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创立的学说——唯识浅谈

2019-01-19 01:18 33233人阅读 13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玄奘创立的学说——唯识浅谈

[复制链接]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19-1-19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唯识浅谈
明燧


  现代社会,各种附佛外道蜂起,这些外道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打佛教的旗号。我们都知道大陆主要是一个法轮功,而在港台和海外,情况还更严重,什么一贯道、清海无上师、真佛宗等等,多的很。他们要么标榜自己是最正的佛教,要么吹嘘自己是最高的佛,而且,教义和修行方法也颇有淆人视听之处,有主张禅定打坐的,有讲究持诵真言的,甚至有持斋念佛的,也讲一些轮回、业力等类似佛教的理论,宣传的目标也是成佛。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佛教之所以为佛教,与附法外道最大不共之处是什么?这不仅是每一个佛教徒应该首要明确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杜绝邪教、维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必然要求。


  早在佛陀时代,就立下了佛教的“防伪标记”——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所谓“法印”,就是印证佛法的一个标志,这三法印中最主要是“无我”,被称为“印中之印”,所以,检验某某学说是不是佛教,关键就看他能否讲明白“无我”的道理。


  平常我们形容一个人勤奋专注,说他有着忘我的精神,这个意思的前提,是人人都有一个我存在,他把这个我给忘了,所以很高尚,值得敬佩。而佛教讲的“无我”,不是明明有“我”却让你忘掉它,而是说根本就没有一个能够称之为“我”的实体存在!这道理很难理解,整天吃饭穿衣都离不开我,要没有“我”,谁在说话呢?


  先把这个“我”在佛教中的意义界定一下,这个“我”与平常所说的第一人称还不完全一样,“我”在佛教中又分为“人我”和“法我”。所谓“人我”,比如我们从生下来一尺来长一直到老得满脸皱纹,我们的形体外貌,我们的思想认识,都变得和原来大不一样了,可是人们总是认为这期间有个东西没有变,能贯穿始终,长高了是“我”长高了,变老了是“我”变老了,即使相信有轮回,也是“我”死后投生,“我”升天入地,始终认为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作为主人公,干什么事都围绕着这个中心,这就是“人我”。所谓“法我”,“法”指存在的万事万物,我们总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实有的,这张桌子是物质的,即使劈成了木头,烂成了泥土,物质是不灭的,有一个最小的单位——基本粒子,它组合各种物体,聚散离合形成事物的生灭变化,而这粒子本身不能灭。即使不认为有一个最基本的粒子,还是认为有一个独立于主观的客观世界存在,归根结底是一个实在性的问题,这就是“法我”,也叫做“自性”。无我就包括“人无我”与“法无我”两方面,也就是说,根本没有主观的实体和客观的实体。


  大乘佛教认为,不论是主观的“人我”,还是客观的“法我”,都是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明明不存在的东西,你一厢情愿地认为它有,这种颠倒就是执着,即“人我执”与“法我执”。注意,这才是执着的真正含义,即无中生有。“执着”这个词源于佛教,可是在中国用滥了,以至于变成了一个褒义词,比如说“某某人有执着的追求”,这是夸你,等到我们真的想要去除执着了,又找不到什么是执着了,以至于很多人说佛教既然讲不执着,那就应该什么都放下,学佛法也不能执着,听闻、思维这都是执着,还有些人干脆依文解义把“法执”解释成执着佛法,这种观点其实是打着什么都不执着的旗号,而掩饰其什么都不想放下的真正目的,因为他倒是不“执着”了,该怎么着还怎么着,生活得不到任何改观。包括现在法轮功也讲去除执着心,可到底什么是执着,只有佛讲了——是人我执和法我执,其它没有讲到这份儿上的。找到病根儿,才能对症下药。


  大乘佛教有有很多宗派,各宗之间对教理的理解和阐述、修行实践的途径和方法都有很大差异,他们与附佛外道最大的不同的是,都是为了适应某个时代的发展和某一类受众的根机而从各个角度阐发“无我”,从各个途径体证“无我”。下面所要介绍的是释迦佛所创,弥勒菩萨所说,无着、世亲菩萨所传,于公元四、五世纪流布于印度,对佛教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乘瑜伽行派的思想和修证体系,这个体系,也叫做“唯识”。


  唯识的思想体系


  为什么我们大家都认为实实在在的“我”偏偏佛教说没有呢?这不是与我们的常识唱反调吗?要认清这点,就要理解“唯识”的含义。


  刚才咱们说,本不存在人、法我而只是你主观臆造,所谓唯识就是说我们的世界——一切的一切唯是主观臆造,只有认识作用,没有实体。注意,这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都不一样,不管唯物还是唯心,都是把其中一方面推到一个与其它不平等的高度上,认为它就是本体,就是真理所在。唯识虽然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只有心识的认识作用,听起来好像类似于唯心主义,而唯识并没有把“识”推到一个恒常实有的位置上,实际上,不论心还是物在佛教来看都是平等的,都不实在,都没有人法二我。所以,若说佛教是唯心主义可就大错特错了,唯心主义往往以心识来证实“我”的存在,这还是我执;而唯识恰恰是以心识来证明“我”不存在,只有识存在,没有人我、法我。


