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视角】洛河岸垂钓正酣,春风中柳飞花开。

2018-04-13 10:07 196418人阅读 2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视角】洛河岸垂钓正酣,春风中柳飞花开。

[复制链接]
王老大 发表于 2018-4-13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大视角】洛河岸垂钓正酣,春风中柳飞花开。  

         -----偃师洛河畔徒步见闻

忆江南·洛河春韵

      作者:偃城浪子

洛水春,
西亳万象新。
河畔杨柳频举袂,
碧水微皱生光晕。
喜煞垂钓人。

洛水春,
百花争当今。
夏都斟鄩君不见,
尸乡甲骨无处寻。
莫负好个春。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闲来没事,到久违的洛河岸边走走看看。从纸庄的蔡伦造纸碑入,到寺庄橡胶坝出,全程约8公里。所见所闻,耳目一新,配合手机照片,分享给大家。如果你有时间的话,不妨也去看看,感觉挺好的!
  洛河偃师段河堤的蓄水、加固、绿化、美化,是偃师市多年来的重点工程,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古老的洛水在这里小作徘徊,两岸的树木花草就开始了生机勃勃,足以见得,水对于偃师是多么的重要呀!
  走下洛河堤不远,就给我了一个惊喜:在一片绿叶丛中,几朵鲜艳的红花,傲然盛开,楚楚动人。我看了又看,想了又想,也没有闹清楚这究竟是什么花儿,啧啧!陡然发现自己孤陋寡闻呀!
    哈哈!办法有了。拿出手机,拍下这令人怦然心动的花儿,直接发到朋友圈,求助于我的朋友们,相信会有人知道的!之后,我就继续沿着洛河岸边溜达,一边行走,一边拍下感觉有点意思的风景。偶然,打开朋友圈,哇噻!热心的朋友们回复了几十条,有说是“罂粟花”的,也有说是“野大烟”的,还有说是“黄花苗”的,.......嘿嘿!众说纷纭,好不热闹呀!最后,经过小程序“形色识花”比兑,才有了正确答案:虞美人。在此,谢谢可敬可爱的朋友们!老大这厢有礼啦!
  虞美人,是罂粟科罂粟属,草本植物,耐寒,怕暑热,喜阳光充足的环境,喜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原产于欧亚温带大陆。虞美人的花多彩多姿、颇为美观,适宜用于花坛、花境栽植,也可盆栽或作切花用。 花和全株入药,含多种生物碱,有镇咳、止泻、镇痛、镇静等功效;种子含油40%以上。
   相传秦朝末年,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被汉军围于垓下。项羽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与宠妾虞姬夜饮。忽然听到楚歌四起,不禁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也感到大势已去,含泪唱《和垓下歌》起舞,歌云:“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颈一横,顿时血流如注,香销玉殒。这就是战国时期最为凄美悲壮的爱情故事之一——“霸王别姬”,传颂千百年来,一直令人唏嘘不已。
   后来,在虞姬的墓上长出了一种草,形状象鸡冠花,叶子对生,茎软叶长,无风自动,似美人翩翩起舞,娇媚可爱。民间传说这是虞姬精诚所化,于是就把这种草称为“虞美人草”,其花称作“虞美人”。虞美人花朵上鲜艳的红色,据说就是虞姬飞溅的鲜血染成。似乎虞姬死后仍在,她变成了虞美人草,年年在春末夏初这段时间开花,即使转为草胎木质,依然执着,仍是那一份对霸王的坚贞与守候,还是像从前一样终年不停地为霸王展颜巧笑、弄衣翩跹。
宋代易幼学《咏虞美人草》诗
霸业将衰汉业兴,佳人玉帐醉难醒。
可怜血染原头草,直至如今舞不停。
清代许姓女诗人《虞美人》七绝诗:
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
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
清代吴嘉纪写有《虞美人花》诗:
楚汉今俱没,君坟草尚存。
几枝亡国恨,千载美人魂。
影弱还如舞,花娇欲有言。
年年持此意,以报项家恩。
  呵呵!真不错,大有收获呀!一次伊洛河畔的徒步,一片蓦然偶遇的花儿,一个突发奇想的咨询,一群兴趣盎然的圈友,成就了一段识花认花的传奇,让我对于这种名曰“虞美人”的花儿,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对隐喻在这花儿背后,那段悲壮凄美的“霸王别姬”,有了更加深刻的解读,不亦说乎?




