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史绩探秘

2020-05-15 17:31 305001人阅读 14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邵雍史绩探秘

[复制链接]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20-5-15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邵雍史绩探秘

.      《伊川邵雍》翟智高著(白山出版社 2011年10月出版)   
   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儒学、史学、数理学家邵雍,在洛阳生活了三十多年,其传世著作《皇极经世》、《渔樵问对》、《观物篇》、《伊川击壤集》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哲学、科学研究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邵雍在洛阳留下有“安乐书院”、“安乐窝”和“安乐佳城”遗存,此“三安”均与洛阳、伊川有关。


安乐佳城卧龍泉水涌动,呈天然太极图形状:
卧龍泉水涌动盘旋,似神龍若隐若现:

邵雍(1011—1077),字尧夫,谥号康节,封“新安伯”:
伊川大莘店安乐书院的内圣外王邵雍塑像
《宋史·邵雍传》记载:“其先范阳人,父古徙衡漳,又徙共城。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 邵雍祖籍河北范阳就是今天的北京地区,生于衡漳(今河南林县),幼时随父亲邵古迁到共城(今河南辉县),三十岁时随父邵古隐居于洛阳伊川神荫原西南(今伊川平等村),自称伊川翁。邵雍的父亲,名古,字天叟(公元985--――1064年),邵古的墓志铭记载:“尧夫侍亲,往来洛阳,见山川水竹之胜,人情舒遐,遂于闲旷之地,架屋竹间,水流其门,浩然其趣,因自号伊川丈人。铭曰:世范阳,家伊川,神荫原,原西南。”(参见《宋隐君邵子启贤公讳古墓志铭》)。邵古以隐士浩然其趣,好古文奇字,喜研声律韵类,著有《正声》、《正字》、《正音》论等三十篇。
邵雍随父亲邵古迁到共城(今河南辉县)时,读书非常刻苦,数年如一日博览群书,冬天室内不烤炉火,夏天不用扇子,夜不就寝席,跋涉河、汾、淮、汉,遍游齐、鲁、郑、宋等地,了解了山川风土人情。他精研《河图》、《洛书》、《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图象》深奥的内涵,彻悟天地运化、阴阳消长之理。
邵雍父亲邵古由苏门共城迁到伊川神荫原西南隐居之地的史实,见《邵子家谱 卷四》宋 ·陈绎所作的宋隐君邵子启贤公讳古墓志铭》:“河南邵尧夫执亲丧之三月,泣为书以告其里人陈曰,我先君以寿考终,以士礼葬,葬有日,愿凿文以志其墓。今与尧夫游,知尧夫者从而知其先君亦隐君子也,铭固不让。君讳古,字天叟,其姬姓,出自召公,别封燕,世为燕人不絶,祖讳令进,善骑射,历事太祖皇帝,以军校尉,老归范阳,戎难避居上谷,又徙中山,转衡漳而家焉,父讳德新,读书为儒者,早卒,君生衡漳,纔十一岁而孤,能事母孝,力贫且养,长益好学,必求义理之尽。余二十年,而终母丧于卫。天圣中,尝登苏门,顾谓其子雍曰,若闻孙登之为人乎,吾所尚也,遂卜居于山下。异时,尧夫侍亲,往来洛阳,见山川水竹之胜,人情舒遐,始得闲旷之地,架屋竹间,水流其门,浩然其趣,固自号曰伊川丈人。忽一日,得小疾,逮浃旬,饮水不食,谓其家人曰:我今年七十九矣,时逢太平,而康尔寿,有子若孙,贫且自如,没无恨矣。虽然身无余物,慎无为浮屠事以荐。吾死惟择高塏地葬焉,幸不速朽耳。言绝而逝,是(时)治平元年正月朔日也。君性简宽,独喜文字,学用声律韵类 古今切正 为之解 曰 正声 正字 正音者论三十篇。原配李氏,生子雍,即尧夫也。继娶杨氏,生子睦,举进士。一女适卢氏,孙男三人皆幼。呜呼,先生有道者欤,有子而贤,有孙而贤,葬之祭之岂可无铭,铭曰:世范阳,家伊川,卒十月,葬乙未。神荫原,原西南。”
                                    
墓志铭中的“天圣中,尝登苏门,顾谓其子雍曰,若闻孙登之为人乎,吾所尚也,遂卜居于山下”。说的是宋天圣四年(1026),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少年邵雍曾跟随父亲游历,先后“渡河、汾,客梁晋,游淮、汉,走吴,适鲁,往来洛阳”。广泛涉猎各地山水风情,悉心搜集各类史书、旧志、秘籍,什么书都搜集,什么书都看。他认为:“天下之言读书者不少,能读者少。若得天理真乐,何书不可读?何坚不可破?何理不可精?”
       天圣七年(1029年),邵雍19岁,生母李氏去世。当时辽兴宗要挟北宋归还周世宗时占领的瓦桥关以南的十县地,宋派富弼使辽,以增加岁币达成协议。但辽与西夏,西夏与宋连年用兵,邵雍父预知北方将乱不能长久安居,于是带领邵雍多次“往来洛阳”寻觅安居之地,初步选定洛阳伊川神荫原的卧龙山之阳。邵雍为母亲守孝三年期间,冬不炉,夏不扇,崇拜华山道士陈抟,拜易学家、共城县令李之才为师,不仅对易学情有独钟,还博学儒家经典,积累下丰厚、坚实的多学科知识基础。
     当他陪侍父亲过洛阳龙门,亲眼观看他崇拜的陈抟(号希夷)在龙门石窟留下的石刻真迹“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龍”后,发出由衷感言:“及见希夷迹,又见希夷真。始知今与古,天下长有人。”
  下图:洛阳龙门石窟有宋代陈抟立的碑,碑文曰:“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龍”(据说此碑在南宋灭亡、金人占据洛阳时,有人将碑隐藏封住,清代又重立于此):

  
      
陈抟的真言成了邵雍立志成才的精神力量和行动准则。在学术思想上,作不受限制、无拘束的“天岸马”。在做人方面,不贪名利,不邀“世俗尊”,“若蕴奇才必奇用,不然须负一生闲”。“只恐身闲心未闲,心闲何必住云山”。埋头做自己的学问,志在做“奇异人中龙”的大事业。二十多年后,他回首往事,写诗曰:“伊川往复过龙山,每过龙山意且闲。莫道移人不由境,可堪深著利名间。”“龙门石楼看伊川: 数朝从款走烟霞,纵意凭栏看物华。百尺楼台通鸟道,一川烟水属僧家。
直须心逸方为乐,始信官荣未足夸。此景得游无事日,也宜知幸福无涯
。”“往复过龙山”、“何必住云山”,道出了邵雍与父亲邵古隐居伊川神荫原的信息,“龙山”指伊阙龙门石窟,伊川-洛阳之间必经之地;“云山”指伊川神荫原卧云山,在邵古故居西二公里,其山有龙头沟,有天然石龙,沟中之水东流经过故居门前,“水流其门,浩然其趣,故自号伊川丈人。”

    从以上邵雍父亲的墓志铭中,可以对邵雍祖籍和先辈的迁徙线路有较为完整的了解,但关于邵雍随父由苏门共城迁之洛阳“家伊川”,历来是众说纷纭,而邵雍著《皇极经世》,办“安乐书院”,“讲学于家”的地方,更是语焉不详,疑云重重。
   邵雍的诗集《伊川击壤集》透露出邵雍与父亲邵古天圣年间卜居苏门百泉的大致时间有十来年,据邵雍的《重阳日再到百泉故居》诗:
故国逢重阳,登临但可悲。山川一梦外,风雨十年期。
白发飘新鬓,黄花绕旧篱。乡人应笑我,昼锦是男儿
(笔者注:上面诗句中,“故国”指共城。“登临但可悲”指邵雍父亲墓志铭记载的“登苏门”,“可悲”是说亲生母亲于在此亡故。“风雨十年期”,即在这里经历十多年风雨。
    邵雍与他的父亲邵古为何会由苏门共城迁往洛阳,过去的资料一直说是依邵雍的儿子邵伯温的回忆录《邵氏闻见前录》的说法,邵雍是在庆历年间过洛,“慕洛阳山川秀美,遂有定居之意”,并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奉大父伊川丈人由共城迁洛”,居洛阳“天宫寺三学院”。邵伯温对其父邵雍和爷爷邵古隐居到伊川神荫原的事情隐而不提,对当时重要时代背景也没有交代清楚。
    北宋仁宗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西北的元昊建立了“大白高国”。消息传到开封,宋朝称之为“西夏”。西夏新皇帝元昊对宋朝刮起了第一场飓风:“臣偶拟狂斐,制小蕃文字,改大汉衣冠……称王不喜,朝帝是从……”公然宣称不再臣服于宋朝。 宋仁宗接到书信,狠狠地拍案而起!怒归怒,可宋朝一点防备都没有。边境线太长了,从辽国到西夏,宋朝疲于应战。加之辽国萧太后当政,虎视眈眈欲问鼎中原,北方动荡更为加剧。
邵雍父亲眼见西部、北部战事日紧,苏门一带不是长久安居之地。遂决意南迁到早已选定的伊水安乐窝。

   《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邵雍传》记:“邵雍字尧夫,其先范阳人,父古徙衡漳,又徙共城。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道出了邵雍父亲邵古由苏门共城迁到伊川神荫原的准确年代,是邵雍30岁这年(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这年邵雍生身母亲李氏去世已满十周年,符合迁葬的礼制。邵古带着续娶的杨氏和邵雍的同父异母弟弟邵睦,在邵雍陪侍下迁到洛阳伊川神荫原。邵雍生母李氏的骨殖也随迁到伊川神荫原卧龙沟之阳安葬。
   邵雍三十岁这一年将生身母亲李氏的骨殖由共城迁葬于河南伊川,邵雍成了真正河南人。过去所说“葬其亲伊水上”的“亲”是指邵雍的父亲邵古的说法是不对的,此年邵雍的父亲邵古才55岁。 “躬爨以养其父母”,这个“父母”的“母”指邵父续娶的杨氏。“人莫能窥也”明白说明是隐居,何况邵雍的诗中也明白写有“吾隐安乐窝,恬淡自所得”,“击壤集,伊川翁自乐之诗也”。

   程颢所作的《邵雍先生墓志铭》中,谈到邵雍初到洛阳的情况:“先生在洛几三十年,始也,蓬荜环堵,不蔽风雨,躬爨以养其父母,居之裕如。讲学于家,未常强以语人,而就问者日众。乡里化之,远近尊之,士之过洛者,有不之公府而必至先生之庐。”
将程颢所说与邵古墓志铭中记载相联系, “始也,蓬荜环堵,不蔽风雨,躬爨以养其父母”,讲的是刚到伊川神荫原乡下时,在闲旷的竹林中搭起简易房屋,但难蔽风雨,邵雍亲自为父亲和继母烧火做饭,生活比较艰苦。后来,邵雍在父亲的支持下,办了个私塾学校,“讲学于家”,“隐安乐窝”,“乡里化之,远近尊之”。这个“伊川神荫原,原西南”的“家”,在洛阳郊外的伊川乡下,故“人莫能窥也”。
邵古的孙子邵伯温《》记述说: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邵雍全家“在门生怀州武陟知县侯绍曾”帮助下,从“卫州共城奉大父伊川丈人迁居”洛阳,住在“天宫寺三学院”。天宫寺位置在洛阳隋唐皇宫中轴线天津桥南繁华之地,如果真是住在“天宫寺三学院”,怎么能是“蓬荜环堵,不蔽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平居屡空,人莫能窥也”?
   邵伯温所说的祖父在皇佑元年(1049年)迁洛之说不确。最重要的是他的父亲邵雍诗中已明确在“新国”乡关隠居“二十年”,按宋史“雍年三十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 ,和邵雍自称“伊川邵雍”碑刻铭文的记载,邵雍三十岁(仁宗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迁洛阳伊川,葬其亲伊水上,这年邵雍生身母亲李氏去世已满十周年,符合迁葬的礼制。到嘉祐七年(1062年,邵雍52岁)“洛阳新居成”,全家在伊川神荫原生活了二十多年.与邵雍的诗相吻合。
     “安乐窝中弄旧编,旧编将绝又重联。
      灯前烛下三千日,水畔花间二十年。
      有主山河难占籍,无争风月任收权。
      闲吟闲咏人休问,此个功夫世不传。”

   邵伯温爷爷邵古的“伊川丈人”之称,是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迁到伊川后“浩然其趣,自号曰伊川丈人”。(:唐明邦先生所著《邵雍评传》第二章“邵雍生平”说,“宋仁宗宝元三年‘1040年’,邵雍30岁,母亲去世,他守丧于苏门山百源之上,汲水烹饪以养父亲,善尽孝道闻名乡里。”
   唐先生所记邵雍年龄有误。最大的误是把邵雍母亲去世时间向后推了十年以上。例如,邵雍的同父异母弟弟邵睦卒于熙宁元年(1068年),卒年33岁。以此可知邵睦生于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此时邵雍父亲邵古已“续娶杨氏生子睦”,李氏怎么会在此后的康定元年(1040年)去世呢?按古代礼制,原配夫人去世,丈夫再娶当在三年以后。三年满后,经媒婆提亲、续娶完婚、婚后生子,一般需二年以上。所以邵雍生母去世时间,至少应向前推到五年以上的宋仁宗天圣年间,符合邵古墓志铭所记:“天圣中,尝登苏门,卜居于山下”)。
按那时的风俗,迁葬老人最佳时机是去世十周年,所以,宋史和邵雍的墓志铭记载 “雍年三十,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指邵雍三十岁这一年随父隐居伊川,并迁葬生母于伊川神荫原西山,从此成了河南人,这是当时的真实历史记载。而所谓“皇祐元年(1049年)邵雍奉大父伊川丈人迁洛”的回忆录是不准确的,此时邵雍已三十九岁,不会等到生母逝世二十年后才迁葬伊川神荫原西山。
战事的发展也证明,邵古全家由黄河北迁居洛阳南是很有战略远见的。宋与西夏交战,1040年三川口之战、1041年好水川之战、1042年定川砦之战。西夏三战三捷,令宋朝宰相吕夷简触目惊心,哀叹“一战不如一战”,宋仁宗派范仲淹镇守延州,西北战况才略事平稳一些。

   《宋史》所说“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吻合邵雍的父亲邵古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迁伊川的时间,这一年邵雍亲生母亲李氏遗骸迁葬于伊水之阳乾阳坡南卧龙沟之阳,正是“雍年三十” 。如果按邵伯温的说法,以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由共城迁洛算,此时邵雍已三十八岁,怎能与“雍年三十,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吻合呢?。再说,邵古病逝于治平元年(1064年),葬于伊川,此时邵雍已55岁。很明显,《宋史》与程颢所记述的邵雍“葬其亲”,不是指葬邵雍的父亲邵古,而是葬邵雍亲生母亲李氏遗骸的年代,也是邵雍父亲邵古迁伊川的准确年代。
     邵伯温回忆录说的“武陟县知县侯绍曾”,帮助把邵雍的父亲伊川丈人迁洛,住天宫寺。可以看看邵雍的《伊川擊壤集序》中是怎么说的:“《擊壤集》,伊川翁自樂之詩也。非唯自樂,又能樂時,與萬物之自得也。志士在畎畝,則以畎畝言,故其詩名之曰《伊川擊壤集》,時有宋治平丙午中秋日也。”。“畎畝”指乡下,非城里。可见邵伯温回忆录不准确。
    侯绍曾是伊川上官店人(今伊川府店街人),全家住在伊川, 他帮助把邵雍全家安置在伊川神荫原西南的莘店,符合邵雍父亲的墓志铭“世范阳,家伊川”的记载。邵伯温的回忆录记载年代有误,当慎用。
    如果仔细分析《邵氏闻见前录》,可以发现,邵伯温刻意隐去了他爷爷带着他父亲早期隐居伊川神荫原的一段历史,并且有意将他父亲邵雍“神秘化”(例如邵伯温所著《邵氏闻见前录》记述“伊川丈人与李夫人因山行,于云雾间见大黑猿有感,夫人遂孕。临蓐时,慈乌满庭,人以为瑞,是生康节公。公初生,发被面,有齿,能呼母”)。他极力宣扬父亲与司马光、吕公著、富弼等高官宰相的交往,而有意掩饰早年《世范阳,家伊川》的历史。或许他认为,爷爷和父亲早年那段生活经历似乎有点“寒酸和卑贱”,可能对他作为士大夫身份有影响。但他爷爷和父亲的《墓志铭》和正史是当时的真实历史纪录,是不能随便篡改的。况且,司马光与王安石政见不合,退居洛阳撰写《资治通鉴》是熙宁三年以后的事,不可能在二十多年前与邵雍交往。邵雍60岁生日时有诗曰:“居洛八九岁,投心唯二三”指的就是二程、司马光、吕公著、富弼等。


  《邵氏宗谱》“知非集”记载:“至宋康节先生由范阳徙共城又徙洛之伊水为河南人”。邵雍的诗集《伊川击壤集》中的“击壤”一词,相传是帝尧时老者伊奋《击壤》歌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邵雍把自己的字命名为“尧夫”,意思即尧故地的村夫,是有历史典故的:五帝之一的尧生于伊候之国(又称伊侯之墟),据《三辅旧事》载:“尧母庆都配高辛氏而生尧,因依伊长孺为姓,尧出生时寄于伊长孺之家,遂姓伊。”《纬书》载:“庆都生尧时有石流血,父恶之,寄于伊侯长孺之国。”伊侯之墟之基岩为血红色,有血石泉。

