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 东南隅区域保护规划出台

2019-11-07 17:28 19084人阅读 2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老城区 东南隅区域保护规划出台

[复制链接]
清雅小居 发表于 2019-11-7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北至中州东路以南,南至马市街-吕氏街一线,东至新街以西、西至金业路以东,规划面积约113公顷。

规划原则
建构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与管理体系。将文化遗产保护融入城市转型与发展的大格局中,使其成为新时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展示利用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切实保护构成洛阳老城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特征的相关要素,延续并强化街区的历史特色,妥善处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之间的关联性,通过保护提升街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

微信图片_20191107171020.jpg
保护原则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遵循以下原则
(1) 保护历史真实性的原则
文物古迹和历史环境是不可再生的历史信息的物质载体,规划延续街区的历史文化环境,突显街区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内涵。

(2) 统筹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统筹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及其历史环境,避免街区历史氛围的丧失,为公众传达准确的历史信息。

(3) 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原则
街区历史悠久,不同历史时期遗存叠加融合十分普遍,情况复杂,应依据街区历史文化资源特性开展科学研究,相应的保护措施应有利于后续的合理利用。
微信图片_20191107171032.jpg
整体保护要求
(1)老城整体格局保护
将洛阳老城整体格局作为本街区的环境背景予以保护。

洛阳老城城墙、城河遗址基本完整,东北隅、西北隅尚存部分历史街巷及遗迹,应予保护。以南北大街为界,老城西半部为隋唐洛阳城东城范围,东半部为隋唐城里坊区范围,应对各类地下遗址予以保护。

(2)老城街巷系统保护
中州东路以北区域仍存在一些传统街巷,应予整体保护。保留老地名及古树、古迹等历史地标。对尚存的一些具有传统风貌的建筑尽量予以保护维修。

(3)控制老城空间尺度
对老城整体空间尺度予以控制,中州东路以北区域新建建筑控制在18米以下,传统街巷沿线以现状传统建筑尺度为基准予以控制。中州东路以南部分按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求予以控制。

主要内容
(1)整体风貌保护
严格保护街区整体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持原有空间尺度不得随意增高,保持街巷走向和历史界面的完整性,保护以地方性物种为主的绿化形式。

(2)文物建筑保护
严格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按照文物法相关要求予以保护维护;保护文物周边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根据原有空间形态审慎地予以修复整治。

(3)历史建筑保护
以保持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原则,保护各类历史建筑和重要传统风貌建筑。对历史建筑加以挂牌保护,对重要传统建筑以组群方式加以保护,注重传统建筑组群结构及格局的延续与利用

(4)历史环境要素保护
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古树、绿化、古井、古迹、遗址、铺地等能体现街区传统特色的地标,应分类加以保护,并注意保护与其相关的周边环境,保持风貌的协调性。

(5)历史水系保护
在充分研究历史水系系统的基础上适当加以恢复再现,对不可恢复的历史河道以绿化、开敞空间、铺地、指示牌等方式予以标示。


 楼主| 清雅小居 发表于 2019-11-7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开放后四十年,老城区大的改造提升有三次:
1.90年代初,以中州路沿线建筑“穿衣戴帽”为主,白墙绿帽是当时的主要做法,当时全国流行的糊弄人做法,沿街一层皮。
2.2000年初,以丽景门、北大街为主的房地产改造工程,拆了古街建新街,规划品味、工程品质粗制滥造,产生一堆建筑垃圾。
3.2016年开始的以 洛邑古城为主的文保工程,超一流的规划品味、精湛的古建工艺,一期落成,有口皆碑,只是运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二期八万平米即将启动,作为东南隅片区改造的一部分,相信未来的改造品质会大大提升。
沙发 2019-11-7 17:34 评论 收起评论
啊川 发表于 2019-11-12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字街规划太乱了,商业玉米混杂,店内经营完全是自主行为,政府都不能整体设计一下?你看看人家鼓浪屿等地,玩一趟感觉不在一个层次上。哎,可惜了一个好地方啊!
板凳 2019-11-12 10:47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