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密码

2023-05-04 08:54 32344人阅读 104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洛阳] 中国传统文化的密码

[复制链接]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4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几年,越来越喜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发这个帖子的目的,就是学习交流的目的。希望喜欢的朋友同行共进。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4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去颐和园,忽想起这个“颐”字。颐字何解呢?颐字本义脸颊,引申为休养、保养、养生。颐和园,意思就是养生致和之园。

如何养生?答案是虚心致颐。为什么虚心致颐呢?仔细想想很简单,孩子无忧无虑最快乐,就是因为心中了无牵挂,乃因虚心!
这个答案谁给的,《周易》。颐卦,初九、上九为阳,中间四爻皆为阴,六爻整体卦象就像个“口”字。
54.png
这不就是虚心的象形吗?玄之又玄,微妙其中,大旨在焉!

荀子说,善为易者不卜。《易》是讲宇宙规律、人事规律之书。颐卦呢,则是讲养生规律的。天下草昧之时,人讲了寡信,天讲了就信,故古人借天之口讲天下规律就成了《易》。借迷信之风,传《易》之大旨,历几千年而不朽,每思至此,废书而叹!今天随着认识世界渐深,我们应摒弃迷信而识其规律。孔子晚而喜《易》,韦编三绝,可他不信卜筮而知其德义,即此理。

何为易,日月为易,一阴一阳之谓道,即对立统一定律。再追问之,易有三个意思“变易”、“不变”、“简易”,我的理解可用一句话来解,这个宇宙是一直变化的,而规律却是不变的,如果你知道并掌握了规律,那么,一切都简易起来了。

老子的道法自然,这个道就是规律,规律要从自然中找,唯有自然是颠扑不破的。老子的《道德经》就是老子对《易》的理解,也讲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的《道德经》把《易》讲得更易懂了些吧。
真理只有一个,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花开有异,同出一理!
《道德经》之所以是西方最畅销的中文书,就是英雄所见略同。西方三大哲学规律,与中国哲学皆有对应,一、“对立统一规律”对应“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负阴而抱阳”;二、“质量互变规律”对应“中庸”;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对应“道者反之动”。

中国文化,根正土厚,故五千年不绝,妙也夫,大矣哉!
沙发 2023-5-4 08:5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4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早上起来,关于中国文化五千年不绝的原因又思考总结一下,大概是这三个吧,欢迎讨论。
一、中华文化的根基很正,与西方三大哲学规律高度契合,也就是说中华文化大厦的最底层逻辑和西方是一样的。真理只有一个,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花开有异,同出一理!
二、从地理上来说,被喜马拉雅山所阻隔,面对世界,中国形成了一个自我封闭的循环系统,是个小桃源,故分分合合,最终还是一体。这也正合了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三、上善若水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不断更新迭代的推动力。历史上,无论是五胡乱华时期,还是蒙古人、满族人入侵,最后都被中华文化所同化了。最厉害的武器是文化,最大的团结是包容。
板凳 2023-5-4 09:0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4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抛砖引玉,各位见笑了。
地板 2023-5-4 09:09 评论 收起评论
专扯J∞蛋 发表于 2023-5-4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真不懂。
5# 2023-5-4 09:11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3-5-4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唱个反调。假如1840年以后,没有西方思想,科学,技术的传入我国,按照原生态的中华文化,发展导现在,我们现在是什么生活状态?
6# 2023-5-4 10:42 评论 收起评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4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三位。
7# 2023-5-4 10:4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4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3-5-4 10:42
我来唱个反调。假如1840年以后,没有西方思想,科学,技术的传入我国,按照原生态的中华文化,发展导现在, ...

