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是呵护我从幼儿、学生时代、迈向社会和伴我走到退休,最终逸享天年割舍不断的情感纽带。这辈子哪也不去,就是它了“西工、那里就是我的家”!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1984年的西工中心 今天的西工这个称谓还源自于袁世凯、吴佩孚的“西工地”。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前后,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拟在素有军事重镇之称的洛阳兴建新式兵营。主意拿定,派人到洛阳察勘地形,选定在洛阳老城的西2.5公里处选定一块较为平坦的地域开始兴建兵营。当时被当地人称为“西工地”,后简称“西工”。兵营于1916年(民国五年)建成。它北靠邙山,南临洛河,西邻涧水,东俯瞰老城。占地4000余亩,建营房5000余间,兵营建成后不久,袁世凯倒台身亡。1920年(民国九年)9月,直皖军阀大战,吴佩孚战胜段祺瑞后,率直系胜军人马进驻西工兵营,前后驻洛阳四年零三个月。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西工兵营老大门 “雄踞洛阳、统治四方”这是吴佩孚在西工兵营驻防期间信奉的宗旨,其野心也在不断的膨胀。为了永久称霸中原,傲视群雄,对西工兵营进行大规模扩建: 扩地一万余亩;房屋激增为一万二千余间;在公馆街(人委院)扩增房屋百余所、院内按《千字文》“天、地、玄、黄…”字号编成门牌,吴佩孚公馆是“天”字第一号。为方便服务士兵和军官家属之需、在兵营东侧和公馆街(人委院)西侧建“营市街”(西工小街),整个工程下来耗费白银170万两。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兵营司令部大门 在今天八一路西和解放路东之间(西工区政府办公楼东侧建一所标准规模“日”字形四合院建筑为兵营司令部: 东西两侧新建房屋50余间,分东、西厢房;南、北大厅。临八一路西为东花园(吴佩孚办公场所)、解放路东为西花园(参谋本部)。兵营东北处为“惜阴书室”;西南修建一栋西式砖瓦楼房(备有客房十余间)为“继光楼”、楼北利用原有天井窑洞院经修缮和覆盖大屋顶,冬暖夏凉、吴佩孚取名为“广寒宫”(大,广也;凉爽为寒),这也是司令部重要军事会议场所。“继光楼”南侧建阅兵台,也称“继光台”(亦称国寿台)。这三个建筑自北向南连为一体。在1923年吴佩孚五十大寿前“广寒宫”“继光楼”“继光台”相继峻工,三个建筑上牌匾笔墨全出自康有为一人之手。大家都可以猜到这大概是什么地方了吧?对,它就是今天解放路和凯旋路交汇处东南一带。可惜在抗战期间全被日军飞机炸毁。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国民党青年军 206师进驻西工兵营后,异地重建阅兵台。并命名“中正台”、民间流传为“点将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吴佩孚司令部遗址 吴佩孚为什么要以“继光楼”“继光台”命名这两个建筑物?传说:“吴是山东蓬莱人,与其先贤抗倭英雄戚继光同乡,慕其人而欲继其光”而取其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吴寓居北平,抗战爆发后曾拒绝日本人之邀出任伪职,于1939年12月4日在北平家中被日本人所害致死。 笔者几篇有关西工或小街文章均涉及吴佩孚,不是有意要拔擢吴在民众中形象,主要是说西工由来和变迁均无法规避吴的作用,毕竟西工和中国近代史与吴佩孚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关系。吴本人就是在洛阳的兵营司令部坐阵指挥、成为镇压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杀害工运领导人施洋、林祥谦和制造骇人听闻“二丶七惨案”的“刽子手”。这个罪状早已将把他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碑”上,这个案永远是翻不过来的。 既然说西工,那我们沿着西工兵营向西、向北简单再聊上几句: 七里河涧水东坝的数孔窑洞为吴的燃料和弹药仓库;原3831部队(空军汽车一团)驻地也是西工兵营一大部分。团部设在空后72库。邮电局办公大楼后的营房东到丹城路、西到纱厂南路均为该部队营房(该部队在1971年移防河北保定)。5408厂是61年从北京等地迁到现址(该部队礼堂大院);八一路西到解放路的营房转交四川灌县迁到洛阳的5715厂;解放路以西至纱厂路营房转兰空机械修理大队和5408厂分别使用。这些军产由空军后勤部分配其下属的几家单位分别使用。 1920年吴佩孚的第一辆汽车在洛阳出现。今天的唐宫路以北、陇海铁路(含洛阳火车站)以南、纱厂路以东、丹城路以西在解放前就是吴佩孚修建的200万平方米飞机场和机库。1924年购进4架法国飞机运抵洛阳,每天洛阳上空的飞翔表演就是洛阳有飞机之始。 