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第一次大劫难——董卓迁都

2024-02-17 08:12 47067人阅读 40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洛阳] 洛阳的第一次大劫难——董卓迁都

[复制链接]
lyTV-1 发表于 2024-2-17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从文学作品中感受一下


悲愤诗
蔡文姬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楼主| lyTV-1 发表于 2024-2-17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从史书里觉察一下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董卓把洛阳及周边二百里的数百万人口全部迁往长安,派出自己的军队一路驱赶,由于人数众多,在迁都路上百姓互相践踏,再加上饥饿与疾病,死了不少人,路上堆满了尸体。

       迁都的时候,董卓自己驻留在洛阳毕圭苑中,然后一把火把周围的宫庙官署全部烧毁,还派吕布挖掘洛阳皇陵与公卿百官的墓地,盗取其中的财物,就是迁都这一行为,导致曾经繁华的东汉都城洛阳成为一片废墟。


       迁都之时,董卓准备亲自断后,而孙坚是第一个杀入洛阳并短暂控制洛阳的人,董卓亲自率军与孙坚作战,但被孙坚打败,然后董卓自己逃走了,让吕布断后,吕布与孙坚作战,也被孙坚打败,接着孙坚率军进入洛阳。

       《江表传》:旧京空虚,数百里中无烟火。坚前入城,惆怅流涕。

       孙坚是董卓迁都之后,第一个进入洛阳的关东诸侯,整个京城一片废墟,数百里看不到人烟,孙坚入城后,无限惆怅,潸然泪下。孙坚命令自己的部队清扫汉室宗庙,并用太牢(牛、羊、猪三种牲畜备齐称为太牢)的礼节祭祀。
沙发 2024-2-17 08:19 评论 收起评论
走进大自然 发表于 2024-2-17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坚是个大好人哪,难怪原单位同事有个叫孙坚的,原来是有历史典故的
板凳 2024-2-17 09:3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lyTV-1 发表于 2024-2-17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次劫难从公元291年八王之乱,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期间,发生过人吃人,“两脚羊”等惨绝人寰的哀事。大批中原汉人“衣冠南渡”。
      永嘉之乱洛阳破城,王公贵族百官三万多人被杀,洛阳皇宫也被焚毁殆尽,甚至连晋朝几代“太祖”“先帝”的陵墓,也被挖了个遍。沦为俘虏的晋怀帝,还被安排身穿青衣,在“刘汉王朝”的宴会上充当“服务生”,是为中国历史上一大出名耻辱时刻:青衣行酒。
地板 2024-2-17 10:1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lyTV-1 发表于 2024-2-17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回联军收复洛阳后,回纥军士在全城大肆抢劫。当时,许多百姓、妇女、僧侣都逃到保圣善、白马二寺的佛塔上避难,回纥士兵便纵火焚烧佛塔,近万人被活活烧死。不仅洛阳惨遭浩劫,就连附近的汝州、郑州乡间,也被回纥士兵抢劫一空,“皆无完庐”(宋祁《新唐书》)。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在回纥军队的帮助下,唐军再次收复了洛阳。饱经摧残的洛阳人民,却迎来了一次更大的劫难。回纥士兵入城之后,大肆掳掠,死者万计,大火在城中烧了十多天都未熄灭。更可恶的是,官军竟然把洛阳列为“贼境”,放纵士兵足足抢劫了三个月之久。连老百姓身上的衣裳都被扒光,只好穿着纸糊的衣服遮挡身体(司马光《资治通鉴》)。
     李白这首《古风其十九·西上莲花山》,写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初春。当时,他在洛阳一带目睹了叛军的残暴行径,西入函谷关,上华山避乱。次年春天,又南奔安徽宣州(郁贤皓《安史之乱初期李白行踪新探索》)。在诗的前半部分,全是描写神仙、仙女等飘渺虚无之词。可到了结尾处,李白突然笔锋一转:“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美妙的天界与黑暗的人间形成了鲜明对比。李白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尽管不受朝廷重用,但他内心深处始终未能忘记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苦难。
      《古风其十九·西上莲花山》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5# 2024-2-17 10:34 评论 收起评论
贝茗 发表于 2024-2-17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没弄明白为啥,中国古代,不论是官军,还是土匪,杀人不管老小要杀干净,杀人之后必放火烧房子。
6# 2024-2-17 10:3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lyTV-1 发表于 2024-2-17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兴趣可以自行搜索一下历史上的三次大流民,看看数量多少吧!
7# 2024-2-17 10:57 评论 收起评论
逍遥顽童 发表于 2024-2-17 11: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么恨洛阳吗?

