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VS吴晓波 年轻人应趁早买房吗?

2020-10-22 13:55 140759人阅读 0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冯仑VS吴晓波 年轻人应趁早买房吗?

[复制链接]
清雅小居 发表于 2020-10-22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轻人应该趁早买房吗?

冯仑: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你应该会同意,我知道你挺喜欢买房。我们先定义一下年轻人。大概多大岁数,在中国算年轻人?大概 30 岁上下算年轻?

吴晓波:对,35 岁以下。

冯仑:有统计显示,在中国,平均买房年龄是 27 岁。基本上,30 岁以下,工作都不到 10 年,靠个人能力一般是买不起房子的。

吴晓波:可以举家买房。

冯仑:那趁早买房,实际上是两代人甚至三代人在买房。

吴晓波:(这个话题)我觉得我有话语权,因为我是趁早买房,我 1997 年买房,29 岁。那时候,我已经很害怕写东西没人看了。当时担心卖字赚不了钱,想想怎么办?就买房子。那时候有几十万块钱,都拿去买房子。另外,(买房也是)为了防止通货膨胀把咱们赚的钱吃了。确实,现在年轻人买不起房。我觉得先买小一点,买个 30 方的也行,过几年买 70 方的时候,30 方没有被吃掉,过几年再买个 120 方的时候,有 70 方没被吃掉嘛,就用时间换空间,来腾挪。

冯仑:你这个观点比较符合完全市场化的市场。发达国家的经验应该也是这样的,就是一生要买 4 到 5 次房。

吴晓波:2010 年的时候,我们学马云,给每个公司的中高管 30 万的免息贷款,让他们买房子。那时候房子,杭州的房价还不到一万。所以离开蓝狮子的人,没有一个抱怨老板的。反正工资给多少钱(大家可能都不记得了),但是那个房子他赚到了。我们现在这个政策还有。

微信图片_20201022135208.jpg

冯仑(年轻人应该趁早买房)这句话,在 10 年前是有存在的道理,早 20 年也还有经验可以证明。但是今后,我不主张这样做。其原因,我是从房地产行业来看。其实在 3 年前,人均 GDP 超过 8000 美金以后,城市化率过了 50%,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超过 30 平米了。

吴晓波:35 平左右。

冯仑:所以,如果买房自住,我认为只要量力而行,任何时候都对的。如果不是自住,还要兼具投资,这句话就越来越不对了。因为现在全国大部分城市的人口增量都是趋于递减,甚至是 0,有些甚至是负数的。

吴晓波:我们江浙这一带,杭州,上海房价都挺贵,但湖州的房价是一万三。我刚去过湖州,湖州马上要通到上海的轻轨。杭州有个地方叫做富阳,杭州市中心的房子大概四五万了,富阳的房子一万五还能买得到。也就是说,可以等政府通地铁、通轻轨。

冯仑:这个地方,因为它人口增加了,收入增加,就业增加,如果空间结构再优化,包括教育配套、医疗配套,等等,房价涨有这些支撑。如果没有这些支撑,比如中西部、东北的一些城市,那就没办法。所以,(年轻人应该趁早买房)这句话要成立,它有一定的先决条件。另外,经济成长的时候,大胆买郊区的房,但是经济收缩或者是缓慢增长,甚至是停滞的时候,要买市中心的。

吴晓波我觉得它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是一个具有成长性的城市;第二个,具有成长性的人生。如果这两条都没有,那就扯淡了,在这两个前提下,趁早买房。

冯仑:我赞成你的这个观点,就是在高速成长的地区和高速成长的个人的时候,年轻人你可以去买房。但是我不同意,不加区别地说,任何时候都要趁年轻买房。

吴晓波我是一个人生的「激进主义者」,我觉得张爱玲讲的「出名要趁早」是对的,「成功要趁早」也是对的。年轻的时候应该给自己加上无穷的压力,然后把自己所有的潜能都激发出来,哪怕在后面灰头土脸、不成功,也无所谓。至少,回忆的时候觉得,「我度过了一个非常激烈的青春岁月」。我把房子看成了人生青春岁月中的另外一个标的物。另外,我认为,不动产在过去是爆发性增长,未来可能温和性增长。所以,房子是人生责任的一种投影,同时也是财富的一种投影。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趁早买当然是更好的。

