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自称夏都的居民,要对夏有个基本的概念(转载)

2023-04-29 09:14 29069人阅读 39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洛阳] 作为自称夏都的居民,要对夏有个基本的概念(转载)

[复制链接]
专扯J∞蛋 发表于 2023-4-29 09: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依据史书记载,夏、商、周三代皆为奴隶制世袭王朝,君主与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个世袭的氏族奴隶制王朝。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其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二里头遗址属于夏那个时代,这个有碳14鉴定谁也否定不了,但要坐实是夏都还要进一步的证据。
       比如宋金时期还有西夏,西夏都城在现在的银川。我们能不能这样推论,银川曾经是都城,它属于宋代的都城,所以它是宋都。



员外 发表于 2023-4-29 11: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creenshot_2023-04-29-11-09-23-047_com.ss.android.article.news-edit.jpg
沙发 2023-4-29 11:10 评论 收起评论
Screenshot_2023-04-29-11-08-47-020_com.ss.android.article.news-edit.jpg
喔嚯 发表于 2023-4-29 11: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夏都可以先叫着嘛,以后有证据确认别处也有夏都可以再改,唐都又不是只有西安,商都也不是仅有安阳。以前我国只公认四大古都,后来增加开封变成五大古都,增加杭州变成六大古都,增加安阳变成七大古都,增加郑州变成八大古都,又准备增加大同和成都变成十大古都,邯郸也想进群成为第十一大古都。
板凳 2023-4-29 11:31 评论 收起评论
奔跑铁腿 发表于 2023-4-29 11: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洛宁函谷关过去也是到洛阳必经之路。
地板 2023-4-29 11:41 评论 收起评论
IMG_20230429_113653.jpg
基督山公爵 发表于 2023-4-29 1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竟然能用西夏举例子,西夏是和北宋同时期并存的一个封建割据政权,银川是西夏都城,但不是北宋王朝都城,请楼主拿出二里头不是夏都的证据?
5# 2023-4-29 13:2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专扯J∞蛋 发表于 2023-4-29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自秦始皇才走向大一统。
6# 2023-4-29 13:37 收起评论
卡萨布兰卡 2024-2-2 10:42
评论
秦朝国都是咸阳,没错吧!
LaoYou42463 发表于 2023-4-29 14: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录继续找着。。。
7# 2023-4-29 14:24 评论 收起评论
走一走. 发表于 2023-4-29 15: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认为都是似是而非。所谓夏,因为没有文字,都是推测传说。
8# 2023-4-29 15:07 收起评论
soot 2024-1-16 14:59
评论
杭州良渚文化遗址,也没有文字记载,难道能否定它是文化遗址吗?整整把中国文明向前推进到5000年前
逍遥顽童 发表于 2023-4-29 15: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都城都不在一块,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它们都是周朝的都城。

二里头出土的夏代国宝级别的礼器和大型作坊,已经证明它就是夏都之一。
9# 2023-4-29 15:53 评论 收起评论
平湖夜色 发表于 2023-4-29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椒 缺少文字。

应当  找个 陶罐,上面  淡淡的墨迹  歪歪扭扭 写个 夏,   埋起来,过个三年 再挖出来,

就好了
10# 2023-4-29 16:43 收起评论
soot 2024-1-16 15:01
评论
杭州良渚文化遗址,也没有文字记载,难道能否定它是历史文化遗址吗?整整把中国文明向前推进到5000年前
 楼主| 专扯J∞蛋 发表于 2023-4-29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良渚遗址比二里头早,但它的文明程度已经可以与二里头遗址相比,现已经被公认为是一个邦国的都城。夏不过是根据血缘远近、姻亲等组成的以夏后氏为首的邦国联盟,那个时代一些邦国的都城文明程度可以想象。
       二里头遗址显然是夏那个时代的一个都城,现在要找到它是夏后氏都城的证据,而不是邦国都城。
       下面这篇文章也可以参考一下。我认可目前二里头遗址是最有可能是夏都的存在。
11# 2023-4-29 17:55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专扯J∞蛋 发表于 2023-4-29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朝的建立与其早期国家形态
作者:沈长云 来源:《齐鲁学刊》2022年第1期 时间:2022.02.10
  摘要:夏朝建立在古河济之间。其建立的途径,是夏后氏首领大禹通过率领在此地区居住的众多族邦治理洪水,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权威,以至最终发展成为君临在众邦头上的专制国家的君主。夏代国家实际就是一个大邦统治下的众邦的联合体。所谓“夏人”,即是包括夏后氏在内的这些族邦的部民。夏代最主要的国家制度:一是夏后氏一家的“家天下”继承制度,一是为分别众族邦亲疏远近而设立的内外服制度。夏作为一个早期国家,同样具备了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到的国家出现应具备的两个标准:一是“按地区划分它的国民”,一是“公共权力”的设立。由于构成夏朝地区组织的各个族邦依然是一些血缘组织,因此我们只能视夏朝为一个早期国家。

