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隋唐皇家中轴线正在逐步清晰起来

2019-05-06 18:33 26403人阅读 10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隋唐皇家中轴线正在逐步清晰起来

[复制链接]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5-6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年前的2009年,洛阳电视台《河洛论坛》有一个讲座,讲述洛阳十三个王朝的历史变迁,讲述洛阳的五大都城遗址和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洛阳隋唐皇家中轴线天字号建筑群”的厚重底蕴与合理开发利用。

  如今,洛阳隋唐皇家中轴线天字号建筑群的应天门、定鼎门已得到恢复,道家祖庭北邙上清宫和八十多米高的古代著名皇家宫殿明堂的恢复正在谋划之中。洛阳隋唐皇家中轴线正在逐步清晰起来。












应天门参考图


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视频
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A1NjgyNzE2OA==/v.swf

不想说你 发表于 2019-5-6 20: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秋之风~ 发表于 2019-5-7 21: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的老东西全扒完了,现在又重新建新的,都是全新的仿古建筑,不过也不错说不定过个八百十年或者二三百年,这些又都变成古建筑了
板凳 2019-5-7 21:2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5-15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唐皇宫中轴线上的明堂、天堂和天枢
         文、图:翟智高
   东都洛阳武则天当政时期所建明堂、天堂和天枢,是唐代东都洛阳皇宫内核心区最高大的建筑,一改皇宫中轴线主殿为单层的传统,使洛阳宫城殿宇的立体轮廓和风貌气势更加显的辉煌壮丽。武则天以独特的方式建造洛阳明堂宫殿和天枢纪念物,是中国宫殿建筑史和标志性纪念物的创新。虽然有炫耀自己功业之嫌,但一改宫殿四方呆板的单层建筑模式,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 。唐洛阳明堂圆形建筑,开中国皇宫主殿明堂由方到圆之先河,由四方的龙人沟通天地,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体现。
   东都洛阳武则天当政时期所建明堂、天堂和天枢,是唐代东都洛阳皇宫内核心区最高大的建筑,一改皇宫中轴线主殿为单层的传统,使洛阳宫城殿宇的立体轮廓和风貌气势更加显的辉煌壮丽。武则天以独特的方式建造洛阳明堂宫殿和天枢纪念物,是中国宫殿建筑史和标志性纪念物的创新。虽然有炫耀自己功业之嫌,但一改宫殿四方呆板的单层建筑模式,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 。唐洛阳明堂圆形建筑,开中国皇宫主殿明堂由方到圆之先河,由四方的龙人沟通天地,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体现。
    洛阳隋唐东都南北中轴线有上清宫,玄武门、天堂、明堂、应天门、端门、天枢、天津桥、天街、定鼎门、龙门,以“天”命名寓意非凡
   天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周武王说“顾瞻有河,粤瞻伊洛,毋远天室”。
   天脉,邙山岭。
  天宫,道家鼻祖老子修炼处邙山上清宫。(隋炀帝尝登邙山,南望伊阙,曰:真龙门也,故人何不建都于此?)   

   天堂,即“天上的佛堂”,其内立有大佛像,隋时应是大业殿。
   天庭,说的是“明堂”,隋时名为“乾元殿”,武周称“通天宫”。   

   天门,指宫城的南正门“应天门”。 
   天枢,皇城正门端门外洛河北岸天津桥头所立的武周革命“颂德”纪念碑。   
   天津,指洛河上的“天津桥”。洛河象征天上的“河汉”,天津桥自然寓意是天上的“天津”。   
   天街,指“定鼎门大街”,道路十分宽阔,正中为“御道”,两侧有水渠和平民道。“天街”对应天上的“天街”。
   天坛,祭坛位于定鼎门和伊阙龙门之间。
   天阙说的是龙门“伊阙”,隋唐皇城与都城轴线上对应天上的“天阙”。

   天寺,东都净土寺,位于伊阙龙门南伊川白元镇鸾浴沟村。隋唐皇家寺院,著名的玄奘法师在此寺剃度出家。
   天室,九皋山中段三涂天室山。 洛阳都城
中轴线终点,指九皋山中段天室山正中,(《史记 周本纪》武王曰:“定天宝,倚天室”,“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伊洛,毋远天室,营周居于洛邑而后去”。周公复卜审视,曰:“我卜涧水东、瀍水西,唯洛食”)
  周武王南望和周公复卜所认定都城子午中轴线,在涧河汇入洛河的“涧汭”一带,向南直指九皋山中段的“牛、马、虎”三凸(三涂山)中间的大鹏峰。
洛阳都城中轴线向南延伸到九皋上皇古地天室山,有牛、马、虎三涂山, 美丽风光令人神往。
    附录:天字号建筑位置示意图:




    附录:天字号建筑位置示意图:
    明堂是唐代武则天时期的神都洛阳皇宫正殿,又叫万象神宫。明堂是儒家的礼制建筑,为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场所,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武则天将明堂建在隋乾阳殿,天堂建在隋大业殿,说明明堂、天堂在当时是按皇家宫殿的规格礼制建造的,不仅是唐代宫殿建设上的大事,而且影响到后世。
    据《旧 唐书卷二十二 志第二》]《旧唐书·武后本纪》。记载,垂拱三年春(公元687年),武 则天力排众议,拆除隋代东都洛阳宫的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阳殿),就其地创建明堂。《旧唐书·武后本纪》记载“毁乾元殿,于其地作明堂。以僧怀义为使,凡役数万人。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三层,下层法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为圆盖,以木为瓦,夹纻漆之,上施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栭、栌、橕■,借以为本。下施铁渠,为辟雍之像,号曰万象神宫。又命怀义作夹纻大像,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级以贮之,至三级则俯视明堂矣”。历约一年,垂拱四年正月五日(公元688年春),明堂成。(附资料图)

