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净土寺与玄奘法师 连载

2019-03-13 19:53 44371人阅读 4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净土寺与玄奘法师 连载

[复制链接]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3-13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僧剃度出家的东都净土寺列入洛阳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www.lyshangdu.com/thread-69253-1-2.html

核心提示:
   洛阳市第四批74处(100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石刻碑碣、古墓葬……这些前人留下的家当,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唐僧剃度出家的东都净土寺列入洛阳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净土寺与玄奘法师 连载(一)隋炀帝把伊川、河阴(孟津)并入隋东都



原创:翟智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e658f0102x0et.html

   洛阳净土寺,位于洛阳龍門伊阙南二十多公里伊河东岸,伊川县白元鸾浴沟村。始建于北魏天賜元年(404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著名的玄奘法师,原名陈袆,隋代洛州偃师缑氏陈河村人,幼年随二哥长捷法师来到净土寺,隋大业八年(612年)十三岁在此寺剃度出家,法名玄奘。
  据《后汉书 西域传》记载:“帝梦金人,身高丈六,项佩日轮,光芒四射,金色灿烂,飞行于殿。帝醒为奇,翌晨问太史傅毅曰:“何兆也?”对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即佛也。”于是派遣蔡愔等十八人西访,至大月氏国,遇迦叶摩腾及竺法兰二圣僧,持佛像、舍利、贝叶经东来,迎至洛阳。帝悦之,建白马寺为二圣僧译经场”。
  又据《大唐内典录 后汉传译佛经录第一》记载:“后汉孝明帝者。帝讳庄。庙号显宗。光武皇帝之第四子也。神用冲简雅为圣则。于永平七年夜梦金人身长丈六项佩日轮飞空而至。光明赫奕照于殿庭。旦集群臣令占所梦。通人傅毅进奏对曰。臣闻昔西方有神。其名为佛。陛下所见。将必是乎。帝以为然。欣感灵瑞。诏遣使者羽林中郎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一十四人往适天竺。于月支国。遇沙门迦叶摩滕竺法兰。写得经像。载以白马还达雒阳。初立十寺。即于兹地立白马寺”。说的是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夜梦金人,遣蔡愔往月支国,归国时即携回金人──佛像,即是最早来到中原的佛像,也是中国官方立寺首次见于记载。
旃檀佛像在隋大业十年传入洛阳净土寺,《续高僧传》卷24《释慧乘传》记载:“ 隋大业十二年,于东都图写龟兹国檀像,举高丈六,即是后秦罗什所负来者,屡感祯瑞,故用传持。今在洛州净土寺”。
  当时玄奘法师在洛阳东都净土寺剃度出家,见到过这幅色绢本设色彩绘旃檀佛像。但真的旃檀佛像什么样,还是后来玄奘到了印度,在跋蹉国首都赏弥城(今印度北方邦柯散) ,亲眼见到优填王所刻旃檀佛像,他在《大唐西域记》写到: “ 憍賞彌國)城内故宫中有大精舍高六十餘尺有刻檀佛像上懸石盖鄔陁衍那王【舊云優填王】之所作也,靈相間起,神光時照,諸國君王恃力欲舉,雖多人心苻地移,遂圖供養,俱言得真語,其源迹即此像也。初如來成正覺,已上昇天宫為母說法,三月不還。其王思慕,願圖形像,乃請尊者没特伽羅子,以神通力接工人上天宫,親觀妙相,彫刻旃檀。如來自天宫還也,刻檀之像起迎世尊,世尊慰曰,教化勞耶,開導末世,寔此為冀”。(译文城内故宫中有大精舍, 高六十余尺, 有刻旃檀佛像, 上悬石盖, 邬陀衍那王之所作也.灵相间起, 神光时照.诸国君王持力欲举, 众多人众, 莫能转移, 遂图供养, 俱言得真语。其源迹即此像也, 初如来成正觉,已上升天宫为母说法, 三月不还, 其王思慕, 愿图形像, 乃请尊者没特伽罗子,以神通力接工人上宫, 亲观妙相, 雕刻旃檀.如来自天宫还也, 刻旃檀之像起迎世尊.世尊慰曰: ‘教化劳耶, 开导未世, 实此为冀! ”)

  


世界上第一尊旃檀佛像,在洛阳净土寺

  东汉优填王时期的旃檀佛像,(复制)





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 玄奘法师 翘心净土 往游西域.



出土的石碑记载:“净土寺创自〇〇(后魏)天赐延和间”,北魏天赐元年是(公元404年)


   十六国时期,398年,拓跋珪定都平城,称帝建元,史称北魏道武帝,势力达黄河流域。后秦隆安三年(399),后秦姚兴命令其弟姚崇、镇东将军杨佛嵩攻取中原古都洛阳,遭到东晋河南太守夏侯宗之的顽强抵抗,久攻不下,转而向东扫平柏谷(今河南偃师东南),并将周围一带的百姓二万余户尽数迁到关中。之后,后秦大军再度包围洛阳,此时东晋无力北顾,新任太守辛恭靖就派人请求北魏出兵解围。魏书·太祖纪》:“天兴二年(399)秋七月,起天华殿。陈郡、河南流民万余口内徙,遣使者存劳之。姚兴遣众围洛阳,司马德宗将辛恭靖请救。八月,(拓跋珪)遣太尉穆崇率骑六千往赴之。未至,恭靖败,诏崇即镇野王”。天兴五年(402年),北魏数路大军大举攻后秦,兵锋所及,一片废墟。后秦举国震动,长安城内人心惶惶,关中地区的很多城堡白天也不敢把城门打开。(402年)五月,姚兴反击北魏,拓跋珪有意后退,将后秦军队反包围在汾水东岸的柴壁(今山西襄汾南),围而不打,后秦军队很快矢尽粮绝。姚兴再也无力与北魏抗争,向北魏拓跋珪求和,将潼关以东地区恭送给北魏。南方的东晋更无力抗衡北魏,遂退缩至淮河以南。
于是北魏兵不血刃获得河洛地区,领土南扩至淮河以北。道武帝拓跋珪感谢上天把河洛大地恩賜于北魏,真是“天賜百福”,遂改年号为天賜。天賜元年(404年),北魏新城官府在洛阳南秦郑、秦楚、周楚古道交汇枢纽位置鸾浴沟之阳创建寺院,因此地为洁净白石岩,故名净土寺。天赐是北魏404年十月至409年,吻合北魏击败后秦姚兴,首次控制河洛一带的史实。
   北魏控制河洛后,洛阳又逐渐恢复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地位,北魏《洛阳伽蓝记》记载魏膺箓受图,定鼎嵩洛……移风易俗之典,与五帝而并迹,礼乐宪章之盛,凌百王而独高,岂卿鱼鳖之徒,慕义来朝,饮我池水,啄我稻粱”。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则。羽仪服式,悉如魏法。江表士庶,竞相模楷,褒衣博带,被及秣陵。。“自葱岭已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已。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
  此后,北魏王朝决定迁都洛阳,龙门伊阙当时属于新城(伊川)县辖区,新城县的官员,当听说北魏朝廷要迁都洛阳时,便利用开山修水利工程之机,于太和七年(483)开凿出第一个古阳洞石窟,并造出主佛像。古阳洞南壁现存的《孙秋生等二百人造像记》,横额形碑铭在其开头刻写着“大伐太和七年新城县功曹孙秋生新城县功曹刘起祖二百人等敬造石像一区,记录的是太和七年(483) 新城(今伊川)官员带领百姓敬造佛像。这个古阳洞是第一个石窟佛龛,开伊阙龙门石窟造佛像之先河。
  十年后的太和十七年(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建嵩山少林寺,对洛阳净土寺给予修葺。
  同一时期,净土寺附近区域还建有(伊川鸦岭)石佛寺、(嵩县田湖)铺沟石窟、(伊川葛寨)吕寨石窟、偃师水泉石窟、渑池鸿庆寺、陕县空相寺、宜阳虎头寺等著名佛教圣迹留存至今。