   大禹的父亲鲧为崇伯,据《汉书.古今人表》载:“鲧妃,有新(莘)氏女”。《水经注·伊水》载:“禅渚水,渚在原上,陂方十里,佳饶鱼苇,禹父之所化。……涓水又东南注于伊水,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即伊尹也”,。《归藏·启筮》载:“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化为葬,即鲧死后葬于伊川禅诸水有莘之地。邵雍的诗中,把伊水称作“尧水”:“山留禹凿门,川阁尧水痕。古人不复见,古迹尚或存。岁月易凋谢,善恶难湮沦。无作近名事,强邀世俗尊。”。邵雍取字“尧夫”,典出他选定的居住地在伊侯之墟,是尧、鯀、禹、有莘氏伊尹故地,安乐佳城墓园“安乐佳城”向南直照伊尹祠,正东是伊侯之墟“新城古城”;正西与巨型石龙通脉,这一切绝不是偶然的。
“尧”还典出《孟子,万章》:“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

   安乐佳城 伊尹祠 九皋山第三峰恰为一条中轴线。邵雍取字“尧夫”,自称为像伊尹那样做一个“乐尧舜之道的村夫”。。
   安乐佳城 伊尹祠 九皋山第三峰恰为一条中轴线:

安乐佳城,美不胜收的瑞云:


   邵雍随父亲邵古隐居的伊川神荫原西南的大莘店,是商代贤相伊尹的故里,伊尹未出山时,在此耕种乐尧舜之道,成汤三番五次来聘请他,伊尹被感动的说“与其我在乡间乐尧舜之道,不如辅佐成汤成为尧舜之君,实行尧舜之道,天下百姓都享受尧舜之道”(参见“价值中国网  文化 社会  人物 烹饪鼻祖、 第一名相—伊尹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6/8/29/42150.html
邵雍《观易吟》诗中讲到他与父亲在伊川神荫原,原西南的莘店隐居之地是“吾隐安乐窝”:“庖牺大圣人,画卦传万古。阴阳变化机,乾坤为易祖。吾隐安乐窝,天地乃同伍。窥破圣贤心,恬淡自得所。”
他对伊川这个竹林环绕,水流其门的隐居处很满意,当时他尚未结婚,心想在伊川找个终身相依的伴侣生活一辈子,有《伊川吟》写到:“ 休嗟流年随逝水,但将清景逐闲情。山河天下从来广,日月林间长自明。幸有园林供笑傲,岂无诗酒乐升平。如何更得烟霞侣,好向伊川老此生”。
邵雍把隐居在乡下的地方取名安乐窝。那么,安乐窝是什么意思呢?《无名公传》谈到安乐窝的意思:“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邵雍隐居伊川的二十多年,明代宣德三年(1428)河南布政司在邵夫子祠旧址所立的《重建康节先生祠堂记》记载:“先生之功德被于后人,薄海内外皆知遵从而奉祀之,新店为先生故里”。在当年邵雍隐居的伊川县平等村邵夫子祠旧址内发现有印着“安樂書院”字样的土坯,确认了伊川莘店确实是邵雍的隐居、讲学于家之地,“吾隐安乐窝”是事实。
   他虽居住在乡下,却不断到洛阳进行学术活动,他写道“伊川往复过龙山,每过龙山意且闲。莫道移人不由境,可堪深著利名间。”
   后来受洛阳留守王拱辰之邀,迁居洛阳道德坊新居,新居房子是公房,没有产权,朋友们说新居起名叫“安乐窝”,邵雍说“窝名安乐岂无权?”虽然迁到洛阳,但他仍然向往在伊川生活的日子:“安得先人旧槎在,伊川云水乐无穷”。
   下图,邵夫子祠旧址发现有印着“安樂書院”字样的土坯,这些土坯原镶在邵夫子“安樂書院”的老房子墙上,应是重修时以此“安樂書院”石匾为坯底制做的特殊有字土坯,原“安樂書院”石匾现已下落不明

      邵雍随父隐居神荫原的二十多年间,对历史演变、朝代兴衰规律有独到的研究。对易学的研究更是由表及里,洞彻蕴奥,他批评世人把“象数学”变成“术数学”是“失于理也”
邵雍在伊川“安樂書院”中撰写有《皇极经世》、《渔樵问对》、《观物篇》、《伊川击壤集》等哲学、易学、史学等著作,对历史演变、朝代兴衰规律有独到的研究。在《渔樵问对》中,他说的:“天下将乱,人皆言利。天下将治,人皆言义”,乃精辟惊世良言。《皇极经世》采用独特的“元、会、运、世”方法,来诠释历史发展固有的规律法则。书中详细列出了从帝尧到宋以前个朝代天干地支年表和大事记,不仅记载的历史年代比《资治通鉴》多,而且成书的年代远在《资治通鉴》之前。
安乐窝中弄旧编,旧编将绝又重联。
      灯前烛下三千日,水畔花间二十年。
      有主山河难占籍,无争风月任收权。
      闲吟闲咏人休问,此个功夫世不传。








(连载一)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20-5-15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邵雍史绩探秘(连载二)

.      《伊川邵雍》翟智高著(白山出版社 2011年10月出版)
   
   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儒学、史学、数理学家邵雍,在洛阳生活了三十多年,其传世著作《皇极经世》、《渔樵问对》、《观物篇》、《伊川击壤集》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哲学、科学研究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邵雍在洛阳留下有“安乐书院”、“安乐窝”和“安乐佳城”遗存,此“三安”均与洛阳、伊川有关。

  邵雍随父亲邵古隐居的伊川神荫原西南的大莘店,是商代贤相伊尹的故里,伊尹未出山时,在此耕种乐尧舜之道,成汤三番五次来聘请他,伊尹被感动的说“与其我在乡间乐尧舜之道,不如辅佐成汤成为尧舜之君,实行尧舜之道,天下百姓都享受尧舜之道”(参见“价值中国网  文化 社会  人物 烹饪鼻祖、 第一名相—伊尹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6/8/29/42150.html

    邵雍《观易吟》诗中讲到他与父亲在伊川神荫原,原西南的莘店隐居之地是“吾隐安乐窝”:“庖牺大圣人,画卦传万古。阴阳变化机,乾坤为易祖。吾隐安乐窝,天地乃同伍。窥破圣贤心,恬淡自得所。”
邵雍把隐居在乡下的地方取名安乐窝。那么,安乐窝是什么意思呢?《无名公传》谈到安乐窝的意思:“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二十年时间里,他的学问核心究竟是什么?喜欢算卦的人,说邵雍是个算卦先生。喜爱儒学的人说它是先儒康节大师,尊师重教的人,说他是教书先生等等。以上说法都有一定依据。
    邵雍随父隐居神荫原的二十多年间,对历史演变、朝代兴衰规律有独到的研究。对易学的研究更是由表及里,洞彻蕴奥,他批评世人把“象数学”变成“术数学”是“失于理也”

   邵雍在《安乐窝中吟》一诗中讲到他隐居在安乐窝中二十年“弄旧编”,撰写了《皇极经世》、《渔樵问对》、《观物篇》、《伊川击壤集》等著作,对历史演变、朝代兴衰规律有独到的研究。《渔樵问对》中:“天下将乱,人皆言利。天下将治,人皆言义”,乃精辟惊世良言。《皇极经世》采用独特的“元、会、运、世”方法,来诠释历史发展固有的规律法则。书中详细列出了从帝尧到宋以前个朝代天干地支年表和大事记,不仅记载的历史年代比《资治通鉴》多,而且成书的年代远在《资治通鉴》之前。

   邵雍对易学的研究更是由表及里,洞彻蕴奥。创造性的把易学八卦的阳爻(—)叫做天根‘|’,把阴爻(- -)称为月窟‘O’(月亮那样的圆圆的窟窿),用超越历史时空的非凡思维,提出仅用|’和‘O’就能解决宇宙万物象与数的互变。他画的六十四卦方圆图,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二进制数码理论模型图,为后世电子计算机研制发明提供了启蒙性理论。后来电子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使中国和世界科学文明进程发生了突飞猛进的跳跃,邵雍的功德无量,永远值得人们颂扬。
  为了解析先天象数学理论,他画出一张《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在《渔樵问对》中对他的学说有论:象起于形数起于质名起于言,意起于用天下之数出于理,违乎理则入于术世人以数而入于术,故失于理也”“有意必有言,有言必有象,有象必有数。数立则象生,象生则言著彰,言著彰则意显。象、数则筌蹄也”(筌蹄:quán tí 《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捕鱼用的竹器;蹄,捕兔网。“筌蹄”比喻达到目的一种手段或工具)。
六十四卦方位图.jpeg
邵雍创立先天八卦阳爻天根1和阴爻月窟0六十四种数码方圆模型图12.jpg

   他将易经的六十四卦象精心排列,用阳爻|(—)和阴爻0(--)有规律的变化形式,画出六十四种数码方圆模型图。这张图后来大行于世,是因为此图显示的二进制数率排列原理,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二进制像数互变模型图,启蒙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研制发明进程,推动了人类文明的的进步并促进科技创新跳跃式发展,对世界科学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可以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享受到邵雍研究成果的好处,只不过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邵雍的学术实质是什么?





沙发 2020-5-15 17:35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20-5-15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邵雍史绩探秘(三)

.      《伊川邵雍》翟智高著(白山出版社 2011年10月出版)   
   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儒学、史学、数理学家邵雍,在洛阳生活了三十多年,其传世著作《皇极经世》、《渔樵问对》、《观物篇》、《伊川击壤集》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哲学、科学研究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邵雍在洛阳留下有“安乐书院”、“安乐窝”和“安乐佳城”遗存,此“三安”均与洛阳、伊川有关。

   邵雍全家于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所写《昼梦》诗,即是对自己与父母那一段生活的回忆:“梦里到乡关,乡关二十年,依稀新国土,隐约旧山川。身已烟霞外,人家道路边。觉来犹在目,一饷但萧然。
   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隐居到伊川神荫原,到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其间“隐”在“新国、乡关”大约二十余年。“新国土”,指伊川神荫原有莘故国之地,在《汉书·地理志》中称“新城,故蛮子国。”《孟子·万章》记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也是邵雍取字“尧夫”的典出依据。
   朱熹为邵氏写的世系表中有:“景企当年康节公,樂窝千载梦依依”。“樂窝”指邵雍所说的“吾隐安乐窝”,“梦依依”有邵雍回忆当年隐居伊川神荫原的“梦依稀”诗句。
请看同为写故乡的“梦依稀”诗,可以对比邵雍与毛泽东的诗句:
一,
宋 邵雍 《伊川击壤集 昼梦 乡关》:
梦里到乡关,乡关二十年。
依稀新国土,隐约旧山川。
身已烟霞外,人家道路边。
觉来犹在目,一饷但萧然。
(注:邵雍父亲邵古病逝于治平元年(1064年),葬于伊川,当时邵雍55岁。这首诗可能是邵雍为父亲守孝三年时第二年治平二年所作,时邵雍56岁)
宋 邵雍《十八日逾乾阳坡南 达伊川坟上》
年年时节近中秋,佳山佳水烂漫游。
此季归期为君促,伊川不得久迟留。
气候如当日,山川似旧时。
独来还独往,此意有谁知?
三尺荒坟百尺山,生身慈爱在其间。
此情之死不能尽,日暮徘徊又且还。
(注:这首诗可能是邵雍为父亲守孝三年满后第四年,治平四年中秋节期间到伊川安乐佳城为父母上坟时所作)

二,
毛 泽 东《七律·到韶 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 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将两首“梦依稀”回故乡诗对比:
           邵雍(56岁)             毛 泽 东(56岁)
       地点: 乡关---------- ------------- 故园
       时间: 二十年------------------- 三十二年
       回忆: 梦里依稀---------------- 别梦依稀
       过去 :旧山川-----------------   逝川
       情景: 觉来犹在目-------       喜看稻菽千层浪
       人物: 人家道路-------------    遍地英雄
       思念: 烟霞外----------           下夕烟
    有人说,邵雍一不是官员,二不是商人,三不是财主,四不种地,靠什么在大莘店乡下研究学问、著书立说?
    宋史中明确记载邵雍“讲学于家,未常强以语人,而就问者日众。乡里化之,远近尊之,士之过洛者,有不之公府而必至先生之庐”。说明邵雍在随父隐居伊川“躬爨以养其父母”时,不仅刻苦钻研学问,著书立说,而且靠办私人书院做为养家糊口、研究学问、著书立说的经济支撑,把自己的所得教给日益增多的“就问者”。当时,邵雍的父亲邵古“喜文字,学用声律韵类, 古今切正为之解, 曰: 正声、 正字、 正音者论三十篇”。邵雍与他的父亲隐居伊川办私人书院做为养家糊口的经济来源是没有问题的
《邵氏家谱,卷二,知非集》记载:“宋康节先生由范阳徙共城,又徙洛之伊水为河南人”。
      邵夫子祠旧址内发现有印着“”字样的土坯,说明这是当年此地“”石匾被做为托土坯的模具底使用。
   “”土坯在伊川平等村原邵夫子祠遗址的发现,亦确证《宋史·邵雍传》中关于“先生讲学于家,未尝强于语人。乡里化之,远近尊之,士大夫之过洛者,不之官府必至先生家”,史书所记邵雍在家办私人书院 “”是真实的。邵雍全家嘉佑年间迁居洛阳。
   北宋时期,封建社会进入了它的成熟阶段,私人新建书院不断出现.仅洛阳南伊阙神荫原伊川县境内就有张齐贤在酒后办的“”;邵雍在大莘店办的 “”;程颐在鸣皋办的 “” 。以周敦颐、邵雍、二程为代表人物的道学、易学、理学研究,开始超出理论范围,向更高的哲学层次发展。全国各地书院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例如河南登封、河南邓州的、江西、长沙、商邱、陕西、陕西、安徽颍州、 江西义宁、江西临川、浙江建德、广东遂溪、山东泰安,江苏无锡、广东德庆州、江西南城、江西新城、江西义宁、江西 、江西赣县等。所有这些,也都推动了北宋时期书院的发展。因其对于维护国家统治和培养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这些创办书院的代表人物皆学识渊博,识见深邃,品行敦厚,堪为人师表,故而其学术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由于古文运动提倡者及其学生所建之书院地位也还在官学之下。书院数量不断增加,其教育职能逐步增长,社会影响的日益扩大,一些有名书院如等还被改制改为官学。当时官府采取支持态度,赐书,赐匾,赐田,赐予官职皆史不绝书。






板凳 2020-5-15 17:3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20-5-15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邵雍史绩探秘(四)

.      《伊川邵雍》翟智高著(白山出版社 2011年10月出版)   
   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儒学、史学、数理学家邵雍,在洛阳生活了三十多年,其传世著作《皇极经世》、《渔樵问对》、《观物篇》、《伊川击壤集》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哲学、科学研究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邵雍在洛阳留下有“安乐书院”、“安乐窝”和“安乐佳城”遗存,此“三安”均与洛阳、伊川有关。
   在邵雍长眠的安乐佳城正西约两公里龙头沟中发现有长90多米,高近10米的巨型天然石龙,在不远的凤凰沟中发现石凤凰




   
“由于邵雍的父亲邵古也安葬在这里,故此墓园也称为"邵夫子墓":
   
    后来邵雍被封为“新安伯”,即是依据他曾隐居在“新国故地安居乐尧舜之道”的史实。“先人旧槎”指邵古在伊川神荫原的故居,“槎”的意思是船,邵古故居地的村子四周是河流,此地像一条船。


邵雍在伊川神荫原安乐窝隐居期间,精心研究易学,探赜索隐,妙悟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观夫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远而古今世变,微而走飞草木之性情,深造曲畅,庶几所谓不惑,而非仿象类、亿则屡中者。遂衍伏羲先天之旨,著书十余万言行于世。其代表作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等。

  两宋间人王湜《易学》“皇极经世节要序”中说:“康节先生衍《易》作《经》,曰《皇极经世》。其书浩大,凡十二册,积千三百余板。以元经会二策,以会经运二策,以运经世二策,声音律吕两相唱和四册,准《系辞》而作者二册。”
王湜所见十二卷本的《皇极经世》,已是邵伯温于邵雍去世后将《皇极经世》与《观物篇》合在一起,又加入其祖父邵古的正音、正字、音律韵类之学篇,与张岷听邵雍讲学时所作的笔录厘订而成。
正如王湜所言:“康节先生遗书,或得于家之草稿”,这个家应是邵雍陪侍父亲邵古选中的“家伊川”。邵雍的《观物篇·渔樵问对》的第一句话就是“渔者垂钓于伊水之上。樵者过之,弛担息肩,坐于磐石之上,百问于渔者。渔者与樵者游于伊水之上。渔者叹曰:“熙熙乎万物之多,而未始有杂.吾知游乎天地之间,万物皆可以无心而致之矣。”
   对随父亲邵古隐居在伊川神荫原西南的安乐窝,“架屋竹间,水流其门,浩然其趣”,邵雍与他父亲一样是满足的,他说“伊川云水乐无穷”。
作有《乞笛竹》表明当时的心情

