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关林,昼游龙门》

2017-11-01 17:19 46404人阅读 24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夜宿关林,昼游龙门》

[复制链接]
邙山闲云 发表于 2017-11-1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2年和1953年,我曾先后两次住宿关林庙。第一次是跟随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第二次是来此参加中招考试。现在我就说说那次春游关林、龙门的情况吧。
1952年,学校利用三天的春假,组织全校师生到关林和龙门进行春游。放假头天一大早,我们全校师生身背铺盖、手提干粮袋从学校出发,一路高歌徒步南行,在白马寺村西邻的枣园村附近涉水渡过洛河。中午在李楼小学打尖后,下午继续南行,傍晚来到关林庙。
当时的关林庙可能是洛阳县第二中学的校园,记不太清楚了。
学校安排我们班的同学在大殿内打地铺宿营。我把铺盖卷和干粮袋放在地铺的席子上以后,先在大殿内转了一圈。只见大殿正中的神坛上,关公正襟危坐,神坛下关平、周仓、王甫、廖化四将威风凛凛侍立左右。——而我的地铺就在关平背后的屋地上!
大殿的门窗上都是精雕细刻的关公故事木雕画。
大殿前是前后敞开的拜殿,拜殿西侧的支架中竖立一柄丈八长的大刀,那就是关公当年使用过的“青龙偃月刀”,据说有上百斤重。有的同学想试着拿出来,谁知用两只手握住刀柄,别说拿出来了,连晃一下都晃不动!
拜殿前檐正中悬挂一横匾,上书“威扬六合”四个大字,据说是慈禧太后手书。近日再游关林,发现该匾挂在仪门楼内,仪门外挂有关林二字的横匾,刚好把它给挡住了,不易被人看到。六合,乃指天地和东南西北四方,泛指天下。拜殿前的月台下有一甬道直通仪门,甬道两侧的石栏柱头上都雕有石狮,这些石狮形态各异,生动活泼,十分有趣,有同学仔细数去,共有104只。
甬道南端的仪门楼东西两侧各有配房数间,当时都是教室。次年的中招考试,我就是在西边那个教室里参加考试的。现在那里成了卖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的商店。
仪门前不远处是关林庙大门,大门外的广场南侧有一个戏楼。据说每逢关林庙会,举行祭关大典,戏楼上都要上演有关关公的故事戏。广场上还有四乡八村来的民间社火比赛,如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以及锣鼓大赛等等。广场上来自各地的观众人山人海,热闹异常。
大殿后边是二殿,殿门上方悬挂着“光昭日月”的横匾,据说是清代光绪皇帝手书。殿内正中塑有关公的戎装塑像,关平和周仓侍立两侧。该殿后门外有两棵奇异的古柏树,东边的那棵柏树,树身旋转如龙升天,裸露的树根枝枝丫丫,很像龙爪,被称为“龙柏”,也称“旋生柏”。现在这颗柏树的树根已被土埋住,上面的说明牌只称其为“旋生柏”,“龙柏”已不再提起。
二殿后是三殿。三殿中间是过厅,过厅东侧是关公的寝殿,寝殿北侧有一个顶子床,关公头枕绣枕,身盖锦被,头东脚西身卧帏床。据说,关公卧室门槛下曾有一机械装置,有人进去,一脚迈进门槛踏上去,关公立马就会坐起来相迎。过厅西侧是关公的书房,关公面南而坐聚精会神地在阅读《春秋》。该殿外东侧小门旁的一间小房内当时还住有一位鹤发童颜的老道士。
不久前,我再次独游关林,进入该殿,发现殿内过厅两侧的隔墙没有了,关公的卧像被移至靠东墙的高台上去了,观《春秋》的坐像也被移至靠西墙的高台上了。
三殿后便是关冢,当时我和许多同学都曾登上高高的冢头四下眺望,伊洛平原、无限风光尽在眼底。
大庙东西两侧,从仪门到二殿各有一排厢房,这两排厢房当时都是教室和学生宿舍,或教师的办公室兼卧室。现为石刻艺术馆,里边放置的都是洛阳地区出土的各种墓葬碑刻和石雕艺术品。