净土寺位于千年丝绸古道咽喉要冲



据《东部丝绸茶叶商旅捷径古道》记载:新城白元五里三寺地区交通十分便利,北去古


都洛阳有陆路和水路,古代的秦郑、秦楚、周楚古道均从金山寺、净土寺附近通过。

   秦楚古道由陕甘东来,过潼关,经陕州(三门峡)、交口、宫前、宜阳三乡至宜阳韩城(古宜阳),过洛水,向东经赵堡、白杨、坡头、宋店、在莘店(平等)过伊河,到砦子街(白元),向东是秦郑古道。向南经吴起岭到内埠,或沿河到蔡店,或经烟涧明水康水龙溪水到蔡店,再东去临汝镇、庙下、汝州再向东南诸地。东南来的商队去洛阳,也是先到白元地区,再经周楚古道或乘船顺伊河而行,过伊阙龙门达京都洛阳,或经莘店伊河古渡,走秦楚古道西去秦晋甘青,去向遥远的地域。
  白元五里三寺清凉寺、金山寺、净土寺由于地处古道交通咽喉要冲位置,是东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古道上白天为马牛驴牲口队,晚上为骆驼队,商贾东来西往、南下北上不绝于途,夜以继日铃声响彻沿线,断断续续延续了几千年。
  隋大业年间,净土寺名曰东都净土道场,有景法师在此寺讲涅盘经,严法师讲摄大乘论。该寺多次遭毁,历代重修。


洛阳 伊川 地形 水系 古道 6 2.jpg



  伊川鸾浴沟净土寺自北魏开始属于新城辖区,新城与净土寺隔伊河相望,秦汉以来新城一直是伊川的“首府”。东魏时新城县改成新城郡,隋开皇初年废新城郡,升级为伊州,隋开皇十八年改为伊川县,隋大业初隋炀帝徙入东都洛阳时,把河阴、伊川二县撤销,并入东都直辖。
   史书《隋书·卷三十 志第二十五 地理中》记载:“河南(带郡。有关官。有郏山。有瀍水。)洛阳(有汉已来旧都。后魏置司州,东魏改曰洛州。后周置东京六府、洛州总管)。开皇元年改六府,置东京尚书省。其年废东京尚书省。二年废总管,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废行台,以洛州刺史领总监。十四年于金墉城别置总监。炀帝即位,(废省。置河南县,东魏迁邺,改为宜迁县。后周复曰河南)。大业元年徙入新都东魏置洛阳郡、河阴县开皇初郡并废,又析置伊川县)大业初河阴、伊川二县并入焉。)伊阙(旧曰新城,东魏置新城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县改名焉。有伊阙山
  从这条史料的记载,我们知道河南(带郡)洛阳,从有汉已来就是都城。后来东魏改曰洛州。后周置东京六府、洛州总管。开皇元年改六府,置东京尚书省。其年废东京尚书省。二年废总管,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废行台,以洛州刺史领总监等等。开皇初时洛阳郡已废去,析置了河阴县和伊川县,到隋炀帝即位时,把那些旧名称全废掉了,置河南县。隋大业初年,隋炀帝徙入新都,新都亦称东都,这时就把东都正北的河阴(孟津)、东都正南的伊川二县并入东都,使东都洛阳的都城中轴线,北靠黄河邙山,南直通九皋三涂天室神山。因而伊川县在隋大业年间属于隋东都范围。





  隋炀帝把伊川、河阴(孟津)并入隋东都,是当时兴建东都的需要。当时的伊川鸾浴沟净土寺,被称为东都净土道场。伊川县在隋初属东都,此时没有伊阙县,自然不存在伊阙县属不属于东都的问题。伊川鸾浴沟的净土寺称为东都净土道场(净土寺)合乎真实历史。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3-13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净土寺与玄奘法师 连载(二)玄奘剃度幽岩山沟净土禅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e658f0102x0ev.html

   

  翟智高  文图


皇家寺院净土寺金山寺为隋炀帝举行法事盛典



  隋大业元年(605)八月壬寅,炀帝自东京御龙舟去江都。大业二年(606年)春三月庚午,炀帝从江都起驾走秦楚古道陆路返洛阳,夏四月庚戌经伊阙县(今伊川县城南)。金山寺、净土寺作为当时的皇家寺院,僧众们为隋炀帝举行了盛大的法事盛典,陪护千乘万骑入东京洛阳,据《隋书·炀帝纪》记载:上自伊阙陈法驾,备千乘万骑,入于东京就是在伊阙县地区皇家寺院作,然后经龙门举行盛大的入建国门(定鼎门)进东都洛阳城的仪式隋炀帝大悦,诏令对金山寺、净土寺进行重修扩建。
  唐武德四年,李世民讨平王世充,置洛州总管府,领洛、郑、熊、谷、嵩、管、伊、汝、鲁九州。洛州领河南、洛阳、偃师、巩、阳城、缑氏、嵩阳、陆浑、伊阙等九县。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李世民改洛州为洛阳宫之后,曾多次经净土寺到“广成泽”游猎。贞观十四年(公元641年)还命将作大匠阎立德在广成泽附近规划设计建起一座清暑宫,取名襄城宫。
  武则天《以郑汴等州为王畿制》诏书朕闻上图列宿,垂七纪而环紫微;下料物土,制八纮而尊赤县。是以帝猷方盛,开甸服於平阳;王业肇基,创神郊於景亳。虽政或沿革,道有污隆,强干弱枝,率由兹典....王畿存千里之制;西京御历,帝里据三辅之饶.......可以洛东郑州、汴州、南汝州、许州、西陕州、虢州、北怀州、泽州、潞州、东北卫州、西北蒲州为王畿。内郑州、汴州、许州可置八府,汝州可置二府,卫州可置五府。别兵皆一千五百人....足兵之义,牢笼於振古。主者施行”。
《洛阳新获墓志》载1990年伊川县平等乡古城西出土的《高足酉墓志》,其位置在伊川新城故城(古城、杨寨村)之西区域,埋葬的是一位唐朝武则天时期的镇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大将军、朝鲜人高官“高足酉”,他参与建造洛阳皇城中轴线上的天枢,高足酉因建天枢获得“封高丽蕃长、渔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的官职。此出土《高足酉墓志》的地方,向东约四公里就是东都皇家寺院净土寺。
   唐代开元宰相姚崇,少年时在广成泽的旧居石岭(今白沙镇石岭村),就位于秦郑古道旁,距净土寺仅十来里。

玄奘剃度幽岩山沟净土禅院

洛阳净土寺的出名,是因为著名的玄奘大师九岁跟二哥长捷法师来到这个山沟里的寺院,十三岁在这个寺院剃度出家,后又从此寺孤身赴西印度取经,成为世界著名的佛学大师。

记载玄奘西域求法取经的史实
  《旧唐书·方伎传·玄奘传》记载:“僧玄奘,姓陈氏,洛州偃师人。大业末出家,博涉经论。尝谓翻译者多有讹谬,故就西域,广求异本以参验之。贞观初,随商人往游西域。玄奘既辩博出群,所在必为讲释论难,蕃人远近咸尊伏之。在西域十七年,经百余国,悉解其国之语,仍采其山川谣俗,土地所有,撰《西域记》十二卷。贞观十九年,归至京师。太宗见之,大悦,与之谈论。于是诏将梵本六百五十七部于弘福寺翻译,仍敕右仆射房玄龄、太子左庶子许敬宗,广召硕学沙门五十余人,相助整比。

《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载玄奘自幼在净土寺出家的史实

  唐太宗李世民亲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是玄奘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请太宗皇帝写序言玄奘「请御制三藏圣教序表」中说﹕“沙门玄奘言:奘以贞观元年往游西域,求如来之秘藏,寻释迦之遗旨﹐总获六百五十七部”。“帝先许作新经序。机务繁剧未及措意。至此法师重启。方为染翰。少顷而成。名大唐三藏圣教序。凡七百八十一字。神笔自写。敕贯众经之首。帝居庆福殿。百官侍卫。命法师坐。使弘文馆学士上官仪以所制序对群寮宣读。霞焕锦舒极褒扬之致”


《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宗文皇帝制
  唐太宗李世民《大唐三藏圣教序》,对玄奘法师大加褒扬,特别提到玄奘自幼在净土寺剃度出家以及到西域求法取经的史实:“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

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 玄奘法师 翘心净土 往游西域.