  经过学者长期反复的探讨,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和文明探源工程的实施,人们对于我国进入文明之初,也就是夏商周三代社会的历史进程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对于我国古代第一个早期国家夏朝在历史上的存在及其时间框架,也有了一个基本明确的认识。但不容否认且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外仍有少数质疑夏在历史上存在的声音。其中一种论调是质疑夏作为一个国家的存在,称夏只能是一个酋邦性质的社会,甚至连早期国家也算不上。我想,要澄清这些问题,特别是要回答夏是否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似乎还要从夏朝的建立说起,从分析夏朝作为早期国家产生的途径入手,解决有关夏代国家的结构特征,包括它的权力结构、这个权力统治下的人群组成等具体问题,以便弄清它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及现代西方人类学定义下的“国家”标准,符合哪一类国家的标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释疑解惑。下面直陈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我将使用尽可能早期的文献及相关资料,庶几使夏史、夏文化研究走向更深入的领域。

  一 夏朝的建立:其地域与其产生的途径

  个人以为,要解决夏王朝是如何产生的这样一个问题,还应当首先弄清楚夏朝统治到底建立在什么地方,即夏朝的地域问题。

  其实过去文献对这个问题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夏朝建立在东方古河济之间,也就是今天河南东部与山东西部一带。此论点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一是文献称夏的多个都邑及夏的各路“诸侯”均分布在古河济一带地区;二是夏朝的创始人大禹据载亦是在此一带居住并治理过这里的洪水。关于前者,前辈考据大师们早就给出了明确的说法。如当年王国维就曾指出:“夏自太康以后以迄后桀,其都邑及他地名之见于经典者,率在东土,与商人错处河济间盖数百岁。”稍后顾颉刚、杨向奎亦有过大致相同的说法。我个人曾对这些夏的都邑及“他地名”进行过考察,确认王国维所言不误。现在一些学者,尤其是部分考古学者试图把一些夏的都邑,如帝太康所都之斟鄩、帝廑即帝胤甲所居之西河,以及作为夏同姓部族(所谓“诸侯”)的有莘氏、有扈氏的地理位置 ,都纷纷搬到豫西甚至豫陕交界以西的地方,但这些说法实际是很勉强的,并不足以为训。一些先生坚持主张夏在豫西伊洛一带者,大约是误读了《逸周书·度邑》。《度邑》称:“自洛汭延于伊汭,其有夏之居。”不少人将这里的“有夏”读作夏后氏之夏,殊不知此“有夏”实际是指有周,因为这篇文章实在是讲周都洛邑的建设。另外,他们也可能对二里头遗址所处时间段没能很好地把握,不知此二里头只是夏朝晚期的都邑(最新测年,二里头文化早不过公元前1750年),是夏朝后期向西发展在这里建立的一处别都。至于禹的居处及禹治洪水之所在,我想更是应当放在豫东黄河下游一带去考虑,因为禹与夏后氏族所遇到的,乃是一种洪涝性质的灾害,这样一种性质的洪水只能发生在平原低地,而不会出现在多山且地形复杂的豫西地区。日前,已有学者发表过类似看法,可以参阅〗。此外,禹的居处即所谓“禹都”阳城,也不在嵩山之下,因为那里也不会发生汗漫无际的洪水。据《世本·居篇》,所谓“禹都”阳城乃在战国魏都大梁之南,当今河南开封一带,正好处在河济之间的中心。这样,禹治洪水地域与夏朝都邑所在地域两相吻合,说明有关夏朝的史事并非出于后人的编造。

