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赋(注释)连载

2019-01-11 22:44 23946人阅读 14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赋(注释)连载

[复制链接]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1-11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赋(注释)连载
        翟智高 原创 | 2007-04-13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07-4-13/1652073.aspx
   中新社洛阳4月15日电(记者 何晓聪 于乾坤)友谊通途绵延千秋,丝绸之路永垂青史。今天上午,“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碑”在千年帝都洛阳唐寺门工艺城隆重揭碑,数百人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20080307072601236.jpg
      2007年4月15 日,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碑在洛阳这片曾经神奇的土地上揭开面纱:“河出昆仑,脉延嵩邙。古都洛阳,源远流长。……”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赋以大气之笔从历史囊括至现今,将丝绸之路与洛阳的关系、渊源,纵横捭阖、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洛阳,以舍我其谁的姿态向世界表示:丝绸之路,正是从洛阳这片神奇的土地启程,通至全世界各地进行商贸活动。
   据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何尊上记载:洛阳叫中国。而作为历史上文化厚重商贸发达的风水宝地,遗存的“达货里”、“通远里”、“兴艺里”“教业里”叫法,分别代表着商贸中“天下货物到达的地方”“通向远方的起点之地”等含义。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东都洛阳城,这些遗址也充分地向世界说明,洛阳的商贸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洛阳伽蓝记》“百城千国,莫不欢附,商客胡贩,日奔塞下,所谓尽田地之区矣。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也为洛阳作为历史上重要的商贸起点作出了基础的记载。洛阳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碑的在洛阳揭幕,正是洛阳人明确向世人表明:丝绸之路,正是从这里开始!


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赋(注释)

翟智高 原创 | 2007-04-13

河出昆仑,脉延嵩邙。古都洛阳,源远流长。

熊耳逶迤,崤岭沧桑。伊洛粼粼,涧廛漾漾。

河山拱戴,伊阙在望。东襟江淮,西驰域疆。

北揽大漠,南达湖广。德水横贯,气聚风藏。

东西南北,阴阳交汇。天下之中,幅凑八方。

龙马负图,灵龟书祥。圣人所集,三川之阳。

神农传火,文明曙光。定历尝草,造字植桑。

粟物种植,家畜饲养。磨针制器,木轮陶纺。

神龙现瑞,有娇炎黄。华夏九州,一统中央。

四方均等,九鼎安放。先王经邑,中原兴旺。

三代之居,皆在河洛。禹凿龙门,启建夏邦。

酿制美酒,惟有杜康。莘女巢丝,得婴空桑。

烹饪滋味,致以王道。成汤代夏,伊尹贤相。

普天之下,皆为乐土。四方入贡,有德者昌。

武王定都,太公把向。毋远天室,卜定洛阳。

周公营洛,王城煌煌。老聃道德,哲理兴邦。

礼乐肇造,德化蛮荒。孔圣问礼,诚恐诚惶。

周室天子,驾六风光。燕赵走集,秦晋赶场。

合纵连横,七雄黄梁。秦羡朝市,三川通畅。

粮帛贸易,白圭始创。车船周流,云集贾商。

西胡北狄,南蛮海商。马驼结队,往复贩忙。

不韦封洛,三川荣昌。通商达货,业隆万邦。

丝绸输外,朋来远方。都洛治国,汉祖梦想。

东汉班超,威振西羌。灵台擎天,风雨和畅。

说文解字,震仪窥天。熹平石经,镌刻典章。

造纸指南,惊羡列强。释教祖庭,马寺佛光。

曹魏西晋,演绎兴废。北魏雕佛,文盛武昌。

胡商贩客,日奔中土。百国千城,莫不欢唱。

乐居中国,千金比屋。东西融合,宅此仙乡。

隋建洛城,应天龙门。鱼化腾龙,士登金榜。

开凿运河,粮运嘉仓。宫殿曜景,要塞峻墙。

楼台烟深,云阁霞祥。大唐东都,富丽堂皇。

誉满天竺,净土玄奘。国花牡丹,华贵雅芳。

神都耀辉,千古女皇。丝绸之路,中西交往。

大市熙熙,鼎沸帝乡。钱流似水,货通八方。

天下奇货,咸集京洛。江浙丝帛,岭南茶香。

丝绣绮丽,土漆瓷亮。药材珍贵,皮羽霓裳。

金饰银器,镜剑雕梁。磬玉宝树,海珍湖粮。

翡翠琥珀,爆竹砚香。三彩流金,驼马吉祥。

青铜高雅,玉雕莹亮。传世文物,四海收藏。

大福先寺,皇室故宅。武后立碑,盛赞先王。

佛门胜地,高僧云集。中外交流,青史彪榜。

吴道画圣,绘龙作贺。居易禹锡,别曲凄觞。

醉看红尘,纨袖翩舞。名园荟萃,才子傲狂。

诗赋华丽,玄谈妙讲。洛阳纸贵,八斗文章。

邵雍图经,惠泽寰宇。程朱理学,教化良方。

古今兴废,只看洛城。洛都巨变,宏图新靓。

铁路通达,高速顺畅。国道交汇,川流繁忙。

紫气盘旋,财聚人旺。振兴河洛,奋发向上。

神州工艺,荟聚唐门。安居和谐,谱奏华章。

洛城鼎新,繁荣富强。丝路起点,辉煌永昌。

注释(红字是原赋,蓝字是注释)

河出昆仑


(注:黄河发源于昆仑山。《山海经》曰:昆仑虚在西北,河水出其东北隅。《尔雅》曰:河出昆仑虚)


脉延嵩邙


(龙脉延伸到洛阳南边的嵩山和洛阳北边的邙山。《管子》曰: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故曰水具财也。《水经注》卷一 河水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禹本纪》高诱注河出昆山,伏流地中万三千里,禹导而通之;《山海经》:自积石出陇西郡至洛,《穆天子传》:天子自昆山入于宗周,乃里西土之数。自宗周瀍水以西,至于河宗之邦、阳纤之山。《外国图》又云:从大晋国正西七万里,得昆仑之墟,诸仙居之。)