  为什么说这五彩缤纷,差异万千的世界只是一个认识的作用呢?以我面前的这张桌子为例。大家看到它后可能都会不加思索的认为这里确确实实摆着一张物质的桌子,佛却说并没有一个独立于我们认识之外的、物质的实体——桌子存在!为什么呢?我们感觉到桌子的存在,是由于我看到了一个桌子的图象,能听到敲桌子的声音,能闻到这个木头和油漆的气味,有了一个桌子样儿的触觉……都只是认识上生起的一些感受,无论怎么分析,都不能找出一个超出我这些感受之外的实体来,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的这个物质实有的桌子,其实是我们自己的主观意识在五种感觉的基础上虚构出来的,西方有位哲学家曾说过,“物质是感觉的组合”。有点唯识道理的意思。普通我们认为,要产生一个认识,首先要有所认识的对象,以此为前提引发我们的认识作用,而唯识学与我们的经验相反,正是由于有了认识作用,才产生了外在对象的感觉,也就是说,只有能认识,没有所认识!


  “能”和“所”是唯识学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 “能”是指动作的施动者,是事物能动性的一面,“所”指动作的对象。以眼睛看色为例,我们的能动的认识作用——眼识,是“能认识”,注意,不是眼球这个器官,器官只是认识作用的一个助缘,佛教中叫做“根”;所看到的色,是“所认识”,佛教中叫做“境”。我们一般认为,认识活动产生的前提:一个是具有功能的器官——根,一个是认识的对象——境,根和境接触,才能发生认识作用,而佛教认为,恰恰是由于这个认识作用,才产生了有外在根和境的感觉,根和境都只是心理作用。只有能认识,没有所认识,这点很难理解,只有施动者没有受动者,这个动作能完成吗?能!佛经上常以做梦为例,在梦中是铁定了没有所认识的对象,只有能认识的意识,梦到发财,其实还是一分钱没得着,但是这是醒来以后才知道,没醒的时候可高兴着呢!佛说我们现在就像一场生死大梦,只是由认识作用产生了实体的感觉,而没有真正所认识的实体存在。再比如前段时间美国有一个科幻电影叫做《黑客帝国》,讲的就是用电脑虚拟现实世界,用电脑模拟的信息发送给人的神经,只要把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种识给骗过去了,人就真的以为是生活在现实里了,实际上呢,只是一套一套的程序而已,这从某个方面也能说明唯识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真实不虚、坚固实有的物质世界,其实很脆弱,只要把人的五种感觉骗过去,人们就死心塌地地认为是物质实有了,而事实上是我们在种种种感受之上用意识虚构出来一个大千世界,而沉迷其中。


  唯识的道理,就是“唯能无所”,也就等于说这世界并没有能、所,主、客,内、外的分别,因为没有了“所”,“能”也无所谓能了,现代科学的一些结论也在向这一点靠拢,如“测不准原理”,指出了主、客之间是无法划清界限的。


  阿赖耶识的缘起理论


  既然唯有识,就有了一个问题。刚才说到用电脑模拟五种识使我们产生物质实有的幻觉,那我们的当前的现实是谁给虚拟出来的呢?如果真是唯识,为什么偏偏觉得有个实体,眼、耳、鼻、舌、身配合的的如此一致,好像故意要骗我们似的,是谁在坑我们呢?这儿是一个找原因的问题,要涉及到唯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阿赖耶识 。


  谁在坑你呢?自己坑自己!为什么呢?我们一般认为我们所感受到的就是这世界的全部,可是佛说这世界除了我们所能认识到的显现的部分,还有另一部分是隐藏的不显现的,就是阿赖耶识。所谓的世界,咱们刚才说了,不外乎是识,如果把它比作一个时刻川流不息的流变体的话,那就是有一个明流和一个暗流。这阿赖耶识,可以说是一个潜层的心理活动,我们认为事情办完了就完了,可是它会在阿赖耶识里留下痕迹——习气,又叫“种子”,这“种子”也是佛教的一个概念,就是事物的一个缩影,等到条件成熟了,像植物的种子一样,它还会生发,阿赖耶识又叫种子识,这种子是含藏的,我们很难认识到,可是它的作用却很巨大。种子与现行是刹那交替的,我们过去每一刹那的活动,都会在阿赖耶识里留下种子,这种子再显现,就形成了我们的未来。


  那么,我们的现行世界是怎样地存储在阿赖耶识里呢,是不是桌子有桌子的种子,椅子有椅子的种子呢,不是这样,我们阿赖耶识里的种子都是执着的种子,这执着种子现行的时候,就是以我执、法执为圆心辐射开来,形成我们的各种感觉,感觉好象有个人我、法我,继而我们又对这些感觉加以错误的执着,认为确有人我、法我,这种心理活动便又熏回阿赖耶识中成为种子,这样,种子识与现行识交替互生,一遍又一遍反复加强,假话说上一百遍就成“真话”了,于是造成了现在我们头脑中对“我”的执着根深蒂固。所以,所谓唯识,这个识不像我们的思想那样东想会儿、西想会儿,那样杂乱随机,它是有规律的。之所以我们有现在的人我、法我的感觉,是由于久远以来已经习惯的执着,由这种执着所产生的现行,也就是我们的各种感觉,既然是由执着这个中心辐射开来的,就会为这个执着服务——以一种好像非常坚固实有的面貌出现,五种感觉众口一词,结果把我们蒙得团团转。我们总是认为事物外在表现的五种感觉围成一个圈,其背后肯定有一个实体在支撑,而佛教认为只是一个错误的执着在支撑,这些感觉都是由执着的种子生起的,这样一来,明明没有的东西我们却感觉实有就不足为奇了。先前执着的心理活动,导致了后来的错误认识,所以说是自己坑自己。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都是我的错误认识,为什么我看是这张桌子,别人看也是这张桌子?这是因为这世界是我们的共业所感,也就是说,我们所有人的执着交织在一起共同营造了这么一个世界。刚才说我们都是自己给自己无形中编织了一套谎言,那么这谎言就是我们大家所共同“维护”的,达成一致,谁也不戳穿它,共同为这谎言的出发点——执着服务。事实上若细究起来,这张桌子一百个人看就会有一百个样儿,都不会相同,只不过都在语言上达成了一致而已。