上次你专门查了一晚上,查出洛阳被41次毁城/破城,已经专门发过帖子了,41次,一次不落都写进帖子里了,是不是感觉帖子里描述的还是不够惨烈,不够过瘾,打算在这里重新连载?

一个民族审视过去的屈辱历史,完全不是打脸或者丢人的事情,但是谁想用过去的屈辱历史,一而再再而三地去侮辱一个民族,那就是其心可诛了。

8# 2024-2-17 11:58 评论 收起评论
Screenshot_2024-02-17-07-16-03-306_com.UCMobile.jpg
 楼主| lyTV-1 发表于 2024-2-17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洛阳人绝大多数是明以后迁入洛阳的,两汉、唐宋就定居洛阳的极少,嵩县、栾川、洛宁的山里应该有,其它地方极少。
9# 2024-2-17 12:07 评论 收起评论
逍遥顽童 发表于 2024-2-17 12: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洛阳土地上的中国人,代表不了洛阳过去的灿烂历史吗?
10# 2024-2-17 12:1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lyTV-1 发表于 2024-2-17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我祖上是明朝迁入的,洛阳历史上的文化、思想三个高峰,东周、唐、宋与我祖上没啥关系,可不耽误我为生活在这块古时创造璀璨文明的热土自豪。
       可以自豪,可不要自大,往自己脸上贴金,更不要贬低历史上的匈奴、鲜卑、羌、氐、羯。
11# 2024-2-17 12:12 评论 收起评论
逍遥顽童 发表于 2024-2-17 12: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234567 发表于 2024-2-17 12:12
虽然我祖上是明朝迁入的,洛阳历史上的文化、思想三个高峰,东周、唐、宋与我祖上没啥关系,可不耽 ...


查了41次破城记录专门发帖,反复专门发帖,没看出你有半点自豪,一条一条复制粘贴也得花一个多小时吧?

就像你的马甲,洛阳人可二杆,自己改成洛阳人克二杆,解释称那是在夸洛阳人,骗傻子呢?
12# 2024-2-17 12:1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lyTV-1 发表于 2024-2-17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洛阳人读读孙钦良老师的文章。他的名言 : “不是能写文章的都是文人”,也可以读读萧伯纳的书。
13# 2024-2-17 12:53 评论 收起评论
武阳 发表于 2024-2-17 13: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字里行间,看出来楼主谈不上恨洛阳,倒可以看出来楼主对真相寻觅。
14# 2024-2-17 13:0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lyTV-1 发表于 2024-2-17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改国名为“魏”,史称北魏。经过了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三代帝王的努力,终于到439年实现了北方的统一。北方的统一为经济的恢复准备的条件,也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

       三代帝王都推行了较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措施。拓跋珪仿照魏晋制度,建立了官僚体系;学习汉文化,命令朝野皆束发加帽;推广儒学,置五经博士,建立太学;收集天下图书,汇集于平城。拓跋珪强制解散所有被征服的部落,使之全部归于国家的编户齐民,这就让进入中原的游牧民族失去了部族组织,很快就融入了汉民族的熔炉之中了。

       拓跋焘是北魏一代雄主,他继续完善北魏的中央和地方制度,使得鲜卑国家和南朝已经趋同;在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的恢复,下令“悉除田禁,以赋百姓”“宜宽租赋,与民休息”。为了遏制佛教势力的进一步扩大,和国家争夺劳动力,拓跋焘下诏灭佛,史称“太武灭佛”。拓跋焘也推崇汉文化,在基本统一北方后就推行“偃武修文”“尊孔崇儒”。拓跋焘在文化上的一项贡献就是确立了楷书的正统地位。

       拓跋焘去世后,北魏的统治陷入了危机。为此,出现了冯太后和孝文帝领导的全面汉化改革。476年,冯太后临朝听政,开始了改革。冯太后的改革措施主要有:(1)修订法律,废除鲜卑族落后的野蛮习俗,如禁止同姓通婚;(2),推行俸禄制,整治吏治,加速了鲜卑国家的制度化;(3)推行均田制,为百姓提供了基本的生活资料,有利于经济发展;(4)推行“三长制”,清查户口,限制门阀士族权势;(5)改革赋税制度,推行租庸调,增加了财政收入,同时减轻了百姓负担。冯太后的改革使得北魏的统治得以稳定下来,为孝文帝改革做好了准备。