  当然我们还需解决一个禹治洪水之事是否可信的问题。过去顾颉刚说大禹只是一位传说中的天神,只是后来战国时期的人们才把他变作了现实社会的人王。这个说法无疑否定了禹治洪水之事的可信性,这是我们不赞成的。顾先生肯定夏在历史上的存在值得赞赏,但对大禹人王身份的否定则不足为训。为此,我已在日前发表的《禹是天神还是人王——对顾颉刚一个疑古主张的质疑》一文中对之做过辨析,不赘。事实上,禹治洪水故事早在西周时期即已流传,出土青铜器铭文《豳公盨》可为之证,我们再无理由说它是战国之人的杜撰了。

  如果相信禹治洪水的真实性,有关夏代国家建立之事就更好理解了。对此,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国语》早就有了明白无误的记载,它说,由于禹治水的成功,“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谓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是古人一致认为,夏后氏国家的产生,乃基于禹对洪水的成功治理。

  对于禹治洪水促成夏代国家产生这样一条早期国家产生的路径,还有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支持。它牵涉到两位导师对于古代东方国家文明产生问题的讨论。尤其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古代东方社会“统治与奴役”关系产生的论述,我们感到更是切合夏代国家产生的实际。恩格斯在这部代表他晚年理论建树的著名著作中提出,在古代东方原始共同体内,有一些维护或管理共同体整体利益的职务,这些职务不得不由个人来承担。这些负有管理职责的人员(他们应是氏族部落中的领袖人物)一开始充当的角色,显然具有“社会公仆”的性质。但由于这些职位被赋予了某种全权,因而也可以视作国家权力的萌芽。后来,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促使这些单个的公社集合为更大的整体,并导致建立新的机构来保护共同利益和反对相抵触的利益。而这些机构中“作为整个集体的共同利益的代表”,由于他们权力范围的扩大和“独立化”倾向的日渐增强 ,难免使他们最终走向其所服务的人群的对立面,变作“社会的主人”,也就是统治与奴役人民的专制国家的君主。

  禹的治水,对于居住在河济之间的广大部族来说,无疑也是一项公共事业,禹在最初应当也是一位勤于职事的“社会公仆”。但是,由于治水需要长时间大规模地集中人力物力,要对各族邦的人力物力进行调配、指挥和统一管理,要组织各氏族部落的参与,在此过程中,禹难免要利用联合体赋予自己的职权对各邦施加更多的影响,甚或强制干预。这样一来,就势必使原来较为松散而缺乏约束力的联合体发生质的变化,促使联合体领导机构发生权力集中的倾向,并逐渐凌驾于各个族邦之上,以至最终过渡到使各族邦沦为自己臣属的具有专制主义性质的权力机构。而禹则因长期担任领导治水的职务在众族邦中树立了自己及自己家族的权威,由原来的夏后氏部族的首领继任为部落联合体的首领,再发展成为君临众族邦之上的拥有世袭权力的夏代国家的君主。

  以上,便是我们总结的夏代国家产生的道路。

  二 夏朝的社会结构与相关国家制度

  了解了夏后氏王朝的建立,我们便可进一步去探讨夏代国家的组成,包括它的社会结构及相关国家制度了。

  先谈夏代国家的社会结构。个人以为,所谓夏朝,实际上就是一个大邦统治下的众邦结成的部族联合体。这个大邦便是夏后氏。夏后氏统治下的众多邦国,构成了夏代国家的领土范围。这众多邦国中的多数成员,想必从禹治洪水时期就已跟随在禹的左右,和夏后氏一样居住在豫东鲁西一带。治水符合于他们的共同利益,他们应当也都参与了治水的工作。大概禹一开始就是通过他们的拥戴而登上王位的。文献记载这些族邦有有扈氏、有莘氏、斟鄩氏、斟灌氏、有虞氏、有仍氏、昆吾氏、豢龙氏、有缗氏、有穷氏,等等。他们大概也就是现时一些人所说的“夏人”,或“夏族”。现在许多人动辄称夏人(或夏族)如何如何,却不知这些“夏人”或“夏族”都生活在古河济地区。地图上找不见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居住在现时一些人所主张的“夏文化”分布的区域,包括豫西二里头或嵩山南北地区。这一点只需看看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就明白了(该书第一册第9-10页)。只有一个斟鄩被标在这张地图上靠近偃师的地方,但我们上面已经指出,斟鄩原本也在鲁西,根据《左传》的叙述,它应在斟灌附近。如此看来,所谓夏族和他们的祖先夏禹,原本都是河济地区的居民。

