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湘烈士雕像
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电视剧《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华人 朋友,当你走在上班路上的时候,当你漫步在林荫乐道上的时候,当你茶余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电视节目的时候,你可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吗?它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是他们浴血奋战、流血牺牲,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由董亚春执导,张桐、马伦等主演的电视连续剧《绝命后卫师》,之前在央视一套播出后,获得了第12届电视金鹰节优秀电视剧奖。近期我在网上又看了一遍,每看一次流一次眼泪,深深地被这个英雄群体所感动。 在纪念“七一”党的生日之际,重温这部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该剧以上世纪30年代,我军历史上的英雄部队红34师的英雄事迹而创作的,展现了中国革命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表现了我党我军历史上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决定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一支由闽西客家子弟组成的红军第34师,临危受命,担任全军后卫部队,掩护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突围,在与数十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浴血奋战、突破湘江的战斗中,红34师6000余人几乎全军覆没,他们为中国革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烈篇章。
红34师原本是由闽西游击队改编而成的红军部队,下辖100、101、102三个团,但实际兵力还不足两个团,为完成掩护党中央和主力红军转移的任务,上级命令34师紧急扩红补充兵员,又把闽西模范团也调归34师指挥,这样全师人数就达到了6000余人。
有血有肉的英雄群体
电视剧《绝命后卫师》,在尊重历史真实基础上,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给人以震撼和心灵的净化。在当时的红军队伍中,夫妻参军、父子参军、兄弟参军的比比皆是,母送儿、妻送郎的场面感人肺腑,该剧中就展现了这样一批淳朴可爱、英勇顽强的闽西客家子弟。
剧中的赖老石头(马伦饰)和儿子赖娇娇,就是父子参军的典型代表。赖老石头第一个儿子夭折了,他认为自己命不好,不该有儿子,第二个儿子出生后,给儿子取名赖娇娇,把儿子当姑娘养,给他穿花衣穿花鞋留小辫。红军来了,给他分了田地,他用自己打下的粮食酿造米酒,到镇子上去卖,日子慢慢好起来,他从心眼里感恩共产党,感恩红军。还把儿子娇娇送到镇上俞选文老师(共产党员)办的学堂去学习认字,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
当红34师扩红招兵时,赖娇娇报了名,然而赖老石头硬是不愿意,生怕儿子有个好歹绝了后,而赖娇娇牢记俞老师的话“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要和其他客家人一样去当红军,保卫苏区、保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赖老石头拗不过他,就把他锁在屋里,而赖娇娇翻窗出去也要当红军,无奈赖老石头锁好家门,藏好钥匙,也去参加了红军,目的是要看着儿子。
经过几次战斗,眼看着一个个红军战士倒下了,赖老石头从动摇中慢慢坚定起来,坚信不打倒白狗子,就没有好日子过,逐步由一个客家农民转变为坚强的红军战士,最后当营长连长都牺牲后,赖老石头被团长任命为五连连长,带领客家子弟坚守在阵地上,直至中弹牺牲,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林家三兄弟
剧中还有兄弟三人一起参加红军的故事。林金堂兄弟三人父母早亡,大哥林金堂带着俩兄弟生活,当红34师扩红时,林金堂依然带领两个弟弟参加了红军。在第一仗的阻击战中,老二牺牲了,老大把“土地证”包好交给了17岁的老三,说“你一定要活下去”。经过几次战斗,无数的战友倒下了,林金堂先后被任命为排长连长,林家兄弟逐步由保卫家乡胜利果实,转变成为天下穷苦人而战的崇高境界,直至在突围时中弹牺牲。
剧中还有一对夫妻参军的故事。张桂雄参加了红军,要随队伍远行,妻子李满玉也要参军,但红34师没有女兵,李满玉就女扮男装,随丈夫一起出征,由于激烈的战斗,女性的生理现象,使大家误认为她负了伤,闹出不少笑话。李满玉是武术世家,会点功夫,战斗间隙教红军战士学功夫,来鼓舞士气。
张桂雄夫妇
当指挥员一个个倒下后,张桂雄被任命为机枪连连长,在掩护战友突围时中弹牺牲。师长陈树湘为了给34师留一血脉,命令李满玉携带34师全体将士花名册,去找大部队,在度过湘江时被埋伏在岸边的敌人发现,李满玉倒下了,她那一头秀发如瀑布般散开,血染的花名册飘洒在了江面上。
还有一位神枪手罗金泉,大家都称他为“猎人”,其实“猎人”之前是国民党军队中的射击教官,其夫人吕红儿是国军警备司令部的机要秘书,中共地下党员,他们盼望有朝一日共同投奔红军,然而当吕红儿的身份暴露后,被敌人绑在训练场的靶子后面,让罗金泉来做射击示范,他痛苦的说“是我亲手打死了我的夫人,打死了我最爱的人”,后来他投奔了红军,在战斗中用神枪手的技艺,打死了无数的敌人,最后在掩护战友突围时壮烈牺牲。
还有个客家人叫木子李,人称“木头”,当红34师扩红时,他放心不下年迈眼瞎的母亲,不愿参加红军,大义的母亲说“不要管我,你去吧”,在族长袁金焕的撮合下,在队伍开拔前夕,与未婚妻完婚,有媳妇来照顾母亲,木子李就参加了红军,参军后他就拜“猎人”罗金泉为师,射击技能不断提高,直至在最后的突围战斗中打死无数敌人后英勇牺牲。
在镇上教书的中学教员俞选文,也就是赖娇娇的老师,他也来参加红军,他说“作为有五年党龄的党员,我愿投笔从戎,跟着34师赴汤蹈火”,由于俞选文老师有文化,即刻被任命为新兵营教导员,当他从师长陈树湘手中接过军旗那一刻起,他就立志要像爱护生命一样保护好这面军旗,军旗不倒,战斗不止,直至在最后的阻击战中,为守护军旗而壮烈牺牲。
俞选文老师
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
上面说的都是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们为保卫苏维埃、保卫党中央、掩护主力红军战略转移,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红34师的指挥员们更是如此,他们把保卫党中央、掩护红军主力的断后任务,看作是神圣的使命,无上光荣,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