1928年冯玉祥开始在洛阳兴办航空学校,招生时应考者近万人之多,最后录取合格人数不足60人。学生食宿集中在兵营第12营房。当时只有一架俄式旧双翼飞机不能飞翔仅做教具。1929年,冯从上海运回在英国购买的五架飞机,学员们才能登机学习驾驶技术。冯在洛阳扩充军事实力的情况引起蒋介石注意和不满,他自已也觉察到自已处境危险,决定转移至大西北继续与蒋抗衡。 当时民间盛传阅兵台、吴佩孚司令部和飞机厂从地下通道可以自由往来,进退方便。但现在从原兵营到原机场的通道也不见了踪影,据说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修中州路和金谷园路时已被填实弃用。 上海剧院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从上海内迁至此,上下两层、观众从剧院大门进入,一楼观众按单双号从东、西两个门入场;楼上观众检完票后从一楼大厅中间走廊直接到二楼对号入座即可。演出结束后观众从一楼西侧安全门退场。文革期间一度更名为红旗剧院,文革后恢复原名。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原西工电影院 西工电影院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别看电影院小,那可是西工地区唯一的公共电影院,新片一票难求是经常的事。那里是“西工人”娱乐的乐园、也是看大千世界惟一的视频窗口。那时我们在上小学时,学校每个月包场一次电影,费用AA制,每人票价为3分钱,成人票价为(5分/人)。那时的电影新片上演后几乎场场都是一票难求,每天晚上总有一些“单身青年男女”站在影院大门前等待退票。文革前我们岁数还小,好不容易到周未让家长带着去买票看场电影还不一定能每次如愿!学校老师的办法可多了,需组织学生看电影,对家住电影院的学生说:“回家给你爸(妈)说一声,学校X号要包场电影,只要片名和观看时间一确定,那么同学中的电影院子弟慌的屁颠屁颠地跑回去向家长传达老师的“圣旨”。家长早都从孩子口中知道老师的指令比家长的棍棒有效的多…,哪有不从之理? 1968年电影院更名为“东风电影院”;1983年又恢复原名;1991年经扩容改建后再次更名为“笑天影城”。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西工兴建的“标志性”建筑群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大和城市建设改造力度的加大,市政府、百货大楼、新华书店、邮电大楼、电信局大楼、邮政局大楼、银行大楼、国际旅社大楼一个个从地面上“消失”,而暂新的周王城广场、百货楼、新华书店、邮政大厦、移动、联通大楼、工商银行、国际大酒店和洛阳酒家又在原址上一座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要想重睹那些老面孔的芳容就只能到老照片堆中去寻觅和拼接已经断裂的老画片了。 “金谷春晴”是洛阳八大景之一,它的由来与西晋贵族富户石崇的庄园息息相关。石崇被誉为西晋王朝属一属二富户,为了显示自已的财富实力,常常做出一些超出常规的举止来满足他那与众不同的虚荣。“石崇斗富”就是他当时的“杰作”。 石崇与王恺都是西晋时期的官僚贵族,天天过着奢靡腐化的日子。自古以来,富庶显贵、纨绔子弟无聊时大都有“斗蟋蟀”“斗鸡”“斗犬”的癖好,可他俩“比阔斗富”在当时亦可以称得上轰动全国朝野的脍炙人口个例。王恺仗着自己是晋武帝的舅舅,把外甥送给他一棵二尺高的珊瑚树向石崇炫耀。由于这棵珊瑚树枝条繁茂,堪称稀世精品。石崇看后,随手拿着铁如意把它打碎…。王恺既惋惜,又生气,你妒忌的树是我而不是你的,你凭啥这么做?其声音和脸色露出‘愠色’。石崇说:“别生气,现在我赔给你就是了”!于是让下人将家中的珊瑚树全搬过来,让王恺自已随便挑。有6~7棵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光彩夺目。王恺看后,自愧不如。 昔日的金谷园也是今天洛阳和豫西铁路、公路、公交的重要枢纽。做为河南省的副中心城市,其作用越来越凸显“重要”,它是西工和洛阳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在洛阳机场和高铁还没通航(行)的时候,每天南来北往的人流均靠它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发挥着全市任何行政区都无法替代的作用。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197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访问 1973年10月,我正在市三中上高中,当时国务院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访问时,我和学校部分同学有幸被选入站前广场东侧的迎宾方队。男女同学全都身着白衬衣、蓝裤子,手持鲜花,那时的心情与自豪感不用言表,愉悦至极。周总理和特鲁多总理一走出贵宾出站口我就看到了周总理挥起他伟人臂膀随着迎接队伍雀跃节奏做出的有力互动,现场欢呼声震耳欲聋,久经不息。