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植山:阴阳索隐——兼谈中华文明的三大里程碑

2022-11-17 02:54 128376人阅读 37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顾植山:阴阳索隐——兼谈中华文明的三大里程碑

[复制链接]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11-17 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顾植山:阴阳索隐——兼谈中华文明的三大里程碑

卫生健康资讯

2020-08-06 15:52

关注




阴阳的来源


阴阳来源于太极图,故而要想清楚阴阳的来源,就先要明白太极图的概念。太极图其实是古人观察各种自然界的动态变化,自然形成的一个模式。古人按照24个节气测量某一年中太阳影子的变化,把这些数据连起来就形成了太极图。




现在教科书把夸父追日讲成是古代有个人每天跟着太阳走,找太阳下山的地方。但在《山海经》里写得很清楚,夸父追日是“欲追日景”。“景”通“影”,夸父就是专门研究太阳影子的专家。如果说夸父是追着太阳落山走,理应是向西走,但是《山海经·海外北经》和《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夸父都是在向北,夸父“北饮大泽”,他要找的是北方,最后“未至,道渴而死。”“渴”通“竭”,“道渴”就是走到后来没有路走了。所以,夸父每天研究太阳的影子,是第一个在时间上找到冬至点,在空间上找到北的人。正是因为夸父有这样的巨大贡献,古人才会用故事来纪念他。


太极图源自科学观察,不仅观察太阳的影子可以形成太极图,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动态变化的周期规律,都可以形成太极图。譬如,按照日间、夜间时间的变化数据:夏至晚上最短,过了小暑,晚上时间长一点,大暑时间又长一点,晚上时间不断增加,到冬至点晚上时间最长,这样按照24节气白天、晚上时间长度的变化,可以形成太极图。太极图就是自然界周期性变化规律的一个模式,不是哪个哲学家为了说明事物之间相互关系而设计出来的图。出现这个自然模式后,我们可以看到阴阳是互相对立统一、互相消长、互相转化的,这就是哲学的内容了,所以哲学是对自然模式的智慧解读。


阴阳的本义


太极生两仪,“仪”是一种象态,不是指物质。若阴阳是两类物质,那就成了“太极生两物”了。从太极图可以看出,由衰到盛的象态叫作阳,由盛到衰的象态叫作阴。一年中上半年阳,下半年阴,它不是两个世界,而是同一个世界的不同的时态。白天跟晚上也是同一个世界的不同的时态。了解了太极图的来源,我们就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太极图。北宋周敦颐画的就是哲学的太极图,因为他没有见到古代的太极图。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是艺术化的太极图,不能表达太极的真正含义。曾看到过一个中医文化进校园的太极图,图中冬至位上阳气最大,以后阳气不断减少,到夏至点阳气最少,这样阴阳颠倒的太极图,能给我们的儿童什么教育?


开阖枢与三阴三阳


《黄帝内经》中有一篇有关太极阴阳动态变化的章节《阴阳离合论》,讲的是太极的开阖枢变化产生三阴三阳。原文:“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厥阴之表,名曰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把三阴三阳的时间点和方位定得非常明确,这就是阴阳“六气”的来源和本义。六气就是三阴三阳,三阴三阳来源于开阖枢。教科书讲六气是风、寒、暑、湿、燥、火,这是讲六气相应的气象,不是六气本义。从阴阳的离合运动才能理解为什么太阳是寒水。有医家认为太阳是阳多,阳多怎么能叫寒水呢?应该改成太阳君火;少阴在北方,怎么配君火呢?要把少阴改成寒水。这都是因为他不了解开阖枢产生的误解。




《史记·历书》曰:“以至子日当冬至,阴阳离合之道行焉。”以冬至点作为阴阳离合的起点。开阖枢思想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信息被我们忽略了,就是洛书怎么来的?洛书就是由太极的开阖运动产生的,是数字化的太极图,和开阖枢产生的六气高度一致。冬至后天气越来越冷,进九,所以太阳配寒水,洛书的点数是十以内最大的偶数八。这里“太”不是大的意思,是最早的意思,最早的老祖宗叫太祖、太宗,阳气刚出来的时候叫“太阳”。不懂得动态开阖枢的位置,就不理解什么叫“太阳寒水”。