    武则天对明堂的建成很高兴,“永昌元年正月元日,始亲享明堂,大赦改元。其月四日,御明堂布政,颁九条以训于百官。文多不载。翌日,又御明堂,飨群臣,赐缣纁有差。自明堂成后,纵东都妇人及诸州父老入观,兼赐酒食,久之乃止。吐蕃及诸夷以明堂成,亦各遣使来贺。”  武则天不仅在这里举行国家大典,而且常在这里举行盛大的佛教活动,每举行一次,用 钱万缗,热闹非凡。
    明堂奇特之一是高大。据《旧唐书卷二十二 志第二的记载,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唐制有小尺大尺两种。大尺依实测日本所藏唐尺在29.3至31.3厘米之间。依日本所藏唐代尺子和隋唐时期尺子尺寸平均值,每尺约为30.33厘米,以此计算,明堂高约为88米左右),东西南北各三百尺(约90米左右)。
地板 2019-5-15 11:5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5-15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奇特奇特之二是上圆下方,法天地、兼顾含蕴时令与八卦。明堂基础高台是方的(象征大地),下施铁渠(铁筑成环水渠),以为辟雍之象。台上第一层“法四时,各随方色”为等边八方形(象征一年四时八节,即春、夏、秋、冬四时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节(含蕴有易经八卦方位)),各随方色;中层为十二等边形“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一年十二月),上层为二十四边形(法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亘之以铁索。刻木为瓦,夹纻漆之。圆盖(象征天圆)上施铁凤,高一丈(约3米左右),饰以黄金
    奇特之三是龙朝凤。堂顶盖是圆形,就像今天北京天坛的祈年殿那样,二层圆盖上盘有九条龙,共同捧着第三层圆盖顶部的鎏金铁凤凰。《新唐书》记载与《旧唐书》比,基本相同,只是把鎏金凤凰改称“鸾鷟”:“盖盘九龙捧之,圆盖顶部为鸾鷟,黄金饰之,势若飞翥)。号万象神宫。”(注:圆盖顶部的鸾鷟,实际是展翅奋飞之凤凰,象征女皇武则天,仅这个饰黄金的凤凰就高一丈,约3.033米。后来《新唐书》将原来《旧唐书》记载的“鎏金凤凰”改称“鸾鷟”、“飞翥”。
    明堂建起后,武则天很高兴,“永昌元年正月元日,始亲享明堂,大赦改元。其月四日,御明堂布政,颁九条以训于百官。文多不载。翌日,又御明堂,飨群臣,赐缣纁有差。因改河南县为合宫县。”
    明堂又是国家举行祭祀大典的场合,武则天亲祀明堂,合祭天地。但武则天别出心裁,把周文王及武氏先考、先妣配,百神等一股脑放在一块祭祀之。管祭祀的官员认为不合礼制,遂引经据典,对武皇说应该按古代礼制举行祭祀大典,对武皇的祭祀方式不合礼制提出“建议”,《旧唐书 卷二十二 志第二》记其事曰:“天授二年正月乙酉,日南至,亲祀明堂,合祭天地,以周文王及武氏先考、先妣配,百神从祀,并于坛位次第布席以祀之。于是春官郎中韦叔夏奏曰:‘谨按明堂大享,唯祀五帝。故《月令》云:‘是月也,大享帝。’则《曲礼》所云‘大享不问卜’,郑玄注云‘谓遍祭五帝于明堂,莫适卜’是也。又按《祭法》云:‘祖文王而宗武王。’郑玄注云:‘祭五帝、五神于明堂曰祖、宗。’故《孝经》云:“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据此诸文,明堂正礼,唯祀五帝,配以祖宗及五帝、五官神自外余神,并不合预。伏惟陛下追远情深,崇禋志切,于明堂祀,加昊天上帝、皇地祇,重之以先帝、先后配享,此乃补前王之阙典,弘严配之虔诚。往以神都郊坛未建,乃于明堂之下,广祭众神,盖义出权时,非不刊之礼也。谨按礼经:其内官、中官、五岳、四渎诸神,并合从祀于二至。明堂总奠,事乃不经然则宗祀配天之亲,杂与小神同荐,于严敬之道,理有不安。望请每岁元日,惟祀天地大神,配以帝后。其五岳以下,请依礼于冬、夏二至,从祀方丘、圆丘,庶不烦黩

    武则天诏书曰:“今以鼎郊胜壤,圭邑奥区,处天地之中,顺阴阳之序,舟车是凑,贡赋攸均,爰藉子来之功,式遵奉先之旨。”
    明堂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豪华、时髦、奇特的皇宫宫殿建筑。

    河南省博物院原来展出有“洛阳(武则天时期)唐东都皇宫模型” 下图,河南省博物院“洛阳(武则天时期)唐东都皇宫模型(模型中天枢位置放在应天门外、端门内有误,应在端门外):

   下图,洛阳博物馆“洛阳(武则天时期)唐东都皇宫模型(模型中天枢位置根据建议已纠正,改在在端门外):
    洛阳新博物馆制唐洛阳皇宫模型,明堂制作的模样与《唐书》记载明显有不合,最起码“中层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没有了。
图片来源:玉面独行
  唐东都(武则天时期)皇宫中轴线上有天堂(隋大业殿)、明堂(隋乾阳殿)、端门、天枢、天津桥、天街、定鼎门(隋建国门)。“洛阳唐皇宫模型”中,唐皇宫中轴线上的明堂、天堂和天枢,虽然建筑形制和具体方位与文献记载可能有出入。圆顶上的九龙捧金凤凰或九龙捧火珠也不祥细。还有天枢应在端门外,但模型中的天枢在应天门外,端门内。尽管有许多不足,还是为我们提供了可直观的参考图象。
  关于天堂,《旧唐书卷二十二 志第二》记载:“时则天又于明堂北隋大业殿处造天堂,以安佛像,高百余尺。始起建构,为大风振倒。俄又重营,其功未毕。证圣元年正月丙申夜,佛堂灾,延烧明堂,至曙,二堂并尽。”
  “则天寻令依旧规制重造明堂,凡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广三百尺。上施宝凤,俄以火珠代之。明堂之下,圜饶施铁渠,以为辟雍之象。天册万岁二年三月,重造明堂成,号为通天宫。四月朔日,又行亲享之礼,大赦,改元为万岁通天。翼日,则天御通天宫之端扆殿,命有司读时令,布政于群后。其年,铸铜为九州鼎,既成,置于明堂之庭,各依方位列焉。神都鼎高一丈八尺,受一千八百石。冀州鼎名武兴,雍州鼎名长安,兖州名日观,青州名少阳,徐州名东原,扬州名江都,荆州名江陵,梁州名成都。其八州鼎高一丈四尺,各受一千二百石。
  司农卿宗晋卿为九鼎使,都用铜五十六万七百一十二斤。鼎上图写本州山川物产之像,仍令工书人著作郎贾膺福、殿中丞薛昌容、凤阁主事李元振、司农录事钟绍京等分题之,左尚方署令曹元廓图画之。鼎成,自玄武门外曳入,令宰相、诸王率南北衙宿卫兵十余万人,并仗内大牛、白象共曳之。则天自为《曳鼎歌》,令相唱和。其时又造大仪钟,敛天下三品金,竟不成。九鼎初成,欲以黄金千两涂之。

