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偃师县委书记:郭晓棠
郭晓棠(1910—1969),河南省沁阳市紫陵镇西紫陵村人。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郭晓棠和他的爱人利用刘晋青(即叶林,与郭为河大同学)的关系,到偃师中学(偃师中学就是现在的偃师第二高中,位于偃师市缑氏镇西北部)任教。偃师中学校长刘晋青,又名叫竹林,河南大学毕业,后留日;抗战后到山西作政权工作,历任兴县县长及抗战学院教授等职,后在中央党校45班学习),豫西党的建立与发展,就以这三个县的中学(偃师中学、洛阳中学、洛宁县师;当然还有别的学校)为中心,为基础而迅速地发展起来了。教职员多数是进步分子,学生受多年来革命传统影响颇深,多属进步青年;偃中毕业生在地方做事的不少,有许多“民族解放大同盟”分子,1936年郭晓棠到洛阳建立党组织时,即经吴纯甫的介绍,派楚明前往偃师接头,开始建立党支部。1937年春到偃师主要为了利用这好的条件,建立党的工作。1936月,刘子久来偃师,又发展了一批党员。年10月,中共豫西临时工委在洛阳成立,郭晓棠任书记,吴芝圃任组织部长。10月下旬,吴芝圃介绍楚明到偃师,发展知识青年刘福德、曹文若、武宪周、王浮生、段黎明、李梦周、朱丙寅、张金亮、韦光学、张清儒、杨春融及崔河农民崔天顺、崔金木、崔石寨、戴金豹等为中共党员。由武宪周负责全民工作,刘福德负责偃中,曹文若负责崔河,崔河农民党员由崔天顺负责。1937年4月,成立了中共偃师县委员会,郭晓棠任书记,武宪周任组织部长,刘福德任宣传部长,齐欣、曹文若为委员。县委办有《突击》半月刊。同年上半年,中共党员刘道安在申阳村发展刘牛、齐北方、杨喜山、刘振宴入党。6月,中共党员刘伯鑫受上级党组织委托,在齐北方家宣布成立中共申阳支部,刘牛任书记。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中共偃师县委领导全县党员和进步青年,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到1937年底,全县建有一区(老城)、三区(高龙)、四区(缑氏)区委,不少村镇、学校建立了支部和小组。偃师中学还有教师支部、学生支部,有秘密的“民族解放先锋队”,有公开的读书会、学生自治会和抗日救亡宣传组织——话剧团、歌咏队、宣传队。校外还有农民夜校、妇女识字班。1938年初,高龙村成立老太婆剧团,全体演员11人,排演有《放下你的鞭子》、《铲除汉奸》等节目,在偃、洛、巩巡回演出,颇有影响。团长薛世英曾赴延安,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1937年的整整一年,郭晓棠在偃师工作。豫西特委成立之后,偃师县委也正式成立起来,郭晓棠就兼任偃师县委工作。“七七”事变发生后,在偃师以中学为中心的校内外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各种群众工作的开展,更加突飞猛进与广泛扩大起来。如果说,三七年前半年,偃师党是开始建立的阶段,那末,到了后半年就大踏步地进入到发展的阶段了。到了三七年年底,郭晓棠到开封向省委负责同志朱理治报告工作时,偃师的党已由几个人的小组,发展到二百四五十个党员,在当时的河南,是第一个大的县份了。此外,民先队、农会、妇女会,以及战时的宣传动员的群众组织,各式各样地到处建立起来了。
1939年初,中共河南省委成立,郭晓棠任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次年4月代理省委书记。1943年4月3日,在整风审干中,康生硬把河南党诬陷为“红旗党”,大搞逼供信,竟对王志杰、危拱之、郭晓棠等河南党的主要负责人关押审讯,并停止组织生活,使他们蒙受不白之冤。1950年由中央组织部审查,中共中央批准,恢复了郭晓棠的党籍。1969年3月11日,郭晓棠蒙冤去世,终年59岁。1978年12月21日,中共河南省委在郑州为郭晓棠举行追悼大会,陈云、粟裕和省委、省革委、省军区、省政协送了花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