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洛阳龙门石窟国画第一人 佛学书画领路人李喜军,男,蒙族。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现为:洛阳雅俗共赏文化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鸿艺俱乐部会员、广州新世纪绘画研究院一级美术师、签约画家。
李喜军荣获首届“盛世中华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大展”二等奖,首届“太白杯全国诗书画大赛“金奖,和“爱与坚守 感动洛阳”画龙门石窟第一人、“中国书画名家名作典藏”第二集入编两幅作品,并出版书画家邮政明信片和邮政邮票,“感动中国”艺术专著入编两幅作品。被评为“中国最具艺术价值和收藏潜力的50强书画家”。 李喜军: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八五年到《英烈报》报社任美术编辑工作,95年到洛阳烈士陵园从事宣传工作至今。曾在报刊杂志发表过不少作品,也研究雕塑艺术,制作不少仿古青铜工艺品。近几年来潜心研究中国人物画和写意花鸟,从传统入手注入现代意识博采众长吸取姊妹艺术的精华,大胆地把西画艺术与中国水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近年来潜心研究中国人物画和写意花鸟,从传统入手注入现代意识博采众长吸取姊妹艺术的精华,大胆地把西画艺术与中国水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李喜军:从90年代初,就开始绘画龙门石窟佛像,时至今日已有几十年。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伊河两岸的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它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大量的绘画素材得以让李喜军全面地掌握石窟佛像的造型、风格、背景,甚至是顾客的喜好,这对于一位画家是莫大的幸事。
而龙门石窟那高大参天的佛像的垂视目光才是他所要表达的真谛。这种思考,是要经历过多次尝试和反省才能得到的,而一旦得到,画家的创造力和审美将大步提升。为此,李喜军还开始研习雕塑艺术,为已有的素描功底,这对于他并非难事,而雕塑技能和经验的增加,正成为他按照自己的思想绘画石窟佛像的一柄利器。佛教的造像、雕塑、壁画,是信仰的追求,人类面对生命的轮回时, 即使富足的物质生活也不能摆脱苦的烦恼。为了去苦趋吉,人们相信拯救的力量。只要有苦痛,就会有人希冀超自然的力量,李喜军所表现的完全归属神圣的宗教类题材。
李喜军大师笔下的卢舍那大佛,没有简单的临摹和复制,而是从不同的视角来领悟卢舍那大佛的妙相。朴素的水墨,干练的线条,勾勒出来的卢舍那大佛的丰颐木秀,仪表堂堂。并融进了雕刻艺术的元素,似雕似琢,却又非雕非琢,在似与不似,有形与无形之间,自然而巧妙的诠释了大佛大智大定,大觉大悟大彻的佛学境界。
李喜军从绘画上来说,艺术家不管采用绘画还是雕塑的手段,都始终表现的是他们意象中的佛教形象符号。李喜军的绘画艺术,正是利用中国画的笔墨材料,采用现代摄影的构图方式,直接面对龙门石刻遗迹,营造出了西画般强烈的明暗、透视、立体艺术效果,既具有石刻艺术的坚实质感,又不失绘画艺术的唯美形式。在水墨的运用过程中又融入了素描关系的准绳,对水分的应用更是到了随心所欲,尤其是在佛像发髻处,逐一地皴擦,让精简线条的佛像本身在宣纸上呈现前所未有的恢宏气势;还有具象佛像的背景,李喜军大胆地运用了“飞天”、“碑帖”、“浮云”等元素,实与虚的结合,凸显了佛像的佛家光辉,彰显了中华文明,更是画家思想的全面展现。这是对传统艺术理念的大胆革新,也是对水墨艺术表现力的开拓与发掘,表现的完全归属神圣的宗教类题材。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喜军大师的书画作品尤其以佛为题材的人物作品,在全国各类大赛中,均获得了大奖,海内外几十年来媒体对其艺术成就进行了报道。他个人传略被收录多家书画大辞典,他还被评为『当代人物画最具收藏价值的五十强」。他还被多部门聘为书画兼职老师,他以佛教的利人善心为怀,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赈灾救灾积极捐献作品,心装社会,不浮不骄,面对众多荣誉,从不沾沾自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愿他的艺术之树长青!愿他不负众望,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书画作品。
李喜军大师笔下的卢舍那大佛,没有简单的临摹和复制,而是从不同的视角来领悟卢舍那大佛的妙相。朴素的水墨,干练的线条,勾勒出来的卢舍那大佛的丰颐木秀,仪表堂堂。并融进了雕刻艺术的元素,似雕似琢,却又非雕非琢,在似与不似,有形与无形之间,自然而巧妙的诠释了大佛大智大定,大觉大悟大彻的佛学境界。
李喜军大师获得的主要奖项有: 首届「盛世中华」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大展赛二等奖;首届「太白」杯全国诗书画大赛金奖;「中国书画名家名作典藏」第二集入编两副作品,获银奖,并出版书画家邮政明信片和邮政邮票;「感动中国·晚情颂」艺术专著入编两副作品,获银奖;专业书画典藏《中国书画艺术博览全书》第二集入编两副作品,获银奖;河南省第十一届美术新作展获优秀奖,首届「地球、生命、和平」大型活动人物画展获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