临危受命的师长陈树湘(张桐饰),可说是红34师的魂。他1905年1月生于湖南长沙县,1921年毛泽东、杨开慧定居长沙清水塘,陈树湘因为常去长沙清水塘挑水送菜,就结识了毛泽东、何叔衡等一批早期革命家。从那时他就记住了毛泽东写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诗句。
1927年他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跟随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的艰苦斗争中,逐步成长为红军指挥员,担任34师101团团长,红军长征前夕被任命为34师师长。 陈树湘胆大心细,智慧过人,他灵活运用毛主席的“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了一个个漂亮的以少胜多战斗。34师担任全军断后部队后,得知敌27军两个师,向我中央纵队靠近时,他率领34师抄小路,一夜奔袭80里,死死地挡在了敌人前面,敌军轮番进攻争夺,始终没能越过34师阵地。
随着中央纵队和主力红军的向前推进,34师的断后阵地也在不断变化,每打一仗34师就会减员好几百人,在掩护中央纵队渡湘江时,坚守了四天五夜,全师仅剩1000多人,顶住了国民党军2万余人的进攻。 1934年12月1日,党中央和主力红军度过湘江,军团首长命令他们迅速撤离,渡过湘江追赶大部队,然而为时已晚,湘江渡口已完全被敌军封锁,红34师被截断在湘江东岸,受到敌中央军、桂军、湘军多面包围。
此时,红34师指挥员只剩下师长陈树湘和100团团长韩伟了,为了缩小目标减少伤亡,陈树湘与韩伟团长商量分头突围,韩伟率100团余部突围,陈树湘率101、102团余部突围,陈树湘叮嘱韩伟“要带着34师的火种,活着出去”,两个亲密战友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12月14日,红34师余部100余人,遭到三个县保安团的伏击,国民党下令悬赏捉拿红34师师长陈树湘,反动民团纷纷出动,要立功受赏。陈树湘在突围中腹部受伤,他忍着伤痛且打且走,因伤势较重在山洞中昏迷被俘。
1934年12月18日拂晓,反动民团抬着陈树湘往道县司令部领赏,陈树湘宁死不做俘虏,他乘敌不备,咬紧牙关,忍着剧痛,从腹部伤口处掏出肠子,绞肠而死,实现了他“为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断肠,通常作为一种形象的说法,被人们用来形容极度痛苦。然而,对于陈树湘来说,这不只是一个文学词汇,而是一种崇高的抉择。是什么力量促使他选择这样惨烈的方式慷慨赴死呢?这就是信仰。这是多大的勇气、多大的气概啊,他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有这样不屈的共产党人,红军怎么能不胜利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31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多次讲述红34师师长陈树湘“断肠明志”的壮烈故事,让与会代表无不为之动容。他的壮举感天动地,他的功勋光照千秋。
劫后余生,魂归闽西
最后说说红34师唯一幸存的指挥员100团团长韩伟。韩伟团长与师长陈树湘握别分头突围,没想到这竟是他们永远的诀别。 据记载,韩伟出生于1906年,湖北黄陂人,小陈树湘一岁,早年参加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5年加入叶挺独立团,参加了北伐,1927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曾任毛泽东警卫排长,参加了著名的“三湾改编”,1933年任红19军57师师长,部队整编改任34师100团团长。
1934年10月,在完成掩护红军主力度过湘江后,和师长陈树湘分路突围,他带领100团余部且战且走,受到数倍于己的反动民团追踪,韩团长和四名红军战士被逼到悬崖边上,韩伟说“宁死不当俘虏”,就和红军战士纵身跳下悬崖,幸好韩伟被树杈所挡,摔在草丛中,晕死过去,后被老乡所救。
后来他踏上了寻找部队的道路,费尽周折,碾转来到武昌,在弟弟家住下,不料被叛徒发现被捕入狱。直到国共合作统一抗战,韩伟才被释放,后到延安抗大学习。
韩伟到延安半年后,毛主席召见了他,毛主席幽默地说:“我的警卫排长还是当年的样子嘛,不仅一根毫毛没有少,下巴上还多了许多(胡子)”,韩伟表示想上前线,毛主席就让他到晋察冀军区聂荣臻部工作,先后任晋察冀第二军分区第四团团长、第九军分区司令员、雁北支队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第67军军长,参加了太原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军事师范学校校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被选为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韩伟将军生前对儿子说:“湘江战役,我带出的闽西子弟都牺牲了,我对不住他们和他们的亲人,我这个将军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我活着不能和他们在一起,死了要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我的心才能安宁”。
1992年4月8日,韩伟将军作为34师最后的幸存者,走完了人生的旅途。遵照将军临终遗嘱,1992年8月,韩伟的儿子韩京京与儿媳专程从北京将韩将军的骨灰送到了闽西革命公墓安放。同时也为“大爹”陈树湘师长和34师的英雄们塑像立牌,永久纪念。
至此,红34师的将士们,已全部魂归故里。他们在中国革命的长河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立下了丰功伟绩,在人们的心目中竖起了不朽的丰碑。 是什么精神支撑他们,克服艰难险阻、不怕牺牲、英勇杀敌、舍身取义呢?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他们坚信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一定能胜利,坚信旧世界一定会灭亡,坚信好日子一定能到来,坚信建立新中国一定能实现。 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永远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我们要继承发扬光大,以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武装头脑,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韩伟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