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家两兄弟

2024-03-06 09:29 62086人阅读 22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洛阳] 耿家两兄弟

[复制链接]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3-6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读后汉书也有十几年了,见到范晔最动情的评论就是对耿家两兄弟中的老二讲的。咱们看看范晔怎么说的——

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以为二汉当疏高爵,宥十世。而苏君恩不及嗣,恭亦终填牢户。追诵龙蛇之章,以为叹息。

啥意思?我来翻译一下——
我原来读《苏武传》时,感慨他在大漠的艰辛,为了不使大汉蒙羞。后来看到了耿恭在疏勒城的事情,感动得老泪流得到处都是。哎呀,信义重于生命,竟然达到了这种程度了吗!西汉和东汉应该给与苏武和耿恭授予高爵,宽宥十世以劝后人。然而授予苏武的恩泽不及后人,耿恭最终也进了牢房。追诵起龙蛇之章的事情,为恩赐不及而长长叹息。

耿恭是谁?大家看过《拯救大兵瑞恩》吗?这个耿恭就是“十三将士归玉门”的第一主角,是中国版《拯救大兵瑞恩》的主角。他领几百人的队伍与匈奴几万人对阵,想象这样的悬殊战斗,就知道那是多么残酷了。可以说,1800余字的耿恭传几乎每一个字都载着传奇,都藏着故事,那份历1900多年的热血依然力透纸背。

耿恭这么厉害,哥哥是谁?这个哥哥是叔伯哥,叫耿秉。
大家都知道卫青霍去病,那是因为在汉武帝的支持下,他们打击匈奴很有成绩。但是在《后汉书》作者范晔眼里,作者认为:
卫青、霍去病资强汉之众,连年以事匈奴,国耗太半矣,而猾虏未之胜,所世犹传其良将,岂非以身名自终邪!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而空朔庭。列其功庸,兼茂于前多矣,而后世莫称者,章末衅以降其实也。

啥意思呢?主要意思就是说:卫青霍去病靠着大汉的雄厚国力连年打击匈奴,国力耗去大半,而是没有完全胜利,可是后世还传扬卫青霍去病为良将,难道不是靠着生前给与的赫赫身名?窦宪率着杂牌军,一下子就把大漠匈奴给扫荡一空。列举窦宪的功劳,比卫青霍去病多多了。而后世没有多少人称赞窦宪,那是因为窦宪的人品不行,彰显他的恶迹而降低他的实际功劳。
当时班固也跟着窦宪去打匈奴了,并且写了《封燕然山铭》,被《文选》《后汉书》摘录传诵至今。但这份历史伟业也只是在这份优秀的文辞之下洞明一二,知之者甚寡。2017年蒙古国说在蒙古国的杭爱山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有汉字,可能就是班固写的《封燕然山铭》,中国派人去现场查验,一查还真是。
窦宪这么能打吗?这窦宪是窦融的曾孙,但也是个睚眦必报、争权夺利之徒,他之所以能打,在于他有一个好副手:耿秉。
虽然以副手的名义参与了这次行动,但自汉明帝时期耿秉就是灭匈奴计划的策划者和实施者。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3-6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耿恭,范晔是“喟然不觉涕之无从”
说起窦宪,范晔是“章末衅以降其实也”
范晔不愧是一个史学家,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史学家。
班家也厉害,哥哥班固随着窦宪追杀匈奴到了燕然山,一举而扫虏庭。班超经略西域,在朝廷支援极其少的情况下,竟然开创新天地。班固也是《汉书》的作者。
范晔信兮,班家壮哉!
沙发 2024-3-6 09:4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3-6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看看耿恭的传奇故事。
第一个故事
《后汉书》原文如下: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匈奴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匈奴遂于城下拥绝涧水。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恭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剌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有顷,水泉奔出,众皆称万岁。乃令吏士扬水以示虏。虏出不意,以为神明,遂引去。
看看这个故事是不是充满了神奇色彩。
如果说汉家箭神是诡道,那么笮马粪汁而饮之的举动则为壮烈之举,绝境水泉奔出,则是神乎其神,大抵是后人想寓其神威无敌罢了。
板凳 2024-3-6 09:5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3-6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时,焉耆、龟兹攻殁都护陈睦,北虏亦围关宠于柳中。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历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这一段真是可歌可泣,岳飞写的《满江红》里有一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说的就是耿恭这个故事。原型原来在此,真的令人感慨感动。
大漠沙场的血阳,壮怀激烈的人生!

