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神聖的土地 印度尼西亚华人报纸《好报》刊登白桦林的《河洛寻根》专访 河洛文化之旅: 那片神圣的土地 (十五篇文图连载)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昨天(2013年10月2日)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到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亮相APEC舞台。
印度尼西亚华人报纸《好报》刊登白桦林的《河洛寻根》专访 河洛文化之旅: 那片神圣的土地 (十五篇文图连载)
1、那片神聖的土地 ——河洛文化之旅序言 白桦林 朋友从北国归来,跟我谈起了路过十三朝古都的情景。他们感受了西安厚重的历史文化,结束了五天的西安旅途,要往北京去经过洛阳,待了两天。去了关林看了关圣帝君(关羽),到了白马寺,转往龙门石窟。然后就赶往北京,洛阳的文化古迹除了一寺一帝一石像外,其他的什么印象也没有。我告诉他,你白去了一趟,十三朝古都的历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怎么就只有这点印象。 后来,朋友看到我写了很多游记,于是,就建议我也写写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文化,让想了解这段文明的人们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于是,我就开始搜集资料,每逢暑假回国,假期有一半时间用在了收集材料上,但三年下来也没有写成,朋友笑我说,看来自己是读不到了,我也只好笑笑加以回应。 自己并非不想写,而是我还不能准确把握。三年的空闲时间,虽然走了许多地方,但越收集材料,越越感到知识的匮乏,总是不能像写其他地方的旅游文章一样,随心所欲而又游刃有余。 龙年暑假,接触到同学,他建议我要想真正了解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就必须完成三件事,一是拜访,除了拜访当地的居民外,最重要的是拜访洛阳古都学会成员,他们对洛阳典籍知识了如指掌,而且很多故事都是书上没有的。二是实地考察,到每个自己知道的景点,再次亲身体验,与儿时的走马观花是两个概念。三是到博物馆去,那是最正宗的渠道,包括实物,图片,讲解,最直观地了解洛阳地质地貌,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然后再收集相关的资料。 我听从了朋友的规劝,龙年从回到北国开始,三个月漫长的时间,走出去不知有多少次,不记得了,只记得星光下就在路途中,一直到华灯初上,才踏上归途,乐此不疲。洛阳博物馆,天子驾六博物馆,古墓博物馆成为我纵向了解洛阳历史的集中地。每个景点,除了实物照片外,最重要的是人们的讲解。我再次体验到了洛阳历史的厚重,其中蕴含着华夏文明的母体文化——河洛文明。于是,我萌生了一个念头,这次的旅游文章,该与以往的旅游文章不同,应该是一种文化之旅,将河洛文化通过旅游的方式慢慢地介绍给大家,让大家对河洛文明有个清晰明了的认识。 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国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从范围来说,河洛地区指的黄河中游潼关至郑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围地区,包括颍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纬34°至35°、东经110°至114°之间的地区,也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区。河洛地区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山脉,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史记·周本记》),即所谓“中国”(西周何尊铭文),是古代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中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河洛地区先民们创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的核心和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是数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因而,河洛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了解了这些,我又想把范围再扩大一些,我的脑瓜子里除了要告诉大家河洛文化以外,还想告诉世界华人,华人被称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那么炎帝与黄帝的传说也应该不要错过。