古都洛阳,源远流长


(洛阳素有“天下之中”, “九州腹地”之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夏都二里头遗址;商都偃师商城;周王城;汉魏故城(西周成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都城)、隋唐东都城(曾作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的都城和北宋的陪都。)等五大都城遗址。二里头夏代殿堂,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宫殿建筑。商都西亳城为后代城市规划奠定了模式。东周王城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城市规划营国制度。)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1-11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赋(注释)连载二
翟智高 原创 | 2007-04-13

熊耳逶迤 崤岭沧桑。

(位于伊河、洛河之间的熊耳山脉,是炎黄母家有娇氏少典氏族的祖居地,故以熊耳山之熊为部族族称,称有熊氏。《大戴礼》记曰:“黄帝,少典之子也,居有熊,曰轩辕。”熊耳之称谓见于《尚书·禹贡》:“导洛自熊耳,东北会廛涧,又东会于伊。”《博物志》:洛出熊耳


   伊洛粼粼,涧廛漾漾

(《汉书·地理志》记载:“熊耳山在东,伊水出,东北入洛。”《洛浩》:我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卜瀍水东,亦惟洛食。

河山拱戴,伊阙在望。东襟江淮,西驰域疆。北揽大漠,南达湖广。德水横贯,气聚风藏。东西南北,阴阳交汇。天下之中,幅凑八方

(张衡《东京赋》中描绘洛阳形势: “沂洛背河,左伊右瀍,西阻九阿,东门于旋。盟津达其后,太 谷通其前;迥行道乎伊阙,邪径捷乎轘辕,太室作镇, 揭以熊耳。” 周公所营洛邑,其城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凑。《春秋》昭公三十二年,晋合诸侯大夫戍成周之城,故亦曰成周也。)。


龙马负图,灵龟书祥。圣人所集,三川之阳

(《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洛书”被誉为“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史记音义》:黄帝东巡河,过洛,修坛沉壁,受《龙图》于河,《龟书》于洛,赤文绿字。尧帝又修坛河、洛,择良即沉,荣光出河,休气四塞,白云起,回风逝,赤文绿色,广袤九尺,负理平上,有列星之分,七政之度。《帝王录》记兴亡之数,以授之尧,又东沉书于日稷,赤光起,玄龟负书,背甲赤文成字,遂禅于舜。舜又习尧礼,沉书于日稷,赤光起,玄龟负书至于稷下,荣光休至,黄龙卷甲,舒图坛畔,赤文绿错以授舜。舜以禅禹,殷汤东观于洛,习礼尧坛,降璧三沉,荣光不起,黄鱼双跃,出济于坛。黑乌以浴,随鱼亦上,化为黑玉赤勒之书,黑龟赤文之题也,汤以伐桀,故《春秋说题辞》曰:河以道坤出天苞,洛以流川吐地符,王者沉礼焉。)。




分享:





沙发 2019-1-11 22:5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1-11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炎黄之根    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赋(注释)连载三
翟智高 原创 | 2007-04-13

神农传火、文明曙光

(神农氏是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人物。发明农耕技术,医术,制定历法,开创水利灌溉技术。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又称炎帝、赤帝、烈山氏。《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巳,有嬌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正妃,游华山之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始教天下种谷,故人号曰神农氏。” 神农氏有盛德,教民种五谷,发展农业,尝百草,创中医中药,称为农业之神。初国伊,继国耆,故号曰伊耆氏。《白虎通义》说,神农氏能够根据天时之宜,分地之利,创农具,教民耕作,使人民获得很大的好处,故号神农。汉高诱注《淮南子》,说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火德之帝。)


定历尝草、造字植桑

(洛阳土门仰韶文化遗址,出土有六千多年前的红陶缸,上边绘有眼观太阳一年四季运行和月亮亏圆的图案,十分准确画出一年四季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的位置,将这些位置用几何线条相连,画出的是四时八节和八卦的方位,这是已知我国最早的历法图案,是中华先民创造中华文明的物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导师严文明教授,将这种记录着中华古代灿烂文明的陶缸命名为“伊川缸”,属国宝级文物。)(《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时播百穀草木,淳化鸟兽蟲蛾”。黄帝时已有养蚕抽丝产生。洛宁有仓颉造字台)。


粟物种植,家畜饲养,磨针制器,木轮陶纺

(洛阳旧石器文化穆店遗址(见《洛阳市文物志》)附近大莘一带出土有距今八千多年裴李岗文化时期的红陶三足钵,锯齿石镰、骨针、契刻骨片、红陶小口双耳壶,石器等文物(《中国文物报》1996年3月17日一版)。



(《世本·帝系篇》则说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左传》、《国语》和《礼记》曾提到烈山氏能够播植百谷百蔬。)


神龍现瑞

(《新华社地方广播稿》1996年2月12日“河南伊川发现巨型天然石龙”:洛阳龙门石窟西南26公里的伊川县平等乡大莘店龙头沟,全长4.5公里,沟中有水,常年不息。长(常)水源头为龙泉,不远处有二十多丈长的岩石层,天然岩石形成的巨型石龙正隐于龙头沟沟壁,石质龙身通体连贯,吻、牙、舌、眼、獠牙、角、身、足、爪、翅一应俱全,龙头朝西,尾向东,呈伏卧欲腾飞状,龙腹部有一小石龙,石龙对面南沟沿上有望龙台,台上石碑刻有‘龙头沟内龙泉佳,九里土沟有石龙’的诗句。 石龙露出部分长约90.9米,高9.5米,石质龙身通体连贯,龙吻大张,上下各有六颗天然石头组成的龙牙,龙鼻上扬,龙眼轮廓分明,斜状石岩恰好组成龙角,石质龙身线条全由自然地壳变化形成。龙身后脊上有翼状石层显露,似为龙翅,龙的后尾尚埋于黄土之中”。

    人们说这个石龙正是传说中的神龙。《春秋纬·元命苞》载:“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