东厢房的南端是钟楼,西厢房的南端是鼓楼。次年暑假的中招考试,我们洛阳地区700余名报考空军航校的考生,曾集中关林备考,在此吃住半月有余。我被分配住在鼓楼旁边那个教室,住了几天,我嫌那里住的人多,教室里太热,便和其他两位同学私自拿了席子,住进了鼓楼。当时鼓楼里并没有鼓,也没有其他的东西,就是一座空空的木板小阁楼。我们把席子铺到楼板上,白天坐在上面玩耍或复习功课,晚上就躺在楼板上睡觉。
还是说第一次夜宿关林的事吧!我们全校师生在庙内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我们便列队向龙门进发。龙门离关林很近,没走多久就到了。
来到龙门北口,我们先排成单行队,依次爬上龙门残桥西北方一个半山坳,参观龙门煤矿在那里开挖的一口矿井。这个矿井的位置应该就是后来的龙门石窟研究所所在地,现在那里是什么单位就不清楚了。
实际上,这个矿井当时并没有出煤,井上井下都没有看到有矿工干活,附近也没有看到有挖出来的煤。我们绕着井口转了一圈,扒着井口上的三角架,往井下看了看,黑咕隆咚的,什么也没有看到,我们就下山了。
下山后,队伍就解散了,大家自由活动。当时的龙门山就是洛阳城郊的一处荒山野岭,无人管理,当然也没有人卖票收钱啦!
我和几位同学首先来到已被炸毁的龙门桥下。据说,这座水泥桥是1932年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准备迁都洛阳时修的,蒋经国还把它命名为“中正桥”,1944年为了阻止日军侵占洛阳,又把它炸毁了。桥炸了,也没有阻止住日军占领洛阳。炸后只剩下四个圆柱形的水泥桥墩顶着一截桥面,孤零零的立在伊河西岸附近的河水中,现在已全无踪影。
站在桥下的河水里向东山望去,香山寺就在半山坡。
逛完香山寺,走进寺后的“蒋宋别墅”。历史老师曾给我们讲过,西安事变前蒋介石就是在这里度过他的50大寿的。此时这座别墅已是破败不堪,楼上楼下空空如也。
吸引我们眼球的倒是那些色彩斑斓的水磨石地板,我们这些乡下孩子那里见过这么好看的“石头”,出于好奇,有的同学就捡了几块被人砸下来的“五彩石”,装在自己的书包里,说要带回家去让家里人看看。于是,我也捡了几块带回家去,让家里的人看,都说很好看,没见过。
从香山寺下来,山脚下从南到北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泉水坑,泉水清澈见底,泉眼里汩汩地冒着水泡。大点的泉水坑小鱼小虾在水里游来游去,还有小螃蟹小蛤蟆在水里爬……
涉水过河来到西山下,青石条铺就的道路平平展展。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龙门煤矿的存在,这条路上经常有拉煤的大车经过,把路面弄得黑乎乎的。河面上稍有微风吹来,路面上便煤尘飞扬,很煞风景。
踏着青石板路自北向南走去,禹王池内温温的泉水哗哗的向外流淌,流过石板路面,汇入伊河。
万佛洞那些仅有寸高的小石佛密密麻麻,排列整齐,个个栩栩如生,看似“万佛一面”,实有“佛佛不同”之感。
南行来到一处山崖下,此处有一个稍斜的竖直“通天洞”。此洞自然形成,直通山顶,天光斜现。据说曾有真龙从洞中飞出,故称“龙门”。我曾跟随两位同学进入洞内,向上爬去。爬了一会,往上一看,犹如坐井观天。忽然想到“上山容易下山难”的成语,我害怕爬上去下不来,便没再往上爬。那两位同学爬没爬上去,爬上去后,怎么下来的,我就不知道了。
此洞两侧的崖壁上,北边刻有“郭公路”,南边刻有“方公路”六个大字,都是斗大的楷体字。据说这些字是清代满族人郭朝鼎和洛阳县知县方有光所刻。“通天洞”之名是我杜撰,有资料介绍说,每遇大雨天,就有雨水“澌流澌流”的从洞中流出,有人即以雨水流动的声音称其为“澌流溪”。经年累月,传来传去,“澌流”二字又被同音字“石牛”二字代替,成了“石牛溪”。
此洞现仍在,但洞口已被封闭,洞外有围栏,洞口也无说明牌,游客都是匆匆而过,无人知道这里曾有一个“通天洞”。
一路南行来到著名的奉先寺,这是一个露天开凿的大石窟。该石窟宏伟壮观,犹如一座没有屋顶的寺庙大殿。据说古时曾在石窟顶上建有木结构的屋檐,中间五间,两侧各有两间。因此,又称“奉先寺”为“九间房”。年深日久,木结构的屋檐早已荡然无存。现在游客们在佛像头部周围看到的那些方形孔洞,就是当年用来安装木制屋檐的支架的。
