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钱被骗光了,又不是你的,你当然叫我不着急,你赔我么?不赔就赶紧去抓人。” 7月16日,杭州黄龙体育中心,一位P2P平台(个人网络借贷平台)投资者对维持秩序的警察大声喊叫。 有人立刻写下——从此杭州无房更无P2P。 P2P关房地产什么事儿?原来人们发现,杭州的P2P平台倒得快、倒得密集是因为买房摇号虹吸效应所引发。奇幻的楼市,什么事情都能往上靠。 楼市和电影,也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妙。喜剧界元老级人物陈佩斯说过一句话:“喜剧都有一个悲剧的内核。” 这句话或许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类型标注为“喜剧”的电影《我不是药神》,能让人躲在黑暗的电影院里默默鼻酸。 在豆瓣上,《我不是药神》只有寥寥数字的介绍,却有高达8.9的评分。电影主要讲的是原本卖印度神油的油腻中年程勇,受慢粒白血病人吕受益所托代购印度仿制药,到后来结识了“病友网络广”的舞女思慧、英语流利的神父老刘、脾气爆裂的“黄毛”。并靠卖仿制药还了欠款走上人生巅峰,又因朋友的去世受到打击,走上了亏本卖药救人的救赎之路。 影片是成功的,甚至引起了总理李克强的重视,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 电影能够在社会进展中具有推动意义,值得欣慰。回归现实,“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短短八个字,却没人可以逃脱其桎梏。人们常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比起“生”和“死”这样强烈的字眼,“住”往往不被关心,然而在对人心的牵扯上,“住”却最“暴烈无声”。 三四线楼市的“病” 除了担心“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买房、孩子上学,一直是国人最为伤神的问题。《我不是药神》受到重视后,网友甚至调侃影片导演应该再导一部《我不是房神》,促进房价早日回归健康。 徐峥的微博上,有一张电影剧照,是电影里得了白血病的老太太对侦办印度仿制药案的警察说的话,“我病了3年,4万元一瓶的药我吃了3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房和病被自然地联系到了一起,“命”要钱,“房”也要钱。房价高企曾是一二线城市的专利,如今已经蔓延至三四线城市。四线县城的高邑从没想过当地新开盘房价能达到16000元/平方米,而现在房价破万的三四线城市比比皆是。 四川眉山的仁寿县新城区房价已经接近1万元/平方米,存量房全部售罄,新开盘楼房也是刚开盘就被订购。当地平均工资为2325元/月。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935元/月,二手房价格已经超过11000元/平方米。 河北张家口新房目前均价在10000元/平方米之间。 浙江舟山住宅均价在14000元/平方米之间。 福建龙岩也已房价破万。 说出来可能惊到你,海南省白沙县一个叫邦溪的风情小镇,有项目的商铺价格过万、住宅价格上万。 …… 收入在当地平均工资上下的工薪阶层无疑成为三四线城市“楼市病”的牺牲者。而三四线城市房价高企的“病因”普遍被认为是棚改货币化、一二线城市需求外溢、炒房者涌入。 病因一:棚改货币化。拆迁之后主要是货币补偿,让拆迁户自己去市场上买房。显然,大量的买房需求,必然推高房价。 病因二:一二线城市需求外溢。一二线城市买不起房的大量人群奔涌而至,带动周边三四线城市楼市量价齐升。 病因三:炒房集团刻意为之。中国房地产报此前就曾报道过炒房团在三四线城市的炒房手段,扎堆买房后直接推高房价,在房价翻番后纯赚一笔再退出。 开发商的“病”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这句1000多年前心系苍生的锥心之问,到今天,住房的价格和质量依然是许多老百姓的“心病”。 中国房地产报“3•15”期间发布了《2017年中国百强房企项目工程质量黑榜》,上此黑榜的主要问题包括项目外立面开裂、房屋渗水、墙体空鼓等各种质量问题。然而榜单还是出早了,2018年刚过半,更离谱的工程质量问题相继出现,某知名房企更是在项目未建好前就已坍塌。 房企开发项目 “病”得不轻,资金紧张、高周转、高负债率成为主要“病因”。 病因一:融资收紧。政策及监管持续收紧,融资渠道越来越窄,已有多家房企发债中止。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文规范开发商在海外发债。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房企在海外发债的成本也开始提升。 病因二:负债率持续上升。Wind数据显示,从2005年一季度以来,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在走高,从起点的57.54%已涨至2018年第一季度的79.06%,达到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增长幅度近22个百分点。单从负债额来看,139家上市房企的负债总额为6.92万亿元。高额负债下房企去杆杠压力倍增。 病因三:高周转。一二线城市调控加码,限价限购严厉,三四线城市得益于棚改和去库存政策相对宽松,成了房企竞相追逐的战场。然而在越来越难获得长期借贷的环境下,不少房企的短期偿债压力上升,房企只有“半夜鸡叫”加快周转速度,才能缩短现金回款周期,降低风险。高周转成了流行于地产圈的热词。一家房企先是因高周转的内部文件引发热议,接着又因高周转引发的各种质量问题频上热搜。数据显示,该企业在6个省的14地楼盘均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和投诉。即便这样仍有一些此前一直以高品质著称的房企效仿,走上高周转的道路,欲罢不能。 愿有“药神”,治愈“心病” 《我不是药神》里有一幕可以说是电影的点睛之笔。当男主买完药从药店出来,走在嘈杂的印度街头,有人抬着两尊印度神像从他面前走过,四周烟雾缭绕。 这两尊印度神像分别是湿婆和湿婆的妻子迦梨。在印度的传说里,湿婆和迦梨都代表着毁灭与重生。电影里两尊印度神像的若隐若现,预示着主角精神的升华。谁是“药神”?什么是治病“良药”?叩打起观众的心。 面对当下楼市所存在“病症”,人们也期盼着一味“良药”。 令人欣慰的是楼市调控正在转向三四线城市。据统计,今年5月份,全国有超过40个城市发布50多次的调控政策,相当一部分针对的是房价快速上涨的三四线城市。有专家分析指出,目前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有投机炒房的因素存在,对此要有针对性地予以调控,强调住房的居住属性,防止“泡沫化”。 另一方面,棚改货币化政策已经显露严格监管迹象。7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要因地制宜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商品住房库存不足、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地方,应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棚改安置政策,采取新棚改安置房的方式;商品住房库存量较大的地方,可以继续推动棚改货币化安置。该给房的给房、该给钱的给钱。 从宏大叙事上说,推动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我不是药神》做到了。 人们发现,假若电影可以作为推动进步的力量,可以记录这个时代人们抗争的身影,这是一件好事,一种意外。 值得锦旗所书一幅:仁心妙手普众生,徒留人间万古名。 回到房地产,最疯狂的时代还没有结束。“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声量起来了,但还待不打折扣去落实。三四线城市那些楼市“病症”,很急需“药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