哲学概念的阴阳与《黄帝内经》的三阴三阳概念是不一样的,所以《阴阳离合论》中黄帝有“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之问。中医有了三阴三阳的阴阳学说,更完整地显示了古代阴阳学说的科学内涵。看到开阖枢的图,就知道洛书的数是怎么来的。广明之下,就是过了夏至点温度最高,一天中过了中午,阳气最多,阴气最少,所以此处是2个点,表达阴气最少;中午以前阴气较中午以后阴气要多一些,所以是4个点;半夜以后的阴气比半夜以前的要重,所以代表半夜后的东北位是8个点、半夜前的西北位是6个点。整个洛书的点都反映了动态的气化状态。所以,看了动态的开阖枢,才能理解洛书是怎么来的。


什么叫三生万物


许多研究《道德经》的专家不研究《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不懂得开阖枢,把三生万物的“三”讲成是天、地、人。《黄帝内经》曰:“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天、地、人都是由三产生的,所以三不可能再是天、地、人。三是开阖枢的三种象态,是动态的。“三”一分阴阳就变成“六”,《黄帝内经》讲的是六生万物,《至真要大论》曰:“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左传》也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六生万物跟三生万物是一个思想。


河图、先天八卦是怎么变成洛书、后天八卦的?其实就是从开阖枢来的。先天八卦的“离”卦在东边,代表太阳,但是太阳升起来以后不会停留在东方,要转到南方,所以后天八卦的“离”卦就从东方到南方。以后又要不断地下降,所以代表最大阳的“乾”卦就要落到西北的方位了。北方原来是“坤”卦,都是阴爻,为什么后天八卦要变成“坎”卦,里边加一个阳爻?因为冬季,植物地面上的茎叶枯萎并不是阳气没有了,它的阳气要以种子的形式储藏起来,作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原动力,“命门”思想就是这样来的。通过开阖枢就知道,少阴中一定要有阳,这是开阖枢也是《黄帝内经》中非常重要的思想。


开阖枢思想是什么时候有的呢?我们现在太局限于文献研究,因为最早的文献记载也就是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而甲骨文记载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在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不可能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大多数留下的是图。在河南濮阳的西水坡墓葬是6500年以前的,这比黄帝时期的5000年前早,比伏羲时期的8000年前晚。这个墓葬里出现了左青龙、右白虎的文化现象。现在流传的四象八风、二十八宿是伏羲文化,6500年前的墓葬出现青龙、白虎,证明了早于6500年前的伏羲时代就已经有了青龙、白虎,古人留下的有关伏羲文化的记载,完全可以从许多出土文物、考古遗迹中得到印证。另外还可以通过天文考古恢复古代的天象:二十八宿作为时间坐标,最合理的年代是在7700年前,当时二十八宿在赤道上的分布相当均匀,所以把二十八宿作为时间坐标。现在的二十八宿间的距离已经相当不均匀,不可能把现在的二十八宿作为二十八个时间坐标。


西水坡墓葬的周围还有几个殉葬的小孩,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些小孩跟墓主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把那些小孩丢弃了,只要了中间部分。当时发掘出来的陪葬的小孩有4个,最小的是个大约10~12岁的小女孩,在墓主人的西边;最大的是个16岁左右的男孩葬在东边,北边有一个14岁左右的男孩;南边还有一个小孩被丢弃了,未及作鉴定。为什么最大的男孩放在东边,而最小的女孩放在了西边?因为在八卦中,东方是震卦,代表长男,古代“东宫太子”就是这一文化的代表;西方的卦是兑卦,兑卦象征着少女;坎卦是中男,在北方。这是非常强烈的后天八卦的形式。由此知道,后天八卦不是由周文王创立的。现在讲授《易经》的都讲后天八卦是由周文王创立的文王八卦,在6500年前的神农时期墓葬中已经有了后天八卦,比周文王早了3500年,这个发现非常重要,但是考古界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个墓葬的文化意义。


关于神农文化


现在人们对神农文化的了解极少,误解很多。看到有些书上讲神农文化是刀耕火种的农业社会的创始人,创造的是钻木取火和翻土的农具。曾看到一个神农塑像,一只手拿的是钻木取火,另一只手拿着水稻,这是对神农文化的极大误解。中国的农业社会到6000多年以前的神农时期才有吗?河南贾湖遗址9000年了,里面农业社会的各个要素已经相当完备,湖南也发现了一万五千年以前的水稻。因此,不是神农时代才有农业社会的,钻木取火更是多少万年以前就有了。


