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6年,子带联合金狄人军队攻周,大败周军。周襄王逃居于郑国的汜(今河南襄城南),并告难于鲁、晋、秦等国。前635年,周襄王在晋军帮助下返回成周,杀子带于(阝显)城(今河南武陟县境)。第一次被攻占 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西周国为秦国所灭,洛邑被秦攻占,同年周赧王病死,周亡。第二次被攻占 秦末天下大乱,申阳原为张耳宠臣,随张耳一起拥立赵王赵歇。“巨鹿之战”后,申阳率军攻陷洛阳,(第三次被攻占)在迎接项羽南下后,随其一起西入关中。项羽大封天下时,将韩地分为河南、韩两部分,申阳获封河南王,建都洛阳。后刘邦围攻洛阳未果,转攻南阳,自南阳进入关中,再后,申阳投奔刘邦,项羽也围攻过洛阳未果。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刘秀称帝后,因没有自己的都城,决定在洛阳定都。遂任命岑彭为廷尉,行大将军事,与大司马吴汉,大司空王梁,建义大将军朱佑,右将军万修,执金吾贾复,骁骑将军刘植,扬化将军坚镡,积射将军侯进,偏将军冯异、祭遵、王霸等一同攻打洛阳。此时,镇守洛阳的是更始帝刘玄任命的大司马朱鲔,朱鲔坚持防守,洛阳几个月都没能攻克。刘秀突然想到岑彭原来当过朱鲔的部下,就派岑彭去劝降。经一系列操作,刘秀指黄河为誓,朱鲔降,刘秀占领洛阳。第四次被攻占 初平元年-兴平二年190-195)董卓焚烧雒阳城,使得雒阳成为一片几乎无人控制的废墟。第五次占且烧毁 建安元年-延康元年196-220曹操自迎汉帝以来,虽迁都许昌,却也开始逐步恢复对雒阳的控制与营造,并且从未间断地控制着雒阳地区。后司马家通过政变获有洛阳,建立西晋。 永康元年-永康二年300-301司马伦、孙秀借贾后杀太子之机,扳倒贾后并控制朝政,西晋政权与洛阳城自此开始沦为西晋宗王与军府属臣的“玩物”,不再由中央掌控。 永宁元年-太安元年301-302 司马伦称帝及其暴政引发异己势力的增长,出镇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诛除司马伦并迎回司马衷复位,洛阳入齐王之手。 太安二年-永兴元年303-304 齐王司马冏依然刚愎自用,被司马颙、司马乂联合除掉,内应司马乂主持朝政,洛阳入长沙王之手,并遭致司马颙(镇长安)、司马颖(镇邺城)二强藩的不满。在长沙王主政期间,洛阳成功抵御了一次司马颙、司马颖势力的联合攻击。 永兴元年-永兴二年304-305 司马颙利用司马越诛除司马乂,控制朝政与洛阳,但司马颙本人只是在长安遥控朝政,洛阳由司马颙的西军将领张方保持军事控制。司马颖与司马颙的政治联盟时分时合,不仅使洛阳在二人手中频频易手,也使镇徐州的东海王司马越有机可乘。 光熙元年-永嘉五年306-311 经过一番中原混战,司马越掌握了西晋朝政与洛阳城,(第六次被攻占)虽然也在形式上终结了八王之乱的宗王纷争,却依然延续了宗王专政的跋扈做派,激化西晋高层内部矛盾的同时,也再也无法敉平八王之乱余波所致的北方乱局。司马越也是常常遥控洛阳,直至司马越死亡。 河瑞三年-麟嘉二年311-317 洛阳在司马越死后,被后汉国属将石勒、刘曜、王弥攻破,自此直至赵固叛变前归后汉国势力掌握。第七次被攻占 麟嘉晚期318 赵固叛汉归晋,由东晋的残余势力李矩指挥,留赵固继续镇守洛阳。