   洛人爱种花,唯我好种竹。
   所好虽不同,其心亦自足。
   花只十日红,竹能经岁绿。
   俱沾雨露恩,独无霜雪辱。

   嘉祐五年(1060年),王安石作《上仁宗皇帝言事疏》,提出变法。
   当时王拱辰是西京留守,相当于今天的洛阳市长,慕名请邵雍为自己看一片百年后安息的风水宝地,邵雍欣然允诺,相得龙门山南“尧之故地”为佳地,王拱辰非常满意,给邵雍酬金,邵先生坚辞不受。(九百年后,《王拱臣墓志》出土于伊川神阴原之北九公里伊川县城关镇之“尧地”村,风水极佳,此是后话)。他看到邵雍住在伊川神荫原西南乡下,往来洛阳不方便,提出为邵雍在洛阳盖一处新居作为报答。邵雍对由伊迁洛之事思考再三,觉的自己在伊川乡下正是“知非”、“宣尼读易”的好地方。但既不宜拒绝西京留守王拱辰的人情,又恋恋难舍伊川的山山水水,谁能与我一道相伴在伊川奋斗终生啊?“哎,天意如此”,这是真有点难为人,但将来还要回来的。有诗曰:
       《新正吟 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邵雍50岁)
        
        蘧瑗知非日,宣尼读易年。
        人情止于是,天意岂徒然?
        立事情尤倦,思山兴益坚。
        谁能同此志,相伴老伊川?
  (注:蘧瑗,周卫蘧瑗,字伯玉。年五十,知四十九年之非。灵公与夫人南子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南子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南子曰: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君子不以冥冥堕行。伯玉,贤大夫也,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公使问之,果伯玉也。宣尼,尼,孔子。孔子周游列国走投无路之际,数次投奔蘧伯玉。他曾称赞蘧伯玉是真正的君子:君王有道,则出仕辅政治国;君王无道,则心怀正气,归隐山林。)
    王拱辰利用洛阳天津桥南原五代节度使安审琦故宅改造成新居,邵雍为他相得尧之故地为安息吉地。作为为报答,王拱辰欲将洛阳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废宅整修,移用部分前代原洛阳知府郭崇韬旧宅木料,并动员二十多家慷慨解囊资助,盖起新居,请邵雍由伊川乡下前此处居住。邵雍当时心理比较矛盾(因为这个安审琦当过后唐的节度使,虽然相当于宰相,但后来被杀,他的宅基不能算是什么好地方。整修房子又利用郭崇韬废宅的砖瓦木料,郭崇韬虽是五代名将,当过后唐军事长官,也被杀了),所以对去住这个城中的“豪宅”心中比较矛盾,“立事情尤倦”“人情止于是,天意岂徒然?”邵雍作有《安乐窝中好打乖》诗,讲在安乐窝自在的生活:
       安乐窝中好打乖,打乖年纪合挨排。
       重寒盛暑多闭户,轻暖初凉时出街。
       风月煎催亲笔砚,莺花引惹傍樽罍。
       问君何故能如此,祗被才能养不才。
   邵雍把与父亲隐居在伊川神荫原云山安乐窝看成烟霞宝地,是静心宣尼读易的好地方,这是天意的安排。王拱辰力劝他到城里住,并写了一首《七律·和尧夫先生安乐窝中好打乖吟》诗劝邵雍:
王拱辰《安乐窝中名隐君》诗曰:
安乐窝中名隐君,(您是安乐窝中隐居的君子
腹藏经笥富多闻。  (早就听说您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一廛水竹为生计,(特别喜欢清清的潺潺溪水与四季常青的翠竹
三径琴觞混世纷。(弹琴饮酒笑看世事纷纷
婉画旧尝辞幕府,(南朝宋谢瞻《张子房》诗:"婉婉幕中画。"谓张良为刘邦
                      运筹帷幄之中。后以"婉画"指幕僚辅助长官谋划。)
少微今已应星文。(您的才华有如吴少微,我已向朝廷推荐授予您官职。
                    少微,吴少微,唐代文学家,他的诗文雄迈高丽,新安(
                    徽黄山休宁) 人。唐高宗时,长安元年(701年)辛丑进
                    士,授晋阳尉,中宗神龙初,由吏部侍郎韦嗣立举荐,升任
                    右台监察御史。有《过汉故城》诗:金狄移灞岸,铜盘向洛
                    阳。君王无处所,年代几荒凉。宫阙谁家域,蓁芜罥我裳。
                    井田唯有草,海水变为桑。
                      星文,星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及星文

                    风气,率不劳为之。”唐沉彬《入塞》诗之二:“苦战沙门
                    卧箭痕,戍楼闲上望星文。” )
了心便是棲真地,(注:最了却我的心愿的,就是您为我相得百年安棲吉地。)
何必烟霞卧白云。(注:何必再隐居乡下烟霞安乐窝自享清高呢?)

   二年后的嘉祐七年,王拱辰将洛阳新居整修好,碍于洛阳最高长官的盛情和人情,邵雍举家离开安居二十多年的伊川神荫原安乐窝,迁居到洛阳的新居。仍命名新居曰“安乐窝”。邵雍有天津新居成谢府尹王君贶尚书》诗 (壬寅,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邵雍52岁):

   嘉祐壬寅岁,新巢始僝功。仍分道德里,更近帝王宫。
   槛仰端门峻,轩迎两观雄。窗虚响瀍涧,台迥璨伊嵩。
   好景尤难得,昌辰岂易逢?无才济天下,有分乐年丰。
   水竹腹心里,莺花渊薮中。老莱欢不已,静节与何穷。
   啸傲陪真侣,经营贺府公。丹诚徒自写,匪报是恩隆。


   邵雍迁到洛阳这个新宅半年后,有机会第一次与刘君玉登天宫寺三学阁,洛之风景因得周览,见邵雍《洛阳怀古赋》:
   “洛阳之为都也,地层天地之中,有中天之王气在焉予家此始半岁,会秋乘雨霁,与殿院刘君玉登天宫寺三学阁,洛之风景因得周览惜其百代兴废以来,天子虽都之,而多不得其久居也。故有怀古之感,以通讽诵。君玉好赋,请以赋言之。
    秋雨霁,日色清。万景出,秋益明。何幽怀之能快,唯高阁之可凭。天之空廓,风之轻泠,览三川之形胜,感千古之废兴。乃眷西北,物华之姘,云情物态,气象汪然。拥楼阁以高下,焕金碧之光鲜。当地势之拱处,有王居之在焉。
    惜乎天子居东都,此邦若诸夏,不会要于方策,不号于於天下。声明文物,不自此而出;道德仁义,不自此而化。官殿森列,鞠而为茂草;园囿棋布,荒而为平野。鸾舆曾不到者三十余年,使人依然而叹曰:虚有都之名也。
    噫!夏王之治水也,四海之内列壤惟九,而居中者实曰豫州。荆河之北,此为上流。周公之卜宅也,率土之滨达国为万,而居中者实曰洛阳。湹涧之侧,此唯旧邦。迄于今二千年之有余,因兴替之不定,故靡常其厥居。
    我所以作赋者,阅古今变易之时,述兴亡异同之迹,追既失之君王,存後来之国家也。昔大昊始法,二帝成之,三王全法,参用适宜。伊六圣之经理,实万世之宗师。我乃谓治民之道,於是乎大尽矣。逮夫五霸抗轨,七雄驾威,汉之兴乘秦之弊,曹之擅幸汉之衰,始鼎立而治,终豆分而隳。晋中原之失守,宋江左之画畿,或走齐而驿梁,或道陈而经隋。自元魏廓河南之土植,六朝之风物,李唐蟠关中之腹孕,五代之乱离,其间或道胜而得民,或兵强而慑下,或虎吞而龙噬,或鸡狂而犬诈,或创业於艰难,或守成於逸暇,或覆餗而终焉,或包桑而振者。故得陈其六事,虽善恶不同,其成败一也。
   其一曰:大哉德之为大也,能润天下,必先行之于身,然後化之于人。化也者,效之也,自人而效我者也。所以不严而治,不为而成,不言而信,不令而行。顺天下之性命,育天下之生灵。其帝者之所为乎!
   其二曰:至哉政之为大也,能公天下,必先行之于身,然後教之于人。教也者,正之也,自我而正人者也。所以有严而治,有为而成,有言而信,有令而行。拔天下之疾苦,遂天下之生灵。其王者之所为乎!
   其三曰:壮哉力之为大也,能致天下,必先丰府库,峙仓箱,锐锋镝,峻金汤。严法令于烈火,肃兵刑于秋霜,竦民听于上下,慑夷心于外荒。其霸者之所为乎!
   其四曰:时若伤之於随,失之於宽,始则废事,久而生奸。既利不能胜害,故冗得以疾贤。是必薄其赋敛,欲民不困而民愈困,省其刑罚,欲民不残而民愈残。盖致之之道,失其本矣。
   其五曰:时若任之以明,专之以察,始则烈烈,终焉阙阙。既上下以交虐,乃恩信之见夺。是以峻其刑罚,欲民不犯而民愈犯;厚其赋敛,欲国不竭而国愈竭。盖致之之道,失其末矣。
   其六曰:水旱为沴,年岁耗虚,此天地之常理,虽圣人不能无,盖有备而无患。不得中者,加以宽猛失政,重轻逸权,不有水旱兵革而民已困,而况有水旱兵革者焉?所谓“本末交失,不亡何待”。天下有成败六焉,此之谓也。
   君天下者得不用圣帝之典谟,行明王之教化。士可杀不可辱,民可近不可下。上能抚如子焉,下必戴其后也。仲尼所以陈革命,则抑为人之匪君;明逊国,则杜为人之不臣。定礼乐而一天下之政教,修《春秋》而罪诸侯之乱伦,删《诗》以扬文、武之美,序《书》以尊尧、舜之仁,赞大《易》以都括与六经而并存。意者不可以地之重易民之教,不可以天之教悖天之时,必时教之,各备则居地而得宜,是故知地不可固有之也。
  君上必欲上为帝事,则请执天道焉;中为王事,则请执人道焉;下为霸事,则请执地道焉。三道之间,能举其一,千古之上犹反掌焉。则是洛之兴也,又何计乎都与不都也?如欲用我吾从其中。”

   从作这首赋的时间“予家此始半岁”,当在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邵雍52岁)秋天。赋中讲到“予家此始半岁,会秋乘雨霁,与殿院刘君玉登天宫寺三学阁,洛之风景因得周览”,其“洛之风景因得周览”之语,说明是首次登临天宫寺三学阁。这与《邵氏闻见录》所记述说: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邵雍全家“在门生怀州武陟知县侯绍曾”帮助下,从“卫州共城奉大父伊川丈人迁居”洛阳,住在“天宫寺三学院”明显不一致。




地板 2020-5-15 17:4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20-5-15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邵雍史绩探秘(五)

.      《伊川邵雍》翟智高著(白山出版社 2011年10月出版)   
   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儒学、史学、数理学家邵雍,在洛阳生活了三十多年,其传世著作《皇极经世》、《渔樵问对》、《观物篇》、《伊川击壤集》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哲学、科学研究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邵雍在洛阳留下有“安乐书院”、“安乐窝”和“安乐佳城”遗存,此“三安”均与洛阳、伊川有关。

   居洛新宅二年后的治平元年(1064年)正月朔日(初一),邵雍父亲去世,及执亲丧,将父亲安葬于伊川神荫原“安乐佳城”,守孝三年哀毁尽礼后的第四个年头,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初八,邵雍的同父异母弟弟邵睦却突然暴卒,邵睦生于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出生于苏门共城,生母杨氏,是邵古续娶的夫人。按此计算,邵雍亲生母亲李氏去世当在此之前。古代礼制,夫人去世三年之内不得再娶,因而邵古续娶杨氏的时间,至少要由邵睦出生时向前推四到五年到天圣八年(1030)前,由此也可推算出邵雍生母李氏去世时间在天圣七年(1029年)左右(唐明邦先生所著《邵雍评传》第二章“邵雍的生平事迹(上)二、拜师学道 精通易图----青壮年时期(1040--1048)写道:‘宋仁宗宝元三年(1040年)邵雍三十岁,母亲去世,他守丧于苏门山百源之上,汲水烹饪以养父亲,善尽孝道,闻名乡里。’”唐先生将邵雍生母去世的时间整整向后推迟了十一年。实际上,李氏去世满十周年后,邵雍三十岁时随父邵古迁洛阳伊川神荫原,迁葬生母伊水上,遂为河南人)。
    父亲刚去世不久,弟弟邵睦仅33岁又亡,邵雍连遭此不幸,痛苦万分,他在弟弟亡故当年熙宁元年(1068年)写有《伤二舍弟无疾而化 又一首》诗曰
   “兄既名雍弟名睦,弟兄雍睦情何足。居常出入留一人,奉亲教子如其欲。
     慈父享年七十九,四人稚子常相逐。其间同戏彩衣时,堂上愉愉欢可掬。
     慈父前年忽倾逝,尔弟今年命还促。独予奉母引四子,日对几筵相向哭。
     不知肠有几千尺,不知泪有几千斛。断尽滴尽无奈何,向日恩光焉可赎?

熙宁三年(1070年)邵雍60岁,作有《自悯》诗曰:

    天无私覆古今同,手足情多骤一空。五七年来并家难,六十岁许更头风。
    常情不免顺世俗,私计固难专仆童。安得先人旧槎在,伊川云水乐无穷。

   从诗可以了解到,邵雍从神荫原迁到洛阳后,父逝要守孝,弟亡更悲伤,没有在伊川神荫原花竹间那样从容悠闲的读书、宣尼、读易、讲学、著书的时间,难怪思念当年与父亲在一起“安得先人旧槎在,伊川云水乐无穷”的美好回忆与向往,还有“断尽滴尽无奈何”,“十许年来不读书”的感叹。

   熙宁三年(1070年),神宗全面推广新法,富弼、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等不满变法,纷纷退居洛阳。此时,讲学已二十多年的邵雍名声早已传遍洛阳。这些达官贵人与邵雍交游往来后,对邵雍的学识品德极为敬佩,特别是司马光看到邵雍所作的《皇极经世》大为惊讶,因为此时他正奉皇命编撰《资治通鉴》,而《皇极经世》从三皇五帝到后周,三千多年的天干地支纪年和历史大事邵雍记述的很详尽,所涉猎的历史资料甚为丰富,这些历史资料正是编撰《资治通鉴》所亟需的,邵雍毫无保留的让司马光查看他的所有收藏的史料,因而司马光对尚是一介布衣百姓的邵雍刮目相看,并结交为挚友,视邵雍为老乡。
  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王安石行买官田之法,邵雍所居属官地。出榜三月,洛人敬重邵雍而不忍买,,朝廷下令拍卖公房地产,这对邵雍又是新的危机和打击。这时,司马光出资把邵雍所居的地产过户到自己名下,富弼把花园买下无偿送给邵雍,王不疑又为邵雍在延秋置办庄园,他们把房产证和地契无偿送给邵雍,邵雍作诗曰:
重谢诸公为买园,买园城里占林泉。七千来步平流水,二十余家争出钱。
嘉佑卜居终是僦,熙宁受券遂能专。凤凰楼下新闲客,道德坊中旧散仙
陌彻铜驼花烂漫,堤连金谷草芊绵。青春未老尚可出,红日已高犹自眠
   “嘉祐卜居终是僦”,道出了邵雍是在嘉佑七年到洛阳临时“将僦”居住的实情。直到“熙宁受券”,熙宁三年“受券(拿到房产证和地契)”才安心下来。对此事,邵伯温《邵氏闻见前录》记曰:“熙宁初,行买官田之法,天津之居亦官地。榜三月,人不忍买。诸公曰:“使先生之宅他人居之,吾辈蒙耻矣。”司马温公而下,集钱买之。康节先生以诗谢王宣徽”。
洛浦清风朝满袖,嵩岑皓月夜盈轩。接篱倒戴芰荷畔,谈麈轻摇杨柳边。
洞号长生宜有主,窝名安乐岂无权。敢于世上明开眼,会向人间别看天。
尽送光阴归酒盏,都移造化入诗篇。也知此片好田地,消得尧夫笔似椽
   

  邵雍更怀念当年伊川神荫原花竹间那中在“水流其门,翠竹常青”,安静勿扰,从容悠闲的读书、宣尼、读易、讲学、著书的时光,难怪会写出思念当年与父亲在一起“安得先人旧槎在,伊川云水乐无穷”的美好回忆与向往。

  邵雍与富弼、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程颢等称兄道弟,情投意合。熙宁三年(1070年),邵雍60岁生日作诗曰:“居洛八九岁,投心唯二三。”他所指的“投心”之人,有《四贤吟》为证:“彦国(富弼)之言铺陈,晦叔(吕公著)之言简当,君实(司马光)之言优游,伯淳(程颢)之言条畅。四贤洛阳之望,是以在人之上。有宗熙宁之间,大为一时之壮。
    从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邵雍50岁接受王拱辰邀请到洛阳,到熙宁年间与司马光等交往,居洛十几年间,虽然进城住上豪宅,又经常与昔日卿相、达官贵人饮酒作乐,赋诗、出游,他写诗描写这一段的生活:
  “自从三度绝韦编,不读书来十二年。大瓮子中消白日,小车儿上看青天。
    闲为水竹云山主,静得风花雪月权。俯仰之间无所愧,任他人谤似神仙”


