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出身与归隐老君山之谜

2019-01-20 11:56 16200人阅读 6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出身与归隐老君山之谜

[复制链接]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1-20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子出身与归隐老君山之谜

2010年中国洛阳老子文化国际论坛论文

http://www.chinavalue.net/Biz/Blog/2010-6-3/469289.aspx

             翟智高

1、老子出身之谜:世袭王族高官,何以生于乡下?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的父亲、爷爷和祖上是世袭周王朝皇家司空之职的王族,几代人都在都城洛阳,却是明确载于史书。

关于老子的出身,据《左传·定公四年》记:“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为大宰,康叔为司寇,聃季为司空,五叔无官。”聃季家族世袭周王朝司空之职。在《史记·管蔡世家》有记载:“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锋,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聃季载。聃季载最少,同母昆弟十人。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於是封叔鲜於管,封叔度於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封叔旦於鲁而相周,为周公。封叔振铎於曹,封叔武於成,封叔处於霍。康叔、聃季载皆少,未得封。

   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於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而分殷馀民为二:其一封微子启於宋,以续殷祀;其一封康叔为卫君,是为卫康叔。封季载於聃。聃季载、康叔皆有驯行,於是周公举康叔为周司寇,聃季载为周司空,以佐成王治,皆有令名於天下。”

   聃季载是周王室首任司空,即老子的先祖。老聃的祖上、爷爷、父亲就是周王朝司空的继承人老子的父亲世袭任司空之职,全家应都在京城,在周王朝没有大的历史变故情况下,周王室王族高级京官的孩子一般不可能在乡下出生,老子出生应是其父亲在的周都京城洛邑当官时

  司空之职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级官员”,老子虽未世袭任司空,但当上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史,也相当是周王室的副总理级别的文化部长。周王室世袭高官的子弟,何时变成李姓乡下出生?实在令人不得其解。

2、喜学好问,老子在东周都城雒阳当上周王室守藏史官

   老子少年时期就凭借父亲任司空的有利条件,在周都洛阳进入太学读书,天文、历法、地理、史书等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没有不看的,文物、典章、史籍无所不学习,学问大有长进。

随后,老子当上周王室守藏史,应该是沾了父亲司空的光。“守藏室之史”,也就是掌管国家文物典籍的史官(周王室的文化部长),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的地方,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可以用汗牛充栋、无所不有来形容。一般人是不能随便进入这样的国家级“周王室典籍收藏重地”的。

  老子在做守藏史官期间,博览群书,对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的事儿特感兴趣。这使他知识渊博、通晓古今;他十分注意讲学问、修道德,成了当时有名气的人。孔子慕名专程到雒阳问礼于老子。

  孔子同弟子南宫敬叔一同去东周都城雒阳,事见《史记·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孔子到周都洛邑(今洛阳)向老子求学问礼。孔子问礼于老子后,对老子有很高的评价。"

   据《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

   和孔子相比,老子对人生的态度更加豁达,看问题的眼光更加超然,这也符合他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心态。 孔子问礼于老子,老子向孔子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圣人之道、修身之道、治国之道,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孔子受到极大的启发和震动,他由衷地赞叹老子犹如龙一样,合起来为一体,散开来满天彩霞,乘驾云气而翱翔于阴阳之间,神秘莫测。离别时,望着滚滚东流的河水,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东流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老子则认为,人生天地之间都是一体的,都是自然之物,不值得伤秋悲月。

   孔子不远千里来洛阳请老子讲解道、德、礼、乐,老子在此谈天说地、纵横古今,使孔子佩服的五体投地,在耳闻目睹了老子丰厚的学识后,孔子感觉受益颇深,孔子发自内心的评价就是“吾今见老子,其尤龙也”。

3、放着高官不当,老子为何‘遂去 至关 将隐’?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是这样记载:“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放着周王室守藏史官不当,却要隐去,为什么?

   这是因为一段历史疑案,牵涉到老子,就是周景王的大儿子王子朝将周王室典籍席卷而空,逃到楚国

周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545年),灵王卒,子姬贵即位,是为周景王。周景王的第一个儿子王子朝是周景王的次妃子所生,虽是长子,又有勇有谋,有王者风范,景王欲立其为太子,但因是庶长子,遭到大臣刘耿、单旗(单穆公)的反对。 《国语》中记载单穆公反对景王铸无射(“宣市哲人之令德”的钟),对周景王早有不满。

   后来景王的正宫娘娘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名曰猛,弟弟曰匄(gai)。大臣刘耿、单旗以猛是嫡长子为由极力拥立猛为太子。但猛为太子,却生性懦弱,缺少威仪。而庶长子王子朝却有勇有谋,有王者风范。景王希望有一个威镇天下的周天子,欲废王子猛而立王子朝为太子,单穆公等人借口太子废立乃国之大事,以王位传嫡不传庶为由与周景王作对。