玄奘年出家的净土禅寺是藏在山沟里


《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载:“玄奘法师者。夙怀聪令。立志夷简。神清龆龀之年。体拔浮华之世。凝情定室。匿迹幽巖。栖息三禅”




玄奘法师者 夙怀聪令




龆龀之年 匿迹幽巖 栖息三禅

  龆龀之年[tiáo chèn]指年龄在七八岁的儿童。东观汉记·伏湛传》:“齠齔励志,白首不衰。” 唐 白居易 《欢儿戏》诗:“齠齓七八岁,綺紈三四儿。”
  匿迹幽巖说的是尚在儿童时的小陈袆,随二哥到藏于幽深山沟里的净土寺中修行,而不是在隋都闹市的寺院修行。唐代徐惠有诗云:“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意思是,仰望着幽深的岩石而眼波流盼,抚摸着桂花的枝条而凝神冥想。徐惠(公元627年―公元650年),年少时才华出众,唐太宗将她纳为才人。后被封为婕妤,接着又升为充容。其时唐太宗广修宫殿。徐惠上疏剖析大兴土木之害,唐太宗对她厚加赏赐
  栖息三禅三国魏文帝曹丕《莺赋》:“託幽笼以栖息。”《楞严经》:“安稳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禪。”佛教谓色界之第三禅天。此天名定生喜乐地。就是说,藏于幽深山沟里的净土寺,虽兹寺幽深清净,但幼年的玄奘从此脱离了滚滚红尘,结束少罹穷酷的日子,内心是欢喜的
由此也表明,玄奘是出家于藏在山沟里的净土寺禅院。如果东都净土寺在洛阳都城内,太宗皇帝绝不会用“龆龀之年,匿迹幽巖”来描写“幼怀贞敏,翘心净土”的玄奘出家禅院。
  净土寺出土石刻赠昭然心然净土寺上人》,描写净土寺的环境:绝顶皆岩石,崎岖一路通。断岩流碧水,古木惹秋风。丈室三乘透,法五蕴空。道林棲隐处,清静与君同。”印证净土寺是“匿迹幽巖,栖息三禅的幽静修行的禅院


沙发 2019-3-13 20:1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3-13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净土寺与玄奘法师(三)


翟智高   文图




少罹穷酷,跟随二哥长捷龙門南的东都净土寺
  隋大业初年,陈褘母亲病故。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征发数百万人修大运河。其时,任隋江陵县令的陈惠不忍心驱百姓于水火,心中惶惶不安,急火攻心,不久亦去世。9岁的小陈褘跟随二哥长捷,从老家缑氏陈河村出发,经大口、寇店、大谷关,翻越嵩山水泉口,经秦郑古道到了洛阳龍門南的东都净土寺。
  偃师缑氏玄奘故里去往东都净土寺的线路:



《大正藏》卷51录有唐 张说的《大唐西域记序》,其中记述说:“令兄长捷法师,释门之栋梁者也。擅龙象于身世,挺鶖鹭于当年,朝野挹其风猷,中外羡其声彩。既而情深友爱,道睦天伦,法师服勤请益,分阴靡弃
  玄奘13岁剃度出家于东都净土寺,史料有明确记载。唐·道宣《续高僧传》卷四《京大慈恩寺释玄奘传》云:“兄素出家,即长捷法师也。容貌堂堂,仪局瑰秀。讲释经义,联班群伍,住东都净土寺。以奘少罹穷酷,携以将之,日授精理,旁兼巧论。”《大正藏》卷50《慈恩传》卷上说:“其第二兄长捷先出家,住东都净土寺。察法师堪传法教,因将诣道场,诵习经业。”“既得出家与兄同止,时寺有景法师讲《涅槃经》,执卷伏膺,遂忘寝食。又学严法师《摄大乘论》,爱好逾剧。一闻将尽,再览之后,无复所遗。众咸惊异,乃令升座覆述,抑扬剖畅,备尽师宗。美问芳声,从兹发矣。时年十三也。

大理寺郑善果慧眼识“释门伟器” 玄奘破格剃度净土寺
  陈褘天性喜佛,来到净土寺后,在佛学净土环境薰陶下,以兄长长捷为师,潜心学习佛学。
  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诏令征调一百一十三十万号称二百万伐高丽大军在河北涿郡集结完毕,为祈求征伐高丽成功,炀帝下诏在洛阳剃度27名和尚,由主持剃度的大理寺卿郑善果选择合适人选。小陈褘在习佛中,不仅已精通佛学要诣,而且还有独到的见解。他找到主持剃度的大理寺卿郑善果,恳请报名入选剃度。就问他:“你小小年纪为什么要出家呢?”陈褘答道::“远者继承如来事业,近者光大佛祖遗法。”郑善果为他远大的志向和不凡的器貌所感动,便说:“诵业易成,风骨难得,若度此子,必为释门伟器。”郑善果又问了一些佛学问题,小陈褘对答如流。郑善果对长相端庄,聪明好学,佛学知识渊博的小陈褘心中已有好感。陈褘年仅13岁,不够录取资格,郑善果有意录取,但主持录取的几位僧人仍说“年纪太小。”不料,小陈褘却说:“我提一个问题,众位老师如给我满意答复,我就不当和尚了。”他问:“人能不能成佛?成佛是在当世,还是遥远的未来?”众位主持录取的僧人一下子被难住了。郑善果借机说“人才难得”,于是,就破格录取了陈褘,13岁的陈褘遂剃度,出家在净土寺, 取法号“玄奘”,意为“使佛学光大。”正式成为佛门释子。
   玄奘在净土寺潜心钻研佛学时,时净土寺有隋朝国首大师景法讲涅盘经,隋朝国首大师严法讲摄大乘论,奘励精无怠。

孤征天竺 西域佛国享声誉

①,隋唐遽变,玄奘孤身西行,万里求法赴天竺
   玄奘在净土寺潜心钻研佛学时期,外界正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隋朝的横征暴敛使百姓无法生活下去,激起各地好汉揭杆而起。洛阳地处要冲,有着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古来就为兵家必争之地。隋唐之交,此时更处在战争的漩涡中心。兵燹炮火的摧残后,昔日的都市洛阳,“衣冠殄丧,法众销亡,白骨交衢,烟火断绝”(《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金碧辉煌的都城,转眼间已经变得伤痕累累,千疮百孔。
   净土寺因远在城外伊川鸾峪沟而免遭战火蹂躏。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打起抗隋大旗,李世民在与隋军和王世充作战中,多次率军走洛阳山南秦楚古道迂回包抄洛阳,玄奘所在的净土寺,属隋朝皇家寺院,下辖少林寺,少林寺派棍僧助李世民,救过李世民的命,净土寺对李世民军队也多有资助,李世民与玄奘结为兄弟好友。其时,农民起义军瓦岗军攻洛阳,王世充困守洛阳,城内无粮,十有三人饿死。
  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国号唐。时王世充占居洛阳,唐军与王世充为争夺洛阳又打了四年战争,武德四年(621年),王世充降唐,大批不愿降唐者纷纷削发假扮成和尚躲入洛阳城各个寺院道场。李渊下令唐军废除洛阳城端门楼、乾阳门及阙楼。为了消除隐患,李渊又下令废洛阳城中各寺院道场,秦王世民观隋宫殿,叹曰:“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命撤端门楼,焚乾阳殿,毁则天门及阙;废诸道场。
   武德九年(626年)四月,唐高祖李渊诏令全国废除佛道,洛阳仅保留寺观各一所,其余全部废除,净土寺、少林寺也在废除之列。玄奘法师心急如焚,他想起与李世民的友情,遂由净土寺出发,涉伊水,走秦楚古道,亲赴京都长安,找李世民想办法,他哪里知道此时长安的唐皇室中正蕴藏着杀机。
  武德九年六月,太子建成忌妒李世民功盖天下,乃与齐王元吉合谋欲除掉世民。李世民得知消息,先发制人,发动玄武门兵变,杀太子建成和弟元吉。八月,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改明年为贞观元年。刚夺得皇位的李世民正忙于军国大事,无遐顾及接见玄奘。
玄奘滞留长安,亲闻血溅皇门之事,深感自己所学浅薄,对此兄弟相残无能为力,决心到佛教的发源地去深造。于是上表李世民,请求西行。但李世民刚得到帝位,国家百废待兴,日理万机,对玄奘的请求那能顾得着。没得到朝廷答复,没有官方批准的通行证和资助,要远涉几万里、跨越无数关卡、邦国,去远方的天竺佛教发源地,显然是极困难的。玄奘几乎陷于绝望的境地。但想到在净土寺出家时立下“使佛教教义发扬光大”的誓言,决意靠自己的力量去印度求学佛法。