 楼主| 王老大 发表于 2018-4-13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天来了,大地绿了,小草顽强的顶出地面,伸伸懒腰,呼吸着春的气息;树叶缓缓的舒展着身姿,迎接着春风的吹佛;花儿含羞带笑,沐浴着春光照耀。洛水两岸显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新的景象,荡漾在春天的旋律之中。
       河水清了,河堤美了,古老的洛水河畔顿时生机盎然,野生的与种植的花花草草,勾肩搽耳,茁壮成长;一群争春的鸟儿,一会在枝头,一会在草丛,尽情欢歌,尽情飞翔,享受春天的明媚;几个勤劳的园丁,拉管抽水,给岸边新植的花草加油鼓劲,时不时的舞动水花,画出优美的弧线;......远方,似乎飘来几声歌谣:这儿的春天最美丽!
        是呀!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忽然觉得身轻气爽,轻盈欲仙。伸出手,捧一把春天的气息,放在鼻下闻闻,一股清新的味道沁入心扉,令我陶醉不已; 迈开腿,踏着满目的青翠,让春风亲吻着脸颊、吹佛着衣裳,把自己融入到这多姿多彩的春天里;站在洛水河畔,伸开双臂,大声呼喊,吐出严冬的压抑,将久违了的春天紧紧拥入怀中,让春天染绿身心,使身心沉浸在美妙的梦境之中。
       据说,春天里垂钓,是比爱情还浪漫的事情。呵呵!走在洛河畔,我也真见识了,诚然如斯!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岸垂钓情正酣。
      我不是垂钓爱好者,对于这项户外活动知之甚少,看到岸边这么多爱好者,不由得让我肃然起敬!我忽然想起一首网络小诗,好像给我写的一样,分享于此:
一根鱼竿,坐在河边,
像是在垂钓春天 。
最美的风景,在对岸。
三月的倒影,扑朔迷离
无骨的样子,柔波流转
一只鹗鸟,在水之湄
淡然的唱着---
我是个过客 ,说不清
是春天在垂钓鱼竿,
还是鱼竿在垂钓春天。
       垂钓者多数是一些精神矍铄的老年人,中青年人好像没有那份耐性和韧劲,旁观者多上手的少。来洛河边的垂钓者,不少是骑自行车或摩托车而来,也有开小轿车的。岸边一停,提上心爱的鱼竿、渔具、渔箱或小凳子,在河边找一个理想的位置坐下,搭饵甩杆,呵呵!接下来就是,静静地等候鱼儿上钩了,悠哉悠哉的,很惬意!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李后主的千古名句。垂钓之所以老年人居多,我想,除了老来事儿少、闲情逸致、打发时光的落寞之外,静静地坐在河边,回味一下曾经的童年趣事,梳理一下中年的峥嵘岁月,感伤一番人生苦短的夕阳愁思,.......訇然,鱼儿上钩,思绪嘎然而止,现实就是活蹦乱跳的鱼儿,那份惊喜,可想而知呀!
