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志书赓续地名文化

2024-07-05 11:31 25598人阅读 0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洛阳] 读志书赓续地名文化

[复制链接]
yizhe 发表于 2024-7-5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志书赓续地名文化

   由于做地名工作,爱上了读志书,提高了我的阅读兴致,让我切实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亲爱的朋友们,“人生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一寸金。”让我们都来读志书,到书页里寻找“寸金”吧!今人读志,是为了重温历史解真实过去,感慨时代变迁,为现在及今后的社会建设工作奠定历史经验,通过读志、传志、用志,从中把握发展规律,引领前进方向。
  俗话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一本县志就是一个县的发展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是了解本地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地方志,可以了解到本地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信息,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本地历史文化。
“看到昨天,知道明天!”这句话道出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历史是我们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及现在,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途径。朝代更迭,世事沧桑,县志却珍藏着这一方水土的灵魂。一部县志是有温度的,许多人或已老去或还健在,但应该有人时刻去关注他曾经的故事,寻找那遥远的色彩,舔舐那曾经的伤痛与忧伤,翻阅那曾经的豪迈与辉煌。要让汝阳县志“立起来”“活起来”“强起来”,讲好汝阳故事,传承汝阳方志文化,赓续汝阳悠久文脉,就是我长期以来,每天在今日头条发表地情文章的初衷。
汝阳县,旧名伊阳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析嵩县东、汝州西又复置伊阳县,治伊阙故县镇(今汝阳县城),属汝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伊阳县属洛阳专区。因洛阳专区有伊阳县,又有宜阳县,两县同音,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1959年8月21日,国务院根据伊阳县位于汝河之阳,批准将伊阳县改名为汝阳县。1986年2月,洛阳地区撤销,汝阳县改属洛阳市管辖。
汝阳大地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有修志传统。明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共编修《伊阳县志》六部,其中明代一部,清代五部。历代旧志记载了汝阳县数百年来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地情信息资源。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天灾人祸兵燹,这些珍贵的精品佳作,或毁坏破损,或漂泊海外,或成孤本,得以幸存者寥寥无几。现有的几部《伊阳县志》孤本早已藏之馆阁,普通人难得一见,致使汝阳境内至今没有留下一本明清时的《伊阳县志》原著真迹。
“郡邑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汝阳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民风淳朴、文脉绵长,历来有编史修志的传统。自明成化迄今,五百余年间,曾八次编修县志。其中明代一部,清代五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二部。这些志书传承汝阳历史文化,功不可没。但是,由于历史和其他诸多原因,明朝万历年间编修的《伊阳县志》毁于兵燹;清代编纂的五部《伊阳县志》在社会上已荡然无存,即使偶尔看到旧志的,也是影印复印件,断章少页、残次不全、字迹不清。《重修伊阳县志》共六卷,附加卷首和卷末,由知县张道超主编。卷首图考;卷一地理;卷二建置、田赋、秩祀(附寺观);卷三学校(附书院、义学)、职官、选举;卷四人物;卷五艺文;卷六艺文、祥异;卷末杂记。内容分建置、疆域、山川、河渠、古迹、田赋、风俗、食货、人物、艺文等20多个类目,记载了历史变迁、政治沿革、山川地理、经济文化、民俗民风、社会自然、宗教信仰等,对清代汝阳县情进行了全面记述,其存史资治的功能影响深远。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延续文化进行传承发展,从古籍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充分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汝阳志书也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的涓涓细流,我从涓涓细流里充分感受汝阳异彩纷呈的自然、经济、文化、风俗,以自己身为汝阳人而自豪。
要热爱自己的家乡,首先要了解家乡。深厚的感情必须以深刻的认识做基础。唯有对家乡知之甚深,才能爱之愈切。读志读史,有助于提高资治能力,有助于陶冶人文素质,有助于修身养性,有助于鉴古知今。从县志所记述的历史中,我们汲取经验教训,避免错误,稳步扎实推进汝阳县经济的发展,为建设美丽汝阳携手共同谱出新的篇章,是每一个汝阳人建的担当与使命!
汝阳县民政局 褚建明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