②、朝廷诏令“灾民可随丰就食”,玄奘得以出关西行

  对于玄奘西行准确年代,过去很多史料典籍记载玄奘离开长安西去的时间是在贞观三年(629)。但玄奘离开长安西行是趁关中有霜雹灾,贞观元年(627年)八月,长安一带遭受严重霜雹灾害。朝廷诏令“灾民可随丰就食”,各地关卡可给于方便。
   贞观元年的灾害事情,在《旧唐书 太宗本纪》记载:“贞观元年夏﹐山东诸州大旱﹐令所在赈恤﹐无出今年租赋。八月﹐关东及河南陇右沿边诸州霜害秋稼。九月辛酉﹐命中书侍郎温彦博﹑尚书右丞魏征分往诸州赈恤”。玄奘借此机会混在灾民队伍中,西出长安,沿途乞讨,经天水、武威、张掖、安西,凉州(姑藏),昼伏夜行,至瓜州,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流沙,备尝艰苦,抵达伊吾(哈密),至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碎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飒秣建国(今乌兹别克的萨马尔城之东)、呾蜜国(乌兹别克古铁尔梅兹城。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记载了该城的佛教状况:“呾蜜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东西长,南北狭。伽蓝十余所,僧徒千余人。诸窣堵波(即佛塔)及尊像,多神异,有灵鉴。”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梵衍那国(今阿富汗的巴弥场)、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翻越巴基斯坦北部的兴都什大山,到达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塔克西拉(位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西北约50公里处,东南距拉瓦尔品第35公里,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描述塔克西拉:“地称沃壤,稼蔷殷盛,泉流多,花果茂。气序和畅,风俗轻勇,崇敬三宝。”到达迦湿弥罗国(克什米尔憍賞彌國,城内故宫中有大精舍高六十餘尺有刻檀佛像)。
  玄奘边学边行,始进入中印度。此后,玄奘一边学习佛教经论,一边巡礼佛教遗迹,先后经历翠禄勒那、袜底补罗、揭若鞠阁等十多个国家,始至那烂陀寺留学,玄奘在那烂陀寺历时5年,备受优遇,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贞观十年(公元637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今印度东海岸克里希纳河口处)、达罗毗荼国(今印度马德拉斯市以南地区)、狼揭罗国(今印度河西莫克兰东部一带)、钵伐多国(约今克什米尔的查谟),访师参学。还应东印迦摩缕波国(今印度阿萨姆地区)国王鸠摩罗的邀请讲经说法,并著《三身论》。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记述:“僧伽羅國【雖非印度之國,路次附出】恭建那補羅國。 王宫側有佛牙精舍,高數百尺,瑩以殊珍,飾之奇寶。精舍上建表柱,置銜摇⒛α_伽大寶、寶光赫奕聯、暉照曜晝夜,遠望爛若明星。王以佛牙日三灌洗香水、香末或濯、或焚、務極珍奇式修供養
  僧伽羅國,古之獅子國,又曰無憂國,即南印度,其地多奇寶,又名曰寶渚。昔釋迦牟尼佛化身,名僧伽羅,諸德兼備,國人推尊為王,故國亦以僧伽羅為號也。以大神通,力破大鐵城,滅羅刹女,拯恤危難於是,建都築邑,化導是方,宣流正教,示寂留牙在于兹土,金剛堅固,歷劫不壞,寶光遥燭,如星燦空,如月炫宵,如太陽麗晝,凡有鹅?瑧?鹑珥憽??行谆脑之悾??鈶┢恚?`祥隨至,今之錫蘭山,即古之僧伽羅國也。王宫側有佛牙精舍,飾以袑気x,光赫奕累,世相承敬禮不衰。”
  唐贞观十五年(641年),玄奘42岁,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在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  
  玄奘贞观元年离开长安“乘危远迈,杖策孤征,往游西域”,在玄奘法师译完「菩萨藏经」和撰成「西域记」之后所上的「请御制三藏圣教序表有记载﹕沙门玄奘言﹕“奘以贞观元年往游西域﹐求如来之秘藏﹐寻释迦之遗旨﹐总获六百五十七部”。可证玄奘是在贞观元年西行的。

③,学佛那烂陀,名扬五天竺
历经艰难险阻后到达天竺后,十多年间,玄奘跟随过许多有名的僧人。他停留过的寺宇包括当时有名的佛教学习中心-那烂陀寺,当时那烂陀寺是印度佛教界的最高学府,在此大小乘并举,以大乘为主。玄奘到那烂陀寺时,正是德高望重的戒贤大师住持此寺。这时,戒贤已百余岁,据说他对玄奘异常器重。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五年以后,又四处游学,游历数十个国家,虚心向名师请教。随后又回到那烂陀寺,向他的老师戒贤汇报学习情况,受到戒贤的赞赏。
  印度戒日国王在曲女城举行了佛学辩论大会,请玄奘为论主,参加者有五印十八个国王、三千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两千人。当时玄奘讲论,大家可以随便提问题,但无一人能难倒他。此次辩论让玄奘名声大震,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
  他向该寺的主持,印度佛学权威戒贤法师学习佛经。及后玄奘更加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在佛学讲座中名扬全天竺,在印度求学佛法十四年的玄奘已成为著名的佛学高僧,他阐发的佛学理论连印度的高僧也为之折服。玄奘思念祖国,惦记着故乡洛阳的净土寺,牢记着在净土寺许下的誓言。




回归大唐 译经著书 功德圆满谁能比

  ①,唐蕃结姻亲,西域丝路通,玄奘思回归
  唐贞观八年(634),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松赞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当时唐太宗不允。
  唐贞观十二年(638),松赞干布再次请婚,派大论薛禄东赞携黄金五千两及相等数量的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贞观十五年(641)正月十五,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吐蕃王都拉萨。
  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


  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文成公主的子孙们,尊文成公主为观音菩萨的化身,作“绿度母”供奉,千年香火不衰:


闻知唐蕃结亲,大唐政局稳定,西域丝路畅通,贞观十七年(643年)玄奘决定启程回国。
②,满载佛经典,洛阳见太宗。
玄奘收集印度最好的佛经,带着印度人民的深情厚意,于贞观十七年(643年)启程回国。次年,经丝绸古道南道到了于阗(今新疆和田)。于阗地方官对这位饮誉印度的著名唐人高僧表示欢迎,立即派人将玄奘写给太宗的奏表送达长安,太宗诏令于阗、敦煌等地方官迎接护送玄奘法师回京。
  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二十四日,玄奘到达长安,此时太宗已在洛阳,即将率军出征辽东,闻报,即诏请玄奘到洛阳相见。二月初一在洛阳宫仪鸾殿受到太宗接见。唐太宗与玄奘并坐问道:“法师当年西去取经为什么不报道朝廷得知”,玄奘说:“玄奘当去之时以再三表奏。但诚愿微浅朝廷不蒙允许。无任慕道之至乃辄私行。专擅之罪唯深惭惧。”
  唐太宗积极在西域开疆拓土,贞观六年( 公元632年) 打垮西突厥,建置西伊州( 今新疆哈密) 。贞观十四年( 公元640年) 平定高昌,建置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唐太宗需要精通西域、中亚各国地理交通、民俗风情、政治文化的人才,玄奘西行印度,沿途经历西域、中亚、南亚多个国家,时间长达十七年,对这些地区的自然、气候、交通、民族和政治文化了如指掌,无疑是唐太宗最需要的人才。因此,太宗多次要求玄奘还俗做官,担当起经略西域的重任。
  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唐太宗欲委任玄奘官职,劝玄奘还俗,李世民说:“法师出家后与世俗了断,所以能委命求法惠利苍生”。“朕今观法师词论典雅,风节贞峻,非惟不愧古人,亦乃出之更远”,“帝又察法师堪公辅之寄,因劝罢道,助秉俗务。”玄奘言道:“玄奘少践缁门,伏膺佛道,玄宗是习,孔教未闻。今遣从俗,无异乘流之舟使弃水而就陆,不唯无功,亦徒令腐败也。愿得毕身行道,以报国恩,玄奘之幸甚。”玄奘不改初衷,上疏陈明再三,表示“守戒缁门,阐扬遗法,此其愿也。如是固辞乃止。”。
  玄奘婉言谢绝唐太宗美意。在阔别故土近二十年后,玄奘终于又回到洛阳,唐太宗在洛阳宫隆重欢迎玄奘法师。玄奘上表请旨,得到唐太宗恩准,得以回偃师故里省亲见到老姐,修葺了故里老屋和父母坟墓。玄奘又到梦绕魂牵的当年剃度出家地故地重游,并将从印度带回的贝叶经和佛舍利分出一部分安放在净土寺(“堂上真文余贝叶,舍利多珠隐木瓜。”)。
  玄奘还想在家乡不远的少林寺译经,未获太宗允许。
  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子李治在长安建专门译经院。玄奘法师写《请入嵩岳表》“玄奘少来颇得专精教义,唯于四禅九定未暇安心。今愿托虑禅门,澄心定水,制情猿之逸躁,絷意象之奔驰,若不敛迹山中,不可成就。窃承此州嵩高少室,岭嶂重叠,峰涧多奇,含孕风云,苞蕴仁智,果药丰茂,萝薛清虚,实海内之名山,域中之神岳。其间复有少林伽蓝、闲居寺等,皆跨枕岩壑,萦带林泉,佛事尊严,房宇闲邃。即后魏三藏菩提留支译经之处,实可依归以修禅观
  高宗李治知法师心意,明白他说的“少林伽蓝、闲居寺等,房宇闲邃”,实则间接委婉提出其出家之地净土寺“可依归以修”,请皇上对这些寺院和嵩山附近的偃师故里给于维修。一个“依”字、一个“归”字、一个“修”字,道出了玄奘法师对早年曾在“跨枕岩壑,萦带林泉,佛事尊严”的净土禅寺剃度出家地无限思恋的“回归梦”。今天的洛阳净土寺,保留至今的大殿内,描金画凤,规格很高,香案的石贡桌,足有一尺多厚,梁檩椽子是特殊的木材,大殿内从来没有蛛网虫子,经书放在这里,不会被虫蛀,据说这是当年为玄奘回来译经使用的。
   在西安大雁塔门前有唐太宗撰、褚遂良书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此碑立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碑中写道:“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九册《释氏稽古略》载:“(唐高宗)七月诏迎玄奘法师入居西明寺……五年帝幸东都,敕召僧义褒慧立等赴洛京,见帝于合壁殿。叙论称旨。留住东都净土寺。
③,译经十九年,《大唐西域记》是经典
   朝廷在长安建造译经寺院,请玄奘把从印度带回大量佛教经典,翻译成中文,唐太宗为玄奘翻译的佛经亲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加深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力。玄奘所写的《大唐西域记》,记述自己所经历的110个和传闻所知的28个以上的城邦、地区、国家的情况,内容包括这些地方的幅员大小、地理形势、农业、商业、风俗、文艺、语言、文字、货币、国王、宗教等等,详尽记录,为西域诸国,特别是印度,保存了七世纪前的历史,如果没有它,印度那时的历史,会是一片空白。正因为此,玄奘之名在印度家喻户晓。《大唐西域记》像一把火炬,照亮了印度尘封已久的真实历史。
   当代英国考古学者和印度学者一道,手持英译本《大唐西域记》,在古老的印度大地上按图索骥,陆续发掘出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蓝毗尼等众多佛教圣地和数不清的古迹,甚至现今印度的国家象征“阿育王柱的柱头”,也是根据这本详细的史料发掘出来的。中世纪印度的历史从此得以重见天日。印度历史学家阿里曾经这样评价:“如果没有玄奘、法显等人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南亚地区古代史、宗教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文献,被被译为德、法、英、日等各国文字,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玄奘也从此成为世界文化名人。他九死一生舍身求法的精神激励着很多后来者,鲁迅赞他为“民族的脊梁”,梁启超也称他为“千古一人”。
《大唐西域记》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很大,如绘佛画、塑佛像、建寺塔、做道场、放焰口等,给中国的绘画、雕刻、建筑、音乐等艺术带来了创新的发展。也为研究中亚、南亚史地和社会风俗以及中西交通史、文化、商贸交往史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成为必读经典。也为今天开创“一带一路”世纪伟业,提供了详实的西域各国地理历史的史料。

   唐玉华宫正殿名玉华殿,贞观二十二年,李世民曾在此召见三藏法师玄奘。另外,李世民御制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及皇太子李治制的《述三藏圣记》皆在此作成。为了让玄奘法师有一个更加清静的道场,唐高宗李治水徽二年(公元651年),废宫改名五华寺。

   玉华宫改名为玉华寺后,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玄奘法师奏请高宗皇帝恩准,带门徒移居玉华寺翻译佛经,并在玉华寺住了四年,玄奘大师一生译经75部、1335卷,其中682卷都是在玉华宫完成的,在译完了佛学辉煌大典《大般若经》之后,因劳累过度而一病不起,于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五日夜半圆寂于玉华寺肃成院。
   玉华寺遗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五华乡玉华村北2公里的玉华山。原名仁智宫。为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营造、贞观二十六年(公元646年)扩建改名为玉华宫,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行宫。
玄奘法师圆寂处玉华寺肃成院遗址






   玄奘一生翻译佛经,撰写有《大唐西域记》等专著,为东西方科学文化交流献出了毕生精力。
   玄奘不但是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执著求真的伟大学者。他一生就是求取和翻译佛教经典。超常的悟性加极端的认真,使玄奘在佛学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所翻译的佛经,在量和质上皆空前绝后,直到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仍无人能够超越。


板凳 2019-3-13 20:3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3-13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净土寺与玄奘法师(四)