汉主刘聪在其死前将洛阳夺回。洛阳第一次短暂地归东晋管辖。第八次被攻占 318-320 后汉国内乱,刘曜据关中为前赵,石勒据河北为后赵,洛阳暂归前赵控制。 320-325 前赵洛阳四将先降后赵,再降东晋司州刺史豪帅李矩,被后赵石生击溃,“于是河南之民皆相帅归矩,洛阳遂空”。洛阳第二次短暂地归东晋管辖,而后第二次沦为无主废墟。 325-332 石勒宗室石生在石勒拿下青州后入驻洛阳并迫使洛阳周边的豪帅(李矩、郭默)归附,到327年洛阳之战,石勒亲征诛除刘曜,进而灭前赵,统一北方。 330年石勒称帝,以洛阳为后赵的南都重镇。第九次被攻占 后赵石虎势力 332-349石勒养子石虎夺取石勒嫡系江山,在洛阳方面通过击败镇守金墉城的石朗,而取得对洛阳的控制权。第十次被攻占 350-352 暴君石虎死后,经过石虎诸子的一番内耗,政权被石虎养子冉闵夺取,并建立所谓“冉魏”政权,洛阳守将高崇、吕护则在这番后赵内乱中降晋。这是东晋第三次管辖洛阳。 352-356 与高崇、吕护一道降晋的张遇,因与谢尚的矛盾而在许昌叛晋归秦,并指示部将上官恩据守洛阳,前秦方面则派苻雄率军接应并击败谢尚与姚襄的平叛军队,从此前秦掌管洛阳,归坐镇许昌的豫州刺史管辖。 356-364 桓温北伐收复洛阳,主要是通过控制金墉城来控制洛阳地区,并修缮帝陵。东晋第四次管辖洛阳,且这次是第一次比较直接的管辖。第十一次被攻占 365-370 前燕慕容恪、慕容垂联手攻克洛阳,并由慕容筑坐镇金墉城控制洛阳地区,形成前燕的洛州刺史治所。第十二次被攻占 370-384 前秦王猛成功劝降慕容筑,前秦再度接管洛阳。 384-399 东晋谢玄乘淝水之战胜利余威,由桓石虔率军收复洛阳。东晋第五次管辖洛阳。第十三次被攻占
后秦势力399-416 后秦姚兴派遣镇东杨佛嵩攻陷金墉,洛阳地区归后秦管辖。第十四次被攻占 416-420 刘裕北伐攻克金墉,控制洛阳。东晋第六次,也即最后一次管辖洛阳。第十五次被攻占 420-422 刘裕代晋建宋,洛阳也便跟着转手刘宋。 422-494 北魏于栗磾在魏宋河南大战中攻克金墉,北魏开始控制洛阳,直到孝文帝迁都洛阳,把整个北魏中央都搬了过来。第十六次被攻占 495-528 从孝文帝迁都洛阳到河阴之变,洛阳一直处于北魏皇权直辖之下。 528-529河阴之变后,尔朱荣掌握了北魏朝政,并开始通过坐镇晋阳,遥控洛阳朝廷。 529 陈庆之趁北方河阴之乱北伐,成功攻克洛阳,并立元颢为帝,但这一傀儡政权时间不长,便被尔朱荣成功反扑。第十七次被攻占 529-530 尔朱荣收复洛阳后,直到孝庄帝手刃尔朱荣。第十八次被攻占 530-531 尔朱荣死后,尔朱兆废杀孝庄帝,并试图继续在晋阳遥控朝政,尔朱兆留在洛阳监视朝廷的是尔朱世隆,直到被高欢击败。 531-534 高欢趁尔朱兆兄弟不得人心,在信都脱离尔朱氏集团后,南下攻取了洛阳,直到孝武帝与高欢矛盾激化,西奔关中。第十九次被攻占 534-537 孝武帝西奔后,北魏正式分裂,高欢改立孝静帝,并仓促迁都邺城,从此开始了以晋阳遥控邺城东魏朝廷的时代,洛阳也自此沦为东西魏对峙过程中的河南前线。 537-538 西魏宇文泰在沙苑之战中击败东魏高欢,并乘胜派独孤信攻占金墉城,控制洛阳,而后,东魏侯景、高敖曹包围洛阳,并与宇文泰带来的西魏主力展开了河桥之战。第二十次被攻占 538-547 战后,东魏恢复对洛阳的控制,侯景开始其专制河南,分管一方的生涯,洛阳地区此时应归东魏侯景具体管辖,直到高欢死后侯景反叛。 