       490年,冯太后,孝文帝正式执政,开始推动全面的汉化改革。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改革,孝文帝将首都从平城迁徙到了洛阳,而大部分鲜卑贵族都随着首都南迁而迁徙到了中原。脱离了漠南故地,孝文帝得以脱离鲜卑旧势力的影响,推行全面的汉化改革。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主要有:(1)禁鲜卑语,确立汉语为唯一的官方语言;(2)改汉姓。拓跋氏改为了元姓,北魏皇族九氏以及北魏初期所统的部落一百十八氏皆改为单姓;(3)改籍贯。孝文帝将鲜卑贵族籍贯改为洛阳,死后葬在洛阳,不得还葬平城;(4)易服装,禁胡服。规定少数民族的服装一律改为汉服;(5)通婚姻。提倡和汉族通婚,在孝文帝的带领下,鲜卑贵族纷纷和中原士族通婚,使得两大集团被血缘关系牢牢联系在一起,加速了民族融合。


       迁都洛阳

       孝文帝因为坚决推行汉化改革,为民族融合,北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历来被视为贤主。隋朝王通评价孝文帝:“元魏之有主,其孝文之所为乎?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南宋儒者叶适评价:“用夏变夷者,圣人之道也。”孝文帝改革后,进入中原的鲜卑族和过去的匈奴、羌族、氐族等游牧民族都基本融入了汉族之中,这为北方的长期稳定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15# 2024-2-17 14:00 评论 收起评论
逍遥顽童 发表于 2024-2-17 14: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band 发表于 2024-2-17 13:09
字里行间,看出来楼主谈不上恨洛阳,倒可以看出来楼主对真相寻觅。


洛阳破城41次的真相需要反复发帖寻觅?又查到一处还专门补充一下,42处了。

别的事儿上从来没见楼主这样上心过。
16# 2024-2-17 14:03 评论 收起评论
IMG_20240217_142901.jpg
 楼主| lyTV-1 发表于 2024-2-17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部分融入汉族,鲜卑族绝大部分融入汉族,突厥部分融入汉族,羌、氐、羯部分融入汉族,东回鹘大部分融入汉族,契丹大部分融入汉族,蒙古族部分融入汉族。这都是比较大的游牧民族,小的就不好统计了。
17# 2024-2-17 14:2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lyTV-1 发表于 2024-2-17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北朝时大量融入汉族的五胡,经历了隋唐北宋六百年以上,三十代人的融合,靖康之变大批南渡的汉人没有他们的后代么?
18# 2024-2-17 14:33 评论 收起评论
武阳 发表于 2024-2-17 14: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逍遥顽童 发表于 2024-2-17 14:03
洛阳破城41次的真相需要反复发帖寻觅?又查到一处还专门补充一下,42处了。

别的事儿上从来没见楼主这样 ...

城破在千年历史上司空常见,这些有文字记载,有些土匪破城恐怕文字都没有,城破不破没那么重要,要讲传承,大家讨论以证据说话,总不能靠臆想当论点吧。
19# 2024-2-17 14:35 评论 收起评论
武阳 发表于 2024-2-17 14: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传承、血统这些不感兴趣,也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但有些观点看着有点尴尬,就像看尬舞一样。
20# 2024-2-17 14:3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lyTV-1 发表于 2024-2-17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我们一直称炎黄子孙,现在不是把蚩尤也列为人文始祖了。
21# 2024-2-17 14:40 评论 收起评论
逍遥顽童 发表于 2024-2-17 14: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band 发表于 2024-2-17 14:35
城破在千年历史上司空常见,这些有文字记载,有些土匪破城恐怕文字都没有,城破不破没那么重要,要讲传承 ...


讲传承的话,洛阳这片土地上的当代中/国人,传承不了古代洛阳的文化?

