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多少秘密?

2024-07-23 10:12 59891人阅读 73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发新帖

[今日洛阳] 红楼梦里有多少秘密?

[复制链接]
小叶儿 发表于 2024-7-31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7-30 18:14
还记得红楼一众人吃鹿肉写诗吗?

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

被小说光环掩盖的大诗人
41# 2024-7-31 07:5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7-31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宝玉给以后薛宝钗住的蘅芜苑题的匾额是蘅芷清芬,对联各种版本不同,有两个,争执很多,我这一深入了解,又大吃一惊,原来有这个含义呢。
第一版:吟成荳蔻犹艳,睡足酴醾梦也香。
第二版:吟成荳蔻犹艳,睡足酴醾梦也香。
就这一个字的差异吗?是的。你认为哪个对呢?
我对此很疑惑,上网搜索发现了一篇文章,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通过这篇文章,细了解了背后的主题后,连带着把林黛玉住的潇湘馆的匾额和对联的深意才搞清楚。我把网上的文章贴出来,奇文共欣赏。

“吟成豆蔻诗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是贾宝玉为大观园中的蘅芜苑即后来薛宝钗的居处题写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的艺术水平相当高,遗憾的是,关于这副对联的上联是“吟成豆蔻诗犹艳”还是“吟成豆蔻才尤艳”,各个版本上存在着异文。这处异文非常关键,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仿建蘅芜苑


学术界对此分歧也非常大,当前占据主流地位的校勘文本多采用“才犹艳”。这或许是目前红学研究中的一大误判。所以,考证“吟成豆蔻诗犹艳”的版本承继关系进而深入认识前人的艺术鉴赏水平和文本取舍态度,对我们今天来重新认识蘅芜苑对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在学界公认的文本内容最可靠的甲戌本《石头记》上,没有这一回文字,这太遗憾了。


在己卯本、蒙古王府本、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后文简称戚宁本)、杨继振藏本《红楼梦》、舒元炜序本《红楼梦》等这几个本子中,这副对联的内容是“吟成豆蔻才尤艳 睡足荼蘼梦也香”;庚辰本《石头记》上,这副对联的上联原本也是“吟成豆蔻才尤艳”,但“才”字又被人改为“诗”字,目前尚不能确切知道为何人所改;在甲辰本《红楼梦》、戚序有正书局本《石头记》(简称戚序有正本)和程高本上,该对联上联皆为“吟成豆蔻诗犹艳”。


从文理和文法看,该幅对联的原本内容应当是“吟成豆蔻诗犹艳 睡足荼蘼梦也香”。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论证可参见《玉石分明:红楼梦文本辨》一书中收录的《蘅芜苑对联探究——“才犹艳”抑或是“诗犹艳”》一文,此处不多展开。


《玉石分明:红楼梦文本辨》,石问之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22年8月版。


这副对联使用的是通感的修辞格,其大致意思是:在充满豆蔻、荼蘼等各种奇花异卉的蘅芜苑中,作一首豆蔻诗,就仿佛觉得这首诗真的有了犹如豆蔻般艳丽的色彩;美美地睡上一觉,连做梦似乎都有了荼蘼般的芳香。


贾政当即指出这副对联是套用了前人所作的“书成蕉叶文犹绿”句式,也有学者考证出,在《时古对类》中确有“书成蕉叶文犹绿 吟到梅花句也香”对联。而“才犹艳”的“才”字只能用于指人,用在此处与该对联的题额和下联内容皆不匹配,与同回中其它对联的创作风格也不匹配,如沁芳亭对联、潇湘馆对联等。应属于早期传抄过程中讹误。


不过,这一讹误的发生原因尚需要进一步探索。本人曾在《红楼梦诗词曲赋对联中的讹误》一文中提出一种可能的讹误路径:“诗”先被讹认成“材”,继而被修改为“才”,“材”与“才”古代常可通用。(详见《光明日报》国学版,2020年9月26日)。