547-549 侯景之叛被慕容绍宗成功压制,并且东魏趁着侯景乱梁获取了大片江淮之间的土地,随后慕容绍宗等战死颍川,高澄亲征颍川班师后被刺杀而死。在此期间,洛阳应归东魏高澄系人马控制。 550-576 此时的洛阳一直以金墉城及河桥作为北齐防御西魏北周势力的前线,西魏北周则忙于休整内政、消化侯景之乱带来的南方领土,一直未能东取洛阳。 577-580 北周武帝自平阳、晋阳两战击溃齐军(576)而后成功入邺灭齐(577),洛阳也便随之归入北周之手。 580-581 杨坚趁周宣帝暴虐且早卒,成功攫取北周中央政权,驻扎在邺城的尉迟迥起兵反杨,洛阳被杨坚掌控并作为平定尉迟迥的前进基地。 581-589 杨坚成功平定三处反对势力并代周后,洛阳也便转手到了隋朝治下,直到隋灭陈,魏晋南北朝时期彻底结束。 隋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趁隋炀帝伐高句丽之时兵变,率兵围攻洛阳数月,后失败。其后两三年,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洛阳屡受李密与窦建德围攻,隋炀帝被杀后,其孙杨侗在洛阳登基,在位不足一年,被相国王世充所杀,洛阳落入王世充之手,国号郑。 620年,李世民率大军直逼洛阳,战争才刚刚开始,李世民的军队就捷报频传。 七月,李世民率军队到达新安,包围了洛阳,同时除掉了郑军在洛阳城外的一些据点。 九月,唐军在邙山上与一万郑军相遇,大将尉迟敬德、屈突通合力杀敌,斩敌数千人,俘获六千余人,还生擒王世充的大将军陈智略。 十月,唐军又夺取了王世充在洛城西的据点硖石。有了前面的小胜,又相继攻陷荥阳,阳崔,逼近了汜水关。在汜水镇,李世民的精兵队伍与窦建德短兵相接。 结果李世民的三千精兵打破窦建德的十万大军,斩窦军首级三千余,并且活捉窦建德。李世民消除了来自后方的威胁,并获取了大批粮食后,立刻又掉头向西,继续进攻洛阳。在洛阳城里得知窦建德失败的消息,王世充彻底失去了希望,他的部将王德仁不战而逃,其他将士也认为大势已去,不同意王世充突围出去占领襄阳的建议,在实在走投无路之下,王世充最终“素服率其太子,、群臣两千余人”,走出城门,向李世民投降。第二十一次被攻占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叛军很快攻占了河南河北大部分地区。十二月份,安禄山就攻占了东都洛阳,在安禄山叛乱初期,就已经沦陷于叛军之手。随后,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第二十二次被攻占 至德二年(757)十月,唐军收复东都洛阳。洛阳在沦陷于叛军之手近两年后,重新回到唐朝朝廷手中。和唐军共同作战的回纥军打算抢掠洛阳。唐军名义统帅广平王李俶和领兵的回纥王子关系较好,洛阳父老又向回纥人献上大批财物,回纥人才没有大肆抢掠。第二十三次被攻占
乾元二年(759)三月,唐军九节度20万大军在相州被史思明大败,诸军皆溃。乾元二年(759)九月,史思明攻陷洛阳。唐军收复洛阳两年后,再一次被叛军攻占。第二十四次被攻占 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军再次收复洛阳。洛阳第二次沦陷于叛军之手整整三年。唐军这次收复洛阳,依旧依靠了回纥人的帮助。回纥军随后在洛阳大肆烧杀抢掠,死者数万人,大火连续数十日不灭,东都洛阳经过叛军多次破坏后,又迎来回纥人带来的一场浩劫。