我们通过对濮阳墓葬和三星堆遗址的考察可以知道神农时期最重要的文化是把先天八卦变成后天八卦,把河图变成洛书。他们的文化符号是南方的九数,南方色赤,所以把神农叫作炎帝。不了解神农文化这一特性,看到三星堆遗址就不会解释了。神农把代表太阳的离卦从东方转移到南方,说明他们重视南方的太阳,所以洛书南方的数要取最大的奇数“九”。三星堆出现的大眼睛头像、三只脚鸟的铜器等,许多人不明白,所以出现了“外星文化说”“西亚文化说”“中华文明西来说”“甲亢说”等谬论。懂得神农文化后就能看得很清楚,为什么眼睛那么大?因为“离为目”,神农用同时代表太阳的离卦作为他的文化符号,所以要突出眼睛。为什么是九头鸟?本来河图南方的成数是7,神农推崇南方的太阳,故把最大的奇数9放到南方。南方朱鸟跟太阳联系起来,所以出现了太阳中的朱鸟,再联系到9数,就有了“九头鸟”。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三星堆中有两棵巨大的青铜树,1号树高3.96米,二号树只有1号树的一半大;1号树是细柳,2号树是扶桑。扶桑代表日出,有专家问“为什么代表日出的树,比代表日落的树小一半呢?难道日落比日出更好看吗?”懂了神农文化后就非常容易理解。有一次我问一个小朋友,代表东方太阳的树和代表南方太阳的树应该哪个大呀?小朋友脱口就说:当然南方的树大呀。而有的专家却解释说,因为三星堆在西部,这是三星堆居民的地方主义。


中华文明的三大里程碑


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经过了伏羲、神农、黄帝这三大里程碑,其实这也是阴阳学说发展的三大里程碑。因为到黄帝时期才比较成熟,所以我们把中华文明的标志定在这个时期。伏羲时期,太极生两仪,有了阴阳;两仪生四象,有了一年四季;四象生八卦,又生出八方、八风等格局,但这还是阴阳的初级模式。到神农时期有了开阖枢,有了三,产生了六气,形成九数。到黄帝时期找到了十二律,十二律使六气成了标准的“律”;黄帝又建立了五行学说,“五”跟“六”的结合产生了六十甲子,有了沿用至今的黄历。三皇的文化沿革非常清楚,不是不可考的神话。


黄帝时期确立了三阴三阳“六律”以后,六律成为万事根本,“王者制事立法,一本于六律!”依据六律建立的黄历,应用到人们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促使了社会的繁荣辉煌,所以把黄帝讲成“人文始祖”和“人皇”。天皇、地皇、人皇不是一个比一个低,而是逐级发展,到黄帝时期发展到中华文明的最高级,所以讲“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志”,而不是以伏羲、《易经》为标志。


要深入发掘现存的文献资料里找不到的信息,可以“象罔索珠”,从无字文献中下功夫。像三星堆里有那么大的青铜礼器,说明古人把这个看得非常重要,是传承给我们后人的重大文化信息,我们要读懂这些东西。五运六气对理解整个《黄帝内经》理论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六”代表“炎”,“五”代表“黄”,所以五运六气是炎黄文明的标志性成果。


不懂开阖枢,就丢掉了阴阳离合思想,就讲不好什么叫“七损八益”。七、八的概念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为什么说“七不出,八不归”?为什么“七上八下”是不好的词?这些都跟阴阳离合运动的特点有关系。北宋沈常说:“损益之不分,害生民之命。”这是阴阳学说和天人合一的关键。通过三阴三阳,就可以知道古人治病思想的高明。《伤寒论》是应用三阴三阳学说的典范。最近盛行的龙砂开阖六气针法,不需要找具体穴位,直接找三阴三阳,思路清晰,非常简单,效果超过传统针法。其实许多早期文献上都不讲具体穴位,只讲“治阳明”“刺太阳”等。通过疗效,我们看到,在治疗时,可以不去关注疾病本身而治愈疾病,真正的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健康为中心”。


五行的五气更立中,为什么木生火,是因为春天过后就是养长的夏天,而不是因为木材燃烧了产生火。天六地五,开阖枢是自然层面的天的变化规律,六气是天的象,五行是地上看到的象,所以五行是地数。不把文化搞清楚,不把三皇文明梳理清楚,这些全都成了糊涂账。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我们健康的理论基础。阴阳作为中医的核心理论,其概念尤为重要,可以解决中医文化复兴的一系列问题。(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顾植山)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11-17 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医易同源。
沙发 2022-11-17 02:5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11-17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而优则仕,医而道则神。
板凳 2022-11-17 15:2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11-17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开阖枢的图,就知道洛书的数是怎么来的。广明之下,就是过了夏至点温度最高,一天中过了中午,阳气最多,阴气最少,所以此处是2个点,表达阴气最少;中午以前阴气较中午以后阴气要多一些,所以是4个点;半夜以后的阴气比半夜以前的要重,所以代表半夜后的东北位是8个点、半夜前的西北位是6个点。整个洛书的点都反映了动态的气化状态。所以,看了动态的开阖枢,才能理解洛书是怎么来的。