有嬌炎黄


(炎帝族与黄帝族是异枝同根,皆源于少典氏族。“《国语.晋语四.文公》说:昔少典娶有嬌氏,名附宝,生黄帝、炎帝,成而异德。故黄帝姬姓,炎帝姜姓。二帝用师以相济(挤),异德之故也。炎帝、黄帝非同父同母兄弟,而是同父异母兄弟,黄帝是少典与附宝所生,炎帝是少典与任姒所生。附宝、任姒均为有嬌氏女。

  《帝王世纪》载:“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其先即炎帝母家有嬌氏,世与少典氏婚。”

   《山海经· 中山经》:“中次六经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嬌虫。”“平逢之山至于阳华之山,岳在其中。” 嬌虫神即有娇氏的尊称。

  《有考证的三皇五帝时期》记述:“炎帝烈山氏时期已能植五谷粟稷。少典与女登所生之炎帝烈山氏,地在河南洛阳伊川大莘九龙沟,河南伊川县大莘店(平等村)西有九龙沟,各有泉水成九淖,汇于潬渚,渚在原上,方十里,饶鱼蟹。九龙沟状如九条火蛇,自潬堵上腾,如烈焰之势,中央一沟名龙头沟,名长水(常水)。 九龙沟壁上有石龙全长九十多米,高九米五,头西身东,尾藏匿于山中,头、须、牙、眼、爪、翅、鳞俱全,龙背生巨翅,龙爪从龙胸向前伸出于颌下,落爪于地,通体连贯,三波九折,宛若腾云驾雾,为名符其实的“神龙首”。



    石龙以东有山,铁红色基岩裸露,若烈火烧过,宛如“烈山”。此山为厘山山尾。

自秦、汉以来文献所记有嬌氏安登(女登)游华阳感神龙首于常羊生炎帝之说,学者均不知所指为何地,今洛阳伊川大莘常元羊家坡之石神龙,于此证实。故有炎帝本起烈山(厘山)之说。”(参见《三皇五帝时代》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2年版)。






板凳 2019-1-11 22:5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1-11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丝绸之国   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赋(注释)连载四
翟智高
原创 | 2007-04-13
    华夏九州,一统中央。四方均等,九鼎安放
《左传》宣公三年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史记·楚世家》:“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之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子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史记,周本纪》:“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阳,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河图洛书鼎




   先王经邑,中原兴旺。三代之居,皆在河洛
  (伊洛河流域,四季分明,植被繁茂,山溪密布,旱有伊洛之水,涝有山丘可退,自远古时代中华先民即居住于此,更把这里看作天下之中,最早的“中国”一词也出自这里,如西周时期的“轲尊”,铭文中讲到周武王定都洛邑:“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此中国”。《史记·天官书》:“自河、山以南者中国,故中国山川东北流”。指的即是伊洛地区。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说:“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史记·封禅书》又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中国古老的丝绸业为中华民族文化织绣了光辉的篇章,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是丝绸之国,在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青铜尊上,镌刻有“唯王初迁宅于成周(洛邑)”、“宅兹中国”。的铭文,其中“兹”字看起来像是两束丝线。




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中国是丝绸的故乡,洛阳是中国丝绸的发源地,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
   洛阳是丝绸的发源地。根据文献记载,养蚕抽丝技术产生在黄帝时代。《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时播百穀草木,淳化鸟兽蟲蛾”。所谓“淳化鸟兽蟲蛾”,其中就包括养蚕技术的发明。《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据《隋书•礼仪志》记载〈 路史》则称:”伏羲化蚕。西陵氏始养蚕。故《淮南蚕经》云‘西陵氏劝蚕稼,亲蚕始此’。”所谓“伏羲化蚕”,嫘祖“始教民育蚕”是蚕丝应用技术的两个阶段即利用野蚕丝阶段和人工养蚕剥茧抽丝阶段。
    在遥远的原始社会,华北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原始森林比比皆是。特别是桑树生长得非常繁茂,给野蚕提供了极好的生存环境。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原始人开始利用纺轮工具纺织野生的麻和葛纤维,过着冬着毛皮、夏着麻葛的生活。经过多次实践,人们发现野蚕丝又细又牢,比麻葛好多了。于是一种新型的纺织纤维──丝纤维出现了,它对满足当时社会需求,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伏義的活动区域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这个时期河图洛书出现于洛阳,伏義画卦于洛阳,伏義之女则是洛伯之妻,称洛嫔,死后被尊为洛神。“伏羲化蚕”的传说也只能发生在这个区域,它说明河洛先民利用野蚕丝已有悠久的历史。
   嫘祖“始教民育蚕”也在洛阳。〈国语, 晋语》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少典氏娶于有蟜氏”指少典氏被有蟜氏所娶,生炎帝、黄帝。蟜字从虫,乔声。《山海经,中次六经》云:“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穀城之山,无草木,无水,多沙石。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惟蜂蜜之庐。”有蟜氏是以骄虫为图腾的部落,他们的生活中心是洛阳的平逢山。


地板 2019-1-11 23:0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1-11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赋(注释)连载五


翟智高原创 | 2007-04-13


酒之所兴,肇自上皇。禹凿龙门,启建夏邦。酿制美酒,惟有杜康


晋 江统《酒诰》云:“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曰仪狄,亦曰杜康。”《水经注.伊水》记:“伊水又北入伊阙,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说文解字》记载:“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古往今来,公认第四代神农氏帝明上皇是中华酒的开创者,杜康被认为是酿酒鼻祖。)



莘女巢丝,得婴空桑


(《水经注.伊水》:“伊水又东北,涓水注之,涓水又东迳陆浑县故城北.涓水又东南注于伊水。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滨.其母化为空桑,子在其中矣,莘女取而献之,命养于庖,长而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伊水又东北过新城县南”。商相伊尹故里在伊川平等乡大莘店,古有成汤聘伊尹的“拜尹台”,村西有伊尹祠)。



