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日前,经市委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洛阳市牌匾标识设计导则(2024版)》(简称《导则》)正式施行,按照“大原则规范、小细节创新”原则,引导全市牌匾标识摒弃“一刀切”、告别“千店一面”,让城市有生气更有活力。 《导则》有何新理念、新要求?未来全市牌匾标识有哪些特色?本期《时政·深一度》聚焦出台背景、重点内容等,为您解读市委、市政府推动牌匾标识优化提升的深意。 背景:特色牌匾有助于营造沉浸式体验场景 牌匾标识事关城市形象、彰显城市活力,是城市提质工作的一项重点。近年,随着新文旅产业的转型,特色商业街区蓬勃发展,各地纷纷通过优化政策措施,摒弃“一刀切”,鼓励个性化和特色牌匾的发展。 以北京为例,该市出台条例明确规定,商业街区内的固定式牌匾标识应当突出文化特征与地方特色,避免样式、色彩、字体等同质化。该条例一经施行,群众、企业多方叫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风貌营造,多次强调要优化建筑肌理、街面装饰、店面招牌,突出青年友好,营造沉浸式体验场景,打造青春时尚打卡地,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功能品质,满足青年群体消费需求。 此外,随着我市文旅持续火爆出圈,越来越多游客来到洛阳赏美景、品美食,遍布街巷的牌匾标识便是外地游客认识洛阳、了解洛阳的“第一窗口”。优化提升牌匾标识设置,既能带给游客绝佳的游玩体验,也能提升市民对城市形象的满意度。 现状:设置水平不高,缺少整体统筹和管理 当前,我市牌匾标识设置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去年以来,根据市委部署要求,市城市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多次实地察看我市牌匾标识设置情况,形成详细的问题清单。前期走访调研发现,主要存在沿街商铺牌匾设置混乱,牌匾标识重复单一、色彩混杂、材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总体来看,我市户外牌匾标识设置水平不高,缺少整体统筹和管理。《导则》对洛阳市城区范围内居住底层商业、商业类建筑等户外牌匾标识设置管理予以指导,突出安全感、烟火气、人情味、时尚范儿,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街道及区域风貌品质,打造具有标识度的城市公共空间。 原则:打造整体协调又各具特色的牌匾标识 根据《导则》,我市将按照“大原则规范、小细节创新”要求,突出个体色彩风格,打造整体协调又各具特色的牌匾标识。 《导则》还对特色商业区、历史风貌区、居住生活区、商务办公区进行分区引导,突出差异性和多元化。 ——特色商业区:在建筑主体色调协调的基础上,牌匾标识可采用时尚活力的色彩搭配,突出城市的年轻活力与商业氛围,助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 ——历史风貌区:结合所处街区,分别融合不同历史文化元素,通过现代材质和表现手法,着重处理好历史风貌与现代时尚之间的平衡关系,提升设计感,展现现代活力。 ——居住生活区:位置、高度、厚度等应简洁现代、和谐有序,形式不宜过多,重点把握牌匾与建筑、周边牌匾之间的色彩关系,打造便捷舒适的居住出行环境和高端生活品质社区。 ——商务办公区:严格控制高层牌匾标识的体量和字符尺寸,推荐采用单个标志、简称或标志加简称组合形式;底层商业牌匾应与建筑整体色调协调。 《导则》主要突出对牌匾标识的整体引导,减少了对具体细节的限制要求,为各个主体留足发挥和创新空间,鼓励打造彰显风貌、个性多元的牌匾标识,激活城市活力。 提醒:划定管控红线,明确三大类负面清单 《导则》虽然减少了限制要求,但并不意味着经营主体、设计单位等可以随意设置牌匾。 《导则》明确,牌匾设施底部净空高度要满足行人、非机动车通行安全需求;不宜在以交通为主的街道两侧设置垂直式牌匾;牌匾材质应安全、节能、环保;实行一店一牌,不得多牌设置。 同时,《导则》按照影响安全、影响风貌、违法设置三大类负面清单,通过一系列细化要求,划定管控红线。 ——影响安全情形 在建筑物屋顶或围墙顶部设置牌匾标识,以及妨碍他人生产经营、居民正常生活,影响建筑物合法使用等。 ——影响风貌情形 损害城市容貌或建(构)筑物形象;设置使用连续滚动视频或音频方式造成光污染和噪声污染;店面招牌缺乏秩序、布置杂乱;牌匾标识出现结构性损伤、画面污损、字体残缺、灯光显示不完整;内容涉及经营宣传、电话号码及借招牌发布广告;一店多牌,同一场所出入口处重复或层叠设置等。 ——违法设置情形 利用违法建(构)筑物、附加设施、危房等设置,或设置后危及建(构)筑物安全,以及违规设置影响建筑风貌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