  那么,这众多的氏族或者邦方是以怎样一种方式围绕在夏后氏周围,夏后氏又是怎样将他们纳入自己的权力结构之中的呢?和这种权力结构的有关制度又是如何呢?

  与夏朝权力结构相配合的首要的一项制度,是夏后氏创设的“家天下”国家制度。这项制度的确立,实际也标志着各族邦对夏后氏统治权力的认同。传世文献记载了这一制度形成的过程,称这是由于夏后氏对过去实行的“禅让制”的破坏,尤其是禹的儿子启对“禅让制”破坏的结果。也有少数战国法家著作(如《韩非子》)称夏后氏王权是通过暴力手段建立起来的,即通过“人臣弑君”的手段建立起来的。这两种记载说的实际是一个意思。不过我想,尽管禹、启建立“家天下”之史事不能否定,但说此事出自暴力攘夺,其大概率应是法家为宣传自己的“阴谋论”而制造出来的臆说。我更相信夏后氏的“家天下”出自一场“和平演变”,是由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不知不觉地造成的。恩格斯在谈到上述“社会公仆”向“社会主人”的角色转换时,指出这种转换是“在顺利的条件下逐步”演变而实现的,似乎也是这个意思。就禹本人来说,他通过治水建立起自己的崇高威望,在他去世之后,各部族继续拥戴他的家族担任部落联合体的首长,在当时条件下,也是说得过去的。我们看直到禹以后的重孙子辈,即少康时代,多数邦国对于夏后氏王者的身份仍是表示认可的。其时,由于后羿与寒浞发起的动乱,造成少康一时流落在外,可是,当他流落到有虞氏地界时,有虞国君虞思立即将他保护起来,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使“邑诸沦,有田一成,有众一旅,以收夏众”,直到他“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才算了结(《左传·哀公元年》)。是可知这“家天下”的国家制度确实已得到了确立。

  夏后氏国家实行的另一项重要制度,是它对臣属于自己的各个族邦进行管理的制度,即过去文献中屡屡提到的内外服制度。“服”的意思是服从,该制度就是讲朝廷根据各族邦对自己的亲疏远近关系,将他们分作“内服”与“外服”两个部分,从而规定他们对朝廷的不同义务与贡纳。文献显示,当时与夏同姓的几支氏族,如有扈氏、有辛氏、斟寻氏和斟灌氏,以及与夏联姻的几支氏族,如有虞氏、有仍氏、涂山氏等,都处在距夏后氏不远的地方,如有扈氏,在今河南郑州黄河以北的原武一带;有莘氏,在今山东西部接近河南的莘县北;斟灌氏,在今河南与山东交界的范县境内;斟寻氏,在斟灌氏附近;有虞氏,在今河南东部与山东交界的虞城县;有仍氏,在今山东曹县;涂山氏,在今山东曹县。还有任为“夏伯”的昆吾氏和任为夏“车正”的薛氏族,文献虽未明确显示他们与夏的亲属关系,但从他们与夏的亲密程度看,把他们算作夏的姻亲,也在情理之中,他们分别居住在今河南濮阳和山东滕县。上述夏后氏同姓与姻亲的这样一种地理分布,正合乎我们上面提到的三代内外服制度的原则:内服族邦集中分布在王都及其附近,其他异姓居住在外。文献没有怎么提到夏的外服族邦,只是较多地记载了夏东方诸夷的活动,包括他们对夏朝廷不断地“来宾”“来御”和“入舞”。从这些情况看来,亦正合于外服诸侯与其统治氏族相互间的关系。其时夏与东夷族的相互往来,也再次显示夏处在我国近东的地域。