烹饪滋味,致以王道。成汤代夏,伊尹贤相


(《尚书·君奭》记载:“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孟子》记载:“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伊尹圣之任者也”。《论语》曰:“大贤唯有伊尹”。《史记.殷本纪》记载:“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汤举任以国政”。“撰用神农本草为汤液”(《古今图书集成》)。“闵生民之疾苦,作汤液本草,今医言药性,皆祖伊尹”(《通鉴》)。以蚕桑丝织业为代表的古代纺织业在夏商时期的洛阳附近就十分发达。《管子》记:“伊尹以薄(偃师西亳)之游女工文绣(丝织绣品)。”)


普天之下,皆为乐土。四方入贡,有德者昌


(《诗·小雅·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史记,刘敬传》:“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焉,乃营成周雒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



武王定都,太公把向。毋远天室,卜定洛阳。周公营洛,王城煌煌


(周武王伐商纣得胜后,为定王都而夜不能寐。《史记·周本纪》载:“武王至于周,自夜不能寐,周公旦即王所,曰‘曷不寐’,王曰;告女,维天不飨殷……灭以至今。我未定天保,何暇寐?’王曰:‘定天保,依天室……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有瞻河,粤洛瞻伊、毋远天室。’营周居于洛邑而后去。……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涂、阳城、太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逸周书,度邑》:“武王问太公曰:吾将因有夏之居,南望过于三涂,北瞻望于有河”。 《史记,殷本纪》,周武王曰:“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雒、伊,毋远天室。”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洛阳都城的营建可以说是由周武王与姜太公亲自查看风水确定建城方位。)


5# 2019-1-11 23:0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1-11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化蛮荒  《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赋》(注释)连载 六
翟智高  原创 | 2007-04-13
老聃道德,哲理兴邦。礼乐肇造,德化蛮荒。孔圣问礼,诚恐诚惶
   (老子在洛阳当周王朝的“国家档案馆馆长”写下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朽名著“道德经”,成道家始祖;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孔子通过鲁国旧贵族南宫敬叔的关系,获得鲁昭公的准许和一车二马的支持,千里迢迢到了洛阳,找到当时的大学问家老聃(Dan)询问礼乐。
    孔子来洛阳“入周问礼”拜访老子,搜集“经、史、诗、礼、乐”等文献资料,成“万世师表”儒家鼻祖,以至成为联合国确立的“世界名人”。
    老聃即道家创始人老子,周朝的“守藏室之史”,他对孔子说:“君子逢到好的时代就出来干番事业,遇到不好的时代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好的商人深藏钱财,好象一无所有;很有德兴的人,外表看起来却像是遇笨。去掉你的骄气和想入非非、装模作样和不切实际的奢望,对你都没有什么好处。我要对你说的就是这些”。
    孔子临别时,老子还赠言道:“富贵的人送人钱财,仁义的人送人良言,但还是要告诉您:观察问题很透彻、言辞犀利善辩的人,假如遇到危及自身生命的事,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好议论人,揭人的短处!作为子女和人臣,言语和行动都不能只考虑到自己!”
     孔子回去对自己的学生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跑者可用网对付,游者可以用钓丝对付,飞者可以用弓箭对付。至于龙我却无法了解,它乘风驾云直上青天。我见的这位老子,大约就是像龙一样的人物。”)
周室天子,驾六风光
  (古代天子所御驾六马,其余副车皆驾四。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2002年10月,洛阳市中心区出土东周时期车马坑,先后共发掘出18座车马坑,其中一座长42米、宽7.2米。因从里面清理出一处6匹马驾一车的遗迹,印证了古文献中有关夏、商、周时期“天子驾六”之说)。
燕赵走集,秦晋赶场
  (宋代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严阻,当秦陇之襟喉,而魏赵之走集”。)
合纵连横,七雄黄梁。秦羡朝市,三川通畅
  (《战国策、秦策》,魏人张仪在秦为相,向秦惠王献计:“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能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臣闻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史记、秦本纪》:秦武王对丞相甘茂说:“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
粮帛贸易,白圭始创
  (白圭,东周洛阳人,丰收年景时,买进粮食,出售丝、漆。蚕茧结成时,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用观察天象的经验预测下年的雨水多少及丰歉情况。白圭经商概括为四个字:智、勇、仁、强。要像伊尹、吕尚那样筹划谋略,像孙子、吴起那样用兵打仗,像商鞅推行法令那样果断。中国古代商人把他奉为祖师爷,宋景德四年,真宗封其为“商圣”。《史记、货殖列传》:“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与之食。曰:“吾治生产,犹伊尹、昌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车船周流,云集贾商。西胡北狄,南蛮海商。马驼结队,往复贩忙。不韦封洛,三川荣昌
  (秦相吕不韦,战国末年秦相。庄襄王任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10万户。庄襄王卒,太子政(后来的秦始皇)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命食客编著《吕氏春秋》,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