地板 2024-3-6 09:58 评论 收起评论
劳力2019 发表于 2024-3-6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年前好像看到过一个将军,率极少部下抵御外邦半年之久,最后只有几人回来,莫非就是这位耿壮士?
5# 2024-3-6 10:2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3-6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劳力2019 发表于 2024-3-6 10:20
多年前好像看到过一个将军,率极少部下抵御外邦半年之久,最后只有几人回来,莫非就是这位耿壮士? ...

很可能是,有个视频《十三将士归玉门》,拍了2集吧。感觉这个视频戏说太多,不够严肃。
6# 2024-3-6 10:30 评论 收起评论
奔跑鐵腿 发表于 2024-3-6 11: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3-6 12: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奔跑鐵腿 发表于 2024-3-6 11:10
数历史风流人物要名正言顺,名不正言不顺有巨大贡献者也不行!文明历史可悲可叹! ...

是的。在中国,人品是高度,功绩是宽度,人品不行,再胖,人也看不见。
8# 2024-3-6 12:0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3-6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岳飞的《满江红》里有一句话“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故事原型就是耿恭带领将士在西域抗击匈奴的故事。看看《后汉书》怎么说的:
时,焉耆、龟兹攻殁都护陈睦,北虏亦围关宠于柳中。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历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这段文字,仔细读来,尽管1900多年过去了,但是壮怀激烈这四个字依然透过文字投射在眼前!




9# 2024-3-6 14:4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3-6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被困的将士,救?还是不救?大臣们在朝廷争得面红耳赤。且看《后汉书》所记载:
初,关宠上书求救,时肃宗新即位,乃诏公卿会议。司空第五伦以为不宜救。司徒鲍昱议曰:"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诚令权时后无边事可也,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又二部兵人裁各数十,匈奴围之,历旬不下,是其寡弱尽力之效也。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将精骑二千,多其幡帜,倍道兼行,以赴其急。匈奴疲极之兵,必不敢当,四十日间,足还入塞。"帝然之。乃遣征西将军耿秉屯酒泉,行太守事;遣秦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合七千余人,建初元年正月,会柳中击车师,攻交河城,斩首三千八百级,获生口三千余人,驼、驴、马、牛、羊三万七千头,北虏惊走,车师复降。



10# 2024-3-6 15:0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3-6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伦主张不救,第五伦可不是坏人,这人当过蜀郡太守,口碑很好。

第五伦每次读光武帝刘秀的诏书,常常叹息说:“这是圣明的君主,见他一面,便可以解决大事。”同僚们笑他说:“你连州将都无法说服,怎么能说动万乘的君王呢?”第五伦说:“是因为没有遇到知己,道不同的缘故。”
你看这第五伦是不是与众不同,一见光武诏书就认定了刘秀。


建武二十七年(51年),第五伦被举为孝廉,补任淮阳国的医工长,随同淮阳王到他的封国。刘秀召见他,深感他与众不同。
建武二十九年(53年),随从淮阳王至京城,与其他官属一同被接见,刘秀向他询问政事,第五伦趁机对奏为政之道,刘秀非常高兴。第二天,又特地召见他入宫,和他一直谈到天黑。刘秀和第五伦开玩笑说:“听说爱卿曾殴打岳父,不让兄长和你一起吃饭,有这种事吗?”第五伦回答说:“臣三次娶妻,她们都没有父亲。少年时曾遭饥荒之苦,实在不敢随便请人吃饭。”刘秀大笑。



11# 2024-3-6 15:0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3-6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伦,这个名字也很奇葩。之所以叫第五伦,这也是有故事的。
按照后汉书的记载,第五伦的祖先是齐国的大祖诸田,也就是田家。这个田家,又来自陈国,初到齐国时的田家祖先是田完。田齐代齐,就是这个田完的九世孙田和干的事情。