5# 2019-5-15 12:0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5-15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纳言姚璹曰:“鼎者神器,贵于质朴,无假别为浮饰。臣观其状,光有五彩辉焕错杂其间,岂待金色为之炫耀?”武则天很开明,对的姚璹奏请就两个字:“从之”。
  其年九月,又大享于通天宫。以契丹破灭,九鼎初成,大赦。改元为神功。”
  武则天将明堂建在隋乾阳殿,天堂建在隋大业殿,说明明堂、天堂在当时是按皇家宫殿的规格礼制建造的,唐代宫城中轴线的建制,还直接影响到后世。
   洛阳唐代应天门两边各是三出阙,在北京故宫有影子(两边仅各一阙)北京故宫午门源于隋唐洛阳应天门,是紫禁城的正大门,午门中为九间重檐正楼,两侧各有两座阙阁,是五座门的楼阁,行如凤翅,有人称之为"五凤楼":
   洛阳唐代应天门是皇宫紫禁城大门,北京的午门实际也是皇宫紫禁城大门,表明看起来好像是三个门,似乎与文献记载“天子五门”不符。进入午门回头看得很清楚,实际上北京故宫午门正是五个门:


下图,明故宫中轴线的建筑物整齐划一,从局部是难以察觉与同经度子午线不相重合:
   北京故宫宫城的正大门是天安门,北边紧挨是端门,再北才是紫禁城的正大门午门。
东都洛阳隋唐应天门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唐宋年间相继沿用。隋代的时候称之为则天门、紫微宫门。王世充郑政权的时候,改称为顺天门,李世民攻占东都洛阳后,因其大过奢华而火焚之。唐初重建后改称则天门,至睿宗李旦时因避其母讳改为应天门。晚唐五代时期改称五凤楼。应天门是当时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武则天称帝、唐玄宗接见日本国第八次遗唐使等仪式均在应天门城楼上举行。应天门遗址平面呈“凹”字型,由门楼、朵楼、阙楼组成,下部台基的范围东西达一百二十米以上,南北达六十米,城门进深二十五米,在这样的台基上建起一百二十尺(合今35米)的城门,应天门为皇城的正南门。唐代应天门中间为九间重檐正楼。
   唐代白居易有《五凤楼晚望》诗 :
  晴阳晚照湿烟销,五凤楼高天泬寥。
  野绿全经朝雨洗,林红半被暮云烧。
  龙门翠黛眉相对,伊水黄金线一条
  自入秋来风景好,就中最好是今朝。
应天门是唐时“五凤楼”
   当时白居易白居易在五凤楼上能看到“龙门翠黛眉相对,伊水黄金线一条”。看到龙门和伊水那样富有诗意的景象。

  有人把应天门称作“隋唐洛阳城正门”有误。按文献记载,定鼎门(隋建国门)是洛阳城的正门,端门是宫城的正门,应天门是皇宫紫禁城大门。洛阳博物馆“洛阳(武则天时期)东都皇宫模型(在河南博物院展出的模型中,天枢位置原错放在端门北,根据建议已纠正,改在端门南:


  端门在宋代还有,邵雍的诗集《伊川击壤集》《天津新居成谢府尹王君贶尚书》”诗曰:“嘉佑壬寅岁,新巢始孱功。正分道德里,更近帝王宫。槛仰端门峻,轩迎两观雄。 窗虚响廛涧,台逈璨伊嵩。 好景尤难得,昌辰岂易逢。 无才济天下,有分乐年丰。 水竹腹心里,莺花渊薮中。 老莱欢不已,靖节兴何穷。 啸傲陪真侣,经营贺府公。 丹诚徒自写,匪报是恩隆。”
端门外(南)洛河北岸建有天枢。

   明堂是儒家的礼制建筑,为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场所,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武则天将明堂建在隋乾阳殿,天堂建在隋大业殿,说明明堂、天堂在当时是按皇家宫殿的规格礼制建造的,不仅是唐代宫殿建设上的大事,而且影响到后世。像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就参考了唐洛阳明堂上圆以法天,(台基)方以发地,法十二辰、二十四气,顶部为凤(唐洛阳明堂凤在建筑外顶部,天坛祈年殿的凤在建筑内顶部)。唐洛阳的天堂 内安佛像,北京雍和宫也有安佛像的大殿 。
   唐代洛阳明堂只能以文献记载来推测,而且没有图像,今天,我们可以从北京天坛的祈年殿,看到一些唐代洛阳明堂的影子
    例如,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就参考了唐洛阳明堂上圆以法天,(台基)方以发地,法十二辰、二十四气,顶部为凤(唐洛阳明堂凤在建筑外顶部,天坛祈年殿的凤在建筑内顶部)等基本要点。唐洛阳的天堂内安佛像,北京雍和宫也有安佛像的大殿

   天坛祈年殿仅参考了唐代洛阳明堂的部分形制,并不是洛阳明堂的翻版,也没有洛阳明堂高,仅高38米,
    但是这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的圆形大殿,殿檐颜色深蓝,是用蓝色琉璃瓦铺砌以此来象征天的独特建筑,已成为北京旅游重要标志之一。北 京祈年殿的全部重量都依靠28根大楠木柱和各种互相衔着的斗、枋、桷支撑着,力学结构巧妙、完整。而这些柱子和横枋都有象征的涵义。当中四根两个半人才能合抱的“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中间12根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层12根柱子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殿内地面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上面有天然的龙凤花纹,富丽堂皇。殿前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一座,背后又一座皇乾殿,前后左右连成一气,显得庄严,雄伟,气势磅礴。
    这座大殿坐落在面积达5900多平方米的圆形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分3层,高6米,每层都有雕花的汉白玉栏杆。这个台基与大殿是不可分的艺术整体。当游人跨出祈年殿的大门,往南望去,只见那条笔直的甬道,往南伸去,一路上门廊重重,越远越小,极目无尽,有一种从天上下来的感觉。摩天大厦比祈年殿高得多,但却没有祈年殿那种高大与深邃的意境。由此可以说,唐代洛 阳明堂所含蕴的中 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厚重底蕴和艺术高度,是任何建筑所难以比拟的。武则天以独特的方式建造洛阳明堂宫殿和天枢纪念物,是中国宫殿建筑史和标志性纪念物的创新。虽然有炫耀自己功业之嫌,但一改宫殿四方呆板的单层建筑模式,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

