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来源:今日头条
前几天上“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查阅资料,无意中发现,房地产企业成了这里出现频率最多的“常客”。看网上公布的数字,2019年,中国宣告破产的房地产相关企业数量为525家,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又有超120家房地产企业申请或裁定破产清算。
因为我们详细统计了自去年7月到今年7月该网发布的所有与河南企业相关的信息,发现在短短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内,仅一个河南省,就有整整100家地产企业宣告重整、清算或递交破产申请。
这100家,约占同时期河南各行业破产企业数量的1/5靠上。
4
终于说到破产企业的规模、结构和今后可能出现的竞争趋势了。
通览一年来100家破产企业的状况,可知它们大部分可归结为中小规模的地产企业,多在自己所属的城市内有一到两三个开发项目。早些年,地产业的发展模式都是“小马拉大车”,一些开发商手中如有两三千万,就敢用“高杠杆”来撬动动辄十亿八亿的项目。
本来,地产业的利润率一般保持在15~17%之间,根本不存在暴利,但其魅力却在于“杠杆”,在于从购地环节就开始用外界各个环节的资金来“为盖房铺路,为自己赚钱”。可是现在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大、融资额度收紧,仅土地款一次**清一项,就将不少企业拦在门外,何况还有其他许多政策措施的限制。不少中小地产企业的运营难度,明显比过去大了许多。
举几个破产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案例:
河南上上置业有限公司。
这家来自浙江的企业从2010年开始就在郑州、洛阳等地的黄金地段,大手笔开发了“高铁站上上国际中心”“中部崛起大厦”“上上财富广场”等大型商业地产项目的,欲打造一系列“地标辨识码和城市名片”,4年时间累计从国有及股份制银行取得数十亿元授信额度。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在河南大力发展造纸产业,重仓投资基地,这就导致整个集团患上资金饥渴症,通过各种渠道拼命融资。无奈项目太大、太多,投入产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迫使企业频繁“倒贷”,甚至开始狂揽民间高息借款,最终导致债台高筑、资金链断裂。2015年,上上地产项目全方位停产,2019年1月和整个集团一起,宣告破产重整。
济源市河南华之源置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6月,先是开发了济源市天坛路和谐小区,而后将主要办事机构设置在延津县,开发盛世华府小区项目。根据后来的相关破产重整公告,该公司在开发盛世华府小区项目过程中,“不断通过金融机构贷款、民间借贷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后因涉及多起诉讼案件导致项目资产被查封,大量商铺、商业中心和地下车位无法销售,最终导致公司无法及时回款、资金链断裂,企业经营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亦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该公司资产总额2.16亿元,负债总额2.3亿元。
开封夷山执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相关公告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10月,注册资本800万元,2012年以来,该公司开始分三期开发“宋韵新城”项目,开发过程中“由于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致使项目无法正常完成,于2016年11月全面停工”。2019年10月,企业被法院裁定破产重整。
新乡市元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该公司位于延津县,旗下开发有“延津元和·经典名门”“华特莱斯”“延绵人家”等项目,可谓多盘并举。但破产清算公告显示,该公司所开发的楼盘都处于烂尾状态,公司早就停止经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公司债务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丧失清偿能力,亦不存在重整或和解可能。截至2019年5月破产清算申请提交前,该公司资产评估值为2.45亿元,负债评估值为2.7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111.2%。值得注意的是,申请人为国家税务总局延津县税务局。
河南广发实业有限公司。
之所以说不少破产企业属于“老大难”企业,是有一定根据的。2020年6月,河南广发实业有限公司宣告破产清算。公告书表明,该公司早在2007年就因经营不善和资金链断裂而停止经营,“长期处于倒闭状态”,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该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包括房地产开发一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其法人名下还有其他两家正常经营的房地产公司。
中小型地产公司目前因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工甚至烂尾的,比比皆是。现在各个地方常常发布诚信“红黑榜”,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欠薪、赖账、失信被执行的房地产公司,成了其中的常客,并占据了相当可观的分量。
这也就是说,不少地产公司“不是破产,就是走在破产的路上”,这句话并非虚空。比如豫中某市2019年初公布了120多家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其中地产公司就占了近30家,目前,其中的五六家已宣告破产。
当然,不仅大量的中小地产企业感觉到“难”,不少大型地产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有的只是惯性维持而已。近期,郑州市内两家大型房地产企业连续被爆“资不抵债”“濒临破产”,情急之下赶快公开“辟谣”,而其实际情形是,因资金周转、回笼困难,公司旗下账户、资产已多次被查封执行,法人也收到限制消费令。
这种情况并非孤立,也同样在其他一些大型地产公司存在,如郑州市的河南某润置业、洛阳市的某某安房地产,等等,目前都在债务和融资的困境中痛苦煎熬。
它们或许比一般中小地产企业好一点的是,因为手中还有不少优良资产,就存在一些被其他日子好过的大型地产商并购的机会。但谁又能说,它们的“帝国大厦”不会在某只“蝴蝶”的偶然煽动中轰然倒塌?
就像嘉禾被万科收购,福晟被世贸收编时,所发生的那样。经济学者马光远曾说,房企未来会有压力,但只有当中国房地产企业100强破产比例明显上升的情况下,才能认为市场“进入寒冬”。现在,清醒的人都知道,这绝非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