   但邵雍对此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另还有自己的看法,他有感雪吟》诗曰:
“ 旨酒佳肴与管弦,通宵鼎沸乐丰年。
   侯门深处还知否,百万流民在露天。”

  熙宁元年(1068年)《戊申自贻
  虽老仍思鼓缶歌,庶几都未丧天和。明夷用晦止于是,无妄生灾终奈何?
似箭光阴头上去,如麻人事眼前过。中间若不自为计,所损其来又更多
(注:鼓缶歌,指邵雍的诗集《伊川击壤集》中的“击壤”,相传帝尧时老者伊奋《击壤》歌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邵雍把自己的字命名为“尧夫”,意思即尧故地的村夫)。

   在这段“五七年来并家难”的岁月里:邵雍如何有心思去读史研易和著书立说?而且对邵雍的学说,还有人说他的学说“无所用于世”。据
邵伯温《邵氏闻见前录》)记述:“二程先生侍太中公访康节于天津之庐,康节携酒饮月陂上,欢甚,语其平生学术出处之大。明日,怅然谓门生周纯明曰:“昨从尧夫先生游,听其论议,振古之豪杰也。惜其老矣,无所用于世。纯明曰:“所言何如?”明道曰:“内圣外王之道也。”
是日,康节有诗云:
草软波平凤细溜,云轻日淡柳低摧。
  狂言不记道何事,剧饮未尝如此杯。
  好景只知闲信步,朋欢那觉大开怀。
必期快作赏心事,却恐赏心难便来。”
(虽然程颢称赞邵雍之论是内圣外王之道,然最痛苦的莫过于自己的学说被人认为是“无所用于世”,邵雍口头上说“狂言不记道何事”,实则是非常郁闷伤心的。
  邵雍最苦闷的还有被人称为算命术士,在《渔樵问对》论曰:天下之数出于理,违乎理则入于术世人以数而入于术,故失于理也"。难怪邵雍作《伤心行 》诗曰:

       不知何铁打成针,一打成针只刺心。料得人心不过寸,刺时须刺十分深





  他在《
天宫小阁倚栏》诗中道出了心中的郁闷和无奈:
沙里有金然索拣,石中韫玉奈何疑.倚遍栏杆人不知?"
并用“买卜稽疑是买疑”对外人说他是算命术士给予回应。
诗曰:
六尺残躯病复羸,况堪日日更添衰。
   满怀可惜精明处,一语未能分付时。
   沙里有金然索拣,石中韫玉奈何疑。
   此情牢落西风暮,倚遍栏杆人不知。
   买卜稽疑是买疑,病深何药可能医?
   梦中说梦重重妄,床上安床叠叠非。
   列子御风犹有待,夸夫逐日岂无疲?
   劳多未有收功处,踏尽人间闲路岐

   他更怀念当年与父亲一道隐居伊川的日子:

思山吟》:
         看即青山与白云,寻思没量大功勋。未知乐处缘何事,岂止饥时会茹荤。
         千首拙诗难著怨,一罇芳醑别涵春。壶中日月长多少,能老红尘几辈人。
         只恐身闲心未闲,心闲何必住云山果然得乎情性上,更肯埋头利害间?
         动止未尝防忌讳,语言何复著机关。不图为乐至于此,天马无踪自往还
      (邵雍有诗云“春雷惊起千年蛰,笔下苍龙自往还”。当年他曾立下誓言,要做“天马行空”式的“奇逸人中龙”,他相信自己的学术研究将来会有大用的。)

  《代书寄南阳太守吕献可谏议》
        一别星霜二纪中,升沉音问不相通。林间谈笑须归我,天下安危宜系公。
        万乘几前尝蹇谔,百花洲上略从容。不知月白风清夜,能忆伊川旧钓翁
(吕晦《答尧夫见寄》:
   冥冥鸿羽在云天,邈阻风音已十年。
   不谓圣皇求治理,尚容遗逸卧林泉。
   羡君身散岁时乐,顾我官闲饱昼眠。
   应笑无成三黜后,病衰方始赋归田。)

  治平丙午(治平三年1066年),邵雍曾作《伊川击壤集》序,父亲邵古卒于治平元年正月朔日,至治平丙午中秋已近满三年。是邵雍在为父亲守孝三年期间所整理。《伊川击壤集》序中写道:

   “《击壤集》,伊川翁自乐之诗也。非唯自乐,又能乐时,与万物之自得也。伊川翁曰:子夏谓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洛居住多年,仍自称“伊川旧钓翁”、“伊川翁”“伊川邵雍”,从出土文物中也可得到印证。1929年,在洛阳孟津海资(今朝阳村)西北出土有北宋祖士衡墓志,是目前仅见的邵雍书丹的楷、篆书体亲笔字。宋神宗熙宁五年十二月初十(1073年),邵雍为祖无择的叔父祖士衡撰写墓志,他以工整的楷字书丹《宋故朝請大夫尚書禮部郎中上護軍范陽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賜紫金魚袋祖公墓誌銘》署名为“伊川邵雍”。并用篆字写了志盖《宋尚書禮部郎中祖公墓誌銘》,邵雍的亲笔字是目前仅见其楷、篆书体:
伊川邵雍书丹:宋故朝請大夫尚書禮部郎中上護軍范陽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賜紫金魚袋祖公墓誌銘並序(全文附录于此文后):
此出土碑刻文物,邵雍的亲笔字是目前仅见其楷、篆书体
自写“伊川邵雍”,确证邵雍自认是伊川人:
  由此可见邵雍与祖无择二人有非同一般的关系。《伊川击壤集》中,邵雍有多首诗写到“祖龙”祖无择。其一是《代书寄祖龙图》:
                   三十年交旧,相逢各白头。
                   海壖曾共饮,洛社又同游。
                   脱屣风波池,开怀松桂秋。
                   两眉从此后,应不着闲愁。
    这首诗可能于熙宁五年邵雍六十二岁时受祖无择之托为祖无择叔父祖士衡篆书墓志铭,写好后给祖无择的信,回忆了三十多年前(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刚隐居到伊川神荫原西南乡间时),曾与与祖无择在海壖曾共饮过酒(海壖,借指南边偏鄙荒凉乡间小地方,参见柳宗元《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 “圣代提封尽海壖,狼荒犹得纪山川。华夷图上应初录, 风土记中殊未传。椎髻老人难借问,黄茆深峒敢留连”。)那时邵雍32岁,祖无择33岁,两人正是风华正茂刚过而立之年的青年,共饮美酒,指点江山,意气风发。
   自此以后,邵雍隐居山林二十年,不求功名利禄,安贫乐道,精心读史、写史;研易、画先天图;讲学、著书,完成“安乐窝中一部书--《皇极经世》和《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后又到洛阳居住十来年。
   祖无择走致仕为官之路,于仁宗皇祐六年(1054年)任袁州知州(江西宜春)。他看到当地儒学的教化作用逐渐削弱,学馆残缺破败的情况,担心人材流失,就与袁州通判颍川人陈侁一同察看了旧有的夫子庙,觉得太狭窄,不适宜改建为学馆,决定在城的东北角上建造新学馆,为国家培养人才。后被调回京城修皇上起居注、知制诰,加封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进学士,知郑、杭二州。宋神宗熙宁初年,王安石任丞相后,让监司治祖无择的罪。御史王子韶使两浙官吏汇报其案情,牵连到祖无择。王子韶为巴结王安石,就派内侍把祖无择捕捉到偏远的优州狱中。审查结果,无择没有贪污行为,只是贷官钱接济部下,及乘船越过限制而已。于是贬其为忠正军节度副使。不久,祖无择又被恢复了光禄卿、秘书监、集贤院学士等职,主管西京御史台,又移知信阳军。

   三十年后,祖无择主管西京御史台与邵雍相逢洛阳,同游洛社,二人都已是成了白发花甲老人。
   
  邵雍另一首写给祖无择《和祖龙图见寄》诗,回忆起三十多年前在“吾家,云山,游兴,无涯乐”:

   吾家职分是云山,不见云山不解颜。
   游兴亦难拘日限,梦魂都不到人间。
   烟岚欲极无涯乐,轩冕何尝有暂闲?
   洛社交朋屡思约,几时曾得略跻攀(注:轩冕指帽子,邵雍为布衣,帽子称轩。祖无择是官员,帽子称冕,“轩冕何尝有暂闲”是说二人虽然走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成就不同,都没有闲着)

   邵雍还有写给祖无择《代书戏祖龙图》诗,写明“书志用予姓名”,即“伊川邵雍书丹并篆盖”:
      祖兄同甲申,二十七日长。
      无怨可低眉,有欢能抵掌。
      交情日更深,道义久相尚。
      但欠书丹人,黄金八百两
   原注:择之葬其亲也,书志用予姓名


   诗中的“书志用予姓名”即邵雍以工整楷字书丹的《祖士衡墓志铭》署名为“伊川邵雍”,“但欠书丹人,黄金八百两”是老朋友开玩笑(戏祖龙图)。
    此诗写于熙宁五年,邵雍已由伊川迁居洛阳十来年,但仍署名为“伊川邵雍”,与他在治平三年所作的《伊川击壤集》序中自称“伊川翁”是有深刻的含蕴。他父亲号“伊川丈人”,邵雍称“伊川翁”、“伊川邵雍”,正说明邵雍随父亲邵古由苏门共城迁到伊川神荫原西南隐居之地是史实,也确证宋 ·陈绎所作的《宋隐君邵子启贤公讳古墓志铭》:“铭曰:世范阳,家伊川”是真实可信的。亦可见他对伊川故里感情之深。

  邵雍晚年多病,追思过去尤其伤感,常借酒烧愁,有诗道其事:《重阳前一日作 》
    近来多病不堪言,长欲醺醺带醉眠。
    新酒乍逢重九日,好花初接小春天。
    自知命薄临头上,不愿事多来眼前。
    唯有天津横落照,水声仍是旧潺湲。

《重九日登石阁》

  人情见乐多,世态谙来久。事过忧噬脐,物伤防掣肘。
  水浊更澄滤,衣尘须抖擞。必欲论主衡,何人为好手?
  事出一时间,时过事莫还。当时深可爱,过后不堪看。
  夏去休言暑,冬来始讲寒。人能知此理,忧患自难干。

《代简答张淳秘校》
  老年前事怕追思,更见曾悲先德诗。
  却有断章聊**,如今冢嗣弱於谁。

   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七月,67岁的邵雍病危,临终前特意嘱咐儿子伯温:“诸公欲近城地葬我,不可,当从伊川先茔。”七月初四,大书诗曰:“生于太平世,长于太平世,死于太平世。客问年几何?六十有七岁。俯仰天地间,浩然独无愧”
   当夜 ,邵雍在洛阳病逝,葬于伊川神荫原“先莹”(今伊川“安乐佳城”)。这位哲学大师经历六十七个春秋,长眠于伊水西岸卧龙山,墓志铭由程颢撰写。
  程颢所作的《邵雍先生墓志铭》中,谈到邵雍初到洛阳的情况:“先生在洛几三十年,始也,蓬荜环堵,不蔽风雨,躬爨以养其父母,居之裕如。讲学于家,未常强以语人,而就问者日众。乡里化之,远近尊之,士之过洛者,有不之公府而必至先生之庐。

   将程颢所说与邵古墓志铭中记载相联系, “始也,蓬荜环堵,不蔽风雨,躬爨以养其父母”,讲的是刚到伊川神荫原乡下时,在闲旷的竹林中搭起简易房屋,但难蔽风雨,邵雍亲自为父亲和继母烧火做饭,生活比较艰苦。后来,邵雍在父亲的支持下,办了个私塾学校,“讲学于家”,“隐安乐窝”,“乡里化之,远近尊之”。这个“伊川神荫原,原西南”的“家”,在洛阳郊外的伊川乡下,故“人莫能窥也”。
    宋哲宗元祐年间,朝廷按谥法,温良好乐曰康,能固所守曰节,谥曰“康节”。宋理宗给他的封号“新安伯”(新城安居乐尧舜之道的圣人)。

   邵雍与同时代的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道学五子”。邵雍与子伯温、孙邵溥称宋代三贤。邵雍与“孔圣”同享庙祭香火之位。( 《宋史,本纪》第四十二,理宗二:“端平二年正月丁酉,太阴行犯太白。甲寅,诏议胡瑗、孙明复、邵雍、欧阳修、周敦颐、司马光、苏轼、张载、程颢、程颐等十人从祀孔子庙庭,升孔伋十哲”
   程颢把邵雍称之为“内圣外王”,后世人尊称邵雍为——“易圣”。




5# 2020-5-15 17:4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20-5-15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邵雍史绩探秘 (六)

.      《伊川邵雍》翟智高著(白山出版社 2011年10月出版)   
   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儒学、史学、数理学家邵雍,在洛阳生活了三十多年,其传世著作《皇极经世》、《渔樵问对》、《观物篇》、《伊川击壤集》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哲学、科学研究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邵雍在洛阳留下有“安乐书院”、“安乐窝”和“安乐佳城”遗存,此“三安”均与洛阳、伊川有关。

   伊川“安樂佳城”陵园中有明宣德三年,清乾隆六年和民国三十一年重修的三通碑和邵古的墓志铭碑。山门、石坊、飨堂、陵墓保存良好,陵园面积达7600平方米,1963年被河南省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建康节先生祠堂记》,是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岁次戊申秋七月下瀚河南等处承宣布政司左参政周鑑、嵩县知县何新立碑,碑文中记曰:
  “宋有天庭人豪英迈盖世之儒曰康节先生 邵氏其墓在今嵩之新店  而功德之被于人者犹存, 虽遐聚僻壤, 薄海内外皆知尊崇而奉祀之,新店为先生故里,而其神道所在” 。
明宣德三年河南布政司重建康节先生祠堂记:全文(照片):



《重修康节先生祠堂记》碑文
河南等处提刑按察司佥使刘威撰文
河南等处承宣布政司刑旭书丹
河南等处提刑按察司副使郑柱篆额
宋有天挺人豪英迈盖世之儒,曰康节先生。邵氏其墓在今嵩县之莘店,岁月滋久,封识浸失,往来经行之人,知者故无不式,其不知者,亦不能无触冒亵渎之患焉,予来河南,尝有志于修治,卒以事牵,弗果偿其所愿。每念之,未尝不颜忸怩而心悒郁也。去年秋,参政钱唐周公,宪副永嘉郑公,俱以公务莅河南,道经先生墓所,拜而伤感,勃然起修葺之志,各捐己资,命有司鸠工伐林,落成其事。今夏以书来,曰:“先生之墓兴起,墓前奉神之祠俱已完治,子盍记之?”予目喜而叹曰:于乎先生之道,之言意象数之微,而极乎事物精粗之蕴,大之若天地日月之运化,皇帝王霸经略,莫不究其奥妙,小之若阴阳之度数,鬼神之情状,靡不穷其本原。等而上之,则有以续夫千载不传之绪,推而下之,则有以启夫万世既迷之途。今其已矣,而功德之被于人者犹存,遂遐郰僻壤,薄海内外皆知尊崇而奉祀之,矧莘店为先生故里,而其神道所在,乃独无秽不治,岂非吾尚之责而有司者之过耶!今二公奋然出力以新之,可谓能人之所不能者矣。兴于人心,亦可谓同志而合契者矣。既今以往,吾知嵩少之间,庸人儒子之过其下者,必知瞻仰尊奉而不敢犯,而为乡子小子后生,亦必知所景慕,庶几有以伸其敬而传其道也。然则二公斯举,岂细务也哉?故为之记。后之来者亦体夫二公之心,时加修葺,以无负愧如予可也。周公名鉴,字光溥。郑公名柱,字仲砥。历官俱有能誉。相其后者,嵩县知县何新,吴祥县丞王衮、何克斌,主薄周郁、马非,典史杜政,儒学教谕孙介,训导刘威。是为记。
  宣德三年(1428)岁次戊申秋七月下浣河南等处书承宣布政司左参政周鉴立石。
知县   何 新

2、《伊川击壤集》(明刻本)重修康节先生墓记
宣德三年(1428)秋七月甲子,河南右参政钱塘周公鉴、按察副使永嘉郑公柱,重修康节先生墓,复建祠,以栖其神,冬十月讫工,属翰林学士杨溥为文记其事,词曰:
呜呼!先生天挺英,仰惟羲文周公孔子寂寂寥寥,越千百祀于厥绪。余心领神会,天地造化、消息盈虚、皇帝王霸,升降隆污,极事之变,究物之初,六合万有,洞见无余。俯就于时而其所至,惟清惟和,可夷可惠,期于大成,终不小试。吾道则然,孰云:玩世高蓬,懿躅千古,有闻顽可使廉薄可使□匪生匪死而亡而存,有□者坟在嵩之下□雨蓬风仅存杯土,子孙遐远刍牧,樵斧不有君子谁式谁顾,有  周候抚临于嵩,亦惟宪副伟矣郑公,瞻彼丘□尽伤于中,乃询邑令以及校官用图,修复所志佥同乃捐俸,廪乃鸠群工,乃翦厥翳,乃考厥卦□以土壤既坚而实,亦广而崇乃建之祠,以栖其神,奉祭有器,以克俎尊,乃树之石,书其谥号,华表有柱,列之墓道,环植以木栝柏松桧,典祀有人,以时启闭,庶功告成,用妥厥灵,人用嘉悦,神其永宁,圣贤之道,名教所系,匪云有司簿书期,会孰急就缓□钜□,细岂无明者味者,比比牧伯司□贵知大体,惟贤惟能。
天子任使越,惟二公先贤是尊,拨厥所本天子知人高岸,□谷岁月无□,用告来者,尚□前闻,
宣德九年(1434)岁次甲寅冬十一月初四日立石
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   国史总裁南郡杨溥撰