6# 2019-5-15 12:1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5-15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宫主殿建造明堂,不按儒家传统的“在国之阳,三里之外,七里之内,丙巳之地”选址。武则天不管这一套,她说“朕乃为丙巳之地,去宫室遥远,每月所居,因时飨祭,常备文物,动有烦劳”。她将明堂放在大朝正殿的位置上,把明堂建成了一个集布政令、飨群臣、迎使节、祭天地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唐洛阳明堂圆形建筑,开中国皇宫主殿明堂由方到圆之先河,由龙人沟通天地,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体现。
   虽然名堂和天枢早已毁去,但北京的天坛是其影子。则天女皇将明堂最高处安置一个“鎏金铁凤”,慈禧太后将天坛内顶部雕刻一个“俯视下面的凤凰”,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玄宗认为洛阳明堂“体式乖宜,违经紊乱,雕镌所及,穷侈极丽”,遂于十月二日诏令将作大匠康素往东都毁明堂;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素以毁拆劳人,遂奏请且拆去上层,卑于旧制九十五尺。又去柱心木,平座上置八角楼。楼上有八龙腾身捧火珠。又小于旧制周围五尺。覆以真瓦,取其永逸。”依旧称“乾元殿”
   洛阳市文物局曾对对文献所记的明堂、天堂遗址进行过发掘。遗址可以分为台基基础、圆形坑体、圆形坑体四周建筑遗迹等三部分。台基基址平面呈圆形,径64米,残高约1米。圆形柱体位于圆形台体正中,径14.8米,残(深)约6米。坑底居中有长方形的大型石块。
圆形坑体口部直径9.80米,从口部往下0.15米~0.20米有一个环形二层平台,宽0.60米。柱坑上大下小,底部直径6.16米,深度约为4米。坑底为四块方形大青石拼成的巨型柱础,每块青石为2.30米~2.40米见方,厚度约1.50米;巨础中心有一O.78米见方的柱脚榫的卯眼,深为O.40米。
   圆形台体的台体面上,以同心圆的形式铺排有内外二周柱础石。其中内周柱础石有15块,外侧柱础石有23块。在圆形坑体底部,清理出许多炭灰和壁画残迹,并出土有一件鎏金造像。鎏金造像上有铭文称:“维大唐神龙元年岁次四月庚戍朔八日丁已奉为皇帝皇后敬造释迦牟尼佛一铺用此功德滋助皇帝皇后圣化无穷永究供养”。
“神龙”是唐中宗复位后,将武则天的“大周"国号重又改为”唐“所使用的年号,元年即公元705年。这个明堂遗址和圆形建筑应是唐中宗复位后所建,非武则天所建的遗物遗迹。既然是中宗时建的'用此功德滋(资)助皇帝皇后圣化无穷永究(久)供养"的建筑,可知这个遗址和圆形建筑是唐中宗复位后所建,非武则天所建的遗物遗迹,不一定建在中轴线是否武则天所建明堂的方位遗迹尚待考证。

 
在建明堂的同时,武则天决定再建一个永久性的不易被火烧毁的纪念物天枢。

  《旧唐书-本纪第六 -则天皇后》记:延载元年“秋八月,司宾少卿姚璹为纳言。左肃政御史中丞杨再思为鸾台侍郎,洛州司马杜景俭为凤阁侍郎,仍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梁王武三思劝率诸蕃酋长奏请大征敛东都铜铁,造天枢于端门之外,立颂以纪上之功业。”
    河南省博 物院“洛阳(武则天时期)唐东 都皇宫模型”中轴线上的天枢,就是武则天相中的永久性的不易被火烧毁的纪念物。天枢是北斗七星中斗身第一星。在医学上,腹中部,距脐中2寸有“天枢穴”位于腹部中枢,《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张景岳注:“枢,枢机也。居阴阳升降之中,是为天枢。”
武则天大周建天枢,寓意武则天以道德感化天下,民众都像众星始终朝着北极星一样,对她感恩戴德。
  主持建天枢的是一位伊朗人“阿罗撼”,1909年端方(1861-1911)在《陶斋藏石记》中记载了阿罗憾墓志的录文。该墓志出土于洛阳附近。阿罗憾是波斯国(伊朗)大酋长,“显庆(656-661)年中,高宗天皇大帝以功绩有称,名闻西域,出使召来至此,即授将军北门右领使,侍卫驱使。又差充拂菻国诸蕃招慰大使。并于拂菻西界立碑,峨峨尚在。宣传圣教,实称蕃心。” 唐高宗曾派阿罗憾出使东罗马帝国,以联合罗马军队共同抵御白衣大食的进攻。阿罗憾沿着隋代裴矩《西域图记》所记载的北路西行,阿罗憾在意大利宫廷见到东罗马皇帝,并立碑纪念——“于拂菻西界立碑”。《唐代墓志汇编》载《阿罗撼墓志》,说阿罗撼“族望波斯国(伊朗)人也。显庆年中(656-660),高宗天皇大帝以功绩可称,名闻西域,出使召来至此,即授将军。……又为则天大圣皇后召诸蕃王建造天枢。”

   还有一位朝鲜人泉献诚,投唐又有军功,授上柱国。据《泉献诚墓志铭》记载,“……时祸起仓卒,议者犹豫。或劝以出斗,谋无的从。公(泉献 诚)屈指料敌,必将不可。乃劝襄公(指泉男生)投国内故都城,安辑酋庶。谓 襄公曰:‘今发使朝汉,具陈诚款。国家闻大人之来,必欣然启纳。因请兵马, 合而讨之。此万全决胜计也。’襄公然之,谓诸夷长曰:‘献诚之言甚可择’。 即日遣首领冉有等人朝。”
   献诚奉父命来唐求援,拜右武卫将军。高句丽平,居唐。泉献诚人唐后曾先后三次率大军征讨,“调露元年九月,有制夺礼,充定襄军讨叛大 使。金革无避,非公所能辞也。使还录功,授上柱国。开耀二年,袭封卞国公, 食邑三千户。……垂拱二年三月,奉敕充神武军大总管,部领诸色兵西入寇境。……四年九月,奉敕充龙水道大总管,讨豫州反叛,赐采一百段,御马一 匹。寻属贼平,遂止。天授元年九月,制授左卫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余并如故。”天授中 (690-692年)兼羽林卫。《新唐书泉男生传》记载说,献诚,“天授中以右卫大将 军兼羽林卫。武后尝出金币,命宰相、 南北牙群臣举善射五辈,中者以赐。内史张光辅举献诚,献诚让右玉钤卫大将军薛吐摩支,摩支固辞。献诚曰:‘陛下择善射者,然皆非华人。臣恐唐官以射为耻,不如罢之。’后嘉纳。”

