炉灶的种类,每种炉灶有什么特点?
14、叙述“马蹄灶”和“八卦灶”的搭建方法.
15、在野外,可以用什么方法蒸煮食物?
16、列举几种烧烤食物的方法,各自有什么优缺点?
17、搭建帐篷应注意什么?
18、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宿营地的环境?
19、怎样划分宿营地的功能区?有什么划分原则?
01.jpg

    在野外搭帐宿营是每个从事野外活动的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在没有帐篷的情况下,利用周围环境和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立临时庇护所,也是野外活动爱好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取火、搭灶、烹饪也是必备技能。
02.jpg
第一节  怎样选择宿营地
野外宿营,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材料搭建一个临时的“家”,是很有学问的。
这个临时的“家”搭建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你的睡眠质量,也间接影响到体力和伤势的恢复、关系到你在野外的安全以及是否容易实施救援等。
一、宿营地的一般特征
1、平坦、开阔、相对避风,便于发出火光在内的各种救援型号。
2、寒冷地区向阳;炎热地区庇荫。
3、局部相对高地,周围具有排水沟。
4、距离水源不是太远,方便取水又避免与动物发生冲突。
5、如果是交通意外,又不幸受伤,需要等待救援,应该离事故地点不远,发现事故地就能发现伤员。
二、选择宿营地的注意事项
1、不要在风口搭建庇护所。
2、不要在低洼地和干涸的河道(水道)上建立营地。
3、不要堵住野兽的通道。
4、不要在距离水源太近的地方扎营。
5、不要在瀑布下面宿营。
6、不要住在孤立的高树下面。
7、警惕“飞”来之祸。
8、别捅“马蜂窝”。
9、大雪无情。
10、密林深处不安家。

第二节  如何建立野外庇护所
一个适合居住的庇护所,可以遮风避雨,防止动物伤害,有利于恢复体力,并能够在心理上给人以极大地安慰。在寒冷地区,庇护所更是防止冻伤,甚至是保全生命的必要手段。
一、寻找天然庇护所
(一)寻找山洞设立天然庇护所
天然的山洞需要在洞口加一道“防护门”,不仅挡风,还可防止动物骚扰。若有动物或山洞较深,可用火把照明、试探氧气是否充足,还能吓跑动物。但应注意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若有动物幼崽,则应将其放到洞口,母兽一般会叼走;若你对付不了的大动物,那么就另找宿营地。天然山洞的优点:坚固、防风雨;缺点:生火排烟困难。
(二)寻找树洞作为临时庇护所
原始森林中可以找到容纳一人的树洞。进入前,应观察一下树洞内外的情况,回避有大型动物的树洞。若没有,也应在洞口设置结实的木栅栏,以防止动物的袭击。
(三)倒扑的树根是现成的庇护所
这里所说的是大树的树根。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搭建,就可以做成一个不错的庇护所。
二、改建庇护所
(一)利用凹坑盖一个庇护所
这里的凹坑不是低洼地上的,而是在山坡上的。在上面盖上一些树枝、杂草,坑底铺一些干草就可以睡觉了。其保暖、避风的效果比帐篷还好。
(二)利用天然“猫耳洞”改建庇护所