《红楼梦诗词曲赋对联中的讹误》


在目前采用“吟成豆蔻诗犹艳”的甲辰本、戚序有正书局本和程高本这三个版本中,程高本的底本与甲辰本是同源近支关系,这一点已为学界所公认,既然甲辰本上是“吟成豆蔻诗犹艳”,则程高本的“吟成豆蔻诗犹艳”来自其底本无疑。


可以这样说,在甲辰一系的版本中,蘅芜苑对联的上句应该都是“吟成豆蔻诗犹艳”。而最令人疑惑难解的是戚序有正书局本此处文字的来源。在目前的脂评本系统中,戚序有正本与蒙府本是同源的,而蒙府本此处文字亦作“吟成豆蔻才尤艳”;广义的戚序本不仅包括戚序有正书局本,还包括戚宁本和张开模藏本(也称为戚张本、戚沪本),而戚宁本此处亦是“吟成豆蔻才尤艳”。这样一来,戚序有正书局本“吟成豆蔻诗犹艳”的来源问题就成了一个待解之谜。


《南京图书馆藏戚蓼生序本石头记》


至于戚序有正本、戚宁本和张开模藏本三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已知的是张开模藏本是戚序有正本的底本,遗憾的是目前仅剩四十回了;至于戚宁本与戚序有正本和张开模藏本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未得出确切可信的结论来。


因此,要解开戚序有正本上的“吟成豆蔻诗犹艳”来源迷题,还得从张开模藏本入手。张开模藏本的真身固然很难得见,不过好在有影印本。


最近拜托国内的学友李南俊先生帮助提供了一张关于这副对联的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张开模藏本影印本的图片。通过观察图片,可以初步判断戚序有正书局本上的“吟成豆蔻诗犹艳”的“诗”字是当年有正书局出版《石头记》时的贴改文字。


张开模藏本中,在“诗”字右侧原本很粗的黑色界线突然变得细小,而且变细的部分不多不少,刚好就是与诗字相对应的高度。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疑似是因为“诗”字是有正书局当初贴补上去的文字,不仅覆盖了底本本来的文字,而且也覆盖了一部分原来的界线。


张开模藏本影印本


除了这个关键证据外,还有两个辅助性因素也值得考虑:


第一个辅助性因素,“诗”字的底色隐隐约约泛黄,而且是孤立的一块黄色,与周边有肉眼可分辨的色差,其上下左右四个字的底色都比较白。尽管图片中也有其它地方色彩泛黄的地方,但都是成片泛黄,而不是孤立的一小块黄色。


第二个辅助性因素,“诗”字与下面的“猶”挤到了一起。这大概也是贴改“诗”字的时候贴得有点过于靠下的原因导致的。


综合上述三方面因素,再结合与戚序有正本同源的蒙府本和戚宁本的“才犹艳”,可初步推知戚序有正本上的“诗犹艳”异文是当年有正书局自己贴改的结果。


为了稳妥起见,本人又专门拜托《红楼梦》版本专家任晓辉老师帮忙核实,任老师当年曾随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前往上海目验过戚沪本。任老师反馈的意见是:有正本“诗”字确实应为贴改。


《张开模藏戚蓼生序本石头记》


那么,当年有正书局是依据什么版本而贴改成“诗犹艳”的呢?应该正是程高本。


有正书局是在1911-1912年以张开模藏本为底本石印出版的戚序有正本,今天我们知道的甲戌本、庚辰本等版本被发现的历史都更晚一些,而甲辰本被带入公众视野则更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事情了。所以,在当时能轻易得到的版本主要就是程高本。


这一点在戚序有正本上体现得非常明显。戚序有正本上有不少有正书局老板狄葆贤自己撰写的眉批,其主要的批语内容都是把戚序本文字(眉批称之为“原本”)与程高本(眉批称之为“今本”)文字进行比较,以便用来凸显戚序有正本的文字全面优于程高本。