因为那时对总理的印象全来源于报纸和电影新闻简报,当时以为他老人家头上一缕银发是摄像光线反光所致,但那天我见到总理真人的银发比新闻简报还要多、还要白。那些年国家的外交礼宾制度还未改革,礼仪讲究的是对等接待。从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开始,尼克松总统、田中角荣首相、特鲁多总理等国家元首的迎送、会谈、签署外交公报、陪同访问全由他亲自前往,哪能不累?总理付出的努力为国人有目共睹!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周总理在洛阳街头与群众交谈 金谷园是西工和洛阳的名片。尤其是一些设施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后来已难以承受全市固定居民和流动人口剧增带来的接待压力负荷。从八十年代开始逐步进行有计划、按步骤的重建和改造,整个区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公交枢纽站、洛阳旅社、军人接待站(除外)成为昔日的历史标志符号(建筑物)只能在老照片、老纪录片中去寻找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西工通向邙山的铁路道口一个是至今还正在使用的洛阳东货场西侧的地下通道(仅能过微型车辆);火车站东侧地下道只能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唯一能使大小车辆通行的道口就是洛阳站向西行三、四百米处的道口。铁路南侧是金谷园村,北侧便是史家屯村。此道口火车、汽车、畜力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都需在这里交错经过。火车来时,道口提示铃声响起,禁行栏杆缓缓落下。铁路值守员手持小红旗 从值班室走出,红旗举起,一切车辆、行人禁止通行;火车过后,举起绿旗,栏杆抬起,穿越铁路的车辆和行人一律靠右行进、南北方向各行其道、互不影响。场景震撼,至今历历在目。自纱厂北路的铁路地下立交隧道建好通车后,洛阳才告别了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一晃,二、三十年光景就象离弦的箭一去不复返! 原道北路后更名为春都路,因为春都集团就座落在这条道上。当年的“春都”产品名气如日中天,“春都牌火腿肠在全国家喻户晓,数年间产品供不应求。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通过各种渠道为谋得一份供货提单可以说绞尽了脑汁,每天等待提货的车辆排成的长队达数华里,用“车水马龙”形容那个场景毫不为过。春都集团一度与石化集团、一拖同为洛阳创利、税大户,挤进“前三甲”行列。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洛阳面粉厂15000吨的立筒仓 春都集团的西邻是洛阳面粉厂,产品“丹菊”牌也是洛阳的又一亮点。文革前洛阳城最高的建筑为该厂的“立筒仓”(八层),其生产的面粉、馒头、挂面和相关产品在中原地区闻名遐迩,那些年你在省会郑州和新乡、许昌、南阳、三门峡的大街小巷肯定可以常常见到“丹菊”产品送货车辆忙碌的身影;东舍为商业储运的铁路专用线和仓库。别小看这不起眼的设施,那可是1983年前整个洛阳城市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通道。计划经济时期,各商业单位包括上百大楼、市百大楼、广百和老城商场等四大店均没有外埠进(采购)商品的权力。全市的日用工业品都是国家商业部和省一级批发站按计划分配来的商品,由各地级市的二级批发部来单照收。畅销的产品如“永久 凤凰 飞鸽”牌自行车等、“海燕 红灯”牌电子管收音机、黑白电视机、“飞人 蜜蜂 蝴蝶”牌缝纫机、“茅台 五粮液 西鳯 竹叶青”;省内的“张(弓)宝(丰)林河 和鹿邑大曲”等名酒、纺织、服装、文化体育、鞋帽类商品,不论是畅销或行销,一律由五交站、纺织站、百文站、化工站、土杂公司等部门按计划拨付给三级批发店和零售店销售(当时工贸中心还没兴建)。这在当时也倒省心:“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批发部门只管开单调拨、零售企业按单付款提货,业务互不交叉、各司其责。 那时春都路上的一些中小企业,均依附着这几个行业龙头的大树各做各的连带生意。各家各户的经营流水有多有少,但大家都有“一口饭”吃。随着以后改革开放的深入,各商业企业外采商品的权力逐步放开。对零售企业无疑是“如虎添翼”,而对二级批发站来说是“老太太过年”,因为过去计划分配的物品根本不用自己找销路,现在必须要重新组建自已的营销网络。唉,事过境迁、今非昔比了! 西工还有很多故事未被传播开来,只要不是官方定论过的典故、传说都有不同的版本。只要大家善于发现、善于挖掘,餐桌上肯定将会还有大量有趣轶事在流传......只要我们乐于收集,善于讲述,西工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