问得好,这个反调唱得好。虽然中华文化的底层逻辑和西方一样,但是如果自己不迭代更新,就会被外来侵入。在侵入的时候,不自强自立,有可能就会被毁灭。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曾经有把汉字拉丁化的声音,鲁迅就是其中人员之一。仔细想想很后怕,任何文明你不进步,别人就会用枪炮来逼着你进步,你还不进步,就会被毁灭。
8# 2023-5-4 10:45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4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中国文化在明朝以后落后了,我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吧。
一是:偏科问题。我们太注重人文科学,缺乏自然科学了。在科学精神上,我们注重玄之又玄的揣摩,缺乏西方量化实践的推导了。这个就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缺失。
二是:文化导向上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注重集体主义,推崇奉献精神,英雄也都是以忠君爱国的奉献者为主。西方呢,则注重个性解放,不管你在哪个方面突出,都会青史留名。集体主义是稳定的,讲究和谐的,但是缺乏进取性。个人主义是解放的,但是充满侵略性,优胜劣汰。两个各有优劣,所以,要辩证地看,及时校正。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9# 2023-5-4 10:53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3-5-4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文明在大禹治水,抵抗草原游牧入侵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央集权下高效组织,统一行动,尊长有序的文化密码。在1000年前,这种高效组织,面对同样高效组织的游牧,败下阵来,诞生了元朝和清朝。但是,我们和草原融合后,共同败给了西方精准思考逻辑的文明。所以,近代百年,我们迷茫,痛苦,上下求索。
10# 2023-5-4 10:57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3-5-4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4 10:53
为什么中国文化在明朝以后落后了,我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吧。
一是:偏科问题。我们太注重人文科学,缺乏 ...

你总结的和我观点高度吻合。为什么插队女会暴怒,因为根子还是等级文化下,争取人上人的焦虑。这种文化,对科学创新是不利的。
11# 2023-5-4 10:59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3-5-4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擅长搞举全国之力的大工程,比如宇航,原子弹,高铁,但是这种举国体制在点状纵向创新方面,往往无能为力。比如芯片。因为一个妇女怀胎10月,10000个妇女联合起来,怀胎仍需要10月。很多创新,是在不知不觉自发状态下产生的,很难计划出来
12# 2023-5-4 11:05 评论 收起评论
专扯J∞蛋 发表于 2023-5-4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制等等,最后思想上成了儒道之争,儒家占了上风,社会治理上还是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主。
13# 2023-5-4 11:08 评论 收起评论
劳力2019 发表于 2023-5-4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花开后百花杀 发表于 2023-5-4 11:08
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制等等,最后思想上成了儒道之争,儒家占了上风,社 ...

赞同
14# 2023-5-4 12:4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4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花开后百花杀 发表于 2023-5-4 11:08
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制等等,最后思想上成了儒道之争,儒家占了上风,社 ...

自西汉以来,统治阶级惯用的统治手段是:外儒阴法(或者叫阳儒阴法),法是基础,没有规矩天下大乱,但在封建社会,那些规矩是逐层往上打折的;儒呢,是凝聚人心的,讲究忠君爱国,讲究忠恕之道,是一种精神凝结剂。从秦汉到明清,制度一直在更新,但是是为了加强集权的更新,中央集权是原来越集中的,大臣想篡夺政权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果这个政权延续的时间长一些,那么就要学道家,研究规律性的事情,不能仅仅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去改良,而应该是往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去改良。封建王朝为什么是周期性更迭,就在于无法协调地主阶级与农民土地的问题。一个王朝的初期,土地再分配,农民的土地多些。随着王朝的稳定发展,地主阶级不断搞兼并,农民所占有的生产资料土地越来越少,到了最后,就无法调和了。皇帝其实是在地主官僚阶级和农民之间做调和的,但是作为既得利益的地主阶级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利益的,皇帝也推不下去。苟延残喘到了最后,只有重来。
15# 2023-5-4 12:56 评论 收起评论
奔跑铁腿 发表于 2023-5-4 13: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无规矩不成方园。
16# 2023-5-4 13:06 评论 收起评论
奔跑铁腿 发表于 2023-5-4 13: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无规矩不成方圆。
17# 2023-5-4 13:0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4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花开后百花杀 发表于 2023-5-4 11:08
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制等等,最后思想上成了儒道之争,儒家占了上风,社 ...

