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极目新闻批评河南文旅和云台山“男女妲己”,“热度”刚消下去,澎湃新闻又接上了。
洛阳的一群00后大学生为了帮助家乡做宣传,自愿穿上飞鱼服扮成锦衣卫站在高铁站门口迎接返乡的人员。他们的目的既是让回家的人们感受到温暖,也是为了在网络上宣传家乡,同时也代表了一个“衣锦还乡”的美好祝愿。其中一个参与扮演的大学生表示,这是一群志愿者中的00后大学生,每天下午两点到六点半在高铁站表演。他们希望所有回家过年的人们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关怀,让他们心里暖暖的。
视频一出,网上一片好评,大家纷纷表示,不愧是神都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底蕴确实深厚,随便拿出一点东西都是相当炸裂的存在。
然而,就这么一件事,硬是乐极生了个悲,这“悲”就大名鼎鼎的澎湃新闻硬带的节奏。 澎湃发文的标题是“大学生扮锦衣卫:地方宣传在’急’什么?”光看标题就满满的恶意,内容就更不用说:“有一些用力过猛的创意却有了走样的危险,甚至可能会起到事先预料不到的反效果。”
文章以贬低和嘲笑的语气,称这些大学生用力过猛、只是为了在网络上刷存在感、没有认真思考历史意义、走了极端、博取眼球等。澎湃新闻直接将飞鱼服误认为是锦衣卫的专用服装,这种论断显得不太严谨。飞鱼服作为明朝的赐服不仅只有锦衣卫和太监才穿,受到皇帝恩赐的人也可以穿。将飞鱼服与锦衣卫划等号是过于绝对的。然而,这篇文章的发表激起了更多的争议,众多网友对澎湃新闻进行了吐槽和批评。
在早前的视频中,洛阳派出了一群金甲武士在高铁站迎接游客。网友在评论中提出建议,希望这些金甲武士可以换上飞鱼服,因为飞鱼服更加帅气。于是,这些大学生欣然接受了网友的建议,在1月13日换上了飞鱼服。然而,在媒体传播中,飞鱼服被误称为锦衣卫。可能是因为飞鱼服在视频中看起来更像过去的锦衣卫,所以媒体干脆用锦衣卫来代替飞鱼服这个词。在这个时候,锦衣卫这个词并没有引起太大的争议。为什么过了几周之后,洛阳的“锦衣卫”才开始引起广大网友的谴责呢?
网友们之所以对澎湃新闻的文章感到愤怒和不满,是因为他们认为澎湃新闻没有认真研究和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臆断成判断。
网友对澎湃新闻的吐槽和批评表明,他们对洛阳大学生的支持和喜爱,并且认为大学生们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得很好。只要他们真心想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穿什么都会很好看,无论是锦衣还是素服,都是充满阳刚之气的中国男子汉。网友们也多次将飞鱼服与锦衣卫作了解释和区别,希望能消除这一误会。
澎湃新闻作为上海报业集团的新媒体,更应该承接的是上海的全球眼界,上海之所以能发展的这么好,就是因为它包罗万象,承担全球的业务,而不是鼠目寸光,连古元素都不包容。
当然,澎湃新闻要比某目新闻有一定的新闻单位原则,没有开篇就对我们河南洛阳一顿抹黑,这也是纸白君愿意柔和写文与澎湃新闻商榷的原因,南方大城市要理解北方城市的无奈。
澎湃新闻问,河南的地方媒体在着急什么?哈尔滨这波的文旅热,不只是我们河南羡慕,大多数发展乏力的省市都羡慕,因为都太需要从停滞中瞬间恢复经济活力。
同时,我们河南的DGP去年直接掉到了第六位,对于我们河南来说,当然希望有更多的尝试,而且飞鱼服这样的古元素尝试,并不辱没我们中国的文化,也无不妥。 目光不要过于拘泥于我们河南没有底子,无论是洛阳还是开封,哪怕是我们焦作,也有着上千年的古文明底子在撑着,否则不会对全国游客们如此服务到方方面面,来自中原人的好客!
我们的媒体,应该善于发现我们这次全国各省市针对文旅所作出的努力和尝试,即便要批评也要善意一些,因为全国各省市都很疲乏,能抽出精力去做这些事本身就很不容易。 澎湃新闻身为中国的媒体,看不起中国的文化服饰,却对和服情有独钟。当网上对国人穿和服上街一片声讨之际,澎湃新闻站出来说:“说到底,和服只是日本的传统服装,自身并不带有其他色彩。……穿和服纯属个人爱好和自由……武大保卫人员阻拦(穿和服进武大赏樱)已属欠妥……” 还说年轻人穿和服“是一种文化审美上的爱好,跟尊日崇日等立场没有丝毫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