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一到青春期,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越来越琢磨不透了。有研究认为,孩子的青春期始于大脑。在9-14岁期间会由一块称为下丘脑的区域激发,并释放激素,这个过程会持续4-5年。在这缓慢成熟的过程中,大脑逐渐发生变化,他们慢慢改变了自我的感受、思考和行为。有时候,还被
父母贴上了“冲动、冒险、疏远”等标签。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在《青春期大脑风暴》中写道:“青春期不只是一个需要熬过去的阶段,而是一个应
该好好培养和发掘的人生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也是好奇心、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如果父母做得好,孩子的未来将不可限量。01 适时闭嘴 学会沉默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很矛盾,他们既留恋父母的关爱,又渴望独立。所以,如果你还用以往的方式,与他们积极热情地沟通,就会将他们拉回到小时候,从而加深他们的矛盾心理和反感情绪。心理学上有个“麦拉宾法则”,也叫“7/38/55定律”。它讲的就是一个人在交流时,对方感知到的信息:7%来自纯粹说话的内容,38%来自语音、语调,55%来自肢体语言从这个法则可以看出,作为家长,一味地说教并无用处。多给孩子沉默的空间,比用密集的语言表达切更能帮助孩子接纳变化,安顿好内心的冲突。02 失控前先自我刹车 很多家长就是传说中“灭火型父母”。他们常常把孩子看成一个火苗,老是盯着他不放哪里有火就灭哪里。事实上,这样不仅父母越管越累,孩子的错也会越来越多有时候,让你喋喋不休的,或许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无法自控的情绪和你对孩子的控制和要求。总是想唠叨孩子的父母,不仅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也会影响他们成为人生的主人。所以,父母要学着掌控情绪,不妨把约束力指向自己。
所以,在遇到问题时,父母要先给自己的情绪刹车。03 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 有人说,这世界上,大概只有数学公式或者物理定律可以坚定地告知别人,其他都是告诫者的傲慢和自卑。与其对孩子告诫和指责,不如做孩子的倾听者和陪伴者。让他去探索未知世界的时候,有勇气和底气,敢冒险、不气馁,失败了回家有床、桌上有饭,让孩子感到无比的安全感。另外,有研究发现:当你作为聆听者时,积极与倾诉者互动,不时提问或者不加评判地对话,同时表示你对之十分感兴趣,说话的人就会感觉到在意和激励。他们不仅会说得更多,两人之间的距离,也会迅速拉近,而这种就叫做“格林斯潘效应。”与孩子沟通时,父母是否认真地听,对他们说的内容感兴趣,以及积极地做出回应,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这非常重要。4 学会换位思考和理解“世间所有的温柔都是因为感同身受而产生的。”其实很多时候,父母与孩子的冲突是因为各自的角度不同。当你是员工时,觉得老板太强势,太不近人情;可当你是老板时,却觉得员工太不负责任,缺乏执行力。当你是顾客时,去菜市场买菜,为了一两毛钱跟商家争得面红耳赤,觉得商家太黑心了;可当你是老板时,看到顾客为了几毛钱不依不饶,是不是也会觉得她太计较?当你为人子女时,总觉得父母太严格,什么都管;可当你为人父母时,就觉得孩子太叛逆,太不懂事……当我们身处不同的位置,看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那你是否问过自己,你有真正去理解过孩子的感受吗?人与人之间,最暖不过是一场将心比心。多一份理解,就少一分冷漠,多一份体量,就少一份伤害。沈奕斐教授说:“孩子的成长是螺旋式的,要自己不断去试错,才会知道前进。”作为父母,永远告诉孩子哪里有坑,但不要一味地去阻止他跳下去。有些弯路,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好的家教促成的,原就是一场爱的双向奔赴。
愿所有的父母,能够成为有格局、有智慧、有温度的人,点亮“他”,温暖他,帮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让他成为温暖世界的那道“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