  有人会问了,这执着既然由来已久,那最初的执着是怎么产生的,如果一开始就有执着的话,是不是类似于基督教的原罪说呀?这就是有没有头儿的问题,佛经上常说“无始以来”,与我们口语中的“有史以来”不一样,无始就是说没有第一因——根本不存在“原”的问题。这不是躲避问题,任何事都是有前因后果的,不是天产石猴蹦出来的,如果说有一个头儿,有个开始,那么这个作为第一因的东西,它本身就成为没有原因的了,就堕入无因论了。于是便成了抱着任何事物都需要原因的信念去寻找第一因,却得到了一个与自己原本的信念相违反的结论。所以一定是无始,有始论,一定是无因论。


  阿赖耶识的理论,简言之就是认为世界是明流与暗流交替的刹那变化的双线结构。事物都在不停的发展变化之中,这种生灭变化可以微细到每一刹那。比如说这张桌子,用了五年,变旧了,它不是那一天变旧的,是每分每秒都在变。也就是说我们的识,前念灭,后念生,时时刻刻在与阿赖耶识相交替。而阿赖耶识是隐性的,这种交替就成了暗箱操作,以致于我们总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就像放电影一样,实际上每秒中都有24格胶片放过去,每一格图象太相似了,连续放映时由于我们的视觉暂留的错误认识,才会觉得好像是同一个人物在活动,佛教中有个专门的词叫做“相似相续”,指的就是世界的这种刹那生灭相,如此明暗交替,前仆后继,一切事物得以发展运行,这其中即使有主体,也是变化的相待的主体,不可能存在绝对的不变的实体,所以,阿赖耶识的缘起理论还是在说无我。


  有人问“无我,谁轮回?”那么我要反问:“有我,怎么轮回?”事物要产生作用,其本身必然产生变化,如果有个东西不变。它就不能参与世界的发展运行,就好像一个母亲要生儿子,自身却不发生变化,可能吗?这就是“缘起故空,空故缘起”的道理,也是佛教“因缘观”的核心内容,要安立因果缘起,必须无我。所以,佛教讲的因果关系是无我的因果,世间讲的因果往往是有我的因果,总想给因果找一个固定不变的主体,作为作者和受者,可是要是真的找到了这个主体,它自身不能变异,又不能参与生生不息的因果运动,这是自相矛盾。我们普通一谈轮回,总离不开不死的灵魂,事实上,如果轮回有个主体的话,也只能是刹那变化的阿赖耶识,想要找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作为世界的原因,不管是物质不灭的基本粒子,还是上帝,造物主,元神,灵魂,都是不可能的。从这层意义上说,佛教的无我就是无神论,只信因缘,不信主宰。任何人,包括佛,都不能左右我们的命运,像法轮功所宣扬的神教内容,都不符合佛教的基本思想。佛不是提出“无我”来标新立异,他只是觉悟到世界确确实实是这样的,如实地告诉了我们,佛教其实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宗教,“佛教”是佛的言教。


  因果业报的问题也只有通过阿赖耶识才能实现,这叫做“异熟”,“异”就是异时,不同的时间,“熟”就是成熟。这就是说,种子薰习到阿赖耶识中后,不一定马上就能再次生成现行,也可能要存储一段时间,你造的业,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保存延续,到以后因缘成熟了再现行。可能有些人还觉得,这种说法还是老一套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迷信!不是这样,你想想,任何事都是有因就有果,不是发生了就一笔勾销的,作恶时的坏心眼儿薰成了种子,等到恶缘又凑齐了,这坏心眼的种子有了存活的环境,就现行成了一种痛苦的感受,这一世结不了帐,自然有后世,不论是怎样的形式吧。所以,要说人的命运由判官小鬼或者是上帝操纵,那是迷信,而阿赖耶识缘起,是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规律,你要是非要讲“人死如灯灭”,我倒是想不通,人生之中每一件事都是有因有果的,生死两头却是断掉的,生无因,死无果,这怎么说都是死胡同。


  还有一个问题,有些人会说若以阿赖耶识的理论,我们的现在是由过去留下的种子注定的,而我们的现在又注定了未来。这是不是宿命论呢?不是。种子和现行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死关系,而是在发展变化之中,是由错综复杂的综合因素决定的。种子生现行是要凑足因缘条件的,如果不给它创造条件,就好象种子失去了土壤、水分,还是不可能生根发芽。我们过去的种子生起的是我们现在的感受,在现况的基础上我们怎么想、怎么做,是我们可以抉择的,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参与就直接影响到以后种子的起现,所以佛教是发现规律,改造人生,绝不是宿命论。