6# 2019-1-11 23:15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1-11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都耀辉《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赋》(注释)连载 七
翟智高  原创 | 2007-04-13
    通商达货,业隆万邦。
  (《洛阳伽蓝记》记载:在汉魏故城要塞西门建有大市,周迴八里。有通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 “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金银锦绣、奴婢缇衣”。 ),
   丝绸输外,朋来远方。
  (许慎著的《说文解字》成书于洛阳,书中有以织物组织命名的丝绸有19种,按色彩不同命名的则达35种。曹魏时马钧在洛阳将旧织机的踏板减少了38至48个,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将洛阳地区的丝绸生产推向一个新水平。)。
    都洛治国,汉祖梦想。
   (汉高祖刘邦很想定都洛阳,隋炀帝有诏书曰:“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汉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见雒阳,自古皇王。’何尝不留意……今可于伊、雒营建东京”。)
    东汉班超,威振西羌。灵台擎天,风雨和畅
   (东汉张衡的《东都赋》:“:“昔先王之经邑也,掩观九澳,靡地不营。土圭测景,不缩不盈。”说的是早在西周成王时,周公、召公到洛阳进行过选都的考察,走遍了洛阳周围的山山水水,发现洛阳四面环山,藏风聚气,地形风水好,营建都城是个好地方,符合 “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四时之所交,风雨之所会,阴阳之所和,乃建王国焉”的要求。班超出使西域,扩大了东西交往范围)。
说文解字,震仪窥天。熹平石经,镌刻典章。造纸指南,惊羡列强。释教祖庭,马寺佛光
(白马寺在洛阳东约12公里处,是“中国第一古刹”,佛门弟子都称之谓“祖庭”和“释源”。祖庭者,祖师之庭院也;释源者,释教之发源地也。佛教虽起源于印度,但发展在中国。白马寺名称的由来,据寺内今保存的明代《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文的说法是,“汉明帝永平八年,闻西域有佛,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摄摩腾、竺法兰二沙门以归。至十年,始立寺。初名招提,后王有欲毁寺者,夜见白马绕塔悲鸣而止。因更名白马寺”。)。
曹魏西晋,演绎兴废。北魏雕佛,文盛武昌。胡商贩客,日奔中土。百国千城,莫不欢唱。乐居中国,千金比屋。东西融合,宅此仙乡
   (《洛阳伽蓝记》记载:"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已。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门巷修整,阊阖填列,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
    隋建洛城
(隋炀帝为了加强对全国政治上的控制,于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十一月,亲自到洛阳查看风水。《元和郡县图志》载:“初,汤帝尝登邙山,观伊阙,顾曰‘此非龙门耶?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仆射苏威对曰‘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帝大悦,遂议都焉”。 公元605年(大业元年),炀帝下诏令尚书令杨素、宇文恺负责造东都。在周王城以东,汉魏故城以西18里处,新建洛阳城。隋东都洛阳城规模巨大,"前直伊阙,后据邙山,洛水贯其中",主要城廓有宫城、皇城、外廓城。宫城内主要有乾阳殿、大业殿、文成殿、武安殿 等。殿庭周围遍种奇花 异木。其中以乾阳殿最为壮观,居城外百里能望之。还有规模巨大、风景优美的显仁宫、上阳宫。外廓城是官吏私宅和百姓居住地方。),
   应天龙门
    (《水经注.伊水》:“伊水又北入伊阙,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春秋》之阙塞也。昭公二十六年,赵鞅使女宽守阙塞是也。,《春秋》之阙塞也。昭公二十六年,赵鞅使女宽守阙塞是也。陆机云:洛有四阙,斯其一焉。东岩西岭,并镌石开轩,高甍架峰,西侧灵岩下,泉流东注,入于伊水。傅毅《反都赋》曰:因龙门以畅化,开伊阙以达聪也。”)。
   鱼化腾龙,士登金榜
    (隋炀帝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主要是进士科举制度的建立,科举制度的创建,重才学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新唐书》的选举志载有“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其中“学者皆怀牒自列于州县”,就是不用荐举,而是公开公平的考试制度。)
开凿运河,粮运嘉仓。宫殿曜景,要塞峻墙。楼台烟深,云阁霞祥
  (在建造东都的同时,隋炀帝就下令开凿洛阳西苑到淮水南岸的运河,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修复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的一条“邗沟”,疏通洛阳到江南的水路交通。开通从洛阳的黄河岸到涿郡(今北京市)的 “永济渠”;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到余杭(今浙江杭州)的“江南河”。把四条运河连接起来,就成了一条贯通南北,全长四千多里的大运河。从此,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为一体,“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 )
   大唐东都,富丽堂皇
    (隋唐东都城遗址北接邙山,南对龙门, 东瀍西涧,城跨洛河两岸。其外廓城(罗城),东北角在唐寺门,西北角在苗沟村,东南角在城角村,西南角在古城村。共有8座城门,东3、南3、北2,城略呈正方形,内由宫城、皇城、东城、圆璧城、曜仪城、含嘉仓城等组成。东城地处皇城之东。含嘉仓城位于东城北面,创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6),唐代继续使用,是隋唐两代大型官仓之一。四周有墙,自成一城,)。
誉满天竺,净土玄奘。国花牡丹,华贵雅芳。神都耀辉,千古女皇
    (武则天有《以郑汴等州为畿制》诏书曰:“朕膺此符合,绍隆周之睿业,因丕洛之鸿基。相彼土中,实唯新邑。五方入贡,兼水陆之骏奔。六气运行,均霜露而调序。山川形胜,祥祉荐臻,远无乾心,近收亡欲,式建宗社,大启神都。”
  洛阳东都净土寺位于龙门石窟南二十多公里的伊川白元乡鸾浴沟村,这里背依龙门,面向九皋,西邻伊水,鸾水绕门;秦郑、秦楚、周楚古道从寺院附近经过,自古以来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宝地。
“东土华夏,天中佳域。文明发端,寻根圣地。净土寺,永远是人们向往的一方净土……”,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撰写的碑文,以大气之笔,概述了洛阳净土寺的历史渊源,玄奘幼怀贞敏、在该寺剃度出家、后乘危远迈西天佛国,遍游五天竺,功成那烂陀,历十七年而东归,成为闻名中外的佛学大师的史实。
   据史料和出土的明代石碑铭文记载,洛阳净土寺创建于北魏天赐元年(404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隋时净土寺属皇家寺院,有景法师在此寺讲涅盘经,严法师讲摄大乘论。《旧唐书》记载:“僧玄奘,姓陈氏,洛州偃师人,大业末出家于东都净土道场。”隋大业八年(612年),玄奘法师13岁时在净土寺剃度出家。玄奘在洛阳净土寺学习,奠定了他“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的雄心,在这里形成自己的观念、思想,是他西行取经求法人生之路起步的第一站。
  玄奘从印度带回大量佛教经典并以毕生精力翻译成中文,太宗皇帝赐号三藏法师,并为玄奘翻译的佛经亲撰《大唐三藏圣教序》,使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更大。玄奘所写的《大唐西域记》,将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以及政治、历史、宗教、文化遗迹、轶闻详尽纪录,不仅对中国绘画、塑像、古建、做道场、音乐艺术带来创新发展,也成为了研究中亚、南亚史地和社会风俗以及中西交通史、文化关系史等,提供了极宝贵的资料,成为必读经典。

