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耀辉《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赋》(注释)连载 七 翟智高 原创 | 2007-04-13 通商达货,业隆万邦。 (《洛阳伽蓝记》记载:在汉魏故城要塞西门建有大市,周迴八里。有通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 “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金银锦绣、奴婢缇衣”。 ), 丝绸输外,朋来远方。 (许慎著的《说文解字》成书于洛阳,书中有以织物组织命名的丝绸有19种,按色彩不同命名的则达35种。曹魏时马钧在洛阳将旧织机的踏板减少了38至48个,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将洛阳地区的丝绸生产推向一个新水平。)。 都洛治国,汉祖梦想。 (汉高祖刘邦很想定都洛阳,隋炀帝有诏书曰:“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汉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见雒阳,自古皇王。’何尝不留意……今可于伊、雒营建东京”。) 东汉班超,威振西羌。灵台擎天,风雨和畅 (东汉张衡的《东都赋》:“:“昔先王之经邑也,掩观九澳,靡地不营。土圭测景,不缩不盈。”说的是早在西周成王时,周公、召公到洛阳进行过选都的考察,走遍了洛阳周围的山山水水,发现洛阳四面环山,藏风聚气,地形风水好,营建都城是个好地方,符合 “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四时之所交,风雨之所会,阴阳之所和,乃建王国焉”的要求。班超出使西域,扩大了东西交往范围)。 说文解字,震仪窥天。熹平石经,镌刻典章。造纸指南,惊羡列强。释教祖庭,马寺佛光 (白马寺在洛阳东约12公里处,是“中国第一古刹”,佛门弟子都称之谓“祖庭”和“释源”。祖庭者,祖师之庭院也;释源者,释教之发源地也。佛教虽起源于印度,但发展在中国。白马寺名称的由来,据寺内今保存的明代《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文的说法是,“汉明帝永平八年,闻西域有佛,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摄摩腾、竺法兰二沙门以归。至十年,始立寺。初名招提,后王有欲毁寺者,夜见白马绕塔悲鸣而止。因更名白马寺”。)。 曹魏西晋,演绎兴废。北魏雕佛,文盛武昌。胡商贩客,日奔中土。百国千城,莫不欢唱。乐居中国,千金比屋。东西融合,宅此仙乡 (《洛阳伽蓝记》记载:"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已。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门巷修整,阊阖填列,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 隋建洛城 (隋炀帝为了加强对全国政治上的控制,于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十一月,亲自到洛阳查看风水。《元和郡县图志》载:“初,汤帝尝登邙山,观伊阙,顾曰‘此非龙门耶?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仆射苏威对曰‘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帝大悦,遂议都焉”。 公元605年(大业元年),炀帝下诏令尚书令杨素、宇文恺负责造东都。在周王城以东,汉魏故城以西18里处,新建洛阳城。隋东都洛阳城规模巨大,"前直伊阙,后据邙山,洛水贯其中",主要城廓有宫城、皇城、外廓城。宫城内主要有乾阳殿、大业殿、文成殿、武安殿 等。殿庭周围遍种奇花 异木。其中以乾阳殿最为壮观,居城外百里能望之。还有规模巨大、风景优美的显仁宫、上阳宫。外廓城是官吏私宅和百姓居住地方。), 应天龙门 (《水经注.伊水》:“伊水又北入伊阙,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春秋》之阙塞也。昭公二十六年,赵鞅使女宽守阙塞是也。,《春秋》之阙塞也。昭公二十六年,赵鞅使女宽守阙塞是也。陆机云:洛有四阙,斯其一焉。东岩西岭,并镌石开轩,高甍架峰,西侧灵岩下,泉流东注,入于伊水。傅毅《反都赋》曰:因龙门以畅化,开伊阙以达聪也。”)。 鱼化腾龙,士登金榜 (隋炀帝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主要是进士科举制度的建立,科举制度的创建,重才学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新唐书》的选举志载有“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其中“学者皆怀牒自列于州县”,就是不用荐举,而是公开公平的考试制度。) 开凿运河,粮运嘉仓。宫殿曜景,要塞峻墙。楼台烟深,云阁霞祥 (在建造东都的同时,隋炀帝就下令开凿洛阳西苑到淮水南岸的运河,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修复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的一条“邗沟”,疏通洛阳到江南的水路交通。开通从洛阳的黄河岸到涿郡(今北京市)的 “永济渠”;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到余杭(今浙江杭州)的“江南河”。把四条运河连接起来,就成了一条贯通南北,全长四千多里的大运河。从此,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为一体,“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 ) 大唐东都,富丽堂皇 (隋唐东都城遗址北接邙山,南对龙门, 东瀍西涧,城跨洛河两岸。其外廓城(罗城),东北角在唐寺门,西北角在苗沟村,东南角在城角村,西南角在古城村。共有8座城门,东3、南3、北2,城略呈正方形,内由宫城、皇城、东城、圆璧城、曜仪城、含嘉仓城等组成。东城地处皇城之东。含嘉仓城位于东城北面,创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6),唐代继续使用,是隋唐两代大型官仓之一。四周有墙,自成一城,)。 誉满天竺,净土玄奘。国花牡丹,华贵雅芳。神都耀辉,千古女皇 (武则天有《以郑汴等州为畿制》诏书曰:“朕膺此符合,绍隆周之睿业,因丕洛之鸿基。相彼土中,实唯新邑。五方入贡,兼水陆之骏奔。六气运行,均霜露而调序。山川形胜,祥祉荐臻,远无乾心,近收亡欲,式建宗社,大启神都。” 洛阳东都净土寺位于龙门石窟南二十多公里的伊川白元乡鸾浴沟村,这里背依龙门,面向九皋,西邻伊水,鸾水绕门;秦郑、秦楚、周楚古道从寺院附近经过,自古以来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宝地。 “东土华夏,天中佳域。文明发端,寻根圣地。净土寺,永远是人们向往的一方净土……”,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撰写的碑文,以大气之笔,概述了洛阳净土寺的历史渊源,玄奘幼怀贞敏、在该寺剃度出家、后乘危远迈西天佛国,遍游五天竺,功成那烂陀,历十七年而东归,成为闻名中外的佛学大师的史实。 据史料和出土的明代石碑铭文记载,洛阳净土寺创建于北魏天赐元年(404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隋时净土寺属皇家寺院,有景法师在此寺讲涅盘经,严法师讲摄大乘论。《旧唐书》记载:“僧玄奘,姓陈氏,洛州偃师人,大业末出家于东都净土道场。”隋大业八年(612年),玄奘法师13岁时在净土寺剃度出家。玄奘在洛阳净土寺学习,奠定了他“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的雄心,在这里形成自己的观念、思想,是他西行取经求法人生之路起步的第一站。 玄奘从印度带回大量佛教经典并以毕生精力翻译成中文,太宗皇帝赐号三藏法师,并为玄奘翻译的佛经亲撰《大唐三藏圣教序》,使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更大。玄奘所写的《大唐西域记》,将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以及政治、历史、宗教、文化遗迹、轶闻详尽纪录,不仅对中国绘画、塑像、古建、做道场、音乐艺术带来创新发展,也成为了研究中亚、南亚史地和社会风俗以及中西交通史、文化关系史等,提供了极宝贵的资料,成为必读经典。)
7#
2019-1-11 23:26
评论(0)
收起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