  至于文献还提到禹的划定九州、任土作贡诸事,我们认为可能是后代人的假托,不拟在此叙述了。

  三 夏代国家性质:有关早期国家的定义问题

  现在归结到我们最终要回答的问题:夏到底算不算是一个国家,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

  这个结论似乎已不需要我再重复了,但是归纳一下夏之所以应当认为是一个国家的理由,还是有必要的。夏之所以是一个国家,我想主要还是它已经具备了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国家所应有的两个标志,即:第一,它已经实现了“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第二,它已经有了“公共权力的设立”。关于后者,上面已经提到,夏朝通过自己所设立的“家天下”国家制度,实现了各个族邦对自己的权力认同。他可以将自己的权力凌驾在所有族邦之上。还在禹刚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不久,他就在行使自己的这种权威了。这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禹会涂山的故事。在这次会盟上,他借口一件很小的事情,便杀掉了前来与会的防风氏,显然就是为了树立自己作为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于夏朝的“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我以为就是指它下面各个地方由各族邦构成的一套行政系统。这些族邦是血缘组织,但它们彼此之间却没有共同的血缘联系。他们既然被夏代国家编织进一个共同体,并各自长期占有某一固定地域,那就只能是国家的下属行政单位。今学者皆以为古代氏族的姓氏反映了他们不同的血缘谱系,我们看夏代居住在古河济地区的这些氏族邦方,除与夏王保持同一个族姓的诸姒姓氏族外,就还有属于姚姓(或言妫姓)的有虞氏、属于己姓的昆吾氏、属于彭姓的豕韦氏、属于妊姓的有仍氏和薛氏、属于董姓的豢龙氏……等等,文献记载他们都与夏后氏保持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或与夏互通婚姻,或担任夏的官职,或充任夏的侯伯,这些,都可以说明他们作为夏的下属行政单位的存在,表明夏不是一个单纯的酋邦组织,而是由许多不同血缘关系的酋邦组合成的国家,或者可以进一步被称作是早期国家。

  讲到这里,我们应该对“早期国家”做一个大致定义了。这个定义首先来自当代西方人类学者,是他们首先提出早期国家的概念。不过大家对于早期国家的认识却不大统一。最早提出“早期国家”概念的荷兰人类学者H.J.M.克烈逊给于早期国家的定义是:“一个刚分化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社会中调整社会关系的组织。”稍后的前苏联学者A.M.哈赞诺夫则强调“早期国家具有由前国家阶段继承的许多特征”,除刚刚产生的“从属和剥削的各种形式”外,还有“在社会生活中继续有着重要意义的亲属关系”。比较起来,中国学者更愿意接受哈赞诺夫的主张。不少学者指出,中国的早期国家,即旧史所谓“三代”。它们之所以被称作早期国家,就是因为它们还包含有不少“原始性”的内容,即它们“不是在氏族制度被彻底‘炸毁’之后产生的,国家出现的时候,氏族组织的大量残余依然保留着,居民的血缘关系依然存在,而且此后保留了很长一段时期”。综合大家的看法,我们认为,中国早期国家就是指夏商周三代已具备公共权力,但社会仍滞留在居民血缘组织基础之上的政治组织。

