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误读程门立雪小五十年,今日方知真相

2023-02-25 20:32 45664人阅读 8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洛阳] 我误读程门立雪小五十年,今日方知真相

[复制链接]
洛阳人克二杆 发表于 2023-2-25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程门立雪”的故事是说,在一个大雪之日,杨时等人去拜见老师程颐。程颐正在“假睡”,他们就在门外站了半天。门外已经雪深一尺,他们“成了雪人也不离开”。这样,人们一方面对杨时等人“尊师求教的精神”觉得“实在可贵”;另一方面,则对程颐老先生有些意见。天那么冷,雪那么大,学生在门外侍立那么久,就是不让进门,程颐未免“架子太大”,做得过分了。           
       据史料记载,事实并非这样。对“程门立雪”的误解,主要是由对中国古代典籍望文生义造成的,因而影响了后人对这个故事的正确理解。换一个角度看,这其实是一个学风问题。       有关“程门立雪”的最早史料,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二程语录·侯子雅言》:“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一个是《宋史》中的《杨时传》:杨时和游酢“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侯子雅言》的作者侯仲良,是程颐的内弟,应该是更清楚、更明确。但是,不论从哪一段史料看,说的都是杨时和游酢去拜见他们的老师程颐时,程颐正在闭目养神,他们就在老师身旁等候。等程颐瞑坐后睁开眼睛,天色已晚,程颐就让他们明天再来。这时,门外下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      
       为什么要瞑坐?理学家提倡要静坐,甚至要求他们的学生“半日读书、半日静坐”,把瞑目静坐当成一种克己自省、修身养性的重要方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闭门思过”。就是学生来访,也不肯中断自己的功夫。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这样做可能难以理解。但是,说程颐一直让来访的学生站在冰天雪地的门外,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何况,当时的杨时已经40多岁,不但学术上有一定成就,而且有相当的政治地位,程颐的家人是不会让他站在门外等候的。

 楼主| 洛阳人克二杆 发表于 2023-2-25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文生义误人不浅。出自洛阳的成语典故太多了,洛阳能编纂成书就好了,不要担心洛阳纸贵。
沙发 2023-2-25 20:37 评论 收起评论
洛阳熊大 发表于 2023-2-25 21: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人克二杆 发表于 2023-2-25 20:37
望文生义误人不浅。出自洛阳的成语典故太多了,洛阳能编纂成书就好了,不要担心洛阳纸贵。

不错的建议
板凳 2023-2-25 21:13 评论 收起评论
锄禾11 发表于 2023-2-26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人克二杆 发表于 2023-2-25 20:37
望文生义误人不浅。出自洛阳的成语典故太多了,洛阳能编纂成书就好了,不要担心洛阳纸贵。

这个可以有
地板 2023-2-26 11:02 评论 收起评论
walnutws 发表于 2023-2-26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个好的建议。支持。
5# 2023-2-26 11:08 评论 收起评论
hnlydos007 发表于 2023-2-26 11: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人克二杆 发表于 2023-2-25 20:37
望文生义误人不浅。出自洛阳的成语典故太多了,洛阳能编纂成书就好了,不要担心洛阳纸贵。

不知道你以前是怎么理解偏的,反正我是一直知道这个成语的释义。根本也没程老是在“假睡”之说,一直说的都是在静修,以致未有察觉学生到来。任何成语词典里也完全没有任何贬损之意,何以来的纠偏之说?!
6# 2023-2-26 11:25 评论 收起评论
hnlydos007 发表于 2023-2-26 11: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恐怕有点拿着锤子找钉子了……
7# 2023-2-26 11:27 评论 收起评论
锋语 发表于 2023-2-27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认为,程朱理学,害人匪浅。
8# 2023-2-27 09:39 评论 收起评论
sootaa 发表于 2023-2-27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封建理学害人不浅,大大阻碍了中国科技进步
9# 2023-2-27 10:40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