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中岳庙印象》 (一)初临少林寺 少林寺中岳庙均在洛阳东南方的登封境内。 登封县历史上曾名嵩阳县,因位于嵩山之阳而得名。武周万岁登封元年(公元696年)女皇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始改嵩阳为登封。新中国成立前,登封一直是洛阳管辖的一个小县。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划归郑州管辖。 1952年的三天春假我们洛阳五中(位于当年的洛阳县平乐村)原定全校师生要去少林寺旅游。后来传说那里正在流行一种什么传染病,学校领导便改为去孟津县的刘秀坟旅游,少林寺便没有去成。 十八年后的1970年夏天,我从山西大同调回洛阳,参加三线军工厂的建厂工作。当了采购员,主要负责砖瓦砂石等建筑材料的采购工作。 当时,厂里在建的职工家属住宅楼都是简陋的双层楼。为了节约资金,厨房里的下水管道全部采用的都是粗糙的黑色陶瓷管。当时,登封县东邻的密县有一个名叫下庄河的小山村,该村的生产队办的陶瓷场便生产这种陶瓷管。我曾多次领着厂里几辆崭新解放牌大卡车,途径登封县前往密县下庄河去拉陶瓷管。 有一次,我们的汽车在偃师县东南部爬上弯弯曲曲的十八盘盘山路后,来到山上不远处的一个岔路口,我所领坐的那辆汽车的司机师傅告诉我说;“从这个路口往西不远处就是少林寺,咱们都去少林寺里看看吧?”我说:“好哇,少林寺我还从来没有去过呢!” 于是,我便领着我们的车队,沿着一条干涸的河道,颠颠簸簸地向西开去,来到了少林寺的门前。 哎呀!山门坍塌,大门紧闭。 于是,我们下车后,便顺着寺院东围墙外那磕磕绊绊,高低不平的羊肠小道往上走去。来到后围墙上一个大豁子口处,翻过豁口进入寺院。 院内寂静无声,除了我们这些人,连个人影都没有。 放眼望去,整个寺院一片废墟。所有殿堂几乎全都坍塌!留下的只是几处残垣断壁和一堆堆破砖烂瓦。只有最后面这座千佛殿幸存了下来,但门窗也都破烂不堪。 进入殿内后,我们看到了传说中的武僧练武时双脚踏地,在地板砖上踏出的深坑。我们几个人数了几遍,确实是有四十八个脚坑! 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还有彩绘的壁画“五百罗汉朝毗卢”。画中的五百罗汉袒胸露臂,跣足挥拳,形态各异,精细传神。 出了千佛殿,往下走去,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再无一座完整的殿堂和僧房。走到南端的山门附近,看到山门已被一堆破砖烂瓦封闭,我们才又返身北上,翻过后围墙,出了寺院。乘车离开了破烂不堪的少林寺。 这是我初临少林寺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