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

2023-05-15 10:33 7341人阅读 1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洛阳] 以德报怨?

[复制链接]
玄山樵夫 发表于 2023-5-15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读《道德经》第四十九章时,忽然想起了一个故事。

一个老兄曾经问我:“老子的以德报怨和孔子的以直报怨,你怎么看?”我说:“我觉得以直报怨更加符合人性吧。”
今天,我在读《道德经》第四十九章的时候,忽然发现,我们也许误解了老子的“以德报怨”的本意。先看原文——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也,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焉,圣人皆咳之。

下面分歧处来了,就是“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这不是是非不明,老好人吗?
关于以德报怨,孔子怎么说?《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的回答意思是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由此可以看到两位圣人的差别了吗?难得老子真的是这样吗?
我不这么认为,且看后面的两个字:德善。
这两个字,很多人都把“德”通假为”得”,译为得到,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不是。
这个德善,我认为是:以德为标准来衡量这个善。
什么是德,在老子的眼中,顺着规律做事就是有德。道为德之体,德为道之用。
这样一说,明白了吗?就是按照规律来执行。在圣人眼里,不管你是善的,还是不善的,都要按照规律办事,没有分别,一视同仁。

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也意识到了,在老子和孔子眼里,对这个德的定义不一样啊?是的,他们俩对德的定义确实不一样。
在老子眼里,顺着规律做事就是有德,在孔子眼里,德是仁,是恩惠。仔细说来,孔子把德分为了至德、三达德、五常德,至德是中庸,三达德是仁、勇、智。

以直报怨,再看这个直,就是正直,难道不就是道吗?
《尚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直,就是正,就是中!

这样看来,老子和孔子说的都是一个答案吧。

孙大姐夫 发表于 2023-5-15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心里有杆秤,哪个子说的不重要
沙发 2023-5-15 11:14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