  关于安立阿赖耶识的必要性,以及对唯识道理的种种疑问,凡是我们能想到的,经论上都有专门的论述,这里就不多说了。


  唯识佛法的大构架到这里已经有所显露了,一切皆是识,这样就打破了主客分立,就打破了普通认为的物质独立于意识的独立实有性;另一方面,这识,又是明流和暗流的交替起现,就是说这世界不是贯穿的,同一的,而是相似相续、刹那生灭的。所以,既不能独立存在,又不是常一不变,这就是佛教的核心内容——无我。


  三性的存在模式


  说了这么多,都是为了说明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是心识,不是物质,是无我无常,不是有我有常。唯识学把这个问题归纳为三性——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和圆成实性,这三性可以看作是三种存在模式,这也正是唯识学的核心,


  首先,依他起性,就是指刚才所说的阿赖耶识缘起的道理。“依他起”从字面上看,就是依靠其他东西生起,而不能独立自然生起,就是指世界只是我们的认识作用,而这认识有是阿赖耶识种子与现行交替的过程。这种存在模式是事物的运作规律,不管好事坏事,正确错误,都以这种方式得以运行。


  而我们凡夫不了解依他起性的缘起规律,却误以为世界是有我有常的,这种只存在于错误认识之中而实际上子虚乌有的存在模式,叫做遍计所执性。


  如果我们在缘起事物上,不执着有我有常,而能如实了知其本性,这种清净的真实不虚的存在方式就是圆成实性。依他起性与圆成实性的关系就是法与法性的关系。


  还以梦为例来说明,比如我做了个恶梦,梦见一只老虎要吃我,在梦里肯定是把它当真了,急的到处跑,总怕被老虎逮着,这老虎就是遍计所执性,因为你把本不存在的东西当成存在了;这老虎虽然没有,但这梦还是做了,我意识的这种活动还是有的,这就是依他起性;而如果从梦中觉醒,发觉这都是假的,不过一场梦,否定了错误,从正面来说就是认识了世界真实不虚的本性,就是圆成实性。这三性就是:对世界的错误认识是遍计所执性,世界实际的运行形式是依他起性,世界的真实本性就是圆成实性——觉悟的境界。


  三性,把佛教的世界观、价值观乃至终极目标以及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都概括清楚了,佛教的世界观——唯识,就是唯依他起性;佛教的价值观就是面对真实,认识依他起,乃至改造依他起,趋向圆成实,这样人生才有价值;佛教的终极目标就是觉悟圆成实性;而达到这个目的的方法就是在依他起性上不增益遍计所执性。


  三性的提出,一句话就是,让我们时刻认清楚,什么是有,什么是无,遍计所执性决定没有;依他起性是说这世界是相似相续、如梦如幻的有,反过来说,这幻有才是真正的有,因为存在就只能是以这种方式存在;圆成实性是依他起的根本体性,是佛陀所觉悟的真如,决定是有。佛经里有时讲空,有时讲有,有时又说非空非有,看似难理解,其实就是说遍计所执性是空,圆成实性是有,依他起性是非空非有。对于有要如实地有,对于空要如实地空,既不增益,也不损减,这就是佛教讲的中道。


  由于在我们凡夫的思维世界中,很难正确理解什么是真实存在,往往是错误地把它与“我”等同起来,所以佛教在很多地方都不正面表述圆成实性,只说它不是什么,不说它是什么,即只说世界上没有什么,不说到底真实有什么。这自然是一种诠表方便,但人们往往存有有误解,认为佛教是虚无主义,主张一切皆空;包括一些学佛的人,也搞不清楚这个问题,总认为越空越革命,好像谁要不大谈特谈空谁就不像个学佛的。其实,佛教是非空非有的中道,而且,这个“中道”,绝不是折中的和稀泥。佛教的目的是认识真实,还世界本来面目,既不是有我有常、也不是空无一切,世界确实是这样存在的嘛!


  唯识学的实践


  了解了唯识与三性,可以说已经基本把唯识学的理论框架概括了,可是唯识学不单是一门理论,更是一个实践体系。


  现在佛教内部流行一个趋势,就是强调实修而贬低理论,好像只要谁重视理论就说明他没有修行似的。持这观点的人其实是既不懂理论又不懂修行。佛教的经典看似浩如烟海,可是都是教人如何修行。这就好象一个人要爬山游览,如果仅把地图研究了一遍就觉得够了,不用爬山了,实际上一路风光一点也没见到,这样的纸上谈兵固然是不可取的,但是,若走另一个极端,不看地图就匆匆上路,费劲不说,要是走上叉路,甚至误入险途,岂不冤枉!两全其美的办法,先仔细看了地图,再揣着地图上路,因为仅靠看地图的初期印象毕竟还是模糊,带着地图,边走边印证,越走越明了,登至顶峰,扔掉地图,众山一览,岂不美哉!