       太阳8——少阳9;
       太阴2——少阴1。
       故少阴君火1,少阳相火9。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地板 2022-11-17 19:18 评论 收起评论
乐呵呵 发表于 2022-11-17 20: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劳力2019 发表于 2022-11-17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问
6# 2022-11-17 21:3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11-20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内经》“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矣”。

道医,几失传,近似神仙术,今人多不明其理。
7# 2022-11-20 00:4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11-20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源于道。
8# 2022-11-20 01:30 评论 收起评论
乐呵呵 发表于 2022-11-20 12: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乐呵呵 发表于 2022-11-20 12: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劳力2019 发表于 2022-11-20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呵呵 发表于 2022-11-20 12:58
西医是不是也源于道?

我想应该不是,西医在清末时才传入的中国。
11# 2022-11-20 14:49 评论 收起评论
乐呵呵 发表于 2022-11-20 15: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11-20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盗亦有道。盗亦有道乎?
13# 2022-11-20 16:2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11-20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道亦道。
西医也有其优势领域。

西医针对癌症,及瘟疫,大多不灵光。要不西方社会怎么会造出“群体免疫”这无耻之甚的高论。
明明是无能,是全盘的失败,却仍显得风风光光,忽悠了一大批崇洋媚外者。
14# 2022-11-20 16:36 评论 收起评论
劳力2019 发表于 2022-11-20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呵呵 发表于 2022-11-20 15:19
劳兄好~
可是据说 道生万物,难道西医是道外而生?

谢谢,顺祝冬安
15# 2022-11-20 16:45 评论 收起评论
乐呵呵 发表于 2022-11-20 16: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11-20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u=1824766766,4288879017&fm=253&fmt=auto&app=138&f=JPEG.webp.jpg

8601a18b87d6277fb8a26f6f5ba00a37e824fc50.webp.jpg 4a36acaf2edda3cc1ebb1c4871712c06203f929e.webp.jpg

17# 2022-11-20 17:35 评论 收起评论
乐呵呵 发表于 2022-11-20 18: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11-20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天下。
以手掌为例,合掌归一(道0德1),伸指为5(世事万象),如此而已。
古人曰;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心为主人。举头三尺有神明!
19# 2022-11-20 18:5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11-20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尘如梦,如幻。惟有德者能超越。

凡夫醉生梦死。智者如观戏法——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20# 2022-11-20 18:58 评论 收起评论
乐呵呵 发表于 2022-11-20 20: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11-21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根尘相接处,转迷来开悟。

22# 2022-11-21 10:11 评论 收起评论
乐呵呵 发表于 2022-11-21 10: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11-21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公好龙,盲人摸象,……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24# 2022-11-21 23:32 评论 收起评论
乐呵呵 发表于 2022-11-22 09: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11-22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伴饕餮,烦恼即菩提。

反思!饕餮、烦恼为何时时生于人心?

佛曰: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恶!
戒慎!恐惧!
26# 2022-11-22 11:3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11-22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年大疫,犹自唤不醒沉睡人。

礼崩乐坏,人心不古。
人类的堕落非自一日。恶不积不足以亡身。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7# 2022-11-22 11:4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11-22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诈骗电话络绎不绝,大疫之难盘旋不止,这中间的因果又有几人能辨识?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低调做人,老实做事。

做好事,不言做好事。从善如流。
28# 2022-11-22 11:4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11-22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诚则灵!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29# 2022-11-22 11:4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11-22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五行不过是形式规律,而在世事万象背后的道0与德1才是真主人,是本质规律,永恒规律。

道富而德贵!
孔子曰;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显:阴阳五行化变万物;
藏:道德真主人无声无臭。
30# 2022-11-22 11:5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11-22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测心测不准。
因有此妄伪之心,众生烦恼痛苦。然一切皆是自作自受!
31# 2022-11-22 11:5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11-22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自作自受;

一丝一毫怨不得他人。

32# 2022-11-22 11:57 评论 收起评论
乐呵呵 发表于 2022-11-22 12: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乐呵呵 发表于 2022-11-22 12: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11-22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经》“一念生净信”,三心二意则烦恼痛苦。

这一念中,真主人道德生天地,智者觉悟,以道德为君,为亲,为师,引领自我。
35# 2022-11-22 12:30 评论 收起评论
乐呵呵 发表于 2022-11-22 13: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乐呵呵 发表于 2022-11-22 13: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11-23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伴饕餮,菩提堕烦恼。

自作自受!
38# 2022-11-23 00:58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