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盆地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建议 1. 洛阳盆地的地下水 在北方,洛阳市是全国很少的不缺水的城市之一,这根源于洛阳盆地的存在。 洛阳盆地指邙山、龙门山、小秦岭环绕包围的凹陷区域,西起延秋,东到黑石关,呈近东西向展布,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宽约1-20公里,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 在这个范围内,沉积了广泛的松散含水岩层,岩性以砂卵石为主,厚度60-150米不等,这些含水层结构疏松,空隙性好,为地下水的储存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同时在洛阳盆地分布着洛河和伊河两条大的河流,这些河流的河床多为砂卵石,与含水层直接接触,常年不停地渗漏,为含水层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补给源。正是由于这两个天然地质条件的存在,使洛阳盆地内蕴含了大量的地下水资源。初步估算其蕴藏的地下水每年可开采量约为5-6亿立方米。 2. 洛阳盆地内地下水的循环特征 洛阳盆地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盆地,这些地下水资源储存在盆地内,如果不开采,在自然状况下,埋藏较深的地下水很难自然的径流出去;只有埋藏较浅的地下水在盆地的下游溢出排入河流流出。这时,充满地下水的盆地就很难再接受河流的入渗,由于没有新水的加入,地下水的循环将很缓慢,净化能力就减弱,一旦遭受污染很难稀释,污染不断的累计,使整个盆地内的地下水逐渐变坏,而且污染后再净化将很难。 3. 洛阳盆地地下水水质的变化 2003年以前,洛阳盆地内的地下水水质较为简单,大部分地段为一到两种水质类型;现在,洛阳盆地地下水的水质类型多达十种以上。水质类型的增多,说明地下水内的化学成分越来越复杂,正在遭受污染或者已经污染。 根据现有资料分析,造成盆地内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水面或者水系工程,这些水面或者水系工程水流交换变缓,氧化、生化作用增强,先是自身水质变化,然后影响地下水水质变化;二是建筑基础,尤其是高层建筑基础进入含水层内,各种建筑材料对地下水水质造成污染;三是“三污”排放,尤其是污水和污物的排放。这些污染日积月累,如果在盆地内得不到净化,最终会是整个盆地内的地下水污染越来越严重。 4. 洛阳盆地内地下水的保护途径 洛阳盆地内地下水的保护主要是水质的保护,除了减少污染外,根本途径的是增加盆地内地下水的循环动力,加强其自身净化能力。这主要的办法就是增加地下水的开采,不仅要开采浅层,而且中深层开采也要扩大。增大了开采量也就刺激了洛河、伊河对地下水的补给量的增加,从而使更多的新水进入含水层,这样就加强了地下水的循环和净化能力,从而稀释或者减缓水质污染,保证盆地内的地下水水质良好。 5. 现在的问题 近些年国家在水资源利用上提倡优先利用中水、地表水,而后利用地下水的理念,洛阳盆地内的地下水开采正在呈现下降趋势。本来的开采程度就比较低,现在又减少开采,盆地内地下水的循环逐渐减弱。这些年盆地内地下水水质逐渐变化,除了城市建设速度加快的原因,开采量减少、地下水的循环及净化能力减弱也是原因之一。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盆地内的开采量不再增加,或者逐年减少,地下水的污染很难遏制,最终的发展就是使洛阳盆地内的地下水变成一盆污水。到时再想利用已回天无术。 6. 洛阳盆地地下水的开采建议 国家的三水利用政策是从宏观上说的,但具体到我市有特殊的情况,洛阳盆地的地下水是上天赐给我市的优质资源,我们要合理利用好,让她造福洛阳人民。要想办法使盆地内的地下水实现合理的利用,在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的情况下,不宜过多的引入客水。 根据洛阳盆地的地质结构条件以及地下水的可开采量,在盆地的上、中、下游集中建设大的取水工程,大力的开采盆地内的地下水,不仅水量可观,水质亦比地表水要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