刚一登完奉先寺那高高的青石台阶,来到平台上,一抬头就看到有个同学正站在高高的卢舍那大佛的头顶上 ,在向下面招手。我们不禁惊讶,他是怎么上去的?胆子可真大呀!
后来听他说,是从石窟南侧那崎岖不平、荆棘丛生的一个斜坡爬上去的,先爬到大力士的头顶上,从大力士头顶后边的洞口钻进山洞,穿过山洞,再从卢舍那大佛头顶后边的洞口出来,登上卢舍那的头顶。是不是这样呢?无从考究。
我刚把视线从卢舍那的头顶收回,一转眼又看到几个同学在抱石窟北侧那个金刚大力士的脚脖子,便走了过去。几位同学轮流去抱,没有一人能抱住的。我也跃跃欲试的走上去一试,当然也没有抱住。现在,已不让游人随意去抱佛脚了,但仍能看出,千百年来,那个大力士的脚脖子已被游人抱的明光铮亮。
有人说,谁能抱住大佛的脚,谁就有福。有位同学说,看来咱们都是无福之人了!又有同学戏谑道:“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抱不住呀!哈哈!”
现在龙门石窟的所有洞窟和奉先寺的石佛都围上了围栏。奉先寺大佛头顶后的洞口也都已被封闭,南侧的斜坡也被封堵上了。
我们在龙门石窟风景区自由自在地游玩了一天,晚上又回到关林庙住宿。第三天一大早便背上行李离开关林,直奔洛阳城。
(此文2012年11月曾在本港发过)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1-1 18: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佩服老先生的好记性!
65年前的游历,如今还能娓娓道来,如同昨日重现。
沙发 2017-11-1 18:2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邙山闲云 发表于 2017-11-2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
(龙门对伊水)
龙门横嶂从地断:
伊水纵流自天來。
天造地设
板凳 2017-11-2 17:4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邙山闲云 发表于 2017-11-4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
       (龙门对伊水)
         (二)
       龙门阙峰迎巀薜;
       伊水中流俯潺湲。
        千秋画屏
地板 2017-11-4 16:36 评论 收起评论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1-4 17: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龙门联(二)中,上联最后两字,不认识。
有待先生做个注释,或略做指教。
5# 2017-11-4 17:5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邙山闲云 发表于 2017-11-5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
    (龙门对伊水)
      《三》
   巍巍龙门山,风光无限;
   悠悠伊水河,气象万千。
     壮丽山河
6# 2017-11-5 16:55 评论 收起评论
ll0 发表于 2017-11-5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巀嶭,读音jié niè,高峻貌;亦作 嶻嶭 ,山名。
7# 2017-11-5 18:3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邙山闲云 发表于 2017-11-6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1-4 17:51
学习了!
龙门联(二)中,上联最后两字,不认识。
有待先生做个注释,或略做指教。