  翟智高  文图


净土道场,皇家寺院,高僧论佛开讲坛
  “天下名山僧占尽”。洛阳龙门南伊川之右,最负盛名的就是“出家人难得一方净土”的伊水岸边,隐于长寿山巨型卧佛之中建于北魏天赐年间的净土禅寺。伊川净土寺在隋东都范围之内,称东都净土道场。    ,隋唐皇宫中轴线,北有上清宫,南有净土寺
  净土寺寺院建在巨佛丹田生生不息的白云岩上,山门前是由东向西流的“定盟泉”与“倒涧泉”合流处,称“二龙戏珠”宝地。净土寺出土的元代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的“雲山舍利之塔”铭文石刻,“雲山”一词突出表明净土寺所在的白云岩,犹如天上吉祥的的白云,降落在此处。与《汉书 广成赋》所描绘的“大汉之初基也,宅兹天邑,总风雨之会,交阴阳之和。揆厥灵囿,营于南郊”相吻合。
建于北魏的净土寺,北是古都洛阳,邙山之巅北魏孝文帝陵与净土寺同处于一条南北中轴线。隋唐东都城北有邙山上清宫,是道家最高宫观。南有净土寺,是皇家最高佛学道场。
  唐高宗李治“敕召僧义褒、慧立等诣京洛,见帝于合壁宫,叙论称旨,留住东都净土寺”。合壁宫位于洛阳西苑西的延秋一带,从这里骑马走丰李、龛涧、新城到鸾浴沟东都净土寺,是帝王到广成泽的“轻车熟路”。高宗在合璧宫召见慧立,命其到东都净土寺留住,使慧立对玄奘法师自幼在净土寺剃度出家,后由此寺到西天取经有了更深切地了解,为他撰写《慈恩三藏玄奘法师传》积累了可靠的史料,然未成而卒,后由广福寺沙门彦悰续而成之,凡十卷,为今人研究玄奘之重要史籍。
高僧釋義褒净土讲经七眾載驅群公畢至
《续高僧传》卷十五《唐京师慈恩寺释义褒传》,记载有浙江金华高僧釋義褒,在京洛净土讲经,并“遘疾卒於淨土”的事:“釋義褒。姓薛。常州晉陵人。京邑承風以事聞奏。下敕徵延。便符昔願。即而入朝。時翻經三藏玄奘法師。龍朔元年駕往東都。別召追往。頻入宮禁。義論橫馳。乃於淨土講解經論。七眾載驅群公畢至。英聲逾盛。不久遘疾卒於淨土。春秋五十有一。道俗悲涼恨法門之早揜。皇上悼傷久之。遂敕送柩。返金華山舊寺。賻贈之榮光聞遠近。”   文中的“七众” ,语出“仁王护国经并翻译名义,七众者:谓出家五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 “载驱”, 指车马疾行。 出处 《诗·鄘风·载驰》:“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高亨注:“载,犹乃也,发语词。载、驱,车马疾行。”三国·魏·曹丕《善哉行》之一:“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释义褒于净土讲解经论,七众载驱群公毕至。说明七众为赶到净土听讲,驾着马车疾速行向净土而去。正是净土在都城外,须驾车“疾行”。
“群公”,古时把诸侯和朝臣称为“群公”。譬如《书·康王之诰》:“羣公既皆听命,相揖趋出。” 孔颖达 疏:“羣公,总谓朝臣与诸侯也。 郑玄 云:羣公主为诸侯与王之三公,诸臣亦在焉。” 汉 蔡邕 《陈太丘碑》:“羣公百寮,莫不咨嗟。”  群公也泛指诸有名位者,亦用作一般的尊称,不一定非得是诸侯和朝臣。例如 晋 张协 《咏史》:“蔼蔼东都门,羣公祖二 疏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登高作赋,是所望於羣公。”王勃把在滕王阁聚会的嘉宾称为“群公”是很贴切的。
释义褒于净土讲解经论,洛阳城以及附近七众为赶到净土听讲,都是驾着马车疾行向净土而去。由于是“佛事论坛”,来听释义褒讲佛经论的“群公”,不一定非得是指当朝的大臣们。到净土寺听义褒和尚讲经的,大多是当时对佛事感兴趣且又有声望有名位的“群公”们,为赶到净土听义褒讲经,驾着马车疾行“毕至”赶往净土听讲。  释义褒“英聲逾盛。不久遘疾卒於淨土。春秋五十有一。”完全可能是他为佛事而奔波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五十一岁便英年早逝。“卒於淨土”,应该是在“难得一片净土”伊水之滨洁白石岩上的东都净土道场病逝。皇上开恩,“遂敕送柩。返金華山舊寺。賻贈之榮光聞遠近。”
南印度摩赖耶国高僧释跋日罗菩提葬于龍門南伊川之右建塔
《宋高僧传·唐洛阳广福寺金刚智传》记载:“释跋日罗菩提。华言金刚智。南印度摩赖耶国人也”。“开元己未岁达于广府。敕迎就慈恩寺。寻徙荐福寺。所住之刹必建大曼拏罗灌顶道场度于四众。大智大慧二禅师。不空三藏。皆行弟子之礼焉”。“后随驾洛阳。二十年壬申八月既望。于洛阳广福寺命门人曰。白月圆时吾当去矣。遂礼毗卢遮那佛。旋绕七匝。退归本院焚香发愿。顶戴梵夹。并新译教法付嘱讫。寂然而化。寿七十一。腊五十一其年十一月七日。葬于龍門南伊川之右建塔旌表”
,唐诗记述山僧剩有殷勤意,煮烂胡麻当晚餐
唐代诗人、翰林学士李翰由南方赴当时的京都长安,路过白元五里三寺,寺老僧人为他煮胡麻(芝麻)粥充饥,当晚这位翰林学士夜宿金山寺,梦中也想的是国家大事,实在令人感动,作诗曰:过尽伊阳第几滩,偶从方外驻征鞍。林深月转松悺暗,虚塌云浸布被寒。梦寐也思王事重,驰驱敢惮客程难。山僧剩有殷勤意,煮烂胡麻当晚餐

“雲山舍利之塔”石刻揭开千年“佛舍利”之谜
  雲山重现佛舍利贝叶真文有传奇
  元代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洛阳净土寺又一次重修时,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的佛舍利被隆重安放在寺院的雲山舍利之塔中。


  从现有资料来看,没有权威的记录或考察详细记载佛祖舍利的历史分布。现在可考证有佛舍利的塔

  净土禅出土有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528年)的《雲山舍利之塔》铭字石刻,铭文曰:“雲山舍利之塔 菩大元國至元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 主持門资惠整等 匠人李二 建”证明净土寺存放有佛祖舍利的塔。
  清张文德《春日游净土清凉金山诸寺》诗中提到当时净土寺存放有“贝叶经”和“佛舍利”,诗云:“晚来汲露煮茗芽,古寺无人犬护家。座上真文余贝叶,阶前云气绕昙花。蒲团半纳随藜杖,舍利多珠隐木瓜。为问老僧何处去,白云深锁众峰斜。”诗文印证玄奘从印度带回的贝叶经和佛舍利安放在净土寺。
  《金光明经》卷四〈舍身品〉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是舍利者,即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重。因为象征“遗教不灭”,佛陀舍利成为佛门传世的圣物



   第一,是陕西扶风法门寺的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1987年发现。
   第二,是北京灵光寺招仙塔的释迦牟尼佛牙舍利(1900年发现)。
   第三,是北京房山云居寺雷音洞的释迦牟尼佛舍利(1981年发现)。
   第四,是镇江甘露寺铁塔的释迦牟尼佛舍利(1960年发现)。
   第五,是杭州雷峰塔的释迦牟尼佛髻发舍利(2001年发现)。
   第六,是辽宁朝阳北塔的释迦牟尼佛血舍利(1988年发现)。
   第七,是山东汶上宝相寺释迦牟尼佛牙舍利(1994年发现)
《大唐西域记》记载有佛舍利,作唐玄奘剃度出家的伊川白元鸾浴沟净土寺,新发现元代至元二十二年《雲山舍利之塔》铭刻,表明洛阳净土寺曾经有过“舍利塔”。唐僧西天取经回来,将带回的佛舍利分一部分供奉在自己“幼怀贞敏、翹心净土”剃度出家的净土寺,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此洛阳伊川净土寺可能会成为第个有释迦牟尼佛舍利地方。

古碑作证,净土禅寺洗“冤屈”

   净土寺位于洛阳伊阙南新城古城伊河东岸,大殿门前,立着两通石碑.是1988年出土明代嘉靖十一年《净土襌寺記》石碑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伊阳净土梵宇佛像记并颂碑》是明末李自成战乱时,寺僧与村人为保护石碑而埋入地下刻于明朝嘉靖十一年(1532年)的《净土禅寺记》碑文记载:“净土兹寺创自口口天賜延和间历乎宋沿乎金元”。该石碑由当时的布政司县政府及伊阳、嵩县的僧会,会同洛阳乾明寺、汝州风穴寺、洛阳龙泉寺、嵩县龙泉寺等郊县众多寺院主持签名大明嘉靖十一年岁在壬辰孟冬望日后十日立碑”
  天賜是北魏道武帝年号,天賜元年是公元404年,净土寺建寺距今已有1609年的历史。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伊阳净土梵宇佛像记并颂碑》,是奉天府承德郎永平府通判丁卯科举人管世禄撰文,其碑文中有“洛阳管子休官林下定盟泉右,观净土之祠宇,见浮屠之遗迹。浮屠雪山,幽居清净。瞻彼水峪寺曰净土。蜿蜒青龙驯服,白虎玄武垂头,朱雀翔舞。万世王祀,宫墙庙貌”的叙述,是净土寺作为隋唐皇家寺院悠久历史的见证。  

  
  《直隶汝州全志.伊阳古迹》记载:“净土寺在城北五十三里鸾峪沟,唐贞观戊子建”。有人据此认为伊川水牛沟的净土寺始建年代,晚于玄奘出家的时间,可以排除是玄奘出家地”,是比较轻率的。
   唐贞观戊子即公元 628年,是唐太宗贞观二年。在此之前的唐武德九年(626年)四月,唐高祖李渊诏令全国废除佛道,净土寺被毁。两年后唐太宗李世民坐稳帝位后,全国著名寺院得以重建,贞观二年(628年),净土寺也修复重建。净土寺在北魏已有,实际上是唐太宗贞观二年后重建,为了避讳唐高宗李渊曾下令毁掉寺院的史实,毕竟李渊是李世民的爹啊。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汝州知州白明义,很懂得“子为父隐”,“为尊者讳”的古训。既不说是复建、也不说是重修或重建,只写一个“建”字。就免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试想,如果写“贞观二年复建、重修或重建”,就会引出“什么时候为什么被毁”的疑问。
此志书是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所做,主编是汝州知州的白明义。白明义,字宜庵,奉天府承德(今河北承德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汝州知州。
   清朝的白明义没有看到300年前明代嘉靖《净土襌寺記》和《伊阳净土梵宇佛像记并颂碑》石碑,有自己的老乡奉天府承德(今河北承德县)人管世禄的碑文。也可能明代石碑还被埋地下没有出土,所以他不知道净土寺创建自北魏天賜年间的历史。
  因此,仅以清道光《直隶汝州全志.伊阳古迹》记载的:“净土寺在城北五十三里鸾峪沟 唐贞观戊子建”。就认为“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年的伊川净土寺,不可能是玄奘出家的寺院”,结论较为轻率与武断。