《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


这里举一个第一回中的戚序有正本眉批的例子,供读者朋友感受一下:


今本绛珠仙草常说“我无此水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云云,而上面并无神瑛下世字样,向读至此,甚以为怪,绛珠所谓“我也同去走一遭”所同者为何人,殊不可解。今读“原本”乃知“今本”将“近日神瑛使者凡心偶炽”一段无端删去,遂至文理不通如此,不能不叹“原本”之佳矣。


有正书局当年出版戚序本,毫无疑问是一种商业行为,其针对的竞品就是程高本。这一点从当年有正书局在《小说时报》刊登商业广告的行为和措辞中也很容易判断出来。既然戚序有正本是把程高本作为比较对象和竞争对象,那么合理的推论就是它上面的“诗犹艳”应该就是从程高本而来。


这样的话,“吟成豆蔻诗犹艳”的版本承继关系就比较清楚了:现存各脂评本中,甲辰本是唯一的本来就使用“吟成豆蔻诗犹艳”的;程高本此处文字则是从其甲辰一系的底本中承继而来的;而戚序有正本此处文字又承继的是程高本的文字。至于庚辰本上将“才犹艳”改为“诗犹艳”之改笔,究竟出自何人之手,以及其究竟依据什么版本而改,目前尚不得而知。


甲辰本《红楼梦》影印本


脂评本中只有甲辰一系为“吟成豆蔻诗犹艳”,而且甲辰本上的改动文字确实较多,所以可以预期,必然会有一些研究者会以此为理由拒绝接受“吟成豆蔻诗犹艳”。其实这是机械主义的版本观,这种版本观对版本校勘工作非常有害。


我们判断不同版本异文优劣的根本标准是基于文字本身的规范性、合理性和艺术性。我们不能因为某个版本总体可靠度比较高就认为其所有的地方都是好的,即便是公认最可靠的甲戌本,它里面照样有很多讹误的文字、遗漏的文字以及被修改错了的文字;同样地,我们也不能因为某个版本整体可靠度略低些,就认为其所有的异文都是差的。


拿甲辰本来说,虽然就版本整体来说可靠性略差一些,但学界也承认其中有一些属于其独有且非常好的异文。我们自身的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能力越强,我们就越有可能摆脱机械的版本观念束缚,从而更加接近或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状态。


狄葆贤


有正书局的老板狄葆贤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文字校勘工作的榜样。他虽将戚序本视为《红楼梦》的“原本”而大加赞美,而对当时流行的程高本中诸多与戚序本不同之处常给予否定性评价,但对于程高本上的个别优异文字,却也加以采纳。这是文字校勘工作该有的立场和态度,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42# 2024-7-31 19:4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7-31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钗吃螃蟹时写的一首诗,真是讽刺佳作。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
43# 2024-7-31 20:0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7-31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不仅人名有谐音可钩沉,地名亦如是。
1、大荒山无稽崖:荒谬无稽。
2、青埂峰:情根。
3、十里街:势利。
4、仁清巷:人情。
5、葫芦庙:糊涂。
6、潇湘馆:消香馆,黛玉居处。
7、蘅芜院:恨无缘,宝钗居处。
8、怡红院:遗红怨,宝玉居处。
9、湖州:胡诌。贾雨村诞生地。

44# 2024-7-31 21:25 评论 收起评论
一溪云 发表于 2024-8-1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7-31 19:44
贾宝玉给以后薛宝钗住的蘅芜苑题的匾额是蘅芷清芬,对联各种版本不同,有两个,争执很多,我这一深入了解 ...