第二十五次被攻占 开平三年(909年)正月,朱全忠迁都洛阳,以开封为东都。据《旧五代史·梁书三》记载:“开平三年正月戊辰朔,帝御金祥殿,受宰臣、翰林学士称贺,文武百官拜表于东上阁门。己已,近太庙四室神主赴西京、太常仪仗鼓吹导引斋车,文武百官奉辞于开明门外。甲成,发东都,百官応从…己卯,备法驾、六军仪仗入西都。是日,御文明殿受朝贺。”这同时也是五代十国的开端。912年,朱友珪杀朱全忠,自立为帝,仍都洛阳。 第二年(913年)二月,朱友贞杀朱友圧,自立为帝,是年迁都到了开封。后梁龙德三年(923年),李氏消灭了开封的后梁政权,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北)称帝,帝号唐庄宗,国号“唐”,史称后唐。同年十二月,迁都洛阳,改西都为洛京,后又称东都。唐庄宗称帝之后,恢复唐制,一度有所作为。后来大修宫室广选美人,不理朝政,骄奢淫逸,以致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后唐末年,河东节度使、沙陀族人石敬瑭,以借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之助,南下攻打洛阳。为了达到目的,他不惜向契丹称臣,称比自己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并割送燕云十六州(今河北、山西北部地区)为条件,在契丹的帮助下,石敬瑭于公元936年十一月灭后唐,天福元年(936年),契丹封他为帝,国号晋,定都于洛阳,史称后晋。后将都城迁至开封后汉和后周时期,都曾经以洛阳为陪都,共有13年之久。第二十六次被攻占 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洛阳未经战火成了北宋西都。 金太宗进行二次南伐,兵分两路,以骑兵为主,十月攻陷河阳(今孟州)三城,宋军南逃,洛阳告急。当时,守卫洛阳的是西京留守兼西道都总管王襄,他手下有3万兵马,如果死守,不见得输,但此人颇不敬业,打算弃城。临走,他让伊阳(今伊川大莘店)人翟兴、翟进守洛阳,自己则率3万人马撤退,洛阳遂为金兵所占。第二十七次被攻占 翟兴、翟进兄弟二人,不过是宋军中的下级军官,但在洛阳危急时刻,这两个豫西人勇于担当,招募现在地属伊川、汝阳、嵩县的时人组成“豫西忠义军”保卫洛阳。面对强大的金兵,他俩想尽办法与其周旋。翟兴采取向西迂回的战术,先到潼关,与宋经略史范致虚会师,使兵力稍增,然后引兵东来。翟进则带小股人马,大破金兵于福昌(今宜阳境内)。 当时洛阳百姓都没有见过金兵,看见金兵骑兵,既恨且惧,但在宜阳境内的这一仗,打破了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豫西忠义军大长志气,翟进、翟兴两军会师一处,准备再战,但算来算去,义军还不到1000人,不敢大张旗鼓,于是夜行昼伏,花了5天时间,才抵达洛阳展开夜战。金兵轻敌,没有防备,结果被义军破城而入,杀了金朝西京留守高世由,收复了西京,接着义军在伊阳大败金兵一部,大长中原人民志气。第二十八次被攻占 形势仍不容乐观,公元1127年三月,金兵掳徽宗、钦宗二帝北上,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到了五月,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在南京(今商丘)即位。