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王铎因其“书品”等文学艺术上的造诣而名声远播,但贰臣的“人品”污点却成了后世几百年人们攻击他的有力口实。贰臣指的是在旧朝投降后,又在新朝做官的人。历史上对贰臣从来没有好的评价,不管你成就如何之大,一旦列入贰臣之列,在中国传统的以忠孝节义为根本的儒家社会中,必然留下千古骂名。贰臣一词古时就有,而真正把这部分“贰臣”们专门划分出来并为其撰写《贰臣传》的,就是乾隆皇帝。乾隆时期,清朝已历百年,其统治已经非常巩固。在这种情况下,乾隆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缓和民族矛盾,瓦解汉人对满人“夷狄”的民族意识,达成统一思想,在大力表彰明末清初因抗清遇难的明朝官员的同时,下令编纂《贰臣传》。乾隆指出:这些贰臣们“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实在是“大节有亏”。以“忠君”的标准衡量,他们是不完美的。对于那些在降清后功勋卓著的,列入《贰臣传》的《甲编》中,而那些碌碌无为的降清之吏则一律划入《乙编》。乾隆对王铎比较反感,他评价王铎说:“在明朝就得了不该得的高官,在本朝建立之初,率先投顺,大节有亏,简直不齿于人类!”如此,乾隆的上谕一锤定音,王铎彻底被烙上“汉奸”、“败类”的骂名。后来,朝廷又借敕编《四库全书》之际,查毁了王铎的全部书刊。
王铎降清、仕二主,历史无情给他钉到了“汉奸”的耻辱柱上。历来有些研究者因怜其才华,而为他的降清做出了好多注脚和开脱。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这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和巩固起来的。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某些所谓“国”,是有不同的涵义的。历史上这些所谓的“国’,有的是指某个民族国家,有时是指以汉族统治阶级为主所建立的一个王朝,或者只是同一民族所建立的不同政权。王铎的的确确是背叛了明朝而降清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人生的这个污点无论如何是擦之不去的。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因为王铎在艺术上的伟大造诣就抹杀这历史的本来面目,无需为这样一个政治的“糊涂虫”翻案。反之,我们也绝不能因为他的人生缺陷而忽视他在文艺史上的丰功伟绩。
沙发
2019-4-18 14:43
评论(0)
收起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