       如今的我,似乎还没有到了那个年纪和境界,还心存几分童心、几多浮躁,还有能力走向远方,去领略祖国的大江大河、湖光山色,所以,垂钓于我,是情之不止,爱之不切呀!也许,若干年后,我也会与他们一样,端坐在家乡的伊洛河畔,看一江春水,等日出日落,演绎一曲”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乐章。
       沿途,钓鱼者很多,几乎八公里的河岸线上随处可见。我走走看看,停停拍拍,偶尔与老人们聊上几句,感觉好极了。尽管没有带上相机,几张老者垂钓照片,我还是相当的喜欢。正是:“玉甃垂钓兴正浓,碧池春暖水溶溶。凡鳞不敢吞香饵,知是君王合钓龙。”
       我说,“老哥呀!恭喜恭喜,又钓了一条,鲤鱼还是鲢鱼?”
      “哈哈!鲤鱼。可惜太小了,放生吧!”老者说。
      我说,“放回去,还会活吗?毕竟伤了呀?”
     “没事!肯定可以活。我把鱼钩小心拔下,放河里,再长长吧!”老者说。
        我很欣赏老者的做法,尽管这条鲤鱼也不算太小,如果不是常客,肯定是不会放生的。无论老人处于什么心态,利他心,慈悲心,善良心,还是......,我都为老人点赞叫好。
       “别人说,你是钓鱼冠军,我来看看!”我对另一个老人说。
       “啥冠军不冠军呀?钓鱼,玩的是好心情,钓住钓不住,全凭运气,玩好玩不好,全靠底气,认真做饵,耐心等候,一切都是自然的!”老者说。
      “哎呀!只顾跟你说话了。上钩了!起!”老者说。
      猛然间,银钩飞舞,一条大鱼出水被捉。
      “正跟你说话,抬头不见了鱼漂,嘻嘻!原来是条大鱼呀!”老人欣喜若狂。
      “这个时间段,鱼很多吗?好钓吧?”我问。
      “春季钓鱼再适合不过了,鱼多,而且出来活动也多,好钓!要不,你也来试试?”老者说。
      “我就不了。看你玩的高兴就行!”我说。
      “老哥,你好厉害,别人都是一杆枪,你这是五杆枪呀?”我又换了一位老者采访。
      “嗨!玩吗?各有各的玩法,我喜欢与众不同,五个钩儿一起上,东边不亮西边亮,呵呵!”他说。
        “这么多鱼钩,你能管过来吗?鱼饵也用的多呀?”我问。
        “我这个简单,鱼儿一上钩,铃儿就报警,兜住它就跑不了了。鱼饵,你看看,蚯蚓多多,用不完的!”他说。
       “哈哈!真不错,现代化武器呀!”我说。
       仔细瞧瞧,还真是,全自动鱼杆,并排五杆,河边一插,威风凛凛,等鱼上钩。
        “我说那个谁谁,我正忙呢,在哪儿?我在洛河钓鱼呢!没事,你也来吧!”老远就听到,这位老者在电话里嚷嚷。
        我走近一问才知道,是老伙计约他去打牌哩!
       “钓鱼多美,谁还去打牌呀!天气晴好,空气新鲜,河边一坐,赛过神仙,呵呵!比乌烟瘴气的牌场美多了!”老人说。
       也是,老人说的很有道理呀!唐·杜甫《渡江》曰: “春江不可渡,二月已春涛。舟楫欹斜疾,鱼龙偃卧高。渚花兼素锦,汀草乱青袍。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 描写的不就是老人家垂钓取乐的场景吗?春光明媚,河流上涨,杂花生渚,芳草如茵,鱼龙高卧,江上人家悠闲自在地垂钓自娱。
        好了,河畔垂钓我就写道这儿了,还有几张图片,大家欣赏吧!