  我们凡夫的错误执着根深蒂固,心性又顽劣,如果不能首先说服自己,不能深切地认同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就不可能落实到修行实践上。缺乏明晰的理论思维,仅靠体验或是情感的信,认识肯定很模糊,信心就不会坚定,稍遇挫折就会动摇,难怪竟然有一些佛弟子跟着法轮功跑了。信佛不是相信佛的法力无边、有求必应,而是相信佛所说的道理就是真理。唯识佛法是硬道理,看似艰深,解决的全是硬碰硬的问题,是把我们思想上的疙瘩全结开,以求坚定地踏上修习之路。


  佛教的中心,就是“无我”。 可以说,这个“我”是万恶之源,所有的恶行都是为了这个莫须有的东西而犯下的,为此还得受报应,你说冤不冤!另一方面,但凡善的事情又都和“无我”有点关系,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忘我也可以说是浅层次的无我,这些世间提倡的品德,都可以说是无我的一种表现,如果真地按照佛陀指给的方法去体悟无我,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讲唯识也好,三性也好,看似很复杂,都是为了让人们打心眼里认识到无我,能真正以“无我”来看待一切事物,以“无我”的方针指导我们的行为乃至起心动念,这不是钻故纸堆的学术研究,而是我们每时每刻所要面对的修行!


  唯识学的修习实践内容深广,这里简单谈一点止观的关系。佛教修行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治颠倒的我见,其方法就是通过止和观。止就是摄心专注不散,观就是体察法义,以智慧观照万事万物,对治颠倒虚妄。止和观是互相增上的,认真地学习和思维无我的道理,以此正见观照世间诸法本来虚妄,才能做到心不攀缘,止息了散乱心,又能更好地体悟法义,照见诸法的真实面目,这就是止观双运。单就“止”来说,并不是佛教所独有的,许多外道的修行方法都可以获得相当的定力,而无我的观修方法却是佛教所独倡的。如此勤修止观,反复对治错误执着,一步步接近真实,若突破仅从思维上理解 “无我”,而能从整个身心上实证无我,亲见真实,便是至“见道位”,也就是成为了登地菩萨,至此便是踏上了觉悟之路。


  韩镜清先生把唯识的观修总结为四句话,叫做“四有四无无障碍观”:


  “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


  只有相互依存,没有独立存在;


  只有能分别识,没有所分别相;


  只有一隐一现,没有真正显现。”


  “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是讲无常,“只有相互依存,没有独立存在”是说没有独立实有的我,“只有能分别识,没有所分别相”就是唯识的唯能无所,只有能认识的识,没有所认识的对象,“只有一隐一现,没有真正显现”是指种子与现行交替的缘起规律。结合咱们刚才谈的唯识与三性的内容,这四句话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总的来说就是在依他起性上不增益遍计所执性。


  “四有四无”,就是让大家时时以唯识的观待方法提醒自己,到底什么是有,什么是无,有要如实地有,无要如实地无。现在好像很流行“现实”两个字,说“你们佛教这一套太不现实”!可是我们认真想想,从小到大,甚至是无始以来,我们哪一天现实过?我们哪一天认识到了世界人生的真实面目?不识真实何谈现实!佛教的目的,佛陀言传教化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时时对治自己习以为常的错误认识,就是每时每刻面对现实,认识现实!什么是现实?就是佛教中不厌其烦所强调的——无我!唯识的实践,正是以无我为中心,闻如是教,思如是理,行如是观,得如是证。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19-1-19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易有一经十翼,唯识有一本十论,颇有相似。
易无思也,无为也。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沙发 2019-1-19 01:2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19-1-22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现在的读书人,如果弄清了空和有、时间空间、物质意识这几个概念,那信佛就容易多了。


    两千数百年前,释迦牟尼佛就在《入胎经》、《修行道地经》等经典中,详细地说明了人在母胎每隔七天的发育过程,而科学只是在数十年前才用超音波观察到;



    佛又说一杯水中有八万四千虫(微生物),还说人身是大虫巢,大言之有八十种虫(详见《治禅病秘要经》及《正法念处经》),不但说出了各种虫的名字,而且还描述了它们的动作形态。这些在显微镜发明以前,很多人也以为是想当然。


    西方科学连中医流传几千年的经络穴位、子午流注学说也只在几十年前才用仪器证实,而佛法密宗讲的从五气、七万二千脉、七脉轮、菩提明点到寂静忿怒坛城、文武本尊与身心一体的理论体系,对于西方科学来说,则更无异于天方夜谈。

    佛说世间万有一切无常,物理有成住坏空,心理有生住异灭,生理上有生老病死,组成我们身体的微尘也在刹那变迁,在弹指间,有无量生灭。一位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为气泡室的仪器,并且测出次原子微粒一秒之内生灭了1022次,这也证实了佛说不虚。


    在释迦牟尼佛时代,人类数学还非常原始,而佛经里(八十卷本《华严经》卷六十五)就讲了幂,讲了无限次幂,讲了大数,并为大数定名。这在《国际数学通史》上写得清清楚楚。


    现代科学家尤智表考察佛教理论,发现佛法有一部分可以用科学来解释,而更多非六识所能分别而必须以胜义智慧(般若)来观照的部分则超过科学的领域。科学研究的对象,仅为佛学所说“五位百法”中的“色法”和“不相应行法”中的时、方、数、次第、势速5种,而且其色法也仅限于佛学所分11种色法中的7种。方、时、数、次第、势速是列在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里面的。



