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羊
记得那一年冬天中午,在宁夏首府银川,几位好友相聚,家是本地人的老同学,力邀大家去他家坐坐。窗外西北风呼呼的吹,室内,电磁炉上的火锅里,浓浓的羊骨汤沸腾着,火锅周围,摆放着白萝卜片、黑白木耳、蘑菇、金针菇、菠菜、大葱、美酒之类,尤其令人眼馋的,是几大盘羊肉片和羊肉块。原来老同学是请大家品尝他特意准备的羊肉火锅。
羊是六畜之一。一般认为,我国从夏朝就开始吃羊肉。但在伊川大莘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五千年前已有火烧石烤鹿肉、烤羊肉、烤鱼的吃法。汉代遗址中,猪骨头多于羊骨头。汉武帝时,河南洛阳有一位名叫卜式的牧羊人,因养羊有功,被汉武帝“拜为齐相”。《汉书·卜式传》记载:“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有资料考证,唐朝养羊的数量远比养猪的多,发给官员的福利中就包括有羊肉。二品以上高官,每月配给20口羊, 60斤猪肉。再往下就只有羊肉,没有猪肉。当时一头羊的价格约等于两头猪,唐时的猪比现代的要小得多,猪和羊的体型差不多大。
开元年间,唐朝官方的陇右牧场养着67万头羊,而每次对外打了胜仗,游牧民族都会进贡几十万头的羊和牛,其中的羊占了大多数。至于民间养的羊更是无法计数。于是,羊肉的消费出现爆炸式增长,炙羊、蒸羊、羊肉面条开始成为唐人的主要食物,包子、饺子、馅饼也以羊肉馅为主,富贵人家更是顿顿无羊不欢。
唐朝,因为气候和生态的影响,当时的国都长安所在关中平原的水土流失严重,而生态恶化的影响,养羊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与其他牲畜相比,山羊的环境适应力特别强,吃草不光吃叶子,连草根都要刨出来吃掉,真正做到了斩草除根。山羊,把绿色大地啃得光秃秃的。凡是被山羊吃过的草地,都会变成荒漠。而西北原本就是半荒漠化的地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大量养羊,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终于变成满眼的黄土。
本地出产的粮食甚至养不活长安的人口。唐朝皇帝不得不带着文武大臣跑到洛阳,靠着南方运来的大米,才能吃饱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