冯仑:买房一个是刚需,结婚生孩子,这个情况我觉得没问题,什么时候都可以买。其实我们要讨论的,是更多的是这以外。我觉得在过去 20 年(趁早买房)没有问题,但我还是特别提醒,今后的 10 年 20 年,过去的逻辑会发生变化,而且在中国比较大的一个区域内,差异性可能会越来越大。所以的话,除非结婚,其它情况下的买房,不一定要这么激进。

吴晓波:那,迟早要结婚吧。您讲的我完全同意,就是未来中国不再是一个均衡型城市化的过程,年轻人应该到一个高光的城市,到一个高光的行业去体验一把,所以这个肯定是选择对的。


买房值得掏空 6 个钱包吗?

冯仑:我不赞成。收入一定的时候,为一个需求的事竭尽全力,其它的需求一定不平衡,会引起,比如说家庭正常生活的不适。另外,代际关系也很麻烦。

吴晓波:我觉得,25 到 35 岁的年轻人,有 4 个字是千万不能弄的,叫「岁月静好」,那个年龄段想岁月静好,中老年岁月肯定一塌糊涂。那个年龄段一定是打拼的年龄,往死里熬的年龄,肯定是没有什么太岁月静好的事,就是拼命工作,是吧?「怎么知道未来我能赚多少钱?」不动产实际上是给自己的一个压力,把未来赌进去。所以有 6 个钱包,(哪怕)有 7 个钱包,也把它掏空了。掏空的意思,我并不是说就没钱吃饭了,或者说看场电影都捉襟见肘了。我认为它还是有一个度。我觉得所有的压力都应该把它压进去,买房是其中的一个压力,让自己把 100% 的时间放到工作上面,放到个人的成长方面,买房子仅仅是压力中一个体现而已。

冯仑:你说的这个「越压力越成长」,这个东西其实只对于少数人(有用)。

吴晓波:压垮了,压垮了就算了呗。反正我是这么走过来的。我觉得这个社会,大部分人还不压自己。他不承受这么大的压力,他也没有那么大的未来。

冯仑:我觉得多数人,6 个钱包恐怕还是留一两个,剩下的「赌」在某一件事情上。当然在过去这么多年,赌房是没问题的,但是在未来,在中国多数地区,可能买房要慎重了,刚才我们讲的发达地区,其实还可以,你这个经验我觉得还可以继续。

大城市的一张床,
好过小城市的一套房?

吴晓波:我觉得大城市和小城市,不仅是房价的问题,实际上是越优秀的人越往大城市挤。大城市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人生的成长的状态和可能性。

冯仑:尤其是 25 到 35 岁高速成长的年轻人,需要的是机会。

吴晓波:我觉得,哪怕说最后回到了小县城里面,也最好在大城市里面打拼过两三年,开过眼界,听过歌剧,知道 1 万人的体育场是怎么回事儿……而且我觉得大公司其实挺好的,大公司学规矩,学学做人的规矩,上上下下的等级,这件事情其实还是蛮重要的,然后再离开,哪怕再创业也好,回到家乡也好,其实不一样。

冯仑:眼界不一样。比如高考选志愿,选专业不如选城市。大城市的魅力在于成长、机会和人的丰富性。张维迎写过一篇文章,叫《人生是一连串的偶然》。我还跟他说,我们现在这个年纪要做一件事,就要主动给年轻人一些偶然性,让他成长。大城市才有偶然性,住在一个乡村,永远没什么变化。所以,大城市的一张床好过小城市的一套房,这个话是对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