关于道,因为《道德经》中这个“无为而治”让人误会二千多年。其实它是讲顺着规律做事,而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这个规律,是宇宙世界中万事万物的规律,能洞悉规律的人,首先是要实事求是,能在繁杂纷乱中把情况看清看透也是极不容易的。其次是能基于实际情况把规律给总结出来的能力。第三是,知道规律又能良好运用规律的能力。知实情、善总结、能运用,这才够成一个完整闭环。作为管理者,就是要知实情、善总结、能应用,尤其是方向性的。一级一级管理者,关注的事情层级不同,所以日常关注的规律也是有差异的,只有各负其责,才能高效运转和张驰有度。
18# 2023-5-4 18:0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4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的统治者自西汉至明清,基本都是按照外儒阴法去执行的。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关注道,就会更好一些吧。这样就是:外儒内法顺乎道。
打个比方,法是车的底盘,儒是开车人的精神,道是去目的地的方向。没有法,车底盘就不稳,就会地动山摇、天下大乱。没有儒,开车人就没有精气神。道呢,则是方向,只有善于总结规律,及时校正方向,才能把握好方向。
19# 2023-5-4 18:1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4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期思考道家三代圣人的思想,一、老子的思想应该是“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这两种是分场景来说的,在自己职责范围内要“道法自然”,在自己分管范围之外要“无为而治”。譬如治理国家的人,那么就围绕大政方针去按照道法自然去施策,不在其范围就交给无为而治了。近期读苏东坡传,发王安石的变法有一些就是不该管的管了,不按市场规律行事,必败。建国初期,一味计划经济,不按市场规律,也必定失序。所以,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不要管,管理的边界要总结明确出来。二、列子呢,是道家第二代传人,他的思想是贵虚,讲究无分别,与佛教有某种程度相似。三、庄子,则是站在老子、列子两代巨人肩上去思考,修炼出“物我两忘逍遥游”。老子是宇宙观、世界观,庄子的则是人生观,老子是入世,还是要做事的,庄子是出世,摒弃人为,达到超然物外的心灵快乐。
20# 2023-5-4 18:1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4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3-5-4 10:57
中华文明在大禹治水,抵抗草原游牧入侵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央集权下高效组织,统一行动,尊长有序的文化密码 ...

是的。
东周时期所谓的礼乐文化,就是维护尊长有序的制度,是中央集团下的细化行为。但是诸侯纷纷扰扰,你方唱罢我登场,把周天子当成了摆设。
在老子眼里,孔子一直在追求克己复礼,就是刻舟求剑的徒劳。因为时势已经变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形成以及演进,高度的分工,还想按照周初的制度断然是行不通的。

到了秦汉后,郡县制直接把封国的自主权剥夺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是,地方也有不断做大后挑战天子权威的。东汉末、唐末,各个割据势力强起,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到了宋代,为了改变这个局面,赵匡胤直接又搞了官制改革,首选是限制武官权力,又创造了差遣制,对大臣的实际权力随给随夺。
到了明代,朱元璋更狠,直接废除了丞相,皇帝组建了一个秘书班子,一切大权在握。清代的军机处也大致仿佛。

可以说,中国古代朝代历史就是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历史。关于如何解放生产力考虑很少,这也是中国明代之后中国落后西方的主因。

21# 2023-5-4 18:3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4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略知一二 发表于 2023-5-4 18:39
人类的文化与文明,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自然科学的日新月异,促进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

它给予人类世 ...

