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这喜事

2018-10-21 10:42 8612人阅读 6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婚礼这喜事

[复制链接]
这里有稫意思 发表于 2018-10-21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婚礼这喜事是小两口的喜事,至亲至朋的喜事,弄得浩浩汤汤,其实对多数参与者是负担,是不情愿。对资源也是种浪费。建议国家(人大表决)对婚宴征超桌税,限定5桌,每桌8人,超过按300%征税。
 楼主| 这里有稫意思 发表于 2018-10-21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语不惊人誓不休
沙发 2018-10-21 10:4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这里有稫意思 发表于 2018-10-21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习俗可以改改
板凳 2018-10-21 13:45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这里有稫意思 发表于 2018-10-23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随礼1314元:世俗化的“祝福链条”该不该维持?
                                姬鹏 于 2018/10/23 15:37:47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近日,两件有关随礼(份子钱)的争议事件,触发舆论关注。一件是“大学份子钱随不随”,一件是“同事集体随礼1314元”。前者的纠结是“求学阶段”本来经济不独立,份子钱显得很沉重,可关系还要维持;后者的纠结是“礼金数额太少没面子”。总之,两件事情的纠结之处还较为互补。一个是随礼者的烦恼,一个是收礼者的烦恼。
    事实上,类似的“随礼烦恼”在我们的生活中应该很常见。“亲缘关系”之间还好,礼尚往来能“有来有去”,但之外的随礼关系,很容易因生活变迁彻底断裂。所以,也就生出一个新的问题,到底是“礼金重要”,还是“祝福重要”。眼下来看,多数随礼都是社交的一环,祝福层面的意义越来越淡化。
    当然,亲缘关系之间的“随礼”还带有一定的“祝福”(帮扶)意义,可之外的“随礼关系”多数是一种社交态度。普遍来看,人们甚至将随礼数额与关系远近挂钩,礼金大,关系好,礼金小,关系弱。可这样的鉴定标准真的好吗?人与人的社交形成,到底为了什么,如果从来都不联系,不交往,只是“随礼之交”,这样的世俗之交真的有意义吗?
    想必,这样的追问,多数人都有过。但是,如若身在世俗囹圄下,很多人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尴尬。比如,在大学里的份子钱,如若别人“都随”,自己“不随”,好像自己不合群。但是随礼又面临自己经济不独立,所以很多同学苦不堪言。比如,同事之间,有的人平时基本没交集,突然发来喜帖,怎么办,这或许也是多数人会面临的问题。
    一般而言,基本上是两个极端,要不就是“随礼者硬挺”,要不就是“收礼者尴尬”。总之,双向喜悦的情况并不多见。尤其在随礼者层面,经常听到各种吐槽。甚至,收礼者在宴会结束后,翻看礼账本时,很多人就开始“礼金论交情”,想来真是很虚伪。
    所以,为更明白世俗化的祝福链条,对于人与人社交本质的认同,有必要对随礼做一个全新的审视。正如我们对随礼的好恶表现,从本质上已经反映出其中的症结,但是这样的症结却能在生活中此起彼伏,着实值得我们深思和剖析。
    虚伪+功利+面子=随礼社交。坦白讲,随礼本身并非随礼,就如酒局并本身非喝酒一个道理。从本质上,就是一种“社交巩固”和“社交验证”。一份礼金,包含面子,利益,虚伪,这几乎不用多强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世俗中的很多仪式都是如此。如果追根究底,都显得吹弹可破。
    这里面最可恶的一点是,很多人将随礼作为一种捞钱工具。除却分寸感尽失,而且名声也搞臭。但是有的人就是不在乎。总之能在“随礼社交”中,取得功利,好像就够了。当然,最牛掰的人,能将虚伪,功利,面子都能集齐,这显然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一般而言,与圈子影响力有很大关系。
    所以,不要指望通过随礼交到真朋友,可能性不大。自古以来,君子之交淡如水,那些真正的社交关系,往往真不在随礼上。所以,别再较真随礼,也别在当真随礼,随的多,随的少,可能一定程度上证明你在别人心里的地位,但并不绝对。最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自己的社交关系。
    乱发喜帖的时代,最好准备好“果断拒绝”。有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平时不打电话,打电话就代表发喜帖,甚至社交媒体发达的时代,很多人电话都懒得打,直接甩一个链接过来。通常来看,随礼就算是社交性的,应该也是礼尚往来,可很多人很不识趣儿,明明别人结婚的时候没请他(她),而且平日里无交集,无来往,可还是给别人发喜帖。
    有的人是把关系链条高估了,明明就是个“青铜”,非要把自己当成“王者”。最后别人没来参加宴会,或者随礼少自己只能打脸。当然,对于被邀请的一方,有时候也别太为难自己,觉得关系还不错就去,觉得为难就不去,没什么好纠结的。
    既然人家还“乱发喜帖”,我们为何不可以“果断拒绝”。说到底,是发喜帖者没有认清局面,而非随礼者的问题。从另一个层面看,每一个人也都是发喜帖者,每一个人也都是随礼者,既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儿,为何要强加别人,有没有点同理心。
    “随不随礼”只是选择问题,而非绝对性的“道德问题”。所以,随礼沦落到到最后,就是个选择问题,根本不配上到道德层面。从本身讲,随礼并不是很道德,所以只能以个人喜好去选择了。因为,在坏中比好的逻辑中真是太难展开,也没有实际意义。
    事实上,这些道理很多人都懂,可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以为全世界都在乎自己,以为所有人都围着自己,可实际上这都是自我虚荣的幻象。那些真正有分寸感的人,结婚不会胡乱发喜帖,甚至会考虑随礼者的处境,适当的邀请一些人,并且只是请吃饭,不随礼。当然,送礼品是不能拒绝的。
    于此,我们也能看出来,世俗化的祝福链条背后存在根深蒂固的粗鄙文化。但是,生活却将粗鄙隐藏在仪式背后,以为它意义非凡。但是从人们的普遍态度来看,似乎早已失去本来的意义。该不该随礼,不要勉强自己,因为“随不随礼”天塌不下来。
地板 2018-10-23 20:30 评论 收起评论
革命军中马前卒 发表于 2018-10-23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婚宴浪费太严重.
5# 2018-10-23 21:0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这里有稫意思 发表于 2018-10-23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耍都不是事!300%算逑!随礼都是上万的随。
6# 2018-10-23 21:1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这里有稫意思 发表于 2018-10-23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B格太高的人容易乱发喜帖。
7# 2018-10-23 21:15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