       在此,我想说说家乡的洛河。因为,洛河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最早的中国”,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河图洛书”的诞生地。
        洛河,古称洛水,位于河南省西部,是黄河下游南岸大支流。在洛阳平原腹地左携涧水,右带伊河,东出平原,北入黄河。
       洛河发源于陕西省蓝田县境华山南麓(洛源乡的木岔沟),在崤山、熊耳山之间广纳百川,流经洛南、卢氏、洛阳,到偃师市杨村附近纳伊河后称伊洛河,到巩义市洛口以北入黄河。全长453千米。
        河图洛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称为洛书,古称龟书。溯洛水而上,洛宁长水有一通碑,为“洛书碑”。据载,大禹治水时到这里察看水情,有一只巨龟从洛水中浮出,其背上有“箓图”,这就是《洛书》。大禹据此创制了《洪范九畴》,存于《尚书》,为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在此之前,伏羲在洛阳以北的黄河里发现龙马,他据龙马身上的毛纹悟画出“八卦”,称《河图》。《河图》、《洛书》闪烁先哲的智慧,被誉为中国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河洛地区,指的黄河中游潼关至郑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围地区,包括颍水上游登封等地,即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区。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史记·周本记》),即所谓“中国”(西周何尊铭文)。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在当今中国版图范围之内,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华夏文化即汉文化。河洛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夏文化主要源自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夏商文化(今偃师一带)及其更为久远的河南龙山文化(也被称为"王湾三期文化",有洛阳王湾遗址、临汝煤山遗址、登封王城岗、陕县三里桥 、永城王油坊、淅川下王岗、安阳后冈遗址等)。
        偃师市二里头遗址是一处夏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遗存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二里头文化是指以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冈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
       偃师市尸乡沟商城遗址,位于偃师县城西1公里处,北靠邙山,南临洛水,城址覆盖在地面下1~4米。是目前保存着宫城与郭城时代最早的中国古代都城遗址。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从考古学上解决了早期商代王朝的存在问题,从而使安阳殷墟的商代晚期文明在河洛地区找到了源头。
        洛水悠悠,弥漫神迷色彩。秦始皇巡幸洛阳时,专门在洛水边修建了侍奉洛神的祠堂,以祀洛水。祭祀时,忽有“黑头公”从水中现出,大声朝秦始皇喊:“来受天之宝!”天意传国于秦,秦始皇激动得当即唱起《祀洛水歌》,众臣伴和,场面壮观。《祀洛水歌》曰:“洛阳之水,其色苍苍。祭祀大泽,倏忽南临。洛滨缀祷,色连三光。”
       唐垂拱四年,洛水出一“瑞石”,上刻“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正合欲当皇帝的武则天的心怀。她称那块石头为“天授圣图”,并封洛神宓妃为“显圣侯”,封洛水为“永昌洛水”,禁渔钓。其实,这一幕的总导演是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他指使人伪造并发现了“瑞石”,为武后登基制造舆论。后来,武则天果然当了皇帝,又加封洛水为“神河”,尊宓妃为“天中皇后”。
       隋炀帝建都洛阳,周围80里,规模浩大。洛水从城中穿过,有“天汉之象”,故建天津桥,意为银河也。在桥北建皇宫,取名紫微宫,意为天宫。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修建大运河,南达余杭(杭州),北抵涿州(北京)。洛水水道经拓宽,即为大运河发端。隋炀帝乘三层龙舟,三下扬州。全国的物产经运河,在洛阳集中。洛水两岸兴建起庞大粮仓,如兴洛仓等,储量惊人。李世民攻取洛阳后估计,隋末的粮储“得供五六十年”。