你的认识很深刻。
西方的主义是物竞天择,对物质的索求会最大欲望和最大动能去推动。
物质越来越多,可是精神的焦虑也在增加,怎么办?中国传统文化是个宝库,可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解药。
儒家是粮食店,道家是药店。我们看看三个道家圣人的不同思想,对于我们应对焦虑是很有裨益的。
道家三代圣人的思想,一、老子的思想应该是“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这两种是分场景来说的,在自己职责范围内要“道法自然”,在自己分管范围之外要“无为而治”。譬如治理国家的人,那么就围绕大政方针去按照道法自然去施策,不在其范围就交给无为而治了。近期读苏东坡传,发王安石的变法有一些就是不该管的管了,不按市场规律行事,必败。建国初期,一味计划经济,不按市场规律,也必定失序。所以,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不要管,管理的边界要总结明确出来。二、列子呢,是道家第二代传人,他的思想是贵虚,讲究无分别,与佛教有某种程度相似。三、庄子,则是站在老子、列子两代巨人肩上去思考,修炼出“物我两忘逍遥游”。老子是宇宙观、世界观,庄子的则是人生观,老子是入世,还是要做事的,庄子是出世,摒弃人为,达到超然物外的心灵快乐。人都是向着自己意念中的幸福定义去行动的,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尽相同。而这个幸福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个人经历有很大关系——又会不断发生变化。为什么有烦恼大小,就是现实情况与自己的幸福定义的目标的差距决定的。老子是教人在这个差距中怎么做事,按照规律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庄子呢,是让你把幸福的定义给改了,无所待就无所烦恼了。
另外,站更高的高度来审视,殊不知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人类构成的。老子说的好,这个世界并没有好与坏,之所以为好为坏,取决于对象而言。对于人类的好,对于这个世界可能是灾难。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目前人类最高维度的和谐追求。如果处理不好这个关系,所谓的发展会反噬人类自己。科技是推动生产力的最大能量,也可能是加速毁灭人类的催化剂。
22# 2023-5-4 18:49 评论 收起评论
ldh988998 发表于 2023-5-4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23# 2023-5-4 19:2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4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略知一二 发表于 2023-5-4 20:59
谬赞了。那是老先生说的。

我的境界和修为还很低。经常杂念纷飞,收不住,放不下。

同样一件事情,各个人的认识都是不同的。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汉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都是基于以前的认知的基础上的再加工。
不仅人与人的差别很大,就是自己。很多时候,今天的我们会推翻昨天的我们。随着认知的变化,结论也在变化。
24# 2023-5-4 21:06 评论 收起评论
奔跑铁腿 发表于 2023-5-4 21: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人的生活方式,一个时代的烙印,看楼主是否有点佛系,看破红尘,谈经论道,不大喜欢现今社会
欢迎楼主拍砖。
25# 2023-5-4 21:2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4 21: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奔跑铁腿 发表于 2023-5-4 21:24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人的生活方式,一个时代的烙印,看楼主是否有点佛系,看破红尘,谈经论道,不大喜欢现今 ...


谈经论道,我也是浅谈,因为懂得太少。看开这个世界,烦恼就会少一些倒是真的。四十岁以前学孔子,积极做事。四十年以后学老子,要顺规律而为才能事半功倍,逆规律而为,再厉害的人也要失败。规律才是要遵循的大道。道即规律,顺着规律做事就是有德。正所谓:道为德之体,德为道之用。六十岁以后学庄子,随遇而安才是快乐大境界。随势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幸福定义,无论面对什么情况,已经可以幸福自适应状态。庄子说,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这个才是幸福的大成之果吧。
26# 2023-5-4 21:40 评论 收起评论
我就是来招聘的 发表于 2023-5-5 07: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卦象最早意思是“六个人,杀四个。”周公旦废除活人祭祀后,卦象的意思才被改变。
27# 2023-5-5 07:1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5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来招聘的 发表于 2023-5-5 07:11
这卦象最早意思是“六个人,杀四个。”周公旦废除活人祭祀后,卦象的意思才被改变。 ...

