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250】甄庄之庄----一个普通村庄的魏晋洛阳史

2017-10-28 17:19 50090人阅读 43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250】甄庄之庄----一个普通村庄的魏晋洛阳史

[复制链接]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甄庄,源自一个美丽的传说。
    东汉末年,诸侯混战,天下大乱。袁绍的儿媳甄妃躲避战乱,藏身于洛河边(此洛河为伊洛两河在佃庄汇流后之伊洛河)的小村庄,与曹植邂逅并发生了一系列动人故事。几年后曹植在此写下千古名篇《感甄赋》(后被魏明帝曹睿更名为《洛神赋》),洛河边的那个小村庄便由此改称“甄庄”。
    在此之前,这里有东汉的制陶衙署“甄官署”,还有宫女怀揣传国玉玺投井自尽的“甄官井”。
    本周星期六文化论坛刘彦卿老师为大家讲述了甄庄的故事, 甄庄之庄----一个普通村庄的魏晋洛阳史,伐木工老师主持。

01.jpg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668612533.jpg
沙发 2017-10-28 17:2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02.jpg
板凳 2017-10-28 17:2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03.jpg
地板 2017-10-28 17:2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04.jpg
5# 2017-10-28 17:2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05.jpg
6# 2017-10-28 17:2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06.jpg
7# 2017-10-28 17:2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07.jpg
8# 2017-10-28 17:2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甄庄与甄官井
                 1.甄官井渊源
       ◆甄官井位置
       魏晋时期洛阳有三眼古井:四眼井、向秀井、甄官井,甄官井位于城东南八里。
       ◆百度、搜狗、百度汉语词典等搜索工具,均可搜出“甄官井”词条
        甄官井,古迹名。亦省作“甄井”,在河南洛阳东南。汉末董卓专朝政,自洛阳徙都西入关,焚烧宫阙。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孙坚进兵入洛,扫除宗庙,坚军城南甄官井上突现异光,令人入井,探得汉传国玺。
       ◆甄官井与甄姓
       据《华夏姓氏趣谈》,甄姓源自制陶艺人。舜帝时期,有一制陶艺人来到黄河边的东夷部落帮助当地人烧陶,在舜的指导下,夷人陶艺迅速提高,为著名的陶器产区。
941815849.jpg
9# 2017-10-28 17:25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早的甄姓人甄通
        甄通,本姓陈,舜的五十四代孙,陈胡公满的25代孙,生于河南淮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灭陈,对陈愍公之后裔加以迫害。陈通不忍受迫害,于前370年离淮,投奔洛邑周烈王姬喜。烈王知其为虞舜圣君后裔,甚为高兴。封通为周廷朝官,主持陶甄政务。赐以甄姓,从此甄姓因皇王敕封而入正统并传承至今。这是甄氏称谓正式见诸于史的最早记载(见《姓源》《畿辅通志》)。甄通在洛邑居官甚久,其族人相继从淮迁至,成为河南甄氏望族。
        ◆制陶与甄官井
        甄官井原为土井,后改为陶砖砌券,汉时改成八角琉璃瓷砖砌券。深三丈余,井水清冽甘美,旱不干涸,涝不漫溢,素有“观音宝瓶”之称。      
        ◆求教于大师
        甄乃会意之字,由“西”“土”“瓦”构成。洛阳处与西戎交界之陲,古称西方落日之处。虞舜圣君帝曾在此率子孙臣民取土作瓦,形成自己的甄氏族群。后人将三字合一,使甄氏族群有了自己的姓氏标徽。
1011762566.jpg
10# 2017-10-28 17:2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甄官井始建年代、所处位置的不同说法
        其一,传说舜帝为陶器方便而在黄河与洛水交汇处选址掘井。
        其二,甄通在战国后期在陶甄署内掘置,为官署专用。考虑到东周洛阳王城与东汉洛阳城相距较远(尽管有成周城),此甄官井与东汉“洛阳城南之甄官井”不应是同一眼井。可见历史上的甄官井应不止一处。
        ◆汉甄官井具体位置
        除“城东南八里”说外,河南嵩山甄氏文化研究会认为,汉甄官井位于洛阳城东建章殿前,“洛水于井前萦绕而过,山水秀丽,古风犹存。”
        此说可疑之处:一是在汉魏时期,洛阳城南宫有22个殿,北宫有15个殿,唯独没建章殿;二是汉魏时期,洛河位于洛阳城南,不可能“洛水于井前萦绕而过”。
1044911728.jpg
11# 2017-10-28 17:2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甄官井是甄氏家族的图腾
        当年的甄官井畔即现今偃师甄庄村。以此为肇始,经两千多年的繁衍,现甄氏后裔已遍布全国18个省份,形成了河南郡和中山郡(汉高帝时设置,治所在卢奴,即河北正定)两个郡望,全国的甄庄村有116个。洛阳有两个,另一在宜阳城关.