       隋唐洛水水势浩渺,帆樯林立,岸柳成荫,芳草鲜美,长桥卧波,人车熙攘,为洛阳留下八大景之二景。其一,天津晓月。唐代诗人刘希夷有诗道:“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华子。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其二,洛浦秋风。李白、杜甫、白居易均有佳篇。唐太宗《临洛水》诗曰:“霞处流萦锦,风前漾卷罗。水花翻照树,堤兰倒插波。 岂必汾阴曲,秋云发棹歌。”
      洛水潺潺,流着磅礴气势,也流着恬静婉约。周公制礼作乐大功告成后,曾率群臣在洛水边摆曲水之宴。他让群臣沿水边席地而坐,将叫做觞的木质酒具放入水中,任其漂浮。觞在何处羁绊打旋,离此处最近的人就要饮酒一杯。据说,“滥觞”一词就源于此。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仿效周公流觞,用人工挖掘的弯曲小溪替代河水,呼朋唤友玩起“曲水流觞”,留下一段兰亭雅事。
      唐开元年间,玄宗住洛水之畔的上阳宫。正月十四,乐师写《紫云回》曲调优美,玄宗兴致勃勃用玉笛吹了此曲。第二天是元宵节,玄宗上街观灯,忽听酒楼传出《紫云回》笛声。玄宗大惊,命人抓来吹笛人,一审,此人叫李谟,是昨夜在天津桥偷学的曲谱。他还偷学了多首,尽是宫中新曲,经他一吹,出神入化。玄宗大喜,将李谟留在宫中。这便是“李谟偷曲”的故事。
         洛神即宓妃,原是伏羲氏的女儿,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河岸边。那时,居住在洛河流域的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有洛氏。宓(妃便加入到有洛氏当中,并教会有洛氏百姓结网捕鱼、狩猎、养畜、放牧等方法。
       某天,大伙儿劳动之余,宓妃拿起七弦琴,奏起优美动听的乐曲来。不巧,这悠扬的琴声被黄河里的河伯听到,这个浪荡公子便潜入洛河,看到宓妃,一下子就被宓妃的美貌所吸引。于是河伯化成一条白龙,在洛河里掀起轩然大波,吞没了宓妃。
       宓妃被河伯押入水府深宫,终日郁郁寡欢,只好用七弦琴排遣愁苦。这时,后羿(原是位善射的天神,射死了天帝的九个儿子)来到了宓妃的身边。后羿听说了宓妃的遭遇,非常气愤,将宓妃解救出深宫,又回到洛氏中间,并与宓妃产生了爱情。那河伯恼羞成怒,化作一条白龙潜入洛河,吞噬了许多田地、村庄和牲畜,后羿怒火填膺,射中了河伯的左眼,河伯仓皇而逃。
       河伯自知不是后羿的对手,只好跑到天帝那儿去告状。天帝早就知道了所发生的一切,并不向着河伯说话,河伯这下只能灰溜溜地回到水府,再也不敢管后羿与宓妃的事了。
       从此,后羿与宓妃这对情侣便在洛阳居住下来,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后来为表彰他们,天帝还封后羿为宗布神,宓妃为洛神。
      曹植在《洛神赋》中这样写她的姿态:“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真是形象鲜明,色彩艳丽,令人目不暇接。
       民间还有三国时曹植与洛神赋的传说。
       相传曹植在年轻时,看中了一位姓甄的姑娘,想娶她做妻子。那姑娘也爱慕曹植的才华,暗暗求告月下老人为他们牵红线。曹操知道甄家姑娘聪明、美丽、贤惠,便为大儿子曹丕娶了这姑娘。甄夫人到曹家后,曹植和她经常相见,但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两人默默相爱,只是用眼神来传递他们的情意。
      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王位,并逼迫汉献帝禅让于他,国号大魏,封甄夫人为皇后。从此,曹植和甄后见面的机会更少了,但两人的爱更深了。后来,曹丕又娶了郭贵妃,对甄后逐渐冷淡起来。郭贵妃想当皇后,就与奸臣密谋策划,制作了一个桐木偶像,上面刻着曹丕的生辰八字,埋到甄后的宫院里,再派人密告曹丕。曹丕听说这话,命人到甄后宫里搜查,从地下挖出了这个木偶。曹丕一见,大发脾气,不容甄后分辩,就把她处死了,再封郭贵妃为皇后。
       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曹丕,曹丕叫甄后生的儿子曹睿陪曹植一块吃饭。曹植见到曹睿,想起了甄后的惨死,暗暗地流下了眼泪。饭后,曹丕就把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曹植。曹植见物如见人,心里更加难受,谢过曹丕,就离开了魏宫。曹植心里怀念惨死的甄后,只觉得心神不定,出了洛阳城,来到洛河边,令随从停车休息。
      曹植对着夕阳西下和滔滔东流的洛河水出神,突然,他看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像一朵出水芙蓉那样慢慢地从碧波中升起,随着波涛,轻悠悠、飘忽忽地来到岸边。
      曹植觉得她很面熟,但又想不起来在那里见过,就向随从说:"你们看见河岸上那个美貌的女子了吗?"