7# 2019-5-15 12:2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5-15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 泉献诚却因建天枢而死于非命。
  当时武则天建立大周政权,为打击不同政见者,实行陷恶的酷吏政治。为数众多的无辜人士受到牵连冤屈而死。泉献诚之死的具体原因,还要从建造天枢说起。“诸蕃储钱百万亿”建造天枢,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建造的费用,故将民间的农具也收取充值。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作为积极拥护支持大周政权改朝换代的高句丽遗民首领泉献诚,也可能也拿出了一定或相当数量的钱财,以作建造天枢之用;而且,泉献诚还担任“充天枢子来使,兼于玄武门押运大仪铜等”。
  泉献诚效忠武则天的大周帝国,愿意为建天枢奉献相当数量的钱财,却导致武则天手下的酷吏来俊臣之流,以此嗅出泉献诚的富有,进而就有“秉弄刑狱,恃摇威势,乃密于公处,求金帛宝物。公恶以贿,交杜不许,因诬陷他罪,卒以非命。”(引《泉献诚墓志铭》),或者“来俊臣求货,献城不答,乃诬其谋反,缢杀之”(引《新唐书》卷110),及“来俊臣求金于左卫大将军泉献诚,不得,诬以谋反,下狱。乙亥,缢杀之”(《资治通鉴》卷205)。天授三 年(692年),来俊臣向泉献诚索求钱财不得,诬献诚谋反,下狱缢死。及死,上知其冤,噌右羽林卫大将军,以礼改葬、这样,在唐高句丽遗民上层人士首领泉献诚,终未能逃脱酷吏政治设置的层层陷阱,先被敲诈勒索,继而被陷害含冤而死。

   设计建天枢的还有一位朝鲜人“高足酉”,同样参与建造天枢,高足酉因建天枢获得新的官职。“证圣元年,造天枢成,悦豫子来,雕镌乃就。干青霄而直上,表皇王而自得。明珠吐耀,将日月而连辉;祥龙下游,凭烟云而矫首。壮矣哉邈乎!斯时也。即封高丽蕃长、渔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洛阳新获墓志》。1990年伊川县平等乡楼子沟村出土《大周故镇军大将军高君墓志铭并序》,墓志铭石长88.5㎝、厚17㎝,墓志铭文每行34字,共有33行,正书,志文曰:
  若夫见机而作,存乎君子;慕义而至,妙曰通人,前载著之,不轻来代,述而尤重。然而越沧波,归赤县,渐大化,列王臣,□□焉即高将军韫之矣。公讳足酉,字足酉,辽东平壤人也。乃效□而住,遂家于洛州永昌县焉。族本殷家,因生代□,□居玄菟,独擅雄蕃,今罄大诚,特隆殊宠。唐总章元年,授明威将军,守右威卫真化府折冲都尉,仍长上,授守左威卫孝义府折冲都尉,散官如故。贰年,授云麾将军,行左武卫翊卫府中郎将。仪凤四年,授右领军卫将军。准永隆元年制,加勋上柱国。永昌元年,制授右玉钤卫大将军。并以勋庸见重,武烈称奇,出静边荒,入陪兰□。既而葱山动□,紫塞惊尘,甘泉见烽火之辉,天子下徵兵之令。大周天授元年,拜公为镇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大将军。□坛受策,礼逾韩信;野战频胜,事逸张飞。卷彼二蕃,如汤沃雪;观兹再举,疑是神行。长城绝饮马之篇,万里能轮台之戍。证圣元年,造天枢成,悦豫子来,雕镌乃就。干青霄而直上,表皇王而自得。明珠吐耀,将日月而连辉;祥龙遨游,凭烟云而矫首。壮矣哉邈乎!斯时也。即封高丽蕃长、渔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其年,万州蛮陬作梗,敕以公为经略□使。气罩飘姚,年同获铄。时当五月,深入不毛□乡;路登千仞,必抱忠臣之节。衔命善说,奉旨宣扬,丑虏执迷,聋未能听。公乃整行伍,列校队,鸣鞭汗赭,直往摧坚,挥戈驻日,傍截陷脑。死者无暇而致悔,生者受羁而自惭。行我载恩,积尸京观。方欲凯歌龟浦,献捷龙楼,倚望生还,宁知死人。大周天册万岁元年□疾,卒于荆州之官舍,春秋七十。呜呼哀哉,驷马悲鸣兰一军饮泣,舂人辍相,工妇□□;圣主闻之,良深宸悼,赠使持节都督幽易等七州诸军事、幽州刺史,馀如故,仍赠物参佰段,米粟贰佰硕。葬事所须,并令官给。万岁通天二年,岁次丁酉正月朔己亥八日景午,葬于洛州伊阙县新城之原,礼也。天庭有隔,侍卫无期,悲宿草于荒诞,泣流光于空度。霜凋细柳,□幽户而不春;风惊大树,谢明辰而永没。嗣子帝臣,孝极□前,哀缠□后,看曾参而□远,瞻董永而非遥。送葬之礼备焉,卜兆之宜毕矣。贤乃俯就,愚而企及。父子之惟式,□□之纲纪,邻里俊杰,乡闾英彦,莫不共造□门,咸加叹息。虽美塞乎天地,不朽凭乎翰□;□相颂于瑶琨,悬芳猷于泉户。其词曰:
    挺生秀异,器韫深机。潜鳞东沼,化羽南飞。翔而后集,决而少非。安危在己,□尔□归。其一。
    荣朱其衣,贵丹其毂。竭以展效,丰功厚禄。屡执戎麾,频歼丑族。域中闲暇,壶□□肃。其二。
    蛮陬作梗,天子徵兵。召君为将,受命恭行。善说不可,必阵全横。□亮深入,马援先鸣。其三。
    方陈献凯,染兹卑湿。志望生还,宁知死人。看凋细柳,顾然下泣。盖转悲风,空传□级。其四。
    天子闻之,良深震悼。赠官显绩,特标奇操。晗是随珠,缣称鲁缟。事君尽礼,没焉厚报。其五。
    长辞白日,永入黄泉。人馀生气,冢象祁连。冥冥不返,寂寂空然。去矣元帅,何时见天。其六。
    一代俄顷,千龄易度。秋柏吟风,春荑泫露。阮籍伤断,王裒哀慕,魂灵歇灭,德音何故。其七。
  该墓志铭刻于武则天大周中期,故铭文中有天、授、年、证、载、月、日、臣、正、国、圣、地等十二个武周时期所造汉字。说高足酉是“辽东平壤人”,来洛阳后拜为“镇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大将军”。“证圣元年(即天册元年)造天枢成,悦豫子来,雕镌乃就。干青霄而直上,表皇王而自得。明珠吐耀,将日月而连辉;祥龙下游,凭烟云而矫首。……即封高丽蕃长、渔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说明高足酉家族在高句丽具有相当的经济地位。根据墓志铭,对其一生的重大事件试作排列。