跟着老师一起感悟传统经典文化的无穷魅力!
45# 2024-8-1 11:17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4-8-1 12:54
评论
客气,大家一起来学习,更有趣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8-1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翻阅《红楼梦》最后一章,忽然悟到了一点,发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贾宝玉的大丫头最后嫁给了蒋玉菡,仔细一想,这个点有些缘分可以探赜索隐出来。
袭人,姓花,出生日期与林黛玉一样都是二月十二日,就是花神节那一天。姓花,又出生于花神节那一天,这两个放在一起,给人一个很大的联想:花袭人是不是林黛玉的替身呢?再看名字,袭有因袭、继承的意思,“花袭人”难道是“花神传承之人”?
再看蒋玉菡这个名字,“蒋玉菡”难道不是“将玉含”,将宝玉蕴含于身之人?那么,蒋玉菡就是宝玉的替身啊。
把蒋玉菡和花袭人放在一起,就大大令人惊叹了。贾宝玉的魂魄被一僧一道招引回上天去了,贾宝玉的俗身呢,就是蒋玉菡承袭了。花神林黛玉香消玉殒了,花袭人因袭了,也是林黛玉的肉体替身。蒋玉菡和花袭人的结合,就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俗身结合。
那年蒋玉菡与贾宝玉互换汗巾,贾宝玉给蒋玉菡的那条松花汗巾就是花袭人的。花袭人嫁给蒋玉菡的箱笼里装着蒋玉菡赠送给宝玉的茜香罗汗巾。两天汗巾又相遇结合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真真令人惊叹。
不仅如此,还有呢,且继续往下说去。
对《红楼梦》权威的点评脂砚斋说:晴有黛影,袭为钗副。从性格来说,袭人更像薛宝钗,也是被儒家刻镂出的人。这样一说,蒋玉菡与花袭人的结合,难道不也是贾宝玉与薛宝钗的结合吗?
惊讶不?这样推理下来,前后一贯穿,蒋玉菡与袭人的结合,竟然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共同结合了。贾宝玉这个名字,就是取的薛宝钗之宝、林黛玉之玉。前后也是丝丝合缝起来了。
46# 2024-8-1 13:14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4-8-1 16:07
评论
贾宝玉的生日是在四月二十六日,‌这一天正是芒种节,‌也就是祭祀花神的节日。‌
一溪云 发表于 2024-8-1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7-31 21:25
《红楼梦》中,不仅人名有谐音可钩沉,地名亦如是。
1、大荒山无稽崖:荒谬无稽。
2、青埂峰:情根。

独具匠心,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47# 2024-8-1 14:1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8-1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7-31 19:44
贾宝玉给以后薛宝钗住的蘅芜苑题的匾额是蘅芷清芬,对联各种版本不同,有两个,争执很多,我这一深入了解 ...