为此,我三次登临西安宝鸡,东临黄河新郑,拜访炎帝故里和黄帝故里,也顺便把许许多多优美的传说故事收集。我问朋友,是否可以把炎黄的文化一块纳入河洛文化,朋友说,炎黄二帝的活动范围基本上是河洛文化覆盖的区域,完全可以将这些故事纳入你的河洛文化之旅。 但在行文的时候,我又陷入了困境,如果以时间为线索,我三年外出的时间又不统一。如果以空间为线索,不用说整个河洛地区,单就洛阳的地名风景点就是一片扩大的棋盘,星星点点,古迹遍地。如果以历史作为线索,那就是历史教科书了,根本不是什么旅游文章,朋友告诫我,那样写出来也没有多少人看,那是历史,不是旅游,旅游是轻轻松松的游玩过程中了解一些历史文化,从中受到启迪和美景的陶冶,心情得到净化,不是写论文哦。
一句话点醒了我,因此,这次行文,就以时空的交错为线索,不同时间的旅游景点可以放在一起,而是以区域性来划分文稿的结构,这样以来,区域性的景点大家可以参考,以景点为线索,带出风景特色,历史典籍,传说故事,风土人情,地质地貌,及自己独特的心里感受,这样就能抚慰大多数人们的心灵,跟随你一块进入那一片神奇的土地,了解古老的河洛文化,我不敢说此次行文就一定能让你说不虚此行,但有一定可以告诉你,感受古代先民的智慧,沐浴文明的洗礼,心灵也会闪烁智慧之光的。
http://www.haobaodaily.co.id/news/kanal/31/1/perjalanan/
2、炎黄文化与河洛文化
华夏文明的母体
洛阳新区开发。洛阳丽景门夜景。关圣帝君。
只要有阳光和水的地方,就有华人,华人的血脉里都流淌着炎黄的血液,认同自己是"炎黄子孙" ,炎黄与河洛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旅游之前,这是首先要了解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我曾问过朋友,河洛文化与炎黄文化究竟是什么关系,两者渊源有多深。朋友直截了当告诉我,二者关系密切,炎帝黄帝是中国古代先民中两位非常有本事的部落首领。二人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那么他们曾经在河洛地区生存生活过,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也有很多。假如你对河洛文明比较了解的话,就会很容易的明白,古代黄河流域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曾经是炎帝黄帝的主要活动区域,是炎黄文化的摇篮。下面举几个例子就明白了。
作为华夏文明的诞生地,河洛地区所孕育的历史根源很深,如树之根本、水之渊泉,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以及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称得上是母体。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华民族的"三皇五帝" 被认为是中华的人文始祖,他们其中很多人或者在河洛地区出生,或者在河洛地区带领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或者在河洛地区兴都建城,成就一番事业,这样以来,经过漫长的岁月,披荆斩棘,在与大自然搏斗中留下了宝贵的生产经验和生活方式,经过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发展、演变、融合,就形成了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棗华夏族,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主体。
根据古典书籍《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这段记载①翟智高老师认为,少典氏和有蟜氏的祖居地就在河洛流域,后来随着岁月的演变,分化成为两大部落联盟棗一个是炎帝神农氏族部落,一个是轩辕黄帝氏族部落,主要活动区域都分布在黄河流域,黄河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炎黄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分布在古代的河洛地区。斗转星移,日变月迁,各个部落在历史发展中继续演变,逐渐分化出许许多多的小部落,成千上万个姓氏,据不完全统计,起源于黄河流域河洛地区的姓氏就有1500多个,大家现在中国最常见的百家姓氏中,将近有三分之二的姓氏基本上都源于河洛地区。
现在,中华民族正处在探寻远古文明的重要时期,从全球来看,世界上将近有14亿的华人都认同炎黄文化,共同尊崇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作为中华的人文始祖,血脉里流淌着的是炎黄文化。由此看来,这种非常强大的认同感自然形成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的本质源自神农炎帝与轩辕黄帝,正是由于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为了部落人民谋幸福的悲悯情怀,逐渐地融合在人们的血脉里,这种炎黄精神和炎黄文化随着岁月的打磨,自然而然地化成骨肉,成为我们性格的一部分①。