      嶻嶭     
    [ jié niè ]
1.亦作“ 嶻嶭 ”。 山名。一名 嵯峩山 ,又名 慈峩山 。在今 陕西省 泾阳 、 三原 、 淳化 三县交界处。传说 黄帝 曾铸鼎于此。《汉书·地理志上》:“ 池阳 , 惠帝 四年置, 巀嶭山 在北。”巀,一本作“ 嶻 ”。 颜师古 注:“ 嶻嶭 ,即今俗呼 嵯峨山 是也。” 汉 扬雄 《长杨赋》:“左 太华 而右 襃斜 ,椓 嶻嶭 而为弋,紆 南山 以为罝。” 唐 陆龟蒙 《和古杉三十韵》:“恐是 夸娥 怒,教临 嶻嶭 衰。”
2.亦作“ 嶻嶭 ”。高峻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九嵕 巀嶭, 南山 峩峩。”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作“嶻嶭”。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嶻嶭,高峻貌也。” 宋 欧阳修 《和韩学士襄州闻喜亭置酒》诗:“嶻嶭高城 汉水 边,登临谁与共躋攀。”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剑石铭》:“铭曰:鍊质鸿濛,挺锋巀嶭,正一之气,勿壅勿遏。”
8# 2017-11-6 12:25 评论 收起评论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1-6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邙山闲云 发表于 2017-11-6 12:25
嶻嶭     
    [ jié niè ]
1.亦作“ 嶻嶭 ”。 山名。一名 嵯峩山 ,又名 慈峩山 。在今 陕西 ...