  清人纂改历史的小伎俩,差一点毁灭了玄奘出家的净土禅寺

  清人徐松在其著作《唐两京城坊考》毓财坊记述“大云寺,本后魏净土寺,大业四年,自故城徙建阳门内。贞观三年复徙此坊。”
  照徐松的说法,“大云寺就是后魏(北魏)的净土寺,隋大业四年自(汉魏)故城(迁)徙到隋东都建阳门内,原在毓财坊,迁走了,到唐贞观三年又迁了回来”。
  人们以为《唐两京城坊考》是唐代的文献,没有怀疑“凭空捏造”是清人随意篡改历史的惯用伎俩。上述一段话还被徐松塞进由他辑录的《河南府志》,似乎这是“元代的史料”。然而很多学者知道元代《河南府志》的原本资料,大部分来源于宋代的《河南府志》,“大云寺,本后魏净土寺,大业四年,自故城徙建阳门内。贞观三年复徙此坊”是徐松自己加的
  查北魏《洛阳伽蓝记》,北魏洛阳故城区域肯本就没有净土寺,怎么会在大业四年突然冒出来一个“大云寺,本后魏净土寺”“自故城徙建阳门内”?既没有历史依据,更与当时的史实相悖。毓财坊已湮灭于洛河河床滚动的变迁中,哪里去找净土寺呢?清人纂改历史的小伎俩,差一点毁灭了玄奘出家的净土禅寺。
   但遗憾的是,有些人宁相信清人的这种“记载”,真令人不可思议。
  与此异曲同工的事情,还见于伊川邵雍墓园的石牌坊的“安樂佳城”铭文石匾,石匾刻有“大清乾隆七年嵩县知县徐玑”的铭文。目前从县到省市以至国家文物部门,各级的档案资料记载是清乾隆七年所建。

  然而在2011年扩建安乐佳城广场时,发现埋在地下的石牌坊的石匾,铭文是明代“嘉靖三十一年二月朔日”、“赐进士第中顺大夫河南府知府吴相 同知张嘉孚 通判彭天叙 鄭卿立 ”。







   直至现在,邵雍墓安乐佳城作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各级档案资料仍没有据出土的石匾铭文,及时更正此事。


  净土寺所在的伊川,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清翰林学士张文德(号张翰仙)曾写有《此地自古为伊川》的诗:
“熊耳之山伊水出,此地自古为伊川。亦曾有莘访故里(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莘店是伊尹故里),更于程墓吊名贤(二程墓在府店街)”。胡昭紫芝陆浑隐(胡昭,商代名士),九老香山胜宇传(龍门香山寺,白居易香山九老)。君不问洛阳邵夫子,花开小车时往还(邵夫子,宋代著名哲学易学家,在伊川大莘店创办安乐书院,后移居洛阳,卒后葬莘店西坡)。

净土重修历代不衰,当代保护有大功德

   净土寺出土的石碑记载,净土寺有中佛殿、六祖殿、伽蓝殿、天王殿、金刚殿石碑,表明时净土寺规模很大出土有清乾隆三十年 《圆寂上满下洋水庵和尚之塔》砖铭 金山寺 清凉寺 嵩县小里沟圣水堂等
  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重修净土寺水陆殿和暨韦陀殿。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大补修中佛殿、六祖殿、伽蓝殿、天王殿、金刚殿。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对大佛殿屋面的翻瓦维修,大殿内砖芭上写有清代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重修字样。
  净土寺佛寺大殿内内房顶中轴线砖笆上,有儒家“天人合一” 字样图案,还有道家特有的阴阳太极图砖笆,这在全国佛寺中是极为罕见的。是唐太宗主张大唐宗教文化三教(儒、佛、道)合一,和谐共处的历史见证。






  由于年代久远,净土寺大佛殿山墙上部前檐墙体走形,出现较大裂缝,梁檩发现脱榫开裂,石质廊柱明显向前倾斜。以上险情有日益加大趋势,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大殿前倾倒塌的严重事故。2006年,新华网和洛阳晚报等媒体对此进行了图文报道,引起伊川县政府重视,县政协主席李其超亲临净土寺调研。2010年伊川县政府拨专款五万元,对净土寺大佛殿向前倾斜前檐进行修复,消除了倒塌隐患。
   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居士在玄奘法师逝世一千三百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曾说:“我国古代佛教僧人西行求法,开始于第三世纪,这些求法僧人的本身而论,他们大都具有不怕困难的精神。他们备历艰苦,忍受饥寒,越沙漠,度雪岭,飘海洋,九死一生,才到达目的地,他们这种追求理想,不惜身命的精神,鲁迅称之为中国民族的脊梁,是非常可宝贵的。在这数以百计的求法僧人中,玄奘法师的行迹之广阔和成绩之丰富,都超过了他的前人和后继。他是历史上我国佛教优良传统最典型、最圆满的体现者。”唐代是中古时期我国和亚洲国家文化交流最频繁的时代。玄奘法师就是首先为这个时代在各国关系上开辟道路最有成绩的一 人。他从东到西,从北到南,穿越了当时的中央亚细亚,走遍了印度次大陆的全境,亲践者一百一十国,传闻者二十八国。在旅途中,他随处采风问俗,寻师求友, 参访他们的胜地,倾听他们的传说。他以平等心尊重当地人民,也得到当地人民的尊重。从他身上,他们对于过去得自传闻的、远在东方的支那大国,得到了进一步 的亲切认识,彼此的感情自然就亲密起来。为了把西域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情况介绍给我国人民,玄奘还为 我们留下了一部辉煌的巨著《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十几万字。是玄奘在旅行中有意识地随时采访搜集而来的。这本书对西域和五印各国的道里、山川、气候、物产、人情、风俗,以及古迹传说等等,做了尽可能忠实而详尽的记载直到今天,它还是世界上研究古代中亚和印度史地的一部重要典据。玄奘法师以毕生的精力,从西方把印度大乘佛教的最高成果移植到我国,我们打开地图一看,就会发现,他的耳目所 经和影响所及,是何等的广阔,几乎包括了里海以东整个东方大陆。一千多年来,他所播下的友谊种子,深深植根于东方各个民族之中。我们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兰、越南、朝鲜、日本等国的人民提到玄奘,都有亲切之感。
  我们纪念玄奘法师,最重要的还在于继承和发扬玄奘在事业上的勇猛坚强的精神。关于他在历史上为亚洲各国人民建立起来的友谊传统,则尤其具有重大的意义。玄奘法师一千多年前在万分艰难的情况下所作出来的成绩,无疑地是一个鼓舞我们的巨大力量。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记述的‘錫蘭山,即古之僧伽羅國也。王宫側有佛牙精舍僧伽羅國,古獅子國,又曰無憂國’。就是今斯里兰卡。是当今“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海上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今天世界上仅有的两颗佛牙舍利,一颗在斯里兰卡,一颗在北京灵光寺,成为中斯两国友好交往的纽带。
   今天纪念玄奘法师,旨在还原历史的真实,弘扬玄奘所代表的民族精神。玄奘自幼在洛阳净土寺的学习,这里是他人生之路的第一站他的观念、思想他“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的雄心,均是在净土寺形成。如今重新认识玄奘大师,那似白云一般的云山净土,正合“出家人难得一片净土”的襌语
地板 2019-3-13 21:0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3-13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净土寺与玄奘法师(五)

翟智高   文 图



永信关注净土寺 玄奘精神得颂赞

  
   洛阳东都净土寺位于龙门石窟南二十多公里的伊川白元乡鸾浴沟村,这里背依龙门,面向九皋,西邻伊水,鸾水绕门;秦郑、秦楚、周楚古道从寺院附近经过,自古以来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宝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专门净土寺察看净土寺寺院遗址。


  在玄奘法师剃度洛阳净土寺1400周年之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特为洛阳净土寺题词:
洛阳净土寺 释永信 壬辰仲冬少林 2012 12 28 111.jpg







