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庙会】下清宫

2018-02-22 09:27 28263人阅读 27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逛庙会】下清宫

[复制链接]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清宫位于洛阳市北郊邙山上,原名青牛观,是老子炼丹拴牛的地方,老子在此拴了青牛后,步行上山到位于翠云峰上清宫处炼丹,青牛就在此等候老子。后人为纪念青牛,在此建观,所以下清宫又名青牛观。
IMG_5305.jpg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记载:上清宫始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距今已有1347年。但现有的文史资料表明,在唐代之前的隋炀帝时期,这里已经有了简易的老子祠(一说为老君庙),有了简易的青牛观。老子祠祭奠老子,青牛观纪念青牛。不过,隋代建的两座宫观实在太寒碜了,建筑物非常少,而且属于民间集资性质,地位自然不高。
IMG_5306.jpg

沙发 2018-2-22 09:2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唐高宗时期,下令“敕建”,动用国帑,把上清宫建成了“国家级”宫观。唐玄宗接班后,迷恋道教至甚,三次“敕建”上清宫,每次都连带着维修青牛观。而上清宫的名字也是由上清宫、太微宫、玄元皇帝庙、太清宫等几经修改,而下清宫也会随之改名。至宋太祖赵匡胤时,又改太微宫为上清宫,从此一叫到底,没有再改变过。这样,下清宫正式上了户口,就叫下清宫了。
IMG_5308.jpg

板凳 2018-2-22 09:2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清宫规模不大,由中院、西道院、东道院三部分组成,尚存有老子炼丹洞、孔子入周问礼台、高道砖塔和明刻石匾等。
IMG_5309.jpg

地板 2018-2-22 09:2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年来,下清宫斥资近千万元,先后修复、重建了东西配殿、三清殿、钟鼓楼、放生池、聚仙桥及道教文化碑廊等,一个全新的下清宫展现在世人面前。
IMG_5310.jpg

5# 2018-2-22 09:2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门为歇山式建筑,上下两层,红墙黛瓦。山门上有一匾额,上写“下清宫“三字;山门楹柱上是一副对联,上联:紫气氤氲混元洞洞天福地地泽万物,下联:祥云缥缈下清宫宫观传道道济来生。
IMG_5311.jpg

6# 2018-2-22 09:3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山门,是一个长长的甬道,甬道尽头,便是放生池和聚仙桥。绕过炼丹炉和一块八卦阴阳壁,便是下清宫的核心建筑——混元洞。之所以叫混元洞,是因为宋真宗曾封太上老君为“混元上德皇帝”。而混元洞中供奉的正是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
IMG_5312.jpg


7# 2018-2-22 09:3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混元洞两侧,便是东、西配殿。东配殿包括文昌殿、财神殿和药王殿,文昌殿居中,殿内供奉着文昌帝君,亦称文曲星。帝君身旁,还有两尊神像,他们手中各拿一个木牌,分别写着魁星阅卷魁武点状元。文昌殿两侧,是财神殿和药王殿,殿内分别供奉着财神和药王孙思邈。西配殿也为三殿,分别是圣母殿、送子殿和慈航殿。



IMG_5313.jpg
8# 2018-2-22 09:3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沿混元洞前的台阶拾级而上,便到了下清宫的大殿——三清殿。该殿为仿明清式建筑,飞檐翘角,金黄琉璃瓦覆顶,饰九脊六兽,赤柱接地,供奉着道教中的最高者——上清元始天尊、玉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IMG_5314.jpg

9# 2018-2-22 09:3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牛吼峪

        传说,当年老子担任东周守藏室负责人,一直居住在洛阳城中。公元前520年,周王朝内外交困,连守藏室的图书典籍都被王子朝运到了楚国。老子见周室日渐衰落,自己又无书可管,只好来到城北邙山上,结庐最高处翠云峰,静心炼丹养生,不再过问政治。
IMG_5315.jpg

10# 2018-2-22 09:3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老子在这里悟道,决定西出函谷关传道。他来到翠云谷,牵起正在吃草的青牛就走。那牛眼见要离开此地,青牛临走时还对这里依依不舍,对着山谷吼了三声,这就是“青牛吼峪”典故的由来。
IMG_5318.jpg

11# 2018-2-22 09:3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诗人张姜谷在《青牛吼谷》中记下了这个典故:“大道归何处?白头一老翁。名逃柱下史,丹炼翠云宫。紫气冲关外,青牛吼谷中。流沙越万里,西去觅真空。”
IMG_5316.jpg

12# 2018-2-22 09:3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319.jpg
13# 2018-2-22 09:3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320.jpg
14# 2018-2-22 09:3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321.jpg
15# 2018-2-22 09:3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323.jpg
16# 2018-2-22 09:3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324.jpg
17# 2018-2-22 09:4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326.jpg
18# 2018-2-22 09:4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327.jpg
19# 2018-2-22 09:4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328.jpg
20# 2018-2-22 09:4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329.jpg
21# 2018-2-22 09:4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330.jpg
22# 2018-2-22 09:45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333.jpg
23# 2018-2-22 09:4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336.jpg
24# 2018-2-22 09:4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337.jpg
25# 2018-2-22 09:4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338.jpg
26# 2018-2-22 09:4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5339.jpg
27# 2018-2-22 09:4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2-22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送完毕,谢谢观赏
28# 2018-2-22 09:47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