    所谓心不相应行法,就是不单独与心法相成,必须等到心色相对而后形成。我们对事物起了一念,在心物相对的时候,就有时(时间)、方(空间)、势速(速度)随着起来。有时、方、就有势速,势速与物和合而成力(Force,F=Ma=M*dv/dt),力与空间和合就有能(Energy,E=Mgh=Fh),有能就有物质。物质和心念相对又造成新物质。总之,佛法不仅把能和质通谱成为一家,而且也使心物融通为一体。


          (摘自索达吉堪布《佛教科学论》)
板凳 2019-1-22 01:1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19-1-22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学说都是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达尔文于十九世纪末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他主要根据不同物种间解剖学特征如前肢骨节的比较,假设“一个物种是从与其前肢骨节相近的另一物种进化而来”,并且物种遵循“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竞争原则,不断地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演化……近代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又根据不同物种中,具同一功能的基因其结构相近程度,提出了新的分子进化理论,否定了达尔文根据生物之间不同的解剖学特征所归纳出的物种进化顺序(即使没有分子生物学的否定,进化论还是有漏洞,其中一个致命的漏洞是,它只是根据幸存者来定义适应能力,而没有独立的标准作为预言的基础……控制生物演化全部过程的是机遇,如灾变等,而非从劣等种族向优等种族的漫长长征——编者摘自华裔科学家许靖华《达尔文的错误》)。但这种新的进化理论同样是不究竟的,它也仅仅触及生命的表层现象,而没有深入到生命最深层的本质,所以同样会被以后的理论所推翻。

    历史以来无数的学者,包括很多科学界、哲学界、文学界、艺术界和政治家都向往、皈依佛教,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佛教强大的吸引力。尤其是近一百多年来科学研究的发展为佛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注脚,并且,这种契合点将会越来越多。

地板 2019-1-22 01:1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19-1-22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索达吉堪布说,佛法对心性、宇宙的揭示,对无方微尘、无分刹那的描述,以至最终揭示出的万法为空,这些理论科学界苦心钻研多年才能触及其一点皮毛。从浩淼宇宙、微粒夸克、生命基因,到千缠万结的社会网络、千奇百怪的人生况味,一切都可以在佛法的观照下豁然开朗。
    章太炎说:“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不能不信,通彻上下,这是最可贵的。”还说佛法“与其称为宗教,不如称为哲学的实证者。”


    梁启超说:“佛教为最崇贵圆满之宗教,其大乘教理尤为人类最高文化之产物。”


    鲁迅曾对许寿裳说:“释迦牟尼真是大哲,他把我们平常对于人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早给我们启示了,真是大哲”。


    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领袖陈独秀先生,1920年在上海组织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被选为总书记,他也说:“佛法之广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

5# 2019-1-22 01:1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19-1-22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家祯博士说:“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趣,我对佛法同样感兴趣,我个人认为佛法与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阿诺德爵士则说:“我说过,我还要说,我还要一遍又一遍地说,佛教与现代科学之间存在着一条紧密的智力纽带。”


    爱因斯坦也感叹:“任何宗教如果有可以和现代科学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 还说:“佛教是一切科学的源动力”。他在自传中还谈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是的话,他愿成为一名佛教徒。


    英国的鲍罗登博士也说:“佛教为今日人类之救星!现今研究佛教学者渐多,只因佛教高出一切宗教。虽科学、哲学有长足进步,然其发明之最如理处也要和佛法相通,况佛法有其最深奥、广大处,最真实适用处,决非现世一切学术宗教所可企及。”


    康桥大学的名教授白赖恩•约瑟芬博士,曾获得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许多著名科学奖,就是一位认真研习佛经论典和修持禅观的科学家,他每天都坐禅以求进入客观的内明状况。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尼采说:“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它视善良和慈悲促进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本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1950年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世界上所有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

    英国哲学家柏克森研究唯物哲学,他于1956年写的专著连续印了十七版,均销售一空,并翻译成了法文、德文等多国文字。后来他旅游至印度,在灵鹫山见到了迦叶尊者(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迦叶尊者带他到寂静处,给他传授了整整一年的佛法,还把他剃度出了家。一年后他回到伦敦,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众多专家、学者邀请他作了一次演讲,演讲时,他身披袈裟,向大家介绍了佛法,指出他以前论著中唯物哲学的错误之处,并作了忏悔,还一一回答了大家关于佛法与哲学等方面的各类问题。当时就有九十六位博士在他面前皈依了佛法,其中有生物博士米克恩,神学博士甄克费勒、化学博士罗斯哈德,天文学博士哀泼思等等。2003年,世界著名科学家英国的霍金向全世界宣布放弃对宇宙终极真理的研究。对此,他引用了英国的一位著名文学家的话说道:“宇宙比我想象的不可思议还要不可思议。”文学家用感性的形象思维的语言如是说,而霍金则以科学家理性的逻辑思维的语言如是说。从感性到理性,这绝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

    国际上最具权威的百科全书——《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指出:佛法的可信,是因为从佛陀时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弟子以亲身的修行体验,证明著佛经的正确。(陈兵《佛法与现代文明》)

    被很多人认为是无神论的佛教,受到如叔本华、尼采、马赫、罗素、荣格、爱因斯坦、海德格尔、弗洛姆等一大批西方文化精英的景仰。不少科学家、哲学家的思想,深受佛学启发。马赫因被引入对佛教的理解而欣慰自庆,其感觉复合说与自我说中不无佛学影响之迹,荣格自称其无意识说受藏密《中阴救度法》之启迪,海德格尔自称铃木大拙的禅,说出了他想要表达的东西。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对禅宗与精神分析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对禅的知识及实践能提高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技术,拓展和深化精神分析者的视野,帮助他们更彻底地洞察本性、把握真实。物理学博土F•卡普拉在其畅销全球的《物理学之道》中,将现代物理学新说与“东方神秘主义”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华严经》与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模型之间有惊人的相似性......”