周景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20年)夏,周景王下定决心,欲更立太子之位。但未颁诏而生病,景王病情严重时,以大夫宾孟为顾命大臣,遗诏传位于王子朝。周景王卒后,周大夫单旗、刘耿感到王子朝当周天子,他俩必然失去权势,于是暗中派刺客刺杀了周景王安排的顾命大臣宾孟,不承认周景王传位于王子朝的遗诏,拥立王子猛为王,是为周悼王。

单旗、刘耿违先王遗诏,刺杀顾命大臣,引起满朝文武的愤怒。尹文公、甘平公、召庄公、南宫极支持王子朝攻打单旗、刘耿。悼王猛下诏平叛,但他这个王不得人心,悼王只好逃出洛邑,向晋国告急。诸大臣遵周景王传位于王子朝的遗诏,立王子朝为周天子。

   

  晋国闻周王室有乱,借机以尊周悼王猛为由,遣大夫籍谈、荀跞率晋军攻打洛邑。王子朝不敌晋师大军围王城,遂带百官、周王室列祖神主、祭祀重器、史料典籍,迁居于尹文公之邑京(今洛阳西南)。晋军将悼王护送入王城

   然而悼王猛虽借晋军复辟,可心中惊惧,没几天就死了,(《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周景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20年)“十一月乙酉,王子猛(周悼王)卒,不成丧也。已丑,敬王即位”。(《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十有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推算为公元前520年11月23日有日食。)。单旗、刘耿又立周悼王猛的亲弟弟匄为周敬王。晋军帮助悼王攻王子朝。王子朝受挫,退守于京。周敬王元年(前520年,即周景王二十五年,周悼王元年。这一年里换了三个年号)六月,晋军撤走。六月,王子朝帅师击败敬王匄之师,重回周都王城(《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周敬王二年,前518年“冬十月癸酉,王子朝用成周之宝珪于河。”周敬王匄退居王城东的翟泉(今汉魏故城西南角)。


   因为晋、鲁、宋、卫、郑、曹、邾、滕、薛、小邾等国宁愿有一个懦弱无能的晋国傀儡周敬王匄,而不愿意有一个强势的、有勇有谋,有王者风范的王子朝为周天子。周敬王三年(前517年)夏,晋、鲁、宋、卫、郑、曹、邾、滕、薛、小邾等国会盟于晋境之黄父,商议以“扶嫡灭庶”为平定王室之策略,“扶嫡”即以周敬王匄为周天子正统,“灭庶”即不承认周景王传位于庶长子王子朝的遗诏,灭掉王子朝。

   晋赵鞅令其他诸侯国向敬王输送粮草,派兵保护翟泉的敬王匄。周敬王四年(前516年)七月,晋荀跞、赵鞅率晋军入周,攻王子朝。十一月,王子朝兵败,遂带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文公、挟周王室列祖神主、祭祀重器、史料典籍,南奔楚国。《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年)“七月己巳,刘子以王出。庚午,次于渠。王城人焚刘。丙子,王宿于褚氏。丁丑,王次于萑谷。庚辰,王入于胥靡。辛巳,王次于滑。晋知跞、赵鞅帅师纳王,使汝宽守关塞。九月,楚平王卒。冬十月丙申,王起师于滑。辛丑,在郊,遂次于尸。十一月辛酉,晋师克巩。召伯盈逐王子朝,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嚚奉周之典籍以奔楚。召伯逆王于尸,及刘子、单子盟。遂军圉泽,次于堤上。癸酉,王入于成周。”


   后来晋又派人到楚地刺杀了王子朝,但周室典籍却不知下落。后世司马迁作《史记》,周的确切纪年只能到写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再往上的确切纪年弄不清,就是因为再往上的周室典籍丢失了

周景王指定的接班人是庶长子姬朝,被大臣刘耿、单旗联合晋国推翻,拥立姬猛为周悼王,姬朝将周王室典籍席卷而到楚国去了。老子虽不热衷于周王室内的权力争夺,但它是周王室的“守藏之史”,由他保管的周王室典籍被拿走了,周悼王以"失职罪”迫害老子,老子骑了一头青牛西行隐去。

4、老子“遂去,至关,著书”的“关”在哪里?