山坡、岩壁下、峡谷两旁、路基、土岗等处凹入的浅洞一般称之为“猫耳洞”。在野外,这种地方很多,只需要在外面加一道墙和搭一些树枝即可。
(三)利用石棚或石笋建立庇护所
若是柱子,则应加个盖子;若有盖子,则应加上围墙来挡风。
(四)窑洞
在粘土地区,利用树枝或尖石片在厚土层的陡坡挖一个小洞还是不太费劲的。
三、搭建庇护所
(一)怎样搭建茅草房
用树干和树枝搭建起稳定且适合居住的架子,上面自下而上地把打好的草苫子固定在架子上面即可。
(二)怎样搭建草席棚
该棚子适合于有芦苇或蒲草等地区,制作工艺比茅草房复杂。
(三)怎样搭建树皮屋
用木杆儿搭建成一个圆锥型的架子,再在架子上固定一圈圈的树皮,最上面留出冒烟的通道,地面铺上干草,一间别致的树皮屋就建好了。
(四)怎样搭建掩体屋
用石头或者石块,砌成一个马蹄形矮墙,上面横上木梁,再盖上草和沙土。
(五)怎样搭建空中阁
为了防水和动物的侵害,需要在树上搭建庇护所。这样的庇护所一般要在相邻的两棵树上或者其他比较高的位置,所用的木梁尽量呈水平状且结实、稳定、牢固。
四、特殊环境庇护所
(一)怎样在沙漠中搭建庇护所
在没有帐篷的情况下,应寻找有植物的地方,在其旁边挖一个浅坑,收集一些树枝搭建于浅坑之上,应注意防风沙,要捆绑牢固。
(二)冰雪环境下的庇护所
1、雪洞
2、在塔形树冠的树木下挖一个洞,即可防风雪,也能保障安全。
3、雪屋
(三)热带雨林中的树叶屋
应以防水、防潮为主,充分利用热带树林中的大型叶子,象瓦片那样排列,可以轻易地搭建一个防雨效果很好的庇护所。
(四)怎样在湿地上搭建庇护所
为了避免湿地和潮湿对人体的影响,应找到足够的树枝或者木棍来搭建一个“A”形的架子,并在架子离地0。50米以上做一个“床”,上面做好屋顶即可。

第三节  野外生火方法
03.jpg
一、取火方法
我们的祖先没有打火机和火柴,但是他们能在需要火时点着火。因此这是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
(一)敲击法
用金属敲击石头就可以产生火花,不行就换石头;火花的引火物应是容易燃烧的干燥的木粉、朽木、棉花、木髓等,没有就在野外把干燥的多纤维植物捣碎做火绒。
在石头的周围围上火绒,不断地用金属敲打石头,直至火绒物冒烟,轻轻地一吹,火苗就着起来了。
(二)聚焦法
凸透镜可以聚集太阳光线,并在焦点处产生高温,从而点燃易燃物。老花镜、照相机镜头、玻璃瓶底等都可以用来试试聚焦取火。
(三)锯木取火法
用一块带锐缘的竹子在另一块竹子凸起的地方来回摩擦,锯屑落在下面的引火物上就会冒烟,轻轻一吹就会出现火苗。若没有竹子,找坚硬的木头也行。
(四)摩擦取火法
劈开木头的一头,并在裂缝中加上细木棍和火绒,然后用结实的绳子(最好是动物的筋键)来回摩擦,里面的火绒就会逐渐发热、冒烟,最后起火。
(五)钻木取火法
用一根木棒,下面削成尖,两手夹住,在一个边缘钻有开放性小孔的木版上来回搓转。木版的开口处应有火绒。但是这种方法不易成功;若有快速的转动装置,则可以成功。
二、点篝火的方法
在野外生存中,点篝火是重要的生存手段:在寒冷地区,篝火可以用来取暖,防止体温流失;在有野兽出没的地方,篝火可以驱赶野兽;在黑暗中,篝火可以用来照明;衣服弄湿了,篝火可以烤干衣服;遇险时,篝火可以在夜间发出求救信号,上面放上湿柴就变成了白天的烟雾信号。因此,掌握点篝火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收集点火材料
1、木材
尽量在不破坏植被的情况下,收集木头。同时,收集一些火绒和细柴,以便于引火和取火。一般情况下,较重的干柴燃烧时间长,释放的热量多,但不易点燃;较轻的燃烧时间短,释放的热量少,但容易点燃。
