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0: 可口可乐公司与国际NGO及本土NGO合作保护长江上游,进展顺利 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与 国际及本土NGO 官方网站: http://www.coca-cola.com.cn/ 案例提供者:可口可乐公司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总监 田文红女士自2007年6月以来,可口可乐公司与某一国际环保NGO以及数家中国本土环保和农业NGO一直在合作开展保护长江上游水资源的项目“让萤火虫回归”。项目的目标共有三个,超出了项目本身: 1. 在长江上游做出一个农村水资源综合保护模式的示范,让当地合作伙伴即农民看到自己的力量,看到原来自己做一点小事就可以搞生态农业,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保护河流。 2. 让长江上游减少污染。 3. 做出模板来,让当地企业、NGO等机构来参观,可以复制、推广。 该项目取名“让萤火虫回归”是因为萤火虫能反映一个地域的环境问题,萤火虫对水质、气氛、植被等的要求极高,是一种十分敏感的环境指示物种。仅在十多年前,萤火虫在长江上游村落里还是随处可见的,但近年来,它已难以寻觅了,因为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加快,农药化肥使用和生活污水排放增多,导致越来越多的自然河流受到污染,两岸植被受到严重破坏。让萤火虫回归项目的内容,即萤火虫栖息地恢复,包括重建生物栖息地,恢复湿地植被,减少面源污染,改善水质等。 该项目的示范试点设在成都水源地郫县的三个村:安德镇的园田村和安龙村,新民场镇的云桥村。其中云桥村湿地恢复卓有成效,目前已部分对外开放,作为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教育的一个基地。安龙村和园田村的水源地保护也初见成效,安龙村已有少量的萤火虫现身。2007-2010年,该项目在嘉陵江流域2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展了水源地保护,通过进行河道保护、公共教育和政策宣传,400多万人的生活得到积极的影响,超过5亿公升洁净水重返自然和当地社区。2011-2013年,项目计划实现长江上游30万公顷湿地和森林的保护和恢复,每年将实现向自然界和人类返还10亿升水的目标。 代表公司负责该项目的可口可乐公司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总监田文红表示,接手项目两年来,她本人看社会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以前是从公司角度来看社会。现在是从社会需求什么来看公司达到了什么、能提供什么,经历了一个换位思考的过程。她还发现,作为可口可乐公司全球合作伙伴的那家与可口可乐共同保护长江上游的国际NGO态度也有了转变。从原先只从其自身出发考虑问题,即“我有什么项目,我自己来做项目,你不用管我”,变成了现在的注意听取合作伙伴的意见。她强调指出:“其实合作双方方向是一致的,沟通方法、渠道、理念等方面在合作过程中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合作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田女士对将来的合作前景表示乐观,称她和同事会争取在环境、社区、公司和合作伙伴各方面做到更好的融合。 点评: 可口可乐公司最近刚刚在北京发布了“2010-2011中国系统可持续发展报告”暨第四版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称,在过去一年中,可口可乐在水资源管理、能效管理与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包装和健康的社区四大核心方面获得显著提升。本案例当属第一核心方面,即水资源管理方面。《报告》还指出,自2006年可口可乐第一次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到2011年底,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可计算的投入超过了2.3亿元人民币。水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核心内容之一。在全球层面,可口可乐制定了实现经营活动“水平衡”的远期目标,即在2020年之前,通过全面管理和项目投入,将等量于最终产品所消耗的水资源回馈于大自然和社区。为实现这一承诺,可口可乐积极提升水资源使用效率。这样的百年老店,其社会责任的担当往往是有全球规划的,但也会充分尊重当地人的智慧,故其CSR合作伙伴中,既有国际性的大型NGO,又有地方本土NGO,还有当地政府,这样的模式属于比较典型的企业-政府-NGO合作模式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具有水资源保护经验和能力并且认可可口可乐公司理念和行为的NGO,不妨多研究研究这家公司,找机会去接触这家公司,为将来可能开展的合作做些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