到了西汉的时候,为了迁徙关东豪族填塞关中,诸田徙园陵者多,故以次第为氏。大概是第五拨从齐国迁徙到了三秦来守护皇帝园陵的家族。
12# 2024-3-6 15:07 评论 收起评论
锋语 发表于 2024-3-6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3-6 09:42
面对耿恭,范晔是“喟然不觉涕之无从”
说起窦宪,范晔是“章末衅以降其实也”
范晔不愧是一个史学家,是一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 2024-3-6 15:3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3-6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故事最为悲壮的场面是这样的——
会关宠已殁,蒙等闻之,便欲引兵还。先是,恭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随王蒙军俱出塞。羌固请迎恭,诸将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与羌,从山北迎恭,遇大雪丈余,军仅能至。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羌乃遥呼曰:"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皆称万岁。开门,共相持涕泣。明日,遂相随俱归。虏兵追之,且战且行。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没,三月至玉门,唯余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中郎将郑众为恭已下洗沭易衣冠。上疏曰:"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及恭至洛阳,鲍昱奏恭节过苏武,宜蒙爵赏。于是拜为骑都尉,以恭司马石修为洛阳市丞,张封为雍营司马,军吏范羌为共丞,余九人皆补羽林。恭母先卒,及还,追行丧制,有诏使五官中郎将赍牛、酒释服。

14# 2024-3-6 16:00 评论 收起评论
锄禾11 发表于 2024-3-6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15# 2024-3-6 20:4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3-7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壮怀激烈的耿恭,这么大功劳的耿恭,最后的结局却不好。且看《后汉书》是怎么说的吧——
明年,迁长水校尉。其秋,金城、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明年秋,烧当羌降,防还京师,恭留击诸未服者,首虏千余人,获牛、羊四万余头,勒姐、烧何羌等十三种数万人,皆诣恭降。
初,恭出陇西,上言:"故安丰侯窦融昔在西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其子孙。前击白山,功冠三军。宜奉大使,镇抚凉部。令车骑将军防屯军汉阳,以为威重。"由是大忤于防。及防还,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卒于家。

汉章帝有多糊涂,此事就可以看出来。西部羌族反叛的时候,耿恭出于实际情况的军事需要,他举荐了窦宪和马防。马防不想西去打击羌族,这大忤其意。马防就让他的心腹李谭告了耿恭一状,说耿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这个汉章帝真是个糊涂蛋,真就把耿恭免了官。整个打击羌族的主意是耿恭出的,最后战争也胜利了,汉章帝竟然把主帅耿恭免职了。
窦宪是汉章帝的大舅哥,马防是马援的二儿子,是汉章帝时马太后的侄子。马太后活着的时候,汉章帝动不动就跑到马太后面前说要重用马家后人,马太后严厉斥责了汉章帝,汉章帝才不敢提了。马太后一死,他先重用马援的后人,又重用窦皇后的亲族,可以说,汉章帝比这些外戚还积极,真是赶鸭子上架地重用外戚。这些外戚的特点都是无法无天,不讲理,只讲合不合意。汉章帝就是这样重用的外戚,也是这样草率地对待大将,怎么不令人寒心呢。

16# 2024-3-7 18:5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3-7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将士回玉门,这是被我们国家所长期忽略的一个故事。
2019年浙江一家影视公司拍了两集,《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大汉十三将之烽火边城》,我看了看,戏说太多,把意义给矮化了,本是悲壮的片子,为了所谓的好看噱头搞成了戏说,令人遗憾。
1.png





17# 2024-3-7 19:1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3-7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又翻看了马皇后纪。
汉明帝的马皇后的谥曰明德,真是不虚。对于外戚的态度,马太后见识深远,又态度坚决。相比之下,汉章帝则是私心在怀,尺寸之见。历一千九百多年,今读斯文,马太后依然令人肃然起敬。摘录下来,以飨诸位。

