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8日上午十点,随着洛阳地铁一号线第一趟列车准时发出,这座千年古都终于迈入国内大陆46座地铁城市俱乐部。 这年,洛阳楼市再创历史新高,均价逼近9000元/平。当时许多洛阳人自信心爆棚,大家高喊洛阳将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二线城市。 其实洛阳人的底气并非全部来自地铁开通,而是洛阳长居国内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经济老大位置已经数年,且2020年经济总量以5128亿元排名国内第45名。
那时同样是湖北副中心城的襄阳、宜昌两市提出的口号是向洛阳看齐,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力争五年内与洛阳经济总量持平,十年内超过洛阳。而彼时家里有矿的陕西榆林虽然还在高原上“拾柴火”,可内心却憋足劲头争取中西部非省会老大的位置。 如今四年过去了,家中有矿的榆林和湖北双雄做到了么?我们来看图。
2023年,榆林以7091亿元排名第40名,襄阳以5843亿元排名第48名,宜昌以5756亿元排名第49名,洛阳以5481亿元排名第55名。湖北双雄终于实现他俩的愿望,而且还足足提前了七年。 洛阳在短短三年内排名整整倒退十名,在全国TOP前五十的城市中再也找不到洛阳的影子。平均房价也由当初的九千元跌至如今的六千多元,很多区域跌幅接近30%。 撇去家中有矿的暴发户榆林,再来看2024年湖北双雄和洛阳的经济状况。 据2024年前三季度GDP公布数据,其中洛阳市4336.5亿元,襄阳市4258.78亿元,宜昌市4195.66亿元。
三城2023年全年各自的GDP总量,洛阳为5481.56亿元,襄阳为5842.91亿元,宜昌为5756.35亿元。 而三城2023年前三季度各自的GDP总量,洛阳为4343.9亿元,襄阳为4225.15亿元,宜昌为4003.66亿元。
由此可以算出三城2023年第四季度单季各自的增加值,洛阳为1137.66亿元,襄阳为1617.76亿元,宜昌为1753.69亿元。
如果假设2024年第四季度单季三城GDP保持2024年第四季度单季增加值不变,也就是用三城各自的2024年前三季度GDP加上2023年第四季度GDP的增加值量后,洛阳为5474.16亿元,襄阳为5876.54亿元,宜昌为5949.35亿元。
由此可以计算出三城今年GDP距离6000亿的差距,洛阳为525.84亿元,襄阳为123.46亿元,宜昌为50.65亿元,也就是说三城若要都突破6000亿大关,洛阳在第四季度单季必须要实现至少525.84亿元的增量,襄阳在第四季度单季必须要实现至少123.46亿元的增量,而宜昌在第四季度单季只需实现50.65亿元元的增量。
但从今年三城前三季度各自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洛阳今年突破6000亿元已毫无希望,只有宜昌今年突破6000亿元大有希望。
从以上分析来看,至少在2024年,洛阳与湖北双雄的距离在进一步拉大。 2023年洛阳市人口有707.9万,襄阳人口是527.85万,宜昌市人口是392.4万。 洛阳人均GDP是7.742万,襄阳市人均GDP是11.069万,宜昌人均GDP是14.668万。宜昌的人均GDP几乎是洛阳的两倍。 看到这里,洛阳人是不是垂头丧气感觉愧对河洛先祖?别急,接着往下读。 衡量城市的经济发展有很多指标,GDP只是其中一个而已,只能看出城市经济发展的快或慢。 襄阳和宜昌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是不如洛阳的,那就是财政收入。 打开襄阳和宜昌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地方财政总收入襄阳为400.6亿元,宜昌为363.59亿元。 看着很高对吧,但地方财政收入有一部分需要上缴给中央和省里,并不能全放进地方政府的荷包。 襄阳400.6亿元的财政收入,上缴了179.7亿,剩下220.9亿。这个剩下的部分叫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这个才归地方政府所有。宜昌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18.21亿元。
洛阳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高达398.2亿元,几乎是襄阳和宜昌的两倍! 这是为什么呢? 在襄阳的GDP构成中,第一产业(农业)为605.61亿,第二产业(工业)为2734.56亿,第三产业(商业服务业)为2487.64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4%、46.9%、42.7%。 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就是税收,三产中,农业不仅不交税还要给补贴,工业和商业服务业才是税收的主要来源。 为什么深圳这么有钱,工业有华为比亚迪、商业有腾讯平安招商,撑起了深圳以工商为主的产业结构。 宜昌和襄阳差不多,第一产业的比例还稍微高一些,占比为10.8%。 洛阳虽然说是在种地大省河南,但洛阳第一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只有4.5%,而且每年还在不停的下降。
洛阳GDP的构成中,第一产业(农业)只有257.9亿,第二产业(工业)为2473.9亿,第三产业(商业服务业)为2943.4亿。三次产业结构为4.5%、43.6%、51.9%,第三产业撑起了洛阳GDP的半壁江山。 第三产业包含很广,文化旅游、金融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教育医疗(洛阳人口多,自然上学看病的消费多)都属于第三产业,还有现在很流行的大数据、人工智能、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 健康的产业结构,排序应当是三二一。 国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和新一线城市杭州成都武汉等,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例都是最高的。第三产业占比广州是71.47%,上海是73.1%,杭州是68.2%。 襄阳和宜昌一产农业占比超过10%,三产商业服务业占比都没超过50%,产业结构需要优化升级。 形成这种情况,原因是洛阳和襄阳的城市发展思路不同。 襄阳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没有重工业基础,当初建设三线把二汽放到十堰,配套设施放到襄阳。后来湖北为加强除武汉外的副中心城市建设,二汽才真正来到襄阳,汽车工业就成了襄阳的第一工业权重,全力以赴发展汽车产业集群。
虽然汽车产业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汽车所产生的税包括生产、销售和使用三部分,只有生产能留在本地,销售和使用带来的消费税、车船税等都去了外地。 洛阳的文化旅游业远超襄阳和宜昌,互联网发展也比襄阳和宜昌先行一步。而文化旅游业、金融服务业等带来的税收,对本地的贡献更大,这也是洛阳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远超襄阳宜昌的原因。 襄阳宜昌目前仍然在全力发展工业,襄阳第二产业增速9.5%,而第三产业增速只有1.7%,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虽然湖北双雄的第三产业不如洛阳,可对比只把省会当作香饽饽的河南,洛阳真的毫无办法,委屈的像个被扔在养老院里的老人,空有一身绝世武功(工业底子)却被孤独地封闭在老人院里,老人家只能隔着窗栅栏含泪看着被惯坏了的郑哥在省内到处撒泼打滚。 而湖北却先行一步,在武汉做强后,开启一主两副共同发展的策略,让襄阳和宜昌获得了很多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开启工业高速发展模式。
洛阳和湖北双雄同属中原地区副中心城市,不能把一个当作风烛残年的汉服老人,另两个打造成工业赛道上的奔跑小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