   出周王都雒阳往西,两山夹一谷,有一个京城洛邑西郊东来西去必经之咽喉要冲,就新安函谷关。老子“遂去,至关,著书”的地方应在此关



   为什么说新安函谷关是老子所出的“关”,可以看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这个关隘,由于地形是两山夹着涧河河谷,道路狭窄,有如函道,在司马迁那个时代称为“函谷关”。这个“汉函谷关”还有典故。《汉书· 武帝本紀 》:“(元鼎)三年冬,徙函谷关于新安。以故关为弘农。(应劭注曰:‘时楼船将军杨仆屡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以家财给其用度,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徙关于新安,去弘农三百里)。”


   汉室兴起之后,关中作为西汉都城,人们都以自己是关中人为荣,潼关以东以灵宝函谷关为界,称为关外。汉武帝时,有位楼船将军叫杨仆,是新安县铁门镇人,因“屡有大功”被封为 “关外侯”,但他“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幸得“武帝意亦好广阔”,杨仆遂尽捐家资,于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徙灵宝函谷关于新安县城东两山夹一谷的隘口。这里原是东周王都西大门的险关要隘,因秦汉战争而毁坏,杨仆在这里重新筑起一座雄伟的城池,史称“汉函谷关”。
   司马迁所说的老子 “遂去,至关”,是说老子离开洛阳先出周王都的西大门,然后至这个“关”。把守此关的官员叫尹喜,尹喜是尹文公的人。尹文公遵从周景王传位于大儿子姬朝的遗诏,支持姬朝当周天子。尹喜又是老子的崇拜者,也是个善观天象的人,他看见一团紫气从东方飘来,就知到老子来到,赶忙迎接。


   其实尹喜已对周王室之乱的情况了如指掌。老子虽不热衷于周王室内的权力争夺,但老子保管的周王室典籍被姬朝席卷到楚国去了。姬猛周悼王就以以"失职罪”要查办老子。尹喜作为周王都西大门外险关的守将,周悼王猛已把签发的逮捕老子的命令送到尹喜之手。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骑牛的老子由周王城西行,走到新安县这个关,最快得一天,追捕他的文书已火速下达到各个重要关口,不然尹喜怎会知道老子要“隐”去的信息?再说,骑个慢吞吞的牛,走到灵宝的的函谷关,要过渑、虢、陕州等关口,得走好几天,老子早被抓住了。因此可以断定,《史记》所记载的老子“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这个关隘,只能是周王室都城洛阳西的新安县“关”。
  《史记》所记载尹喜对老子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用现在的话说,尹喜告诉老子,我知道你将遁隐而去,但如今你哪里也不敢去了,以免被抓住。不如先隐居在我这里写书吧,躲过风头再说。老子被尹喜搭救,应尹喜所求,凭着记忆把往日的心得体会整理写成了著名的五千言。世人称之为《道德经》,又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之后,尹喜安排送老子到洛河、伊河上游一带,隐居于深山老林更隐蔽的地方,即今天的栾川。老子骑的青牛也一道隐伏此地。后世把老子称为太上老君,因而老子最后归宿地的栾川,就称为“老君山”,洛阳南部以老君山为中心的八百里山区就得名“伏牛山”。函谷关的尹喜为了保护老子,就对周王室调查老子行踪的人说,没有看见老子,于是《史记》对老子的归宿就写成“不知所终”了。


5、流传深远《道德经》是外文译本最多的书籍
   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原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经》主要为宇宙论、本体论;《德经》主要为人生论和政治论。
老子的思想具有极其强的思辨色彩,比如,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自《道德经》问世以来,上至皇帝高官,下至黎民百姓,都对这部经典著作有着极大的研究热情。从16世纪开始,《道德经》就被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000多种。如今几乎每年都有一到两种新的译本问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林语堂曾说,《道德经》是“外文译本最多的书籍”。