时空这么久远,该怎样证明呢?从考古的角度来说,人们喜欢拿出土文物来证明。大家知道,河洛地区有许多灿烂的文化,曾经一再发掘出惊动世人的文化遗址,象二里头文化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龍山文化遗址等等,每个遗址都有许许多多的器具来作为物证。
朋友举了个例子,譬如说三皇五帝的古代传说中,黄帝作为部落首领,非常注重人们的生存生活状况,曾经反复试验,改进铸鼎技术。鼎是做什么用的呢?朋友说,鼎本是远古先民们的炊具,不同于后来的青铜器,人们将文字刻在鼎上面以勒功劳,炊具自然是陶制品,没有那么坚硬,也不容易保存。在河洛地区,只拿仰韶文化来说,遗址就有500多处,每一处都拥有大量的鼎。仰韶往西不远是灵宝,灵宝就有铸鼎塬,周围有29处遗址,文物中有大量各式各样的鼎。
再譬如,有专家说,洛阳平逢山是炎黄母族居所,新郑为黄帝父祖居地,洛阳地区有许多与炎黄有关的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是古代宫殿遗址,据专家考证,很可能是5000年以前的政权中心,从时间和空间方位来说,与黄帝作城的历史记载有着惊人的一致。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翟智高老师曾经证实,神农炎帝曾经诞生于洛阳伊川,据翟老师说,"炎帝神农氏,其初国伊,继国耆,合称,又曰伊耆氏。" 这是古籍《竹书纪年》中的记载。还有"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龍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人面龍颜,好耕,是谓神农,始为天子。②" 这是《春秋纬.元命苞》的记载。这是流传千载的创世传说,说的就是第一代炎帝神农氏诞生在伊的记载。而洛阳龍头沟附近不但有巨大的天然石龍,而且有很多出土的文物,这个将在后来的文章里显示。
这说明炎黄是当时部落的杰出首领,在河洛地区,他们带领人们开辟荒野,注重农业生产,开启了文明之路,河洛地区也就成为华夏文化兴起的源头。
再从历史的传承角度来看,中华民族文化本来是指当今中国版图范围内的文化,换句话说,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专家考证,华夏文化主要源自河南龍山文化,中国古代夏商文化。而河洛地区正是龍山文化,夏商文化的重要分布区域,从这点来说,河洛地区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
如果是这样,那么处于河洛文化中心的洛阳,就更有必要去写一写了。从地理位置,政权更替,山水地貌,文化遗产,都对历史上四面八方有重大影响。单从古今兴亡的大事来看,只要朝代更迭,洛阳首当其冲地受其影响。
注释①,此内容见翟智高老师《炎帝神农与龍文化》
注释②《炎帝传》
3、金秋岁月觅石龍 ——寻访翟智高老师 白桦林 夏秋季节,天气还没有退去暑气,骄阳还有些明亮,为了了解洛阳故都的历史变迁,受朋友推荐,前往伊川寻找翟智高老师,翟老师曾经是洛阳古都学会理事,现在是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副会长。 路途之中,道路宽敞,阳光明亮,高大的白杨树披着阳光,样子十分可爱,伸出硕大的华盖,叶子晶莹剔透,抬头遥望,在路两边排成两行伸向远方,呈现出一幅美丽的金秋白杨图,你看那叶子储存了一个夏天的阳光,将金黄编织进光亮,散发出金色的光辉,仿佛一群金色的蝴蝶在明亮的阳光里翩翩起舞。这种逆光镜头又仿佛定格在了记忆里,空气里凝聚着芬芳的色彩,到处充满温馨。 我用相机拍照乡村风光,引起了路人的好奇,一位老人家一边观看,一边跟随,他问我是不是摄影协会的,我说:不是,是摄影爱好者。问清来意后,老人说,自己与翟老师同乡,可以给我作指引。 我们边说边走,老人须发银白,眉目清朗,容貌好像太白李金星。他说,你要了解洛阳文化,找翟老师算是找对人了。翟老师对洛阳的地理地貌很有研究,风土人情,历史典故,传说故事可是掌握很多。他这些年一直在搞地理历史方面的研究,先是在洛阳,又到了京城,在北京大学一个研究部门工作,他是洛阳天然石龍的发现者和宣传者,对龙文化情有独钟,正在与朋友筹划拍摄大型电视史诗片《中华龍》,听说有百十集呢…… 走在宽敞的马路上,我想,今天竟然如此幸运,好像上天派来个引路人,看来今天该有好兆头。 徜徉在金色的大道上,大杨树两边是庄稼地,风儿送来玉米杆的清香,秋天的庄稼有些已经收割完毕,有的还正在收获。农人已经在细致地耕作土地,准备播种小麦,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走进村落,走街串巷,来到翟老师的家附近。我刚要说声谢谢,老人家早已骑车走远,消失在巷陌之中。 