2、枯草:由于燃烧时间短,只用作引火。
3、干粪便:大型动物的粪便燃烧,完全可以用于做饭。
4、煤炭:很少能够找到。
5、油:汽油或柴油,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6、垃圾:在海岛,高潮线上的垃圾多数是干燥和可以燃烧的。
(二)清理、设置点火地点
    在野外生火,一定要注意安全,合理设置点火地点,周围不得有易燃物,并应有专人负责。
1、湿地点火点的设置
在地面上铺上一块石板或一层石头,使火在其上面燃烧。
2、山地点火点的设置
一定要远离树林20米以上,并在篝火周围垒好防火墙。有风时,为防止热气流带起火星,不要烧干树叶。
3、草地点火点的清理
清理至少15米之内的所有杂草,而这些被清理的杂草正好可以做燃料。
4、大风天点火点的设置
尽量不点火,若必须点火则应挖火塘,变篝火为“沟火”。火塘既防止走火,又方便烹饪。
5、反射热能的点火地点
如果生火的目的就是为了取暖,而且燃料还不充分,可以找岩壁、山洼、土坎等有反射热能的地方点火,在这里要比在空阔的地方点燃相同的火堆效果要好的多。
(三)篝火柴的堆积方法
为了点火方便并提高燃烧效率,应该把木柴搭成通风透气的结构。
1、“井”字型堆积法
把两根较粗的木头按一定距离平行排列,另外两根与下面的两根垂直放在上面,依次垂直垒放40—80厘米,形成一个“深井”,里面放置一些细柴和引火物,很容易点燃。因为通风透气,燃烧充分。适于单纯的营地篝火,不适于取暖和做饭。
2、圆锥型堆积法
为方便通风和点火,在来风的方向留一个小“门”,堆积时要内细外粗,内干外湿;由于燃烧到一定程度木头向内倒塌,没有危险;可以靠近取暖;上面吊上饭盒可以煮饭、烧水,也方便直接烧烤食物。
3、轴心堆积法
找一根粗大的木头或树根充当篝火的轴心,把收集到的干柴搭在这个轴心上,在轴心与干柴之间放上引火物,点燃后要不断地添加干柴,经过一段时间后,轴心会被点燃,并保持很长时间。
三、建立炉灶的方法
在野外烧煮食物,最节省燃料的方法是建立炉灶,因为单纯的篝火热能损失大。
(一)野战灶
找三块等高的石头,较垂直或平整的一面向内,架上炊具,并使之平稳。特点是简单、方便,但不节约能源。
(二)马蹄灶
用石块垒砌成高约40厘米,内径约30厘米的半圆型,上面向内收缩,以方便架锅。石块间留有空隙,方便通风;开口处方便添柴,并开向来风方向。
(三)看山灶
用石头、水和粘土,搭建一个锅台,灶门开向季节风方向,在灶门相反的方向修一个火道(沉淀火星,防止走火),火道前树立一个中空的枯树作为烟筒。
在所有的野外炉灶中,看山灶是最节约燃料的,也是比较安全的。
(四)八卦灶
选择长方形的石块,在地面摆成1米直径的圆圈,石块之间留出5厘米左右的空隙以方便通风。上面的石块压在空隙的上面并稍微内缩,依此类推,七、八层高,上口内径40厘米左右的“八卦炉”就造成了。
该炉灶火力大,热效率高,烧水做饭十分快捷。不用时可以用泥土将上面封住,从而长时间的保持火源,小雨也不能使它熄灭。在封火期间,石头有相当大的热量辐射,可以取暖、烤干衣服,石头间的缝隙还可以烤熟食物。
这种炉灶适合时间较长、地点固定的野外生活。
这样的八卦炉,即可以满足烹饪、取暖、烤衣服的需要,还省去了天天点火的麻烦。

第四节  野外炊事
04.jpg

一、蒸煮食物的方法
如果在野外活动时带有炊具,搭建一个炉灶就可以了。但是因为意外而被困在野外,既要想办法求救,又要有野外生存的心理准备,并积极为在野外生存创造条件。
在寻找的食物需要蒸煮时,解决炊具就成为了头等大事。
(一)寻找炊具
一切盒状、桶状、盆状、盘状的金属制品都是可以利用的炊具:罐头盒、油桶、弹药箱、引擎盖……
(二)制作炊具