8# 2019-5-15 12:2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5-15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武德八年(625)   出生于辽东平壤。
高句丽内讧之前    在高句丽生活。
高句丽内讧之后    其间归款唐朝,时年四十余岁。
唐总章元年        唐授其为明威将军守右威卫真化府折冲都尉仍长上。
同年              授守左威卫孝义府折冲都尉,散官如故。
唐总章二年        授云麾将军行左武卫翊卫府中郎将。
唐仪凤四年        授右领军卫将军,制加上柱国。
唐永昌元年        制授右玉铃卫大将军。
周天授元年        拜镇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大将军。
周证圣元年        因参与制造天枢,即封高丽藩长,渔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同年五月          率军南下,征讨万州所在的少数民族叛乱。
周天册万岁元年    病死于荆州官舍,时年70岁。
周万岁通天二年    埋葬于洛州伊阙县新城原。

 有关天枢的具体位置,有两种说法:

1、唐人刘肃《大唐新语》卷八记载天枢说:“长寿三年(694),则天征天下铜五十万馀斤,铁三百三十馀万,钱二万七千贯,于定鼎门内铸八棱铜柱,高九十尺,径一丈二尺,题曰‘大周万国述德天枢’。纪革命之功,贬皇家之德。天枢下置铁山,铜龙负载,狮子、麒麟围绕。上有云盖,盖上施盘龙以托火珠,珠高一丈,围三丈,金彩荧煌,光侔日月。”

   2、《旧唐书》卷87《姚璹传》记载:“武三思率藩夷酋长,于端门外,刻字记功,以颂周德”,而姚璹是天枢督作使。《资治通鉴》和《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亦有类似记述:“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铭纪功德,黜唐颂周。……诸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天册万岁元年“夏四月,天枢成。高一百五尺,径十二尺,八面,各径五尺。下为铁山,周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萦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径三丈,四龙人立捧火珠,高一丈。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工人毛婆罗造模。太后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以上史料,《大唐新语》属私家笔记类,《旧唐书》、《资治通鉴》和《新唐书〉属宫廷档案、实录类,显然后者会更可靠。例如,天枢建于天册万岁元年(695),《大唐新语》却记述是:“长寿三年(694)”,差一年。天枢实际名称叫“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大唐新语》却记述是:“大周万国述德天枢”,“颂”和“述”意思是不一样的。

   唐代的李峤是当时天枢的亲眼目睹者,他有《奉和天枢成宴夷夏群僚应制》诗:

辙迹光西崦,勋庸纪北燕。何如万方会,颂德九门前。

灼灼临黄道,迢迢入紫烟。仙盘正下露,高柱欲承天。

山类丛云起,珠疑大火悬。声流尘作劫,业固海成田。

帝泽倾尧酒,宸歌掩舜弦。欣逢下生日,还睹上皇年。

    唐代曾将天津桥地段的洛河分作三股,分设三桥,天津桥居中,其北是黄道桥,命名依据的是天文学名词。因此,“灼灼临黄道”是说天枢立于洛河旁,在日色辉映下光彩闪射。

    因为天枢的寓意和含蕴,其在洛河北端门外,皇城中轴线上南部第二个建筑物即是天枢,全名叫“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天枢在宫城正南门端门外(“洛阳唐皇宫模型”将天枢放在应天门外,)洛河北岸不远以应天象,棱柱上面有云盖。云盖上四龙人站立,各自身长12尺。四龙人所托大珠,直径10尺。龙人手安放在大珠下方,这样能起到支撑作用。云盖、龙人和大珠加在一起,高度会超过22尺。棱柱下面有铁山,高20尺。三部分加在一起,天枢通高约为147尺。唐制有小尺大尺两种。小尺合今25厘米,大尺依实测日本所藏唐尺,在29.3至31.3厘米之间。关于“天枢的位置在皇城外的定鼎门内”,可能是受清人徐松《唐两京城坊考》依据《大唐新语》的说法,认为天枢在定鼎门内。

    天枢的建成,标志着贞观时代四夷共主的“天可汗”局面再次出现。而且给人的感觉是此时似已超过贞观时代,因为那时是没有建造所谓天枢的。
天枢腾云承露盘上的四龙人是“龙形人”,还是'人形龙",还是龙?
  《旧唐书·则天武皇后传》记载:天册万岁元年“夏四月,天枢成。高一百五尺,径十二尺,八面,各径五尺。下为铁山,周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萦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径三丈,四龙人立捧火珠”
    按"四龙人",是“龙形人”,还是'人形龙",还是纯粹的龙,过去一般理解成“四龙捧珠”,洛阳新博物馆“仿唐天枢 四龙捧珠”就是按这种理解而建造的。


   文献明明记载的是“四龙人立捧火珠”,怎么变成“四龙捧火珠”呢?。
   有人这样解释,“四龙人立捧火珠,应该是说四条龙象人一样直立着捧着火珠,而不是什么龙形人啥的,这个应该没错”。又有人解释,"四龙人立显然是四条龙像人一样站立,其中的人字是名词作状语,不要理解错”。
    但以上两种解释,都把“四龙人立捧火珠”中的“人”弄掉了,变成纯粹的“”而非“龙人”。如果上述解释四龙人“不是什么龙形人啥的”是正确的,那么史书何不直接写成“以四龙立捧火珠”?“以铜为蟠龙”为何不写成以铜为龙人呢?
   洛阳唐代天枢“四龙人立捧火珠”是“龙人”还是“龙象人那样立”?
   古人认为龙是通天的神灵。《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卷八十三引《补衍开辟》) 所谓盘古氏者,龙首人身,神灵,一日九变,盖元混之初,陶融造化之主也。《说文解字》释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大戴礼记》载曾子曰:“介鳞之虫,阴气之所生也……鳞虫之精者曰龙。”《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吾闻之,虫莫知于龙。
   天枢承漏盘上"四龙人立捧火珠",带有浓厚的神秘性、祭祀性和纪念性质,祈盼风调雨顺,人神相通。担当重任的应是“龙形神人”,或是'龙首人身",而不是纯粹的龙。如果不是龙形人,而认为是“四条龙象人那样立着捧火珠”,为何不干脆写成“四龙立捧火珠”?加这个“人”字干什么?这几个龙人,身是人,可与人通;首是龙,能与天通,显然不是纯粹的龙,因为龙虽然可以通天,但龙怎么与人通呢?
   天枢巧妙的借助龙人表达出武则天与上天沟通的愿望。