上海人一直都自夸,来了上海,就说自己是上海人,海派文化就是海纳百川。

我想洛阳人同样有这个胸怀。
22# 2024-2-17 14:48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2-17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汉霍光废立,朝堂上未有反对之音;王莽废汉自立,朝堂上也未有力阻之人;董卓废立,袁绍,曹操,孔融,丁管,丁原,当面驳斥;天下诸侯共讨。董卓不敌而西窜。这就是东汉比西汉的成熟之处。
23# 2024-2-17 16:4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lyTV-1 发表于 2024-2-17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董卓迁都劫持洛阳(含周边)百姓百万去长安,凄惨可见蔡文姬的悲愤诗;东魏都城洛阳距离宇文泰占据的军事重镇潼关过近,时刻面临着西魏入侵的风险。因此高欢做出了迁都的决定,将东魏的都城由洛阳迁往邺城,并将洛阳城附近的四十万户百姓迁移到了新都附近。四十万户,小二百万。
24# 2024-2-17 16:48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2-17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魏深刻影响了隋唐,隋唐继承了北魏的很多体制,比如军政合一的节度使制度。节度使自己经营地盘,所以面对北方突厥契丹时,面对农民起义时,用心用力在抵抗,成效显著,比如契丹突厥无法染指中原,瓦岗军阻于洛阳,黄巢败于朱温,但节度使坐大,威胁朝廷。宋明见此走到了另一极端,坚决否定节度使,使得北宋面对游牧,一直在吃力,因为大家都在打工磨洋工。南宋对稍有节度使影子的岳飞,也是必须死。明朝更是北京城破而土崩瓦解,连西晋东渡,南宋偏安都做不到。
25# 2024-2-17 17:0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lyTV-1 发表于 2024-2-17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历史上的14次人口大灭杀
1.秦末农民战争
从公元前205到公元前195年西汉建国初,共历10年。秦朝末年全国有2000多万人口,到汉初,原来的万户大邑都只剩下两三千户,消灭了原来人口的70%。
2.汉武帝伐匈奴
汉武帝在位50多年(前140-前87),几度讨伐匈奴,海内虚耗,人口减半,50%的人死亡。
3.西汉末年混战
公元2年,全国人口5959万。经过西汉末年的混战,到东汉初的公元57年,人口只剩下2100万,损失率达65%。
4.三国鏖战
公元156年,人口5007万。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的全国人口为140万,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万,损失了98.3%。
5.西晋八王之乱
从公元291年开始,先后有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长沙王、河间王、东海王越及成都王颖八王为争夺皇位,在洛阳相互攻杀,战乱历时16年之久,死亡人口达数十万。
6.南北朝混战公元311年,刘曜攻长安,关中地区的人口仅余原人口的1%-2%。
7.隋朝
隋末至唐初,从公元611到628年18年间,兵变、民变和宫廷政变共136次,有50多位称帝称王者,均统兵15万人以上,各据一方,相互混战。全国户数由890万减至290万,人口由公元606年的4602万人,减到639年的1235万人,损失率73%。
8.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全国有5292万人口,到760年,全国人口仅余1699万。损失率68%。
9.黄巢起义及唐末之乱
唐末到五代十国,前后历时80年,中国内外一片混战,亿万生灵涂炭。前后58个皇帝,有42个死于非命。
唐武宗(841年-846年在位)时,全国有496万户,后周世宗(955年-960年在位)进,仅余120万户。到宋初为200万户。损失率76%。
10.金、元灭两宋
宋宣和三年(1122年),全国人口9347万。到元初至元十一年(1274年),人口仅剩887万。损失率高达91%。
11.元末混战
朱元璋夺得天下后,朱元璋翻脸不认人,“火烧独角楼”,大杀功臣、朝臣。据史书记载,胡惟庸、李善长、蓝玉三案总共杀人达10万之多。朱元璋在位30年,杀人超30万。
12.明末混战
从李自成起义到吴三桂灭亡,明末清初国内混战54年。明末全国人口为1亿,到清世祖时全国人口只剩下1400万人了。锐减80%。
13.清代的白莲教起义(1796-1805)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全国人口为39110万人,起义失败后,全国人口为27566万人,相互屠杀损失了1.1亿人口。
14.太平天国起义
太平天国爆发(1851年)前夕,中国人口为4.3亿。太平天国失败(1863年)后,中国人口只剩下2.3亿人。一场农民战争使中国损失了2亿人。

26# 2024-2-17 17:3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lyTV-1 发表于 2024-2-17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触目惊心!
27# 2024-2-17 17:33 评论 收起评论
锄禾11 发表于 2024-2-17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28# 2024-2-17 18:27 评论 收起评论
逍遥顽童 发表于 2024-2-17 18: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过节的这是谁家的孝子贤孙跑出来哭丧
29# 2024-2-17 18:56 评论 收起评论
洛阳愚人 发表于 2024-2-17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4.三国鏖战
公元156年,人口5007万。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的全国人口为140万,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万,损失了98.3%。

你确定数字无误?      90万人分散到魏蜀吴三国广袤的国土,还能形成有效的行政、司法系统吗?         会不会杀个人都没有人管?