飞机、汽车残骸的金属薄板用鹅卵石不断敲打,使其成为一个中间凹陷的容器。
有些黏土也可以烧成容器。
竹筒是作为炊具利用的好方法。
二、烧烤食物的方法
烧烤是野外生存中最常用的烹饪方法,不需要任何炊具,只要能生着火就可以进行。在被动性(意外事件被困野外)野外生存中,烧烤在很多时候是唯一的烹饪手段。
人们最熟悉的是直接烧烤法,既穿上食物直接在火上烧烤,这种方法容易造成浪费(容易将食物烤焦),也不容易考熟较大的食物,对无法穿成串的食物更是无法可使。
老道的野外人会根据食物的不同,使用相应的烧烤方法。
(一)石板烧
找一块石板,用石头架起来,在石板下面点火,烧热的石板会逐渐烫熟上面的食物。这种方法适合个体小(水蚤、种子、小鱼虾等),或者不宜串烧的食物(如昆虫幼虫、蛹等串烧会流失大量蛋白质),也适合烙饼(粉末食物、鸟卵等)。在烙饼时,为了防止干硬,加快熟透,上面可以罩上潮湿的毛巾(不能贴上)。
(二)埋烧
把要烧烤的食物用树皮、树叶包好,上面均匀地摆上一层石头,在石头上面生火烧烤。其优点是节约(食物不易烧焦),而且鲜嫩,没有烟味;缺点是熟透的时间比较长。
(三)泥烧
把黄泥、红泥等粘性比较好的的泥土用水合成软泥,均匀地包在食物上,放在火堆里烧烤。
适合于山鸡、田鼠、松鼠等毛皮不能食用的食物。目前市面上的“叫花鸡”就是这样烧成的。
三、加热食物的方法
除了可以在碳火上通过烧烤加热食物外,在树皮上也可以加热食物,尤其是那些无法用烧烤方法加热的食物(如颗粒食物、饮料等)。
在南方可以用竹子做炊具。北方一般是用桦树皮,将四边向上挝起来,在四个角上用线或植物纤维固定成一个方盒子。
用四根木棒做成水平架子,吊起竹子盒或树皮盒子,放在余烬上就可以加热食物了。因为桦树皮易燃,所以不能用来煮食物。

第五节  帐篷的使用方法
使用帐篷是主动性野外活动的内容。帐篷的种类我们已经在野外装备中介绍过,现在简单介绍一下帐篷的使用方法。
一、搭建帐篷的地点
(参阅本章第一节)
二、帐篷的搭建方法
(一)清理地面
选择好搭建地点后,首先要进行地面清理,使其平坦;如地面全是石头,应尽量整成一个相对的平面,用碎石填充缝隙,上面铺上树叶或沙土。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应坚决地避开各种动物的洞穴,即便是小小的蚂蚁,也会对帐篷造成损害。
(二)撑帐篷
清理完地面后,把内帐摊开(大风天要用石头、木头压住),把连接好的帐篷杆儿穿进所有的布套(环)里,先把帐篷杆固定在内帐一侧的底脚上(底脚上有叉杆,可以插进帐篷杆里),然后把帐篷杆向上撑起,内帐也随之撑起。
内帐撑好后,盖上外帐(为了保暖和防雨,内、外帐之间应留有一定的空隙),栓好拉线固定。
有裙边的帐篷,要用沙土压好(雪地用雪压),以增加防风效果。
第一次野营的人,最好在去野外前就做好撑帐篷的练习,以免到时手忙脚乱。
(三)帐篷的固定方法
在野外经常是用石头来固定帐篷的拉线,而不是用地钉来固定帐篷的地脚环(金属环),因为坚硬的地面地钉钉不牢固,太疏松的地面地钉很容易被风拔起来,正好适合地钉的地面并不多见。对于既有拉线又有地钉的帐篷,不要怕麻烦,尽量同时固定,尤其是在大风天里。在树林中宿营,也可以把拉线绑在树干上,并尽量把拉线往树基上绑,以免风动树摇损坏帐篷。
(四)帐篷的排列
帐篷门应该设在避风的一面,即使是夏天也应该如此。如果营地有一定坡度,帐篷门应该尽量位于下坡。
    如果有多顶帐篷同时在一起宿营,不要为了整齐而一字排开,那样不利于在夜里相互照顾,尤其是两端的帐篷更显得孤单,可以成马蹄形排列或者交错排列,也可以排成两排,并与营火保持一定的距离。
帐篷之间应该留有一定的空间,以免从帐篷上滚下来的水过分集中造成地面积水。