  所以,天册万岁元年夏四月,天枢成。太后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并将年号由'天册万岁"改为“万岁通天”。


9# 2019-5-15 12:3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5-15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海经》载述了中 国最早的龙的神话传说,如鲧化为黄龙的神话,“应龙”助黄帝攻伐蚩尤和帮助大禹治水的神话。人类乘龙的神话。记载有很多祭祀之神,如龙首鸟身、龙身人面等。唐代洛阳的天枢属于祭祀纪念物,承露盘中的“四龙人立捧火珠”,当取材于山海经的祭祀神“龙首人身神”,立起来接受上天的恩赐(大火珠,太阳的光辉)。

龙首人身图



《周礼·春官·司常》中有言:“凡军事,建旌旗。”在古代军队中,旌旗与金鼓一样,一形于视觉,一诉诸听觉,都是协调进退、壮大军威、表示方位、辨别部属的标记或声响。西安市南郊一座唐代墓葬中,就出土有两件保存完好的龙首人身陶塑“龙人立像”:
  六丁六甲神将原是道教中神名,并各有名号,在《武备志略》中,六丁六甲绘于猎猎战旗之上,就有了兽首人身的武将形象。如甲辰神将龙首人身,甲午神将马首人身,甲申神将猴首人身,甲戌神将狗首人身等。军旗之上绘上十二生肖的形象,除指挥号令的作用以外,还可以分别保佑各属相的本军将士兵卒的平安,具有某种心理安慰作。
   现将《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各类祭祀神列举如下供参考:
1,南山首经
招摇山至箕尾山共10山

鸟身龙首神(鹊神,鸟身龙首)

2,南次二经
柜山至漆吴山共17山

龙身鸟首神(鸟首龙身)

3,南次三经

天虞山至南禺山共14山

龙身人面神(人面龙身)

4,西山首经(羭山神有图)
钱来山至騩山共19山(除右列华山冢、羭山神外,其余17山无山神,有专门祭祀)羭山神(有祭祀、羊形)

华山冢(有山体祭祀、无山神)

5,6,西次二经
钤山至莱山共17山

人面马身十辈神(人面马身)

人面牛身飞兽神为七神(人面牛身、四足一臂、操杖而行)

7,西次三经

钟山 鼓山,人面龙身

8,西次三经

槐江山,英招(人面马身、虎文鸟翼,徇于四海)

9,西次三经

槐江山(玄圃下瑶水之神)

天神(双牛头、八牛足、马尾,见则有兵)

10,西次三经

昆仑丘(主管天之九部及天帝苑圃之时节)

陆吾(虎身九尾、人面虎爪

11,西次三经

蠃母山 长乘(如人而豹尾

12,西次三经

玉山(司天之厉及五残) 西王母(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

13,西次三经

长留山(主司反景、司日入之神) 员神磈氏(白帝少昊)

14,西次三经

符惕山(主风云怪雨) 江疑

15,西次三经

騩山(蛇媒、音乐创始者) 耆童(即《大荒西经》之太子 长琴)
16,西次三经

天山(歌舞神)帝江(浑敦无面目、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
17,西次三经

泑山,司日入之神, 蓐收,此神人面白毛、虎爪、执钺)

18,西次三经

崇吾至翼望山共23山

羊身人面神(人面羊身

19,西次四经

刚山 神(独脚山魈,人面兽身、一手一足)阴山至崦嵫山共19山

有神却无形貌,有专门祠礼,属山体信仰



20,北山首经
单狐山至隄山共25山(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

人面蛇身神(人面蛇身)

21,北次二经

管涔山至敦题山共17山

蛇身人面神(人面蛇身)

22、23、24北次三经

太行山至无逢山共46山(44山神皆不火食,太行恒山、高是二神火食)

22,二十山之山神为马身人面廿神(人面马身)23,十四山之山神名十四神(猪身戴玉

24,十山之山神为彘身八足神(猪身八足蛇尾)
25,东山首经

山共 人身龙首神(龙首人身
26,东次二经
空桑山共17山

兽身人面神(人面兽身

27,东次三经

尸胡山至无皋山共9山

人身羊角神(人身羊角,见则风雨水为败)

中山首经

甘枣山至鼓镫山共15山

有山体祭祀(历儿山与其余诸山之祠礼不同),无山神

28,中次二经

煇诸山至蔓渠山共9山

人面鸟身神(人面鸟身)

29,中次三经

敖岸山 神熏池(未言形状,与以下二神祭礼相同)

30,中次三经

青要山 武罗(人面豹文、小腰白齿、穿耳以鐻)

31,中次三经

和山 泰逢(如人虎尾,出入有光,动于地气)


32,中次四经 鹿蹄山至玄扈山共9山 兽身人面神(人面兽身。



33、中次五经
  苟林山至阳虚山共16 山
  升山冢、首山、尸水各有专门祠礼,都没有图
34,中次六经


  平逢山

骄虫(如人二首,螫虫之神)
  平逢山至阳华山共14山
岳在其中,六月祭之,如诸岳之祠法。 
35,中次七经

  堵山 神天禹(未言形状,多怪风雨)
36,中次七经

  休与山至大騩山共19山 ,其十六山之山神为豕身人面十六神(人面猪身)
   苦山、少室、太室皆冢,其神为
人面三首神(人面三首)
37,中次八经

  骄山(冢)(如人羊角虎爪,出入有光,恒游于睢漳之渊)
38,中次八经

  光山 计蒙(龙首人身,恒游于漳渊,出入必飘风暴雨)山川、风雨之神
39
,中次八经
  岐山 (人身方面、三足)
40,中次八经

  景山至琴鼓山共23山
    鸟身人面神(人面鸟身
41,中次九经

  熊山,熊山神(神人,山穴夏启冬闭,冬启则有兵)
42,中次九经

  女几山至贾超山共16山(其中文山、勾山、风雨山、熊山,马身龙首
43
,中次十经
  首山至丙山共9山(其中堵山冢、騩山帝另有专门祠礼)

10# 2019-5-15 12:3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5-15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身人面神(人面龙身)
44,中次十一经

  丰山,神耕父(未言形状,常游于清冷之渊,出入有光,见则其国为败)