关于这句诗歌的考证,再发一篇,还是石之问先生写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在蘅芜苑对联的校订上,采纳了己卯本等版本的内容,即“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䕷梦也香”,而没有采用戚序本等版本的内容,即“吟成豆蔻诗犹艳,睡足荼䕷梦也香”,本人认为可能是误校。
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红楼梦》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读者众多,影响非常广泛,以至于 “才犹艳”有成定说之态。为了尽可能探求该对联的本来面貌,更好地领略该对联的精髓,本人不揣浅陋,写成此文以供各位红学研究者批判。
目前世面上流行的《红楼梦》各版本中,对于蘅芜苑对联,程高本用的是“吟成豆蔻诗犹艳”。脂评本系统中情况各异:其中己卯本、蒙府本等几个版本是“才犹艳”;庚辰本原本是“才犹艳”,后又被点改为“诗犹艳”,但无法确切知道是何人所改,依据什么而改;戚序本和甲辰本是“诗犹艳”。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最终采纳了“才犹艳”。
对于“才犹艳”和“诗犹艳”,红学研究者中各有拥趸。如著名红学家蔡义江先生支持“才犹艳”;而张福昌先生曾在其微博上写了一篇《红研所本<红楼梦>拙文多》,其中涉及对蔡先生的反驳。
0 1
“才犹艳”文理不通
戴敦邦绘《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但凡优秀的对联,大凡是跟所题写的对象紧密相扣,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锻句炼地表达出所题写对象某个方面的突出特征,从而达到一种让观看者心领神会的诗意化的文学效果。因此,要理解一副对联,必须先体会所题写对象的某方面特征。
在《红楼梦》第十七回,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而专门建设的大观园落成后,贾政带领贾宝玉和一帮门客进来参观,贾宝玉为各处景致题写匾额和对联。
因此,大观园的对联首先要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第一、紧扣大观园中的各个景致的特色;第二、对联要得体,符合元春身份。通常来说有这两个条件就够了,但由于在《红楼梦》中,元春省亲只是个由头,作者真实用意是借元春省亲给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等故事的主角们搭建一个“太虚幻境”,因此,这就给对联提出一个新要求,就是尽可能把作者对故事主要人物的一些暗示巧妙地放进对联中。
连环画《元妃省亲》
因此,《红楼梦》第十七回中题写的大观园对额总体都具备三个特征:第一、题物;第二、颂圣;第三、暗示。但题物又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我们先来看看沁芳亭匾额和对联。“沁芳”是贾宝玉为大观园中的溪水题写的匾额,“沁芳”二字就为沁芳亭对联题写的主题定了格,只能是水。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这副对联果然也是紧扣水而写,不着一处水字而水的特点尽出。上联写水“翠”,下联写水“香”。题物这一特征具备了。
我们再来看看潇湘馆的对联。在第十七回,潇湘馆当时还不叫潇湘馆,贾宝玉给题写的匾额是“有凤来仪”,题写的对联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潇湘馆的主要特征是竹子多,“有千百竿翠竹掩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胡伯翔绘《大观园元春归省庆元宵》
因此,大家可以看到,贾宝玉题写的匾额和对联,都是紧扣潇湘馆竹子多这个标志性特征的。首先来看匾额“有凤来仪”,这个匾额是紧扣竹子写的,因为潇湘馆竹子多,因此用“有凤来仪”就显得非常得体。