  夏作为“三代”之首和我国第一个进入文明的国家,无疑也具有早期国家的这样一些特性。它的由多邦组成的结构特征,表明了夏代国家仍旧是一个建立在血缘组织基础之上的政治组。“邦”就是一个个具体的血缘组织。只是经过三代包括春秋时期长时间的民族融合,各个“邦”内部的血缘壁垒被打破,整个社会才发展成为真正按行政区划组织的成熟国家社会。
12# 2023-4-29 17:57 评论 收起评论
锄禾11 发表于 2023-4-30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13# 2023-4-30 11:3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专扯J∞蛋 发表于 2023-5-1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年前,某乎上一位网友在回答《夏朝存在吗?》这个问题时,做过这样一个神预测,他说:“要证明夏朝是否存在的‘考古思维’已经错了!夏朝是个‘时代’,而不是‘朝代’!‘夏朝’是自商朝后产生的一个概念。”
换言之,这位网友认为夏朝是像南北朝、五代十国一样,是对一个特殊时代的称谓,而不是像商、周、秦、汉一样是对具体朝代的称呼。
按照《战国策》和《汉书》的记载,“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周初时诸侯还有一千八百国”,“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
内容图片
我们跟今天的情况做个对比,我国现有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设县1301个,县级市394个,夏商周时国土面积甚至不及现在的一半,但诸侯国数量却和今天的县数量几乎等同,这说明,当时的所谓诸侯国,其实面积只相当于今天的一个乡镇。
如此满天星斗般的政治格局,很难将其同后世那种动辄控制数十座城邑的中央王朝相提并论。即使是被称作夏朝中晚期的二里头文化,其覆盖区域,也不过晋南豫西等有限疆域。而夏朝前期,恐怕正如史书所言,天下依然是万国林立。
而考古发现,也一步步证实了这种情况。
内容图片
14# 2023-5-1 18:5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专扯J∞蛋 发表于 2023-5-1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良渚比二里头早了700年,遗址规模、文明程度就很高,而它不过是一座方国都城而已。
15# 2023-5-1 19:07 评论 收起评论
逍遥顽童 发表于 2023-5-1 19: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花开后百花杀 发表于 2023-5-1 19:07
良渚比二里头早了700年,遗址规模、文明程度就很高,而它不过是一座方国都城而已。 ...