        官井,在偃师甄庄村乃至整个洛阳被关注者不多,但在洛阳之外却很著名,不乏有甄姓文化及甄官井研究者,对全国各地甄氏来说,甄官井是其家族的图腾。
1165577499.jpg
12# 2017-10-28 17:3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2.甄官井与甄官署
        ◆甄官署沿革
        甄官署自汉代始设,其职能为掌烧制砖瓦、陶器,雕制石人、石兽、碾硙等物,设前、后、中三甄官各丞一人,并历代沿袭。至南北朝时,政府设立烧制陶瓷的机构,宋、齐有东、西陶官瓦署督、令各一人,以司其事,甄官又别领石窟丞。当时在关中和洛阳烧制的“关中窑”和“洛京陶”,甚为著名。隋时甄官署属太府寺,有令、丞二人,正九品下,后改属将作。
        唐宋时,与“官”字有关的机构“太官令”和“甄官署”。前者专管皇帝饮食,后者由中央政府门下省所辖,既负责供应宫廷用瓷,又承担皇帝赐给大臣丧葬用的明器。有令1人、丞2人、府5人、史10人、监作4人、典事18人,依照离世官员的职位大小等级,安排陪葬品。凡石作之类,有石磬、石人、石兽、石柱、碑碣、碾磴,出有方土,用有物宜。凡砖瓦之作,瓶缶之器,大小高下,各有程准。凡丧葬则供其明器之属,三品以上九十事,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已上四十事。当圹、当野、祖明、地轴、〈革延〉马、偶人。其高各一尺;其余音声队与僮仆之属,威仪、服玩,各视生之品秩所有,以瓦、木为之,其长率七寸。百工、就谷、库谷、斜谷、太阴、伊阳监:监各一人,正七品下;副监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正八品上。
        金代在尚书工部下设官窑机构,即“甄官署”,并有“令,从六品。丞,从七品。直长,正八品。”各级官员,专门执掌宫廷官府雕凿石器、烧制陶瓷等事。
13# 2017-10-28 17:3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甄官署遗址
        1987年在偃师西罗洼村发现一大型汉代砖瓦窑遗址,面积约3平方公里。当时勘探的3000平米范围内就发现了十余座古窑址,并出土有带有“南甄官瓦”戳记的板瓦残片。专家认为很可能是汉甄官署遗址。孙坚得汉国玺应在这一带。
东汉时洛阳城得到大规模扩建,皇宫分南北两宫,相隔一里,占据城内南北中心位置。永平三年(60)明帝修建北宫,历时六年。主殿为东西长37丈多(约百米)的德阳殿。德阳殿和殿前的朱雀等门阙,巍峨峻峭,高耸入云,在40多里外的偃师就可以望见。所以梁鸿《五噫歌》中感慨:陟彼北邙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大兴土木时期,甄官署就显得特别重要。
       更早时在孟津翟泉村,曾出土一方汉魏时《魏故横野将军甄官主簿宁(懋)君墓志》,也可佐证甄庄之“甄”,确为古代制陶管理衙署设置于此的地名遗留。另外在河北定窑遗址也曾发现有晚唐、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定窑瓷器上有“甄官署”款识。
14# 2017-10-28 17:3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3.甄官井闻名于孙坚
      ◆孙坚得宝甄官井
      从甄通凿井始,甄官井已有2000余年历史,但直到汉末孙坚才使其再度扬名。
      相传东汉初平二年(181),孙坚北伐董卓,屯军洛阳城东南甄官署,忽见一道豪光冲起,凝成五色,凝神细视,发现光自古井发出,当下饬令军士入井,得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玉玺。孙坚大喜过望,当即携玺还营,回江东创建吴国。
      另有观点认为,汉末甄官井已成枯井。玉玺投井是为藏匿而有意为之,并不是宫女为国殉情。这些井是作为储藏用的旱井。韩寿墓表、于右任从洛阳买的《熹平石经》450字残石,均藏于枯井。
08.jpg
15# 2017-10-28 17:35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坚何故大喜过望
       东汉流行谶纬无疑,孙坚看到甄官井的第一眼,就认为这是“坚井”。
       因为在古汉语中,甄字不读“zhen,而是读“jian”。所以“甄(jian)官井”不就是我“坚”家之井吗?在甄官井里打捞出传国玉玺,不就是上天送给我孙坚的“受命之符”吗?
