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用过去的知识提高现代人的智识水平可行吗?

2019-05-18 16:56 18294人阅读 2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教育:用过去的知识提高现代人的智识水平可行吗?

[复制链接]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19-5-18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学教育:用过去的知识提高现代人的智识水平可行吗?

    国学通识教育应该以国学知识为营养,重在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识,最终提高社会的文化水位、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

    近年来,“国学热”持续升温,不少高校将国学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琴棋书画、茶艺戏曲等内容走进大学课堂,有的课堂还辅以古诗词朗诵、经典诵读大赛、歌舞表演、参观历史文化胜地等教学形式。这些教育方式,唤起了不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但要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还需进一步创新形式、提升理念。


    通识教育也被称为“博雅教育”,就是为了发展学生智识而进行的教育。必须看到,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提速,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就无法适应社会快速的发展。开展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竞争力。由此而言,国学通识教育应该以国学知识为营养,重在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识。

    有人或许会疑惑,用过去的东西来提高现代人的智识水平是否可行?事实上,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之“根”,包含了经历时间考验后淬炼而来的精华,是用来培养学生智识的绝佳养料。比如,孔孟老庄的思想为何历经千年却依然值得研究?这其中超越时空的价值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去研读国学经典,无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典中蕴藏的价值,就不能仅仅停留于诵读和讲解,不妨采用主题讨论的思维训练方法,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领悟。当然,讨论的主题应与当下的生活密切相关,聚焦正义、幸福、奋斗等价值理念,让主题讨论成为学生与智者进行对话的连接点。


    需要看到的是,国学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如果能在生态、人文、精神、道德等关乎人类永续发展的共同主题下,将中西学术经典比较研读,不仅有利于开拓与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助于养成开放豁达的文化胸襟、自觉自信的人文情怀和关注人类共同命运的使命感。

    国学通识课程既不是“泛泛”的概论课、通史课,也不是教条化的经典诵读,更不是只重形式的娱乐活动课程。国学通识教育应该循序渐进,从国学经典研读课程开始。首先要从古籍经典中,选择对人类发展有过重大贡献与影响的作品制定课程篇目;其次,要结合现实问题,精心选择讨论主题,同时提供与主题相关的阅读素材,充分发挥教师在主题研讨过程中的主持、引导作用;第三,还要将国学通识课程列为公共必修课程,明确最低学分标准,纳入正规考试科目,凝聚师生重视国学通识教育的共识。

    **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提高社会的文化水位、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这才是国学通识教育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原标题:挖掘国学通识教育的内在价值(新论)

来源:《 人民日报》( 2019年05月17日09 版)

作者:茹宁,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19-5-18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沙发 2019-5-18 17:02 评论 收起评论
幽栖居士 发表于 2019-5-19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不可以?!
板凳 2019-5-19 00:02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