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其实是息息相关的,这一点可能很多年轻人体会不是很深,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这一点的体会就会越深。
认识到这点,在规划自己的事业和职业的时候,就应该努力把握住大方向,顺势而为,不至于南辕北辙,犯方向性的错误。
有句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这话说得有点肤浅,往深了说,其实是性格影响人的认知,比如说有的人的性格偏消极,对外界容易做出悲观的判断。有的人天生乐观,对新事物容易接受,更容易抓住机遇。
记得一位朋友1999年在洛阳航空城酒店任职时,酒店业主612所分配至酒店的(中国空导院)正式职工年终奖比朋友高一倍,且此正式职工的行政级别还比朋友低一级,于是,朋友便心里不平衡找领导讨个说法。
领导对朋友表示:“你是想拉低对方的年终奖出口气呢?还是要与之持平呢?如果现在要拉低对方的年终奖额度,那没问题,你只要打报告,我今年便可以一视同仁。如否,你再等等。”
听罢领导的话,朋友便不再发声。
2000年再发年终奖时,朋友与此正式员工的年终奖终于持平。大家可曾知晓,当年612所职工的年终奖额度在洛阳所有企业绝对是鹤立鸡群。
后来,朋友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果当时他非要拉低对方的年终奖,让对方按级别论处比他低一个档次,那么在第二年,朋友的年终奖绝不会与正式工的额度同等,应该依然留在洛阳普通酒店的发放档次。
故此,年轻人有时不能消极追求短暂的相对公平,长久为自己带来发展的行为才是正确的职场方向。
我们下面再来谈谈国家未来的发展
回顾中国过去40年的改革发展道路,虽然中间有很多沟沟坎坎,但整体上国运是向上的。
一个人的一生只有几十年,职业生涯更短,但一个国家的国运则通常以百年计,看看中国历史,汉、唐、宋等盛世,兴盛繁荣期都长达2、3百年,近代看英国、美国的崛起,都持续了百年以上。
所以,近代中国衰落了数百年后,如果从建国时开始算一个兴盛周期,到目前也不到70年。如果从1978年开始算起,更是只有区区40年。
从一个国家的发展长周期来看,中国崛起兴旺的时间还很长,即便中间会出现波折,也不会影响这个长周期,对于当代人乃至我们后代2、3辈来说,都不用担心这个大周期会突然逆转,因为概率太小了。认识到这点,是对自己事业和职业规划的最基本认知。换句话说,对国家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你必须持乐观态度,对各种崩溃论,危机论可以一笑而过。
在这个大的判断基础上,如何认识未来几十年的国家和经济发展轨迹和特点呢?
在政治上,目前的体系和架构基本不存在大的变革可能,虽然这个治理体系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作为个人,不管喜欢不喜欢,社会必然继续长期存在和发展。很多年轻人拿现实的种种不公和不满来抨击这个体制,发发牢骚可以,但如果基于这种判断藐视它的存在和广泛影响,从而做出个人的人生规划,恐怕踏空的概率会非常大。所以,对于风险厌恶型人格的年轻人来说,在体系内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是很保险的选择。
在政治体系相对稳定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宏观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更能直接影响个人的事业成果和职业选择。
在国运长周期兴盛的背景下,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表现得一帆风顺,尤其是开放性经济,国外影响因素也很多,一个国家并不能完全把握宏观经济的走向。
中国这40年来的经济发展,也经历过多次波动,从增长周期来看,大致是7年发展周期,3年调整期,然后再循环。
从产业发展周期来看,则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再向商业社会转型,从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和技术驱动转型,从产能扩张到产能过剩发展,从资本不足到资本过剩发展,从低端消费向高端消费发展。这种变化趋势构成了未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脉络。
对于企业来说,顺应了这个趋势,发展就会越来越好,相反,就会被淘汰。笔者身边常有很多小企业主哀叹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其实,这跟企业主的能力无关,而是产业发展趋势使然。