7# 2019-1-11 23:2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1-11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交往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赋》(注释)连载 七
翟智高  原创 | 2007-04-13
  丝绸之路,中西交往。大市熙熙,鼎沸帝乡。钱流似水,货通八方。天下奇货,咸集京洛。江浙丝帛,岭南茶香。丝绣绮丽,土漆瓷亮。药材珍贵,皮羽霓裳。金饰银器,镜剑雕梁。磬玉宝树,海珍湖粮。翡翠琥珀,爆竹砚香。三彩流金,驼马吉祥。青铜高雅,玉雕莹亮。传世文物,四海收藏。大福先寺,皇室故宅。武后立碑,盛赞先王。
   (武则天曾亲自为福先寺(今唐寺门之古唐寺)撰写过浮图碑文,碑文收入《全唐文》卷九十八 高宗武皇后“大福先寺浮图碑”,其文中对大福先寺地区的风水环境给于高度赞扬:“大福先寺者,先圣之旧居也。尔其途临测景,地处交风,楼台郁而烟雾深,山川旷而原野净。前瞻太室,控紫岳之三花;却镜伊瀍,带黄河之千里。龙门右辟,通梵宇之清辉;龟浦横流,激禅池之逸派。途开八政,门闶九逵。万国交会之区,四海朝宗之所。崇轩四敞,邃宇千重,复道周流,危阶逦迤。霜钟月磬,声参洛浦之笙;玉女仙人,影接缑山之鹤。东西日月,行藏灵鹫之峰;朝夕烟韬,隐映猴池之水。地积吉祥之草,鹿苑含芳;庭敷觉意之花,鸡林绚色。清风振响,韵谐天乐之音;弄鸟和鸣,声杂鱼山之梵。雕宫晓辟,绮殿宵开,疑观帝释之居,似觌灯王之座。珠楼曜景,苑如兜率之天;宝树吟风,事符安养之国”。)
佛门胜地,高僧云集。中外交流,青史彪榜
  (大福先寺是唐代东都洛阳佛教文化活动中心之一,不少中外僧人曾在此居住和译经,从事弘传活动:菩提流志,南天竺人。唐高宗闻其高风,于永淳二年(公元683年),遗使赴天竺迎接。武周时,菩提流志到洛阳,天后复加尊重,令住东洛福先寺,后译出《福境界经》、《宝雨经》、《华严经》等共十一部。
   公元693北印度人阿你真那来洛,曾在福先寺译经。唐僧义净,从天竺取经返回洛阳后,则天皇帝敕住佛授记寺,后住福先寺,从武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到长安三年,在东都福先寺和长安西明寺先后译出《金光明最胜王》、《能断金刚般若》等二十部经论。
     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义净又于东都内道场译《孔雀王经》,又于大福先寺译出《胜光天子》、《香王菩萨咒》、《一切庄严王经》等四部,中宗尤其推重这些译典,特发睿思,作《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
   《唐大和尚东征传》记载:唐开元21年(公元733年),日本人荣睿,普照肩负访请名僧大师东渡弘法的重任,跟随第9遣唐使团来中国。唐玄宗及敕令他们禅居于福先寺,并有福先寺主持僧定宾大师授戒。开元24年(公元736年),荣睿,普照祈请福先寺僧人道璇赴日本弘法传戒。弘阐 此宗,兼传戒律,教人不倦,化导甚广,为日本华严宗第一传。
    唐禅宗北宗神秀的两大弟子之一的义福,俗姓姜,潞州(今山西上党人),曾在福先寺师事朏法师,广习大乘,精进超群,后应诏在天宫寺讲经说法。开元十年(公元722年),住长安慈恩寺。十三年,随玄宗东巡洛阳,诏令住福先寺。五代僧人道丕,曾住福先寺。)


8# 2019-1-11 23:2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1-11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纸贵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赋》连载 八
翟智高  原创 | 2007-04-13

吴道画圣,绘龙作贺。居易禹锡,别曲凄觞。醉看红尘,纨袖翩舞
  (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曾在福先寺内做“地狱变象”壁画,中有病龙,尤为绝妙。
著名大诗人白居易曾在唐寺门为友人刘禹锡饯别,他把这里的福先寺叫做“大梵王宫”,从诗中可见白居易在唐寺门办的离别酒筵,有“纨袖交加舞”,醉后“篮舆取次眠”。把友人送走后,从运河漕渠千金渠“只持空酒驾空船” 回洛城的情景:
《福先寺雪中饯刘苏州》
送君何处展离筵,大梵王宫大雪天。
庾岭梅花落歌管,谢家柳絮扑金田。
乱从纨袖交加舞,醉入篮舆取次眠。
却笑召邹兼访戴,只持空酒驾空船。
刘禹锡对白居易的盛情款待既感动又觉的凄楚,回赠诗曰:
《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
龙门宾客会龙宫,东去旌旗驻上东。
二八笙歌云幕下,三千世界雪花中。
离堂未暗排红烛,别曲含凄飏晚风。
才子从今一分散,便将诗咏向吴侬。)

名园荟萃,才子傲狂。诗赋华丽,玄谈妙讲。洛阳纸贵。
(西晋时著名的文学家左思,视荣辱如浮云,看名利为粪土,把精力都用在学习和文学创作上,写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诗佳作。其中,《三都赋》问世后,受到朝野各界热烈赞颂,一时风行洛阳,豪贵之家争相传抄,洛阳市场上的纸价也因而昂贵起来。以后,“洛阳纸贵”便成了著名典故。)