(五)排水与防虫
在可能下雨的天气里,应该在帐篷的四周挖上一圈排水沟,并把排水口安排在低点。排水沟应紧贴帐篷的外沿,以方便从帐篷上下来的雨水及时排走。排水沟不要太深,有20厘米就足够了,挖排水沟翻出的土,可以放在帐篷的裙边上。
帐篷只要撑起来,就一定要拉好纱窗(门),否则会有很多虫子钻进去,进入帐篷时,也要注意不要把虫子带进去,可以先把门口的虫子哄走,再进入帐篷。
三、住帐篷的注意事项
(一)通气
现在生产的帐篷都有良好的通气设计,一般会有纱窗和纱门,纱窗(门)既能够防虫,也方便透气。
夏天使用帐篷基本不存在通气问题,因为我们可以只拉上纱窗(门)。冬天不能为了
保暖将所有的拉锁全部拉紧(尤其是密封性好的帐篷),至少要留下一个手腕粗的通气孔。
(二)凝结水
天气较凉时,人体呼出的热气会在帐篷内形成凝结水,并顺内壁流下,为了防止凝结水打湿衣服和睡袋,可以把毛巾、雨衣以及明天不穿的衣服卷起来,紧贴帐篷,放在外面,围成一圈。在饮水极其缺乏时,凝结水也可以收集起来饮用。
(三)帐内卫生
1、一般不要穿鞋进入帐篷,在寒冷地区,可以把鞋放进帐内,但应注意不要弄湿寝具。
2、任何时候都不能在帐篷内吸烟。
3、决不可以在帐内使用炉具,因为炉具会放出一氧化碳和引起火灾。
4、在寒冷地区宿营,帐篷内可以准备一个”夜壶”,以省去起夜的麻烦。
四、帐内安排
帐内空间有限,如果地面潮湿,可以把雨衣铺在防潮垫下,防潮垫上还可以铺上脱下来的外衣,这样既防潮又节约空间。炉具、炊具、绳索、大型工具、确保用品等可以放在门蓬里。背包可以放在门蓬里,也可以放在帐内,也可以当枕头。贵重物品要放在帐内,压在枕头下或放在头边远离帐门的一侧。食品应放在帐内,因为它们会被动物吃或爬上讨厌的昆虫。刀具平放在睡袋两侧伸手可及的地方,以便及时防御。帐篷顶上一般有两条带子,可以栓上灯具。睡觉时,头部尽量靠近帐门,以方便内外交流或紧急情况时迅速离开帐篷。

第六节  营地卫生
一、环境保护
在所有野外活动项目中,宿营对环境影响相对比较大,在野外宿营时一定要注意环境保护。
经常参加野外活动的人,即使不是环境保护方面的行家里手,至少也是一个与大自然有随后歌曲的人。在环保问题上,我们不仅应该以身作则,还应该坚决参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
(一)爱护自然资源
任何参加野外活动的人在野外宿营时,都没有砍伐树木、污染水源、猎杀动物的权利。对于在野外遇险而被迫进行野外生存的人来说,在生命没有受到饥饿、寒冷威胁的时候,也没有理由利用动、植物资源,即使是在极其危难的时刻,我们也应该本着不浪费、不破坏的原则,使用能够保证生命需要的最低限度的自然资源。
在可以生火的地区,不要砍伐树木,应组织人力去收集枯枝落叶和其他燃料。
(二)恢复原貌
临走前,把临时建立的厕所、挖在帐篷周围的排水沟一概填平;炊事用的炉灶拆除,石头尽量放回原处;扶起不小心压倒的小树。尽最大努力,把宿营地恢复到宿营前的水平,因为它本来就应该是那个样子。
有修养的野外人甚至会在填平的厕所上立一块标志物(木头、石头),上面写上某月某日,这里曾经是厕所。这样做并非多此一举,因为有经验的野外人都有相似的野外知识,他们往往知道什么地方最适合建立厕所。
(三)垃圾处理
把可以自然分解的垃圾(如食物的下脚料、纸制品、营火余烬等)挖深坑填埋。把不能或不容易自然分解的垃圾(塑料袋、易拉罐、包装等)装在垃圾袋里,带出原始环境,在文明地区投入垃圾箱。
在大自然中,野外人本身就是一群环境保护志愿者,他们不仅不会在野外制造垃圾,而且会默默地充当清洁工人。
保护自然,爱护环境才是野外活动的最高境界!