高大树荫下人们在聊天,询问翟老师家,邻居指着其中一家让我看,门旁边有翠竹冬青掩映门楼,婆娑的绿色墙裙旁有清清的渠水淙淙流过,那就是翟老师的家。 朱漆高门楼的大门半掩着,邻居们说,他刚刚回到家。我来到门前,问声有应,翟太太热情开门,并呼唤楼房内的翟老师出来迎接客人。我说自己是慕名而来,今日特来拜访。 翟老师一边热情地迎我入客厅,一边说,自己送朋友刚回来。儿子忙碌沏茶倒水,让我坐下。寻看客厅,简洁异常,墙壁上贴着全家福,几幅地图,最引人注目的是放大的巨龙腾飞图,我指着那幅画说,这就是洛阳流传的天然石龍吧,翟老师点头称是,然后便开始了长达几个小时的讲解。 常言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此前,我与翟老师未曾谋面,但由于对传统文化的爱好相一致,我们俩一见如故,翟老师对我是有问必答,一连几个小时,话语都不打折扣,竟然从中午开始一直谈到太阳落山。我心里暗自赞叹,一方面佩服翟老师惊人的记忆力,能将《水经注》等古典书籍及古诗词的引用清晰准确,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表明他对故都与家乡的热爱至深,心里不觉暗自埋怨起自己来,为什么今天才来找翟老师。 翟老师从地理位置讲起,首先讲了洛阳的地理概貌,风土人情,龙门的来历传说等。接着跟我讲了洛阳历代古都遗址的变迁,历代帝王对此地的开发利用等等。接着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洛阳四周各县区日新月异的巨变,都在利用当地资源开发当地经济。最后非常详细地介绍客厅里几幅天然巨龙春夏秋冬四季照片的来历。 传说龍门以南的伊水在远古时期是五洋江大湖,有神龙居住。“昔夏之将兴也,青龍止于郊,龍降于崇山”。《天问》王逸注记述:“禹治洪水时,有神龍以尾画地,导水所注当决者,因而治之也。”是说有神龍用尾巴指出导引洪水的方向,用龍尾划开决口,帮大禹治理洪水。这个决口被称为伊阙,因是神龍所开,故人称“龍门”。伊水自南而北穿越龍门,两岸岩峰壁立如阙。 《汉书沟洫志》记曰:“昔大禹治水,山陵挡之者毁之,故凿龍门,辟伊阙。”东汉傅毅过伊阙回京都洛阳,作《返都赋》云:“因龍门以畅化,开伊阙以达聪也。”这些文献记载说明,伊阙早在汉代以前已被称为“龍门”。隋炀帝欲都洛阳,登北邙而望伊阙龍门,“昔炀帝尚登邙山,南望伊阙,曰:真龍门也。”千百年来,只有“龍门”之名,而神龍在哪里却成了千古之谜。
4、中华龍的象征意义 包容团结与时进
伊阙。伊川西汉时期空心砖上的人龙和谐图。美丽的伊水。民间舞龙。
说起龙文化,翟老师将河洛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体文化,从而将龙文化很好地加以解释,认为寻找天然石龍,开发天然石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翟老师说,我们被称为龙的传人,龙文化在全国各地都有,我们来看一般意义上龙文化的传说。你知道龙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我说是包容,集合各种动物的优点,鹿角牛耳虎眼鹰爪狮鼻鱼身马齿蛇身鱼鳞厖等等,吸取众物之长,也象征团结融合,同时,龙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也是中华文明图腾①。
翟老师笑了,你说的就是与时俱进。其实,龙文化的传说及其象征意义非常多,以后有机会我再给你详说,你说的只是一般人们认为的象征意义,这种传说也非常具有代表性,譬如闻一多先生曾经提出图腾说,认为龙这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这样以来,深得五十六个民族的绝大多数华人喜爱,包容团结。同时,龙文化一样被提升为民族象征和民族精神。龍既然是人们敬畏的通天神灵和寄托的精神象征,于是,水中能游的鱼、鳄,地上能爬的蛇、蜥蜴,天上能飞的鹰,会奔跑的鹿、马、驼、虎、牛等等,都被幻化为龙的一部分。对中华民族文明与进步有重大贡献的盘古、伏羲、女娲、三皇五帝和历代各民族的杰出人物,也被作为龙的代表或龙的化身。
再譬如说,龙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额表示聪明智慧;马头象征勤劳和善良;鹿角表示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现威严;魔爪表现勇猛;剑眉象征英武;狮鼻象征宝贵;金鱼尾象征机动灵活等。当今世界正是中华龙文化兴起的时代,中华民族龙的传人创造热情很高,龙凤形象创新组合,龙凤图案在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各个领域都有无限的艺术表现。当今这个时候,借此可以好好宣传一下,让每个华人将龙文化的优势发扬光大。中华文化几千年,可以说龙文化酿就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始祖文化、精髓文化。②