原文:建初元年,帝欲封爵诸舅,太后不听。明年夏,大旱,言事者以为不封外戚之故,有司因此上奏,宜依旧典。太后诏曰:"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昔王氏五侯同日俱封,其时黄雾四塞,不闻澍雨之应。又田蚡、窦婴,宠贵横恣,倾覆之祸,为世所传。故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枢机之位。诸子之封,裁令半楚、淮阳诸国,常谓'我子不当与先帝子等'。今有司奈何欲以马氏比阴氏乎!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着帛布,无香薰之饰者,欲身率下也。以为外亲见之,当伤心自敕,但笑言太后素好俭。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故不加谴怒,但绝岁用而已,冀以默愧其心,而犹懈怠,无忧国忘家之虑。知臣莫若君,况亲属乎?吾岂可上负先帝之旨,下亏先人之德,重袭西京败亡之祸哉!"固不许。
译文:建初元年(76),章帝想分封几位舅舅的爵位,马太后不允许。第二年夏天,大旱,分析这件灾事的人以为是由于不封外戚的缘故,管事的人因此上书奏请,应依汉制旧典,对外戚封侯。马太后诏令说:“凡是讲到旱灾应对外戚封侯的,都是想讨好于我以获得福禄。从前成帝时,同日俱封王太后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五个关内侯,那时黄雾充塞于东南西北四方,却不见及时雨下降。文帝时,窦皇后堂兄子窦婴,封魏其侯,为丞相,因与犯不敬罪而族诛的灌夫为朋党,遭到弃市。景帝时王皇后同母弟田虫分,封武安侯,为丞相,病死。死前曾与淮南王霸上私语,差一点被武帝族诛。这都是因为受宠显贵,骄横任性,而遭倾覆的祸患,是世人尽知而引以为戒的。所以先帝(明帝)在世时,谨慎地防备他的舅舅,不让充任朝廷宰辅及近要枢机官员。诸皇子的封邑,只令有楚、淮阳诸国封地的一半。常说我子不当与先帝子等同,现在管事的人为何以我马氏比阴氏呢?我身为国母,服用大白缯,饮食不求甘美,左右的人只著帛布,没有胭脂水粉薰香之类的修饰打扮,是为了以身作则为天下的表率。认为外亲见之,当伤心,自我约束没想到他们只笑说太后素来爱好俭朴。前经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的人,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奴仆戴着绿色的袖套,领和袖是纯一的白色,但一看为我驾车的,和他们相比就相差很远了。我不加谴责和生气,只断绝他们的用费而已,希望他们暗暗地私心惭愧,但他们还是懈怠,没有忧国忘家的思想。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王,更何况是亲属呢?
我难道可以上而有负于先帝的旨意,下而亏损先人的德行,重蹈西京时吕禄、吕产、窦婴、霍禹等外戚遭到诛戮败亡的惨祸吗?”坚决不让章帝封爵诸舅。

原文:帝省诏悲叹,复重请曰:"汉兴,舅氏之封侯,犹皇子之为王也。太后诚存谦虚,奈何令臣独不加恩三舅乎?且卫尉年尊,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长抱刻骨之恨。宜及吉时,不可稽留。"
译文:章帝读了太后的诏令不胜悲戚感叹,又重新请求太后说:“汉室兴,舅氏封侯,犹如皇子封王。太后确实有谦虚的美德,怎么能让我承担独不加恩于三个舅父的名声呢?况且卫尉马廖舅舅年岁很大,两校尉马防、马光舅舅大病在身,如果一旦不幸,将使我长抱刻骨的遗憾!应趁吉日良辰,封侯舅氏,不可稽延耽搁。”

原文:太后报曰:"吾反复念之,思令两善。岂徒欲获谦让之名,而使帝受不外施之嫌哉!昔窦太后欲封王皇后之兄,丞相条侯言受高祖约,无军功,非刘氏不侯。今马氏无功于国,岂得与阴、郭中兴之后等邪?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且人所以愿封侯者,欲上奉祭祀,下求温饱耳。今祭祀则受四方之珍,衣食则蒙御府余资,斯岂不足,而必当得一县乎?吾计之孰矣,勿有疑也。夫至孝之行,安亲为上。今数遭变异,谷价数倍,忧惶昼夜,不安坐卧,而欲先营外封,违慈母之拳拳乎!吾素刚急,有匈中气,不可不顺也。若阴阳调和,边境清静,然后行子之志。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关政矣。"
译文:太后回答说:“我反复考虑,想做到两方面都好。我难道想获谦让的美名,而使帝遭受不施舅父恩宠的嫌疑吗?以前,窦太后想封景帝王皇后兄王信,丞相条侯说受高祖的约定,无军功,不是刘氏子不封侯。今我马氏无功于国,怎能与阴氏、郭氏中兴时期皇后等同呢?我常常看到富贵之家,禄位重叠,好像结第二次果子的树木,负荷太重,它的根必定受到伤害。而且人们之所以希望封侯的根本原因,是想能有丰厚的物品对天地神明祖先进行祭祀,自己和子孙能过温饱的生活。现在我马家的祭祀享受四方的珍馐,衣食就蒙朝廷俸禄而有余裕,这难道还不够,而必需封侯得一食邑吗?我一再深思熟虑过了,没有半点疑惑了。啊!最好的孝行,安亲为上,现在连遭几次变异,谷价涨了几倍,我日夜忧愁惶恐,坐卧不安,而你却要先对外戚封侯,这违背了慈母的一片悃悃赤诚啊?我素来刚烈急躁,胸中有气,是不可不顺的呀!如果以后阴阳协调,边防无事,然后执行你的打算。我就只含饴弄孙,不能再关心朝政了。”