二、营地功能区的划分
下面这些问题是针对参加野外活动和从事野外作业的人而言的,对于被迫进行野外生存的人来将,恐怕顾及不了这么多。
大队人马在野外宿营,一定要做好营地功能区的划分,这样既方便管理,又可以保持营地卫生,使野外生活有条不紊。
如果营地长期使用,应该选派专人负责各功能区的安全与卫生。
(一)营火区
营火区既点篝火的地方。应该设立在不影响周围植物又不宜走火的地方,并方便拔营时打扫。
营火区应该与帐篷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围坐在篝火周围可以照顾到帐篷又不能在突然起风时烧到帐篷为宜。
在搭建帐篷时就应该想到如何安排点火地点。
(二)炊事区
紧邻营火区,并尽量安排在营火区的上风口。
(三)饮水区
应设立在营地的最上游,并远离动物饮水处。
(四)盥洗区
应该设立在坡度较低的地方或者是水域的下游,并且距离水源较近
(五)帐篷区
因为睡着以后,防御能力大大降低,所以,帐篷区应该是营地中最平整、最安全的区域,并兼顾防水和防火,干燥的沙土地或松软的草地最合适。
(六)活动区
用来游戏、聊天、制作等休闲活动的场地。野外工作或活动也同样有休息的时间,把活动区划定在一定的范围有利于拔营时的打扫工作。
(七)警戒线
以岩石、树木或人工树立的标志物为基准,虚拟地设立”铁丝网”,天黑以后任何人都不得超越。
(八)厕所
在营地的下风口,找一个僻静的地方,用树枝搭建一个简易的厕所,如果可能,在厕所与活动区之间最好隔一片灌木丛。
少数队员的营地可以只搭建一个厕所,并在厕所门口设立一个标志物(可以是一块牌子),由大家共同约定标志物怎样摆放表示里面有(无)人。
为了防止污染,不可以把厕所搭建在水源附近,并保证排泄物不会流淌到水源地。正确的做法是:在围起来的地面上挖一个长条坑,并把铁锹放在坑边;每次使用后,都应该在排泄物上撒上一层沙土。
三、营地健康
(一)饮水卫生
一般情况下,原始环境的活动性水源(如山泉水、小溪、河流)很少被污染,通常可以直接饮用,但死水(池塘、洼地积水、断流河水)应该进行处理后再饮用(参阅第三章之水处理方法)。
有鱼类生活的水源人们不一定可以直接饮用,实验证明,”阿米巴”变形虫广泛分布在水草丰富的水域,鱼类可以在此水域中生活,而人喝了这种水后,几小时后就会发病(肠炎,痢疾)。
很多水域看起来非常清洁,鱼也在那里畅游,但这里的水在加热后,经常会出现白色絮状沉淀,这种水硬度太大,久饮不利于健康。
除非不得已,在野外尽量把水烧开再喝。
在野外喝水时,尽量不要”痛饮”,即使是非常口渴的时候也应该本着小口多饮的原则(参阅第三章之饮水方法)。
(二)饮食卫生
除非是被迫野外生存的人,参加野外活动的朋友都会带着食物。食物的防腐非常重要,特别是炎热的夏季,吃不好就会拉肚子,在野外这是非常难过的。夏天去野外尽量不要带容易变质的食物,如果带有炉具所去的地方又有足够的水源,尽量带些方便食品,在野外现煮现吃。
如果食物不足,或者由于意外而延宕了预计归期,需要在野外解决给养问题,尽量不要生食,参照野外烹饪方法,把食物弄熟再吃。
食物不要直接放在地面上,以免引来老鼠、猴子、蟋蟀等动物,放在帐篷里也不是最好的方法,嘴谗的老鼠、蚂蚁可能因此咬坏帐篷。最妥善的方法是用方便袋(炎热的夏天应该用透气性好的纱袋)装好,吊挂在远离树干的树枝上,并与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
(三)晾晒寝具
    如果连续在野外宿营,一定要在天气晴朗时抓紧时间晾晒寝具,其作用不仅仅是为了睡觉时舒服,紫外线还可以杀死细菌和病毒。
(四)防止感冒
野外的夜晚气温通常比较低,熟睡的人(尤其是不久前出过汗的人)很容易着凉
(五)防虫叮咬
  营地是非常容易引来”不速之客”的,汗味容易引来各种昆虫,食物容易引来老鼠。不要小看了这些小动物,它们不光是影响你休息,更可怕的是它们中间的很多成员带有病毒和细菌。


ly69 发表于 2019-2-24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2019-2-24 00:50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