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晓博 春节刚过,楼市再传大消息。 有新动作的,是深圳和广州。 先看深圳,最近至少有两条楼市大新闻: 第一条:财联社等媒体昨天报道,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北京银行表示,已经按照年前深圳住建局宣布的二手房参考价来发放贷款。但也有一些媒体提供了不同的说法。 2月8日,深圳住建局公布了全市3595个小区的“二手房参考价”,其中大部分小区的参考价只相当于市场价的7成左右,部分甚至只相当于市场价的5成。 可以想见,如果深圳各大银行都按照官方参考价来发放贷款,相当于二手房的首付比例大幅提高了。 第二条:深圳春节之后又给调控打了一个重要补丁——夫妻离婚并将房产分割登记给无购房资格一方名下的,另一方自离婚之日起,3年内不得在深圳市购买商品房(3年内再婚或复婚的,也适用该规定)。 很明显,这个规定是防止通过“结婚——离婚”的方式来获得购房名额的。此前深圳虽然规定,离婚3年内购房,按照离婚前房产数量计算。但如果离婚者随即结婚,再次离婚,就又可以获得新的购房名额。 现在打上了这个补丁,在相当程度上堵塞了漏洞。对于没有深圳购房资格的人,通过“跟有购房资格的人结婚——离婚”的方式购买深圳住宅,门槛有所增加。 再看广州: 据“21财经”报道,广州等地正在排查房抵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情况,特别是在同一年内申请了同时经营贷、个人按揭贷款的客户。客户若无法解释或银行不接受客户的解释,需做好提前结清房贷的准备。 这意味着,如果你同一年内申请过“个人经营贷(或消费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那么你将成为银行重点怀疑的对象,需要查一下,看看你有没有挪用个人经营贷或者消费贷,去买房子。 一般来说,使用“个人经营贷(或消费贷)”买房,有两种玩法。一是用原有的房子为抵押,以个体(或小微企业)经营或者个人消费为名,贷款出来。这些贷款利率甚至低于住房按揭贷款。钱拿到之后,一般用来支付首付或者部分首付。 还有一种玩法是:全款买房,然后拿着购房合同抵押出经营贷或者消费贷,去还过桥贷款,或者买下一套房子。 这样做有“两宗罪”:一是套用了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低息贷款,违反了贷款合同里约定的用途;二是过度给楼市加了杠杆。 如果被银行查到,并要求提前结清贷款,对于炒房客来说很有可能是灭顶之灾。因为大城市一般有限售,你根本来不及卖掉房子套现。即便能卖掉,但时间非常紧急,肯定要降价出手。 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本外币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 13.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20%。而2020年全国总贷款增速只有12.8%,整体住户贷款增速只有14.2%。 可见,在2020年住户经营贷款增速是比较猛,的确不排除相当一批资金流入了楼市。 至于2020年全年,住户经营贷一共增加了 2.27万亿元,比2019年多增 1 万亿元。 上图是2011年以来,住户经营贷占总贷款的比重。可以看出,去年出现了较大反弹。但占比仍然低于2013年和2014年。 辛丑年伊始,深圳和广州就出重拳来调控楼市。而春节之前,上海、杭州等城市也有一系列的行动。这是否意味着,2021年的楼市将再次全面转冷?一线城市楼市,是否会带头熄火? 深圳和广州楼市的这一轮回暖,是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的。当时我曾在专栏里多次分析过,大湾区楼市在全国率先松动,出现了政策回暖。 当时为什么会出现“大湾区松动”? 说到底,还是因为香港闹了大半年(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的“社会事件”,对整个大湾区带来了较大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战正酣,大湾区是中国对美贸易的核心地区,受到影响比较大。 为了对冲“双重负面因素”,珠三角几个城市率先调整了政策,比如广州、珠海、中山都放松了限购,提供便捷的人才购房渠道。而深圳,在2019年光棍节取消了豪宅税,直接激活了二手房市场。 几乎与此同时,国家又公布了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定位。这也隐含有“对冲香港不利影响”的因素,但最终成为推动深圳楼市回暖的重要诱因之一。 随后就是疫情爆发,以及货币政策宽松。于是,深圳带领着整个大湾区实现了楼市率先回暖,其中东莞的涨幅甚至一度超过深圳。 大湾区启动之后,轮到了上海。在上海全面回暖的感染下,北京楼市也跃跃欲试,最终引出了一轮强调控。 厘清了这一轮楼市回暖的路径,以及调控的步骤,你就能更深刻理解我说的“板块轮动、轮流吃饭”的含义。 事实上,这8个字,将是中国楼市未来10年的整体走势。 房地产对当前经济依然重要。这通过下面两张图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来: 上图是中国历年房地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可以看出最近两年占比明显在上升。 上图是历年卖地收入占“一般预算”的比重,也在不断走高。其中2020年创下新高,达到了46%。主要原因是,国家在减税降费,而财政缺口主要靠卖地收入来弥补。这相当于用房地产来补贴实体经济。 上图是历年的卖地收入和一般预算的具体数据,可以看到2020年卖地收入已经达到了8.4万亿元,是2007年的11.5倍。 由此可见,要摆脱“房地产对经济的绑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艰苦的努力。 2021年的楼市,大概率是这样的: 1、深圳是当前出台楼市调控政策力度最大城市,官方二手房参考价的杀伤力,关键看银行执行的力度。如果严格执行,深圳二手房必将全面降温,从夏天直接入冬,房价最高或涨幅最快的后海、宝中,以及光明等片区,二手房可能会有较大跌幅。 但银行到底会把二手房参考价执行到什么程度,还有待观察。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有一些银行以“未收到文件”为理由,在观望。 即便银行只把二手房参考价执行到3成力度,这次调控仍然影响较大。因为深圳官方不允许中介挂出市场价,深圳二手房市场事实上进入了“我公开地蒙上你的眼睛”的阶段,卖方固然可以坚持自己的叫价,但买方认同度会降低,市场进入僵持阶段。随着成交量的下降,以及价格上涨焦虑的降低,最终卖方先松动的可能性偏大。 购房者更倾向于买被限价的新房,新房的紧缺程度会有所上升。另外,二手房参考价有利于东部补涨,引导资金流入深圳东部。西部过热地区的二手房,大概率是价格回软,部分楼盘未来甚至可能有超过15%的跌幅。 2、上海和广州也在调控楼市,但整体不如深圳严格。所以行情还能维持一段时间,但上涨幅度也很难过大了。如果继续升温,比较招致严厉的调控。 3、北京是四大一线城市里回暖最晚的,但政府反应很快,调控措施和各种约谈很快就出来了,这对于维持楼市的稳定将产生重要作用。预计北京楼市在2021年仍然会有所回暖,但主要是在两会之后,力度比之前预期的要弱一些。环京地区则主要看北京,北京回暖力度减弱,环京也会减弱。 4、至于杭州,万人打新的游戏还将维持。这很容易理解,杭州为办全运会,最近几年卖地非常多。最理想的状况,当然是开发商薄利多销,高周转。卖了房子,赶快再买下一批土地,这样地方财政就可以良性循环。 5、一线城市和部分强二线城市的新一轮调控,有利于资金去其他层级较低的城市,给这些城市带来去库存的动力。这就是板块轮动,目的是轮流吃饭。所以,普通二线城市和部分三四线城市的回暖,在2021年是可以期待的。 整体而言,2021年中国的卖地收入需要跃上9.2万亿,商品房销售额需要跃上18.5万亿。只有这样,才能稳住中国经济。 所以,2021年楼市整体并不悲观,市场会比2020年略微暖一些。只是热点城市,需要换一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