跟帖学习,多谢补充!
一般不怎么去龙门,每次去都很痛心。四百多年才凿成的华夏瑰宝,十万尊历经千年的佛像,至今断头缺腿惨不忍睹,竟然没有一尊完整的(或许有完整的,本人没看见)。
天灾乎?人祸乎?
如果追思龙门石窟被破坏的历史,必能洞见不忍直视的人性之恶,更有利于这个民族健步前进。
解说词中,赵忠祥一句“帝国主义盗割”,把不肖子孙们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
9# 2017-11-6 13:4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邙山闲云 发表于 2017-11-6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
     (龙门对伊水)
        《四》
    龙门洞开生云气;
    伊水中流曲无尽。
     绝妙风光
10# 2017-11-6 17:00 评论 收起评论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1-6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旧联以助兴:

伊水为酒 卢舍那滴酒不沾 惟待千年流水激雅兴 一举金樽
香山化梦 白乐天大梦未醒 只盼万丈高山唤诗情 再献新篇
                     横批:光风霁月
                                  2001年秋于龙门
注:
借龙门实景,嵌“流水高山”。
卢舍那枯坐千年等的是那个能尽兴畅饮的知音。非不喝酒,不到时候。
白乐天沉醉大睡只盼着故友重逢再次续写新诗。白园仙逝?那是误传!
11# 2017-11-6 17:3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邙山闲云 发表于 2017-11-7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
     (龙门对伊水)
       《五》
    卢舍那端坐龙门西山奉先寺,
    白乐天静卧伊水东岸琵琶峰。
      洞天福地
12# 2017-11-7 16:58 评论 收起评论
燃尽了的洛烟 发表于 2017-11-8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坐等楼主对联
13# 2017-11-8 16:5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邙山闲云 发表于 2017-11-8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
          (龙门对伊水)
             《六》
    北魏孝文帝始凿龙门石窟神龛,佛光普照;
    大唐白太傅开发伊水八节险滩,造福黎民。
      功在千秋
14# 2017-11-8 17:5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邙山闲云 发表于 2017-11-9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门禹王池》
·浣溪沙·
大禹治水开龙门,
禹王池水恒常温,
石笋亭亭立泉盆。
池水泉涌出石窍,
蛤蟆张嘴朝天喷,
跳珠飞沫乱纷纷。
15# 2017-11-9 16:54 评论 收起评论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1-9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数龙门风光好
芝麻开花节节高
16# 2017-11-9 17:1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邙山闲云 发表于 2017-12-15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卢舍那