3、《伊川击壤集》卷一记载,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河南府知府吴相及下属人等出资对邵夫子墓和位于平等村中的邵夫子祠进行了修缮,重修后邵雍墓内的主要建筑有:“茔内建享堂五间,东西厢房六间,大门三间。外树牌坊一座,题曰康节佳城。墓碣题曰宋新安伯。邵康节墓周围设立祭田五顷,仍设看坟人役二名,工食本县支给,额设奉祀生员四名,茔域焚修,世代相继,永为典故”。

4、嵩县重修康节先生邵子祠墓碑记
持身如伯夷,其可乎?曰可矣,清也。然而或病其隘。处世如柳下惠,其可乎。曰可矣,和也。然而未免不恭。学者将奚学而可哉?其孔子乎?然游孔子之门者众矣,升堂者有之,入室者仅矣,得圣人之一体者有之,具体而微者未能数数也。甚矣,学圣人之难也。而孔子之言曰:“圣人,吾不得见之矣。”又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夫曰不得中行,则时无中行可知也。曰必也狂狷,则非狂狷必不与,又可知也。圣人未易学而可与,学圣人者亦难其人又若是哉?
康节邵先生圣人者也,称康节者,或言其高明英迈具有雄才,或言其探赜索隐知虑绝人,或言其洞彻天地万物阴阳休咎盈虚消息之理,遂于易数,故事能前知,而明道先生则叹其为内圣外王之学。昔人之论备矣,今请置勿论。惟撮其持身处世者言之,其蓬荜环堵,怡然有乐,焚香燕坐,不屑不洁也,可不谓清乎?其随意所适,信宿可留,童孺厮隶,争相迎候也,可不谓和乎?其坚苦刻励,寒不炉、暑不扇,而德器粹然,接人以诚,谓之不恭不可也。其语程叔子曰:“面前路径须令宽,路窄则自无着身处。”谓之为隘又不可也。严而不激,宽而有制,是固然矣。尝又即其心之声,窥其神明所存,其曰:“若有意时非语话,都无情处是肝脾。”盖洋洋乎孕春气于一腔,而所云当中和天同乐易。友吟自在诗,饮欢喜酒者,怡与沂水春风同一指趣。孔子之所谓然嘉与者鲁氏而后,不当在斯人也欤?先生之墓在嵩县,辛酉夏,人以祠圮垣颓告余者,因出俸寄令俾葺之,惟使署河南守彰德司马李君光型、嵩县令徐玑,亦各捐金赞其后,又以旧坊泐于严寒,采石新建,并添建住房以栖守祠墓之人。鸠工于辛酉孟秋,落成于壬戌仲夏,复请余记之。余谨按传云康节之将殁也,欲为墓志,曰:“以属吾伯淳。”时大中犹未之许,后因步月伯淳曰:尧夫之学可谓安且成矣。大中乃许之,生同时,德相若者,知之犹难尽也。余之浅陋,恶能知之而名之哉!管窥蠡测,姑就臆见而为臆人。用识行之私并多李君徐君咸知向往先贤为极不可没也,爰书以俾勒诸石。
大清乾隆七年(1742)岁次壬戌六月既望
赐进士出身河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加二级滇人赵诚撰文
赐进士出身前署河南府知府事彰德府水利同知纪录二次安溪李光型篆额
赐进士出身河南府嵩县知县加一级纪录三次军功记录二次鄱阳徐玑书丹。

5、清同治十一年嵩邑莘渠里《重修康节邵夫子祠并后安乐书屋记》碑:












6、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重修邵夫子墓碑记》
宣圣没而易道失,传义理既□□□图象,又复渺茫,虽大传帝出乎震,壹章所载八卦方位,显然明白。惜夫求之诸儒不能阐发表彰,     精□阴□,致使方外得之流为丹灶小术可悲也。夫自我康节先生出,乃有所谓先夫者,其说有六十四卦□□之序,有八卦乾南坤北,离东坎西之小圆图,有六十四卦方位,始□□终乾坤之大圆图,大圆图中又有方圆,所以象天地之函也。诸图之义,广大高深,非圣人不能作,而先生独能心悟太玄之书,绍希夷之德,定八卦之位,释造化之妙,抉摘穷微,规画图象,使我亘古哲学弥天大道,复启沈沦壹归于正,是大有劝于名教也。予自束发受书,溯义理之渊源,考图象之隆替,即知先生为宣圣而后第壹人,高山景行,心寤向往。三十壹年春,军次伊川之平等镇,距先生墓不五里,辄相瞻临,□唏凭吊,惟恐岁祀寝远,垣宇颓圮,而先生之大德遗迹,因而湮没弗彰也,乃同镇长刘香尊、校董董冠五各出廉俸,略加修葺,共表仰慕,昔贤之至意,并所以劝来学也。先生讳雍,字尧夫,宋之范阳人,寓洛四十年,尊德乐道,高尚其志,神宗旨以著作郎,征之不仕,名所居安乐窝,号安乐先生,所著有皇极经世书、击壤集等,颇行于世,卒于熙宁丁巳,谥康节先生。
陆军第八十一师二四二团团长□可溍撰并书。
伊川县政府指导□兼平等镇长刘香尊篆额。
伊川县平等镇中心小学校校长董冠五监修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五月二十日立





6# 2020-5-15 17:4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20-5-15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邵雍史绩探秘(七)

.      《伊川邵雍》翟智高著(白山出版社 2011年10月出版)   
   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儒学、史学、数理学家邵雍,在洛阳生活了三十多年,其传世著作《皇极经世》、《渔樵问对》、《观物篇》、《伊川击壤集》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哲学、科学研究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邵雍在洛阳留下有“安乐书院”、“安乐窝”和“安乐佳城”遗存,此“三安”均与洛阳、伊川有关。


伊川大莘店安樂書院 大莘店邵夫子祠
伊川大莘店邵雍故里安乐书院及周边规划示意图2.jpg

DSC_60800_看图王.jpg

2018伊川安樂書院1.jpg

DSC_60631_看图王.jpg
    据明代《李氏家集》史料记载,伊川安樂書院当时的规模为:大门是先天八卦门伊伊川莘店原邵夫子祠门匾曰“安樂書院”。门前有水,是为水流其门。大门内西为“天根轩”,东是 “月窟轩”。院内二亭,一曰“击壤亭”,是吟诗赏乐处;一曰“弄丸亭”,是学术研究的地方。正殿为“皇极书屋”,塑有邵雍像,在这里邵雍写下《皇极经世》、《梅花易数》、《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不朽著作的手稿,又是后世存放皇帝敕封“康节”、“新安伯”、 “學達性天”的地方。西北建有“紫荆背依”。正殿后是“邵氏灵迹”,即邵氏祠堂,供奉邵雍之父邵古以及邵氏先祖列宗。东北建有“伊水东环”,书院内栽植有古柏六十四株。

康熙二十六年《學逹性天》御匾
  康熙皇帝对邵雍的原创“图”有独到的见解,认为邵雍研究《周易》,画出别具一格的六十四卦方圆图,用图示的方式,使复杂难懂的《周易》变的明晰易懂,是一位识破天机的“圣人”。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春三月二十日,康熙皇帝为邵雍的题词“學達性天”御匾,由钦差噶拜亲临洛阳,并由洛嵩二邑文武百官跪迎陪送百里,送御匾到河南伊川神荫原西南的嵩邑新店镇邵夫子祠(今伊川县平等村内)。


   
康熙皇帝派钦差将《学达性天》御匾送到嵩邑新店镇(今伊川县平等村)邵夫子祠,并有洛嵩二邑文武百官跪迎陪送百里,说明那时朝廷已认定伊川大新店邵夫子祠是邵雍著书《皇极经世》的“皇极书屋”,是邵雍精研易理,作学问,“讲学于家”的安乐书院所在地,如果洛阳其它地方还有邵雍当年办学旧址,就不会把皇帝所赐的匾送到这个乡下小地方。这大约是迄今为止对邵雍的最高褒奖了。

3图、2018年6月6日四月二十三芒种节洛阳大莘店邵夫子祠安乐书院纪念碑揭碑议式.jpg


17图、2018年6月6日四月二十三芒种节洛阳大莘店邵夫子祠安乐书院纪念碑揭碑议式.jpg



邵雍长眠安息的“安乐佳城”,位于伊川平等乡的卧龙沟。 山门上书: "邵夫子墓"

安乐佳城邵夫子墓砖:

   邵夫子墓山门两边石匾牌上上写着对联,上联:“删后无诗啸风嘲月留击壤”:下联:“画前有易蹑根探窟见先天”。
“安乐佳城”,位于伊川平等乡的卧龙沟。邵夫子墓石牌坊上写着“安乐佳城”。 山门上书: "邵夫子墓" 。墓前石匾牌上写着宋理宗给他的封号“新安伯”, “新”说的是伊川古代秦汉时称作“新城”(亦称莘地),“安伯”意思是安居乐尧舜之道.典出《孟子 万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邵夫子墓在伊尹祠墓北一千五百米。
安乐佳城上空卷尾龙与凤鸟彩云:
洛阳伊川大莘店邵夫子祠内有安乐书院,旧房砖墙内加有带“安樂書院”字的土坯:
明代《李氏家集》史料记载:原来伊川安乐书院内有“天根轩”、“月窟轩”、“皇极书屋”、“邵家灵迹”等古典建筑,巨大古柏六十四株。
《李氏家谱》正德己巳(1509年)重修康节邵夫子庙碑文
康节邵先生大阐理数之学于伊洛,发羲文周孔之未发。程朱谓有内圣外王之道,秦汉以来一人,卒葬伊阙之西南岳。参周公鉴等建祠,墓前堕废既久,无从祗谒。前监察御史李公兴,议于提学秦公金檄,嵩令顾君正建之莘店西,以便护守。厥弟散官寿捐木工作倡于乡,大建祠宇,堂庑门向,轮奂巍峨,象表可瞻。李公又目祠之别区,俾诗者咏之击壤之前,岂宜蜗噪?仅还其起发兴作之迹尔。柳子曰:“贤者之兴,愚者之废,废而复之为是,习而循之为非,李之伯仲毋乃贤而是者,兴与故引以端诸什。”
  
  
  




  《莘店邵夫子祠诗》作者明代  洛邑乔缙(明成化1465~1487兵部郎中,著有《河南郡志》四十二卷)
大明正德己巳岁春三月吉日(1509)
《皇极书屋》
命世谆谆自立言,
经纶万象贯乾坤。
一函典则昭星斗,
千古机微运晓昏。
箕子范畴堪内比,
伏羲数学就中论。
皇王帝伯兼元会,
何术能超众妙门?
《天根轩》,
幽斋危構倚祠旁,额匾名题道益彰。
否泰星排昭悔吝,乾坤云布讬阴阳。
律中气至春初到,復上爻生日渐长。
三十六宫从此立,一元宰制四时昌。
《月窟轩》
晴窻短阁旁贤居,名取先天造化初。
姤下画生阴渐长,诗中葽秀草辞舒。
氤氲渺渺凝朝露,缞桷稜稜映碧虚。
多少趋炎凭世客,谁知理数有乘除。
《击壤亭》
诗什千篇句句工,国风雅颂可相同。
谦言指作尧民咏,極数前知宋世终。
径转碧篁苔影乱,窓虚清影月华通。
温柔敦厚浑佳制,简帙纷纷栋宇充。
《弄丸亭》
图有先天暨后天,团团浑若弹丸圆。
经年击目观消长,尽日怡情看变迁。
对待流行生意故,分张歙聚化工全。
市南隐士息兵战,豈似先生手探元。
《邵家灵迹》
贤家櫐櫐岁岁更,豈封寸草不相生。
碑穹指路千万拱,树古迎风万籁声。
緫类彭消安素魄,直同鄒鲁荐牺牲。
王侯将相俱尘土,独见先生万古莹。
《紫荆背依》
势若参天绿林阴,圣贤坟依树林深。
鸟鸣每听苼簧细,花发时教峰影侵。
卧虎岩前寒气逼,蛰龍岭畔暮云深。
灏澄堂阁闲清画,香送轻风度远岑。
《鹤鸣面向》
突兀皋山立水南,风烟浩荡露青岚。
商郊草木生寒碧,周雅诗歌听古谈。
唳雨音声闻九叠,逆风飞舞过深潭。
疏林风细云烟散,遥望峰头碧玉簪。
《伊水东环》
碧流右绕落银河,钸钸征帆逐眼过。
树隔稻苗烁色早,水连村舍夕阳多。
渔人分火看虹影,牧笛吹风起夜波。
祠庙刱新增胜槷,一泓清浅浴金鹅。
《海山西拱》
槎峩岱岭与天齐,云掩晴峰望眼迷。
虹断已收千夾雨,树排斜映半湾堤。
气蒸碧岫隂槐保?下肚噌肮跋蛭鳌?/font]
邵氏新祠情趣賞,树头时听野鸎啼。
《宋家文运》作者明代舒城祝富(安徽六安舒城人。著有《默庵集》。)
宋家文运日中天,钜儒崛起相后先。
伟哉人豪邵老子,数学之妙谁能传?
二程诸公素友善,寻源伊洛嵩之巅。
驾风鞭霆走六合,天根月窟随周旋。
天津桥畔占杜宇,安乐窝里参儒禅。
先生心法载皇极,击壤首尾三百篇。
胸襟跌宕小天地,万古一息还真元。
嵩阳莘店三里北,观化有墓当其前。
过者谒者经几代,祠亭举废岁屡迁。
豈无当道志与后,付之概叹心劳悬。
李家伯仲义且贤,移祠肖像非徒然。
何时浇酒烹溪鲜,紫荆山下神隂边。
欲起先生问遗编,指示先天圈外圈。
皇极书屋
天地即郛郭,光阴一过客。虚囱閒无尘,数向此中得。
天根轩
理从勤中失,还向静中生。空亭心泰定,万象寂无声。
月窟轩
阴极蓄阳道,幽亭究本源。反观无物我,不但解忘言。
击壤亭
逸世轻轩冤,孤高难与伦。土阶歌击壤,畔鉴比尧民。
弄丸亭
太极本无象,一中万化新。隔苍有鸣鸟,窥见弄丸人。
——古藤崔誉  训导
自以狂愚度圣贤,尧夫德性本天然。推宗太极本无极,参透先天与后天。湛湛碧空浮雨露,漪漪绿水泛红莲。后来有契先生者,却是蒿南李谪仙。
——安庆假惠  训导
    正德己巳(1509)岁春三月吉日    立
2、大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重修宋康节邵夫子坟庙碑记》
特授河南府嵩县儒学加一级纪录二次陈治安撰文
特授河南府嵩县儒学加一级纪录二次高昂青书丹
余少时闻嵩洛间多先贤遗迹,而程邵夫子其最著者。及读二程全书、皇极经世,慨然,想见先贤之为人,筮仕来嵩任教谕,往来周道于洛,得程子茔葬处,而邵子墓与庙,则嵩属也。春秋祭丁豕一羊一,两学率合里缙士与祭焉。余低徊久之,阅古碣知明侍御史陕西巡按李君,讳兴者,请于提学秦公创修之嗣,官民重修屡焉。夫祖为作不必孙,为述创于前尤望继于迩者。风雨漂摇,渐次剥落而门楼倾圯,坟垣颓敝。邑监生温如李君玉华及弟侄,以其先父有志未逮,慨然成德,修补并增月台五丈,余禀于县,晨夕经理,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及砖墙壁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焕然改观,约靡百余金工,既讫,功邑缙士咸请县竖匾,而四乡之与祭者,复欲勒石以垂不朽,请记于余。余重李君不吝于财,而得用财之宜也。且嘉其能承先志而保于勿替也。当时豪富流善信□,每惑福田利益,庵寺禅观,是经是营,至先贤栖止之乡,先儒游钓之地,无有过而问焉者,其视李君贤不肖何如也。及披李氏宗谱,始知巡按陕西御史公者,其四世祖也。余曰善哉,祖作孙述,相得益彰,是则崇明祀重乡贤,则父兄堂构之肯,吾尤于李君望之,君讳养廉,字静斋。兄韶华,字芳若,皆辟雍士弟。贡生九华,字莲如,侄庠生振翰,字云飞。
大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岁次乙卯菊月  谷旦

五、清咸丰十一年《重修康节邵夫子祠墓并后安乐书屋记》碑文:

   嵩邑莘渠里向建有邵夫子祠,创修于明,提学秦公金檄、嵩令顾公正建堂三楹,堂后有皇极书屋、天根月窟二轩、击壤弄丸二亭,后皆浸废。国朝乾隆壬申,邑侯何公源洙、苏公毓鹏相继重修前展三楹,后堂东西轩各三楹,有司春秋致祭,规模极崇焉。讫今历年久远,祠宇荒颓,栋折檩崩,不敝风雨,都有人士过其门者,莫不刿心怵目,早有志于重修。因经费浩繁,未敢任其事,戊午岁岚主讲莘渠社学课,徒其间,目睹颠危情况,昕夕弥觉不安,因而请文昆圊邑侯捐廉为倡,复劝募合里绅士商民,捐资相助,爰鸠材庀工,率作兴事,凡展宇倾圮,门窗剥蚀、缭垣破坏者,莫不一律整修,悉臻完固。□复菱翦荆榛,培修坟垣,并墓前拜殿三楹,以妥神灵是役也。皆由邑有贤宰,里有善良,景仰先贤教□相集掖以□其事。予不敢湮没,悉志衔名于碑阴,窃愿后之君子永守□□□□,复修庶与□夫子理学统绪之传,并垂不朽是为序。
甲辰科副榜候补教谕熏岚沐手撰文并书丹
首事人:布政司理问席继仁  耆老 杨铭仝立,石工杨其龙。
大清咸丰十一年二月吉日

  明代成化丁卯年间,洛阳新建《伊洛书院》,据《伊洛书院记》:“宋季逮元则有乡人别建书院曰同文、曰嵩阳、曰潁谷、曰伊川、曰洛西,专祀两程、邵、张并程子所师营道周子……..同文嵩阳潁谷三院皆荡然废之,仅存伊川洛西二院,旧虽修茸,今亦入于坏。……河南府以伊川洛西旧院乃命修茸而重新之。至同文嵩阳潁谷诸院,以故其莫究,又郡城南五里而近洛水之阴,古安乐窝遗址并宅旁隙地三十亩总建一书院。”
明代伊川书院在伊川鸣皋镇,而伊川大新店的安乐书院是否讹传成洛西书院,尚需进一步研究。

伊川神荫原西南大莘店邵古故居,后改建成邵夫子祠(邵雍和他父亲邵古均称为夫子),历代重修,邵雍在当时社会上享有崇高威望,声名远播,他的学术思想和诗篇在历史上留下深远影响。 邵雍的著作《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是中华文化、河洛文化的珍品。他留下的安乐窝、安乐书院、安乐佳城更是难得的宝贵财富。
  在隐居伊川安乐窝时,邵雍完成了《皇极经世》史学巨著,司马光从这部书中汲取资料,使他的著作《资治通鉴》也成为千古史学名著。邵雍一介布衣,司马光是那时的宰相,二人成为好朋友。
邵雍与富弼、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程颢等称兄道弟,情投意合。熙宁三年(1070年),邵雍60岁生日作诗曰:“居洛八九岁,投心唯二三。”他所指的“投心”之人,有《四贤吟》为证:“彦国(富弼)之言铺陈,晦叔(吕公著)之言简当,君实(司马光)之言优游,伯淳(程颢)之言条畅。四贤洛阳之望,是以在人之上。有宗熙宁之间,大为一时之壮。”

  邵雍作有《安乐窝中一部书》诗,曰:
“安乐窝中一部书,号云皇极意如何?......几千百主出规制,数亿万年成楷模。”
很多人以为《皇极经世》是在洛阳的安乐窝写成的,但熙宁四年(1071年)邵雍61岁,迁洛十年,忆想到父逝弟亡之伤情难以言状,痛苦万分,作诗曰:“洛阳城里一愚夫,十许年来不读书。老去情怀难状处,淡烟寒月映松疏。”。
  如果在洛阳“十许年来不读书”?那他说的安乐窝中一部书,史学巨著《皇极经世》就不是在移居洛阳新居安乐窝所写的,而是隐居在伊川神荫原西南的安乐窝写成的。
   还是邵雍有远见,葬于伊川神荫原“先莹”(今伊川“安乐佳城”)。长眠于伊水西岸卧龙山之阳,至今近千年来祭祀香火不断。但富弼的墓如何呢?近千年来不知其所在,直到当代盖大楼才挖出被盗一空的富弼墓,更别提千年以来享受祭祀香火了。可见当年邵雍坚决不同意富弼、司马光等人将其葬在邙山的提议,执意葬于伊川先茔,自有他超前知的非凡思考。还有邵雍当年与父亲“伊川云水乐无穷”的“先人旧槎”“邵夫子祠安乐书院”依然存在,而“门仰端门峻,轩迎两观雄”的“安审琦故宅”(安乐窝)旧址在何处呢?宋史说邵雍“遇事能前知”,可见此言不虚




7# 2020-5-15 18:0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20-5-15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邵雍史绩探秘(八)

.      《伊川邵雍》翟智高著(白山出版社 2011年10月出版)   
   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儒学、史学、数理学家邵雍,在洛阳生活了三十多年,其传世著作《皇极经世》、《渔樵问对》、《观物篇》、《伊川击壤集》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哲学、科学研究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邵雍在洛阳留下有“安乐书院”、“安乐窝”和“安乐佳城”遗存,此“三安”均与洛阳、伊川有关。
   邵雍《皇极经世》的“皇极”一词,来源于《尚书·洪范》:“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汉书·五行志》记载:“刘歆以为虑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圣人行其道而宝其真。降及于殷,箕子在父师位而典之。周既克殷,以箕子归,武王亲虚己而问焉。”“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陧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弗畀《洪范》九畴,彝伦迪叙。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此武王问《雒书》于箕子,箕子对禹得《雒书》之意也。”“皇极”的意思可理解为“人君所以修身立道之本”。

邵雍《伊川击壤集》序]   近世诗人,穷戚则职于怨憝,荣达则专于淫泆。身之休戚发于喜怒,时之否泰出于爱恶,殊不以天下大义而为言者,故其诗大率溺于情好也。噫!情之溺人也,甚于水。古者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覆载在水也,不在人也。载则为利,覆则这害,是利害在人也,不在水也。不知覆载能使人有利害耶?利害能使水有覆载耶?二者之间必有处焉。就如人能蹈水,非水能蹈人也。然而有称善蹈者,未始不为水之所害也。若外利而蹈水,则水之情亦由人之情也;若内利而蹈水,则败坏之患立至于前,又何必分乎人焉水焉,其伤性害命一也。性者道之形体也,性伤则道亦从之矣。心者性之郛廓也,心伤则性亦从之矣。身者心之区宇也,身伤则心亦从之矣。物者身之舟车也,物伤则身亦从之矣。是知以道观性,以性观心,以心观身,以身观物,治则治矣,然犹未离乎害者也。不若以道观道,以性观性,以心观心,以身观身,以物观物,则虽欲相伤,其可得乎!若然,则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亦从而可知之矣。

   予自壮岁业于儒术,谓人世之乐何尝有万之一二,而谓名教之乐固有万万焉。况观物之乐复有万万者焉。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诚为能以物观物,而两不相伤者焉,盖其间情累都忘去尔。所未忘者独有诗在焉,然而虽曰未忘,其实亦若忘之矣。何者?谓其所作异乎人之所作也。所作不限声律,不沿爱恶,不立固必,不希名誉,如鉴之应形,如钟之应声。其或经道之余,因闲观时,因静照物,因时起志,因物寓言,因志发咏,因言成诗,因咏成声,因诗成音,是故哀而未尝伤,乐而未尝淫。虽曰吟咏情性,曾何累于性情哉!钟鼓乐也,玉帛礼也,与其嗜钟鼓玉帛,则斯言也不能无

     陋矣。必欲废钟鼓玉帛,则其如礼乐何?人谓风雅之道行于古而不行于今,殆非通论,牵于一身而为言者也。吁!独不念天下为善者少,而害善者多;造危者众,而持危者寡志士在畎亩,则以畎亩言,故其诗名之曰《伊川击壤集》。

时有宋治平丙午中秋日也。
(注:治平, 宋英宗赵曙年号,元年甲辰1064年。治平丙午为治平三年1066年。邵雍父亲邵古卒于治平元年正月朔日,至治平丙午中秋已近满三年也。《伊川击壤集》应是邵雍在为父亲守孝三年期间所整理。)







《邵雍先生墓志铭》
   熙宁丁巳(1077)孟秋癸丑,尧夫先生疾终于家。洛人吊哭者相属于途。其尤亲且旧者,又聚谋其所以葬。先生之子泣以告曰:“昔先人有言,志于墓者必以属吾泊淳。”噫,先生知我者,以是命我,何敢辞!谨按,邵氏姬姓,系出召公,故世为燕人。父,讳古,隐德不仕。先生之幼,从父徒共城,晚迁河南,葬其亲于伊川,遂为河南人。先生生于祥符辛亥,至是盖六十七年矣。雍,先生之名,而尧夫,其字也。娶王氏,伯温、仲良,其二子也。先生之官,初举遗逸,试将作监簿,后以为颍州团练推官,辞疾不赴。先生始学于百源,坚苦刻厉,冬不炉,夏不扇,不就席者数年,卫人贤之。先生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未尝及四方,遽可已乎!”于是走吴适楚,过鲁宋客梁晋,久之而归曰:“道其在斯矣。”盖始有定居之意。先生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有大志。既学,力慕高远,谓先生之事为必可致。及其学益老,德益邵,玩心高明,观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以达乎万物之变,然后颓然其顺,浩然而归。在洛几三十年,始也,蓬荜环堵,不蔽风雨,躬爨以养其亲,居之裕如。讲学于家,未常强以语人,而就问者日众。乡里化之,远近尊之,士大夫之过洛者,有不之公府而必至先生之家。先生德器粹然,望而可知其贤。然不事表暴,不设坊畛,正而不谅,通而不污,清明坦夷,洞彻中外。接人无贵贱亲疏之间。群居燕饮,笑语终日,不敢甚异于人,顾所乐何如耳?病畏寒暑,常以春秋行游城中,士大夫家听其车音,倒屣迎致,虽儿童奴隶,皆知欢喜尊奉。其于人言,必依孝悌,乐道人之善,而未尝及其恶。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所以厚风俗,成人材,先生之功多矣。昔七十子学于仲尼,其传可见者,曾子、子思。而子思所以授孟子,其余门人各以材之所宜为学。虽同尊圣人,所因而入者,门户亦众矣。况后此千岁,师道不立,学者莫知所从来。独先生之学为有传也。先生得之于李挺之,挺之得于穆修伯长。推其源流,远有端绪,今穆李之言及其行事,概可见。而先生纯一不杂,汪洋高(浩)大,乃其所得者多矣。先生有书十二卷,曰《皇极经世》,古诗二千篇,题曰《击壤集》。先生之葬,附于先茔。实其终之年,孟冬丁酉也。
铭曰呜呼先生   志豪力雄,阔步长趋,凌高厉空,探幽索隐,曲畅旁通,在古或难,先生从容。有《问》有《观》,以饫以丰。
天不懸牛?苋酥?住C?V在南,伊流在东。有宁一宫,先生所终。
程明道先生撰
先生降诞辛亥十二月二十五日


================



  受香港亿万富翁邵逸夫先生的委托,邵逸夫的亲外甥姜廉清先生与夫人、姜廉清先生的大姐、二姐、小妹、姐夫、妹夫一行八人,于2007年清明节前特意到邵逸夫的先祖邵雍安息之地洛阳伊川“安乐佳城”、“安乐书院”拜谒 、祭祀 宋代著名的哲学家、邵逸夫的先祖邵雍。

图为邵逸夫的外甥姜廉清(右2)与大姐(左2)二姐(左1)小妹(右1)以及姐夫、妹夫在邵逸夫的先祖邵雍安息之地洛阳伊川“安乐佳城”和“安乐书院”拜谒 、祭祀。(以下照片 翟智高 摄)



在大莘店邵夫子祠和卧龙山之阳邵夫子墓安樂佳城拜谒

   ‍


图为姜廉清先生主祭:





    姜廉清回香港后,向舅舅邵逸夫先生汇报了洛阳之行的情况,当年十月,邵逸夫先生乘飞机到了洛阳。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在机场迎接贵宾:
    按理,洛阳市政府应该有邵逸夫先生到先祖邵雍的“安乐佳城”、“安乐书院”、“安乐窝”拜谒的按排,但河南省领导安排一位省政府副省长到洛阳机场,传达领导指示仅按排邵逸夫先生在洛阳一个多小时,看龙门石窟白马寺,就去了少林寺,然后到郑州去了。根本没有安排一百岁的邵逸夫先生去拜谒先祖邵雍故里安乐书院、故居安乐窝、墓地安乐佳城的时间,邵逸夫老先生能强行去吗?这位为大陆教育部门已无偿捐资38亿的邵雍后裔,离先祖墓园“安乐佳城”仅差二十公里没到,实在遗撼,这种事还需主人要求开口吗?当地政府应抓住机会主动安排,没安排是极大的失误。
2009邵逸夫102岁 方逸华79岁


奇逸人中龙  邵逸夫:


参考阅读(因不同文章需要,其中有些地方内容会雷同)。
邵雍研究的部分资料,欢迎浏览。


1、价值中国网 > 文化/社会 > 历史/哲学 >

邵雍洛阳伊川“三安”史话
点击以下网址可看文图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5/9/114315.html
2、价值中国网 > 文化/社会 > 历史/哲学 >
邵雍天根月窟象数理论对世界科学文明的贡献
点击以下网址可看文图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6/4/23/27930.html
3、价值中国网 > 社会 > 历史/哲学 > 邵雍的史学巨著《皇极经世》点击以下网址可看文图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62458.aspx
4、
价值中国网 > 社会 > 历史/哲学 > ‍
‍邵雍出生地衡漳在哪里?
点击以下网址可看文图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672712.aspx

5、‍‍价值中国网 > 社会 > 文化/艺术 >
龙乡伊川行
  点击以下网址可看文图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BlogThread.aspx?EntryId=18751安乐佳城--神秘的乐土
http://zhaizhigao.blog.163.com/blog/static/13815531720116311633669/‍.
‍6、价值中国网>新兴产业> 文化产业 >
百岁奇人邵逸夫
点击以下网址可看文图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7/5/4/64139.html
7、大河论坛 » 洛阳城事 »
洛阳伊川古迹名胜十六景
点击以下网址可看文图
http://bbs.dahe.cn/bbs/thread-3674105-1-1.html




8、四川文物2008年第1期
北宋邵雍书篆祖士衡墓志考
点击以下网址可看文图http://wenku.baidu.com/view/d8aa5ad276a20029bd642d2e.html
9、价值中国网 > 新兴产业 > 文化/教育 >
邵雍千年诞辰纪念安乐佳城盛况空前点击以下网址可看文图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674147.aspx
10、价值中国网 > 社会 > 文化/艺术 »令人神往的九皋山天室风光
点击以下网址可看文图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7/7/18/73429.html

11价值中国网 > 社会 > 历史/哲学 >
宋代名相富弼墓葬如果移葬浙江,真是“洛阳”的悲哀点击以下网址可看文图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259972.aspx



12、价值中国网 > 文化/社会 > 历史/哲学
邵雍出生地衡漳在哪里?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672712.aspx




13、价值中国网文化/社会 > 文化/艺术 >








重建邵夫子安乐书院 再现丝绸古道商贸繁荣盛景
http://www.chinavalue.net/Biz/Blog/2012-2-3/876595.aspx



附录;