   附录:2010洛阳老子文化国际论坛”于2010年09月9日--9月11日在洛阳龙门东山宾馆和栾川县举行。9月10日,与会代表登临老子归隐之地栾川老君山。

老君山仙境飘渺,峰林奇景,像是水墨诗画,和中国的诗词韵律不谋而合,品读老君山的风.jpg

   是日天气出奇的晴朗,笔者登上老君山主峰玉皇顶,但见万山山头齐朝向老君山,仿佛也在拜谒崇高无尚的“太上老君”。不由顺口吟诗一首:《庚寅中秋登临栾川老君山峰顶有感》:“君山巍巍天中立,老聃骑牛归隐地。浩浩大海纳伊水,栾川鉬都震寰宇。紫气绕山蕴大道,鸾凤和会逢太一。登上伏牛峰顶处,喜看九州正腾飞。”
附录2
“2010洛阳老子文化国际论坛”于2010年09月9日--9月11日在洛阳举行。
       9月9日--11日,“2010洛阳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在洛阳龙门与栾川老君山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道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哲学系、河南省老子学会、河南省中原文化研究中心、洛阳市政协、洛阳老子学会主办。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日本、韩国、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老子研究专家莅会。省政协主席、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河南省老子学会名誉会长王全书发来贺信。
王全书在贺信中指出,面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和自然生态的危机,面对世界不同地区的冲突和矛盾,我们需要从各方面寻找出路和办法。《道德经》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向导。举办本次论坛对于促进河南省的对外学术交流,挖掘弘扬中原文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探索绿色发展之路——老子思想与当代人生存之道”。目前老子的著作《道德经》在版本与语种数量上仅次于《圣经》,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进一步挖掘老子思想所蕴含的“生存智慧”,推动解决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难题,达**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和谐与全面协调发展,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围绕主题,与会专家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学术交流,论坛进行了主题报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许抗生、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池田知久、韩国首尔大学荣誉教授宋荣培等专家学者分别就“《老子》与中国文明”、“现代文明与老子的朴素思想”、“老子的‘道’和‘德’与人类的信念和价值”等议题展开了学术研讨。
     作为老子的故乡,河南非常重视老子文化的研究学习和传播。近十多年来,先后成立了省、市、县三级老子学会,积极开展老子思想文化研究学习宣传交流,取得了一定成效。周口鹿邑、三门峡灵宝、洛阳老君山、济源王屋山、嵩山中岳庙等地在老子道学文化遗产保护、整理与研究以及中原老子导学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据不完全统计,自1994年河南省老子学会成立以来,全省共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40多篇,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河南省老子学会会长王明义说,老子文化作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主张静和顺、谦下不争、反战尚和、以柔克刚,重视济世利人、服务社会,崇尚节俭、摒弃浮华,强调“天人同源、道法自然”。这些思想和理念,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和谐世界建设,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河南省老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张锐介绍,本次论坛在海内外老学研究者的鼎力支持下,共收到论文70余篇,参会交流50多篇,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日本、韩国、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老学知名专家莅临大会发言。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考察了洛阳栾川老君山,参观老子文化苑,老君山景区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俏丽动人,是中原山水与厚重人文相结合的新景区。老君山,又名景室山,是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因道家始祖老子归隐修炼悟道于此得名。老君山具有2000余年的悠久道家文化历史,老君庙、灵官殿,道德府等庙宇,古朴凝重,香火炽盛,一直是我国北方各省道教信众的拜谒圣地。其境内拥有众多地质遗迹,独特的滑脱峰林地貌景观以及石林、马鬃岭等景观群,令人叹为观止。会议通过了“2010洛阳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宣言”.


往事悠悠 发表于 2019-1-20 12: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沙发 2019-1-20 12:10 评论 收起评论
影子 发表于 2019-1-20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一点,留个记号慢慢看
板凳 2019-1-20 14:5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1-20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子朝事件其前后历时近二十年,大小战斗达二十次以上,波及地点五十多处,差不多所有的王畿大族都分党卷入了战斗,很多世族也都在此次大动乱中消亡了。王室在动乱中更是被搅得天翻地覆,周敬王十八年以后先秦文献中再不见关于东周王朝军事活动的记载。

   王子朝事件之于周室文化典籍的破坏同样不容忽视。王子朝在周敬王四年失败后,“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嚚奉周之典籍以奔楚”(见《左传 昭公二十六年》)。
虽然文献中不见老子参与王室内斗的记载,但王室典籍被王子朝卷到楚国,作为周王室典籍保管者的老子,与周王室典籍的丢失有直接关系,无疑要牵涉到老子,老子被通缉后是骑牛逃出周王室洛邑的,不会跑很远。
王子朝失败后,从王畿到楚地,山长水远,王子朝一行人行色匆匆,王室大批批珍贵的典籍,极有可能在路途中遭到了大量损毁。《左氏会笺》称这件事为“大厄”,将其视为秦火之前中国文化遭到的最大一次破坏。但周王室典籍散失在楚国,为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此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地板 2019-1-20 21:08 评论 收起评论
love.果子 发表于 2019-1-20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博学    看楼主帖子  找到 小时候 抱着本 故事会 的感觉   

  
5# 2019-1-20 22:0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1-20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果子 发表于 2019-1-20 22:02
楼主博学    看楼主帖子  找到 小时候 抱着本 故事会 的感觉


谢谢关注!
6# 2019-1-20 22:50 评论 收起评论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19-1-21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礼崩乐坏,世乱心危,道德焉存?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心,道之宫阙也,道(德)之承载体也。

心性修持大道生。道不远人。

孔子曰:道之不行也,吾知之矣。孔子赞老子为龙。当乱世,圣者老子又岂有不知?故隐遁,西没流沙。
7# 2019-1-21 18:13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