这是源自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凤凰跟竹子之间的密切关系。早在《庄子》中就有鹓鶵“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说法,“鹓鶵”即凤凰一类的鸟,“练实”即竹实也。唐代诗人杨巨源在《池上竹》一诗中写道:
一丛婵娟色,四面清冷波。
气润晚烟重,光闲秋露多。
翠筠入疏柳,清影拂圆荷。
岁晏琅玕实,心期有凤过。
刘旦宅绘元春
“岁晏琅玕实,心期有凤过”,大意就是说到年底来临,看到竹子结果实了,心理期待会有凤凰来到。凤凰与竹子的关系,在诗人笔下自然联系在一起。
贾宝玉自己题写的献给元春的《有凤来仪》诗更是写的直白: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翠,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大家看到,《有凤来仪》整首诗就是紧扣竹子这一主题写的。这是“有凤来仪”的匾额跟竹子之间的关系。用了“有凤来仪”这个匾额,就把对联的主题定格在竹子上了。
于是大家就能看到潇湘馆的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就是完全围绕竹子写的。
钱松岩绘潇湘馆
分析了沁芳亭和潇湘馆的匾额和对联的创作范式后,再来看本文要重点分析的蘅芜苑对联,就相对容易多了。蘅芜苑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各种香草特别多。贾宝玉为此处题写的匾额是“蘅芷清芬”。
这一方面是紧扣香草而写的,另一方面也有用香草比喻元春的美德之意,融题物与颂圣于一体。与《有凤来仪》一诗紧扣竹子而写一样,《蘅芷清芬》一诗也是紧扣各种香草而写: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赵国经、王美芳绘元春
如果按照跟沁芳亭对联和潇湘馆对联同样的题写范式,一旦用了“蘅芷清芬”作为匾额,也就把对联的主题定格在了香草上。如果脱离了香草这一主题,对联就失去了水准。
这副对联的下联“睡足荼䕷梦也香”在各个版本上是一样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对该句的解释是:“荼䕷初夏开花,朵大色白,清香馥郁。其枝条软垂,常倚架而生。这句是荼䕷架下香梦沉酣的意思。”
“荼䕷架下香梦沉酣”虽然解释的方向是正确的,但解释的略显死板,不一定非要在荼䕷架下睡觉,而且这也不太雅观。
这句对联应该是说:蘅芜苑中有很多荼䕷,在蘅芜苑中睡觉,会因为荼䕷的香味,让梦也变得香起来。不明说荼䕷香而香味扑鼻而来。
佚名绘大观园图
因此,该句的主题是荼䕷,而非荼䕷架下睡觉之人。人在这里只是作为背景而抽象的存在。这与潇湘馆对联的写法是一脉相承的。“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重点在题写竹子多,至于品茶下棋之人也只是个背景而已。
那么,蘅芜苑对联的上联到底应该是“吟成豆蔻才犹艳”还是“吟成豆蔻诗犹艳”呢?这就得看哪一个是紧扣香草这一主题而写的。“才犹艳”,蔡义江先生解释为:吟成杜牧那样的豆蔻诗后才思还很旺盛。
蔡先生的解释值得商榷,吟成杜牧那样的豆蔻诗肯定是不合适的,因为杜牧的豆蔻诗是写给歌妓的。我们一起看看杜牧这首《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电视剧《红楼梦》中贾政贾宝玉剧照
确实很难想象贾宝玉敢在贾政面前写跟杜牧嫖妓典故有关的对联,也不适合用这样的对联来迎接元春归省,更是对后来入住蘅芜苑的薛宝钗的玷污。是不是跟杜牧有关,尚且不是该句的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是如果对联采用的是“才犹艳”而非“诗犹艳”,就彻底改变了对联题写的主题:主题会从题物转变成写人。“才犹艳”只能指人,不可能指物。