他本想坐镇商丘,把金人赶走,但金兵势大,只好移驾江南,建立南宋政权,改元建炎。六月,高宗命孙昭远为河南尹、西京留守、西道都总管。孙昭远招集义兵,命翟进守渑池、翟兴守伊阳、姚庆守偃师,共同保卫西京洛阳。 当时赵构布置洛阳防线时,心里其实没有底,也没指望宋军能守住洛阳,只指望孙昭远以及翟氏的义兵能看住赵家祖坟——早在宋太祖时期,赵匡胤就欲迁都洛阳,但其弟弟赵匡义(后因避其兄赵匡胤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不同意,赵匡胤只好把宋陵建在巩县境内,心理上距离洛阳又近一步,当时在洛阳周边的宋兵有1万人,任务包括御敌和护陵。 这年十二月,金兵以攻取洛阳为主要军事目标,又一次南下。姚庆在偃师战死,金兵直扑洛阳,孙昭远兵少,撤离洛阳,却被叛军所杀,洛阳陷落。翟进在渑池北小胜金兵后,退往今嵩县、汝阳山区。公元1128年正月翟进又招募义兵千人,连破金兵营地,率众进驻龙门,与金兵夹伊河而战。第二十九次被攻占 金兵见翟进死守家乡,干脆放弃洛阳,一把火烧掉洛阳民居,迁洛阳居民于河北,只留一部分兵力驻扎白马寺。宋高宗在杭州,听说翟进义军善战,就封翟进为河南尹、京西北路安抚制置使,又命抗金名将韩世忠率所部救援西京。四月,宋金会战于洛阳。由于指挥失误,宋军三战三败,韩世忠率军南走,金兵再次攻入洛阳,(第三十次被攻占)翟进率义军与金兵巷战,其次子翟亮战死,翟进暂时退出洛阳。金兵占领洛阳后,见房屋焚烧殆尽,百姓怒目而视,无法立足,弃城西走,翟进复占洛阳。 攻城与守城,占领与弃守,洛阳争夺战反反复复,战事规模虽然不大,但堪称激烈,之后的拉锯战从未停歇。公元1128年十月,宋将杨进在洛阳南部武装叛乱,欲与金人会合,攻占西京。翟进率军平叛,不幸阵亡。宋任命翟兴继任河南尹,公元1129年正月在鸣皋山北(今伊川县南)大破杨进。次年五月,宋任命翟兴为河南府以及孟、汝、唐州镇抚使。 宋济南知府刘豫降金,金立刘豫为伪齐国皇帝,都汴京。金兵联合刘豫伪军进攻翟兴,均大败而归。公元1132年春,翟兴部将杨伟被刘豫收买,将翟兴刺杀,河南诸州县大都沦入敌手。翟兴的儿子翟琮,继任父职,收集散兵,于公元1133年正月攻入洛阳,(第三十一次被攻占)擒伪西京留守孟邦雄。一个月后,刘豫伪军袭击翟琮,被翟琮粉碎。翟姓人为保洛阳前赴后继。翟兴、翟进为国捐躯后,朝廷传旨,赐建祠堂,以示表彰。 公元1140年仲春,金兵再次来攻洛阳,他们利用南宋叛将李成打先锋。宋西京留守李利用弃城溃逃,河南府长官李兴招募义兵组织抵抗,在天津桥及定鼎门与敌浴血奋战,终因兵力不济,难以挽回败局。最后洛阳城陷,河南州县相继为金兵占领。第三十二次被攻占 随后,洛阳城复现从前的场景:李兴率义军收复了伊阳等9个县。金朝河南尹李成见势不妙,弃城北逃,退往孟州,宋军再次收复洛阳。(第三十三次被攻占)这年八月,李成自河阳率5000骑金兵渡河强攻西京,河南知府李兴率宋军英勇抵抗,打开洛阳城与之激战,击溃李成的进攻。李成急忙求援,请来数万兵马。李兴见此,知寡不敌众,不敢恋战,遂放弃洛阳,退守到巩县一带,洛阳又被金兵占领。第三十四次被攻占 蒙古联合南宋灭金,蒙古人占领了洛阳,金人大致未做过多抵抗,历史没有详细记载。 金朝灭后,蒙古主力军北还,河南处于空虚状态下,南宋乘机出兵,企图收复洛阳(西京)、汴京(东京)、归德(南京)三京和河南其他地方。 