附录,北宋伊川邵雍书丹,宋故朝請大夫尚書禮部郎中上護軍范陽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賜紫金魚袋祖公墓誌銘並序:
全文如下:
宋故朝請大夫尚書禮部郎中上護軍范陽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賜紫金魚袋祖公墓誌銘並序:叔父尚書禮部郎中諱士衡,字平叔。大中祥符元年春一上中進士甲科除大理評事通判蘄州。東封禮成遷大理寺丞。代還召試中書改殿中丞直集賢院。後擢為右正言司諫同修《起居注》起居舍人 知制誥 充史館修撰。仁宗皇帝踐祚轉尚書禮部郎中。公自始解褐亟登清貫徊翔禁闥聲問日隆,而介然自居不易其守。真宗皇帝雅知其賢,嘗一日與翰林楊文公並召對於玉宸殿,厥後多獨召公對,必移刻嘉肿曊撗裕?晕中某觯瑒t詭辭人無知者,雖孔光之慎密無以過也。時天下無事,盛禮交舉,屢奏賦頌,每篇稱善。真宗皇帝由是益器之,凡薦引士類多所密啟,往往見用。至於顯要人亦莫知公之陰為之地。公在蘄州時,州將罷軟不任事,一郡之政賴公以治。居館中讎校四庫書比它官為多。再為三司度支 戶部判官 會計財賦勤宣風力吏不能欺。任諫官屬朝廷清明百度惟修,然遇事敢言,有犯無隱得諍臣之體,退必削槁時論嘉之。一為提舉,在京諸司庫務輦轂之下,管庫之吏皆貴遊子弟,職事隳弛,習以為常。公一切繩之。人用畏懾,事畢修舉。及掌誥命充職如初。迄今兩制官提舉諸司庫務自公始也。知審官院綜覆名實 無有不當朝士大夫交相慶 。同知通進銀台司兼門下封駮事議者以為稱職。先是真宗皇帝眷注甚厚,將大用之,時執政有不說公者遂尼不行。乾興初,丁晉公南遷,不說公者適專國柄,乃指公為附會,坐貶以禮部郎中知吉州,中外莫不以為厚誣。人或諷公以自辨公曰:“吾在朝廷十數年,朝廷豈不我知,何自辨之?有昔直不疑為人誣以盜,嫂不疑終不自辨,後世當自明也。”既至州謝上表弟雲:惡之斯眾曲成,必察之,聦罪且無疑深玷,惟輕之典而已。執政者益不喜,複以前所坐,再貶監江州商稅,公怡然就職,殊不屑意。居歲餘,一日晨起,謂家人曰:“夜夢先帝召我我其往矣!”次日命左右具湯沐,沐浴訖,乃以疾謁告,齋居三日,戒飭二子,善守門戶,無墜素風。言畢啟手足於牖下,即天聖三年春三月十五日也。時朝廷方欲起公為郡會,驛聞而命遂寢,然猶官其幼子。公少孤,早以故翰林李昌武公為學,雖弱不好弄昌武,每加歎賞期以遠到,乃以其兄宗訥之女妻之。楊文公見公文辭高茂,謂中山劉子儀曰:“祖四辭學日新又日新,孔子所謂後生可畏者,吾見於斯人矣!”其為先達推揖如此。公年十一,嘗過外氏家,在群兒中俄有異僧至,睨而視之曰:“此誰家子?神骨秀異它日有名于時。若年過四十位極人臣。”至是三十九而終,則異僧之言驗矣!積階至朝請大夫,爵范陽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策勳上護軍,其服三品。大王父諱奉時不仕。王父諱仲宣,周許州臨穎縣令,皇朝贈尚書都官員外郎。皇考諱嶽,皇朝尚書比部員外郎,贈吏部侍郎。公三娶,初李氏未及封而卒,繼室亦李氏,封贊皇縣君,皆故相文正公之孫女。後向氏封河內縣君,即故相文簡公之孫女。並有淑行,表于宗婣河內,後於公三月而逝。二男無兢,太常寺太祝。無疆試將作監主薄,皆未受室而亡。女二人,並歸宋氏光祿少卿純之子,封金華、德清二縣君。德清不幸早世。公文集四號《敝帚》者二十卷《西掖》者一十二卷《乾興》者七卷另《別集》三卷。《起居院記》七卷,總載歷代沿革甚詳《西齋話紀》一卷,悉藏於家。祖出於有商,望范陽者為甲族,弈世載德,咸有聞人。逮於我朝比部,君始以政事為太宗知,及公其善繼者也!嗚呼公以才德之美,遭時致位,既通顯矣,卒不克大,用其命也歟!故計至京師薦紳先生,聞者莫不失聲而齎咨焉。大王父而下葬于河南府洛陽縣平樂鄉杜澤裏三世矣。今舉公之喪與三夫人皆卜窀於先塋之次而藏焉,實熙寧五年十有二月十日也。孤侄無擇謹為銘曰:

猗歟叔父 筮仕逢時 羽儀紫禁 步武彤墀 左右侍從
朝夕論思 仲山袞職 射父訓辭 亹亹行義 綽綽猷為
靖共厥服 自結主知 公輔之拜 差若毫釐 道悠叽
8# 2020-5-15 18:3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20-5-15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邵雍的史学巨著《皇极经世》   


        翟智高

   过去很多资料记述邵雍与司马光是好朋友。并且说邵雍从共城迁洛阳后就与司马光“恒相游”。但司马光在熙宁三年(1070年)才到洛阳,此时邵雍已六十岁。而邵雍在三十岁时已随他的父亲邵古迁居洛阳神荫原西南。邵雍是一介布衣,司马光是那时的宰相,二人怎么成朋友的?

    熙宁三年(1070年),神宗全面推广新法,富弼、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等不满变法,纷纷退居洛阳。此时,讲学已三十年的邵雍名声早已传遍洛阳。这些达官贵人与邵雍交游往来后,对邵雍的学识品德极为敬佩,特别是司马光看到邵雍所作的《皇极经世》大为惊讶,因为此时他正奉皇命退居到洛阳编撰《资治通鉴》,而邵雍《皇极经世》所涉猎的历史资料甚为丰富,这些历史资料正是编撰《资治通鉴》所亟需的,邵雍毫无保留的让司马光查看他的所有收藏的史料并可以随意采用,因而司马光对尚是一介布衣百姓的邵雍刮目相看,并结交为挚友,视邵雍为老乡。

     当时,王安石变法,朝廷下令拍卖公房地产,邵雍所居是公房在被拍卖之列,这对邵雍又是新的危机和打击。于是,司马光出资把邵雍所居的地产过户到自己名下,富弼把花园买下,王拱臣把房产买下,他们把土地、房产、花园证等契券证书等无偿送给邵雍,邵雍作诗曰:

“重谢诸公为买园,洛阳城里占林泉。七千来步平流水,二十余家争出钱。嘉祐卜居终是僦,熙宁受券遂能专。………洞号长生宜有主,窝名安乐岂无权?”

邵雍作有《安乐窝中一部书》诗,曰:

“安乐窝中一部书,号云皇极意如何?.....几千百主出规制,数亿万年成楷模”。

    很多人以为《皇极经世》是在洛阳的安乐窝写成的,但熙宁四年(1071年)邵雍61岁,迁洛十年,作诗曰:“洛阳城里一愚夫,十许年来不读书老去情怀难状处,淡烟寒月映松疏。”

   邵雍从神荫原迁到洛阳后,父逝要守孝,弟亡更悲伤,没有在伊川神荫原花竹间那样从容悠闲的读书、宣尼、读易、讲学、著书的时间。 如果在洛阳“十许年来不读书”?那他的著作《皇极经世》就不是在移居洛阳新居安乐窝所写的。

   邵雍《观易吟》诗中讲到他与父亲在伊川神荫原,原西南的莘店隐居之地是“吾隐安乐窝”:“庖牺大圣人,画卦传万古。阴阳变化机,乾坤为易祖。吾隐安乐窝,天地乃同伍。窥破圣贤心,恬淡自得所。”由此可以了解到《皇极经世》以及他所画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是隐居在伊川的安乐窝写成的。(参阅价值中国网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5/9/114315.html文化-社会 > 历史/哲学 > 邵雍洛阳伊川“三安”史话)。

大莘店邵夫子祠.jpg

请看邵雍的《观棋吟》

   院静春深昼掩扉,竹间闲看客争棋。搜罗神鬼聚胸臆,措臻山河入范围。
   局合龙蛇成阵斗,劫残鸿雁破行飞;杀多项羽坑秦卒,败剧符坚畏晋师。
   座上戈铤尝击搏,面前冰炭旋更移;死生共抵两家事,胜负都由一着时。
   当路断无相假借,对人须且强推辞;腹心受害诚堪惧,唇齿生忧尚可医;
   善用中伤为得策,阴行狡狯谓知机。请观今日长安道,易地何尝不有之?

请看邵雍的《经世吟》:

羲轩尧舜,汤武桓文。皇王帝伯,父子君臣。四者之道,理限于秦。
   降及两汉,又历三分。东西俶扰,南北纷纭。五胡十姓,天纪几焚。
   非唐不济,非宋不存。千世万世,中原有人。

由此可知《皇极经世》是一部史书。

邵雍有《书皇极经世后》诗曰:

   朴散人道立,法始乎羲皇。岁月易迁革,书传难考详。
   二帝启禅让,三王正纪纲。五伯仗形胜,七国争强梁。
   两汉骧龙凤,三分走虎狼。西晋擅风流,群凶来北荒。
   东晋事清芬,传馨宋齐梁。逮陈不足算,江表成悲伤。

   后魏乘晋弊,扫除几小康。迁洛未甚久,旋闻东西将。
   北齐举爝火,后周驰星光。隋能一统之,驾福于巨唐。
   五代如传舍,天下徒扰攘。不有真主出,何由奠中央。
   一万里区宇,四千年兴亡。五百主肇位,七十国开疆。

   或混同六合,或控制一方。或创业先后,或垂祚短长。
   或奋于将坠,或夺于已昌。或灾兴无妄,或福会不祥。
   或患生藩屏,或难起萧墙。或病由唇齿,或疾亟膏肓。
   谈笑萌事端,酒食开战场。情欲之一发,利害之相戕。
   剧力咨吞噬,无涯罹祸殃。山川才表里,丘垄又荒凉。
   荆棘除难尽,芝兰种未芳。龙蛇走平地,玉石碎昆岗。
   善设称周孔,能齐是老庄。奈何言已病,安得意都忘。


   由邵雍上面的诗可见,《皇极经世》又是一部中国历史大事记史书。

在这部书中,他列出历史演变的脉络。

他在“安乐窝中一部书”诗中写道:

   安乐窝中一部书,号云皇极意何如。春秋礼乐能遗则,父子君臣可废乎。
   浩浩羲轩开闢后,巍巍尧舜协和初。炎炎汤武干戈外,恟恟桓文弓剑馀。
   日月星辰高照耀,皇王帝伯大铺舒。几千百主出规制,数亿万年成楷模。
   治久便忧强跋扈,患深仍念恶驱除。才堪命世有时有,智可济时无世无。
   既往尽归闲指点,未来须俟别枝梧。不知造化谁为主,生得许多奇丈夫

邵雍的《皇极经世》,由上古伏羲开始,历三皇五帝到夏商周,再到秦汉隋唐五代后周,止于宋开国,几千年天干地支年代记录、历朝更替演变、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均有详细考证记载,并从中发现周期性波浪式的历史演变规律。


   请看邵雍的史诗般的《观棋大吟》,历代史事、典故,信手沾来

人有精游艺,予尝观弈棋。筭馀知造化,着外见几微。好胜心无已,争先意不低。
当人尽宾主,对面如蛮夷。财利激于衷,喜怒见于頄。生杀在于手,与夺指于颐。
戾不殊冰炭,和不侔埙篪。义不及朋友,情不通夫妻。珠玉出怀袖,龙蛇走肝脾。
金汤起樽俎,剑戟交幈帏。白昼役鬼神,平地蟠蛟螭。空江响雷雹,陆海诛鲸鲵。
寒暑同舒惨,昏明共蔽亏。山河灿於地,星斗会璇玑。因睹输赢势,翻惊宠辱蹊。
高卑易裁制,返覆难拘羁。心迹既一判,利害不两提。卷舒当要会,取舍在须斯。
智者伤于诈,信者失于椎。真伪之相杂,名实之都隳。得者失之本,福为祸之梯。
乾坤支作讼,离坎变成睽。弧矢相凌犯,言辞共诋欺。何尝无胜负,未始绝兴衰。
前日之所是,今日之或非。今日之所强,明日之或羸。以古观后世,终天露端倪。
以今观往昔,何止乎庖牺。尧舜行揖让,四凶犹趄趑。汤武援干戈,三老诚有讥。
虽臯陶陈谟,而伊周献规。曾未免矣夫,療骨而伤肌。仁为名所败,义为利所挤。
治乱不自已,因革徒从宜。与贤不与子,贤愚生瑕玼。与子不与贤,子孙生疮痍。
或苗民逆命,或有扈阻威。或羿浞起釁,或管蔡造疑。或商人征葛,或周人乘黎。
或鸣条振旅,或牧野搴旗。灼见夏台日,曾照升自陑。安知羑里月,不照逾孟师。
厉王奔于彘,幽王死于骊。平王迁于洛,赧王败于伊。或盟于召陵,或会于黄池。
或战于长岸,或弑于乾谿。或入于鄢郢,或栖于会稽。或屠于大梁,或入于临淄。
五霸共吞噬,七雄相鞭笞。暴秦灭六国,楚汉决雄雌。天尽于有日,地极于无涯。
遐尔都包括,纵横悉指挥。井田方奕奕,兵甲正累累。易之以阡陌,画之以效畿。
销之以锋镝,焚之以书诗。罢侯以置守,强幹而弱枝。重兵栖上郡,长城惭边陲。
自谓磐石固,万世无已而。回天于指掌,割地于阶墀。视人若蝼蚁,用财如沙泥。
阿房宫未毕,祖龙车至戏。骊山卒未放,陈涉兵自蕲。灞上心非浅,鸿门气正滋。
咸阳起烟焰,南郑奋熊罴。人鬼同交错,风云共惨凄。项强刘未胜,得鹿莫知谁。
约法三章在,收兵五国随。庙堂成筭重,帷幄坐筹奇。广武貔貅怒,鸿沟虎豹饥。
荥阳留纪信,垓下别虞姬。三傑才方展,千年运正熙。山川旧形胜,日月新光辉。

正朔承三统,车书混四维。方隅无割据,穷僻有羁縻。后族争行日,军分南北司。
当时无佐命,何以救顛隮。百战方全日,长兵震天垂。岂知巫蛊事,祸起刘屈氂。
冢宰司衡日,重明正渺瀰。见危能致命,无忝寄孤遗。剧贼欺孤日,行同狐与狸。
宫中凌寡妇,殿上逐婴儿。龙战知何所,冰坚正在兹。溃堤虽患水,禦水敢忘堤。
东汉重晞日,昆阳屋瓦飞。幽忧新室鬼,狼籍渐台屍。鄗邑追隆准,新安扫赤眉。
再逢火德王,复睹汉官仪。窦邓缘中馈,阎梁挟牝鸡。经何功殆尽,至董业都糜。
河洛少烟火,京都多蒿藜。长天有鸟度,白骨无人悲。城有隍须复,羊无血可刲。
大厦之将颠,非一木可支,孟德提先手,仲谋藉世资。玄德志不遂,竟终于涕洟。
西晋尚清谈,大计悬品题。妇人执国命,骨肉生疠疵。二主蒙霜露,五胡犯鼎彝。
世无管夷吾,令人重歔欷。广陌羌塵合,中州胡马嘶。龙光射牛斗,日影化虹蜺。
闢草来洛汭,墾田趋江湄。二百有四年,方驾而并驰。东晋分南尾,时或产灵芝。
凡经五改命,至陈卒昌隋。国破西风暮,城荒春草萋。长江空满目,行客浪沾衣。
后魏开北首,孝文几缉绥。河阴旋有变,国分为东西。尔朱夺高氏,宇文灭北齐。
及隋始并陈,四海为藩篱。泛忭公私匮,征辽士卒疲。有身皆厌苦,无口不嗟咨。
处处称年号,人人思乱离。中原未有主,谁识非鹿麋。千一难知日,天人相与期。
龙腾则云霭,虎步则风凄。母后专朝日,相仍絮宫闱。可差恒彦范,不杀武三民。
绣岭喧歌舞,渔阳动鼓鼙。太平其可傲,徒罪一杨妃。剑阁离天日,潼关漏虎貔。
两京皆覆没,九庙咸倾欹。乐极则悲至,恩交则害携。事无事奈何,举目谁与比。
自此藩方盛,都无臣子祗。恃功而不朝,讨贼以为词。各拥部兵盛,谁怜王室卑。
邀朝迁姑息,观社稷安危。攻取非君命,诛求本自肥。乘舆时播越,扈从或参差。
尾大知难运,鞭长岂易麾。长奸忧必至,养虎害终贻。国步可颠沛,君心空忸怩。
时来花烂漫,势去叶离披。十姓分中夏,五家递通逵。徒明星有烂,但东方未晞。
才返长芦镇,旋驱胡柳陂。绛霄兵自取,玄武火何痴。中渡降堪罪,栾城死可嗤。
太原朝见人,刘子夕闻啼。事体重重别,人情旋旋移。弃灰犹隐火,朽骨尚称龟。
谲诈多阴中,艰忧常自罹。挠防肤革易,患救腹心迟。语祸不旋踵,言伤浪噬脐。
欲升还陨落,将坠却扶持。瞑眩人皆恶,康宁世共晞。须能蠲重疾,始可谓良医。
久废田硗确,难行路险巇。不逄真主出,何以见施为。家国邅迍極,君臣际会稀。
上天生假手,我宋遂开基。睿弄随方设,群豪引领归。迄今百余载,兵革民不知。
成改须归命,兴亡自系时。天机不常设,国手无常施。往事都陈迹,前书略可依。
比观之博弈,不差乎毫釐。消长天旋运,阴阳道范围。吉凶人变化,动静事枢机。
疾走者先颠,迟茂都后萎。与其交受害,不若两忘之。求鱼必以筌,获兔必以罤。
得之不能忘,羊质而虎皮。道大闻老子,才难语仲尼。造形能自悟,当局岂忧迷。
黑白焉能浼,死生奚足猗。应机如破的,迎刃不容丝。勿讶傍人笑,休防冷眼窥。
既能通妙用,何必患多岐。同道道亦得,先天天弗违。穷理以尽性,放言而遣辞。
视外方知简,听余始识希。大羹无以和,玄酒莫能漓。上兵不可伐,巧历不可推。
善言不可道,逸驾不可追。兄弟专乎爱,父子主于慈。天下亦可授,此著不可私。

   邵雍的《皇极经世一元吟》曰:

天地如盖轸,覆载何高极。日月如磨蚁,往来无休息。

上下之岁年,其数难窥测。且以一元言,其理尚可识。

一十有二万,九千余六百。中间三千年,迄今之陈迹,

治乱与兴废,著见于方策,吾能一贯之,皆如身所历。

  由此可见,《皇极经世》也是一部“以天道而质以人事”的通鉴历史书。对治乱与兴废的研究,是极为详细的详细的各朝代历史演进大事记。

   然而,如今皆知司马光是历史学家,不知邵雍是历史学家,盖因朱熹将邵雍的历史巨著《皇极经世》称为“推步之书”。朱熹《文公易说》卷十九说:“《皇极经世》是推步之书。经世以十二辟卦管十二会,绷定时节,就中推吉凶消长。尧时正是《乾》卦九五。


   清《四库全书总目·皇极经世书提要》附会朱熹的话:“《皇极经世》盖出于物理之学,所谓易外别传者是也。其书以元经会、以会经运、以运经世。起帝尧甲辰至后周显德六年己未。而兴亡治乱之迹,皆以卦象推之”。清《四库全书总目·帝王纪年纂要提要》又曰:“元察罕撰……其书本《皇极经世》为准,自太皞以下诸帝王,各载其在位年数,而略述兴废大旨于每代之前。”由此可见,虽然朱熹将《皇极经世》定性为“推步之书”,但《四库全书》除附会朱熹的说法外,认为《皇极经世》是三千多年的历史年表。


   如果将邵雍的《皇极经世》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比较,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起东周威烈王23年(公元前403年)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年959年),凡1362年,是历史大事记。而邵雍著的《皇极经世》,纪年从帝尧元年(公元前2357年)至后周显德六年,凡3316年,显然比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纪年更长,史料更丰富。

  2000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把我国的历史纪年由西周共和元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但并没有超出邵雍的《皇极经世》历史纪年资料。《夏商周年表》夏年表列禹至癸17王(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无每王在位始终年代),商前期年表列汤至盘庚迁殷前21帝(公元前1600-公元前1300,无每帝在位始终年代),商后期年表列盘庚迁殷后至帝辛12帝(公元前1300-公元前1046,其中分别有武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在位始终年代),西周年表列武王至幽王12王、1共和(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各列每王在位始终年代)。

  将《皇极经世》所记载的夏、商、周历史年表,与当代以高科技手段搞出的《夏商周年表》进行对照:九百多年前邵雍搞出的夏、商、周历史历代纪年年表和记载的史料比今日《夏商周年表》更为详尽。可见邵雍是花费心血研究了大量历史参考文献依据,这些文献依据有许多是今日见不到的。



    来看“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 制图 郭彧

朝代

年代

朝代

年代

商前期

前1600-前1300

汤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迁殷前)

西周

前1046-前1043

武王

前1042-前1021

成王

前1020-前996

康王

前995-前977

昭王

前976-前922

穆王

前992-前900

共王

商后期

前1300-前1251

盘庚(迁殷后)
小辛 小乙

前899-前892

懿王

前1250-前1192

武丁

前891-前886

孝王

前1191-前1148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前885-前878

夷王

前1147-前1113

武乙

前877-前841

厉王

前1112-前1102

文丁

前841-前828

共和

前1101-前1076

帝乙

前827-前782

宣王

前1075-前1046

帝辛(纣)

前781-前771

幽王


看邵雍《皇极经世》中所记录的的“夏代年表”      制图 郭彧

朝代

年代(公元前)

干支纪年

王(帝)

在位年数

2224-2198

丁巳-癸未

27

2197-2189

甲申-壬辰

9

2188-2160

癸巳-辛酉

太康

29

2159-2147

壬戌-甲戌

仲康

13

2146-2119

乙亥-壬寅

28

2118-2058

癸卯-癸卯

少康

61

2057-2041

甲辰-庚申

17

2040-2015

辛酉-丙戌

26

2014-1997

丁亥-甲辰

19

1996-1981

乙巳-庚申

16

1980-1922

辛酉-己未

不降

59

1921-1901

庚申-庚辰

21

1900-1880

辛巳-辛丑

21

1879-1849

壬寅-壬申

孔甲

31

1848-1838

癸酉-癸未

11

1837-1819

甲申-壬寅

19

1818-1766

癸卯-乙未

53

  邵雍的“夏代年表”列17王,公元前2224-公元前1766,共459年。今《夏商周年表》亦列17王,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共471年。邵雍的年表将夏帝不降在位年数定59年,而不用《竹书纪年》“夏后不降六十九年”之数据,应是有更确切的文献依据。

  邵雍定帝尧甲辰元年为公元前2357年,尧在位72年、舜在位61年,则禹即位于公元前2224年,较“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早154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黄金书屋·历史作品》光碟中的“中国历代纪年表”,帝尧即位之年为公元前2357年即以邵雍所定的年代。尧在位100年、舜在位50年,禹即位于公元前2207年,较“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早137年。在夏代开国元年的断代方面,为什么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纪年表”与“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夏商周年表》要相差百年之多?今之“中国历代纪年表”为什么能在尧即位年代上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再看《皇极经世》中所记录的“商代年表”        制图 郭彧

朝代

年代(公元前)

干支纪年

王(帝)

在位年数

商前期

1766-1754

乙未-丁未

13

1753-1720

戊申-庚辰

太甲

33

1719-1692

辛巳-己酉

沃丁

29

1691-1667

庚戌-甲戌

太庚

25

1666-1650

乙亥-辛卯

小甲

17

1649-1638

壬辰-癸卯

雍己

12

1637-1563

甲辰-戊午

太戊

75

1562-1550

己未-辛未

仲丁

13

1549-1535

壬申-丙戌

外壬

15

1534-1526

丁亥-乙未

河亶甲

9

1525-1507

丙申-甲寅

祖乙

19

1506-1491

乙卯-庚午

祖辛

16

1490-1466

辛未-乙未

沃甲

25

1465-1434

丙申-丁卯

祖丁

32

1433-1408

戊辰-癸巳

南庚

26

1407-1402

甲午-己亥

阳甲

6

商后期

1401-1374

庚子-丁卯

盘庚

28

1373-1353

戊辰-戊子

小辛

21

1352-1325

己丑-丙辰

小乙

28

1324-1266

丁巳-乙卯

武丁

59

1265-1259

丙辰-壬戌

祖庚

7

1258-1226

癸亥-乙未

祖甲

33

1225-1220

丙申-辛丑

廪辛

6

1219-1199

壬寅-壬戌

庚丁

21

1198-1195

癸亥-丙寅

武乙

4

1194-1192

丁卯-己巳

太丁

3

1191-1155

庚午-丙午

帝乙

37

1154-1122

丁未-己卯

帝辛

33

  邵雍《皇极经世》中所记录的“商代年表”,成汤至帝辛28帝,从公元前1766-公元前1122,共645年。今“断代工程”的《夏商周年表》,成汤至帝辛(纣)31帝,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共555年。

   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记:“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汤嫡长孙也,是为帝太甲。”今“断代工程”的《夏商周年表》在成汤与太甲之间加入帝外丙、帝中壬,是要与《史记·殷本纪》对应吻合。于成汤后加入“太丁”是依据对甲骨文的考证。然而,邵雍为何不依据《史记》推“外丙”、“中壬”之在位年数,却把“太丁”放在武乙之后?当我们研究《史记·三代世系表一》时,此表内商代列三十帝(汤后无“太丁”,“帝武乙”后为“帝太丁”),《史记·殷本纪第三》“集解”:“谯周曰:殷凡三十一世,六百余年,邵雍《夏商周年表》总年数合于谯周“六百余年”之说。邵雍记商总年数较《竹书纪年》多149年。为何不以《竹书纪年》为据?邵雍应有更为可靠的文献依据。

   《史记·殷本纪第三》“正义”:“《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 今《夏商周年表》盘庚迁殷后(公元前1300年)至纣末年(公元前1046年)凡254年,显然依据“《竹书纪年》。邵雍的《夏商周年表》记载,自盘庚即位至纣之灭凡279年。又说明邵雍不采用《竹书纪年》之数据,因为前人已有研究,《竹书纪年》讹误很多,只能参考,不宜作为信史。

   《皇极经世》记载:“乙未,伊尹相成汤伐桀……建国曰商”,时为公元前1766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中国历代纪年表”夏灭于公元前1766年,与邵雍的记载完全吻合。而今《夏商周年表》公布成汤即位于公元前1600年,向后推迟了166年。


三、邵雍的“周代年表”更准确

    邵雍《皇极经世》的“西周年表”,自周武王至幽王12王(加“共和”),纪年(公元前1122-公元前771)。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纪年表”记商灭于公元前1122年(己卯),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今《夏商周年表》仅列西周武王至幽王12王(加“共和”)年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周起始年代比邵雍记的少了76年。

    邵雍记载周武王于“己卯”(公元前1122)年“在丰践天子位”,“乙酉”(公元前1116年)“周武王崩,元子诵践位,是谓成王”,武王在位7年。《史记·封禅书》:“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今《夏商周年表》武王在位4年,似本此说。但《尚书·金縢》曰:“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公乃自以为功……乃卜三龟,一习吉,启籥见书,乃并是吉……王翼日乃瘳。”其后方有“后而崩,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之记。说明周武王并不在克殷后二年崩,而是又害了几年病。《史记·周本纪第四》“正义”:“周公请命,王有瘳,后四年而崩。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武王末年为公元前1116年,与邵雍所记完全相同。

    邵雍《皇极经世》的“西周年表”    制图 郭彧

朝代

年代(公元前)

干支纪年

王(帝)

在位年数

西周

1122-1116

己卯-乙酉

武王

7

1115-1079

丙戌-壬戌

成王

37

1078-1053

癸亥-戊子

康王

26

1052-1002

己丑-己卯

昭王

51

1001-947

庚辰-甲戌

穆王

55

946-935

乙亥-丙戌

共王

12

934-910

丁亥-辛亥

懿王

25

909-895

壬子-丙壬

孝王

15

894-879

丁卯-壬午

夷王

16

878-842

癸未-己未

厉王

37

841-828

庚申-癸酉

共和

14

827-782

甲戌-己未

宣王

46

781-771

庚申-庚午

幽王

11

  邵雍记周武王的儿子成王在位37年。关于成王,《史记·周本纪》有载:“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成王既迁殷遗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无佚》。” 《尚书·毕命》,康王曰:“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毖殷顽民,迁于洛邑……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宁。”这是康王即位后12年“至于丰”时说的话。一纪12年,三纪为36年,即成王迁殷顽民之年至康王12年为36年。周公行政七年乃返政成王,之后方迁殷移民。又《史记·周本纪》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康王命作策毕公,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  既然成王元年至康王12年时已有“四十余年”,那么成王在位肯定在30年以上。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成王元年为公元前1115年,末年为公元前1079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邵雍《皇极经世》记载周康王在位26年,今《黄金书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康王元年为公元前1078年,末年为公元前1053年,与邵雍所记完全相同。

   邵雍《皇极经世》记载周昭王在位51年。今《黄金书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昭王元年为公元前1052年,末年为公元前1002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关于穆王在位55年。《史记·周本纪》记载:“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立昭王子满,是为穆王。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康王在位26年,昭王在位51年,以穆王50岁即位计算,昭王卒时当有70左右岁。《黄金书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穆王元年为公元前1001年,末年为公元前947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

   邵雍《皇极经世》记载周穆王的儿子周共王在位12年。今《黄金书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共王元年为公元前946年,末年为公元前935年,与邵雍所记完全相同。

   邵雍《皇极经世》记载周懿王在位25年。今《黄金书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懿王元年为公元前934年,末年为公元前910年,与邵雍所记完全相同。

  邵雍《皇极经世》记载周孝王在位15年。今《黄金书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孝王元年为公元前909年,末年为公元前895年,与邵雍所记完全相同。

   邵雍《皇极经世》记载周夷王在位16年,与《史记·周本纪第四》“正义”注夷王:“《帝王世纪》云十六年崩也。”今《黄金书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夷王元年为公元前894年,末年为公元前879年,与邵雍所记完全相同。

   邵雍《皇极经世》记载周厉王在位37年,则有取《史记·周本纪第四》:“夷王崩,子厉王胡立。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三十四年,王益严……三年,乃相与叛,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今《黄金书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厉王元年为公元前878年,与邵雍所记完全相同。

   今《夏商周年表》与邵雍《皇极经世》记载的“厉王出奔于彘”以后的共和14年、宣王46年、幽王11年,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第二》相同。

   今《黄金书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敬王在位44年,与邵雍《皇极经世》几乎完全相同。邵雍《皇极经世》“以运经世”所列东周年表,

《史记·六国年表第三》记周元王在位8年(公元前476-公元前469),邵雍则记元王在位6年(公元前475-公元前470)。

邵雍记周贞王公元前469年至公元前442年,在位28年。

    邵雍《皇极经世》的“东周年表”。 制图 郭彧

朝代

年代(公元前)

干支纪年

王(帝)

在位年数

东周

770-720

辛未-辛酉

平王

51

719-697

壬戌-甲申

桓王

23

696-682

乙酉-己亥

庄王

15

681-677

庚子-甲辰

釐王

5

676-652

乙巳-己巳

惠王

25

651-619

庚午-壬寅

襄王

33

618-613

癸卯-戊申

顷王

6

612-607

己酉-甲寅

匡王

6

606-586

乙卯-乙亥

定王

21

585-572

丙子-己丑

简王

14

571-545

庚寅-丙辰

灵王

27

544-520

丁巳-辛巳

景王

25

520-520

辛巳-辛巳

悼王

1

519-476

壬午-乙丑

敬王

44

475-470

丙寅-辛未

元王

6

469-442

壬申-己亥

贞定王

28

441-441

庚子-庚子

哀王

1

441-441

庚子-庚子

思王

1

440-426

辛丑-乙卯

考王

15

425-402

丙辰-己卯

威烈王

24

401-376

庚辰-乙巳

安王

26

375-369

丙午-壬子

烈王

7

368-321

癸丑-庚子

显王

48

320-315

辛丑-丙午

慎靓王

6

314-256

丁未-乙巳

赧王

59

通过对邵雍《皇极经世》历史纪年的分析,可以明了邵雍生前所说的“安乐窝中一部书”,是三张详略不同的一天干地支纪年的历史年表,所采用的是以元、会、运、世为纪年单位,其中的重点是中间三千年人事与历史朝代更迭的史迹。也是一部“虽明天道而实责成于人事”的书。与邵雍同时代的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宋代胡宏所著《皇王大纪》,元代察罕所著《帝王纪年纂要》,皆是本与《皇极经世》纪年。可见邵雍《皇极经世》一书中的“三千年”历史纪年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史记专著。特别是今见《黄金书屋》光碟中的“中国历代纪年表”与“中国历代帝王年表”又几乎与邵雍所记完全相同,不仅突显了邵雍《皇极经世》一书的历史作用,也肯定了邵雍不仅是一位伟大哲学、易学、象数学家,而且是造诣很深、对历史及其演变规律有精深独到研究的历史学家。

cf9a60f3-bc0e-4d78-9cad-aaf718b0ab5e.jpg


伊川邵雍  塑像座内容 石板面宽64、高32厘米.jpg

2011年10月13日,邵雍诞辰千年盛典安乐佳城日晕图


邵雍诞辰千年盛典安乐佳城日晕图.jpg


伊川安乐佳城邵雍塑像立像2.jpg


9# 2020-5-15 19:2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20-5-18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001OxvJRzy72JTZIhDQba&690.jpg

伊川大莘店邵夫子祠清代晚期同治年间石碑记载祠内有“安樂書屋”。



  近年来在大莘店邵夫子祠内宋元时代老房子的夹墙中,发现模印有反写的“安樂書院”字样的土坯。由此可见,清代清同治十一年嵩邑莘渠里《重修康节邵夫子祠并后安乐书屋记》重修碑中记载的“安樂書屋”不准确。


10# 2020-5-18 20:55 评论 收起评论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0-5-21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天者,心也;后天者,迹也。
邵子曰:道在是矣!
11# 2020-5-21 23:11 评论 收起评论
乐呵呵 发表于 2020-8-6 13: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劳力2019 发表于 2020-8-6 18: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3# 2020-8-6 18:3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20-8-20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哲学家邵雍的《伊川击壤集  十九日归洛城路游龙门》”诗曰:“伊川往复过龙山,每过龙山意且闲。 莫道移人不由境,可堪深着利名閒  “直须心逸方为乐,始信官荣未足夸。”邵雍的格言富有哲理。心中不安逸,当荣华富贵有什么意思啊!?

  人的一生,朋友圈是在不断的变动中,很多朋友会遇到“知人知面不知心”、“生意好做,伙计难搁”。“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仇人。”  “”、“”、“”、“”,是人们“很难绕开的事情”。
   回首看看,“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还记得我?”人的一生会留下什么呢!

参考阅读:《神算邵雍》
https://www.lyshangdu.com/thread-51727-1-1.html

  邵雍以一介布衣被多位皇帝赐封,还被列入“北宋五子”,成为在中国最高儒家殿堂“文庙”中享祭的“布衣圣人”




中宣部原副部长龚心瀚先生在伊川安樂佳城向邵雍敬香:
邵雍《伊川击壤集 龍门石楼看伊川》:

数朝从欵走烟霞,凭栏纵意看物华。
百尺楼台通鸟道,一川烟雨属僧家。
直须心逸方为乐,始信官荣未足夸。
此景得游无事日,也宜知幸福无涯。



14# 2020-8-20 11:37 评论 收起评论
劳力2019 发表于 2020-8-20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15# 2020-8-20 18:50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