       那么“甄”字又怎么由“坚”变读为“真”音呢?因为孙权229年称帝后,尊其父孙坚为武烈皇帝,江右诸儒遂避坚讳,因其声相近乃读为真,就读“坚”为“真”,与“坚”同音的“甄”也读作“真”。但洛阳甄庄村,当时属曹魏所辖,且是京畿之地,对东吴的避讳就不那么当真,“甄”字既不读“jian,也不读“zhen”,而是读“zhan”。   
16# 2017-10-28 17:3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4.从甄官井到刘家井
      ◆现存的两处古井
     甄庄地下水资源极其丰富,自古水井众多。自从自来水普及后,水井渐被废弃。现仅存两眼古井:刘家井和文家井,均紧邻伊河大堤。相传是明洪武年间甄庄刘姓始祖刘谭自洪洞县移民偃邑落户时开挖。当时为节省成本,在一废弃的老井遗址上凿挖。后村庄人口增加,文姓在甄庄落户后,形成文家疙瘩(甄庄村过去有“十八疙瘩”之称),在刘家井东北百余米处再凿一井。
09.jpg
     
17# 2017-10-28 17:4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甄官井
     两眼古井有多古,谁也说不清楚。但村里人都说,自来水普及后村中几十眼井都被填埋了,而这两眼古井却谁也不敢去碰。村中老人介绍上世纪六十年代,刘家疙瘩村民清明节淘井时,曾从井中挖出一块汉砖,此砖至今仍在。
如果要在甄庄村范围内探寻东汉甄官井遗址,不知这块汉砖可否算作一物证。
10.jpg
18# 2017-10-28 17:4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甄庄与甄妃
               1.洛阳是甄妃心中的圣地
       ◆洛阳为甄氏先祖陶甄圣地
       甄氏总人口43.1万人,占全国0.027%,在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230位,以中山、辽东为郡望。海外4万多人。全国乃至海外所有甄氏后裔,均把洛阳视为甄氏先祖陶甄圣地。其标志性建筑便是甄氏先祖在此所建的甄官井。
      史料记载,舜君在甄官井西南负黍城迁建都城,在甄官井东南封崇高山为嵩山,五年一祭祀。同时在陈留一带,指导子孙臣民制陶作瓦,为甄姓氏族发源与发祥奠定了厚重的基业。洛阳是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甄氏获得敕封之姓的圣地。洛阳汉魏故城东南的甄官井,有着极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这眼刻有甄姓印记的甄官井,是上古甄氏先祖曾在嵩山洛阳黄河之滨制陶作瓦并因以为氏之辉煌历史的唯一见证。正是托了甄官井以土德王、水清流长的福,甄家方才在十三朝古都洛阳龙乘祥云而起,铸造甄家的千古辉煌。正是甄官井的所在地洛阳,成就了甄氏的一帝三后、三京守、九大圣贤、二十四将侯。所以甄官井就成为全国甄氏家族得姓定音的图腾圣典。
1213406577.jpg
19# 2017-10-28 17:4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甄妃与甄庄
        就在孙坚在洛阳东南甄官井中获得传国玉玺的两年后,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诞生了一位貌若天仙的女婴,这便是后来被誉为“洛神”的甄妃,是甄氏历史上出现的“三后”之一。
       有关偃师甄庄村名的来历,民间还有一个说法,说是在东汉末年住在邺城的甄妃,有一次在躲避战乱时来到洛阳甄庄,在洛河边与曹植邂逅,两人一见钟情。不久,曹丕带兵攻下邺城,甄妃成了曹军的俘虏,并被曹丕占有。几年后,曹植自封地到京城觐见皇兄,路过甄庄,得知甄妃已经被害,心痛不已,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名赋《洛神赋》。于是,甄妃与曹植邂逅的那个村庄就更名为甄庄。
11.jpg
20# 2017-10-28 17:4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甄妃为何要往甄庄跑
        尽管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洛神赋》写于甄庄,但甄妃对洛阳的向往却是真实的,甄妃到过甄庄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因为河南甄氏和中山甄氏二望,是整个中国甄姓氏族史上最为荣耀的两个甄氏名门望族。由甄通于东周洛阳为周官,促成了河南一望的诞生。继而甄通的北迁后裔于秦汉时又在中山推出一望。可以说二望一本二枝,本末同根;一藤两蔓,瓜瓞相依。也就是说,同根同祖的血缘关系将河南中山二望联结在一起而血浓于水,密不可分。同时,二望的名人归属也随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密不可分。