才听说这样的说法,谢谢。
读《周易》,觉得《周易》的卦意的来源有二个,一是来自卦象,一个则是根据上下卦的会意。譬如:地山谦,把山藏于地下,就像一个人把才华藏于心中不外漏一样,表意谦虚。这个是会意吧。颐卦呢,好像卦意来自卦象。
这些来源其实不重要,关键是这些卦辞和爻辞里有微言大义,在讲一些规律和道理。孔子说不信卜筮、知其德义,正是此理。
这些人事规律,把主要的各种情况都给你在卦中给你列举出来了。在具体事情的时候,你对照提醒自己,看看自己处于什么阶段,容易发生什么情况,一定要警惕。
所以,算卦的人拿《周易》来指证未来一定会发生什么,那是胡说。但根据这个人的历史,拿《周易》中对应事的推测这个人下一步的走向,如果这个人不改变以往的行为,则是大概率规律事件,倒是真的。
这就像二十四史,看的多了,就知道了很多事情的发展规律。结合历史事件,去推测未来的某些事情,也是大概率会发生的。这么说来,读二十四史不也是像看《周易》一样吗?是的。以史为鉴可以知未来,就是这个道理。《周易》也是把人事的历史规律的大概要点给人列了出来,如果用心,结合一下去思考,会有很多的指导和提醒,这是有用的。
还是孔子那句话:不信卜筮,知其德义,足够!
28# 2023-5-5 09:06 评论 收起评论
奔跑铁腿 发表于 2023-5-5 09: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4 21:40
谈经论道,我也是浅谈,因为懂得太少。看开这个世界,烦恼就会少一些倒是真的。四十岁以前学孔子,积极做 ...

看楼主几十年学孔子,老子,庄子,沒有老师教授,儒家思想是学不来的,主要靠你自己的悟性,这三位老先生思想都是近亲的产物,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我个人认为楼主看破红尘,欲望太多,脱离现实社会去寻找传统文化的密码。
欢迎拍砖。
29# 2023-5-5 09:3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5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奔跑铁腿 发表于 2023-5-5 09:31
看楼主几十年学孔子,老子,庄子,沒有老师教授,儒家思想是学不来的,主要靠你自己的悟性,这三位老先生 ...

看破红尘谈不上,看开是有的。另外,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去学习的,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而喜欢的。

我觉得现实也很好,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酸甜苦辣咸才是滋味,现实生活就是如此。
庄子的“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是一个可以追求的境界。闹中取静,心静自然静。
30# 2023-5-5 09:4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5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又去故宫,这大概是第三次去了。每一次去感受都不一样,这一次仔细观察了各个地方的命名,发现故宫里宫殿的名字、匾额、对联大都取自《周易》《尚书》《道德经》《大学》《中庸》《礼记》等这些传统经典,尤其是《周易》。
太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这几个都是直接来自《周易》。可以说,《周易》对故宫的影响最大。
外廷的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围绕一个和字。这个和字,应该是古代中华文化的总目标。
何谓和呢?我认为,这也来自《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此消彼长,和合万物。
道家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儒家讲的“致中和”、“和而不同”。这都是道和儒对《易》的二次解读。
31# 2023-5-5 09:59 评论 收起评论
奔跑铁腿 发表于 2023-5-5 10: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看法比较另类:知识有限,视野高度打不开,只能瞎说,楼主只管看笑话。
中国的佛教,道教,儒教,都沒有独立单方面不受对方教的影响,各教应该有各教的文化传统文化的密码,不受外来物种(教)的影响渗透。中国这三教全面互相渗透影响着甚至动摇人的信仰!
不比不知道,一比道不同。
伊斯兰教接受外来物种影响吗?
天主教接受外来物种影响吗?

继续欢迎拍砖
32# 2023-5-5 10:30 评论 收起评论
锋语 发表于 2023-5-5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才疏学浅,这么好的帖子,很想说点什么,却又什么也说不出来,只好一边观望。
33# 2023-5-5 10:4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5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奔跑铁腿 发表于 2023-5-5 10:30
我的看法比较另类:知识有限,视野高度打不开,只能瞎说,楼主只管看笑话。
中国的佛教,道教,儒教,都沒有 ...