接着,翟老师又讲解了龙文化与河洛文化的关系,河洛文化是中华龙文化的母体文化。他告诉我,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指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河洛文化以洛阳盆地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开封,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国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
举个例子来说,远古时代河洛地区的夏商王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早期王国。在同时期的中国版图之内,各地没有比夏商王国对以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影响更大、更为重要的王国了。寻找直接产生夏商王国文明的考古学文化证明,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就是夏文化的母体文化。洛阳二里头遗址的发现震惊了世人,以后慢慢讲,现在,我们来看看这片河洛地区洛水伊水之地有什么与龙文化有关的信息。
翟老师说,1991年秋,在古都洛阳龙门以南20多公里的伊川龙头沟口附近,人们取土时发现了西汉时期的空心砖,砖上模印有精美的图案和人物画面,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模印有"捕龙图" 图案,龙张着大口,双目双角,飞腾跳跃状,龙后尾上部有一小人作撒网状,在和龙共舞。
伊川西汉时期空心砖上的人龙和谐图
龙在古代是先民崇拜的神圣之物,捕龙图空心砖的出现令人大为不解。据查,该捕龙图在全国出土文物中是罕见的孤品,其画面所表现的人与龙和谐相处,与钟鼎文《王孙遗书钟》的龍字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龍背上有一个小人:
捕龙图空心砖文物出土于龙头沟,是否该沟有"龙" 呢?多少年来,人们对洛阳有"龍门" 之名,无龙体之实感到困惑。捕龙图如同黑夜中的一绺闪电使人们仿佛看到了"龍" 的真容③。
再譬如,龙头沟有关龙的地名十分集中,村子有龙王屯,黄龙庙、龙凤泉、小龙庙、九龙朝凤等。龙头沟中还有一种非常吉祥的鸟,红嘴唇、黑羽毛的鸟,称龙鸟、龙女,传说是神龙女儿化身,这种黑羽红嘴鸟,使人联想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其中升龙头上即有这种龙鸟,在仰韶文化的彩陶上也有这种鸟的图案,称阳鸟。 翟老师的讲解使我越听越有兴趣,特别是那神秘莫测的龍文化与天然石龍,我非常想知道的是,他是怎样发现天然石龍的。
注释①此讲解内容来自翟智高老师《炎帝神农与龍文化》
注释②翟老师不愧是龙文化的研究者,一谈起来便有说不完的精彩。
注释③此讲解内容来自翟老师《洛阳发现天然石龙》
4、跟随龍女找石龍
秋日阳光浴沟堑
黄土厚地 伊洛渊源 天然第一龍黄龍聖碑。
龍鸟(陽鳥)。长沙马王堆扉衣右上角的陽鳥。扉衣龙鸟。
此时的午后,阳光灿烂,通过纱窗射进客厅,荡漾着明亮的光辉,也影映在翟老师的脸上。当谈起天然石龍的发现过程,翟老师非常兴奋。龍头沟与神龍的传说,他娓娓道来,时而谈感受,时而谈历史记载,这个发现石龍的奇遇,让人难以忘怀。
洛阳龍门一带流传着许多关于神龍的故事,其中神龍帮助大禹治水神奇而美妙的传说尤为引人入胜。龍头沟附近的地名中包含很多与龍有关的信息。譬如:天然石龍景区有九条沟,分别为禹龍沟、黄龍沟、龍凤沟、龍头沟、升龍沟、龍王沟、白龍沟、卧龍沟、降龍沟等。过去都有水,后来由于煤矿开发,使地下水断流,现九条沟中只有龍头沟(龍凤泉)、龍王沟(龍王屯)、降龍沟(姜沟)三条沟中有少量泉水,其它沟已没有水①。
黄土厚地 伊洛渊源 天然第一龍1991年秋,附近出现的空心砖上有惟妙惟肖的"捕龍图" 图案,人物与神龍嬉戏的场面如此生动形象。而现实中,龍头沟有一种红嘴唇、黑羽毛的鸟,称龍鸟。
龍头沟 望龍台 龍鸟近景. 这一切,对于十分热心龍文化研究的翟老师来说,非常具有诱惑力。龍头沟有关龍的传说,古代典籍中有很多记载,神农的母亲女登"感神龍首于常阳" ,这里就是常水之阳,但现在却始终找不到神龍的答案。他曾与原洛阳市人大主任、洛阳古都学会会长任普恩先生和原洛阳市历史学会会长曹法舜先生,多次到洛阳附近有龍地名的地方寻找"龍迹" ,特别是对龍头沟一带的寻觅更是探访多次,但一直不见有龍的影子,不见龍现身。于是就继续收集资料,做着自己的研究工作。
春夏秋冬,日月轮回,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翟老师就喜欢去龍头沟转转。朝阳灿烂,暮霭染霞,都会把美丽的光环洒落下来。夏秋季节,沟外沟内葱茏翠绿一片,百鸟鸣叫好似大自然的演唱会。
龍头沟的红嘴黑羽毛的龍鸟,又称太阳鸟。大家知道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扉衣帛画上,天堂部分右上角一个圆环,用来表示太阳,太阳中就雕画着红嘴黑羽毛的龍鸟,这就是太阳鸟,形体与天然石龍地区的红嘴黑羽毛的龍鸟一模一样。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长沙马王堆扉衣右上角的陽鳥:
:.