  作者:余光中

  2014年端午节前夕,著名诗人余光中应邀参加中国(开封)宋韵端午诗会,随后赴郑州、洛阳等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中原诗歌文化之旅。在河图洛书发祥地,余光中流连忘返。博大精深的中原根文化令余光中深深陶醉。端午节当日,余光中游览了龙门石窟,在举世闻名的卢舍那大佛前,他对陪同的诗人屈金星讲:“我对洛阳龙门神往已久,卢舍那果然名不虚传!”回到台湾后,86岁的余光中激情难抑,创作了长诗《卢舍那》。这是余光中的创作生涯中,为数不多的一首长诗。本报首发,以飨读者。

  想当初江湖满地,鳞鳞蛟龙

  大禹疏洪,鬼斧神工

  把郁郁磊磊从中劈开

  让伊水自在向北面流来

  要等多少劫数啊岩壁

  才有幸雕磐作龛,刻骨成佛

  接受胡汉五体的罗拜

  想达摩东来,玄奘西征,一张地图

  摊成几千里丝路牵引

  才牵来多少队骆驼络绎

  驼铃摇醒中亚的岑寂

  蹄印纵横,一步一陷坑

  早被风沙一层层掩埋

  留下斑斑这龙门古迹

  上面是柏树林勃勃,天机不改

  下面斜行着地质露筋,远看

  像一片蜂房参差,近看

  有深有浅,各有各的玄秘

  只要有佛,那怕只高三厘米

  每一壁也自成一龛洞天

  两千多神龛供着十万尊佛像

  又似在户内,又似在露天

  都对着伊河粼粼,坐西

  朝东,其中有一龛与天相通

  洞里朝廷的气象,巍巍拱着

  一佛,二徒,二菩萨,二天王

  二金刚;至尊坐镇在中央

  左右贤徒是近身的弟子

  大弟子迦叶,肃穆苦行僧

  阿难多闻善记,廿五载随行

  仍然对称,左文殊,右普贤

  不乘青狮或白象,只能胁侍

  再左右依次是天王,力士

  夜叉佝偻在脚底,负重呻吟

  如此排场,两侧供奉着谁

  谁才配中间坐在主位

  除非卢舍那,佛陀的化身

  卢舍那,佛陀修炼成正果

  华严净满,光明乃能普照

  背负着圆光,火焰纹升腾

  只见他,宽额丰颊,螺髻高戴

  眼睑微垂着慈祥,目光

  隐隐,俯接信徒的仰望

  至于佛身,通肩的衣纹

  弧线疏疏若涟漪展圈

  双手已断于岁月,但手势

  引据之间,施无畏或与愿

  仍可想见。九尊石灰岩像

  卢舍那居中,崇逾十七米

  嵯峨相当四层的高楼

  文殊,普贤十三米,二徒,二天王

  二金刚,各为十米,俨如重臣

  侍帝王于朝廷,当旭辉

  自香山背后凌伊水照来

  奉先寺这一窟巨龛,坡半

  高据,横阔又纵深,拾长阶

  百级而更上,不胜其优势

  香客尚不及莲座,抱佛脚

  是妄想,攀佛膝更不能

  惟卢舍那的眼神将我们

  已摄住,那神秘的磁场

  降吧,再回神已莫能

  史家说,是唐咸亨三年

  高宗与武后乾坤共政

  起建龙门这浩大的工程

  多达二万贯是武后所捐

  原是她自己的脂粉钱

  这豪举不免引起了传说

  说匠师挥锤敲凿的法相

  难免暗传武后的风姿

  三年后,神工终毕于一龛

  耳长近二米,只算是常规

  但眉弯新月,杏眼修长

  几乎要入鬓,竟双倍于唇宽

  几令我忘记俯临吾身

  是佛陀的报身,而非才人

  妙手的雕师啊,雌雄同体

  竟叠合了天人于一瞬

  武则天姓武,性却近文,施政

  叵测,临朝却露出真性

  在龙门东山建寺落成

  率众臣方顶礼,忽嗅到

  芬芳袭人,为山多香葛

  名山为香山,并命众臣

  赋诗以志庆,先成者赏锦袍

  左史东方虬最先,即得袍

  领赏回席未定,宋之问

  继献所作,文采可观

  武则天读而悦之,即刻

  夺回东方虬手中锦袍

  改赐了次交的宋之问

  千五百年前,如此奇女子

  自为天下所不容,政体

  伦理,都被她一扫而开

  徐敬业兵起,骆宾王草檄

  理直气壮,数尽了她的罪名

  道观,佛堂,后宫,前殿

  才人,昭仪,皇后,周帝

  任由她出入,来去

  龙子龙孙,任由她废立

  男女之大防,任由她取舍

  欲断唐祚,却尊李耳为真经

  杀人不怯,却自命弥勒降世

  天纵聪明,兼容这许多矛盾

  十恶不赦,偏如此爱才知人

  能诗能文,遗作竟不传后

  惊世骇俗,遗容竟托佛相

  而不朽。可惜我来迟了

  迟来了足足十五个世纪

  啊不,与此人同朝共代

  未必能避灾:哀哉!善哉!

  但隔着时光如伊水迢迢

  伊水不回头而青山长在

  功过且归历史,名胜等待远客

  象教自能推佛法,色空何曾空

  都说大乘西来,此乃东方美

  之典型,想起了米罗女神

  同样可惜都缺了双臂

  别具不完美之美,想起

  蒙娜丽莎,不知要瞒些什么

  笑意盈盈神秘到现今

  想起菩萨来中土,空净之中

  常含着一涟笑意,解严了

  眼神与唇态,像难以捉摸

  (佛曰不可说)的倒影

  偶然,历史也会眨一眨眼睛

  难说究竟是有意或无心
17# 2017-12-15 18:5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邙山闲云 发表于 2017-12-22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游龙门》
     (宋)邵雍
    江天无少异,
    幽鸟下晴沙。
   洛去山形断,
   川回渡日斜。
   龛岩千万穴,
   店舍两三家。
   清景四时好,
   都城况不赊。
18# 2017-12-22 11:20 评论 收起评论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7-12-22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邙山闲云 发表于 2017-12-15 18:50
 卢舍那

  作者:余光中

这是余光中2014年来洛阳参加龙门诗会所作,是也他最长的一首诗。
卢舍那,觉性圆满,慧光普照,比维纳斯更为东方人所瞩目。
上周日一天忙碌,到家后特累。为解乏,就放声诵读该诗以转移困乏。诗很疙瘩,不宜朗诵,但硬着头皮读完了。
晚上梦游,跨千山万水,遇奇妙景观。有意无意之间,历史眨了眨眼睛。
致谢先生援引此诗!
19# 2017-12-22 11:3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邙山闲云 发表于 2017-12-22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余先生的这首诗读起来确实是拗口。
我也是硬着头皮看了一遍。
20# 2017-12-22 17:3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邙山闲云 发表于 2018-1-11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山》
   (明)王守仁
  寻山到山寺,
  得意却忘山。
  岩树坐来静,
  壁发春自闲。
  楼台星斗上,
  钟磐翠微间。
  顿息尘寰念,
  清溪踏月还。
21# 2018-1-11 18:11 评论 收起评论
涛声微蓝 发表于 2018-1-17 20: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018-1-17 20:03 评论 收起评论
涛声微蓝 发表于 2018-1-17 20: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3# 2018-1-17 20:04 评论 收起评论
风动浮云 发表于 2018-1-25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个赞
24# 2018-1-25 10:25 评论 收起评论
肖肖 发表于 2018-2-5 19: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精华的莫过于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了
25# 2018-2-5 19:27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