      随从回答:"没有。"
     曹植用手指着说:"喏,就在那边!"
      "那边啥也没有!"随从想了一想,又说:"听说掌管洛河的洛神,凡人是看不见的,王爷看到的一定是洛神了。"
      曹植就向洛神走去,施礼说:"仙姬是洛神吧,小王有礼!"
      洛神说:"王爷别来可好!"
      曹植说:"别来可好?你我何时分别?"
      洛神说:"王爷难道把我忘记了吗?"
      曹植说:"看来面熟,难道你是……"
      曹植越看越觉得她像甄后,但是甄后已死,怎么会到这里来呢?他疑惑地说:"仙姬像是……哦,不,不,不!小王不敢冒昧。"
      洛神说:"王爷可曾拿到我那玉镂金带枕?"
      曹植说:"拿到了!你,你果然是皇嫂甄后!怎么到这里来了?"
       "唉,一言难尽!"甄后把自己怎么被郭贵妃陷害的经过诉说一遍,然后又说:"玉帝念我死的冤屈,封我为洛水之神。因为你我还有未了之缘,所以我到这里相会,了却前缘。那玉镂金带枕是我陪嫁的东西,我在暗中感化了魏文帝,因此他才把玉镂金带枕赠送给你。你留作纪念吧!"
      "想我曹植空有满腹经纶,反遭别人猜忌。如今我万念皆灰,愿随仙姬守洛河。"曹植忧郁地说。
      "唉!"洛神两眼含泪说,"可惜你我有仙凡之别,如今相见之时,也是永诀之刻。这里有耳环一只,赠送王爷。望王爷多多保重,小仙告辞了!"洛神说着,摘下一个耳环,赠给曹植。
      曹植双手接过,又从自己身上解下一块玉佩,含泪交给洛神:"多谢仙姬厚赠。小王身边没有别的东西还敬,只有这块玉佩赠给仙姬,望多保重!"
      洛神接过玉佩,转身踏进洛河波涛,又回头向曹植望了一眼,就消失在波涛中了。
      曹植精神恍惚,如痴如呆,不知这是真事还是梦境,只是望着洛河发愣,直到随从人员催他上车,他才猛醒过来。
      后来,曹植为这次会见写了一篇赋,题名是《感甄赋》。魏文帝死后,明帝曹睿继位,看到这篇赋后,感到不是味,就把题目改成《洛神赋》。
        洛阳因在洛水之北称洛阳,洛水肇造了洛阳。今洛阳市区沿洛水以下30公里的区域,排列着夏都斟鄩、偃师商城、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洛阳的十三个朝代1500年建都史皆在其中。洛水汩汩,昔日的辉煌可能一去不复返,但每一寸堤岸,都在讲述洛水的神话,每一个降生的婴儿,都会听到洛阳的传说。


沙发 2018-4-13 10:0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王老大 发表于 2018-4-13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不觉,我来到了207国道洛河桥下。近年来,整修一新的洛河桥已经通车,站在桥下,另有一番感慨在心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也!
        207国道,是我国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国道,起点为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经过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和广东8个省份,终点为广东徐闻县海安镇,全程3738千米。
        桥下穿过,我继续向前走。河边,一簇青草正在忘情地生长,完全没有顾及到伫立在她身边的上年的衰草,辞旧迎新,推陈出新,一幕新与旧、老与少的经典故事正在如火如荼的演绎中,一首妇孺皆知、悠扬动听的歌谣从遥远的对岸飘来:
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
野火烧不尽,风雨吹不倒。
青青河边草,绵绵到海角,
海角路不尽,相思情未了。
无论春夏与秋冬,一样青翠一样好,
无论南北与西东,但愿相随到终老。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唐代白居易描写江南水乡的经典名作,每读至此,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也不知道为什么,走到这里,看到这个画面,我忽然想起了这首诗词。是呀!偃师有了这一江春水,只要不懈的努力,江南的美景也一定会在这古老的河洛大地上展现,我期待!