    巴帕特教授在《2500年的佛教》中说:“佛教的史册中,没有一页冒着宗教裁判所那种阴森森的火光;没有一页被燃烧中的异教徒城市的滚滚浓烟所笼罩;也没有一页被宗教仇恨的无辜受害者的鲜血所染红。佛教只佩带一把剑,那就是智慧之剑;佛教只认得一个敌人,那就是无明。这是历史的证言,是不容置疑的。”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碰撞,引发了近两百年的战争,就是十字军东征。直到现在,世界上动荡不安,战争不断,很大程度上也是那两大宗教文化之间的冲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狂热信仰的投入。而佛教重视的则是内在的证悟。

    基督教是血淋淋的十字架,伊斯兰教是剑与《古兰经》,而佛教则是清香四溢的莲花。2500年来,佛教的传播一直都是靠和平的渗透。

(摘自索达吉堪布《佛教科学论》)

6# 2019-1-22 01:15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19-1-22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基于佛教对现代社会所具有的巨大利益,科学经济非常发达的欧美等国也都纷纷建立起各种各样的佛教研究机构和坐禅中心。比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佛教研究所,日本京都禅文化研究所,前苏联社会科学研究所设有佛学研究部,德国有佛教联合会,义大利的中日云吉研究所,英国的牛津大学等很多世界著名大学均设有专门研究佛学的机构。在台湾有中华佛学研究所等佛学研究机构十余所,30多所高等院校设有佛学研究组织。日本有20多个佛教大学,日本还有些企业在招收新员工时,先让他们到寺庙中练习坐禅,用以全面提升员工的基本素质。佛教目前已成为欧美许多大学、学院及各级学校的课程,比如美国的哈佛大学不但设有佛教课,还建立了专门修炼佛法的禅定房。前不久,英国国会还正式通过了一项议案,由政府立法,把佛教列为全英国中小学校的正修课程,目的是为了把佛教慈悲平等的精神和优良高尚的道德行为扎根于幼小的心灵中,以期长大成为一个高尚的公民,并抵制现代社会的污染。
    近数百年来,科学技术在人类活动的舞台上,日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很多人的观念中,科学是至高无上的。科技在日新月异地改变人类生存状况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亦日益彰显......诸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核战争的威胁、生物武器、精神家园的丧失等......有识之士痛苦地意识到这一点,且曾为此付出重大代价......1749年,法国思想家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一书中,指责科学起源于罪恶,且总是给人类带来灾难。他认为科学的目的是虚幻的,效果是危险而有害的,它会使人损失时间,游手好闲,怠惰奢侈,从而引起风尚解体和趣味腐化,破坏德行。卢梭的这种观点,在科技高奏凯旋曲的近现代,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奇谈怪论......



    在科技辉煌的今天,卢梭式的声音不绝余响。1978年7月,在印度波那举行的世界秩序标准规划第14次会议上,由美国世界秩序协会和发展中社会研究中心起草了一份有26名学者签名的报告,题目为《科学技术的堕落》。开篇云:“这是一篇对科学技术成为不平等、剥削、压迫世界工具的控诉书。”报告认为:现代社会不少思想、道德、伦理和文化上的混乱,与科技发展过快有关;应当适度限制科技发展以调整思想,使人类有足够的道德理性来正面使用科技,造福人类......


    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S•科恩教授认为:在政治领域中,科学技术所导致的精英人才统治论带来的危害,可能超过专门知识与专业工作作出的贡献;在社会方面,科学技术的革新不论成败,均对公认的文化生活与人类意识有破坏、瓦解、削弱作用......


    比如,原子弹自始至终是由科学家下力气付诸实施的。1939年3月18日,约里奥•居里在《自然》杂志发表铀核链式裂变反应的文章。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签署致罗斯福的信,揭开了原子时代的序幕。一位新闻记者对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采访,奥氏坦率地承认:正是他们这些人在二战末期为美国轰炸广岛提供了技术资料,作为技术专家,他为这一行为感到严重的“道义上的不安”,并云:“我们物理学家长期以来就生活在这种精神分裂中。”在和平时期,又是科学家们促进研究毁灭性更大的氢弹。射电天文学的先驱、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马丁•赖尔,在去世前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想寻找一个远离军事应用的研究领域,最后选择了天文学。然而,在他晚年,他发现自己开辟的射电探测技术却为军事带来了最大的利益。他开
7# 2019-1-22 01:1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19-1-22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始怀疑是否他在1946年当一个农民,或许会好些。马丁•赖尔教授提出一个建议:在新的恐怖武器发明出来以前,现在停止基础科学研究可能为时还不晚。这是一位科学家临终前的反省,其言也善,其被接纳也难(摘自魏磊《净宗与现代自然科学》)。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其适者生存、优生劣汰说更被希特勒等大批别有用心者所利用,给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难。