空间上讲,良渚的地理位置远离中原,不可能是夏都。

时间上讲,夏朝存续时间不到500年,夏末往前数700年前的东西和夏朝沾不上什么边。

楼主就不要唧唧复唧唧了,洛阳有啥你喷啥,已经到穷凶极恶的程度了。
16# 2023-5-1 19:41 评论 收起评论
sootaa 发表于 2023-5-2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说各的理,各摆各的据,没有资料,没有物证,难道夏真的不存在?
17# 2023-5-2 14:39 评论 收起评论
奔跑铁腿 发表于 2023-5-3 08: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又怎样?沒又怎样?
关公归属有人争,牡丹国花有人争。
夏都是与不是又如何,专家的嘴不如洛阳铲。
18# 2023-5-3 08:17 评论 收起评论
喔嚯 发表于 2023-5-3 13: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砦遗址的发现,佐证了夏朝的存在,佐证了二里头是夏都之一,佐证了夏都只能在现在的河南地区,二里头夏都不再孤单。
19# 2023-5-3 13:50 评论 收起评论
Screenshot_2023-05-03-13-43-17-193_com.android.browser-edit.jpg
Screenshot_2023-05-03-13-41-26-081_com.android.browser-edit.jpg
我就是来招聘的 发表于 2023-5-3 15: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统治靠的就是恐吓力
20# 2023-5-3 15:12 评论 收起评论
锄禾洛阴 发表于 2023-9-3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赵辉,北京大学教授,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兼任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
       他认为安徽蚌埠四方城遗址可能是成周,也可能是商都之一,甚至是夏都。
21# 2023-9-3 16:3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专扯J∞蛋 发表于 2024-1-16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1959年,在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的带领下,开始对二里头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一直到21世纪初,考古学家们一直在对二里头遗址进行考古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考古界对于夏朝的态度也不断发生变化。
       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在经过对二里头考古的实践工作后,写出了初步的工作报告《1959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这篇报告中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据古代传说,商朝之前有一个夏代。近几十年来虽说一部分疑古派学者对夏禹个人的人格问题发出若干疑问,可是对于夏代的存在问题并没有人怀疑,但是在考古研究方面,夏代还是一个空白点,这岂是应该有的现象?
       从这段话能看出来徐旭生及当时的学者对夏朝的存在是没有疑问的,只是因为考古方面是一片空白,所以需要继续进行考古工作,以证明夏朝的存在,徐旭生在他的另一部书籍《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认为中国历史是从炎帝、黄帝时期开始的,也从侧面证明了他是相信夏朝存在的,这代表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史学界对夏朝的态度。
       著名考古学家夏鼐曾经被七个国家授予院士称号,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国文明的起源》中说到:至于二里头文化与中国历史上夏朝与商朝的关系,我们可以说,二里头文化的晚期是相当于历史传说中的夏末商初,但是夏朝是属于一个传说中比商朝为早的年代,这是属于历史(狭义)的范畴,在考古学的范畴内,我们还没有发现有确切证据把这里的遗迹遗物和传说中的夏朝、夏民族或夏文化联系起来。
       夏鼐的这一观点成为保守考古学家的一种通用观点,这种观点既不否认夏朝也不肯定夏朝,而是以考古为依据,找到一分证据就说一分话。包括后来的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许宏也是持同样的观点,许宏与夏鼐也有不同的地方,许宏在他的著作《最早的中国》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作为中国文明与早期国家形成期的大型都邑遗存,二里头遗址的重要学术地位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公认。同时,二里头遗址地处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夏王朝的中心区域,二里头文化的年代也大体在夏王朝的纪年范围内。因此,二里头遗址理所当然地成为探索夏文化与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性遗址。
       从许宏的这段话中也能看出,他认为二里头遗址比商朝早,他在书中也称二里头文化为先商文化,因为二里头遗址所呈现出来的文化与商文化完全不同,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二里头文化的特点及与商文化的差异,最重要的是许宏认定二里头遗址是文明,也就是说许宏认为在商朝之前存在一个文明,至于是不是夏,他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明。
       按许宏的观点及对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已经证明了商朝之前一个文明,二里头遗址有发达的青铜文化和早度成熟的宫殿建筑,许宏认为二里头遗址就是最早的中国,也就是中国进入文明的开始,这是从考古学上论述的,而不是史书,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找到证明夏朝存在的文字。
       也就是说,从考古学上,中国的考古学家们已经证明了二里头遗址是比商朝早的文明,注意是文明,这就存在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二里头就是史记中的夏朝,另一种可能是二里头不是史记中的夏朝,但是中国历史第一个文明的朝代,至于名字是不是叫夏,就需要继续考古了。
       随着考古的继续深入,在1996年以后,史学界的主流观点都认为二里头遗址就是夏都,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都城的说法,并且认定二里头遗址一期到四期就是夏文化,刚提出这个观点时,引发了学术界的激烈辩论,到20世纪90年代后,这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邹衡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写了一系列的论文,包括《夏文化分布区域内有关夏人传说的地望考》、《关于探讨夏文化的几个问题》、《试论夏文化》等,大多收集在《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中,邹衡是采用一种文化的比较方法,在出土文物上呈面的不同的特征来区分商文化与夏文化,论文集中详细地论证了二里头文化与商朝文化的完全不同,以考古的方法论证了二里头文化一期到四期就是夏文化。
       邹衡还有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夏文化不是没有发现,而是用什么方法去辨认它。他的言外之意就是我们早就发现了夏文化,但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区别夏文化与商文化,邹衡的这种用文化差异比较来区分夏文化的方法,成为史学界研究夏文化的一个方向,考古学家孙庆伟在他的《鼏宅禹迹》一书中,也是用文化差异来论证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这都是从侧面证明了夏朝的存在。
       夏朝是没法证伪的,因为不管是史书的记载,还是考古学的研究,都有证据支持在商朝之前是存在一个文明朝代的,区别就是:史书认为这个朝代是夏朝,但考古学并无证据证明这个朝代是夏朝,只知道这个时代存在,至于是什么朝代,考古上并不能确定。
       所以少数保守的考古学家认为夏朝还不能确定,比如许宏,但他们并没有否定商朝之前有文明存在,这是最重要的,但总有些人曲解了他们的意思,认为没有发现文字证明夏朝,就是夏朝不存在,这是不能划上等号的。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夏朝的态度就是两种观念,一是像许宏这样的,认为夏朝还不能确定,只能确定商朝之前有一个文明,另一种就是像邹衡这样的,认为二里头遗址就是夏都,夏朝是存在的,这两种观点中,没有人认为夏朝不存在。
22# 2024-1-16 14:17 评论 收起评论
奔跑鐵腿 发表于 2024-1-16 14: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百花咱别扯太远,扯的二位专家上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不成熟的结论,我现在想知道的是二里头夏朝现在是哪位行政单位给的定位?哪位专家又给的结论?
23# 2024-1-16 14:48 评论 收起评论
mmexport1638784170380.jpg
mmexport1638783933104.jpg
享生活 发表于 2024-1-16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里头现在已经停止发掘了
24# 2024-1-16 16:53 评论 收起评论
奔跑鐵腿 发表于 2024-1-16 17: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停止发掘?还是完成发掘?
跟偃师夏朝二里头定位不准有关联吗?
这才是我重点关注的焦点,
请下一位老师教诲
25# 2024-1-16 17:23 评论 收起评论
武阳 发表于 2024-1-17 09: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夏都居民,还自称,不都是炎黄子孙吗?到处引发区域争执甚至区域黑的,都挺恶心🤢。
26# 2024-1-17 09:26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1-17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有汉字,我国也有汉字,但不能说日本发明了汉字。因为我们有甲骨文,小篆,等等演变过程,但日本没有,只有处于成熟状态的汉字;夏都的青铜礼器,有陶器的同样原型演变过程,三星堆只有突然成熟的青铜礼器,所以,三星堆青铜器礼器,必然学习中原夏都。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结果是静止的,但过程,可以孕育无限的原创。
27# 2024-1-17 10:01 评论 收起评论
金水河里野鱼香 发表于 2024-1-17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承认过程更重要,是现代科学的理工科思维,抓住一个静态器物,无限夸大,陶醉,而不关心它如何研制发展到了这个结果,就是非科学的盲目自信思维。所以,3纳米芯片,不是终极。研发出芯片的路径,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东西。
28# 2024-1-17 10:04 评论 收起评论
洛邑神都 发表于 2024-1-18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夏都二里头已是学术界主流看法,国家文物局和社科院考古所背书,华夏第一王都!央视多次报道。再来看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介绍。某些人就不要再胡搅蛮缠了!
29# 2024-1-18 13:49 评论 收起评论
洛邑神都 发表于 2024-1-18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里头面积300多万平米,考古发掘几十年也不过发掘了百分之一!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探索!
30# 2024-1-18 13:53 评论 收起评论
QQ图片20240118132748.jpg
洛阳的承德人 发表于 2024-1-18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有语言,后有文字。也许夏那个时候只有语言(姑且称为语言),而还未形成文字。因为人口规模,生产力水平等限制。
31# 2024-1-18 14:56 评论 收起评论
逍遥顽童 发表于 2024-1-18 15: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邑神都 发表于 2024-1-18 13:49
夏都二里头已是学术界主流看法,国家文物局和社科院考古所背书,华夏第一王都!央视多次报道。再来看看联合 ...