30# 2024-2-17 20:18 评论 收起评论
孙大姐夫 发表于 2024-2-18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直面历史不可怕,让它不再发生才是当代洛阳人的使命!历史洪流中难以独善其身,人是这样,城市也是这样,洛阳的磨难也是自身条件太好、地位太高的副作用。现在洛阳不显眼也没有那么重要,不一定是坏事。老百姓还不是一日三餐、安居乐业即是幸福
31# 2024-2-18 09:39 评论 收起评论
逍遥顽童 发表于 2024-2-18 12: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愚人 发表于 20
4.三国鏖战
公元156年,人口5007万。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的全国人口为140万,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万,损失了98.3%。

你确定数字无误?      90万人分散到魏蜀吴三国广袤的国土,还能形成有效的行政、司法系统吗?         会不会杀个人都没有人管?



就是嘛!人口损失98.3%那是核战争。而且如果损失这么多人口,不单是统计人口的行政体系无法工作,大部分行业的技术也都会失传,纺织种植养殖制药等,都会从那个时期断代。

另外,公元221年还是三国割据呢吧,三个国/家的人口也不可能均匀下降98.3%吧?总是这个国/家降低幅度多一点,那个国/家降低幅度少一点,一个剩三个兵,另一个剩两个兵,那就是绝对的兵力悬殊了,怎么还没统一呢?三国归晋是哪一年?

楼主自称是探究真相我就笑了。
32# 2024-2-18 12:17 评论 收起评论
洛阳愚人 发表于 2024-2-18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逍遥顽童 发表于 2024-2-18 12:17
就是嘛!人口损失98.3%那是核战争。而且如果损失这么多人口,不单是统计人口的行政体系无法工作,大部分 ...

90万人分散到魏蜀吴,能养得起多少司法系统工作人员?       大概率邻居之间有了矛盾,一个人把另一个人砍死都没人管
33# 2024-2-18 14:52 评论 收起评论
逍遥顽童 发表于 2024-2-18 15: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愚人 发表于 2024-2-18 14:52
90万人分散到魏蜀吴,能养得起多少司法系统工作人员?       大概率邻居之间有了矛盾,一个人把另一个人 ...


4年之后,这点人口也经不起诸葛亮七擒孟获折腾的呢,家底儿早就被他懂完了。
34# 2024-2-18 15:10 评论 收起评论
Screenshot_2024-02-18-15-07-34-097_com.UCMobile.jpg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2-18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13.清代的白莲教起义(1796-1805)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全国人口为39110万人,起义失败后,全国人口为27566万人,相互屠杀损失了1.1亿人口
-----
这个数字极其不可信。在冷兵器时代,要杀死1亿人,这工作量,比杀死1亿头猪的工作量要大多了,谁给劳务费?伊拉克战争,杀死一个士兵,无论是美国还是伊拉克,通过枪械,要平均耗费子弹5000发。何况在冷兵器时代,捅死一个人,别人会跑,追他要耗费体力,时间,还要睡觉,吃饭,一亿人,我的天哪,这数据真敢写。一亿人,埋葬的劳动量也是惊人的,还有空种粮食吗?如果是坑埋,会有出土万人坑,十万人坑吧。秦国坑杀40万赵国士兵,那是真的,先在山西高平一带,还能见到地表裸露的尸骸,那才40万而已。一亿人,会尸横遍野的。
35# 2024-2-18 17:5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lyTV-1 发表于 2024-2-18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2-18 17:56
13.清代的白莲教起义(1796-1805)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全国人口为39110万人,起义失败后,全国人口为 ...

      连绵战争引起的饥荒、瘟疫可能比直接死于战争的要多。
36# 2024-2-18 18:14 评论 收起评论
逍遥顽童 发表于 2024-2-18 18: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234567 发表于 2024-2-18 18:14
连绵战争引起的饥荒、瘟疫可能比直接死于战争的要多。


问题是,你引用的内容里写着相互屠杀1.1亿,不看看就转,急着给节日添点喜庆色彩吗?那再加上你说的,饥荒瘟疫比直接战死还多,你总共想让死多少人?满打满算开个数呗?
37# 2024-2-18 18:26 评论 收起评论
家在四海 发表于 2024-2-19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手”一词的由来,好像也出于此。
38# 2024-2-19 09:16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2-19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手”=上厕所,并非明朝移民所产生,那只是以讹传讹的传说而已。元朝小说《错斩崔宁》有写道:叙了些寒温,魏生起身去解手(上厕所)。甚至东汉已把解,当作排泄了。
39# 2024-2-19 15:07 评论 收起评论
胖墩 发表于 2024-2-21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涨知识啦
40# 2024-2-21 09:14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