        因此,甄妃不管是祭祖也好,朝圣也罢,肯定绕不过洛阳。而到了洛阳,首先祭拜的自然是甄官井。
12.jpg
21# 2017-10-28 17:4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2.曹植的《洛神赋》
      ◆甄妃与洛阳仅一面之交
      东汉建安年间,战乱之中,甄妃避难躲进洛阳南郊洛河边的一个不知名小村庄。并在此邂逅了曹植。曹植将她藏于河边一小庙内(洛神庙),但几天后便被其兄发现,曹丕以红颜误国为名,遂心生杀意。曹植赶紧给甄妃送去一匹白马,助其逃返邺城。不久曹丕便带兵攻破邺城,俘获甄妃,顿生霸占之心。嫁给曹丕后,甄妃总想去一趟洛阳,尽管她有很多去洛阳的机会,但却总是阴差阳错,终究未能再踏上洛阳一步。
     ◆写作背景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13.jpg
22# 2017-10-28 17:4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3.河洛地区的5座洛神庙
      ◆洛阳洛神庙
      修于远古,明清后洛神庙俗称洛川奶奶庙或宓妃庙。19445月被日寇的炮火摧毁。
      ◆巩义洛神庙
      位于回郭镇刘村,修建于北宋,清乾隆五十五年重修。现今比较破落,村里只有上岁数的老人才知道这事。
      ◆洛宁洛神庙
      位于洛宁县长水镇洛出书处,庙内有洛神之像,供洛神之位。
      ◆偃师曲家寨洛神庙
      修建时间不详,现已不存。
      ◆偃师甄庄洛神庙
     修建时间不详,现已不存。相传为甄妃当年藏身之处。
14.jpg
23# 2017-10-28 17:4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甄庄与甄园
               1.曹睿甄庄建甄园
       ◆母子情深       由于魏明帝身世曲折坎坷,使他对生母甄妃分外倚重、分外孝敬,把母爱看得特别重要。据《魏末传》,曹叡幼时随父在万安山狩猎,见到母子两鹿。曹丕张弓射杀了鹿母,命曹叡射子鹿,曹叡不忍下手,向父哀求,恳请父亲放了子鹿,说完哭泣不已。曹丕为其善良和爱心所感动,遂立其为太子。
        ◆大兴土木     可能是前半生过于坎坷,即位后的曹睿开始放任自己,奢淫过度,大修洛阳宫室。除了在宫城大兴土木外,还大肆封赏甄氏家族。先是为甄后追加谥号,修建寝庙,后追封甄后之父甄逸为侯,其孙甄像袭位,擢升为虎贲中郎将、散骑常侍。下诏在洛阳营建甄氏祖庙。
24# 2017-10-28 17:4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建甄园
        甄像去世后,谥号为魏昌县贞侯,其子甄畅袭位。曹叡任畅为射声校尉,加散骑常侍,不久还特意为甄畅在城南修大宅第——甄园。
       ◆甄园与渭阳里
       建园期间帝多次察看,并传令园后为甄像之母建观庙。命大臣为园外的里巷起名,最终命名为“渭阳里”。甄园落成之日,魏明帝亲自前往参加落成典礼。
       《世说新语·言语》言,甄园系魏明帝为其外祖母所建。此说有误。
        “渭阳里”之“渭阳”,指渭水之北,典出《诗经·秦风·渭阳》:“送我舅氏,曰至渭阳。”此诗据说是秦康公罃为太子时,在渭河北岸送别舅舅晋公子重耳而作,后人以“渭阳”表示外甥对舅舅的情谊。又《诗序》中说,当时康公母亲已去世,“我见舅氏,如母存焉”。因此,此典多用于母亲去世后
1437691119.jpg
25# 2017-10-28 17:5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甄园位置
       明帝在此为甄畅修建甄园,为甄像之母塑像建庙,除了意在寄托自己对母亲甄妃的思念之外,还说明他对甄官井一带的地理景观情有独钟。
       洛阳城南的甄园,距离甄官井不远,应在今甄庄一带。此处时为汉魏皇家的礼制建筑区,如灵台、明堂、辟雍和太学等等。在礼制建筑区外围的东南方,则是东汉帝陵的南兆域,分布着汉明帝刘庄的显节陵、汉章帝刘炟的敬陵、汉和帝刘肇的慎陵、汉殇帝刘隆的康陵、汉质帝刘瓒的静陵和汉桓帝刘志的宣陵6座帝陵。也许是曹叡对万安山下与父狩猎的印象过于深刻,在为甄园落成不久,他就把自己的墓地选定在东汉皇陵南兆域之侧。由于生母死于邺城,葬于邺城,自己无法陪伴,那就在自己陵墓的北侧——甄园之后园,塑一舅母之像,“送我舅氏,曰至渭阳”,聊解思母之情。
15.jpg