匾额“蘅芷清芬”题香草,对联下联也是题荼䕷,而上联却变成写人,整个对联和匾额主题就分散了,匾额也因此而失去了统摄对联的作用。
这样的对联还是好对联吗?而且当贾政带着大家参观蘅芜苑的时候,除了参观者之外,他们看到的只是满院子的香草,这里面哪里有人可以作为题写的对象?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在写薛宝钗啊,写薛宝钗很有才华啊,这样解读也是完全脱离了贾宝玉题写该对联的场景。
邮票《金锁合通灵》
贾宝玉在第十七回题写这副对联的时候,尽管作者早已知道薛宝钗将来会住在这里,但贾宝玉是根本不可能知道薛宝钗将来会住这里的。
因此,贾宝玉只可能根据眼前的景致和迎接元春省亲的任务来创作对联,而不可能把赞美薛宝钗的才华直接写到对联上,这是完全不符合逻辑和文理的。
因此,贾宝玉创作这副对联,明面上只能以题物为主,绝不可能以写人为主。至于该对联与薛宝钗之间是否有关联,应该是肯定是有的,但这种关联作者只能通过暗示的方式去实现,恰如前面的沁芳亭和潇湘馆对联一样。
因此,“吟成豆蔻才犹艳”与沁芳亭对联和潇湘馆对联中上下联紧扣一物的写法明显不一致,不合文理,也不合逻辑。
那么“吟成豆蔻诗犹艳”是否符合文理呢?应该是符合的。“吟成豆蔻诗犹艳”的意思是:因为蘅芜苑里面的豆蔻(代指蘅芜苑里面的各种香草)很艳丽,吟成豆蔻诗之后,诗也变得艳丽了。诗本来是不会有颜色的,这里用的是通感的修辞手法。
孙温绘蘅芜苑
已经有红学研究者考证出,蘅芜苑对联是套用《时古对类》中的“书成蕉叶文犹绿,吟到梅花句也香”对联。
“吟成豆蔻诗犹艳”跟“吟到梅花句也香”所用的修辞是一样的,都是通感。“吟成豆蔻诗犹艳”,是因作成豆蔻诗而感觉到诗有了豆蔻的颜色,“吟到梅花句也香”是因读到诗句中的梅花而闻到梅花的香味。
“吟成豆蔻诗犹艳”是题物还是写人?当然是题物。其重点在豆蔻而非人,其强调的是因为蘅芜苑中豆蔻的艳丽而使得豆蔻诗也变得艳丽。至于吟成豆蔻诗的人,只是作为背景而存在,他是谁并不重要。这就跟下联的写法一致了,也跟潇湘馆对联的写法一致了。
如果蘅芜苑对联上联是“吟成豆蔻诗犹艳”,则整个对联和匾额就浑然一体了。匾额“蘅芷清芬”题写的是蘅芜苑中的香草,上联题写的是蘅芜苑中的豆蔻之艳,下联题写的是蘅芜苑中的荼䕷之香。
0 2
“才犹艳”语法不通
清道光粉彩贾宝玉立像
贾宝玉题写的蘅芜苑对联,曹雪芹借助贾政之口,已经说明了这副对联是套用“书成蕉叶文犹绿”而来。杨曦先生已经考证出“书成蕉叶文犹绿”出自《时古对类》一书,完整对联是“书成蕉叶文犹绿,吟到梅花句也香”。
既然已经找到了准确出处,就可以通过语法比较的方法来看看蘅芜苑对联的上联应该是“吟成豆蔻才犹艳”还是“吟成豆蔻诗犹艳”。
先来看看“书成蕉叶文犹绿,吟到梅花句也香”的语法结构。“书成蕉叶文犹绿”,“书”是写的意思,“文”是字的意思,“书成蕉叶文”是指在芭蕉叶上面写成文字,“书成蕉叶文犹绿”大意是:由于芭蕉叶是绿色的,因此,尽管墨汁是黑色的,但是在芭蕉叶上写出来的字,看起来仍是绿色的。
在语法上,“文”是前面“书”的宾语,同时又是后面“犹绿”的主语。这种句式应该属于兼语句式的一种。如果拆开看的话,整个句式是:书成蕉叶文/文犹绿。
改琦绘红楼梦人物
下联“吟到梅花句也香”也是一样的语法结构。其中“句”是“吟”的宾语,同时又是“也香”的主语。拆开看的话,这个句式是:吟到梅花句/句也香。
再来看蘅芜苑对联,该对联的下联“睡足荼䕷梦也香”,同样符合前面的句式特点。“梦”既是“睡”的宾语同时又是“也香”的主语,睡足荼䕷梦/梦也香。
上联若采“吟成豆蔻诗犹艳”,则句式结构是一样的。“诗”既是“吟”的宾语同时又是“犹艳”的主语,吟成豆蔻诗/诗犹艳。
上联若采“吟成豆蔻才尤艳”,则句式结构不同了。“才”无法作“吟”的宾语。因此,从语法结构看,“吟成豆蔻才犹艳”也不如“吟成豆蔻诗犹艳”合适。
刘旦宅绘红楼梦人物
综合《红楼梦》第十七回上下文的写作文理和逻辑看,“吟成豆蔻诗犹艳”符合该回的一贯写法。从蘅芜苑对联的历史出处看,“吟成豆蔻诗犹艳”也更符合语法结构特点。因此,本文认为“吟成豆蔻诗犹艳”才是蘅芜苑对联的上联。
至于己卯本、庚辰本等脂评本为什么会是“吟成豆蔻才犹艳”,具体原因就无法知晓了,或许是抄写错误,或许是擅自改写,都有可能。