紀念玄奘法師淨土寺剃度一千四百周年(碑文)

  東土華夏,天中佳域。文明發端,尋根聖地。淨土襌寺,創於北魏天賜延和。東依嵩岳,少林為伴。西鄰伊水,昆侖脈延。南瞻九皋,鶴鳴天室繞紫煙。北望龍門,五都薈萃伊洛間。雲山最勝處,鸞鳳浴溝溪。古道要衝地,絲路紐帶連。孝文都洛,葺淨土寶刹,開龍門佛龕。吉壤靈地,淨土皇家寺院美名傳。玄奘法師,名陳禕,隋開皇二十年生於洛州緱氏縣,兄長捷出家東都淨土寺。褘九歲父亡,兄憐弟罹窮酷,攜褘別緱山故土、出大谷,越水泉、循鸞水達雲山梵宇。翹心淨土,誦習維摩、法華。大業八年,大理寺卿鄭善果受皇命度僧,以褘幼少不取。褘答: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果贊曰:誦業易成,風骨難得。此子必為釋門偉器。特准褘十三歲破格剃度,法號玄奘。時淨土寺有景法師講涅槃經,嚴法師講攝大乘論,奘勵精無怠。其後隋唐劇變,帝城遭劫。奘情達變通,武德元年與兄離淨土寺,沿秦楚古道達長安大覺寺就嶽法師,遊學成都空慧寺,荊州天皇寺。北遊相、趙,謁深法師。鉤深致遠,獨悟幽奧。為解惑辨疑,貞觀元年乘危遠邁西天佛國,遍遊五天竺,功成那爛陀,曆十七年而東歸。太宗皇帝賜號三藏法師,親撰大唐三藏聖教序,贊玄奘幼懷貞敏,翹心淨土,淨土禪寺名揚寰宇。壬辰乃玄奘法師淨土禪寺剃度一千四百周年,時逢盛世,政通人和,農不納糧,城鄉巨變。追思先賢,信眾合力振寶刹,使淨土禪寺殿閣巍峨、寶蓮炫目、巨佛雄偉、法相莊嚴、雲山舍利寶塔金光燦然。淨土寺,永遠是人們嚮往的一方淨土……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     釋永信撰文
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
中國佛教藝術雜誌社社長張校笙書丹
河南洛陽淨土寺主持 釋如琛
洛陽淨土寺文化保護理事會
翟智高 鄭貞富 張軍濤 張來昌 趙智 邢玉宗 魏得金
李占鋒霍學武 魏小海 馬六星 魏剛鋒 魏繼紅 邢會建
杜從靈 李素梅

河南省佛教協會
伊川縣人民政府 立石
歲在壬辰龍年壬子十一月初九冬至
佛曆2556年元2012年12月21

   2013年6月28日上午,“玄奘法师净土寺剃度一千四百周年纪念碑揭碑仪式”,在千年古刹洛阳净土寺隆重举行。此次盛会由伊川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亲临净土寺参会。伊川县副县长姬长江主持,伊川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延龄,洛阳著名历史文化学者、洛阳师院老校长叶鹏;台湾著名文化学者李星汉;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分别进行了发言。净土寺玄奘剃度一千四百年纪念碑的揭碑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净土寺的保护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对净土寺营造良好的文物保护氛围、提高广大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推动文物保护深入开展、挖掘、推广净土寺佛教文化及玄奘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新华网河南频道6月28日电  6月28日上午,“玄奘法师净土寺剃度一千四百周年纪念碑揭碑仪式”在千年古刹洛阳净土寺举行。

  随着柔顺的红绸被揭下,“东土华夏,天中佳域。文明发端,寻根圣地。净土寺,永远是人们向往的一方净土……”,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撰写的碑文,以大气之笔,概述了洛阳净土寺的历史渊源,玄奘幼怀贞敏、在该寺剃度出家、后乘危远迈西天佛国,遍游五天竺,功成那烂陀,历十七年而东归,成为闻名中外的佛学大师的史实。



  

   据史料和出土的明代石碑铭文记载,洛阳净土寺创建于北魏天赐元年(404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隋时净土寺属皇家寺院,有景法师在此寺讲涅盘经,严法师讲摄大乘论。《旧唐书》记载:“僧玄奘,姓陈氏,洛州偃师人,大业末出家于东都净土道场。”隋大业八年(612年),玄奘法师13岁时在净土寺剃度出家,距今已1400年。玄奘在洛阳净土寺学习,奠定了他“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的雄心,在这里形成自己的观念、思想,是他西行取经求法人生之路起步的第一站。
   玄奘从印度带回大量佛教经典并以毕生精力翻译成中文,太宗皇帝赐号三藏法师,并为玄奘翻译的佛经亲撰《大唐三藏圣教序》,使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更大。玄奘所写的《大唐西域记》,将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以及政治、历史、宗教、文化遗迹、轶闻详尽纪录,不仅对中国绘画、塑像、古建、做道场、音乐艺术带来创新发展,也成为了研究中亚、南亚史地和社会风俗以及中西交通史、文化关系史等,提供了极宝贵的资料,成为必读经典。
  玄奘舍身求法,百折不挠、不慕荣利、刻苦奋斗的一生,彰显了中华民族高尚优秀的品德与精神。“玄奘法师净土寺剃度一千四百周年纪念碑”落成,人们将会以新的视觉重新认识玄奘和他所剃度出家的洛阳净土寺。

紀念洛陽東都淨土寺創建一千六百一十周年(碑文)
巍巍昆侖 龍脈東延 邙麓洛陽 五都聚聯禹辟伊闕 肇華夏第一王都湯得伊尹 開商祚五百享年周武盟津依天室雄起宏圖秦漢魏晉 循故城虎踞龍蟠宅此中國 廣成皇苑天室寶地 巨佛仰臥白雲岩伊水東岸 五裏三寺世代傳莊周夢蝶泉不老上皇杜康聚眾仙昔東晉衰微 後秦攻洛 帝京危難北魏道武興仁義之師息中原戰火 救百姓于倒懸 天賜元年 開創淨土寺莊嚴孝文遷洛開龍門萬千佛窟隋唐東都直伊闕宮室聯天白馬少林 普明金山虎頭鋪溝 呂寨水泉 洛京聖城耀龍門石佛共璀璨 秦楚秦鄭 周楚晉楚 絲路古道 途經寺門南下宛荊北通蒙晉東去鄭徐 西達陝甘胡商販客 日奔塞下 駝鈴悠揚 馬隊連綿隋興東都皇家道場數淨土 大德經聲醒世 聖僧玄奘 幼懷貞敏 翹心茲寺大業剃度脫俗凡胸懷大志乘危遠邁獨赴西域佛國深修成正果回歸東土省親緱氏再訪淨土舍利貝葉留雲山翻譯佛經 太宗書序榮耀千載三藏法師功垂遠龍溪東來伊水西環修竹青翠松柏偉岸盟泉官林白雲基礎水波岩柱巨石香案水陸巍峨 韋陀莊嚴 大佛恢宏 中佛壯觀六祖天王金剛地藏 觀音伽藍殿閣鱗次 照直皇宮 金龍舞鳳 蓮花牡丹三教和諧圖案奧玄 淨土寶刹 風穴諸寺同聲贊天地太極仙人望遠龍王護佑大唐盛世民阜安舍利寶塔映伊水東都淨土道場天下羨喜逢改革盛世 政府資助 傾斜大殿得修繕 壬辰龍紀 玄奘淨土剃度一千四百載 永信親臨 撰文立碑 鑄鼎紀念大德高朋信士百姓萬眾歡聚慶盛典媒體網絡 環宇電波 淨土名聲傳播遠帝都輝煌 河洛重振王者風 萬象更新 日新月異大發展 淨土寶刹創建一千六百一十載 華夏神州齊譽贊眾手重繪新藍圖 同心同德职l展 鶴鳴九皋声闻天地東都一方淨土美名傳
中國玄奘文化研究中心
河南省佛教協會    會長 釋永信
洛陽市佛教協會    會長 釋印樂  立石                       
洛陽淨土寺        主持 釋

翟智高 撰文
歲在甲午年金秋元二零一四年閏九月二十九吉
佛曆二五五八年王玉祥 刻石







2014年12月20日农历十月二十九日,安装紀念洛陽東都淨土寺創建一千六百一十周年









5# 2019-3-13 21:38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