    相传爱因斯坦晚年,曾深刻地反省自己所提出的相对论,认为在人类的见地未能驾役它的情况下过早地发表出来,给人类带来的灾祸要大于福祉。


    科学家的“伟大”之处莫过于研制出了核武器,而现在他们又忙于研究销毁核武器的方法。诺贝尔的伟大之处是他发明了炸药,无可置疑地为人类物质生活享受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这是向大自然超额索取的方式得来的,人类正在吞食对环境破坏所带来的苦果。何况二次大战全球有近2000万人死于炸药的滥用!印度哲人巴布巴语说:“诺贝尔的另一个伟大之处是将卖炸药的钱留下来奖励那些后来发明原子弹的人!”

8# 2019-1-22 01:2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19-1-22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索达吉堪布在《佛教科学论》中说:从科学的表面利益看来,好像也应该提供给人们更多的方便。但实际上人们却是整天都在奔波,好像比以前更加忙碌了。一秒钟能计算上千亿次的电脑并没有使人们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反而生活压力更重了。
    有人问,科学的无穷发展能否彻底认识世界?


    从理论上来说,也许可能。但须知,人类所面临的是道德水平的危机,而不是科学水平的危机,人类曾有过无数的科学文明,都全部毁灭。纵然不是毁于人类自己的核武器,也难逃自然之灾。尤其是劫末时,连全部的欲界天宫甚至部分色界天宫都会毁灭,何况人类?


    佛陀既然知道一切科学道理,为什么不在佛经里广泛宣说呢?索达吉堪布在《佛教科学论》中说:“我们吃住等物质上的一些便利,在佛陀无所不知的眼里,它只是一个暂时的利益,而不是最究竟的利益,真正最大最究竟有利众生的事情,就是从轮回的烦恼和痛苦之中解脱出来获得涅槃……当我们一旦懂得了这个因果循环的道理,或者是通过修行真正从轮回苦海中获得了解脱的时候,才恍然大悟,知道佛陀实际上早已经把世界上最大的安乐最究竟的利益告诉了我们。”

9# 2019-1-22 01:2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19-1-22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正视的是根本问题,是“实用主义”,而不搞形而上学的那一套。佛经里有一个故事:古印度一位梵志为宇宙的本源、世界是否是永恒、是有限还是无限等问题折磨得快要发疯,多次到释迦牟尼佛面前求答案,佛陀都不理。后来佛陀说:比如有人身中毒箭,不先把毒箭拔出来,而到处打听放箭的是谁,是什么种族,叫什么名字,箭头、箭杆是什么材料等等,在得到答案之前,就会毒发死去。人生苦短,轮回可怖,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解脱生命轮回的痛苦。
    索达吉堪布在《佛教科学论》中说:“在我看来,真正有智慧的人们当中没有发现有人说佛教是迷信的,虽然他们自己并不一定信仰佛教,但在他们的心目当中,都以为佛教是很高深博大,是相当了不起的,只不过现在暂时还没有时间去进行深入研究或者自己还没有缘份加入到佛教信仰者的行列之中。”


    又说:不知佛法无权反对……爱因斯坦等伟大的科学家们对佛教也是赞叹有加,这些在自己领域里经过深入的研究后,并且对整个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尚且如此推崇佛教,那么知识水平一般,甚至连普通的家务也茫无头绪的人对佛教就没有理由横加非议,否则越乱加评议就越发显出自己的浅薄无知(有深厚造诣的科学家常常最谦卑自律,因为他们站在最前沿,直接面对浩瀚的宇宙,深切知道人类的渺小、有限)。

10# 2019-1-22 01:2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19-1-22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说:如今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对佛法很觉陌生,这也情有可原,因为大家整天为锦衣美食奔波,为烦恼所逼,白日忙于工作、家务,夜间又昏昏睡去,终日为满足自己这臭皮囊的种种欲望而竞争,被世间的五欲六尘花去了所有宝贵的时间。还有些人从小生长在没有佛教氛围的都市里,接受各种与佛法相违的教育,长大后继续受到恶劣人文环境的影响,他们头脑中没有一点清净的智慧和佛教印象,因此在这个社会中有诽谤佛教的、误解佛教的、不知佛教的、歧视佛教的,甚至在已进入了佛门的佛教徒中也残留有这些不良影响。
    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佛法其实是非常困难,甚致是危险的。罗候罗法师说:“对宗教的真理而言,科学并不重要……这些都是有趣而令人兴奋的知识讨论,但它们并没有触及真正的宗教。如果要从科学上寻找支持,以证明宗教的真理,将是徒劳无功的……科学上的发现,有它的极限,即使是科学家也惮于践履,如果加以引申,就非明智之举。这是我们必须小心避免的陷阱。”

11# 2019-1-22 01:25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19-11-1 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诸法心为本,诸法心为胜。离心无诸法,唯心身口名。
12# 2019-11-1 02:5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19-11-4 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中国的道家智慧,以及完全中国化的大乘佛法,才能从根本上拯救世界的未来。原始儒学能够有效改良社会现状,使之恢复应有的正常和谐。
13# 2019-11-4 01:52 评论 收起评论
乐呵呵 发表于 2020-2-4 19: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