看那龍鸟,黑羽毛,红嘴巴,红脚掌,一年四季都在龍头沟生活,在龍头沟上空盘旋,在上空鸣叫,这似乎是对心灵的一种召唤。
冬日下雪,踩在雪地上,沐浴着清冽的风儿,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让人身心爽快。最宁静的要数早春,崖壁上融化的雪水冰凉冰凉的,沁人骨髓,四周的荒草经过凉冬,好像魂灵被掠走,还没有苏醒过来。待到惊蛰春分节令,隆隆的雷声使蛰伏一冬的虫儿从昏睡中复苏,那振聋发聩隆隆的天音,难道不正是上古先民呼喊"龍、龍" 的呐喊声,融入大自然,放飞寻龍的梦,翟老师每听到山谷中回声,总是兴奋不已,他梦寐以求对龍的热爱,连他的网名也离不开龍,龍隆音、飞龍在宇、龍门之南,他相信,龍在古代是先民崇拜的神圣之物,这个谜团迟早会解开的。
话说到了1993年的11月份,中国石油地质勘探队来到了伊川盆地进行地震勘探,大型地震勘探车要到龍头沟一带,有朋友推荐,由熟悉这一带地形的翟老师为他们指引线路。当听说龍头沟有龍鸟的故事后,勘探队员们非常新奇,便非要拍摄一下龍鸟是什么样子。翟老师便带领朋友们走进了龍头沟。
农历大雪节前后,此时的龍头沟内外一片荒凉,庄稼收割完毕,小麦尚未长高,沟里的荒草被残雪压盖着,在寒风吹袭下一起一伏,附在地上。大型地震勘探车缓缓开进,绕过一道道山梁与沟壑。朋友带着勘探仪器跟在后面,在蜿蜒的小路上慢慢前行,各种灌木丛都被冻掉了叶子,如果此时不是还有阳光照耀,还真有点寒风透骨凉的感觉。为了不让大家失望,翟老师讲起了龍鸟的传说。
传说,太阳龍鸟是神龍的女儿,神龍的画师爱慕龍鸟而请虾米当红娘。谁知虾米嫉妒画师,就编造谎言,说龍女认为画师身份低贱而不配。受骗而失恋的画师由爱变恨,当龍女在龍潭洗澡时,画师将墨汁倒在潭水里,龍潭墨黑,龍鸟全身乌黑,双脚埋在泥土没被染黑,惊叫中红嘴唇露出水面未被染黑。于是,红嘴黑羽毛的龍鸟终生陪着神龍,从春到夏,由秋到冬,从不离开,可朋友们也感到奇怪,既然传说中有神龍,那么出现龍鸟的地方也该有龍了。
此时,从天而降一只鸟,唧唧地鸣叫着,也许这只鸟儿并不知道不远处有人,便伫立枝头,用喙梳理起自己的羽毛,圆形的头颅,红红的嘴唇,红色的脚掌,身著的羽毛像黑色的绸缎,阳光下泛着光泽,光泽呈现五彩,浑身乌黑的鸟,神龍女儿的确非同一般:
翟老师赶忙拿起相机,小心翼翼地,生怕惊扰了这只龍鸟,但当靠得近了举起相机时,这只鸟立马起飞:
阳鸟在不远处又落下,继续唱起好听的歌,叽叽喳喳的,并不断盘旋飞舞几番,身著绅士燕尾服饰,用夸张怪异的动作在给翟老师示意,不一会儿,龍鸟移动了好几个地方,每次飞得都不太远,好像在给翟老师引路似的,翟老师就这样跟着龍鸟翩跹飞舞的踪迹,却始终没法拍到清晰的龍鸟静态画面②。
20130606文明之旅
注释①此讲解内容来自翟智高《天然石龍开发意义》
注释②讲起此段内容,翟老师非常兴奋,因为发现巨龍的过程非常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