18# 2024-3-7 19:39 评论 收起评论
专业做工 发表于 2024-3-8 09: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棒。能把他和班超平定西域各国串联起来写下就完美了,都是同时代汉家名将,经略西域闻名,
19# 2024-3-8 09:5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3-8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做工 发表于 2024-3-8 09:50
真棒。能把他和班超平定西域各国串联起来写下就完美了,都是同时代汉家名将,经略西域闻名, ...

历史上有四个冠军侯,除了一个被滥授给宦官外,其它三个,一个是霍去病,一个是贾复,一个就是窦宪。贾复是东汉云台二十八将第三名,窦宪是把北匈奴灭了的东汉大将军。贾复墓和窦宪墓都在今天的南阳,霍去病的封地在南阳,这三个冠军侯都与南阳有渊源。
其实,有两个家族是不应该被忽略的,一个是耿家,耿秉和耿恭征讨匈奴的故事很值得称颂。一个是班家,班固著《汉书》,随窦宪、耿秉一起征讨匈奴,还有班超经略西域,大有故事可讲啊。
20# 2024-3-8 10:1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3-14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将士归玉门,这个事情背后的故事这几天大家讨论很热烈,今天我专门读了《后汉书》里的鲍昱传。
当时,关宠上书求救,正值汉明帝驾崩、汉章帝即位,洛阳的朝廷为救与不救争论很激烈。司空第五伦等以为不宜救。
其中主张救的人中鲍昱是最坚定的,所以《后汉书》把鲍昱的一番话写了上去。
司徒鲍昱议曰:"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诚令权时后无边事可也,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又二部兵人裁各数十,匈奴围之,历旬不下,是其寡弱尽力之效也。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将精骑二千,多其幡帜,倍道兼行,以赴其急。匈奴疲极之兵,必不敢当,四十日间,足还入塞。"帝然之。
要不是鲍昱,这十三将士估计都牺牲在疏勒城了。
鲍昱的父亲叫鲍永,也很不一般。
故事一。他侍奉母亲至孝,他老婆在他母亲前叱狗,他就把他老婆休了。很多事情,在不同的时代是不同的结果。放在现在,谁要是这样干了,恐怕都是口诛笔伐地骂他了。
故事二。他以前跟着更始帝。刘秀派人去劝降他,他把刘秀的使者扣了下来。等到更始帝被杀,他放出使者,解散了队伍,跟着使者去见了刘秀。刘秀问道:“你的部下在哪里?”鲍永离座位叩头说:“臣侍更始,不能保其安全,实在惭愧以其部下来邀取富贵,所以全部解散了。”帝说:“你说大话!”刘秀很不高兴。但是凭借鲍永能征惯战和良好的人品,鲍永逐步取得了刘秀的信任和认可。建武十一年,鲍永任司隶校尉,巡行到了霸陵。他引车入陌,去祭拜更始帝了。跟随的人吓死了,赶紧劝阻。鲍永说:“我曾北面以侍更始,岂有过墓不拜的道理,虽由此获罪,我也有所不避的。”于是下拜,痛哭尽哀而去。”刘秀听了,又很不高兴。刘秀问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太中大夫张湛对曰:“仁者行之宗,忠者义之主也。仁不遗旧,忠不忘君,行之高者也。”帝意乃释。
鲍昱,也与其父亲一样,忠义之人,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后汉书》上记载他的功绩,主要是在汝南时兴修水利,任司徒的时候劝谏汉章帝善理狱讼,解救冤者。为耿恭等将士仗义执言,在鲍昱传里没有,是在耿恭传里记载的。
21# 2024-3-14 18:35 评论 收起评论
一溪云 发表于 2024-3-20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4-3-6 14:44
岳飞的《满江红》里有一句话“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故事原型就是耿恭带领将士在西域抗击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典故出处在此,学习了,谢谢老师!
22# 2024-3-20 10:21 评论 收起评论
一溪云 发表于 2024-3-20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老师讲班氏三兄妹的故事。
23# 2024-3-20 10:27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