48# 2024-8-1 16:10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4-8-1 16:17
评论
到底是“诗”还是“才”,从这篇文章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理由来。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8-1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真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天书,不仅极其博大,而且构思极其精巧,还有很多秘密作者提前埋在了那里等读着去挖掘去感悟。
这《红楼梦》要不断读才行,探赜索隐,钩沉致远,随着不断研读,会发现很多的玄秘,乐趣也会随着探秘的进行会越来越多。还有就是其文辞优美,捧书如芝兰之室。
这几天我前前后后地翻阅,反反复复地思考,又悟出一些,发出来,大家一起来讨论。
第一:全书以“易”贯之。
一阴一阳之谓道,我这几天一直在反反复复前后翻阅,发现这部书是以《易经》为顶层设计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的。
主题: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就是真真假假的阴阳思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万物负阴而抱阳。
主角:贾宝玉、甄宝玉,一个假一个真,主角不就是阴阳两个。最后贾宝玉反而是个真人,甄宝玉反而是个失去真我的俗人。
两个引子角色:甄士隐、贾雨村,一个真一个假,这两个人物也是阴阳互现。
场景:太虚幻境对贾府大观园,一个虚一个实。
主题歌:好了歌,好就是了,了就是好,也是舍与得的关系,讲的是“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的道理。
第二:故事是围绕着儒道释三家的纠缠展开的。
贾宝玉本是一个赤子真人,是一僧一道送他下凡的,但是其父母、祖母、妻子、大丫头都是被儒家刻镂出来的。贾宝玉这一生都是在儒与道释之间纠缠。到了最后,贾宝玉不得已去参加了科举,以第七名的成绩中了举人,终于偿了父母等人的俗世之愿,也给薛宝钗留下一个遗腹子报父母之恩延续了香火,这两件俗世大事完成了,他就出家去了,被渺渺道人与茫茫大士引走回去,又弃之于青埂峰下了。
红楼梦太多的玄秘,太多的暗扣,欢迎朋友一起来探秘,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49# 2024-8-1 16:2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8-2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再读第三十六回,发现了“跐”字。
洛阳话的语境里,我们经常说这个“跐”字的,意思就是使劲擦的意思。
说毕半日,凤姐见无话,便转身出来。刚至廊檐上,只见有几个执事的媳妇子正等他回事呢,见他出来,都笑道:“奶奶今儿回什么事,这半天?可是要热着了。”凤姐把袖子挽了几挽,着那角门的门槛子,笑道:“这里过门风倒凉快,吹一吹再走。”
我读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这了了几笔,把一个自视聪明的得意之人的形象刻画得真算到位了。打开脂砚斋的批语,也真是到位,蒙侧批:能事得意之人如画。
再往下看——
又告诉众人道:“你们说我回了这半日的话?太太把二百年头里的事都想起来问我,难道我不说罢?”又冷笑道:“我从今以后倒要干几样尅毒事了。抱怨给太太听,我也不怕。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的下作东西,别作娘的春梦!明儿一裹脑子扣的日子还有呢。〔蒙侧批:的真活现。〕如今裁了丫头的钱,就抱怨了咱们。也不想一想自己是奴几,也配使两三个丫头?!”〔闲批:奴几,奴才中老几。〕一面骂,一面方走了,自去挑人回贾母话去,不在话下。

50# 2024-8-2 10:13 评论 收起评论
一溪云 发表于 2024-8-2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8-1 13:14
昨天翻阅《红楼梦》最后一章,忽然悟到了一点,发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贾宝玉的大丫头最后嫁给了蒋玉菡, ...

先生高见!
51# 2024-8-2 10:2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8-2 18: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下午在读《红楼梦》时,又发现一洛阳话词:篓子。
52# 2024-8-2 18:14 评论 收起评论
p587899.jpeg
一溪云 发表于 2024-8-7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8-2 18:14
今天下午在读《红楼梦》时,又发现一洛阳话词:篓子。

在老师的带领下,又读了一遍红楼
53# 2024-8-7 14:50 收起评论
玄山樵夫 2024-8-7 14:52
评论
这书,可以不断重读的,真的是博大精彩,设计精巧。
sootaa 发表于 2024-8-7 15: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ootaa 发表于 2024-7-29 18:48
你都不知道,一部红楼梦养了大约二万多学者

就是吃皇粮的公务人员
54# 2024-8-7 15:25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