八斗文章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他的诗作和书法被赞为“两宝”。谢灵运骄傲了,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邵雍图经,惠泽寰宇
(邵雍。他创立先天象数学理论,用阳爻|(—)和阴爻0(--)有规律的变化形式,排列画出六十四种数码方圆模型,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图示数字形式揭示出二进制数率的奥妙规律。他所写《伊川击壤集》诗中有“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识天根,天根月、窟常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意思是,三个阳爻即八卦中的乾(≡)“|||”,与巽(||)“||0”,相配组成复卦(|||||),   数字写法为“|||||0”,可观见月窟()“0”。三个阴爻即八卦中的坤()“000”, 地(坤)逢雷(震卦|)“00|”,  组成复卦(|),写法为“00000|”,能识别天根|。 天根|和月窟0()反复不同的数码组合变幻以至无穷,可以实现任何事物的象(图像)与数(数码)之间的转变。德国学者莱布尼茨在研究邵雍的象数理论后,写出了著名的“论二进制”。根据二进制的理论,电子计算机由此而发明。邵雍当之无愧的成为现代电子计算采用二进制的启蒙者。)
邵雍创立先天八卦阳爻天根1和阴爻月窟0六十四种数码方圆模型图12.jpg

   程朱理学,教化良方
(程朱理学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和南宋理学家朱熹思想的合称。他们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不仅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人性论上,二程主张“去人欲,存天理”,并深入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
    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流行”,人们应当“去人欲,存天理”,自觉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
    宋元明清时期,历代统治者将二程和朱熹的理学思想扶为官方统治思想,程朱理学也因此成为人们日常言行的是非标准和识理践履的主要内容。在南宋以后6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程朱理学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9# 2019-1-11 23:3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1-11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洛城鼎新《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赋》连载 九
翟智高  原创 | 2007-04-13
古今兴废,只看洛城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过洛阳故城》诗:“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椐旧帝城。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都巨变,宏图新靓。铁路通达,高速顺畅。
国道交汇,川流繁忙。紫气盘旋,财聚人旺。
振兴河洛,奋发向上。神州工艺,荟聚唐门。
安居和谐,谱奏华章。洛城鼎新,繁荣富强。
   (2007年4月,中国国家旅游局宣布,正式启动《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规划》范围包括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并将洛阳作为丝绸之路东端起点。
      洛阳自古就是文化厚重商贸发达的风水宝地,洛阳唐寺门工艺城特选址在此处。东距汉魏故城西门地区大市“达货里”(天下货物到达的地方)不远,西临隋唐东都洛阳城东北角的“通远里”(通向远方的起点之地)、“兴艺里”(艺术、工艺兴盛的地方)、“教业里”之东边,紧临焦枝铁路与陇海铁路交叉枢纽;南门前就是中州渠(千金渠)、310国道和陇海铁路;北靠洛阳北站和邙山,有二广、连霍高速、洛常公路,洛阳机场;附近有洛阳东站,中州路与九都路交汇口;著名的唐代宝刹大福先寺正在工艺城的南对门。洛阳唐寺门工艺城是新时期洛阳作为丝绸之路东端起点的标志。)
丝路起点,辉煌永昌。
丁亥年春   2007年4月8日
附录:关于“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碑”在洛阳东郊唐寺门揭碑的报道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时间:2007-04-17 04:13 来源:河南日报


  2007年4月15日,“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碑”在洛阳东郊唐寺门揭碑。这也标志着洛阳市终于被认作丝绸之路东端起点。 张晓理摄
    新华网郑州4月15日电(记者 单纯刚)4月15日,“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碑”在洛阳唐寺门工艺城隆重揭碑。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7-04/15/content_5979566.htm
2007年04月15日 19:07:58  来源:新华网

    国家有关部门今年初正式将洛阳确立为古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并同时启动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旅游区总体规划。河南省、洛阳市决定将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遗址等捆绑申报并列入规划区,在洛阳唐寺门工艺城立了这座高3.5米、宽1.25米、厚0.3米的丝路标志性纪念碑。
    据专家考证,洛阳作为我国建都历史最长、朝代最多的著名古都,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开始了与西方的丝绸贸易及文化交往。洛阳唐寺门一带地处汉魏洛阳城和隋唐洛阳城两大都城遗址和隋唐大运河枢纽的交接点上,汉魏大市“达货里”(天下货物到达之地),隋唐大市“通远里”(通向远方的起点)、“兴艺里”(艺术、工艺兴盛的地方),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和唐代皇家宝刹大福先寺等皆在这一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代表青岛泰之说,丝绸之路的存在分不同的时期,比如说西汉、东汉和隋唐时期及以后等。东汉时期,洛阳是国都,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隋唐时期,洛阳又是著名的东都,是当时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专家和学者将洛阳确定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是有科学依据的。

洛阳:丝绸之路东方起点揭碑
http://www.fjta.gov.cn/news/qgdt/200704/2007041659331.shtml
2007-04-16
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
    友谊通途绵延千秋,丝绸之路永垂青史。今天上午,“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碑”在千年帝都洛阳唐寺门工艺城隆重揭碑,数百人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据专家考证,洛阳作为我国建都历史最长、朝代最多的著名古都,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开始了与西方的丝绸贸易及文化交往。洛阳唐寺门地处汉魏洛阳城和隋唐洛阳城两大都城遗址和隋唐大运河枢纽的交接点上,汉魏大市“达货里”(天下货物到达之地),隋唐大市“通远里”(通向远方的起点)、“兴艺里”(艺术、工艺兴盛的地方),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和唐代皇家宝刹大福先寺等皆在这一带。此处背依邙山,面向洛河,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商品荟萃的经商宝地。   
    据了解,今年初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将洛阳确立为古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并同时启动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旅游区总体规划。河南省、洛阳市积极响应,运筹帷幄,决定将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遗址等捆绑申报并列入规划区,在古老的集市上竖立了这座高3、5米、宽1、25米、厚0、3米的丝路标志性纪念碑。
    目前,这里是洛阳市交通中心,连霍、二广高速公路,陇海、焦柳铁路干线以及国道310等在此交汇贯通,形成了十分密集的交通网络。洛阳市有关部门依托历史文化和区位优势,投资1.2亿元在此建起了占地300余亩的唐寺门工艺城,集唐三彩、青铜器、丝绸、刺绣、奇石、古玩、字画、玉器、珠宝等于一城,成为河南省最大、全国一流的大型旅游商品交易市场和货物集散地。
洛阳“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碑”揭碑
    2007年4月15日19:12   洛阳日报]   
  本报讯(记者 孙梅芳 通讯员 禹斌)友谊通途绵延千秋,丝绸之路永垂青史。15日,牡丹飘香的洛阳又迎来盛大喜事,“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碑”在新建成的唐寺门工艺城隆重揭碑。    国家有关部门今年初正式将洛阳确立为古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并同时启动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旅游区总体规划。据专家考证,洛阳作为我国建都历史最长、朝代最多的著名古都,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开始了与西方的丝绸贸易及文化交往。唐寺门一带地处汉魏洛阳城和隋唐洛阳城两大都城遗址和隋唐大运河的交接点上,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商品荟萃的宝地。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一同申报并列入规划区,并竖立了这座高3.5米,宽1.25米,厚0.3米的丝路路标志性纪念碑。    省人大科教文卫主任常有功、省总工会烟草轻工会主任王建华、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张玉标,市领导胡广坤、孙长印、宗廷轩等参加了揭碑仪式。


