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几年的伊滨新区,将于2019年恢复建设:
设计范围
由伊滨区的核心区、中央轴带和高铁两侧地块组成,总面积16.54平方公里; 核心区设计范围
西至孝文大道、东至李村大街、南至伊洛东路、北至伊河南堤,总面积约5.1平方公里。
其中,商务中心区为重点设计区域,即西至孝文大道、东至光武大道、南至伊洛东路、北至伊河南堤的区域,面积2.8平方公里。 中央轴带设计范围
西至孝文大道、东至光武大道、南至玄奘路、北至伊洛东路,南北长4.1公里,东西宽1.3公里,总面积约5.3平方公里。
其中,玉溪东街、玉溪西街间的2.9平方公里范围为重点设计区域。 高铁两侧设计范围
分为东西两段,高铁两侧各一个街区。
其中第一段东至汉魏大道、西至光武大道,第二段东至孝文大道、西至伊滨路,面积约5.2平方公里。 设计原则
设计方案在遵循系统性、生态性、标志性、文化性、现代性等总体原则的基础上,满足以下原则: 站位全局,科学定位
规划设计要从中心城区三板块、“一中心六组团”及中原城市群三个空间层次,系统、全面地分析设计区域尤其是核心区和中轴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合理确定发展定位。
国际视野,形成特色
按照国际视野、国内一流、洛阳特色的设计要求,统筹考虑龙门山、万安山、伊河、洛河、隋唐城及南兆隅遗址等区域山水、文化、生态整体格局。
主动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分析并认真塑造特色产业、特色布局、特色形象、特色风貌和特色建筑,形成伊滨特色、洛阳特色和豫西特色。
实现城市更加宜居、发展更加持续、文化更能传承。
以人为本,注重细节
一切设计活动都要围绕“城市让人们生活更美好”而进行。 从游园、绿道、广场等开敞空间到医疗、卫生、学校、养老、休闲、文化、体育、停车等公共设施,都要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注重细节设计,切实避免城市病。 立足长远,适应实施
设计理念及方案构想应具有远见、富有创意并切实可行,能够从本地区长远发展考虑,作出准确的发展判断。
同时,要保证城市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避免好高骛远、假大空虚的城市设计,做到设计与实施结合统一,落实先进发展理念和建设方法。 同时,提出城市设计成果融入控规的体制机制建议。 尊重历史,面向未来
规划应将洛阳历史特征与未来理想进行合理的衔接与传导,充分考虑传承和彰显洛阳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地位和品位,体现现代化都市的气质与特征。 高品质、高起点、高效益
规划应坚持高标准、高品质的原则,对空间形态、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交通组织等方面作优先考虑。 同时在满足生态及绿色城市建设的前提下,以提高土地的利用和运行效益为原则,注重土地价值的充分发挥,实现城市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 功能定位
伴随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伊滨区需要从功能单一的产业园区向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宜居新城转变。 即: 中原经济区创新创业新高地;
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产城融合先行区;
洛阳市战略转型升级新引擎;
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山水宜居新城;
现代复合型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设计内容
从两个层面来进行探索: 一.从区域层面考虑
重点构筑面向市域的第三中轴线,长约27公里。 它南起万安山,北至邙山岭,串联万安山景区、伊滨新城、伊洛河谷和白马寺景区,并利用绿廊和便捷的交通联系,对接城市各组团,与洛阳现有的第一、第二中轴线遥相呼应,联动发展,共同完善中心城区的建设。 结合未来城市定位和发展需求,并提取现状资源要素,提出以文化、生态、科技和旅游为主的四个分段,“一实三虚”的布局。 在生态虚轴段,依托光武大道沿中轴线向北延伸,打造一条13公里的森林景观路,宽度控制在1.2公里,以植被界定,选用黄连木、银杏等乡土树种。 四分段从北向南依次为:
文化虚轴——
北邙文化段
总长7.5公里,依托邙山陵墓群和白马寺,以中州路和洛白路为骨架,连接中心城区。
打造文化节点作为连接旅游服务和白马寺文化核心区的功能。
在该区段邙山岭最高点定位为轴线起始点——望京门遗址公园。
生态虚轴——
伊洛河谷生态段
总长7公里,伊洛河谷是以生态功能为主的城市绿核,汇集隋唐遗址保护区、汉魏故城遗址保护区、二里头遗址保护区。
轴线区域打造生态湿地的开敞空间。
建春门大街与光武大道北沿线的交叉口的雕塑——时空之门为该区段的节点。
城市实轴——
伊滨新城段
总长6公里,伊滨新城的核心区,汇聚丰富的城市功能,展示未来城市发展的形象,是城市东拓的重点发展片区。
西接新区核心区,东连偃师。
旅游虚轴——
万安山森林景观段
总长6.5公里,作为城市南部的绿色屏障,兼具生态和旅游功能。
在该区段将自然山体、森林景观、沟壑、乡村和科技相结合,设置两处节点,分别为万安门和望星台。
二.从伊滨新区层面考虑
中轴带采取建轴线即建城市的理念发展,落实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落实“国际视野、国内一流、理念引领、洛阳特色”。 并明确分区规划对伊滨新城的整体定位:创新创业新高地、城乡统筹示范区、伊洛山水宜居城。 设计方案从“五都贯洛”获得灵感,融合国际上著名新区及中轴线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央水轴,文化长卷”的概念。 设计提出四大功能分区、九大公园体系及十大标志建筑。 (一)四大功能区块
结合TOD的综合开发
01 都会心
都会心与洛阳市现有的城市中心不同,是一个更复合、更低碳、更有人文内涵的绿色CBD。
整体空间围绕未来花港,设计“口袋型”活河公园,与伊河相通,寓意昔日隋唐大运河和现代港口的时空交替。
港口东侧是花园式总部岛,主要集中永宁寺塔金融中心、五星级酒店和大型商业中心。
中心岛上设名人堂,是中轴线上重要的节点。
西侧布置滨河商务区和花港文化公园,设文化综合体、文化风情街、高层商务办公及商务酒店等,并通过跨越伊河的步行桥,形成独具特色“滨水文化客厅”。
02 创展城
创展城是中轴线与高铁复合发展带十字交汇点,方案围绕生态博览公园,融合汉魏十字大道和里坊布局理念,规划各种配套设施。
结合伊滨区城际及轨道交通枢纽,引入综合性会展中心、国际酒店及会议中心、枢纽综合体、市民中心及图书馆、文化馆、档案及文化创意长廊等。
03 科技谷
科技谷是为洛阳科技产业服务的创新平台,是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支持的动力之源。
科技博物馆、科技公园、科技商务区、生态住区等沿中轴线展开,并向东延伸出一条“创意公园带”,围绕公园带设中小企业服务园,可提供低成本商务服务,包括SOHO小型办公、企业会所等设施。
04 生态园
生态园是中轴带建筑群向山林过渡的区段,整体尊重基地文脉,运用夏朝部落的自然布局理念,形成沟壑、森林、溪岛的特色生态区。
有机布置体育公园、主题乐园、生态酒店群、小型休闲商业等,周边配套以旅游集散枢纽及生态居住区,是市民运动休闲、亲子教育的最佳场所。
(点击图片可放大) (二)以水为媒串联九大公园
构筑中轴带开敞空间体系
延续城市的大山水格局,在现状沟渠、农田、树林的基础上,植入文化、展示、运动、休闲等功能,规划9大公园。 从北至南分别是:伊水游园-伊滨段、花港文化公园、丝路立体公园、活水公园、创意博览公园、水宫灯公园、科技公园、体育公园、田园洲乐园。 相互间通过水系、绿道及步行桥紧密联系。 四段各具特色的景观,由南至北分别是:水岸花港、十字绿芯、井田水网和溯溪洲岛。 并通过“共享绿带”向外延伸,形成遍布新区的网络化公共空间。
(三)打造古今交融、
形象鲜明的城市地标
轴线形态从南至北,起承转合,组成壮丽动人的天际线,统领空间秩序。 以文化为灵魂,从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中提取要素,加以创新,塑造具有洛阳特色的建筑和公共艺术精品。 重点设计十大公共建筑地标,呼应老洛阳天堂、明堂等标志建筑物,展示城市不同时代的辉煌记忆。 从北至南分别是:名人堂、齐星塔金融中心、黄河之石-文化综合体、问鼎苍穹-地铁商业综合体、丝路之门商业MALL、城际枢纽综合体、会展中心、市民文化双馆、科技博物馆、体育三大馆。
据悉:丝路之门商业MALL、城际枢纽综合体、会展中心、市民文化双馆、科技博物馆、体育三大馆,今年将陆续开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