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国政变”与歧元国、马凌虚墓志及殷都

2019-03-08 21:46 20881人阅读 0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大燕国政变”与歧元国、马凌虚墓志及殷都

[复制链接]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3-8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燕国政变”与马凌虚、歧元国墓志及殷都
    作者:翟智高 2009-8-13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09-8-13/189289.aspx
   
安禄山伪造讨杨国忠诏书发动“大燕国政变”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六日,安禄山召集大将们到他的大账内,拿出事前绘制好的地图给大家看,图上标明了从范阳至洛阳沿线的山川形势、关塞要冲,向将领暗示了他的进军路线。十一月八日,恰巧奏事官从长安回到范阳,安禄山伪造了一份诏书,“有密旨,令禄山将兵入朝讨杨国忠,诸君宜即从军。”立即召集诸将,把假诏书展示给诸将看。
   安禄山除调动本部兵马外,又征调了部分同罗、奚、契丹、室韦人马,总计十五万,号 称二十万,以讨杨国忠为名,并于军中张榜说:“有异议扇动军人者,斩及三族!” 于是安禄山乘铁甲战车,“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震地”连夜出发,挥师南下,直捣大唐帝国的东都洛阳。
    当时的唐帝国,明地里仍然是安享“开元盛世”,对战争的来临没有什么准备。所以安禄山从范阳起兵,仅用了三十五天时间就控制了河北大部郡县,河南部分郡县也望风归降。十二月十三日攻占东都洛阳,安禄山进入洛阳后,即登基称帝。
  唐玄宗至德元年(756)正月初一,安禄山于洛阳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改元圣武元年设置丞相等朝官,封其子庆绪为晋王,庆和为郑王,达奚珣为左相,张通儒为右相,严庄为御史大夫。定洛阳为大燕国首都,以范阳为东都。世称“大燕国政变。”
    安禄山宠幸的段氏,生下一子名庆恩,受禄山宠爱,常想以庆恩代庆绪。安庆绪时常担心被废,决意谋杀其父安禄山。
  唐玄宗至德二年(757)(即安禄山大燕圣武二年)正月初五夜,安庆绪与安禄山的御史大夫庄严、安禄山的贴身宦官李猪儿串通,三人悄悄进入安禄山住所。严庄、安庆绪持刀站立在帐外,李猪儿手持大刀直入帐内,对准躺在床上的安禄山腹部猛砍一刀。安禄山的血和肠子从腹部流出,很快死于非命,时年五十五岁。安庆绪当即在其床下挖了一个数尺深坑,用毡子裹着安禄山的尸体,连夜埋在坑中,第二天宣告说:安禄山病危,诏立安庆绪为太子,随即即帝位,尊禄山为太上皇,然后发丧。

安禄山幕府的幕僚独孤问俗逼死开元道观女道士马凌虚
    洛阳有一个开元道观女道士马凌虚的墓志也很蹊跷,即洛阳新安县千唐志斋五号室墙壁上镶嵌墓志大燕圣武观故女道士马凌虚墓志铭》下署"刑部侍郎李史鱼撰,布衣刘太和书",尾署"圣武元年正月廿二日建"。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占领洛阳,次年正月初一改元为圣武元年,国号为大燕,以洛阳为都城。《大燕圣武观故女道士马凌虚墓志铭(笔者抄录原志,
个别地方可能有误,以原志为准)全文如下:"黄冠军之淑女曰凌虚,姓马氏,扶风人也”。
  《旧唐书卷二百上《安禄山传》说:"引张通儒、李庭坚、平洌、李史鱼、独孤问俗在幕下",可知墓志撰稿人李史鱼,原是安禄山幕府的幕僚,在大燕政权中任刑部侍郎。墓志所说的"独孤氏独孤公",可能是李史鱼的同僚独孤问俗。独孤问俗“三年徒窥”,早就对洛阳开元观20多岁美貌的女道士马凌虚垂涎三尺,苦于没有机会。待安禄山攻占洛阳,(756)正月初一,安禄山于洛阳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改元圣武元年。独孤问俗利用到开元观颁布“诏令”将开元观改为圣武观之机,强行抢马凌虚到其宅府(圣武(756)月正初,归我独孤氏独孤公),但马凌虚誓死不肯就范(事或未惬,三年徒窥),顽强抵抗,舍生取义。所谓“马凌虚归我独孤氏,未盈一旬(不足十天)即不疾而殁”云云,掩盖事实真相而已。
   《大燕圣武观故女道士马凌虚墓志铭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鲜肤秀质,有独立之姿;瑰意蕙心,体至柔之性。光彩可鉴,芬芳若兰。至若七盘长袖之能,三日遗音之妙,挥弦而鹤舞,吹竹而龙吟。度曲虽本于师资,馀妍特禀于天与。吴妹心愧,韩娥色沮,岂唯专美东夏,驰声南国而已。与物推移,冥心逝止,厌世斯举,乃策名于仙宫;悦己可容,亦托身于君子。天宝十三祀(754),隶于开元观,圣武(756)月正初,归我独孤氏独孤公,贞玉回扣,青松自孤,渊敏如神,机见洞物,事或未惬,三年徒窥;心有所口,一顾而重。笑语晏晏,琴瑟友之,未盈一旬,不疾而殁。君子曰:华而不实,痛矣夫!春秋二十有三。遂以其月景(丙)子窆于北邙山原。祖玄明,梁川府折冲;父光谦,歙州休宁县尉。积善之庆,钟于淑人,见托菲词,记兹丽色,其铭曰:惟此淑人兮穠华如春,岂与兹色兮而夺兹芳辰?为巫山之云兮,为洛川之神兮?余不知其所之,将欲问诸苍旻。圣武元年正月廿二日建
关于穠华和苍旻,
唐代罗隐《牡丹花》诗云:
似其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穠华过此身。”
    穠华意为春天盛开的牡丹,以浓艳芬香著称,素有「国色天香」之誉,在百花中居特殊地位,又称“花王”。它盛開的時候,雍容华貴,很像一位浓妆艳抹、珠光宝气的貴妇人,风流蘊藉,含意无穷。独孤氏看上去似对穠华盛开牡丹一样美貌的马凌虚突然死去很伤痛,实则极力遮掩其当时强霸马凌虚,马氏宁死不就的真实情况。
  苍旻,《尔雅·释天》曰:“秋为旻天。”《五经异义》引《尚书》说曰:“仁覆闵下则为旻天。”《诗·小旻》云:“旻天疾威,敷於下土。”《召旻》云:“旻天疾威,天笃降丧。”
   由是推想,可知苍旻乃天降不祥时之称谓也。独孤氏强霸马凌虚,马氏宁死不就,独孤氏占凌虚而不得,其哀矜伤感只有问于苍天了,故独孤氏的所谓欲问苍旻,唯念念不忘的是凌虚如穠华牡丹花般的美貌,如巫山之神女,梦中之洛神。独孤氏的遗憾之词不过是文过饰非欺骗后世的谎言罢了。