1234年六月,宋理宗命全子才等出兵汴京,汴京蒙古守将杀长官崔立降宋,宋将赵葵自滁州(今属安徽)取泗州(今江苏盱眙北)至汴京会师。七月,宋兵入洛阳,洛阳近乎一座空城,宋兵军饷无着。蒙古军在洛阳东南龙门设伏,大败宋军,进而包围洛阳,宋军因严重缺粮,只好弃城突围,在洛东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蒙古人再占洛阳。第三十五次被攻占 1367年,朱元璋派徐达和 常遇春 去攻取中原。 1368年4月前后,两位大将方才攻下洛阳。第三十六次被攻占 十三年冬,张献忠率农民军转战四川,把明军主力钳制在四川、湖广(约今湖南、湖北)地区。李自成乘中原明军兵力空虚之机,率部由郧阳(今湖北郧县)迂回进入河南,连克永宁(今洛宁)、 宜阳、新安等十余城, 对洛阳形成包围之势。明廷闻讯,急令参政王胤昌、总兵王绍禹率兵前往加强防守。次年正月,李自成指挥数十万大军,四面环攻洛阳城。后又集中兵力猛攻城西北角。经两天激战,守军不支,王绍禹所部数百名士卒于二十日夜起义,绑缚王胤昌,开北门迎农民军入城。福王朱常洵被擒杀。第三十七次被攻占 李自成撤出洛阳后,洛阳恢复了明朝统治。 清朝灭亡后,军阀混战,洛阳先后被吴佩孚、赵倜、岳维峻、冯玉祥等占领,所幸未发生大的战斗。 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控制了洛阳 1938年1月31日,日机32架首次空袭洛阳,洛阳城一片混乱,死伤无数。驻洛阳的苏联援华空军12架升空与之决战,日机被击落4架,苏机损失2架,日机逃亡。1938年7月3日凌晨,日机11架分两批空袭洛阳,炸死居民200余人,老集、西关被炸成一片火海。1939年3月,日机重点袭击了洛阳的民用目标,河洛图书馆被炸,死伤上千人。1940年,2月20日,日机108架轮番轰炸洛阳一天,国民政府礼堂(今青年宫)周围3平方公里内被夷为平地,死人以万计。4月28日凌晨,日机12架对老城进行地毯式轰炸,投放大量毒气弹,死尸满街,家家带孝,文明街一带数十家合家被烧死。5月初,日机派80余架飞机再次空袭洛阳,轰炸10个小时,居民死伤无数。 1944年五月,日军大举围攻洛阳,国民党军殊死抵抗,25日,终因人数太少,力量悬殊,洛阳沦陷(详见洛阳保卫战)。第三十九次被攻占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国民党接收了洛阳。 1948年3月3日,我华东野战军陈唐兵团三纵、八纵和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兵团四纵、九纵及岳太第五军分区部队,抓住这一有力战机,组织28个团10万余人,由陈士渠、唐亮指挥协同发起了洛阳战役。当时,在洛阳的守敌是国民党青年军第二O六师的5个团,以及中央炮兵4个连、独立汽车第五营、地方保安团等约2万人,由中将师长邱行湘统一指挥。为固守洛阳,在美国军事顾问团的指导下,邱行湘对其布防自诩“固若金汤”。 1948年3月12日下午2点左右,四纵十三旅三十二团和三十七团经过艰苦的战斗,攻克了南门。3月14日17时,我军向敌人发起最后攻击,邱行湘最终被我军俘虏。第四十次被攻占 1948年3月17日,我军为了更多地歼灭敌人的残存势力,主动撤出洛阳。4月3日,我军决定再克洛阳。5日,洛阳再次获得解放。第四十一次被攻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