产品没有技术含量、市场需求萎缩、以前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日益丧失,任凭业主能力再强也回力无天。所以,对于目前年轻人来说,无论如何,我都不建议去趟低端制造业的浑水,不要把最宝贵的青春资源浪费在逆趋势的经济体里,你在那里的职业经验基本毫无价值。
选对一个行业,可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换句话说,可以享受行业景气的红利,相反,选了一个萎缩的行业,这个行业萎缩带来的利空就必须由整个行业的人来承担。
比如,领导人还提出“青山绿水才是金山银山”,你若继续从事污染性的行业,我认为你会白白浪费几年的职场青春。相反,环保行业当属现在的朝阳产业,如果运气够好,单单政府补贴就会使企业老板拿到手软。 如果选择企业就业,如何分析一个行业和一个企业是否有前途是非常考验眼力的事情。
从通常的分类角度,一个企业通常会被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这样来进行分类,然后在每个大的分类下再进行小的种植业、渔业、林业、机械制造业、化工业、金融业、餐饮业等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对国家统计部门比较有效。但对个人分析企业的发展前景就不是那么有用了,毕竟在每个小分类里,也有好的企业和不好的企业。本人更愿意从企业存在的本质角度来判断企业的定位。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资源依赖型,资源有很多种,包括矿物、土地等硬资产资源,也包括人力、金融、政府影响力等软资源,这类企业通常可以从占有资源的多寡和资源扩张的能力角度来判断企业发展的前景。
第二类是技术驱动型企业,这类企业的发展更多依赖于技术领先和创新,几乎所有的制造业企业和科技型企业都是这种类型,因此,判断这个企业有没有前途就看这企业技术是不是过硬,创新能力如何?技术代表的是创造利润的能力,创新能力则代表了持久发展的能力。
第三类就是商业模式依赖型,几乎所有的服务业都是这种类型,这种类型的企业的发展前景往往依赖于它的商业模式是不是符合社会商业发展的需要以及适应未来商业发展趋势的能力,可以说创新能力和快速转变能力是这种企业的核心。
前些洛阳的高星级酒店有赚钱的么?让我来说,有,但不多。为什么克里斯丁酒店就赚钱?它为啥就能管理超五星的“华阳大饭店?”
那是因为它突破了传统酒店的服务理念,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把个性化服务做的淋漓尽致营造的结果。这是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快速转变能力的事实典范呢?
洛阳的旅游景区资源资源可谓是全国前五。但为啥有的景区守着门口闸机不死不活收了二三十年门票?而有的景区则利用品牌效应外加资本杠杆开发了诸如“房地产、大品牌活动,文创商品(礼品、食品等)”而赚得个盆满钵满呢?说白了,还是创新才是企业第一生产力与核心竞争力!
一个企业的存在,从本质上说,必须在这三种类型中占有一席之地,否则它的存在就没有价值,不会有发展的潜力。
很多时候,一个企业可能从三个角度看,都有一定的存在,比如一个资源依赖型企业,它可能也有很强的技术或者商业模式,表现为复合交叉型,但本质上,它必须有一个核心的发展驱动因素。
选中了一个体质不错的企业,是不是就可以托付妾身呢?其实还不够,就像打牌一样,抓了一手好牌,是不是就能赢呢?未必,不会打牌也是白搭。
在以上分析企业是什么和能做什么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分析“我”在里面有没有发展机会。这就要分析企业文化和管理水平了,也就是企业是如何构建责权利体系的。
往大了说是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其实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要落地,就是通过构建责权利体系来实现的。
一个企业如果能构建高效的责权利体系,起码是八段高手了。很多企业,包括有些巨兽型的企业,其实都没有这个能力。
总结以上,分析一个企业,可以建立一个“这个企业是什么”、“这个企业能做什么”、“我在这个企业里能做什么”的三个层面分析框架。基于这三个层面的分析判断,基本可以保证不会嫁错郎。
结合微观层面的企业分析和大的宏观经济周期分析和产业发展分析,大致就能判断自己应该进入什么行业,选什么企业了。
当然,更进一步的,自己对自己要有能力和偏好分析,在对的行业和好的企业里面,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是技术偏好还是交际偏好?是管理偏好还是市场偏好、运营偏好?
总之,选好行业、选好企业、选好自己的定位是职场成功的三大基本功,希望此文对如今正在职场打拼的年轻人有所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