        随着下游橡胶坝的建成蓄水,洛河水面升高了不少,曾经在河间隆起的大大小小沙丘,而今摇身一变,俨然成了迷人的水中绿洲。
         小草,沿途最多,葱葱郁郁,条条片片,宛如一张张碧绿的地毯,铺在河堤两岸。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任凭狂风暴雨,我自茁壮成长。
        一位老者,推着割草机,在为河边的小草修剪,避免这些旺盛的生命肆意的疯长。
       新修的河边观景台,坚固而又美观,成为洛河岸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伴着和熙的春风,走上观景台,望春水东逝,眺两岸楼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不知是谁,哼起了明代诗人杨慎的那首《临江仙》,听得我如痴如醉!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头九二九出不离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雁子来,九九加一九,十九杏花开。”这是孩提时代母亲教给我的一首儿歌,很好记,也很实用。看到河边的杨柳随风起舞,我忽然想到这首古老的歌谣,很亲切。
         洛河两岸,春暖花开,柳芽吐绿,千丝万条,或风中飘扬,亲吻蓝天;或垂入河中,轻拂流水。贺知章笔下的美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似乎在这里我找到了,窃喜!
        为了把洛河岸边游园打造成偃师的一张城市名片,偃师市做了很大努力,植树种花,绿化修路,从河堤到河边,焕然一新,成效斐然。
        在沿岸几处醒目的地方,树碑制牌,或诗或画,或介绍或警示,还是很有创意的。
        在207国道与310国道之间的河段,部分廊桥游道建设工程还在进行中。我走过去,与建设中攀谈几句,说声“辛苦了!”
        看他们认真细致的工作,不由得令我肃然起敬。
        还有,一群叽叽喳喳的妇女们,在一片空地上种植草皮,呵呵!看来河畔游园需要建设的工程还不小,需要完善的设施也很多,加油!
        不过,主题工程已经到位,亭台廊桥,美观而又大方。
        310国道洛河桥,如今也今非昔比,经过加宽改造,与207国道大桥几乎一样,亭亭玉立于洛水之间,蔚为壮观。
        310国道是横跨中国东中西部的一条国道,起点为江苏省连云港市,途径江苏、山东、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七省,终点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国道,全程1613千米。平行于国家高速公路东西大动脉连霍高速公路、新欧亚大陆桥和陇海线铁路。
       310国道洛河桥的北桥头,就是前文说到的偃师市尸乡沟商城遗址。穿桥而过,就到了偃师市已经建成的滨河公园。
         与路过的那一段相比,从310国道洛河桥头到寺庄橡胶坝的这一段,游园设施和花草树木更加完善,环境卫生的管理也更加成熟,春风荡漾,景色优美,不论白天黑夜,游人如织。
        当然,来这里踏青散步的,多数都是市区的居民,人们习惯地称之为“偃师的后花园”。
        我用了大约3个小时,走完了这段约8公里的河岸线,当然,也是边走边玩边拍照,如果快步走,2个小时足够,不信吗?你去试试吧!
          终点偃师洛河橡胶坝到了,我的游记也该杀青了。不过,河堤曲桥长廊、橡胶坝风光的几张图片,我很喜欢,敬请继续欣赏!
                                                       ——2018年4月偃城浪子随笔.
廊桥美女——
于无声处——
橡胶坝风光——
水色偃师——
橡胶坝风光——
河堤游道——
河堤公路——



板凳 2018-4-13 10:10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