  山川之神、旱鬼

45,中次十一经

  翼望山至几山共48山(其中禾山帝、堵山冢、玉山冢另有专门祠礼)
  彘身人首神(人首猪身)
46,中次十二经

  夫夫山,神于儿(人身,身操二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  
47,中次十二经

  洞庭山 帝二女(常游于江渊,出入必以飘风暴雨)山川、风雨之神
48,中次十二经

  洞庭山,洞庭怪神(如人耳戴蛇,左右手操蛇,有专门祠礼)
49,中次十二经

  共15山(其中夫夫山、即公山、尧山、帝阳山皆冢;洞庭山、荣余山有山神,另有专门祠礼。夫夫山、洞庭山神另有专神,即神于儿、帝二女、洞庭怪神。

   中国传统的十二属相,被安放在人型的底座上,人们,至今仍然无法完全破解,它们各自代表着什么,又究竟在诠释着什么。圆明园的十二生肖喷泉,给现代的人们留下了太多的不解之谜。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十二生肖青铜兽首被侵略者掠往国外,从此失散。牛首、猴首和虎首 由保利集团分别以700万、740和1400万高原购回。
2003年 猪首由何鸿燊博士以不到700万港元购回,现存放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2007年,马首由何鸿燊博士1690万港元购回 捐赠给国家。
台湾收藏者王度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龙首现在在台湾。
龙首人身铜像:

   通过对“龙人”的解析,可知唐代洛阳端门外的“天枢”上的“四龙人立捧火珠”,不是简单的“四条龙立起来捧一个日头”,而是有更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
    洛阳新博物馆是个投资数亿的博物馆,门口那个旗杆状的“四龙捧日雕塑”,据说设计依据是唐代洛阳端门外的“天枢”,但与新旧《唐书》所记的“天枢”却相差十万八千里。八面柱变成了多少面柱?铜为蟠龙麒麟索绕没有了,腾云承露盘简化成圆盘;四龙人立捧火珠变成无人的“龙”:
    武则天以独特的方式建造洛阳明堂宫殿和天枢纪念物,是中国宫殿建筑史和标志性纪念物的创新。虽然有炫耀自己功业之嫌,但一改宫殿四方呆板的单层建筑模式,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 。唐洛阳明堂圆形建筑,开中国皇宫主殿明堂由方到圆之先河,由龙人沟通天地,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体现。
   古都洛阳发展究竟应该如何定位?
   在中国所有的历史文化名城中,没有那一座城市比得过洛阳,因为中国从酋邦万国到文明曙光的国家出现就首先出现在洛阳,夏商周三代开国都城均是首先选择定都伊洛瀍涧纵横交汇的伊洛盆地,洛阳被誉为九朝古都,实际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或作为重要陪都。
洛阳地理及五大都城遗址位置图:

    成都一个金沙遗址,一个三星堆遗址,发现后,所有原规划的项目全让路,迅速在原址盖起展示博物馆,有效提高了当地美誉度和“风水好”形象,带来滚滚财源,引来大批投资。
    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发现后,一边加紧建博物馆,一边继续考古发掘,每天来自全世界的游客不计其数。
  洛阳偃师二里头作为中国第一个王都,挖掘的无数比秦始皇兵马俑早2000年的宝贝,却以“没地方存放”为由弄到别处去了(不过存放在二里头,不安全,也确实委屈这些国宝)。
  洛 阳五大都 城遗 址,有无数辉 煌的古 迹古建,但仅仅因为是历 史文 化资源,搞个遗址公园,不让盖现代工厂和楼房就行了吗?

虽说洛阳有古都优势,但不会利用,迷失了自我优势,反而跟在别的城市后面模仿,自以为时髦,但终难摆脱陷入千城一面的尴尬.看看如今的洛阳,与集装箱场有何区别?不标地名,谁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千年帝都洛阳?
   最新的洛阳关林的设计规划,如同货场的集装箱堆堆砌码放地,毫无古都和韵味。楼房拥挤少绿荫,小桥流水难觅踪,能说是啥宜居之地?
  洛阳历史上的重要而具有独特风格的古建筑应该科学规划复原,让中外游人到洛阳能看到历代皇家气派古典精华古建物,能领略厚重的中华传统优秀历史文化蕴藏,游罢洛阳能由衷感叹“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才能创造出无尽的财富。
  例如洛阳唐代皇宫中的明堂最应该复原,因为其式样新奇独特,是中国历代皇宫古建中独一无二的圆形宫殿。
  应该象北 京复原永定门,西安复原大唐芙蓉园、大明宫那样,重点复原洛 阳五大古都中重点历史性古建筑群,自夏开始,每个朝代都有,这是洛 阳的独门优势
  特别是隋 唐洛阳城宫城中轴线上的上清宫、玄武门、北城墙、天堂、明 堂、应天门、端门、天枢、天 津桥、天街、定鼎门等是一个整体,能使唐代古都的皇家气质得以充分展现
  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只要有钱都可以建成宜居城市,所以洛阳所提的口号“把洛阳打造成宜居城市”有点小家子气和自卑,因为拼高楼拼不过上 海,拼宜居拼不过杭州。火柴盒似的格子楼堆砌,图纸是一样的,哪个有钱的房地产商都可以比葫芦画瓢建起来。即使一个县城,只要有钱,也可以任意克隆复制外地外国任何豪华的高层和别墅。

  但任何一个地方或城市,花再多的钱,想要打造成象洛阳那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古都是不可能的。
  洛阳只有把独一无二、别处难以克隆复制的好东西挖掘复原展示出来,游人愿意来,富豪愿意来,商人更愿意来,才会聚人气、聚财气,大发展。
  要复原,必须做好规划,精心按古文献的记载原汁原味设计,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设计古迹。设计好的图样要公开让大家品头论足,公开招标,不能闭门造车。
  至于钱从何来?看看外地的著名古建,如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王阁、邓州的花洲书院等是如何建成的?看看一个企业还会建起辉煌的龙泉寺,一个乡村还能建起巍峨的南岳庙。堂堂千年古都洛阳就没办法复建起独一无二的重要古迹?
  如果规划设计出来后,让国内外有实力的人和单位竞争投标建设,为建投资造者树碑立传,让他们有名又有利。相信洛阳重要的古迹建筑有人会无偿来投资建成,定会摆脱目前重复“千城一面”,无啥古都古迹可看的尴尬局面。
(原载 价值中国网 > 文化/社会  翟智高 原创 | 2007-09-24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Article/2007-9-24/81947_8.html
 

11# 2019-5-15 12:37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