歧元国之死与殷都县”迷雾
  洛阳偃师市出土有《大燕故易州司法参军歧府君墓志铭并序》,记载偃师当时名叫“殷都县”(圣武二年正月十二日權窆(葬)于殷都县首阳之南原)。墓主歧元国,字守直,河东人;父歧怀素,唐安州孝昌县令。巧合的是,“大燕国政变”与歧元国墓志时间一致。         
大燕易州司法参军歧府君墓志铭并序没有记载歧元国在“大燕国”担任过其他官职。墓志最后记载,圣武元年(公元756年)十二月二十八日,72岁的歧元国因病死于洛阳敦厚里家中,并于圣武二年正月十二日權窆(葬)于殷都县首阳之南原死在安禄山攻占洛阳的第五天(十二月十三日安禄山攻占东都洛阳),(圣武二年(757)正月初五日安禄山被杀),歧元国是在“大燕国政变”安禄山死后七天后入葬,耐人寻味
   由马凌虚之死联想到歧元国死,歧元国墓志没有记载歧元国在“大燕国”担任过其它官职,又是死在安禄山攻占洛阳的第五天很可能是不愿在“大燕国”担任官职被杀,迫于当时历史特定情况,墓志使用了大燕国”“圣武年号
   歧元国所(葬)之“殷都县首阳之南原”,早在《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偃师县条下就有班固的注释:“尸乡,殷汤所都”。商成汤把夏桀灭了以后,在偃师商城建都。《史记·殷本纪》记载:“汤既胜夏,欲迁夏社,不可,作《夏社》。”成汤为夏人留下宗庙“社”,让夏人供奉、怀念他的祖先,与商汤的宰相伊尹有关。据”《吕氏春秋.慎大》记载:“汤立为天子,夏民大悦,如得慈亲,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亲邦如夏,尽行伊尹之盟,不避旱殃,祖伊尹世世享商”。“伊尹之盟”的内容是什么?应该就是“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亲邦如夏”的偃师殷都。这个“殷都”也许就是“伊尹之都”,“尹”与“殷”二字同音。后人改称“殷都”。
   伊尹是河洛当地人,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伊尹辅佐成汤推翻了夏桀暴政,建立了商王朝,在成汤以后,伊尹又辅佐太丁、外丙、仲壬、太甲几代商王,并对不遵汤法的成汤之孙太甲进行“放之桐宫”的严厉教育,太甲悔过后又重新迎回为王。伊尹当政期间除保留夏人宗庙“社”,让夏人供奉外,还主持建造了偃师商城、规划郑州商城等商的王都,规范统一了甲骨文,发展中医、中药,“撰用神农本草为汤液”(《古今图书集成》)。“闵生民之疾苦,作汤液本草,今医言药性,皆祖伊尹”(《通鉴》)。开创丝织业,“伊尹以薄之游女工文绣”(《管子》)。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多有祭祀成汤和伊尹的,还有大量历代商王将伊尹作为功臣与先王一同祭祀的甲骨卜辞。
    伊尹先后辅佐过五位天子,辅佐君王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无人能出其右,因为篡权谋位者谁会有如此善心和耐心啊。 伊尹“老归故里”,唐孔颖达《十三经疏注》:论语曰:“汤臣,大贤,唯有伊尹”。《吕氏春秋.慎大》:“祖伊尹世世享商”。《帝王世纪》载:成汤的重孙沃丁时,“伊尹卒,大雾三日,沃丁葬之以天子之礼,以报大德焉”。
  “殷都”宗庙与偃师商城一起湮灭了三千六百多年,1983年才被考古发现,偃师商城的地理位置、年代、文化特色等都与《汉书·地理志》所载“尸乡,殷汤所都”相符合,但“殷都县”之名究竟起于何时?尚待进一步考证。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