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会想到什么?
是河洛大鼓?还是唐三彩烧制工艺?还是咱洛阳自己的牡丹文化节? 但你可能不知道,咱洛阳还有不少隐藏在街头巷尾“好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雒阳浆面条 酸香可口
每个洛阳人心中都有一碗浆面条。洛阳有民谚:“河南府有三宝,孟津梨、灵宝枣、洛阳城里浆面条。”
位于洛邑古城内的老雒阳面馆,中国烹饪大师叶禹州展示了浆面条的制作技艺。叶师傅说,浆面条是不用水煮面的地方名吃,是洛阳乃至中原地区男女老少舍不得、离不开的一道美食。
项目:老雒阳面食制作技艺(浆面条) 级别: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乐脯肉 百姓家宴的硬菜 在洛阳老饕圈内,去白马寺游玩,总有一个保留节目:到离白马寺不远的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吃一道美食——平乐脯肉。
顾名思义,平乐脯肉是平乐村的特色。当地人常说,平乐村三大招牌:平乐正骨、平乐牡丹画、平乐脯肉。如今,平乐脯肉制作技艺已是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平乐脯肉制作技艺 级别: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秋膏糖 岁月无法改变的味道 青石板铺就的洛阳老城东大街,有一间门面很小的店铺,名叫董氏梨膏糖。在熙熙攘攘、店铺林立、恍如旧时代电影场景般的老街上,这个“蜗居”在老宅院里的小店,显得有些冷清,一不留神就可能错过。
然而,对于出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不少老洛阳人来说,董氏梨膏糖是他们冬季的必备品。嗓子不舒服了、咳嗽了,只需含上一小块儿,甜滋滋、清清凉,嗓子的不适感也逐渐消除了。 项目:董氏梨膏糖制作技艺 级别:老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龙锡小米黄酒 最正宗的古法传承 黄酒,江浙一带采用大米或糯米为原料发酵酿制而成,而我市老城区西大街有一家远近闻名的李龙锡小米黄酒竟采用小米发酵酿制而成。
李龙锡小米黄酒,系祖传秘方配制,亦药亦酒,既可直接饮用,又可做多种中药方剂的药引子。
项目:李龙锡小米黄酒制作技艺 级别: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牡丹银丝酥 千丝万缕手中变 “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一块重约150克,用蜂蜜、高粱饴糖和麦芽糖等熬制的糖膏,在32岁的封乐手中,像变魔术一样,不一会儿就被拉成数万根细如发丝的牡丹银丝。
在老城西大街一洛阳特产店,作为非遗传承人,封乐现场演示牡丹银丝酥的制作,其娴熟的手法引得围观游客啧啧称赞。封乐是制作牡丹银丝酥的第五代传人,他的高祖父封喜年轻时擅长糕点、蜜饯、面食、水席等制作,是清朝末期的厨师。
项目:洛阳牡丹银丝酥制作技艺 级别:老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杰山牛肉汤 匠心煮好汤 “早晨一碗汤,神仙都不当”,您若想知道汤对洛阳人有多重要,还是早晨到洛阳街头走走吧!瞧,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鸡汤、豆腐汤、不翻汤、丸子汤等汤馆遍布大街小巷,汤客们一手拿饼,一手端汤,尽享美味的惬意全写在了脸上。
在洛阳牛肉汤的名单上,马杰山牛肉汤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马杰山家的牛肉汤馆历史悠久,其祖辈做汤的时间可追溯到清代咸丰初年(公元1851年)。
千年古都洛阳城 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小编只是盘点了一部分 以上这些非遗项目 你知道几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