    记者 郝敏 摄

丝绸之路东方起点洛阳揭碑 将重点向境内外游客推出
2007年04月16日04:02   东方今报
     今报洛阳讯 昨天上午,“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碑”在洛阳揭碑。作为国家旅游局“十一五”期间重点向境内外游客推出的旅游线路——丝绸之路是启动我国中西部历史文化旅游、打造我国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旅游产品的重要工作之一。
  关于丝绸之路起点,历史专家们认为它不是像某条河流那样有一个明确的源头,不是在某个地点上瞬间发生的,而是经由一段时间内的人类活动才形成这一概念。大量资料证明,古代洛阳亦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起点。
  上海师大教授王育民先生认为,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始于东汉,魏晋继之,历北魏、隋、唐而达于鼎盛,其为时之长,规模之大,以及影响之深远,较之长安,有过之而无不及。


10# 2019-1-11 23:41 评论 收起评论
一二 发表于 2019-1-12 01: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都挂了
11# 2019-1-12 01:36 评论 收起评论
往事悠悠 发表于 2019-1-12 05: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可惜现在洛阳政治地位太低,再加上人家老大为西安站台,西安现在风头一时无二
12# 2019-1-12 05:5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1-14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图连载
来自 新浪博客
    《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赋(注释)连载一》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赋(注释)翟智高原创|2007-04-13河出昆仑,脉延嵩邙。古都洛阳,源远流长。熊耳逶迤,崤岭沧桑。伊洛粼粼,涧廛漾漾。河山拱戴,伊阙在°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赋(注释)连载一 ​​​​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e658f0102yer4.html
价值中国: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07-4-13/1652073.aspx

13# 2019-1-14 00:1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1-19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友谊通途绵延千秋,丝绸之路永垂青史。“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碑”在千年帝都洛阳唐寺门工艺城隆重揭碑。
记者 郝敏 摄



洛阳人明确向世人表明:丝绸之路,正是从这里开始!

河出昆仑

(黄河发源于昆仑山。《山海经》曰:昆仑虚在西北,河水出其东北隅。《尔雅》曰:河出昆仑虚)


位于伊河、洛河之间的熊耳山脉,是炎黄母家有娇氏少典氏族的祖居地,故以熊耳山之熊为部族族称,称有熊氏。《大戴礼》记曰:“黄帝,少典之子也,居有熊,曰轩辕。”熊耳之称谓见于《尚书·禹贡》:“导洛自熊耳,东北会廛涧,又东会于伊。”《博物志》:洛出熊耳



龙马负图,灵龟书祥。圣人所集,三川之阳(《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洛书”被誉为“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



14# 2019-1-19 22:3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1-19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社1996年2月12日报道“河南伊川发现巨型天然石龙”:洛阳龙门石窟西南26公里的伊川县平等乡大莘店龙头沟,全长4.5公里,沟中有水,常年不息。长(常)水源头为龙泉,不远处有二十多丈长的岩石层,天然岩石形成的巨型石龙正隐于龙头沟沟壁,石质龙身通体连贯,吻、牙、舌、眼、獠牙、角、身、足、爪、翅一应俱全,龙头朝西,尾向东,呈伏卧欲腾飞状,龙腹部有一小石龙,石龙对面南沟沿上有望龙台,台上石碑刻有‘龙头沟内龙泉佳,九里土沟有石龙’的诗句。 石龙露出部分长约90.9米,高9.5米,石质龙身通体连贯,龙吻大张,上下各有六颗天然石头组成的龙牙,龙鼻上扬,龙眼轮廓分明,斜状石岩恰好组成龙角,石质龙身线条全由自然地壳变化形成。龙身后脊上有翼状石层显露,似为龙翅,龙的后尾尚埋于黄土之中”。

《有考证的三皇五帝时期》(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记述:“炎帝烈山氏时期已能植五谷粟稷。少典与女登所生之炎帝烈山氏,地在河南洛阳伊川大莘九龙沟,河南伊川县大莘店(平等村)西有九龙沟,各有泉水成九淖,汇于潬渚,渚在原上,方十里,饶鱼蟹。九龙沟状如九条火蛇,自潬堵上腾,如烈焰之势,中央一沟名龙头沟,名长水(常水)。 九龙沟壁上有石龙全长九十多米,高九米五,头西身东,尾藏匿于山中,头、须、牙、眼、爪、翅、鳞俱全,龙背生巨翅,龙爪从龙胸向前伸出于颌下,落爪于地,通体连贯,三波九折,宛若腾云驾雾,为名符其实的“神龙首”。人们说这个石龙正是传说中的神龙。《春秋纬·元命苞》载:“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

天然石龍.jpg


29_276457_cc5d673c8da097a.jpg



鲧化黄龙.jpg


石龙附近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空心砖上,模印的神龙形态与天然石龙惟妙惟肖


伊川西汉时期空心砖上的人龙和谐图.jpg



15# 2019-1-19 22:43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