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个感觉,因为上学困难来咨询的孩子越来越多,年后,我整理了近五年的相关案例,发现确实是:过去的2020年,接待拒学来访者的数量是之前四年的总和! 为什么会这样?我总结了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供大家参考。
个人因素
首先是学业,其中既包括对学业的不恰当认识,也包括实际的学业困难。
有的孩子认为自己从小学习好,就应该一直出类拔萃,一旦成绩波动不能接受,产生负面情绪和回避行为。还有的认为上高中就是要考好大学,定的目标超过实际能力,不能自行调整,承受不了强烈的挫败感。
另外还有些学生面临实际学习困难不知道如何处理。比如长时间努力但毫无长进,沉重的课业压力下注意力无法集中,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情绪问题。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成就感,很难坚持。
第二,同龄人交往遇到困难。
这是对青少年来讲非常重要但最常被家长忽视的部分。来咨询的拒学者半数以上都有交往困难,而且大部分开始得非常早,并最终成为离开学校的直接原因。
当孩子第一次回来抱怨“没人和我玩儿”或者“谁谁背叛我”时,就已经开始体会人际关系的复杂。遗憾的是,一般不会取得想要的帮助。随后被迫长时间生活在不和谐的关系中,缺乏恰当的指导,情况越来越严重,无法承受,一逃了之。
第三,独自探索生命意义并与主流观念相背。
从青春期开始,孩子们越来越想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找到个人与环境互动的方式,尝试确立人生的主题。这时有些人的想法和作法可能与主流不同。比如,不计后果地挑战现有规则,对生活中很多事情不满又没有能力改变,希望通过小众职业功成名就,等等。
实际上,如果有相对宽松可以试错的环境,这些探索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当孩子们有这样的表现时,瞬间面临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大量压力,进而激发情绪,行为,关系,各个层面的矛盾,矛盾激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放弃学业。真地是就了那句话,“困难不是问题,如何应对困难才是问题。”
另外,还有些特殊情况也会导致学生离开学校。
比如疾病。象哮喘,胃肠功能紊乱等心身疾病,抑郁或其他精神疾病。如果只在身体层面做工作,会反复请假,之后因为功课跟不上,同学关系淡漠拒绝上学。还有些人中断现有学业准备出国,在过渡时期也很难象家长期望的那样规律到校。
环境因素
1. 家庭
上学困难的孩子很多来自于无边界的家庭。生活琐事包办代替,几乎无条件满足孩子各项要求,亲子之间深度侵入,没有个人空间。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有虚幻的优越感,觉得自己很行,实际上各方面能力较差,不能自我约束,不能在受挫时自我调节,很容易在集体生活中被打击,进而退缩回避。
还有一种情况是夫妻分手,管学习的一方家长暂时离开,孩子忽然面临学业和情感两方面的不适,互相影响,加深抑郁,委屈,怨恨的体验。
2. 学校因素
主要包括校方不合理对待学生和其他师生冲突。
必须承认,有些学校的管理是苛刻,甚至反人性的。曾有来访者在校被要求下课时间不能站立在座位上,男女生不同班的不许说话,课间操时间不许打球,等等。这些规定很容易激起青少年的反感和对抗。
另外,由于工作方式,个人素质,沟通能力等原因,有时师生间会有较大的矛盾。这时如何处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表现。 总结一下,拒学的主要因素:
个人方面:学业困难,同龄人交往问题,探索生命的个性化,其他特殊情况 环境方面:家庭中的无边界养育方式,校方的不合理作法,没被处理好的师生冲突
了解了这些内容,家长们能提前做些什么呢?请看公号第二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