老百花对于二里头被确定为夏都梗梗于怀
32# 2024-1-18 15:01 收起评论
洛邑神都 2024-1-18 17:52
评论
习近平新年致词提到了二里头,楼主更郁闷了吧
飘逸尾巴 发表于 2024-1-18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500年后,历史学家考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惊诧的发现,一个国家有好几个首都,有瑞金说,有延安说,有西柏坡说,还有北京说,他们集中在很短的20年时间内,甚至还有南京说,武汉说,重庆说以及台北说。
历史学家们很困惑,到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统一填下,到底有几个首都?

一些舆论喷子控诉,延安巴掌大的地方,怎么可能是首都?北京南京同时都是首都,难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明一样,分设了南北都?另外和北京同时存在的台北才是真正的首都,因为那里的人种更加多元化,象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向性发展的理念。
33# 2024-1-18 17:29 评论 收起评论
飘逸尾巴 发表于 2024-1-18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4000年后,历史学家考证现在的中国首都,惊诧的发现,历史文献记载很短的时间内,有瑞金说,有延安说,有西柏坡说,还有北京说,甚至还有南京说 武汉说 重庆说 台北说。历史爱好者一致认为,中国是不存在的,只是有不同的国家部落集合而已。
34# 2024-1-18 17:31 评论 收起评论
一生何求 发表于 2024-1-19 09: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寻夏记,讲的很清楚。
35# 2024-1-19 09:31 评论 收起评论
Screenshot_2024-01-19-09-30-57-137_com.cctv.yangshipin.app.androidp.jpg
寻梦拉萨710702 发表于 2024-2-20 14: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36# 2024-2-20 14:03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