你谦虚了。

中国的道和儒,从根本上来说,说的内容就不一样,他们不是并列的。
道讲的是天下规律,儒呢,讲的则是人事伦理规律。
从源头来说,道和儒都是《易》的继承和发挥。
《道德经》更多着眼于宏观的宇宙规律,把《周易》的对立统一定律给充分继承了,并且解读成广大士大夫都可以读懂了。《易》太古奥,像天书一样,老子做了普及工作。
孔子呢,一直在教人做事,可谓至诚之人,手把手教,因材施教教,但是他讲的多是人事伦理方面的。甚至可以说,在治理国家上,他方向都跑偏了。但是,他讲的忠恕之道,后传弟子总结出的中庸文化,确是可以凝聚人心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
我觉得老子和孔子讲的内容不一样。
老子更多是对《易》的宇宙观的继承和发挥,孔子更多是对《易》的卦辞、爻辞中蕴含的人事道理进行的继承和发挥,当然,孔子的论语并非都是对《易》的继承和发挥,也有他自己的总结。孔子晚而好易,韦编三绝,就是对《易》中蕴含的人事道理非常感兴趣。
34# 2023-5-5 10:4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5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奔跑铁腿 发表于 2023-5-5 09:31
看楼主几十年学孔子,老子,庄子,沒有老师教授,儒家思想是学不来的,主要靠你自己的悟性,这三位老先生 ...


儒家思想是学不来的,针对这句,我要拍个砖哦。不要介意。
任何经典都是可以学习的,也是需要悟的。老子和孔子也是学习《易》而悟出来了很多思想的,而后他们又二次深入解读供我们学习的。
任何真理都是一直存在着的,大家都在解读它,解读的最准确最传神的就成了经典,我们学习经典,不仅仅是学习经典,而是学习经典后面所表达的真理。
真理只有一个,表达方式却有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罢了。我们需要的经典背后的规律而已。





35# 2023-5-5 10:56 评论 收起评论
奔跑铁腿 发表于 2023-5-5 10: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所讲的,一会儒学,一会佛法,一会道教,一会周易,这就是一个矛盾混合体,我倒底应该学什么教好呢?
36# 2023-5-5 10:5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5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奔跑铁腿 发表于 2023-5-5 10:57
楼主所讲的,一会儒学,一会佛法,一会道教,一会周易,这就是一个矛盾混合体,我倒底应该学什么教好呢? ...

大道至简,殊路同归。

你只要按照你的兴趣去学,照着一个方向去学就可。学的差不多了,再学其它的,你会发现,原来道理是一个,说法千万种。原来,很多都是相似的,只是表达不同而已。他们都在围绕着一个东西在说,张三用自己的理解来说,李四用自己的理解来说,等等,但是,说的却是一个东西。最后往往是这样。

37# 2023-5-5 10:59 评论 收起评论
奔跑铁腿 发表于 2023-5-5 11: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识有限,老师我只能学到这,谢谢
38# 2023-5-5 11:0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5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奔跑铁腿 发表于 2023-5-5 11:02
我知识有限,老师我只能学到这,谢谢

不用客气,一起学习。
我学的也很粗浅。
另外,学习按照先易后难会更好些吧。可以先学《道德经》《论语》,而后再学《易》,由浅及深更好些。这些经典不能急,慢慢读,慢慢悟,同时也是结合自己的经历来体悟的。
一味读这些书,也很累的,也很枯燥的,我的建议是文史哲全部学习,这样更有意思。
易中天老师说:读书,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是的,有意思的,才能有乐趣,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先学出意思出来很重要。
我对文史哲是这样认识的。
读哲学书,像《道德经》《易经》此类书,犹如登山,登到不同的高度,见识就会不一样。登的越高,愈发觉得以前的愚钝与可笑,不畏浮云遮望眼,越豁然通达,越平和恬淡。
历史呢,则是走向历史中的市井百姓中,感受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酸甜苦辣。在这些反反复复的故事中,你就会根据他们的历史过往预判下一步的大致趋势。这就叫以史为鉴吧。
文学呢,则是百草园、百花园,走进文学,会觉得这个世界很有生动,很有趣,一路芬芳,遍地芳草。就像呼吸了新鲜的空气、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是陶冶情操的。最美的文字里,往往是最美的意境与心境,很值得的诗意徜徉。



39# 2023-5-5 11:04 评论 收起评论
专扯J∞蛋 发表于 2023-5-5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先生看出了“吃人”。
40# 2023-5-5 11:14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