26# 2017-10-28 17:5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16.jpg
27# 2017-10-28 17:5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17.jpg
28# 2017-10-28 17:5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18.jpg
29# 2017-10-28 17:5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19.jpg
30# 2017-10-28 17:5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20.jpg
31# 2017-10-28 17:5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32# 2017-10-28 17:5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22.jpg
33# 2017-10-28 17:55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23.jpg
34# 2017-10-28 17:55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4月伊滨区成立时,翟镇与之擦肩而过,幸免于难。因为在我看来,城市化的钢筋水泥森林,首先扼杀的就是诗意的田野和闲适的心情。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快得已让人难以忍受,快得已使我们丧失了慢的能力,而不得不付出一些惨痛代价。盲目追求GDP,本末倒置地追赶现代化,不计后果地求大攀洋,使得整个社会到处充斥着浮躁和焦虑。人们为此开始“逆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怀旧,开始思考起生命的真正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有了一种强烈的冲动,要为自己的心灵找一块栖息地。总是幻想着约几个朋友,回到甄庄,在莺飞草长的河滩,看看飞鸟,听听水流,读一读古诗。
想起甄庄,总是不由地想起苏东坡的黄州突围,想起王徽之的雪夜访戴,想起从甄庄村走出去的大诗人文晓村。一时让我潸然泪下。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35# 2017-10-28 17:5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甄庄这块巴掌大的地方,不论是夜半观景,还是看月,还是赏雪,摒弃一切外物,安静下来,就能发现出美来,就能感知从古流传而来的闲适风致。就像荷塘边看月色的朱自清那样,“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便是甄庄之庄。这种本色当下不知能否被人发现、被人认同。
1833399652.jpg
36# 2017-10-28 17:5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8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刘彦卿老师的精彩讲解!
感谢论坛的精心组织!
感谢义工的辛勤付出!
感谢千山矿业提供场地!
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谢谢大家!
37# 2017-10-28 17:57 评论 收起评论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28 18: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最有文化底韵的村庄。
38# 2017-10-28 18:43 评论 收起评论
大平@ 发表于 2017-10-28 18: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头发帖好快!
39# 2017-10-28 18:48 评论 收起评论
大平@ 发表于 2017-10-28 18: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象老师倾情解读,赞一个!
40# 2017-10-28 18:53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